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癌痛治疗药物表

合集下载

癌痛分级

癌痛分级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癌症三级止痛癌症三级止痛,其中Ⅰ级止痛适用于一般疼痛。

使用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非类固醇类)。

即:阿司匹林200~1000毫克,每4小时1次,饭后用,需用肠溶的阿司匹林或加抗酸药。

Ⅱ级止痛适用于中度持续疼痛或疼痛加重。

使用弱麻醉剂加减非麻醉止痛剂加减辅佐剂。

即:可待因30毫克加阿司匹林650毫克(约等于可待因30毫克),每4小时1次。

Ⅲ级止痛适用于强烈持续疼痛。

使用强麻醉剂加非麻醉止痛剂加辅佐剂。

即:吗啡0.01克加阿司匹林,直到疼痛消减。

吗啡给药途径:口服,舌下或肛门栓剂。

表1三阶梯止痛方法-------------------------------阶梯治疗药物-------------------------------轻度疼痛非阿片类止痛药士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非阿片止痛药±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阿片类±非阿片止痛药±辅助药物-------------------------------表2 用于轻度癌痛的药物-----------------------------------种类药物每次推荐剂量用法副作用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癌痛的评价及药物治疗

癌痛的评价及药物治疗

呼吸抑制
• 病人长期用阿片类药物对于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作用一般都能产生耐 受。 • 亚急性超剂量比急性呼吸抑制更常见,表现为镇静作用慢慢加重,继 之呼吸减慢,最后出现换气困难。因此确定呼吸抑制更好的指征是镇 静的程度而不是呼吸频率。 • 严重的呼吸抑制需要应用吗啡拮抗剂――纳络酮解救。 • 已经对阿片类药物耐药的患者对于阿片拮抗剂非常敏感,只需用纳络 酮的稀释液(0.4mg溶于10ml盐水)即可治疗症状性呼吸抑制,每分 钟用药0.5ml(0.02mg)。 • 纳络酮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呼吸频率来调整。可能需要重复用药,或 换用静脉点滴,两安瓿纳络酮(共0.8mg)溶于250ml 5%的葡萄糖 溶液中,不断调整剂量直到达到目的。 • 呼吸抑制并不总是限制疼痛治疗的因素。重复用药就可以对这一作用 产生耐受,这样就能逐步增加剂量达到疼痛缓解而不至于产生呼吸抑 制作用。
阿片类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出现中度以上疼痛应早期应用,用足剂量,经常根 据疼痛强度调整剂量。 • 应用阿片类药物同时对药物副作用应采取预防措施。 • 疼痛加剧时要增加单次药物剂量,而不要增加给药 次数。 • 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时应有疼痛强度及剂量滴定的 记录。
快速滴定需常备即释阿片
首剂多瑞吉起效时间为 6~12h,一般24小时达到 稳态,这段时间需用即释吗啡止痛
告诉医生你真实的疼痛
• 邱少云忍受疼痛是为了胜利。而病人忍受着癌症 在体内肆虐的痛苦,带来的是什么呢? • 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癌痛,告诉病人,让我 们一起去战胜它。 • 病人的疼痛只有他自己知道,既使在科学技术如 此发达的今天,在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21世纪, 中国人也已走到了太空,但是,我不能不告诉你, 我们仍然没有一种仪器可以测量你的疼痛。
• • • • • • 便秘是使用阿片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 在慢性疼痛治疗过程中,对于阿片类药物便秘作用的耐受几乎不 可能发生,或出现很缓慢。 可用轻泻药。除有禁忌症外,应有规律地服用泻药,可服用刺激 性导泻药物如番泻叶、或高渗药物如乳果糖或山梨醇。口服泻药 最好在睡前服用。 大便软化剂或者润滑轻泻剂用处不大,它们不应单独使用,但与 刺激性轻泻剂合用会使排便更容易些,持别是对卧床病人来说意 义更大。 多摄取纤维素常可治疗轻度便秘,多食用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常 可治疗轻度便秘,比如蔬菜、玉米、红薯等。 中药麻仁润肠丸及各种芦荟制剂是常用有效的药物。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

