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纺织品抗紫外线(UV)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紫外线对皮肤
和纺织品的损害是很大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
1. 光谱分析法,这是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通过使用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来测量纺织品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吸收率。

这可以帮助
确定纺织品对不同波长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从而评估其抗UV性能。

2.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纺织品在紫外光
照射下的透过率来评估其抗UV性能。

透过率越低,纺织品对紫外线
的阻挡能力就越强。

3. 紫外线照射测试,这种测试方法通过将纺织品暴露在紫外线
照射下一定时间,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和强度损失情况来评估其抗
UV性能。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纺织品在户外阳光下的表现。

4. 紫外线防护因子(UPF)测试,UPF是评估纺织品抗UV性能
的常用指标,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测试纺织品的UPF值,从而确
定其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总的来说,纺织品抗UV测试方法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评估纺织品的抗UV性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与改进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户外活动的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备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

一、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估方法要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准确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紫外线透过率测试。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通过专业的仪器来测量紫外线在穿过纺织品后的强度衰减程度。

通常,会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来进行测量。

将待测试的纺织品样品放置在仪器的测试口,然后照射紫外线,仪器会记录紫外线透过纺织品后的强度值,并与初始照射强度进行对比,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

另外,UPF 值(紫外线防护因子)也是一个关键的评估指标。

UPF 值表示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

UPF 值越高,说明纺织品阻挡紫外线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UPF 值大于 40 且 UVA 透过率小于 5%的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的颜色、厚度、材质等因素来初步判断其抗紫外线性能。

通常来说,颜色较深、厚度较大、材质紧密的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好。

二、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对于我们改进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纤维的种类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等合成纤维在抗紫外线性能方面通常表现较好,而棉和麻等天然纤维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分子结构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其次,纺织品的组织结构也会产生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等,由于纱线之间的缝隙较小,能够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而疏松的织物结构,如针织品,紫外线更容易穿透。

再者,纺织品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同样不容忽视。

深色的纺织品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更强,因此抗紫外线性能较好。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需求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需求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需求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200 280 纳米)。

其中,UVC 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到达地面的主要是 UVA 和 UVB。

纺织品能够阻挡紫外线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吸收、反射和散射。

一些纤维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比如聚酯纤维和尼龙。

而通过在纺织品的后整理过程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涂层,可以增强其抗紫外线性能。

此外,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颜色等也会影响其抗紫外线效果。

一般来说,织物越紧密、厚度越大、颜色越深,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那么,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有哪些呢?运动服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是常态,因此他们对服装的抗紫外线性能要求较高。

例如,专业的登山服、骑行服和跑步服通常都采用了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面料,并经过特殊处理,以保护运动员的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防晒服也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产品。

这类服装通常轻薄透气,同时具备出色的抗紫外线功能,适合在夏季日常穿着。

此外,泳装、遮阳帽、遮阳伞等也是常见的抗紫外线纺织品。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常见的有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紫外线透过率(T(UVA)AV 和 T(UVB)AV)。

UPF 值越大,表示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一般来说,UPF 值大于 40 且UVA 透过率小于 5%的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粗梳混纺羊毛纱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方法

粗梳混纺羊毛纱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方法

粗梳混纺羊毛纱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方法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重视和环境污染加剧,抗紫外线功能成为纺织品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评估粗梳混纺羊毛纱抗紫外线性能的方法,以提供相关研究和开发的参考。

引言:紫外线是地球上极具活性的一种辐射。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导致皮肤晒伤、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羊毛纱因其独特的性能,如吸湿性、保暖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产品中。

因此,评估粗梳混纺羊毛纱的抗紫外线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1. 材料:选择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粗梳混纺羊毛纱作为研究对象。

控制组选取未经任何处理的粗梳混纺羊毛纱。

2. 试剂:购买标准紫外线辐射源和波长计。

同时,准备一定浓度的紫外线吸收剂。

3. 方法:(1) 样品制备:将粗梳混纺羊毛纱切割成相同尺寸的样品。

控制组和试验组的样品数目应相等。

(2) 紫外线辐射: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紫外线辐射源下进行辐照。

辐照时间和照射距离需一致。

(3) 波长计测量:使用波长计测量样品在紫外线辐照下吸收的波长范围。

(4) 数据分析:比较研究组和控制组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差异。

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测试,我们发现经过特殊处理的粗梳混纺羊毛纱在紫外线吸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相较于未经处理的纱线来说,其抗紫外线效果更佳。

