旅游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地域特性研究下古镇景观设计策略的论文
![地域特性研究下古镇景观设计策略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9f206769dc5022abea0039.png)
地域特性研究下古镇景观设计策略的论文摘要:古镇景观地域文化特性的缺失表现突出,备受关注。
正由于古镇的无序建设和掌控不当不但致使其本身的传统景观特性遭到破坏、建筑功能紊乱,本研究通过对地域文化特性的挖掘入手,以铅山县河口古镇为例。
在系统分析地域文化特性下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肌理规划,展开提出如何就“地域文化特性”对古镇做有效的地域保护、合理改造修复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性;景观;河口古镇铅山县河口镇是江西省一座被誉为“八省码头”的千年古邑,2003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2013年河口明清古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然而,河口暴露出的问题是传统村镇普遍存在的共性缺陷——传统文化景观保存的纰漏、历史地域特性的缺失、地域文化改造的欠缺,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古镇景观设计发展的局限。
一、案例概况1、区位特征铅山县的这座千年古镇—河口,明清时期就是八省通衢的商埠重镇,它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东北部,地处龙虎山、黄岗山的中部。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村居》),晚唐诗人王驾途经铅山所做,描绘了农耕经济时代铅山的富足。
但昔日的繁荣却不足以支撑现代古镇的发展,由于地域文化特性的缺失,使河口古镇失去了它本应由的个性和风格。
2、概念概述不同地区所处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地域性的差异是必然客观存在的。
拉普卜特认为:“对环境质量这样的概念,需从文化的内部,作主位。
”。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创造的,并不断的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成就[2]。
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塑造古镇特有的景观规划,提升古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地域文化特性下古镇景观的设计发掘和概括地区的地域文化因素。
景观艺术设计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来获得创作灵感,理解人类文化和自然的互动关系,才能在景观设计的实验中诠释和弘扬地域文化。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4c7c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8.png)
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以遵义为例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研究了旅游体验视角下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并以遵义为例进行了深入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已成为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重要方式。
目前旅游行业存在旅游线路同质化严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游客需求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游客体验与旅游线路设计要素的关联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
本文首先对旅游体验及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旅游体验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性。
从体验视角出发,研究了旅游线路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分析,对旅游线路设计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男性在旅游服务影响程度上高于女性、月可支配金额越高的人群受旅游设计影响因素程度越大等结论。
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遵义市旅游线路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和偏好、注重线路设计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
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文献综述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已经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Pine 和 Gilmore (1998) 在其开创性的工作《体验经济》中提出,体验是继产品、商品之后的第四种经济提供物,它强调个性化和情感参与。
随后,Schmitt (1999) 进一步细化了体验营销的概念,提出了五种基本体验维度:感官、情感、思维、行动和关联。
这些理论为理解旅游体验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并为后续的旅游线路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旅游线路设计方面,Gunn (1988) 是早期对旅游线路进行系统研究的代表,他提出了旅游线路设计应考虑的多个因素,包括可达性、可游览性和可停留性。
近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旅游线路设计开始更加注重游客的个性化体验和参与感。
Chen 和 Tsai (2007)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旅游线路设计应充分考虑游客的感知价值和满意度,以提升其旅游体验质量。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2456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9.png)
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精选5篇)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需要用到两大料子,一种是硬质景观料子,重要包含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另外一种就是软质景观料子,即植物,园林植物体现了自然属性和由于季节改换产生的时空序列变更的景观表现特征。
由于植物和山石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园林的美好,吸引了人们的爱好,充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
风景园林学的简介1.风景园林学的定义风景园林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在古典造园和风景造园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建立的一门新的学科。
从传统的风景造园到现在的风景园林学,经过了从为少数人服务到为人类和生态系统服务;从单一的审美价值取向到生态和文化综合的价值取向;从中微观到全尺度的进展过程。
2.风景园林学科的分类风景园林学以空间营造理论为核心基础,包含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和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
(1)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风景园林学规划理论包含表述模型、评价模型、过程模型、变更模型、决策模型和影响模型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进行施工前的参照基础。
(2)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风景园林学设计理论包含:范围和目标确实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文化背景分析、完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和施工设计等,是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
3.风景园林学在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应用(1)对风景园林建筑进行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园林建筑地的分析,进行功能整合,对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讨论,对园林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