阿片类作用机制
阿片类中枢镇痛的机制: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阿片受体,通过抑制P物质等神经递质的释放,
阻断了疼痛信号向脑内的传导,达到了中枢镇痛的作用
镇痛作用强(大脑,脊髓) 长期用药无器官毒性作用
无封顶效应
最古老的镇痛药
13
癌痛治疗中常用缓控释制剂举例
速吸收进入血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方法。
直肠粘膜的结构与小肠粘膜基本相同,只是细胞间的结
合比小肠紧密,膜阻力更大。直肠表面积小,pH接近中性
或微偏碱,缓冲能力弱。 吗啡为碱性药物利于吸收,但口服制剂直肠给药属于超 说明书用药,还存在一个肠道滞留时间的问题。 国外直肠给药的吗啡制剂有吗啡直肠栓。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药理特性 口服生物利用度为60-87% 消除半衰期短,4.5h,长期应用无药物蓄积 达稳态时间24-36h
没有临床活性的代谢产物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控释技术: 即:控释与即释相结合的双相释放技术,38% 的药物即刻释放、62%的药物控释释放,使奥 施康定不仅能够在1小时内快速起效,还能够持 续强效12小时。
39
麻醉药品依赖性
• 癌症疼痛病因控制及疼痛消失后,可安全停用阿片类止痛药 ,一般采用剂量递减的方法。 • 吗啡日用量在30-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 • 长期大剂量用药,应逐渐减量停药,在最初两天内减量25%50%,继后2天减量25%,直至日用量减至30-60mg时停药。 • 减量时,观察病人的疼痛情况,即:有无腹泻等激动症状, 如果疼痛评分>3-4,或有戒断症状时,应缓慢减量。
硫酸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 啡缓释 芬太尼贴剂(多瑞吉) 片

卫生部+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

卫生部+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

癌症三级止痛阶梯疗法指导原则(1993年5月14日卫生部发布)由于肿瘤的发生率在世界各地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向,目前已成为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当前,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已由70万上升到约130万。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都已将癌症列为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

有效的止痛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有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在我国,最近的调查表明: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的各期癌症病人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1%。

由于整个社会,甚至医务人员对这一问题认识不足,致使在世界范围内有300~350万癌症病人蒙受疼痛之苦而得不到及时处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癌症病人在确诊时已属晚期。

因此,癌症止痛及姑息治疗在我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2年在意大利组织了专家会议,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癌痛治疗专家委员会。

经讨论一致认为应用现有的和为数有限的镇痛药物就可以解除大多数癌症病人的疼痛。

并提出到2000年达到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癌症病人不痛”的目标。

我国于1990年12月首次在广州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组织了全国性专题会议和学习班。

我部于1991年4月以卫药发(91)第12号文下达了关于我国开展“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的通知。

其目的是保证医疗上正当使用止痛剂,解除癌症病人的疼痛;但也要加强管理,防止滥用。

1992年我们在北京、合肥组织了国际学术会议和第二届学习班。

为了使癌症病人三阶梯止痛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参考WHO的方案,制定了适合我国情况的指导原则,供各地有关人员参考。

一、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方法对于癌症疼痛一般应首先明确诊断,以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

目前国际上通常将癌症病人的疼痛分为四类:(1)直接由癌症引起的疼痛;(2)与癌症相关的疼痛;(3)与癌症治疗有关的疼痛;(4)与癌症无关的疼痛如病人原来就有的痛风和关节炎等。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痛诊疗规范(2018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由于肿瘤间接加害、榨取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而至。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而至。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而至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2.疼痛按发病持续工夫,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癌症疼痛大多半表现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2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22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标准〔2022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操纵疼痛是患者的根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病症之一,严峻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操纵,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病症,显著影响患者的一般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医治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标准评估和有效地操纵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治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标准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医治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标准化诊疗体系,提高诊治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证诊治质量和诊治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fan、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医治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医治、其他物理医治以及药物医治等抗肿瘤医治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损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损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损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损害感受性疼痛包含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精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布满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精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癌痛治疗药物合理选择与滴定策略更新版