三、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开发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评估粗梳混纺羊毛纱的抗紫外线性能。

这对于深入研究羊毛纱的性能、改善和开发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结:粗梳混纺羊毛纱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方法是一项对纺织品开发和研究十分重要的工作。

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以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个方法,并拓展到其他纺织品材料的研究中。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UV)对皮肤的伤害日益受到关注。

而纺织品作为我们日常穿着和使用的重要物品,其抗紫外线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紫外线的危害及防护需求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100 280 纳米)。

其中,UVA 能够穿透皮肤深层,导致皮肤老化、皱纹和色斑的形成;UVB 则会引起皮肤晒伤、红肿和脱皮,长期暴露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为了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除了涂抹防晒霜外,穿着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也是一种重要的防护手段。

二、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纺织品能够抵御紫外线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种:1、吸收作用某些纤维材料本身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能够将紫外线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2、反射作用通过在纺织品表面添加特殊的涂层或处理,使其能够反射紫外线,阻止紫外线进入纺织品内部。

3、散射作用纤维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可以使紫外线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从而降低紫外线的透过率。

三、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1、纤维种类不同的纤维材料对紫外线的吸收和阻挡能力存在差异。

例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合成纤维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而棉、麻等天然纤维的抗紫外线能力相对较弱。

2、织物结构织物的紧密程度、厚度和孔隙大小都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

一般来说,织物越紧密、越厚,孔隙越小,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3、颜色深色织物通常比浅色织物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因为深色能够吸收更多的紫外线。

4、后整理工艺通过对纺织品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如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涂层处理等,可以显著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四、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紫外线在纺织品中的透过率,从而计算出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比较何秀玲0 前言紫外线按辐射波长不同,可分为UV 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80nm 以下)三个波段。

UV A也称晒黑段此波段的紫外线很少被臭氧层吸收,大部分可达到地面,并穿透人体真皮,伤害皮肤的骨胶蛋白和弹性蛋白,久之使皮肤老化,失去弹性,出现皱纹,黑色素沉积。

UVB一般称晒红段,可被臭氧层吸收,只有极少量到达地面,但UVB对皮肤的伤害远大于UV A,其穿透力可达表皮层,引起皮肤发红,产生黑色素,晒斑,甚至造成灼伤。

过量UVB照射还会诱发皮肤病,引起白内障,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UVC几乎被臭氧层吸收,基本达不到地面,对人体的影响可不考虑。

近年来,大量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使臭氧层和地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逐年增多。

据新西兰国家气象局统计,过去十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了12%。

阴天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量约为40-60KJ/㎡,晴天约为80-100 KJ/㎡,炎夏烈日约为100-200 KJ/㎡,而人体皮肤每天接受紫外线的安全辐射量应在20 KJ/㎡以内。

服装是人们防紫外线辐射的重要屏障,普通服装的遮挡率一般在50%,达不到对人体安全防护的要求,所以要开发专门的抗紫外线纺织产品,随之而来的是对其检测,已成为行业关注的问题。

澳大利亚、美国、欧盟和我国等均提出了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检测方法。

本文阐述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几种常用检测标准,并作进一步比较。

⒈澳大利亚/新西兰检测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紫外线照射强度高的国家,其皮肤癌患者每10年增加一倍。

1996年两国首先提出了AS/NZS4399:1996 sun protective clothing-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日光防护服评定和分级标准》,用于测定贴身防护纺织品、服装和其它防护用品(如帽子)的紫外线透射率,对抗紫外线辐射标签也提出了要求。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评估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评估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评估在如今的生活中,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不仅会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甚至还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织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如何进行测试与评估,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抗紫外线的原理要了解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与评估方法,首先得明白织物是如何抵御紫外线的。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200 280 纳米)。

其中,UVC 通常被大气层吸收,对我们影响较小,而 UVA 和UVB 则是造成皮肤伤害的主要“元凶”。

织物能够阻挡紫外线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吸收作用:织物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吸收紫外线,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的透过。

2、反射作用:织物的表面结构和纤维特性可以使部分紫外线发生反射,无法穿透织物。

3、散射作用:紫外线在织物内部的纤维间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降低其透过率。

不同的织物,由于其纤维成分、组织结构、颜色和后整理工艺等因素的不同,抗紫外线的能力也会有所差异。

二、测试方法目前,常用的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光光度计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见和准确的测试方法。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织物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透过率。

