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小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小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69a0a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c.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研讨四、活动参与人员小科学教研组成员: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陈老师五、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我校小科学教研组特此开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研讨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流程(1)主题讲座由张老师主讲,主题为“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策略”。
(2)案例分享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陈老师分别分享他们在科学课堂中实施探究与创新教学的成功案例。
(3)讨论与交流全体教研组成员围绕研讨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心得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4)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陈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3. 活动内容详述(1)主题讲座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策略:1. 明确科学探究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5. 拓展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案例分享1. 李老师分享了她在“光的折射”一课中的教学案例。
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王老师介绍了他在“植物的生长”一课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他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刘老师分享了他在“地球与月球”一课中的探究活动。
他让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探究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四年级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四年级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5f0d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1.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四年级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四、活动参与人员:四年级全体科学教师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短的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研讨等方式,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2. 集体备课(1)主备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本次教研活动的主备教师为张老师,她针对“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这一课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介绍。
(2)其他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在张老师介绍完教学设计后,其他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
例如,有的教师建议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的教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主备教师修改教学设计根据其他教师的建议,张老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3. 课堂观摩(1)张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张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
课堂上,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引导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其他教师认真观摩并记录了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4. 课后研讨(1)主备教师反思教学课后,张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课堂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2)其他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改进意见。
例如,有的教师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有的教师提出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在研讨过程中,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了如何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六、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四年级全体科学教师对“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这一课题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科学教研活动纪录(3篇)
![科学教研活动纪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bfaf7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07.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三、活动参与人员本次活动由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参与,共计20人。
四、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活动目的: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效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活动过程:首先,由教研组长提出本次备课的主题,然后各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所学知识,共同探讨教学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3)活动成果:通过集体备课,形成了统一的教学方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观摩(1)活动目的: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活动过程:本次活动观摩了两位优秀教师的科学课。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活动成果:教师们从观摩中学习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经验交流(1)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活动过程:在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在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3)活动成果:教师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活动总结1. 活动效果本次科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活动不足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教师参与度不高,交流环节不够深入等。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d9224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34.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四、活动主持人:张老师五、参与人员:全体小学科学教师六、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1)主讲人:李教授(2)讲座题目:《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3)讲座内容: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核心素养的内涵,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
接着,李教授结合具体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实验、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质疑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主动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合作交流,共同成长:教师应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提高。
4. 评价激励,激发潜能: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 课外拓展,丰富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2. 课堂观摩(1)观摩教师:王老师(2)观摩课题:《水的浮力》(3)观摩内容:王老师以“水的浮力”为主题,通过以下教学环节展示了她的教学策略: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总结水的浮力规律。
3. 交流讨论: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评课议课(1)评课教师:全体科学教师(2)评课内容:全体科学教师对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1.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领域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科学领域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0ff1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c.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领域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科学领域教研组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科学领域教研组于2021年9月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科学领域教研组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探索科学领域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研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与研讨(1)观摩课: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观摩课展示,以期为教研组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2)研讨课:观摩课后,教研组教师围绕观摩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教学案例分享教研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优秀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3. 教学技能培训针对科学领域教学特点,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教研组教师共同探讨科学领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研究针对科学领域教学评价,教研组教师探讨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
四、活动过程1. 2021年9月: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观摩课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2021年10月:组织教学案例分享,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优秀教学案例。
3. 2021年11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 2021年12月:开展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研讨,促进教师共同开发和应用教学资源。
5. 2022年1月:进行教学评价研究,探讨科学领域教学评价方法与标准。
五、活动成果1. 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2. 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科学领域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科学创新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创新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9df6c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f.png)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市XX中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初中科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活动主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科学创新实践探索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科学教学质量,探索科学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特此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项目式学习理论介绍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就项目式学习的理论背景、实施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2. 科学创新实践案例分享随后,几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在科学创新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例如,某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简易净水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另一位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生态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物多样性。
