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扯淡

合集下载

胜负靠将领单挑:纯属扯淡

胜负靠将领单挑:纯属扯淡

胜负靠将领单挑:纯属扯淡
佚名
【期刊名称】《国家人文历史》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关于三国时的行军打仗,《三国演义》中有大量如是描写:列阵之后,主将骑马上前一对一厮杀,通常是大战多少回合,要么一方负伤败阵,要么一方被刺(砍)死于马下,胜的一方掩杀过去,打败对方。

这纯属无稽之谈。

所谓单挑,即两匹马相向疾驰,接触交手是为一个照面,调转马头冲过来再交手,合两个照面为一回合。

一般来讲,三个照面后,马的奔跑冲刺就不能保持高速。

【总页数】1页(P25-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6
【相关文献】
1.扯淡的扯淡 [J], 孙曙
2.心向共产党的“伪军”将领台籍爱国将领黄南鹏 [J], 徐康;吴艺煤;
3.反扯淡与信息素养 [J], 魏忠
4.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J], 凌晨光; 马兵; 何瑛; 于洋; 李飞; 杨建刚; 史建国; 尤战生; 胡友峰; 叶杨曦
5.胜负师的背影胜负师的眼泪 [J], 吴赤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专题框架整理

1、产生确立(1)原因①形成原因②诞生在美国的原因(2)早期学术思想源流①欧洲源流②美国源流(3)奠基人与学科开创者(4 )信息论与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2、研究对象: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3)运行与社会发展:障碍、隔阂3、主要学派(1)经验学派(2)批判学派①政治经济②文化研究③意识形态霸权理论④哈贝马斯批判理论(3)媒介环境学派(4)两学派的比较:研究目的---焦点---方法---社会观4、研究方法(1)两种方法系统:定性研究、定量研究(2)具体研究方法:①抽样调查②内容分析③控制实验④实地观察⑤个案研究⑥访谈法⑦比较法5、任务6、学科性质7、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1、定义 ( 1)国外:①库利(社会学) ②皮尔士(符号 /语义学) ③施拉姆 ④阿耶尔 ⑤共享说 ⑥互动关系说 ⑦符号说 ⑧目的、影响、反应说 (2)国内:郭庆光、邵培仁、胡正荣、张国良2、特点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3、类型 人内---人际---群体 ---组织---大众( 1)国外学者: ①拉斯三 ②赖特四 ③施拉姆功能观(1)过程构成要素、模式定义、各模式的背景、内容、评价、总结 ( 2)微观 线性:① 5W ②香农 --- 韦弗模式控制论:①奥斯古德与施拉姆 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 式 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④韦斯特利 --- 麦 克莱恩的概念模式 ⑤丹斯模式 ⑥纽科姆 ABX 模式及其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3)宏观 系统论: 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 式 ③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媒介系统依赖模 式)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①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理论②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6、发展过程 ( 1)动物 ---人类传播 ①动物传播现象与局限 ②人类语言及其能动性和创造性7、现状 ( 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定义、理解、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 2)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背景、论争三阶段( 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①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 若干重要课题②信息与国家主权 ③文化帝国主义4、功能 ( 2)正面功能:①传播信息社会)②引导舆论 ③教育大众 负面功能:①⑤混审淆美是弱非化 ②⑥麻影醉响精健神康 ④提供娱乐 ③⑦信国息家过主量权 ④丧失自由 ④拉扎 --- 默顿功能观5、过程模式概念 过程与结构作为能动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1)人内传播的要素区别于动物体内传播的根本特点)(2)人内传播的特点 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 1)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 (2)布鲁默:自我互动理论(3)内省式思考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 (1)基模的概念、特点( 2)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①阿克塞尔罗德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②理查德·佩蒂的详尽分析可能性理论(1)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船津卫:姿态的传播功能 (3)外观形象与自我表达 ( 4)自我表达与社会价值规范法兰克福《论扯淡》群体 ( 1)概念、特征、分类( 2)社会功能和意义( 3)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群体传播 ( 1)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 定义、传播结构( 2)群体规范 --- 定义、功能、作用 ( 3)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定义、发生条件 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 ①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② 群体模仿与匿名性流言传播与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①流言的定义、特点、网络时代下的新变化 ②流言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③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1、 2、 3、 4、 4、 5、1、 2、 3、 4、 4、6、1、2、1、2、3、概念动机库利:镜中我理论 