测试时,将织物样品放置在测试光路中,测量紫外线在经过织物前后的强度变化,从而计算出紫外线透过率和防护因子(UPF 值)。

2、紫外线强度计法使用紫外线强度计直接测量透过织物的紫外线强度。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精度可能不如分光光度计法。

3、人体法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志愿者穿着织物样品,然后通过测量皮肤接受的紫外线剂量来评估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不过,这种方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志愿者的肤色、活动状态、环境条件等,且可能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因此应用相对较少。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1)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1)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1)随着紫外线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

1. 紫外线的分类及其危害紫外线是太阳光的一种,按波长可分为UV-A、UV-B、UV-C三种。

其中,UV-C被臭氧层吸收,UV-B的波长长于UV-C但较短,能够直接照射人体皮肤,是引起皮肤癌和促进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

UV-A的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强,对人体皮肤的损害较大,能够加速皮肤老化。

(1) UPF值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是评价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表示纺织品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对人体皮肤的保护能力。

UPF值越高,表示纺织品的防护能力越强。

整数UPF值由1到50+,数字越高,代表防晒效果越好。

UPF等级划分如下:* UPF 15-24:一般防护(Good UV Protection)* UPF 25-39:良好防护(Very Good UV Protection)* UPF 40-50+:优异防护(Excellent UV Protection)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评价防晒霜或防晒化妆品防紫外线性能的一个指标。

但是它不能直接用于评价纺织品的防晒效果。

(3) 漂白测试漂白测试是评价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一种实验方法。

它通过将试样放置在紫外线照射下,观察试样漂白程度来判断纺织品的防晒性能。

漂白测试能够模拟真实的使用条件,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纺织品的防晒效果。

(4) 紫外线透射率测试(1) 美国标准美国AATCC组织制定了AATCC 183-2014标准,对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要求在紫外线照射下,试验样品的UPF值应达到15以上,才能被认定为防晒产品。

(2) 澳大利亚标准中国立法机关于2011年颁布了《纺织品紫外线防护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将UPF 分为4级,分别是:UPF15-24、UPF25-39、UPF40-50、UPF50+。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重视,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具有潜在的危害,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皮肤癌等问题。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一、纺织品抗紫外线的原理纺织品能够抵御紫外线的主要原理在于其对紫外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首先是吸收作用,一些纺织纤维中含有的化学基团能够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穿透。

例如,某些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中添加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有效地吸收紫外线。

其次是反射作用,一些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纤维材料,如金属纤维或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纤维,可以将紫外线反射回去,降低其穿透纺织品的程度。

再者是散射作用,纤维的微观结构和织物的组织结构会导致紫外线在纺织品中发生散射,改变其传播方向,从而减少直接穿透的紫外线量。

二、影响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1、纤维种类不同的纤维种类对紫外线的抵御能力有所差异。

天然纤维中,棉和麻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而羊毛和丝绸的性能稍好。

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显著提高抗紫外线性能。

2、织物结构织物的紧密度、厚度和孔隙大小都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

紧密的织物结构、较厚的织物和较小的孔隙能够更好地阻挡紫外线。

3、颜色深色织物通常比浅色织物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这是因为深色能够吸收更多的紫外线,减少其穿透。

4、后整理工艺通过对纺织品进行后整理,如添加抗紫外线助剂、涂层处理等,可以显著提高其抗紫外线性能。

三、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紫外线透过率法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紫外线透过纺织品的比例,从而计算出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UPF 值越高,表明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2、分光光度计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纺织品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吸收情况,进而评估其抗紫外线性能。