(2)在园林中对植物的应用:讨论城市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对城市园林树种进行规划,实现园林植物是配置和设计。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配置原则风景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高度统一,既充足植物和环境的生态相适应,又要符合艺术构图的原理,把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美呈现给观众,并让观众在赏识的时候感受到意境美。
所以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要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等原则,实行协调对比,体现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15篇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37add2a8114431b80dd806.png)
景观园林毕业论文15篇景观园林毕业论文摘要:我们当前所处的文化环境应该超越物质层面的需要,达到与周围景观的融合。
作为特定文化场景的一个延伸,园林文化设计更要彰显人性化的文化特征。
人性化的文化设计景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倡导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追求人性化的艺术需求,使得园林景观能够朝着形式多样的方向发展,在满足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基础之上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精神享受,从而也使得整个城市焕发出新的面貌。
关键词景观园林毕业园林论文园林景观园林毕业论文:园林景观端景设计探究一、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的意义第一,端景设计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上能发挥作用。
近两年来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已经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深受空气污染之苦,增加绿地建设面积,积极构建绿色城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心声。
园林景观端景设计中使用的大量绿色植物,可以高效吸附散布在城市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以及灰尘,通过表面绒毛将细小灰尘牢牢粘附在其叶片上,等到下雨的时候随着雨水流落大地变成土壤,通过绿色植物这种吸附作用,空气中浮游灰尘的含量大量减少,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第二,城市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能够有效减少城市噪声。
园林景观端景设计中所用到的绿色植物带能够有效阻挡声波的传递,起到一种抵消作用,使得城市中轰鸣的机器声、汽车鸣笛声分贝减少,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相对安宁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第三,城市园林景观端景具有得天独厚的观赏性与娱乐性。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往往节奏快、压力大,闲暇时间相对较少,城市居民比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更加渴望通过亲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来缓解疲劳。
园林景观端景则为这类群体提供了一抹自然之绿,人们在欣赏景观的同时,紧张的心情也得以放松。
此外,马路旁景观端景的设置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驾驶员的疲劳状态,从一定层面上能够降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第四,就城市现代化水平而言,园林景观端景设计还可以显著增加城市的格调,作为城市的一张时尚名片,其设计水平往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审美与价值取向,这为城市招商引资、提供了软实力上的保证,优雅、大气的城市更加容易获得投资商的青睐。
大学生毕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专业)
![大学生毕业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de7a8ab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a.png)
⼤学⽣毕业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学⽣毕业论⽂(园林景观设计专业)XX地区国庆盛花花坛植物的选择摘要本设计的主要⽬的是以⾦盏菊为例设计XX地区早春盛花花坛,以便在节⽇期间增加节⽇的氛围和丰富⼈们的⽣活。
在这份设计⾥,通过上⽹查阅相关花卉学资料,在图书馆借读相关书籍,以及实地考察等途径,详细的介绍了彩叶草的基本信息、⽣长习性、繁殖⽅式、病⾍害防治和怎样调控⾦盏菊的花期。
加深了对⾦盏菊的了解,能很好地把这些知识运⽤到实际⽣活中去,设计出⼀个既能美化环境,⼜能增添了春天的盛花花坛。
关键词:早春花坛⾦盏菊的基本内容美化环境⽬录,前⾔1,研究背景2,研究⽬的与意义2,设计步骤3,选择植物的意义4,植物选择(彩叶草)41,介绍42,形态特征43,⽣长习性44,繁殖的条4,栽培技术46,培育⽅法47,盆栽⽅法48,⽔插繁殖49,繁殖技巧410,花期调控411,病⾍害防治,⾊彩搭配6,图案设计7,设计理念8,致谢前⾔1,研究背景随着⽣活⽔平的不断提⾼,⼈们爱花、种花、赏花已经很普遍了。
遍及城市⼤街⼩巷中美丽的花坛成为⼈们的⼀种精神享受。
现在,⼈们出门不仅以能见到绿⾊为满⾜,同时还要以见到更多的鲜花为要求。
⽽花坛艺术,正是户外展⽰花卉的最佳⽅式。
它以独特的花语向⼈们描述着美好的⽣活,同时也陶冶着⼈们的美好情操。
2,研究⽬的与意义盛花花坛,⼜称(集栽)花坛,是将⼏种不同种类、不同⾼度及不同⾊彩的花卉栽植成花丛状,⼀般是中间⾼,四周低,以供全⽅位欣赏或后⾼前低供单⾯欣赏。
盛⼤的集会,就会出现花坛,⼤⼩不⼀,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给节⽇披上盛装,增添节⽇热烈和欢快的⽓氛。
有⽣命⼒的花卉组成的花坛,有较强的装饰性,还可以美化环境,⼀举两得。
设计步骤(1)植物选择(2)植物栽培(3)⾊彩搭配与图案设计(4)花坛的应⽤植物选择(1)具有多花性、能耐⼲燥、抗病⾍害品种。
(2)以观花草本植物为主(3)植物紧密、着花繁茂(4)花期长,花期⼀致选择的()选择草花品种应适应当地的⽓候条XX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候。
露营设计论文
![露营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46540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9.png)
露营设计论文1. 引言露营是一种受欢迎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大自然中的冒险与探索充满了热情。
然而,随着露营活动的普及,营地资源的有限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设计和规划高效的露营地点变得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研究和探讨露营地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原则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露营体验的需求。
2. 露营地规划与布局2.1 露营地位置选择选择合适的露营地位置是设计一个成功的露营地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自然环境:选择位置时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确保位置安全且适合露营活动。
•交通便利性:营地应该易于到达,并且附近有足够的交通设施,以便露营者在需要时能方便地前往城市或其他地区。
•景观特色:选择具有独特的景观特色的位置可以提供更好的露营体验,例如湖泊、河流或山脉的附近。
2.2 露营地布局•营地分类: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露营方式,将营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例如家庭露营区、背包客区、RV露营区等。
•设施布局:根据露营者的需求,在营地内设置基础设施,如洗手间、厕所、垃圾桶、水源等,并确保其分布均匀,便于露营者使用。
•安全考虑:在设计露营地布局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考虑到火灾风险、风暴和其他紧急情况,确保营地有足够的紧急出口并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
