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垫江县教研室卢卫平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为了积极而有效地推进全县新课程改革,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当前课堂教学实际,特提出“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理念
基于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解放教师以发展教师,解放学生以成就学生。
二、基本内涵
学生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
三、基本目标
在课堂上,融“学、讲、练”为一体,实现“六为主”学与教活动高度统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维主向、能力主标、问题主攻、练习主线。
四、基本改变
1、教师角色改变:“师长”变“学长”。
2、学生角色改变:知识“接受器”变学习主人。
3、教室功能改变:“教室”变“学场”“讲堂”。
五、基本步骤
1、学生学习(10′)
(1)自学研读,自主探究。(5′)
在充分预习基础上,教师呈现学习目标,交代学习任务,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完成学案中“识记类基础知识”学习(3-5个),思考“理解类与应用类”学习内容与问题(2-3),强化问题意识,勾出疑难文字,梳理疑难问题。
(2)交流反馈,暴露问题。(5′)
①由教师或学生(学优生、学长生、科代表、班长、学习委员、活跃分子等)组织学生交流反馈自学成果。
②激活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求组织者(学优生、科代表等)梳理、归纳知识,整理全班学生中共同性、普遍性问题,留待下一环节解决。要充分而真实地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问题和共同问题,为教师精讲作铺垫。
③本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同桌交流探究;第二步,小组交流探究;第三步,全班交流探究。
④本环节的基本目标:以思维品质培养为方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紧扣有思维价值和能力意义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同时完成学案中“理解类与应用类”学习内容(2-3个),思考学案中“拓展延伸类”学习内容(1-2个)。同时,教师切忌作完全的旁观者,当学生探究讨论偏离学习
目标时,要适时帮助组织者引导学生回归本题。
2、教师精讲(20′)
(1)精讲重点,点拨难点。(10′)
根据学生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关键问题和共同问题,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教师精讲必须贯彻“三讲”“三不讲”原则:核心问题必讲,疑难之处必讲,思路方法必讲;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
(2)引导探究,提炼学法。(10′)
教师设计具有思维价值、探究意义、涉及教学重点目标的思考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点燃探究热情,组织学生进行较有思考深度和思维意义的探究讨论,同时引导学生提炼出紧扣知识要点或问题探究的学法及思路,并运用这些学法思路去举一返三,灵活运用。
3、学生练习(10′)
(1)巩固消化,结构基础(5′)
学生再次独立学习,整理笔记,巩固消化,结构基础知识,建立或完善知识网络,进行识记类基础知识训练与过关检测(5个小题,主要涉及基本概念、核心概念或基本知识)(2)迁移运用,拓展延伸(5′)
①学生独立完成理解类与应用类训练与检测题(2-3个)。
②学生独立完成拓展延伸类训练与检测题(1-2个)。
③拓展性阅读(1-2则),也可在课外完成。
六、课堂评价
本模式的课堂教学评价要坚持两个原则:整体性评价原则和积累性评价原则。
1、整体性评价原则。
(1)参与度。无论同桌交流、小组交流还是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小组内,要人人分配任务,个个参与活动。展示时,如展示方有一人未参与,该小组的优秀得票观摩方可对其一票否决。
(2)精彩度。以观摩方为展示方自发鼓掌喝采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次数越多越精彩。
(3)含金量。由教师根据展示方学生在展示内容要求的范围内评价展示内容的容量、思维量及创新程度。
2、积累性评价原则。
(1)课堂表现:师生共同对展示方的课堂表现评选出最优秀的三个小组颁发小红旗以资鼓励。
(2)小组成绩:根据平时的诊断测试、单元测试及其他大型考试的小组平均成绩,评选出每次成绩的前5名,颁发小红旗以资鼓励。
(3)晋级评价:根据课堂表现和小组成绩,对学生获得的小红旗次数进行统计,按每5面小红旗换一个小星星、每5个小星星换1个小月亮、每5个小月亮换1个小太阳方
式,进行晋级性奖励评价。
六、实施途径
(一)编写学案。
编写高效学案,是实施“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要让学案成为实施本模式的路线途径。
1、编写步骤
⑴分头承包,独立编写。
每期开学前或开学后一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将全期教材内容分头承包。在充分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考纲考题等基础上,承包者要各自编写所承包的单元内容,于该单元教学前两周编写好。
⑵研讨修改,共同完善。
开展集体备课,于该单元教学前一周,进一步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考纲考题,集中研讨修改,共同完善后,提供大家使用。
⑶集体共享,个性使用。
对共同完善的高效学案,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情及自己教学实际灵活使用,但对涉及基本概念、核心概念、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重点知识与能力等的学习内容不得减省,只允许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处理。
2、编写要求
⑴紧扣课标、教材、考纲、考题及学生实际,本着精要、
简练、有用和好用原则编写。
⑵突出该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⑶能积极引导学与教活动在课堂上的有效开展,能具体指导学习该课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法。
(4)能帮助学生有效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5)正确处理学案与教案的关系。
学案是学生学习方案,教案是教师教学方案。二者相融而有区别,教案要突出如何使用学案,学案要紧扣教案中的教学环节与过程,帮助如何学生开展有效学习。
(二)试验探索。
1、选择学科样本。建议在全县选择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运用本模式进行尝试教学。
2、选择学校样本。建议在全县中小学中,从城镇学校、乡镇学校各选择1-2所进行试验探索。
3、选择班级样本。建议在各样本校中分别选择1-2个班级进行试验探索。
(三)完善推广
通过样本学科、学校及班级的试验探索,不断完善本模式,由点到面,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