人际传播与自我表达1、2、3、组织组织传播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1)正式渠道横向纵向:上行传播、下行传播2)非正式渠道3)媒体形式:书面媒体、会议、电话、组织内公共媒体、计算机通信系统及互联网4、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1)信息输入活动(2)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广告、CIS1、概述(1)定义(2)特点(3)社会功能①结构功能主义②经验功能主义③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2、产生与发展过程(1)大众报刊、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2)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3)互联网与大众传播新革命3、社会影响(1)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①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②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3)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①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②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③“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藤竹晓)1、社会制度与传播制度(1)互动关系(2)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3)传播社会控制的类型3、传播者与把关(1)施控(把关与把关人对信息的控制)①卢因的把关人概念②怀特的把关过程模式:收集—过滤—制作—传播信息③把关的标准、原因(信息、传者、受众差异性)④影响把关的因素: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信息、组织、受众、传者⑤把关的实质⑥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2)被控(微观组织层面)布里德的“潜网”4、新闻专业主义1、信息(1)定义、功能、分类、特点(事实性、传递性、时效性、系统性)(2)社会信息(3)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4)高速信息化社会(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2、符号(1)定义、分类、特点、功能、结构(能指、所指)(2)符号研究(索绪尔、皮尔士、巴特)3、意义:定义、分类、暧昧性、意义4、象征性社会互动(1)人的象征行为:行为、特点、互动理论(2)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3)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2、传播者与大众传媒、熵和冗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1、 媒介、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2、 技术、媒介技术(传播技术) 、三种技术道德观、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3、 认识媒介( 1乌托邦思想(5)媒介控制:政治、经济、社会监督 ( 6)现实社会影响:电视人、容器人、媒介依存症、他律性欲望主义、网虫 和网瘾症(7)认识媒介应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媒介融合、工具理性4、媒介理论 ①英尼斯:媒介偏倚论 ②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③威廉的媒介观 ④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 ⑤贝尼格:“控制革命”论 ⑥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1、 受众:大众的概念、特点2、 主要的受众观:①大众②社会群体成员 ③市场 ④权利主体⑤ --------------- 使用者 使用与满足理论( 1)(2) (3) (4)( 1 )受众选择信息的过程:接触、理解、记忆 (2)影响受众选择的因素: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 文化背景②心理因素:选择性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①早期贵族主义理论 ②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 ③ 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5、大众社会论的受众观 清水几太郎:拷贝支配的社会6、批判的受众观:①法兰克福学派 ②政治经济学派 ③文化研究学派④ 伊恩·昂:看电视意味着什么①个人差异论 ②社会关系论 ③社会分化论 ④文化规范论、 ⑤ 社会参与论9、受众调查使用与满足研究 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过程模式(卡兹、竹内郁郎) 意义、局限 3、受众与信息 4、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7、有关受众的主要理论: 8、新闻媒介的受众1、 概念:含义、三个层面、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2、 类型、研究课题3、 理论与实践意义 麦奎尔三种理论:常识、现场、社会科学理论20 世纪初 ---40 年代初:强效果论 魔弹论、刺激 —反应理论 40 年代初 ---60 年代初:弱效果论或有限效果论 概述Ⅰ、霍夫兰与耶鲁研究(效果产生的过程和制约因素)①传播主体:信源可信性效果、休眠效果 ②传播技巧: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两面提示与免疫效果 明示材料与寓结果于材料之中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③传播对象:意见领袖、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 受传者个性(可说服性、自信心假说) Ⅱ、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①伊里调查 ②既有倾向 类型 ⑥卡兹《个人影响》 Ⅲ、霍夫兰:说服性传播 Ⅳ、使用与满足研究网络传播环境的挑战(4)90 年代以后:效果研究的突出热点 ---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 产生的影响4、 研究历程(背景、观点、评价)1)2) ---概述、传播流研究③意见领袖 ④两级 / 多级传播 ⑤大众传播效果 ⑦罗杰斯《创新与普及》 ⑧有限效果论缺陷3) 70 年代以后: 宏观效果论议程设置理论:概要、特点、深入研究、评价、、特点、评价 ①背景、内容、反命题、应用研究 ②卡茨曼的信息沟 ③数字鸿沟 培养分析:背景、内容、外围、评价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Ⅱ、沉默的螺旋:概要(三个命题、要点)Ⅲ、知沟Ⅳ、 Ⅴ、Ⅵ、 Ⅶ①框架、 媒介框架、 新闻框架 ②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 ③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 ④新闻选择 第三人效果:概要、实证研究、注意问题 编码与释码三、但愿有一天你会记起,我曾默默地,毫无希望地爱过你。

扯淡是什么意思

扯淡是什么意思

扯淡是什么意思
扯淡
[ chě dàn ]
基础释义
闲扯;胡扯。

详细释义
胡说乱道。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杭人﹞又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言胡説曰‘扯淡’。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我想当初佛爷,也是扯淡!”《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卜诚道:‘没得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 指闲扯。

