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6 观点提7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若干重点与热点问题的思考(共15张PPT)

2019高考历史若干重点与热点问题的思考(共15张PPT)
3.从随意到有意:或者说,讲好故事,并有意识地渗透到构建试题 的意图和形式。即:围绕评价标准搭建试题情境、发掘学科特点、 贯彻素养指向、体现能力要求、依托必备知识、引导独立探究、鼓 励创新思维,等。
本次讲座到此结束
祝各位同仁高考备考路上结硕果 谢谢
链接:话题四 (制度创新)
链接:话题三 (中共党史)
第六章 科学与技术:创造性发展与破坏省思 执笔人:张汉林 张轩 刘松柏 第一节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第二节 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第三节 创造性发展和创造性破坏的后果
第七章 战争与和平:人类交往的经验和教训 执笔人:朱可 李杰 第一节 古代中国对域外的认识与交往 第二节 近现代中国对外关系重大演变 第三节 二战后世界的格局与国际关系 第四节 人类交往的悲喜剧与世界前途
链接:2018年度 中国十大学术热 点(9、10)
链接:话题二 (世界意识)
专家们对高考的思考:
1.从考试到评价:或者说,考试从来都是一种评价,应把考试有机 地融入到整体的教育过程中去。改变的不是应试,而是应试的性质;
2.从能力到素养:或者说,能力从来都和素养有关,素养和能力的 关系是母体和肢体的关系。素养的考查涵盖历史的价值观、历史的 必备品格和历史的关键能力,这三个维度都是考试的重要内容;
现代教育: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民主政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刑事诉讼制度的衔接
三、二轮常规复习的规整
规整的几个基本原则: 1.“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2.找寻与提炼高考试题的“常考面”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知识体系的综合性
专家们智慧的借鉴:
第一章 近三年高考大题综述及高分突破策略 执笔人:沈为慧 何成刚 张汉林
(1)2018年相关试题汇编 (2)2019年备考角度例举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6 观点提炼与论证(32张ppt)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课件专题16 观点提炼与论证(32张ppt)
[题型特点]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 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 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人们对客观对象做出的主观评价,可能 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再“评价”。这种 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 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 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论流传。因此,这种题型很 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 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1.赞成“冲击-反应”模式。近代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 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 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剧烈变化。 2.反对“冲击-反应”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是近代中国 社会内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冲击-反应”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 。中国19世纪中期以来的社会变化,虽然有西方的影响,但主要是中 国社会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 观点1 赞成“冲击-反应”模式。 材料认为中国社会内部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动力,西方的冲击促使 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
术,但它终究是保卫传统体制的。 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与之相应的民 族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代表上层的维新派和其他主张变革的官 员、士人在变法的旗帜下结合在一起,展开了一场旨在变法图存的
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在社会
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代表其中下 层的革命派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为此展开武装暴动,传播革命思 想,建立革命团体,最终爆发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中国延续两千多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大国关系面临挑战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世界局势变幻莫测大国关系面临挑战课件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2.中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1)中国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中国主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 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致力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加强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战略合 作。2017年7月,中俄“海上—2017军事演习”在俄罗斯海域举行。两国海军加深了交 流,增强了协同作战能力。 (2)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①近代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 领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 作。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直接支援了中国的抗战。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②现代史上: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之一,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经 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友好合作和相互支援:“一五”计划时期以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 为中心进行工业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国政府放弃对抗,积极化解消极 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且使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 系。 2001年,中国、俄罗斯等六国在上海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正式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亚太经合组织: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推动下,1989年成立了亚太经合 组织。其成立和发展壮大促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大提高。
知识 衔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课件 (共37张PPT)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透析 课件 (共37张PPT)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四、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与新时期的中国政治外交
4.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 (1)特点: (2)原因: (3)对外政策的调整: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四、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与新时期的中国政治外交
5、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三、“一带一路”承载中国梦,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1.“一带一路”是中国梦也是世界的梦 2.秦汉是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时期 3.隋唐是丝绸之路的全盛时期 4.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由低落到繁荣 5.明清时期,丝绸之路趋于萧条,几近停滞 6.丝绸之路留给人们的历史启迪 7.“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 8.“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6、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深化外交战略布局的要求
7、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贵在“特色”二字,旨在走出一条 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
PART 02
热点2 “中国梦”——把握战略机遇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一、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 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
1.1840年以来一系列的侵略战争。 2.无数仁人志士艰辛探索为实现梦想而 不懈奋斗。 3.中国共产党“迈步从头越!”。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二、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3.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开端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思想上: 4.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全面近代化的 展开 (1)政治领域: (2)经济领域: (3)思想文化领域: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件201902252196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17热点聚焦热点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件201902252196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 和实践,但其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正确途径。它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 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该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 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改革只是 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5.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 6.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后转向政治 领域改革,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知识 衔接
ZHISHI XIANJIE
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1.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 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 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 放格局基本形成。
考向 预测
KAOXIANG YUCE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历程。 (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特征是什么?有学者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去苏联模式”, 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进行概括。第(2)问第①小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②小问结合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回答。 答案▶ (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农业扩展到国有企业。 (2)特征: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排斥市场调节;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并对经 济进行直接管理。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肯定权力下放(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 重视经济规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 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