3. 分组讨论与交流为了进一步探讨科学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活动分为四个小组,分别就以下主题进行讨论:(1)如何将项目式学习融入科学课堂教学?(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4)如何评估科学创新实践的效果?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经过深入交流,各组形成了以下共识:(1)将项目式学习融入科学课堂教学,要注重问题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设真实情境、提供丰富材料、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注重以下环节:分组合作、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4)评估科学创新实践的效果,可以从学生参与度、实践成果、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 专家点评与总结最后,教务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他认为,本次教研活动组织有序,内容丰富,达到了预期目标。
同时,他还对教师在科学创新实践中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小班(3篇)
![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小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ad03e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a.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幼儿园小班组三、活动主题科学探究活动:《水中的秘密》四、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五、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透明杯子、水、食盐、糖、泥土、食用油、红墨水、颜料、搅拌棒等。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安全、整洁、充满科学氛围的活动环境。
六、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装满水的透明杯子,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外观、颜色、气味等。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师:水是什么颜色的?(无色)师:水有什么气味?(无味)师:水是什么味道的?(无味)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索水的秘密,看看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
2. 探究活动(1)观察水能溶解的物质教师将食盐、糖、泥土、食用油、红墨水、颜料等物质分别放入透明杯子中,让幼儿观察水是否能溶解这些物质。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幼儿观察并回答。
(2)实验操作教师分发透明杯子、水、食盐、糖、泥土、食用油、红墨水、颜料等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师:请小朋友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不同的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水的变化。
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幼儿回答。
(4)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3.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引导幼儿思考。
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水的特性,知道水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在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幼儿分享收获。
4. 活动延伸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水的溶解实验,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
七、活动反思本次科学探究活动《水中的秘密》旨在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小学科学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学科学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8bc10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4.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小学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四、参与人员:小学科学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本次活动由小学科学组长张老师主持,首先对全体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2. 主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市教科所科学教研员李老师为大家作专题讲座。
李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1)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李老师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李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包括: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③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⑤鼓励学生交流、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李老师强调,实施探究式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②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性;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④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结合李老师的讲座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法?(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4. 交流分享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分享了各自在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5. 总结发言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3)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初中(3篇)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初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e56a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4.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15日二、活动地点:初中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四、参与人员:初中科学组全体教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初中科学组全体教师针对新学期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共同探究“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过程1. 主题讲解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李老师对“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李老师从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实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大家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展示随后,张老师以“硝酸钾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例,展示了实验操作过程。
张老师首先准备了硝酸钾、水、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在实验过程中,张老师详细介绍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3. 交流讨论实验展示结束后,全体教师围绕“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现象及结论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1)王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溶解度概念的解释和实例分析。
(2)刘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我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规范的指导。
(3)陈老师:针对实验现象,我认为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更直观地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李老师指出,本次教研活动使大家对“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以下为李老师的总结:(1)教师要加强对溶解度概念的解释和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幼儿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记录
![幼儿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记录表 幼儿园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20f13c8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6.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主题活动记录表活动主题:探索自然界活动目的: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幼儿对自然界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时间:xxx活动地点:幼儿园实验室活动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生长- 活动介绍:让幼儿在花盆中种下小麦籽,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 结果:幼儿们通过观察发现,小麦籽在逐渐生长并发芽,孩子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直观的了解。
2. 实验二:探索水的性质- 活动介绍:在实验室中,让幼儿分别观察清水、盐水和油水的性状,并做简单的实验验证。
- 结果:幼儿们发现清水透明、无味,盐水呈现盐的结晶,油水不与水混合,对水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3. 实验三:制作彩虹- 活动介绍:在实验室中,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料和水混合,观察颜色的变化,制作彩虹。
- 结果:幼儿们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后可以产生新的颜色,制作了美丽的彩虹图案。
4. 实验四:观察昆虫活动- 活动介绍:在户外活动场地观察昆虫的活动轨迹,并记录下其行为特点。
- 结果:幼儿们在活动中发现了蚂蚁的合作、蜗牛的缓慢移动等特点,对昆虫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活动评价:此次探索自然界的活动,让幼儿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吸引了幼儿们的兴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学习,增强了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幼儿们在活动中也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社交能力。
下一步工作计划:在今后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将继续丰富活动内容,加强观察和实践的环节,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探究找到答案,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续写:下一步工作计划:除了丰富科学实验内容,并引导幼儿们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探究外,我们也计划利用科学探索主题活动,将自然科学知识与美术、音乐、语言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
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15篇
![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0d2e6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5.png)
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15篇
1.采集昆虫,观察其生态习性,探究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制作太阳能车,探究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及其能量转换原理。
3. 分析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结构,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原理。
4. 制作水晶,了解物质的晶体结构和形成原理。
5. 建立简易的电路,探究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应用。