3. 露营设施与服务3.1 住宿设施•帐篷露营:提供露营者所需的帐篷区域,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帐篷提供适当的空间。
•车辆露营:为自驾游露营者提供配备水电和排水系统的带有停车位的露营区。
•小木屋或别墅:为那些寻求更豪华住宿的露营者提供舒适的小木屋或别墅。
3.2 公共设施•洗手间和浴室:提供干净、舒适的洗手间和浴室,包括洗衣机、烘干机等便利设施。
•野餐区:设置带有露天烧烤设施和座位的野餐区,供露营者休息或聚餐。
•儿童游乐区:设计一个儿童友好的游乐场,提供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设施。
3.3 服务设施•接待中心:为露营者提供信息、注册和结账服务的接待中心,同时为旅客提供旅游建议和活动安排等服务。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ef35c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d.png)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优秀12篇)在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构成艺术,它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
在园林设计中,已经渗入了构成艺术。
我国在构成艺术应用方面,起步较晚,通常都是在广告设计和家居设计等领域内应用,很少人研究园林景观设计范围。
因此,就需要对构成艺术深入认识,对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手法及应用规律进行探索。
平面构成艺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被广泛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其中,点、线、面是应用最多的艺术要素。
在数学范畴中,点主要是表明位置关系,不会涉及到面积和方向;而线则是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含义;面则是通过首尾相接所形成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改变。
具体到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环境是不同的,那么点、线、面也会体现不同的含义。
1园林景观设计中平面构成艺术的运用1.1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的运用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属于最小的单位,它不仅有位置,还有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方形等;它们有着不同的大小和色彩,此外,具体的景观元素也可以被看作为点。
点不但可以将具体的位置表明出来,还可以将形状和大小给表现出来。
独立的点,也可以构成一个形象,通过点的聚散和量比,在视域中,可以构成连续的视觉形状。
在平面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造型要素就是点,它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点来看待所有形状的物体,点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给最大限度地吸引过来。
要想将点转化为面、或者线都是可以的。
按照一定的规律,连续排列点,就成为了线。
我们以圣地之门公园为例,它营造了2条长长的树阵,让人产生较好的感觉,并且可以将这个主题突出来。
通过研究发现,集合一系列的点,可以让人感觉到面的效果。
在排列点时,如果采用的是不同的疏密程度,那么就会有明暗区分显示出来;如果采用的是均匀的密度,那么形成的效果就有着严谨的结构。
1.2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运用折线也是直线中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就是改变同一方向的线,然后继续延伸,折线景观要素,可以营造一种景观,另外一个方面分担作用也可以发挥出来。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研究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eb179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c.png)
园林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本研究旨在通过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和环境伦理意识,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美学、环境伦理、优化策略、未来发展方向引言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和环境伦理意识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计风格单一、缺乏特色、忽略环境因素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以期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和建议,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前人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优化策略和建议等。
其中,美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形式美、意境美、文化美等方面;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优化策略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设计师的培训、推广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
然而,目前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中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的综合研究仍较少,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不足。
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功能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提高美学与环境伦理意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与环境伦理问题,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实地调查,总结出现存的问题及其原因。
同时,本研究旨在通过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和建议,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美学和环境伦理意识,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提供参考。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f1d82deb14e852458fb57df.png)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分析【摘要】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结合南宁市邕江南岸江滨休闲公园规划设计,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0.引言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白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在注重环境生态、人居质量、艺术风格、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1.景观设计的原则1.1指导思想(1)以人为本。
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们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于发展需求。
任何空间环境设计都应以人得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2)尊重自然、显露自然。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地形地貌、河流湖泊、绿化植被等要素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
尊重并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
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1.2设计原则(1)生态化设计原则。
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吸取当地人的经验。
要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原则;(3)整体性原则。