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测试标准和结果分析

纺织品防紫外线测试仪测试标准和结果分析

样品数量 2(一干一湿)
4
2经2纬
4
每种颜色和结构至少 1每 种 颜 色 和 结 构每种颜色至少 1 个样每种颜色和结构至少
非匀质样品
个样品
至少 2 个样品 品
2 个样品
调湿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需要
试验环境
干态试样,温度(21±1)温度(20±2)oC 相温度(20±5)oC 相对温度(20±2)oC 相对
各国制定的标准仅规定了光源、积分球和滤片的要求,对于光线的传递无具体要求。市面上存在各种品 牌和型号的分光光度计用于测试紫外线,这就造成了国内个检测机构之间采用的仪器有差异,而不同测试 仪器的结果可能不同。本文也简要分析了不同测试仪器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1.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标准体系
1.1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
3.2 AATCC183-2010 测得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 和 GB/T18830-2009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 EN13758-1 存在轻微差异。
3.3 不同型号的仪器测得的抗紫外线性能存在明显差异。
AATCC 183 45.2 45.2 3.04 1.75
EN 13758-1 41.4 35.1 3.24 2.31
AS/NZS 4399 45.3 34.9 2.99 2.02
GB/T 18830 41.25 35 3.18 2.24
由表 3 可知,AATCC183-2010 测得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存在明显差异;EN13758-1:2001 和 GB/T18830-2009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较一致;AS/NZS4399:1996 测得的防紫外线性能结果与 EN13758-1 存在轻微差异。原因主要是因为标准间的差异造成的,AATCC183-2010 不要求对样品的 UPF 值进行修正,因 此 AATCC183-2010 测试的样品 UPF 值与其他三个标准间差异较大;AS/NZS4399:1996 采用的参照的日光光谱 辐照度与其他三个标准不同,因此 UPF 平均值与欧盟标准和中国标准测试值差异较大。

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

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

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是一种常见的织物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防紫外线性能评估是对该类型织物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防紫外线性能评估是评价织物抵抗紫外线辐射能力的指标,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织物的紫外线透射、紫外线吸收和紫外线反射进行测试与分析。

首先,紫外线透射测试是评估织物对紫外线透射的能力。

这项测试指标能够反映织物对紫外线的遮挡效果。

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使用紫外线透射仪测量织物在特定波长下的透射率。

测试结果通常以百分比表示,透射率越低,织物对紫外线的遮挡效果越好。

其次,紫外线吸收测试是评估织物对紫外线能量吸收和折射的测量。

织物中添加有机或无机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增强织物的紫外线吸收能力。

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紫外线光谱仪对织物进行扫描分析,检测织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以此评估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

最后,紫外线反射测试是评估织物对紫外线反射的测量。

织物的反射能力越强,其紫外线保护效果越好。

常见的测试方法是使用紫外线光谱仪测量织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率。

测试结果以百分比表示,反射率越高,织物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越强。

针对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仪器设备。

紫外线透射、吸收和反射测试都需要使用专业的测试仪器和设备。

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对不同波长下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综合评估。

紫外线辐射的波长范围广泛,包括UVA(320-400nm)、UVB(280-320nm)和UVC(200-280nm)等。

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应在不同波长下进行测试和评估,以全面了解织物的防护效果。

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对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例如,织物的构造、纤维材料、染料和印花工艺等都可能对防紫外线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在评估合成纤维印花纬编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时,应考虑织物的整体特性。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为了保护人们免受太阳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抗紫外线功能成为近年来纺织品研发的热门领域之一。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作为紧贴身体的服装,其抗紫外线性能评估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纤维针织睡衣裤抗紫外线性能评估的相关方法和标准。

1. 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是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可分为三种波长:UVA波长为320-400纳米(nm),UVB波长为280-320nm,UVC波长为200-280nm。

其中UVA和UVB是对人体最具危害性的两种紫外线辐射,可引发多种皮肤疾病,如皮肤癌、晒斑和皮肤老化等。

2.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抗紫外线性能评估的方法2.1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评估SPF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对UVB的紫外线防护能力。

常用的评估方法是在纺织品样品上涂抹标准化的UV吸收剂,然后以比例缩小的方式将样品与非标准化的纤维进行对比。

通过测量其吸收UVB辐射的能力,计算出样品的SPF值。

SPF值越高,代表着纺织品对UVB的保护性能越好。

2.2 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评估UPF评估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对UVA和UVB的紫外线防护能力。

与SPF评估方法类似,UPF方法通过涂抹标准化的UV吸收剂或模拟皮肤模型,测量样品对UVA和UVB辐射的吸收能力,从而计算出其UPF值。

UPF值越高,纺织品对紫外线的保护能力越强。

3. 化学纤维针织睡衣抗紫外线性能评估的标准3.1 AATCC(美国纺织化学与染整技术协会)标准AATCC标准用于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其中主要参考标准包括AATCC Test Method 183和AATCC Test Method 183-R。

这些标准规定了SPF和UPF评估所使用的测试装置、测试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2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标准也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针织睡衣抗紫外线性能评估中,其中包括ASTM D6603和ASTM D6544等。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的测试方法的比较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的测试方法的比较

纺织品抗紫外线辐射性能的测试方法和产品标准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受紫外线的辐射更为强烈,人们对紫外线辐射造成的危害更为关注。

