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提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1540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民政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办理
提案人:孙太利
主题词:社会保障救济
提案形式:个人
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快速发展,资本不断积累,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家自觉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参加到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民营企业家们扶贫济困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例如,由我国民营企业家在1994年发起的光彩事业,10多年来,已经有16000多名民营企业家积极踊跃参与,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1800多个,到位资金813亿元;同时捐赠资金96亿元,兴办公益事业10000多项,兴办光彩学校1000余所;培训人员271万人,安排就业311万人,帮助农村538万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不仅如此,在2005年12月,由中国民主建国会启动的“思源工程”为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搭建了平台。在短短的时间里,新建扶贫开发项目510个,其中帮助贫困地区修建沼气池和人畜饮水工程2000多个,捐赠学校100余所,安置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全会共建立扶贫工作联系点113个。
尽管我国民营企业在公益事业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对公益事业的贡献还十分有限。我国2004年上半年《福布斯》评出的100名富豪中,有70%以上对慈善事业毫无作为。
一、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意义
一方面,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可以缓解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能直观地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会得到政府更多支持,媒体的正面评价。企业搞好社区服务,热心慈善事业,参与爱心活动,能充分调动包括企业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各社会成员积极性,共同建设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更重要的是,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更要关爱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做社会公益事业,比如说,尽量多安排下岗职工、希望工程捐款、救灾捐款、对一些弱势群体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援。因此,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广大民营企业,更应该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共同承担起光荣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二、关于鼓励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些建议
据统计,我国注册企业有1000多万家,但有过捐赠行为的不超过10万家,也就是说,有99%的企业没有参与过捐赠。那么,影响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欠缺动力,二是形式传统,三是能力不足,四是法制体系不健全,五是缺乏宣传力度。针对以上问题,推进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有以下建议:
(一)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增强企业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动力。具体来说,可加大对企业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中小民营企业的财政支持强度。相对于不利于民营企业的现行税制,出台一套适合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的优惠税制;适当提高民营企业计税工资标准,对于投身社会公益的企业或者个人予以政策上的优惠;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储备制度,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进行有效的扶持。
(二)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家开展回报社会的活动。个人或企业可以成立各类基金会,开展领域广泛的公益活动。对此,我们在政策上还没有放开,还没有突破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如慈善机构基本上都是官办机构,开展慈善活动的形式和途径很有限。因此,建议政府对社会捐赠、开展公益活动等制定更开放灵活的政策,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大力发展民间捐赠机构,鼓励民营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为社会帮困、济贫、扶老、助学多行善举,为社会和谐做出更多贡献。
(三)完善民营企业间的合作机制。要鼓励小企业与大中型民营企业的战略合作,让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企业在相互合作中达到能力上的飞跃,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捐赠能力,更好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四)完善法制体系。为了强化对慈善公益事业的依法行政和监管力度,创造更有利的公益事业发展环境,全面规范和促进公益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议政府应尽早出台《慈善法》等法规。通过相关法规的完善,加强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要以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投身社会公益,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以及特点有针对性的投身公益事业,避免盲目的效仿。
(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媒体要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加大对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必要性的宣传。褒奖在此方面做的优秀的企业,为他们树立良好的口碑。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