6. 做实验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了解声音的特性和波动性。
7. 研究气体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压强、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8. 研究电磁波的传播,了解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
9. 制作太阳能炉,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和热能转化原理。
10. 观察动物的生长变化,探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原理。
11. 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12. 制作水力发电机,了解水力能的利用方式和能量转换原理。
13. 分析地球的物理结构和地质变化,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构造特征。
14. 研究电磁场的特性,了解电磁场的作用和应用。
15. 做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
- 1 -。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本(3篇)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6a8b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1.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四、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决定开展科学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首先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科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本次备课的主题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们针对教材内容,结合教学实际,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进行了教学观摩活动。
由两位经验丰富的科学教师分别展示了两节科学课。
第一节课是关于“植物的生长”,第二节课是关于“动物的行为”。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讨论,对两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3. 经验交流观摩结束后,进行经验交流活动。
首先,两位展示课的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随后,其他教师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
4. 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邀请了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主题为“科学探究教学策略”。
专家从科学探究的内涵、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科学探究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使教师们对科学探究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首先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指出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指出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设计不够合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六、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科学探究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2. 通过观摩和交流,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水平。
3. 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教学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记录 幼儿园科学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c7ff3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f.png)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记录一、实验标题:色彩大作战1.1 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和相互作用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1.2 实验过程:(1)准备5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和5个透明的小杯子;(2)让幼儿将5种颜色的水彩颜料分别倒入5个小杯子中;(3)让幼儿用棉签或小勺子在白色纸张上任意调配颜色,观察不同颜色的组合效果。
1.3 效果展示:实验结束后,幼儿园在墙上悬挂了幼儿们调配的色彩大作战作品,让家长和其他幼儿都能欣赏到。
1.4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学会了如何混合颜色,了解到不同颜色混合后可能产生的新颜色。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实验标题:小手动起来2.1 目的:让幼儿了解远、近、上、下等空间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
2.2 实验过程:(1)准备一些盒子、椅子、球等多种多样的材料;(2)让幼儿按照指示将不同的材料放置在远、近、上、下等不同的位置;(3)让幼儿动手操作,搭建出自己设计的立体图形。
2.3 效果展示:在实验结束后,幼儿园将幼儿们的作品摆放在展示柜中,供家长和其他幼儿观赏。
2.4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对空间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搭建立体图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实验标题:小小科学家3.1 目的: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2 实验过程:(1)利用小瓶子、小碟子、醋、小苏打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2)让幼儿参与操作,亲自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3.3 效果展示:在实验结束后,幼儿园将幼儿们的小小科学家实验成果进行了展示,让家长和其他幼儿都能亲眼看到幼儿们的成果。
3.4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学会了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法,体验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幼儿园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范文(3篇)
![科学教研活动记录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051f7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0.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四、活动主持人张老师五、参与人员1. 教研组长:李老师2. 科学教师:王老师、刘老师、赵老师3. 其他教师:李老师、陈老师、王老师六、活动内容1. 主持人开场及活动介绍张老师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即通过研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教学案例分享(1)王老师分享了一节“植物生长”的课堂案例。
她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刘老师分享了一节“能量转换”的课堂案例。
她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
3. 教学研讨(1)李老师针对王老师的课堂案例,提出了以下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意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陈老师针对刘老师的课堂案例,提出了以下建议:1.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
2. 适当引入科技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注重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4.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4. 教研总结李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强调以下几点:1. 科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 加强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小实验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小实验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17c54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9.png)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科学教师团队、教研组长、部分任课教师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小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科学小实验的认识,增强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力。
2. 探讨科学小实验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3. 交流科学小实验的设计与实施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活动内容:一、科学小实验概述活动伊始,教研组长介绍了科学小实验的定义、类型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科学小实验是学生认识世界、探索科学规律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科学小实验案例分享1. 教师A:分享了《磁铁的吸引力》实验。
该实验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性质。
2. 教师B:介绍了《水的浮力》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原理,并学会了如何运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C:展示了《光的折射》实验。
该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科学小实验设计与实施1. 实验设计:教师们围绕“如何设计科学小实验”展开讨论,分享了以下设计原则:- 实验目的明确,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便;- 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过程安全,避免危险。
2. 实验实施:教师们分享了以下实施技巧:- 预设实验步骤,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营造轻松、愉快的实验氛围。
四、科学小实验效果评价1. 学生兴趣:教师们认为,科学小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科学素养: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动手能力:实验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总结与展望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科学小实验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努力。
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小学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8c0e1e1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37.png)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小学科学教研组成员,包括组长、副组长、各年级科学教师共10人活动主题:探讨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活动记录:一、活动开始1. 主持人开场:活动由教研组长张老师主持,张老师首先对各位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议程。
2. 签到:所有参与教师签到,确认出席情况。
二、主题研讨1. 案例分享:首先,由三年级科学教师李老师分享了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课堂案例。
李老师详细介绍了课堂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反馈,引发了大家对科学课堂有效实施策略的讨论。
2. 分组讨论:接着,教研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讨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每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言,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3. 成果展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
各组代表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通过游戏、实验、故事等形式,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
- 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开展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经验交流1. 专家点评:教研组邀请了学校教导主任王老师对各组成果进行点评。
王老师充分肯定了教研组的活动成果,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总结发言:最后,教研组长张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张老师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活动结束1. 合影留念:活动结束后,所有参与教师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
科学探索活动教研记录(3篇)