1990年和1993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出了太阳镜和防晒霜的相关标准。

1996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出织物抗紫外线测试标准AS/NZS4399。

我国在1997年制定了织物抗紫外线测试方法GB/T17032–1997。

美国和英国也相继于1998年提出了纺织品的紫外线透过率方法标准,即AATCC183–1998、BS7914–1998。

1997年由德国的海恩斯坦研究院(HohensteinInstitute)提出UV801标准(TheUV-Standard801),以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提供测试结果并给合格的纺织品挂有抗紫外线辐射标签。

1999年英国制定了BS7949:1999《儿童服装抗紫外线辐射性能的产品标准》,规定儿童的上衣、短裤和全身衣服的紫外线透过率不超过2.5%。

我国有关抗紫外线纺织品的标准制定计划也已列入2000年的制标计划,2001年完成。

测试结果表示方法1、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和紫外线透过率(T(UV-A)AV,T(UV-B)AV)由AS/NZS4399:1996可知,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又称紫外线遮挡系数)是表示织物防护紫外线的能力。

它是紫外线对未防护的皮肤的平均辐射量与要经测试的织物遮挡后紫外线辐射量的比值。

紫外线辐射源为测试提供充足且稳定的紫外线辐射能量。

单色仪将辐射源的紫外线辐射能量色散,以便进行光谱测量。

积分球可计算出由样品出射的所有方向(直射和漫射)的光谱辐射通量。

探测器为光电倍增管组成,将信号经放大和处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信号的最后处理。

2、影响纺织品紫外线透过率的因素紫外线的透过率取决于许多因素,比如组织结构、覆盖系数、颜色,在工艺加工中的化学添加剂和样品的处理等:1)织物的组织和结构:越密的机织或针织物紫外线的通过量越小。

抗紫外线纺织品的生产与测试分析

抗紫外线纺织品的生产与测试分析

防护品时推算出的 ∂ 紫外辐射效应之比 ∀ °ƒ 用 ∂ 区 ∗ 和 ∂ 区 ∗ 的 平均透过率来计算 但由于 ∂ 范围的辐射会造成 比 ∂ 范围辐射更大的伤害 所以 在计算 °ƒ 时
∂ 占有更大的权重 ∀ 遮蔽系数 °ƒ 能客观地反





产品更具优势 ∀
2 .3
服用性能 还对产品的服用性能进行了测 在研究过程中
周 蓉等 抗紫外线纺织品的研究与产品设计 纺织学报 ∗ 韦 军 等 抗 紫 外 线 织 物 的 设 计 与 生 产 广 西 纺 织 科 技 ∗ 万 震等 防紫外线织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印染 ∗ 黄联生 防紫外线纺织品 纺织导报 ∗
线防护性能 ∀ 从降低成本的角度出发 产品较
采用抗紫外线涤纶 通过合理的设计 可利用普 同时 通设备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紫外线防护纺织品 保持良好的服用性能 ∀ 测试分析表明 采用抗紫外线涤纶与普通涤纶 交织 可减少抗紫外线涤纶用量 降低成本 同时达 到良好的紫外线防护性能 ∀
涤纶长丝的物理指标 !性能与常规涤纶接近 为减少 成本 在准备 !织造和染整生产过程中 尽量采用常 规生产工艺和设备 ∀ 为保证产品的设计风格 使产 品充分体现其服用性能和防护性能 同时保证生产 顺利进行 各工序必须严把质量关 选择合理的工艺 参数并严格执行 ∀
111 11
关键词 紫外线防护 中图分类号 ×≥ 1
在对紫外线防护纺织品防护机理 !生产途径 !影 响因素进行分析 !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具体的产品设 计≈ 开发生产了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系列产品 并 对产品进行了测试分析 ∀ 产品原料采用 ¬ Π 涤纶抗紫外线低弹 丝和普通涤纶低弹丝 成品经 !纬密分 捻Π 别为 根Π 织物采用 Π ! 根Π 缎纹 成品面密度为 泥地组织 Π ∀

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及分析

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及分析

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测试及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衣物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日光中紫外线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防紫外线功能成为一种热门的需求。

混纺丝作为一种常用的面料材料,其防紫外线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评价指标及分析。

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是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量来确定其防护能力的。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紫外线透过率测试、紫外线阻抗测试和抗紫外线性能评价。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是评估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一个重要的指标。