《西游记》第六四回:“但不可空过,也要扯淡几句。

”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无事消閒扯淡,就中滋味酸甜。

” 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所谓‘扯淡’一词,实较难译。

也就是没有可说而又强要说,既无帮闲的才能,又要做帮闲的事之类。

” 没意思;不相干。

明纪振伦《三桂联芳记·征途》:“思量做这官儿,真个叫做扯淡,一连饿了三日,不尝半口汤饭。

” 清赵庆熺《香销酒醒曲·雨窗排闷》:“西风里,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

”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章:“‘别问这扯淡的话吧,’有人反对说,‘当兵打仗,山南海北,这哪有个准儿!’”
例句
1. 没有把人吃出事,没有权威部门出来说张悟本扯淡,扳不倒的。

近义词
瞎说[ xiā shuō ]
胡扯[ hú chě ]
闲扯[ xián chě ]。

唐诗几男子

唐诗几男子

《唐诗几男子》“唐代诗坛有一股空前的大丈夫之气,连忧伤都是浩荡的,连曲折都是透彻的,连私情都是干爽的,连隐语都是靓丽的。

”——这是所谓文笔?这是扯淡(法兰克福的哲学小册子《论扯淡》,对扯淡有精彩分析)。

类似华而不实的语言,余文中比比皆是,严重败坏阅读胃口。

本文描述安史之乱前后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的人生际遇。

一场国家丧乱左右诗人命运,也重塑了诗歌风貌。

这些故事让我感觉亲切,正好在阅读本文之前,我也刚写完有关李白、杜甫的文字。

我阅读余文更重于其间的故事性,那些空洞无物的议论只能使人生厌。

既然对历史感悟难有期待,就只好看人讲故事了。

李白与杜甫相遇,是在公元七四四年。

那一年,李白四十三岁,杜甫三十二岁,相差十一岁。

很多年前我曾对这个年龄产生疑惑,因为从小读唐诗时一直觉得杜甫比李白年长。

李白英姿勃发,充满天真,无法想象他的年老;而杜甫则温良醇厚,恂恂然一长者也,怎么可能是颠倒的年龄?由此可见,艺术风格所投射的生命基调,会在读者心目中兑换成不同的年龄形象。

这种年龄形象,与实际年龄常常有重大差别。

事实上,李白不仅在实际年龄上比杜甫大十一岁,而且在诗坛辈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个时代。

那就是,他们将分别代表安史之乱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唐朝。

李白的佳作,在安史之乱以前大多已经写出,而杜甫的佳作,则主要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

这种隔着明显界碑的不同时间身份,使他们两人见面时有一种异样感。

李白当时已名满天下,而杜甫还只是崭露头角。

杜甫早就熟读过李白的很多名诗,此时一见真人,崇敬之情无以言表。

一个取得巨大社会声誉的人往往会有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轻松和洒脱,这种风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让他加倍地神采飞扬。

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这种神采的,因此他一时全然着迷,被李白的诗化人格所裹卷。

李白见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

他历来不太懂得识人,经常上当受骗,但那是在官场和市井。

如果要他来识别一个诗人,他却很难看错。

即便完全不认识,只要吟诵几首,交谈几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断。

掩盖在扯淡本质之下的事实

掩盖在扯淡本质之下的事实

掩盖在扯淡本质之下的事实
刘亚琴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3(000)032
【摘要】黑格尔曾经说“熟知非真知”,哲学研究的问题大多是这样的.“扯淡”是耳熟能详的,甚至在不自觉中我们也做的事情,但是“对扯淡,我们缺少理论”.美国普林斯顿前哲学系主任哈里·G·富兰克林的《论扯淡》一书正是试图对“扯淡”做出研究的一本小册子,作者以哲学的辨证方式,开宗明义地区别了“扯淡”与“说谎”.在略显粗俗的书名下是大智慧,一本真正有见识敢于抨击现代社会的小书.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
【总页数】2页(P167-168)
【作者】刘亚琴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人的价值本质与事实本质的辩证整合--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及其解释过程新探 [J], 徐长福
2.假象只是掩盖本质并非表现本质 [J], 吴晓东
3.家电营销掀起"色彩革命"——渠道商的资本运作掩盖于色彩扩张之下 [J], 胡坎
4.掩盖在“新”“奇”“美”之下的真实——芥川龙之介小说简析 [J], 方志华
5.她在“假面”掩盖之下──论吴珊珊的表演艺术 [J], 里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36百家评论 2019年第4期 总第41期凌晨光: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沙龙。

我们这个话题的缘起与曹成竹老师和马兵老师共同推荐的一篇网文有关,《当代艺术理论编瞎话速成指南》。

这个《速成指南》可能大家都看到了,我再大致描述一下,做一个铺垫,也当作一个开场白,将这个话题的缘由、背景和基本的想法说一下。

在这篇网文里面,举了一些“提高自己话语表达格调”的例子。

比如:“我饿了”——“产生了当下自身生产的需求。

”“我订了一个外卖结果没有买成”——“在对现代科技发起了尝试性的交互后,最终形成了未完成的呈现”……总之呢,这些例子好像都是和吃有关,围绕着外卖和煎饼。

比如他提到了煎饼,“在摊煎饼之前,应该先把手洗干净”,那么如何将其表达得更具有“格调”呢?那就是“进入前创作领域的空间时,应当首先将凡事之杂质从其所附着的肌体上褪尽。