癌痛治疗药物合理选择与滴定策略更新版
➢ 缓释药物治疗癌痛比即释药物服用更方便,不良反应更低,睡眠 质量改善更明显
➢ 即释吗啡仅用于初始24小时滴定和爆发痛的治疗,根据“3-3标准”,
应减少爆发痛给药次数,增加基础用药剂量
配角抢戏变主角
贴剂(芬太尼)不宜首选
➢ 不作为首选 ➢ 只能用于阿片耐受患者(二线) ➢ 不能口服者可作为首选(一线) ➢ 缓慢起效 ➢ 不易调整剂量
癌痛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及滴定策略
—浅谈癌痛药物治疗的科学与艺术
癌痛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及滴定策略
主要内容
1
三个阶梯用药的不同选择
2
阿片受体与羟考酮
3
奥施康定的临床优势
4
阿片类药物的滴定策略
5
确保全程无痛
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 COX-1抑制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吡罗昔康等 - COX-2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
*最初定义为弱阿片类药物
Lancet Oncol. 2012;13:e58-68.
第三阶梯用药
➢ 强阿片类药物无“好坏”之分,但有适宜 之别;吗啡的疗效与其它阿片类药物相比, 并无特别过人之处
➢ 口服吗啡、羟考酮和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推荐 作为首选第三阶梯阿片药物用于中重度癌痛的治疗
尼美舒利、赛洛昔布等
➢ 中枢镇痛药:曲马多 ➢ 阿片类药:可待因、吗啡、羟考酮、芬太尼、氢吗啡酮、 盐酸二氢埃托啡、
美沙酮、哌替啶、丁丙诺啡
➢ 其他辅助用药
- 皮质激素类药物:强的松、强的松龙、氟美松 - 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加巴喷丁 -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咪嗪、多虑平(多赛平)、氯丙咪嗪等

癌痛发生的原因及三阶梯镇痛的用药原则

癌痛发生的原因及三阶梯镇痛的用药原则

癌痛发生的原因及三阶梯镇痛的用药原则标签:癌痛;三阶梯镇痛癌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对癌痛发生的原因和镇痛的用药原则进行总结如下:1 癌痛发生的原因1.1 癌本身引起癌灶发展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缺血,坏死,或内脏包膜膨胀;癌细胞侵入、渗透(或浸润)到胃、肠黏膜下层、肌层淋巴管;癌细胞广泛转移,侵入血管、骨和其他脏器,产生癌栓、梗塞和病理性骨折。

临床发现肝细胞癌(肝实质)生长、胀大引起包膜牵引紧张,故认为肝癌生长率与疼痛发生有关。

突然长大的肝癌疼痛明显,而缓慢长大的肝癌,病人逐步适应了肝包膜的牵张,则无明显疼痛。

如有静脉癌栓则疼痛加剧。

1.2 伤害性诊断检查引起如心、脑血管造影,食管镜、胃镜,肝、肠动脉造影,腹腔镜、肠镜、膀胱镜等检查均可刺激、伤害周围有关感受器产生疼痛。

1.3 抗癌治疗过程引起主要有:①手术后各种痛证,如肺、乳腺切除后臂丛神经痛,胃肠术后并发症;②化疗后的周围神经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停药后的假性风湿性关节炎,全身乏力、疲劳,广泛性肌肉关节酸痛,这些症状在恢复应用激素后即可消除;③放射治疗后综合征,如放射性肠炎,继发于腹部、盆腔恶性肿瘤,直肠癌放疗后,会阴部痛。

还有常见的臂丛、腰丛放射后纤维增生、变性等导致的疼痛,放射后骨髓病变以及放射导致的继发性初级神经纤维瘤等。

1.4 与癌本身或与癌的检查和治疗无关的痛证如同时伴有强直性颈、腰椎等骨关节炎、偏头痛、痛风、腹腔动脉瘤、糖尿病等。

1.5 心理因素癌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经受了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刺激,感到精力疲惫,失去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依靠他人帮助。

然而情绪的波动和心理状态(焦虑、悲观失望、欲寻短见等)与医护人员的态度、医疗技术条件、家庭、朋友及单位的关心与否密切相关。

近年来根据癌痛发生多因素提出的概念,患者对痛的认识,对“死”的恐惧,情绪、心理的变化都会影响痛觉程度。

有人研究发现癌症已转移的患者其心理因素对痛的影响比癌转移的部位更为重要。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

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选择与管理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合理选择和管理镇痛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癌症疼痛患者的镇痛药物的选择和管理策略。

一、镇痛药物的选择1. 非处方药物非处方药物通常被用于轻度到中度的癌痛,如头痛、骨骼疼痛等。

常见的非处方镇痛药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疼痛传导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2. 弱镇痛药物弱镇痛药物主要用于中度到重度的癌痛。