测试方法通常采用分光光度计或分光测色仪来测量紫外线透过率。

测试时需注意控制样品的厚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紫外线阻抗测试是对混纺丝的抵抗紫外线的能力进行评估。

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样品,通过观察样品的色泽变化来评估其防护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样品的紫外线破坏剂含量来评估其有效抗紫外线性能。

抗紫外线性能评价是综合考虑混纺丝的防紫外线能力的一个指标。

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灰度评估法和紫外线指数法。

灰度评估法通过检测样品的遮光性能来评估抗紫外线能力。

紫外线指数法则是通过紫外线透过率和紫外线反射率的综合分析来评估样品的防护能力。

防紫外线性能评价指标在混纺丝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包括紫外线透过率、紫外线阻抗、紫外线破坏剂含量、灰度评估值和紫外线指数。

紫外线透过率是衡量样品防紫外线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透过率越低,代表样品对紫外线的阻隔能力越强,防护效果越好。

紫外线阻抗是指样品对紫外线照射的阻挡能力。

阻抗越高,代表样品对紫外线的抗性越强,防护效果越好。

紫外线破坏剂含量是指样品中抗紫外线添加剂的含量。

高含量表示样品中添加了足够的抗紫外线剂,对紫外线有良好的抵抗能力。

灰度评估值是根据样品的遮光性能来评价防紫外线能力的指标,灰度值越高,表示遮光性能越好。

紫外线指数是综合考虑样品的紫外线透过率和紫外线反射率而得出的指标。

抗紫外线涤麻面料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及评价

抗紫外线涤麻面料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及评价

抗紫外线涤麻面料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及评价4.1测试方法抗紫外线性能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测试方法和标准,常用的有:(1)分光光度计法;(2)变色褪色法;(3)紫外线强度累计法;(4)直观法。

分光光度计法采用积分球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织物的紫外线透射比。

紫外线透射比越小,表明织物隔断紫外线效果越好。

该方法测试比较准确、方便,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

抗紫外线涤麻面料在中国计量科学院也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测试。

4.2评价由于地区的不同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评价方法各不相同,因国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抗紫外线苎麻纺织品将根据“夏日日常穿着用,具有防晒功能的抗紫外线纺织品”这个风格定位,分别采用两种较常用的方法对抗紫外线涤麻面料进行性能评价。

4.2.1用紫外线透射比评价抗紫外线性能在某个特定的条件下,穿着某种织物是否可以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主要是看织物的紫外线透射比是否低于允许透射比的上限。

它可由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允许紫外线透射比上限=(该地区平均最小红斑量×安全系数)÷(某时段紫外线辐射相对暴晒量×暴晒时间)。

该评价方法与人类群体的平均MED(最小红斑剂量)有关,以黄种人(MED=70kJ/m2),北纬40度夏季中午的阳光(紫外线强度为200kJ/m2h),活动5小时,体位影响率为0.6计算,紫外线容许透过率不应超过临界值Tc(Tc=9.3%),故紫外线透过率应小于10%。

从抗紫外线涤麻面料紫外线透射比测试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到,所开发的抗紫外线涤麻面料在280~380nm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透射比均小于10%,因而可以判断该面料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夏天穿着该面料制成的服装可以有效地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4.2.2用紫外线遮挡系数UPF(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对比不同织物间抗紫外线性能紫外线遮挡系数UPF的计算公式:式中:Eλ是相对红斑量光谱影响力;Sλ是太阳光谱辐射度;τλ是织物的光谱透射比;dλ是波长间隔。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分析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分析在如今的生活中,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不仅会导致皮肤晒伤、晒黑,还可能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变得越发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紫外线的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紫外线根据波长的不同,可分为 UVA(长波紫外线)、UVB(中波紫外线)和UVC(短波紫外线)。

其中,UVC 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能到达地面的主要是 UVA 和 UVB。

UVB 能量较高,短时间内就能导致皮肤晒伤;而 UVA 穿透力更强,能深入皮肤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皱纹产生,甚至引发皮肤癌。

那么,纺织品为何能具备抗紫外线性能呢?这主要取决于其材质、织物结构和后整理工艺等因素。

从材质方面来看,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本身对紫外线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但效果相对较弱。

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在抗紫外线性能上则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些新型纤维材料,如经过特殊处理的竹纤维、大豆纤维等,也能表现出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织物结构对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紧密的织物结构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