景观设计不只是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要相地合宜,要得体,与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4)多学科综合原则;(5)人性化设计原则。
设计应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
人性化设计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2.城市公园选址基本原则2.1选址基本原则(1)必要性原则。
依据城市性质、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选址;(2)可能性原则。
选择具有山川河湖、名胜古迹的用地及周围地区、原有林地及大片树丛地带;(3)整体性原则。
园林论文15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园林论文15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3e0b120c22590103029d15.png)
园林论文15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论文园林论文摘要:近几年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建设的步伐也不断加大,城市园林可以说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设,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所以需要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在设计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从而确保设计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使城市园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关键词园林论文园林园林论文: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论文1低成本风景园林研究意义1.1借助低成本的方式使得风景园林的建设得以普及经济发展状况严重制约风景园林的发展,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区域分类1)数据,截止2009年,东、中与西部省份平均每省的绿地面积分别为115390hm2,49074hm2和27607hm2,西部省份的平均绿地面积只有东部的24%;东、中与西部省份平均每省的公园数分别为528座,206座与133座,西部每省的公园数为东部的25%。
缺少足够面积的风景园林,使得疾病激生,生活环境质量低下。
1.2运用低成本风景园林营造理念加大社会关怀力度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于1943年提出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hierarchyofneeds),将人的需求由低至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
风景园林作为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这五个层次需求必须的条件。
然而资金匿乏、资源有限与技术落后使得这些地区的人民缺少安全舒适地室外休闲与活动空间,人们的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
2潜江市风景园林存在的问题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
1988年撤县建市,1994年被列为省直管市。
全市国土面积2004km2,户籍人口103万人,现辖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管理区(农场)、16个镇(办事处)。
潜江城区呈分散型、组团状,由园林(泽口)、广华(含向阳、五七),新城区(含周矶)、杨市、后湖、王场、竹根滩七个组团组成。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e96de3087c24028915fc318.png)
论述园林景观设计摘要:本文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笔者就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园林景观设计方法1.1点———景点点作为最简洁的形态之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多寄托在景点形式中。
首先,点的布局要能够突出重点,且疏密有致。
景点的分布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进行,要充分考虑到游客聚集和分散的情况,做到聚散有致、动静结合。
其次,点要做到相互协调,相互映衬,以点作为吸引游客视线的核心,并在视域范围内将点与其他景观进行联系,景点之间要能够相互协调,注重游客的视线范围和角度。
再次,点要做到主次分明,且重点突出,要有一个点能够体现出园林的主景或是主体,表达出园林景观的构思立景中心,这个点既可以是人文景观,也可以是自然景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主要包括置石、筑山、水景、植物、建筑、小品和雕塑等。
点的布置既要协调,又要突出,例如在植物设计时,要突出植物既能够作为单景又能够作为衬景的作用,既可以单独欣赏又可以突出其他景观,再如在建筑点的设计中,即使是一些用混凝土建造的建筑物,也最好用竹、茅草等进行装饰和覆盖,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情境,另外,还要注意建筑造型风格等和园林的主题风格保持一致。
1.2 线———景观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的功能主要为审美功能、导向功能、分隔功能。
审美功能即每一种线的变化都能够带来特殊的视觉效果,粗细线条、浓淡线条、曲直线条和虚实线条等能够带给观赏者不同的视觉印象和美感;导向功能即线条的方向性,能够引导人流;分隔功能即通过线条来展示出路径、植物、地形等的区分,分隔出特定的空间。
在线的布局时,要遵行自然性原则、序列性原则、功能性原则。
由于园林要表达的是自然美,因此在线的布局时,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另外,线要能够发挥出满足人们观赏、交往、交通等的需要。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 ——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ef935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8.png)
规划与设计gui hua yu she ji111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与生态调控方法——以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赵松摘要: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旅游区进行生态建设是实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并在景观生态设计和景观生态调控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对旅游区进行生态化设计,以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
本文以湖南隆回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区域内少数民族与原生态景观结合。
提出通过景观设计和生态调控的方法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开发和保护。
关键词:风景名胜;生态景观;生态调控;文化保护中华民族建筑景观与园林深受传统人地思想史上的重要主张影响,即自然与人之美互相完善和成就,纯自然不能尽人之美,风景名胜区作为中国山水文化和壮美自然景观的代表,承载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大量信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不同于其他国际的生态保护地,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保护地类型。
风景名胜区,一般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其并非单一自然、文化属性的区域,而是自然和人文文化高度契合的地域,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留给我们的原生博物馆。
作为我国现有保护地体系中唯一一个首要目标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融合保护进行保护的保护地类型,其传承了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贡献,也是对全球文明传承的重要贡献。
同时,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历史村落的样貌也逐渐被现代审美统一,效率和网红追求使得千村一面而村落原貌尽失。
导致少数民族历史村落文化与民族元素的削弱,整体景观特色的区分度下降。