”这篇文章还总结了几条所谓的进阶语法:一是创造并不存在的词。

比如说在所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后加一个“性”字,像“思想性”“表达性”“单一性”。

然后就是把意思相近的两个词,各取一个字合成一个新词,比如歇止=歇息+停止。

还有就是把词语或者成语前后部分相调换,“演奏”说成“奏演”,“入木三分”说成“三分入木”。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挑大词,能把事情说得抽象的就不说具体,能把事情说得复杂的就不说简单,还要尽量使用错误的语法。

虽然这篇文章不长,而且主要是对一种学术现象的讽刺,但是我觉得在我们平时写作、阅读所接触到的学术话语当中,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内容提要:日前,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及山东大学文学院部分教师就当前人文学术研究领域的话语表达特点、方式尤其是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学者法兰克福的《论扯淡》一书,进行了一次学术聚谈。

以下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文字稿。

出席人(以发言先后为序):凌晨光、马兵、何瑛、于洋、李飞、杨建刚、史建国、尤战生、胡友峰、叶杨曦37学术沙龙这种现象比较常见,不是一种很特别的现象。

马原读书笔记

马原读书笔记

《论扯淡》、《论真实》读书笔记韩臣才3090100057 早闻G.法兰克福是位哲学名家,其畅销书《论扯淡》很有趣。

于是去图书馆借阅,《论扯淡》一书旁正好放着他的书《论真实》,便同时借来读。

《论扯淡》一书分析很精彩,发人深省——虽然书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而《论真实》一书就相形见绌了,无新意,论述不深入,仅有几处试图深入,却只是触及。

也许正是如此,这本书是这样令人深思。

读完这两本书,确有许多想法,权且将之混着对书的理解,来写这篇读书笔记。

当现代主义大行其道,造成许多恶果后,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如建筑师对城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促成建筑的后现代主义。

于是思想家、各种艺术家及哲学家等以各自的方式试图解开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疑惑。

从此后现代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解构主义开始用已有的思想体系之矛攻击其盾,向人们展示所谓的权威,所谓的真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

他们反对中心意识,反对统一的道德,反对权威的、确定的对事物的解释;强调多元论,强调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等方面占有的优先地位。

由此对一切事物的评判标准就不可能再清晰了,人们莫衷一是,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盛行。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真”的看法也就必然是多元的。

愈演愈烈,最终一些人甚至对“真”本身不屑一顾。

而总有数种人,不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他们对“真”一贯不屑一顾,于是扯淡在他们中间盛行。

又由于上面所述的大背景,扯淡现在早已蔓延开来。

政治家是典型的这类人。

当我们听到政客在美国国庆的宣言:“我们伟大且被上帝庇佑的祖国,其开过元勋在神圣的引导下,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新的开始。

”此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他在扯淡。

当美国国防部长被记者追问,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力武器”到底在哪里时,他回答:“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是已知道的,所以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我们知道的。

我们也知道,有些东西是还不知道的,也即是说,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我们不知道的。

论扯淡

论扯淡

论扯淡张爱玲说:“一个人出名到某一个程度,就有权利胡说八道”。

出名的人胡说八道倒是稀松平常,但是是否有权利胡说八道,那就有了商榷之处!最近王二翻看一本哲学类的畅销书,美国法兰克福教授写的小册子On Bullshit,其中bullshit在台湾地区翻译为“放屁”,在大陆则翻译为“扯淡”。

其实如何翻译真不打紧,无论美国的牛屎还是台湾的放屁,都是在扯淡。

有人考证过“扯淡”一词,其中的“淡”字因原作为“蛋”有伤大雅而改为“淡”,肇始于民国。

这些有考据癖的人可能就是鲁迅所称的“帮闲派”吧。

在On Bullshit中,教授主要区分了“扯淡”和“说谎”两个概念,说谎者是明知真相而隐瞒,而扯淡却是不在乎真相与否,只为谋求自己的私利。

用公式表示就是:说谎=明知真相+明知假象+有意隐瞒+隐瞒行为扯淡=真假不辨也不关心真假+意图谋取私利+胡侃行为昆汀·塔伦蒂诺在电影《低俗小说》中提出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在一起就非得瞎扯点什么,不然就会觉得特别没劲?教授的回答是:“当形势需要人们去讲他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话的时候,扯淡即不可避免。