例如,高支高密的织物相比疏松的织物,能更好地阻挡紫外线。

此外,织物的厚度和重量也与抗紫外线性能成正比,较厚和较重的织物通常能提供更好的防护。

而后整理工艺则是提升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关键手段。

常见的后整理方法包括涂层整理、助剂整理等。

涂层整理是在织物表面涂上一层具有抗紫外线功能的涂层,如纳米氧化锌、二氧化钛等。

助剂整理则是通过在染整过程中添加抗紫外线助剂,使纺织品获得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

目前,常用的测试方法主要有紫外线透过率法和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法。

紫外线透过率法是通过测量紫外线在透过纺织品后的强度,计算出紫外线的透过率。

一般来说,紫外线透过率越低,表明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UPF 法则是综合考虑了 UVA 和 UVB 的防护效果,给出一个量化的防护系数。

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和防潮湿性能如何评估

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和防潮湿性能如何评估

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和防潮湿性能如何评估引言在选择面料时,考虑面料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防紫外线和防潮湿是两个常见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估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和防潮湿性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料的特性。

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UV)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短于可见光,但长于X射线。

根据波长的不同,紫外线可以分为三类:UVA、UVB和UVC。

其中,UVA波长为315-400纳米(nm),UVB波长为280-315nm,UVC波长为100-280nm。

UVA和UVB是地球上主要存在的紫外线,对人类和材料的伤害最为明显。

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评估方法SPF和UPFSPF(Sun Protection Factor)和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 Factor)是常用的评估面料防紫外线性能的指标。

•SPF用于评估防晒霜的防护效果,是根据皮肤被晒伤的时间来计算的。

然而,SPF不能直接用于评估防紫外线面料。

•UPF用于评估面料抵挡紫外线的能力,通过向面料施加一定的紫外线辐射,然后通过测量透射到背面的紫外线辐射量来计算UPF值。

UPF值越高,面料的防紫外线能力越强。

实验室测试方法常见的实验室测试方法包括紫外线透射率测试和SPF/UPF测试。

•紫外线透射率测试:将面料样品暴露在紫外线辐射源下,测量面料对不同波长紫外线的透射率。

透射率越低,面料的防紫外线能力越强。

•SPF/UPF测试:将面料样品放入设备中,通过辐射源产生一定的紫外线辐射,然后测量透射到背面的紫外线辐射量。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SPF或UPF值。

面料的防潮湿性能评估面料的潮湿性能介绍面料的潮湿性能指的是面料与水接触后的性能表现。

潮湿性能包括吸湿性、透气性和快干性等指标。

面料的吸湿性评估实验室测试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下面的测试方法评估面料的吸湿性能:•吸湿性测试:将一定质量的面料样品放置在标准温度和湿度下,然后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

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评估在如今的生活中,紫外线对我们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不仅可能导致皮肤晒伤、晒黑,甚至会增加患上皮肤癌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纺织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要评估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首先得了解紫外线的特点和危害。

紫外线按照波长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UVA(波长 320 400 纳米)、UVB(波长 280 320 纳米)和 UVC(波长 100 280 纳米)。

其中,UVC 通常被臭氧层完全吸收,难以到达地面。

而 UVB 能引起皮肤红斑和晒伤,UVA 则会导致皮肤变黑和老化。

那么,纺织品是如何抵御紫外线的呢?这主要取决于其材质、纤维结构、颜色、厚度以及所添加的抗紫外线助剂等因素。

材质方面,天然纤维如棉、麻的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

而合成纤维,像聚酯纤维、尼龙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往往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天然纤维就无法具备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和加工,它们的抗紫外线性能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纤维结构也起着重要作用。

紧密的纤维结构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

例如,织物的密度越高,纱线之间的孔隙越小,紫外线就越难穿过。

颜色对于纺织品的抗紫外线性能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深色的纺织品比浅色的更能阻挡紫外线。

这是因为深色能够吸收更多的紫外线,而浅色则会反射较多的紫外线,从而增加了紫外线穿透的可能性。

厚度同样不容忽视。

较厚的纺织品能够提供更多的阻挡层,使紫外线在穿透过程中被更多地吸收和散射。

此外,不少纺织品会添加抗紫外线助剂来增强其抗紫外线性能。

这些助剂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地反射和吸收紫外线。

接下来,我们谈谈评估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有紫外线透过率法和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法。

紫外线透过率法是通过测量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透过率来评估其抗紫外线性能。

透过率越低,说明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只能反映纺织品对紫外线的阻挡程度,并不能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