因此,如何在景观生态为主的历史文化村落区域内,自然元素为生态本底,村落为评价保护因素,明确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村落需求和景观特色并对其保护,对于历史村落的特色生命意义的延续、景观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推动的稳步支持、对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意义重大。
旅游景区规划毕业论文
![旅游景区规划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4cede4f705cc17552709bd.png)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题目:GIS技术在旅游景区规划中的作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学号:指导老师:周完成日期:2012.05.15目录摘要 (1)引言 (1)GIS技术 (2)GIS技术的特点 (2)旅游景区 (3)旅游景区的地位 (4)旅游景区的特点 (5)岳麓区规划图 (6)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6)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6)问题与展望 (7)参考文献 (8)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旅游业并为之服务,是旅游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关键。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组成,阐述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原则,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中的主要应用状况,指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规划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引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中人口聚集力也不断的增强,人们在对物质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城市景区游览的要求增加,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满足人们精神娱乐需求的城市景区,在发展景区的过程中,我们就面对了景区发展与城市规划间的联系与矛盾了,如何处理好景区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合理关系,就要我们有一套合理的城市景区规划方案与原则,对于城市景区规划,我们大多人的考虑只限制在参照城市建设体系,和参照城市公园规划体系,两者没有真正的把城市景区规划作为“标准点规划”来进行。
我们应该真正掌握城市景观区规划的手段和思路,采用一套能够维护城市各个方面的规划方案,达到人—城市之间的景观需求平衡。
我们还特别要注意城郊景区发展与城市外扩的两方面之间的挑战,这些都体现了合理化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GIS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7406ef0912a216147929e4.png)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2ee6ee6bd97f192379e918.png)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2、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3、生长型景观下的景观设计4、谈地域植物对园林景观特色形成作用5、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策略全文总字数:17948 字篇一: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摘要: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塑造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缓解城市生态污染压力的有效措施。
本文所提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并且笔者从园林、植物、交通、水体、空间尺度和景观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融合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的前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化。
同时,高层建筑物与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导致城市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面对上述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加强了城市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
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绿化覆盖率,而且对提升建筑物周边景观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优势分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即在今后城市的发展中,不仅要加强城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品质。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逐步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宜居性城市的基础。
二者的有效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为逐步实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②改善我国建筑环境,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基本思想,即推动了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贯彻;③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宜居性生态城市奠定了基础,显著地提升了建筑物周边生态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④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文建设精神,为逐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奠定了基础;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立体绿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也是逐步提高空中绿化率的基础,对有效消除“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污染城市,降低噪声污染和光污染,以及改善空气湿度和城市居住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景观设计的质量对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其他的相关旅游环境部分产生影响,造成自然环境与形象环境的失衡,威胁到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应当大力推崇。
一、基于生态理论的旅游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融合旅游景观生态设计理论、生态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原理,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应用生态理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
首先是自然优先原则,维护自然自身的景观特征是生态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所以在旅游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其自然原有的景观面貌保留下来,例如古文化遗址、森林等。
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是生态持续原则,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通常在旅游景观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该原则,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防止损坏旅游景观内的生态系统,保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再生性;最后还要遵循综合效益原则,在选择旅游景观的材料等方面,应当对旅游景观的经济效益、综合生态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考虑。