常见的弱镇痛药物包括吗啡、可待因和氯胺酮等。

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缓解疼痛,但使用过程中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依赖性问题。

3. 强镇痛药物对于剧烈的癌痛,强镇痛药物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强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和杜冷丁等。

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来抑制疼痛,但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二、镇痛药物的管理1.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并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同时,要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镇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便秘、恶心和嗜睡等。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告知,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外,镇痛药物还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或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时,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注意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3. 多学科合作癌症疼痛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医生、药剂师、护士和康复师等应充分合作,共同制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的家人也应参与到治疗中,提供支持和照顾。

4. 疼痛评估和记录定期的疼痛评估和记录对于治疗效果的判断和调整至关重要。

医生应引导患者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并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药物使用情况。

2022年常用癌痛治疗药物表

2022年常用癌痛治疗药物表
吗啡口服即释剂〔片剂、口服液〕
吗啡片:
包含硫酸盐或盐酸盐。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5~15mg。一日15~60mg。对于重度癌痛患者,应按时口服,个体化给药,逐渐增量,以充分缓解癌痛。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酌情减量。
硫酸吗啡口服溶液:
成人口服常用量为一次5~10mg,每4小时一次,按照拟定的时间表按时服用。可依据患者情况逐渐增量调整,一次用量一般应不超过30mg,一日用量应不超过0.1g。依据WHO(癌症疼痛三阶段止痛医治指导原则)中关于癌症疼痛医治用药个体化的规定,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应由医师依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
氨酚羟考酮片
口服给药。成人常规剂量为每6小时服用一片,可依据疼痛程度和给药后反响来调整剂量。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对阿片类镇痛药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必要时可超过推举剂量给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不宜大于1.5g/天。
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
氨酚待因片
口服:成人,1次1片,1日3次,中度癌症疼痛必要时可由医生决定适当增加。
合成的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
芬太尼透皮贴剂
初始剂量应依据患者目前使用阿片类药物剂量而定,建议用于阿片耐受患者。每72小时更换一次。
美沙酮
盐酸美沙酮片
口服。一般起始剂量成人一次5~10mg,对慢性疼痛患者,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和耐受的形成,应逐渐增加剂量以达有效镇痛效果,或遵医嘱。
含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
对乙酰氨基酚和羟考酮
皮下推注:使用浓度为10mg/ml的溶液,推举起始剂量为5mg,如有必要每4小时重复给药一次。
皮下输注:如有必要以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或注射用水稀释。对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推举的起始剂量为每日7.5mg。
丁丙诺啡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

癌痛药物治疗规范二——阿片类药物初始剂量滴定和维持用药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

目前,临床上常用于癌痛治疗的短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即释片,长效阿片类药物为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对于慢性癌痛治疗,推荐选择阿片受体激动剂类药物。

长期用药阿片类止痛药时,首选口服给药途径,有明确指征时可选用透皮吸收途径给药,也可临时皮下注射用药,必要时可自控镇痛给药。

①初始剂量滴定。

阿片类止痛药的疗效及安全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需要逐渐调整剂量,以获得最佳用药剂量,称为剂量滴定。

对于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的患者,按照如下原则进行滴定:使用吗啡即释片进行治疗;根据疼痛程度,拟定初始固定剂量5-15mg,Q4h;用药后疼痛不缓解或缓解不满意,应于1小时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滴定剂量(见表1),密切观察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

第一天治疗结束后,计算第二天药物剂量:次日总固定量=前24小时总固定量+前日总滴定量。

第二天治疗时,将计算所得次日总固定量分6次口服,次日滴定量为前24小时总固定量的10%-20%。

依法逐日调整剂量,直到疼痛评分稳定在0-3分。

如果出现不可控制的不良反应,疼痛强度﹤4,应该考虑将滴定剂量下调25%,并重新评价病情。

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重度癌痛患者,推荐初始用药选择短效制剂,个体化滴定用药剂量,当用药剂量调整到理想止痛及安全的剂量水平时,可考虑换用等效剂量的长效阿片类止痛药。

对于已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疼痛强度,按照表1要求进行滴定。

对疼痛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阿片类药物控释剂作为背景给药,在此基础上备用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治疗爆发性疼痛。

②维持用药。

我国常用的长效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在应用长效阿片类药物期间,应当备用短效阿片类止痛药。