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与应用分析在如今的生活中,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不容忽视,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导致晒伤、皮肤老化甚至皮肤癌等问题。

因此,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的织物在服装、户外用品等领域的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一、织物抗紫外线的原理织物能够阻挡紫外线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纤维材料的特性和织物的结构。

首先,纤维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质对紫外线的吸收和散射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天然纤维如棉、麻等,其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弱。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通过添加特定的紫外线吸收剂或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抗紫外线能力。

其次,织物的紧密程度和厚度也会影响紫外线的穿透。

一般来说,织物的密度越高、厚度越大,紫外线越难以穿透。

例如,紧密编织的织物比疏松的织物更能有效阻挡紫外线。

此外,织物的颜色也与抗紫外线性能有关。

深色织物通常比浅色织物吸收更多的紫外线,因此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效果。

二、影响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因素1、纤维类型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抗紫外线性能。

如前所述,天然纤维中的羊毛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而化学纤维经过特殊处理后,抗紫外线性能往往更为出色。

2、织物组织结构织物的组织结构包括平纹、斜纹、缎纹等。

其中,平纹组织相对较为紧密,抗紫外线性能较好;而缎纹组织较为疏松,抗紫外线性能相对较差。

3、后整理工艺通过对织物进行后整理,如涂层、浸渍等处理,可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屏蔽剂,从而提高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

4、环境条件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对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湿度环境下,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可能会有所下降。

三、织物抗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需要采用科学的测试方法。

常见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紫外线透过率法使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量织物对紫外线的透过率。

透过率越低,表明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越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摘要:
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和评
价标准GB/T 18830―2009、AATCC 183-2010和AS/NZS 4399:1996的异同,并基于此3个标准测试了15种不同面料的抗紫外线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如上3个标准测得的各面料的UPF值基本一致,测试结果的差异在6%以内;UV透光滤片对含荧光增白剂面料的UPF值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对于可产生荧光的待测试样,测试时使用UV透光滤片可有效避免荧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国内标准对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评定的要求高于国外标准。

关键词:抗紫外线;比较;荧光增白剂;UV透射滤片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大,尤其是中紫外(UVB,波长为280nm~315 nm的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较大危害,例如皮肤癌的发病率在近30余年来呈现出增加的趋势[1]。

常规的纺织品服装虽然对紫外线有一定的防护性能,但往往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抗紫外线纺织品服装可以较好地屏蔽紫外线辐射,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准确测试和评价纺织品服装的抗紫外线性能,可以为抗紫外线纺织品服装的开发和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加入UV透射滤片(仅透过小于400 nm的光线)对含荧光增白剂面料的UPF值测试结果影响较大,UPF值测试结果比不加入UV透射滤片时的测试结果可增大37倍多(3#面料)。

UV透射滤片对不含荧光增白剂面料的UPF值测试结果影响较小,UPF值测试结果比不加入UV透射滤片时的测试结果最多增大约0.53倍(5#面料)。

含荧光增白剂的面料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吸收紫外线,同时发射出较大波长的可见光,使积分球接收到的能量信号增大,得到的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测试试样的抗紫外线性能。

因此,为了避免对测试结果的干扰,在测试时应使用UV透射滤片。

3 结语
本文基于GB/T 18830―2009、AATCC 183-2010和
AS/NZS 4399:1996测试了15种不同面料的抗紫外线性能,经过比较分析各测试标准及测试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采用3个标准测得的各面料的UPF值基本一致,测试结果的差异在6%以内。

(2)对于含荧光增白剂的面料,UV透光滤片对UPF 值的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对不含荧光增白剂面料的影响则较小。

(3)AATCC 183-2010和AS/NZS 4399:1996要求在进行抗紫外线测试时,需要先鉴定待测试样是否含荧光。

对于含荧光的待测试样,测试时使用UV透光滤片可有效避免
荧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GB/T 18830―2009则未有此项具体要求,建议在标准修订时考虑此项要求。

(4)国内标准对纺织品抗紫外线性能评定的要求高于国外标准,在标示“防紫外线产品”时需注意此差异。

参考文献:
[1] 姚穆. 纺织材料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2] GB/T 18830―2009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S].
[3] AATCC 183-2010 Transmittance or Blocking of Erythemally Weighted Ultraviolet Radiation through Fabrics [S].
[4] AS/NZS 4399:1996 Sun protective clothing - Evaluation and classi?cation [S].
(作者单位: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