减少对景观的改变产生的负作用。
从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稳定。
二、生态思想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选择材料方面的应用
不同的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于是在材料方面应用
生态理念也逐渐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从而在使用建造技术、景观材料、人造景观建筑等方面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并根据这些不同的影响形成旅游景区的地域特点。
于是在利用当地的材料、适应地理环境的时候,能够对旅游景观的地域特色的要求实现满足,保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
而在建设旅游景观的时候通常是需要大量的。
大规模的使用材料,为了保证旅游景观建设时可以节约自然资源、降低旅游景观建设成本,应当对地方的自然资源进行使用,减少使用其他地区的资源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使用本地材料也是节约经济成本的重要手段。
如使用当地的廉价材料石材、土等,耐压性是石材的重要特征,在旅游景观设计时将其设计景观中,与生态理念向符合,有利于提高旅游景观的稳定性。
2.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生物栖息地、生物系统、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等自然环境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生态理念在大自然的整体性中则充分的体现。
旅游景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中对旅游景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利用有力的景区资源进行旅游景观设计,则设计的景观环境将适应景区的自然因素。
另外依照人文特征、当地情况,对旅游景区的整体空间系统进行构建,从而满足旅游景观设计的功能方面的需求,以此来建立整体性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
同时为了应用生态思想,还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将地域特色文化展现出来,传承当地的文化,发展生态理念。
三、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方法
1.尊重生物多样性
首先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当合理搭配。
由于植物的种类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且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阳光等特点,于是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在植物设计上要依照其生长特性,选择互相补充的植物进行搭配,减少多种植物在生长中的竞争。
同时在搭配的时候也要注重视觉美感效果。
例如将低矮的灌木与高大的乔木设计在一起,形成一组和谐的植物景观,减少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进行的直接的空间竞争。
同时也可以给游客们一种高矮相间的视觉效果。
其次在选择植物选用方面要选用一些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依照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树木间的生态效益也存在差异性,例如大叶黄杨、刺槐、国槐、柏树等树木可以对有毒气体进行吸收,在旅游景观中使用这些树木可以提高空气的质量。
或者将耐水性较强的柳树等种植在湿地,将耐干旱的仙人掌等种植在旱地等,从而发挥其生态效益,维护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
最后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可以模拟自然群落,针对旅游景观的环境特征,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从而形成新的自然植物群落,使其能够平衡稳定的发展,各个植物景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存在,保证景观系统结构的功能健全,另外减少人为管理植物景观的经济成本。
2.遵守自然和谐发展
首先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应当保证生态优先,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行遵守,对原有的自然景观的结构格局
进行保持,减少对原有景观格局的改动,降低干扰,保证旅游景观的生态系统和整体环境的和谐共生。
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就应当发挥人类的职能引导自然发挥其力量,为人们提供利用和服务,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人们在吸收氧气之后就会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一定的氧气为人们所利用。
通常情况下一些有毒气体可以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物理反应进行恢复,维持生态的稳定,所以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自然的功能,合理的设计旅游景观。
其次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等功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的限制,有很多系统结构不能够深入的了解,这时在景观设计时就需要尊重这些景观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于这些景观在无序到有序的周期演变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组织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自我修复能力,自然生态的这种能力使我们可以欣赏到蓝天白云等自然景观,所以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要利用其功能,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可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
从而有效的维护生态平衡。
最后在旅游景观设计时要将自然景区的自然演进过程显露出来,让游客们可以通过自然景观感受到自然,例如通过观看树叶的摇摆可以感受到风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在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四季的更替等等,以此来真切的感受自然生态。
3.遵循可持续发展
首先对自然景观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在设计旅游景观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特点,在
基于旅游景区植被、河流、地貌等生态框架之上,对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修复,保证其整体性。
而在人工景观建造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当地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生态要素。
其次要对旅游景区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扬,每个地区都有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特征,在设计旅游景观的时候,需要找出旅游资源中的历史文脉,总而将其设计成为可视化的符号,并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引入,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设计元素,创造当地鲜明的历史文化景观环境,另外还可以设计具有生态理念标志性景观。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景观设计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在设计旅游景观的时候融入生态理念,需要遵循相应的生态原则,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旅游景观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同时只有采取科学的景观设计方法,才能够充分发挥生态理念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作用,促进旅游地区的生态平衡,维护旅游景观的生态系统稳定,从而促进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带动经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