因此,当一个人有责任或有机会,针对某些话题去发表超过了他对该话题的了解时,他就开始扯淡”。

““扯淡的人既不关心何者为真,也不关心何者为假,只在乎自身利益。

这种认为无论事实真相如何都没有差别的态度,就是扯淡的本质”。

但是,教授的关于扯淡主体毕竟还是太宽泛了,须知在中国就会有下面的故事:养牛场有个被阉割的公牛,名字叫“民意”。

一天,民意正在养牛场悠闲地吃草,忽然看到一群母牛疯狂地向前逃奔,民意问:你们为什么逃跑?母牛说:中国的官员来了,他们最喜欢吹牛B的,如果不跑,就会被他们吹死的。

民意想:我是公牛,不用跑。

过了一会,民意又看到一群公牛疯狂逃窜,就问:你们为什么也要跑?公牛回答:中国官员最喜欢扯蛋,扯起来没完没了,谁能受得了?民意想:我那个零件也被摘除了,应该没事了。

这时,中国官员走了过来,民意只觉得下身剧烈疼痛,就昏死过去了,等到民意醒来之后,很痛心地说:我只知道中国官员喜欢吹牛B和扯淡,却忘了他们更喜欢强奸民意啊!面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员们,王二突然想起王小波在一篇杂文中,一个农民兄弟开大会冒出的那句:鸡吧哩!关于扯淡,窃以为教授的论述需要进一步加深,其中在探讨为何扯淡更是如此,王二将扯淡之人划分为具有两种目的:一是对己向内的,包括两种情况:表现性质和表演性质。

好书烂书

好书烂书

是被 经济学家神秘化了的斯密 亦 不是被政 治学家简单化 了的斯密 我们 将从 他们编织的谜团中把一个 真 实的斯密- 离 出来 ,呈现在大众 2 的面前。”遗憾 I的是 ,这个任务基 本 没有完成。个别的细节倒是刻 画 了斯密的谨 慎 如他在格拉斯哥大 学完成告别讲座后 ,要把未结课程 的费用退还给学 生 ,在一片反对声
的反 思
建 国后 ,我在 党 内负责
意 识形 态和文化 工作 .提 出在革 命时 期参加 工作 的领 导干 部 凡 是没 有大 学 毕业 .统统 要进大 学 ,读 到大 学毕 业 。那 时大 多数人年 纪还 比较轻 书 还读得 进去 。如果那 时我 这么做 .党
中 斯密 抓 住站在他 身边 的那个学生 ,把钱塞进 了他 外衣 的
台 湾政 经 人 物 生 态 复杂 ,
戏剧性强 ,外面的人若要搞明
白 ,还 真 需 要 了 解 些 来 龙 去
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来说
无疑是一块不可或缺的铺路 石 它弥补了我国证券市场 投资理念缺失这~空 白 .
口气 大了 些 。平心 而 论 本
脉 ,这本书对此有帮助。 贱 客 许纯美身高 1 米 ,体重 6 只有3 公斤,结过三次婚 继 5 承 了十几笔不动产 ,她 的口头 禅是 偶是上流社会的人 。
《 一个 经济 杀手的 自白》
【 美】 约翰 ・ 金 斯 珀 著
《 视界无疆—— 我在哈佛 的学 与思 》
包 明友 著
广 东经济出版社 阅读指数 :无星
2 0年 1 月第1 06 2 版
译 林 出版 社
20年 1 第1 版 08 月 版
阅 读 指 数 :★ ★ ★
本 书 的副标 题 是 揭 露美 国全 球 经 济援 助背后的真实企 图 。我们 再次拿起 这本 书 .想看个究竟 .是 因为 它已有 了续 作 者 以梅 森学 者 的 身份 ,2 0 — 0 7 0 6 2 0 年在美 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 院学习,写 了这本读书与 生活 日记 , 很认真很严谨 , 但我们读 了大半部后 ,可 能会有些厌倦。

论扯淡读后感

论扯淡读后感

论扯淡读后感《论扯淡》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趣,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幽默的段落,向读者展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思考方式。

他认为,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需要太过认真对待,有时候,适当的放松和扯淡反而能够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事困扰,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使我们忘记了放松和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地意识到,扯淡并不是一种轻浮的态度,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人生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短暂而珍贵,应该珍惜每一段时光,不要被功利和物质追求所束缚。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常常被物质和金钱所困扰,在奔波劳碌中追求着所谓的成功和快乐。

然而,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逐渐意识到,快乐并不一定来自于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知足。

只有懂得放下功利追求,享受当下,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除此之外,作者还从心灵与情感的角度探讨了扯淡的价值。

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不总是需要谈论严肃的话题,有时候,一些轻松的话题和调侃也能增进人际关系和友谊。

在我与朋友相处时,我常常感到自己太过于严肃和拘谨,因为我总是认为应该用严肃的态度处理一切。

然而,通过阅读《论扯淡》,我开始尝试用一种更放松、更幽默的方式和朋友们交流,结果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愉快。

最让我深为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权势和名利,而是在于享受生活,感受每一个瞬间的快乐和安宁。

他的文字中透露着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看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和美好。