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剂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性疼痛时,立即给予短效阿片类药物,用于解救治疗及剂量滴定。

癌痛规范化治疗常用药物合理应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常用药物合理应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常用药物合理应用引言癌痛是指由于肿瘤侵犯或转移导致的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

癌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合理的药物治疗是缓解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及其合理应用。

1.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癌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其通过与中枢和外周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

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氢吗啡酮等。

在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不可自行加量或减量;•了解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如便秘、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需要根据疼痛程度适当调整剂量,以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是一类常用的抗炎镇痛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在癌痛治疗中,NSAIDs可以与阿片类药物结合使用,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但是,使用NSAIDs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长期使用NSAIDs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溃疡、出血等;•对于有消化道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NSAIDs;•与抗凝药物同时使用时需谨慎,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3.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疼痛感知。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舍曲林等。

在使用抗抑郁药时,需注意以下要点:•根据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使用抗抑郁药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需持续坚持治疗。

4. 化疗药物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癌痛的同时也可以发挥镇痛作用。

例如,紫杉醇和多柔比星等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治疗,同时也能缓解患者的疼痛。

然而,使用化疗药物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在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方案选择时需权衡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风险;•化疗药物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治疗,患者不可擅自改变药物的剂量和用法;•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化疗药物的用药,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5. 其他辅助镇痛药物除了上述几类药物,还有一些辅助镇痛药物可以用于癌痛治疗。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

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

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

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

重度癌症疼痛的用药指导

重度癌症疼痛的用药指导
1.成人口服给药:(1)对于首次用药和无耐受性病例,常用量为5~15 mg/次, 15~60 mg/日。 吗啡(Morphine) 1.心血管系统:可使外周血管扩张,产生直立性低血压。
) 皮下注射:镇痛的常用量25~100 mg/次,100~400 mg/日;
重度癌症疼痛的用药指导
5.缓释片和控释片服用时必须整片吞服,不可截开或嚼碎。 3 mg,不重复给药。 5.成人蛛网膜下隙注射:单次0. 非剧烈疼痛(如牙痛、头痛、风湿痛、痔疮痛或局部组织小创伤痛等)不宜使用。
3.本药连续使用3~5日即产生耐受性,1周以上可致依赖性,仅
用于疼痛原因明确的急性剧烈疼痛且短期使用或晚期癌性重度疼

痛。对于晚期癌症病人重度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 则,口服给药、按时、按需、剂量个体化,一般不会造成成瘾。
4.本药缓释急性中毒,成人中毒量为60mg,致死量为250 mg,吗啡长期用药可导致耐受,对于重度癌痛病人长期慢性用 药,其使用量可从低剂量逐步递增超过上述剂量。
(5)老年人、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婴幼儿,1岁以内小儿一般不应作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 1.成人口服给药:(1)对于首次用药和无耐受性病例,常用量为5~15 mg/次, 15~60 mg/日。 各种急性重度疼痛,如创伤、烧伤、烫伤、手术后疼痛及分娩止痛等。
啡 二氢埃托啡ihydroetorphine)
2.禁忌证:(1)对本药或其他阿片类药物过敏。 (2)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和婴儿。(3)原 因不明的疼痛。(4)休克尚未控制。(5)中毒性 腹泻。(6)炎性肠梗阻。(7)通气不足、呼吸抑 制。(8)支气管哮喘。(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0)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11)颅内高压或颅 脑损伤。(12)甲状腺功能低下。(13)肾上腺皮 质功能不全。(14)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15) 严重肝功能不全。