![科学探索活动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dad8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e.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于近期开展了科学探索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总结活动经验,提升教师科学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三、活动地点我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及部分学科组长五、活动流程1. 活动导入由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及活动流程。
2. 活动分享(1)教师代表分享科学探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遇到的问题。
(2)学生代表分享参加科学探索活动的感受及收获。
3. 活动讨论全体教师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①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如何设计富有创意的科学探索活动?4. 活动总结由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六、活动内容1. 活动分享(1)教师代表分享张老师:在开展“神奇的磁铁”科学探索活动中,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
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大提升。
李老师:在“水中的秘密”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发现水的浮力原理。
(2)学生代表分享王同学:我觉得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很有趣,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李同学:在活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同学们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活动讨论(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老师们认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③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老师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①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
小学科技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学科技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0f880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f.png)
第1篇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技活动室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创新精神活动主持人:李老师参与人员:全体小学科学教师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我校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我校特开展本次小学科技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明确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 通过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市教科所科学教研员王老师为全体科学教师做专题讲座。
王老师以《科学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教育的内涵、目标、方法和评价等方面,使老师们对科学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2. 经验交流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两位在科学教育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
第一位教师分享的主题是《科学实验课的趣味性教学》,她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科学实验课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位教师分享的主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她从活动设计、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组织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3. 小组研讨全体科学教师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以下议题进行研讨:(1)如何将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2)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3)如何设计富有创意的科学实验课?(4)如何评估科学教育的效果?各小组在研讨过程中,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经过激烈的讨论,各小组形成了以下共识:(1)科学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设计富有创意的科学实验课,要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安全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实验教研活动记录册(3篇)
![科学实验教研活动记录册(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a4837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0.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四、参与人员:XX中学科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负责人五、活动内容: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实验教学水平,特开展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主持人开场:介绍活动目的、意义和活动流程。
2. 教师代表发言:分享科学实验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3. 教研组长点评:针对教师代表发言,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专家讲座:邀请专家针对科学实验教学策略进行专题讲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教学,提出改进措施。
6. 总结发言:教务处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科学实验教学提出要求。
三、活动记录1. 主持人开场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科学实验教学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我校科学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下面,我将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流程。
2. 教师代表发言教师A: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规范训练;二是结合实验内容,设计一些安全提示语;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B:我认为,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将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二是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三是设计一些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教研组长点评教研组长:教师A和教师B的经验分享非常实用,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针对两位教师的发言,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实验前的安全教育,确保实验操作规范;二是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是结合实验内容,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教学教研活动记录
![科学教学教研活动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0242709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6.png)
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四、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主持,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强调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2. 教学案例分析(1)教师A分享:以《光的传播》为例,分析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教师B分享:以《植物的生长》为例,探讨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学研讨(1)分组讨论:根据教学案例分析,各小组围绕核心素养,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改进教学策略。
(2)各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分享有益的教学经验。
4. 教研总结由教导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核心素养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教师提出以下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加强科学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六、活动内容1. 教学案例分析教师A以《光的传播》为例,介绍了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科学结论。
教师B以《植物的生长》为例,分享了以下教学策略:(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 教学研讨(1)分组讨论各小组围绕核心素养,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以下问题:①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科学教学?②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③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2)各小组代表发言小组1: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
小组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神奇的牙签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蜡烛抽水机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
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带电的报纸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2人一组操作: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教师说明: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教师讲解:
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会吃鸡蛋的瓶子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教师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教师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带电的气球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教师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一)
1、做好一个摆锤重200克的摆。
2、将摆悬空挂好。
3、将摆锤罝于180度处,松手,使摆摆动。同时记录时间,并数摆摆动次数。
4、将步骤3做三次,并记录每次摆摆动的次数。
(二)
1、做好一个摆锤重400克的摆。
2、将摆悬空挂好。
3、将摆锤罝于180度处,松手,使摆摆动。同时记录时间,并数摆摆动次数。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分合的水流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教师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漂浮的针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教师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创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蜡烛吹不灭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瓶内吹气球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教师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可爱的浮水印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教师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教师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辅导老师
主题
有孔纸片托水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教师示范操作后学生四人一组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4、将步骤3做三次,并记录每次摆摆动的次数。
结论:摆摆动速度与摆锤重量无关。
总结:摆摆动速度与摆线有关,摆线越长,摆摆动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速度越快。摆摆动速度与摆锤重量无关。
科学探究室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班长签字
活动地点
科学探究室
辅导老师
主题
会吸水的杯子
活动内容
每组准备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二)
1、做好一个摆线长10厘米的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