我也开始尝试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论扯淡》,我不仅在思维方式上有了新的启发,也在精神层面上得到了一种解放和升华。

我开始尝试用更轻松、更快乐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发现其实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复杂和沉重,只要用一颗善良和宽容的心去体味,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摩挲大地》读后感

《摩挲大地》读后感

此书名为《摩挲大地》,这本书与《寻觅中华》是余秋雨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六册中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

此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篇都由作者本人进行了大幅度的精心修改。

书中的后半部分有关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生态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可谓是精益求精,保古出新之作。

关于作者,想必也不必多说,这便是曾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余秋雨。

他是我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路,改变了中国散文的格局。

本人对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的喜爱。

那接下来,便来品悟一下文章中所叙述的文化之旅,所包含的人文之理吧。

1、《道士塔》当人与历史相遇,引发解码文化基因的冲动。

所谓余秋雨的大散文,正好联系着两个关联性主题:历史探访与文化询问。

探访靠的是双脚(或阅读的双眼),是一种有意识的精神漫游;询问靠的是大脑,是一种尊重史实的谦卑姿态,一种理性的知识分析。

目的是辨析历史/文化的确定性,清理我们的来路。

在最好的时刻,它应该是极富人文关怀的隐喻性写作:一如“文化苦旅”的总主题概括。

《道士塔》不仅是历史的一声叹息,更是沉重的悲泣——因敦煌经卷被掠夺这道流血的文化伤口。

但是在开掘历史资源时,余先生主观抒情用力过甚,而细节建构的历史场景则不够充分。

不妨首先指出这一点,因为这一倾向在作者的该类写作中时有所见。

无论叫大历史散文也好,叫大文化散文也罢,如果不坐实在历史叙事上,这个“大”叫难免大而无当。

毕竟史实大于情感,建构一个充分的历史语境是必要的。

如果抒情滑向滥情乃至刻意煽情,那就不免媚俗,不免自动消解文本的人文深度。

此刻,历史/文化不过是市场经济时代大众阅读的消费品。

2、《莫高窟》《莫高窟》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对历代壁画的个人化描述,它简约地传递出壁画后面各时代性格特征的讯息,将静态的壁画赋予活跃的文化内涵。

有如一道历史回音壁。

3、《沙原隐泉》本文看上去就像一首“散文诗”。

从文体学角度看,散文诗实为颇为怪异的品类,它企图兼容、勾兑散文的平实叙事和诗歌的高蹈抒情的双重浓度,而往往造成双重排斥或相互对冲因而稀释“浓度”的效果,更多的时候则是牺牲平实偏向高蹈。

现实与扯淡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现实与扯淡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现实与扯淡的句子1.现实是一把利剑,扯淡是一种解药。

2.现实不会给你任何借口,扯淡却可以为你找到无数。

3.毫无根据的扯淡是无聊的,有根据的扯淡是文化。

4.现实是悬崖峭壁,扯淡是一座桥梁。

5.面对现实,扯淡可以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6.现实是残酷的,扯淡却可以让你忘却痛苦。

7.现实是黯淡的颜色,扯淡是鲜艳的调色板。

8.有时候,扯淡能够成为现实的逃避。

9.现实是坚实的土地,扯淡是一朵绽放的花。

10.现实是一道无情的拐弯路,扯淡是指路明灯。

11.现实是个深不见底的深渊,扯淡可以把你从中救出。

12.扯淡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让现实更加多彩。

13.现实是一片黑暗,扯淡却点亮了生活的灯塔。

14.面对现实,扯淡可以让你振作起来。

15.现实是枯燥的荒漠,扯淡是流动的绿洲。

16.现实是一条又长又艰难的道路,扯淡是一句轻松的笑话。

17.扯淡是生活的调味料,给现实增添了些许幽默。

18.现实是一个巨大的迷宫,扯淡是一只飞翔的鹰。

19.在现实面前,扯淡能够让你放松一下。

20.现实是冰冷的铁门,扯淡是一把灿烂的钥匙。

21.人生有时就是一场去不了的嘉年华。

22.成功的背后往往有太多人认为是失败的努力。

23.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常识,只有相对的无知。

24.和别人合作,他骗你一次是他的错,他骗你多次就是你的错。

25.眼泪从没改变过什么,只是让别人觉得你很糟糕,自己也傻透了。

26.每个人都有自己哭过的夜晚,所以别拿你的泪水炫耀。

27.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有苦你的时候。

28.希望是件危险的事情,这么多年没见着它,它突然来了,结果又被你吓跑了。

29.有时候,拖延一下并不是因为我不想做,而是因为我不想做好。

30.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顺手拧紧门把手。

31.有些人的脸,久而久之就和他嘴里说的话一样了。

32.世界上最大的谎言就是,我已经阅读并同意以上条款。

33.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34.人一旦选择了懒惰,就会变得懒得选择。

当谈论“扯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谈论“扯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谈论“扯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作者:许骥来源:《中国报道》2010年第11期推荐理由本书用各种逻辑学的方法,为我们解读了美国五花八门的新闻事件,揭露了政治人物如何运用“扯淡”的把戏蒙骗大众。