癌性疼痛及其治疗

癌性疼痛及其治疗
病人对正常排便反射的刺激反应性降低等因素 的作用,在多个环节上促使便秘的发生。吗啡能 使胆道的奥狄氏括约肌痉挛,阻止胆汁排空引
起胆道内压上升,可为阿托品部分对抗,故 吗啡缓解胆绞痛需要与阿托品类药物同 时使用。吗啡还能兴奋延脑催吐化学感 受区,引起恶心、呕吐,吗啡受体拮抗剂纳 洛酮、多巴胺阻滞剂氟呱啶醇、氯丙嗪 以及抗组织胺药敏克静等均能对抗吗啡 的呕吐反应。
5^其他 吗啡能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 治疗量即可引起尿潴溜。可促使抗利尿 素释放减少尿量。能引起缩瞳,并增强对 光反应。中毒时缩瞳作用非常明显,瞳孔 呈针尖状,是吗啡中毒的特征。
2 临床应用原则:
吗啡作为强有力的镇痛剂,已被临床广泛应 用癌痛及各种急、慢性顽固性疼痛治疗。显著 特点是常用的阿片受体完全激动剂无天花板效 应,可遵从用药个体化原则,增加剂量直至满意 镇痛为止。又由于吗啡类药物的成瘾性,临床应 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WHO三阶梯癌 痛治疗方案的推广,不仅仅在癌痛治疗方面,对 良性疾病产生的恶性疼痛的治疗,也产生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适感,表现为焦虑不安、恶心、呕吐等。 而成瘾者则可产生特殊的欣快感。吗啡 对持续性慢性钝痛的止痛效力大于间断 性锐痛,对严重绞痛(肾绞痛、胆绞痛)足 量吗啡亦可缓解。但因吗啡还能提高胃 肠道和泌尿道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故缓 解内脏绞痛应与解痉药合用。
2^呼吸系统 主要作用有:抑制呼吸及咳嗽反 射。应用吗啡后呼吸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呼吸
二^癌性疼痛的原因
WHO将癌性疼痛分为: ①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的疼痛:占
78.2%,如肿瘤压迫骨、神经、内脏、皮 肤,软组织浸润和转移,颅内压升高等。 ②与肿瘤相关但不是直接引起的疼痛:如 长期衰弱不动、便秘、褥疮、肌痉挛等, 占6%。
③由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如化疗引起栓塞性静 脉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口腔炎等,放疗引 起的局部损害、周围神经损害、纤维化、放射 性脊髓病等,占8.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成的阿片类药物
芬太尼
芬太尼透皮贴剂
初始剂量应根据患者目前使用阿片类药物剂量而定,建议用于阿片耐受患者。每72小时更换一次。
美沙酮
盐酸美沙酮片
口服。一般起始剂量成人一次5~10mg,对慢性疼痛患者,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和耐受的形成,应逐渐增加剂量以达有效镇痛效果,或遵医嘱。
含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
对乙酰氨基酚和羟考酮
盐酸曲马多注射液
成人及12岁以上者:
单次剂量:静脉(缓慢注射或稀释于输液中滴注)、肌肉、皮下注射:一次50~100mg,一般情况下每日本品总量400mg已足够,但在治疗癌性疼痛和重度术后痛时,可使用更高的日剂量。
皮下推注:使用浓度为10mg/ml的溶液,推荐起始剂量为5mg,如有必要每4小时重复给药一次。
皮下输注:如有必要以0.9%生理盐水、5%葡萄糖或注射用水稀释。对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推荐的起始剂量为每日7.5mg。
丁丙诺啡
盐酸丁丙诺啡透皮贴剂
每贴使用7天。初始剂量为最低的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剂量(5μg/h)。应考虑患者先前阿片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患者当前的一般情况和疾病情况。剂量增加应以对补充性止痛药的需求和患者对贴剂的止痛效果的反应为基础。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本品应用足量水吞服,不要嚼碎。药片中间有刻痕,可根据剂量需要掰开服用。本品用量视疼痛程度和个人敏感性而定。成人和大于12岁的青少年:通常初始剂量为50~100mg,每日早晚各一次,如果止痛不满意,剂量可增加到150~200mg,每日两次。除特殊情况外,每日剂量不应超过400mg。两次服药的间隔不得少于8小时。
吗啡注射剂
盐酸吗啡注射液:
皮下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5~15mg,一日10~40mg;
静脉注射:成人镇痛时常用量5~10mg。
对于重度癌痛病人,首次剂量范围较大,每日3~6次,以预防癌痛发生及充分缓解癌痛。
硫酸吗啡注射液:
可皮下注射。常用量:10~30mg,每日3~4次。但病人所需有效剂量及耐受性很不一致,故需逐渐调整使病人不痛为止。一般病人每日用量应不超过100mg。如长期使用剂量可增高。对身体虚弱或体重轻于标准的患者,初始剂量应适当减少。
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不宜大于1.5g/天。
曲马多
曲马多
盐酸曲马多片/胶囊