前年在书店闲逛,忽然看见一本非常薄的小书,从头到尾,加上两篇序言,总不过两万七千字。

我一般不会在意这样的书,但因其是精装,甚小巧,便随便翻翻。

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在书店里打书钉,一气读完。

如此尚不过瘾,买回去再读一遍。

这本书正是当年高居全美非虚构类书籍排行榜冠军的《论扯淡》,作者是普林斯顿大学前哲学系主任哈里·法兰克福教授。

该书最精彩之处,在于区分了“说谎”和“扯淡”两个概念。

法兰克福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解释道:当一个诚实的人说话,他只说自己相信为真的事情;至于说谎者,所说的就是自知为假的陈述。

然而对扯淡的人来说,上述这些赌注都不存在:他既不在真实这一边,也不在虚假这一边。

说谎的人和诚实的人都把目光摆在事实上,而扯淡的人则根本不在意事实,除非这么做能符合他的利益,让他不受惩罚就逃过自己说过的话。

他不在乎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地描述了事实,他只挑选或编造符合他目的的话。

也就是说,“说谎”的人好歹还知道什么是真相。

只是故意避开不谈罢了;而“扯淡”的人呢,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相,睁眼胡说。

既然连扯淡者都不清楚自己的话有什么不对劲,就只好由专家来揭穿了。

法兰克福教授的“扯淡学”(bull-scatology),就是专门为这些大言不惭的扯淡者所开辟的。

哈佛大学哲学系毕业的两位高材生:托马斯·卡斯卡特和丹尼尔·克莱茵,则是这门学科的好学生。

两人合写的《说服的力量:美国政治家的语言技巧》,用各种逻辑学的方法,为我们解读了美国五花八门的新闻事件。

逻辑学上有一种“二难推理”。

比如东方朔偷喝了汉武帝的“不死神酒”,武帝大怒要杀他。

东方朔说:如果这酒真是“不死神酒”,我既喝了,你杀我我也不会死;如果这酒无效,我只不过喝了普通的酒,你又有什么好可惜的呢?所以,无论如何你都不该杀我。

2008年Value十大好书

2008年Value十大好书

他 的观 点 是 制 度

( 政 治 ) 决定 了 经 济 发 展
也就 是 说 上 层 建 筑 决定 经 济 基 础 吧

这和
我们 习 惯 的西 方

主 流 经 济学
是 有很 大 差 别 的

《 投资 大 家 罗 杰 斯给 宝 贝 女 儿
父 亲 的真 知灼 见
金 《 钱之 王

的 1 2 封 信 》 写 得 亲切 在 理


作 者 学 究 气十 足
未 必 好读

读 了 《 臣 家族 》 丰

也就 不 必 阅 读 冗

长 的 《 J I I家 康 》 了 德
司 马 辽 太 郎 比 山 冈庄 八 更 加

现代化





符 合 当代 人 的 阅 读 口 味 学

丑 《 的 历 史 》 的 创意并 不 新 鲜
所谓



是也
i

蔡 ; 东豪

2008
香 港 上 书局
上 海 人 民 出版 社
2 0 0 8年j
年 5 月 第1版
月 第1版
巾 嘲 经 济 的 长期 表 现
蟪0


《 路 出 家 的 投 资银 行 家 半 华 尔 街 1 0 年变 迁 内幕》
美 【 】乔 纳 森

著 月 第1 版
中信 出版 社
2 0 08年 10

但 与 作者 安伯 托

艾 可 的另

本 《 的历 史 》 美


扯淡盛行与原创不足

扯淡盛行与原创不足

扯淡盛行与原创不足作者:薛世君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4年第04期因为对一个话题感兴趣,便动手在网上搜索、收集相关的论文。

网罗数十篇之后细细一读,不禁大跌眼镜。

其中三分之一作“梦游”状,东拉西扯,拼凑成篇,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三分之一掐头去尾,刨去不着边的废话,就剩一两段“干货”;“火力集中”的,只有区区三分之一。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里·法兰克福,管这种总是不着边际的现象叫“扯淡”,还专门写了一本书《论扯淡》,作饶有兴致的分析。

如今的社会上确实充斥着言不由衷的“扯淡”,最显而易见的现象之一,就是很多部门和单位的公文、报告、汇报材料之类,充斥着套话、空话、假话,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在“无意义表达”,在进行“无效劳动”。

所以我们才看到,中央三令五申“转文风”、“转作风”。

说白了,就是要一口咬到“馅儿”,别净鼓捣些不好吃的“褶子”。

日常所见,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东拉西扯、不着四六、绕圈子、推脱躲缩的现象不胜枚举。

而“扯淡”的最直接表现,在咱们河南话里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词——喷空。

河南籍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就写到一种消遣方式叫“喷空”,即接着别人的话头编话,还得编得合情合理,书中的人物杨百利就深深热爱这种消遣,其想象力可以在这项技能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说者乐此不疲,听者乐在其中,至于实际价值嘛,一个“空”字就道尽了玄机。

为什么那么多人热衷于“扯闲篇”而不是“有一说一”?窃以为还是创造性不足,有价值的“干货”太少,于是便扯些没用的“装点门面”。

比如,虽然中国人拿到过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科学奖项一直无人问鼎,究其原因,就在于原创性不足是国内学者的“软肋”,诺贝尔科学奖项最看重的恰恰就是学术原创性和学术价值,而不是看“编著”了几本著作,拼凑了几篇论文。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指向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原创氛围的稀缺,教授们尚且“天下文章一大抄”,原创能力不足,何谈培养杰出人才?虽然有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同样是数据显示,我国论文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

论扯淡读后感

论扯淡读后感

论扯淡读后感English VersionReflections on "On Bullshit"After reading "On Bullshit," I found myself deeply engaged in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truth, and the nature of bullshit itself. The essay, which takes a critical look at the pervasiveness of bullshit in modern society,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subject.The author's definition of bullshit as "a statement whose truth value is irrelevant to the purposes it serves" is particularly insightful. It highlights how bullshit is not just about lying or misrepresenting facts but about a fundamental disregard for the truth. This concept has made me more aware of the subtle ways bullshit can creep into everyday conversation and even shape our perception of reality.The essay also raises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bullshit in society. Is it a necessary evil that oils the wheels of social interaction, or is it a corrosive force that undermine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honest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argues that while bullshit can sometimes serve a practical purpose, its widespread use often leads to a degradation of public discourse and the erosion of trust.Personally, I found the essay to be a thought-provoking read thatchallenged my own assumptions about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t has made me more conscious of the need to be mindful of the truth and to avoid perpetuating bullshit, even in seemingly harmless ways. In conclusion, "On Bullshit" is a provocative and insightful exploration of a subject that is both timely and eternally relevant.Chinese Version《论扯淡》读后感读完《论扯淡》后,我发现自己深深地沉浸在关于语言、真理和扯淡本质的哲学探索中。

扯淡的扯淡

扯淡的扯淡

扯淡的扯淡
孙曙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08(000)007
【摘要】稠人广座的盛宴、或是二三子的小酌,沉默寡言者往往是要羞愧的,因为自己无话可说。

生逢这个时代,我们总在滔滔不绝,电视、手机、酒肆、居家、机关、学校,我们的嘴巴一刻不得闲,子夜眠床,依然梦话。

我们努力维护这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哪怕我们听得心烦意乱生不如死,我们保持微笑,保持倾听,按捺住舌尖上几欲离弦的几个词:闭嘴!扯淡!放屁!
【总页数】2页(P7-8)
【作者】孙曙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8
【相关文献】
1."不要脸,不着急,不扯淡"——作家刘震云教育女儿的九字箴言
2.一场关于互联网和直销的扯淡
3.反扯淡与信息素养
4.学术话语的滋味——从《论扯淡》谈起
5.健康吃虾,莫信"虾"扯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扯淡
On Bullshit
Harry G Frankfurt
南方朔译
序赵汀阳
译者序南方朔
论扯淡
趣读一孙涤
趣读二苏友贞
论扯淡
在我们的文化里,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太多的人在“扯淡”。

这点谁都明白。

每个人都有份。

但我们却认为这种情况是理所当然的。

大多数人都相信自己有能耐分辨出谁在扯淡,不会被人糊弄,因而人们并不真正关注这一现象,也激发不了持久的讨论。

因此,什么是扯淡?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扯淡?扯淡究竟有什么作用?对这些问题我们并不清楚,而且就扯淡对我们的意义而言,也缺乏认真的评价。

换句话说,对扯淡,我们缺少理论。

我打算开始逐步阐明扯淡问题的理论观点,主要是提出一些尝试性与探讨性的哲学分析。

在修辞手法和错误用法中的扯淡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对何谓扯淡做出概括解释,区分出扯淡和不扯淡有何不同,并已多少有点不同的方式,明白地勾勒出扯淡这个概念的结构。

扯淡的构成在逻辑上有什么充分且必要的条件?对这个问题的任何解释多少都有些武断。

一方面,当人们用“扯淡”这个说法时,通常都很随意——只是一句泛泛的骂人话,并没有字面上的
特别意义;另一方面,这种现象本身太宽泛,难以归类,任何对其概念做出的清晰明快的分析,都会变成削足适履。

但尽管如此,虽然不太可能得到定论,虽然有贯彻党的最基本问题仍然存在,不但未被解答,甚至无人问询;可是去做一些有益的讨论,应当是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