盐酸曲马多片:口服,一次50~100mg(1~2片),必要时可重复给药。日剂量不超过400mg(8片)。
盐酸曲马多胶囊:单次剂量:1~2个胶囊就少量水服用(50~100 mg盐酸曲马多)。如果镇痛不满意,30~60分钟以后可再给予1个胶囊。如果疼痛较剧烈,镇痛要求较高,应给予较高的初始剂量(2个胶囊)。每日剂量:一般情况下每日本品总量400 mg (8个胶囊)已足够,但在治疗癌性疼痛和重度术后疼痛时,可使用更高的日剂量。
羟考酮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整片吞服,不得掰开、咀嚼或研碎。每12小时服用一次,用药剂量取决于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和既往镇痛药用药史。根据病情仔细滴定剂量,直至理想镇痛。
羟考酮口服即释剂
盐酸羟考酮胶囊:本品应每隔4~6小时给药1次,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药的使用既往史而决定。疼痛程度增加,需要增大给药剂量以达到疼痛的缓解。首次服用阿片类药物或用弱阿片类药物不能控制其疼痛的重度疼痛患者,初始给药剂量为5mg,每隔4~6小时给药一次。然后应仔细进行剂量滴定,如有必要,可每日一次,以达到疼痛缓解。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
静脉推注:将药液以0.9%生理盐水、5 %葡萄糖或注射用水稀释至1mg /ml。在1~2分钟内缓慢推注给药1~10mg。给药频率不应短于每4小时一次。
静脉输注:将药液以0.9 %生理盐水、5%葡萄糖或注射用水稀释至1mg /ml。推荐起始剂量为每小时2mg。
静脉(PCA泵):将药液以0.9 %生理盐水、5 %葡萄糖或注射用水稀释至1mg/ml。每次给药量为0.03mg/kg体重,给药间隔不应短于5分钟。
常用癌痛治疗药物表
分类
药物
药物名称
用法用量
阿片生物碱及其衍生物
可待因
磷酸可待因片
口服,一次15~30mg,一日30~90mg;极量:口服,一次100mg,一日250mg。
吗啡
吗啡缓释片
包括硫酸盐或盐酸盐。本品必须整片吞服,不可掰开、碾碎或咀嚼。成人每隔12小时按时服用一次,用量应根据疼痛的严重程度、年龄及服用镇痛药史决定用药剂量,个体间可存在较大差异。最初应用本品者,宜从每12小时服用10mg或20mg开始,根据镇痛效果调整剂量,以及随时增加剂量,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氢吗啡酮
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
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的治疗
1.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
起始剂量为每2~3小时按需要给予1mg~2mg。根据临床条件,对于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起始剂量可以低一些。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年龄和潜在疾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2.静脉注射
起始剂量为每2~3小时0.2~1mg。需根据药物剂量缓慢静脉注射至少2~3分钟以上。通过滴定剂量达到镇痛程度和不良事件均可接受的程度。年老患者和身体虚弱的患者应相应降低起始剂量至0.2mg。
吗啡口服即释剂(片剂。成人常用量:一次5~15mg。一日15~60mg。对于重度癌痛患者,应按时口服,个体化给药,逐渐增量,以充分缓解癌痛。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酌情减量。
硫酸吗啡口服溶液:
成人口服常用量为一次5~10mg,每4小时一次,按照拟定的时间表按时服用。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量调整,一次用量一般应不超过30mg,一日用量应不超过0.1g。根据WHO《癌症疼痛三阶段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中关于癌症疼痛治疗用药个体化的规定,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
氨酚羟考酮片
口服给药。成人常规剂量为每6小时服用一片,可根据疼痛程度和给药后反应来调整剂量。对于重度疼痛的患者或对阿片类镇痛药产生耐受性的患者,必要时可超过推荐剂量给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用量不宜大于1.5g/天。
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
氨酚待因片
口服:成人,1次1片,1日3次,中度癌症疼痛必要时可由医生决定适当增加。
硫酸吗啡栓
经肛门给药,成人常用量为一次10~20mg,每4小时一次,按照拟定的时间表按时给药。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量调整,一次用量一般应不超过30mg,一日用量应不超过0.1g。根据WHO《癌症疼痛三阶段止痛治疗指导原则》中关于癌症疼痛治疗用药个体化的规定,对癌症病人镇痛使用吗啡应由医师根据病情需要和耐受情况决定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