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许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6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7页
思索题
临床上什么时候需要监测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3页
气囊种类
低容量高压气囊
高容量低压气囊
等压气囊
气囊管理概述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4页
固定人工气道
密闭气道、确保Βιβλιοθήκη 气量供给 预防口鼻腔和胃内容物误吸
气囊作用
气囊作用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5页
气囊充气方法和压力监测
最小闭合技术
测压表充气技术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3页
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间断低负压吸引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4页
小结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概述人工气道气囊作用人工气道气囊充放气方法和压力监测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异常不良表现人工气道气囊上滞留物去除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5页
为了降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在平时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6页
Thank you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7页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重症医学科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1页
学习目标
1
2
3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第2页
气囊管理概述
概述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一个主要步骤
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主要原因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总结词
气囊破裂是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障碍和并发症。
详细描述
气囊破裂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囊材料老化、机械损伤、高压气体泄漏等。气囊破裂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缺 氧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窒息。为预防气囊破裂,应定期检查气囊状态,避免长时间使用高压气体,及时更换老 化的气囊。
气道黏膜损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结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可能导 致严重的呼吸衰竭和死亡。
详细描述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细菌定植、误吸和胃食管反流等。患者可能出现 发热、咳嗽、痰多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性痰和呼吸困难。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 炎,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胃食管反流、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同时,应定期进行痰
适用于长期人工气道患者,如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神复用型气囊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医疗需求进行选择。对于需要长期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 ,复用型气囊可能更加经济实惠;对于短期使用人工气道的 患者,一次性气囊更加方便快捷。
在选择气囊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气道情况等因 素,以确保选择的气囊类型能够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同时 ,医护人员应熟悉不同类型气囊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确保 人工气道管理的安全有效。
03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囊压力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气囊压力
定期监测气囊压力,确保其在合 适的范围内,以维持气道的通畅 和防止气道黏膜损伤。
控制气囊压力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适 当调整气囊压力,以达到最佳的 气道密封效果。
气囊更换的频率与注意事项
更换频率
根据气囊材质和使用情况,定期更换 气囊,一般建议每2-4周更换一次。

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人工气道是重症监护室(ICU)中常用的一种生命支持手段,用于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确保充分的氧合和通气。

然而,不正确的人工气道管理可能导致气囊失效、肺泡性肺毁伤和其他并发症。

因此,应用最佳证据来指导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 合适的气囊充气压力:实施适合的气囊充气压力是确保气囊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气囊充气压力可能导致漏气,从而缩减正常的气道封闭效果,增加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然而,过高的气囊充气压力可能导致气囊毁伤、气囊成型不全以及其他并发症。

最佳证据建议选择适合的气囊充气压力,通常在20-30 cmH2O之间。

2. 定期监测气囊充气压力:定期监测人工气道气囊的充气压力至关重要,以确保气囊的稳定运行和正常效果。

一些探究建议每天至少检查2次,并依据需要调整充气压力。

此外,机械定时充气装置的使用也可以降低气囊充气压力失控的风险,提高管理的效果。

3. 气囊充气期间定期检查气囊体积:充气期间定期检查气囊体积是确保气囊功能正常的重要步骤。

一些探究建议使用良好的随气囊充气压力变化而变化的充气球,以检查气囊的体积变化。

确保充气球恰好能够包抄气囊,无空隙存在。

4. 气囊充气后,适时评估人工气道封闭效果:气囊充气后,应准时对人工气道封闭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听诊、胸片或超声等方法,评估气囊是否正常封闭气道,无漏气现象。

如存在气囊充气不足或过度充气的状况,则需要准时调整气囊充气压力,以确保适当的气道封闭效果。

5. 定期更换气囊和人工气道管道:定期更换气囊和人工气道管道是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常建议依据患者详尽状况,每7-10天更换一次气囊和人工气道管道。

此外,定期检查气囊和人工气道管道是否存在损坏或老化,依据需要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ICU患者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的最佳证据包括合适的气囊充气压力、定期监测气囊充气压力、气囊充气期间定期检查气囊体积、适时评估人工气道封闭效果和定期更换气囊和人工气道管道。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是人工呼吸回路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以维持呼吸机正常送气,可以防止分泌物漏进肺内导致继发感染。

气囊压力需要密切进行监测和调整,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压力过低会导致漏气,市面上已经有新型的气囊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并证实其临床获益。

一、气囊的作用及分类人工气道的气囊作用主要包括:1、防止漏气,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回路需要保持密闭,以确保气体按照呼吸机参数进行送气,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氧合维持;2、防止误吸,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人工气道一般破坏了患者固有的上呼吸道结构,患者的神志情况欠佳、咳嗽防御和吞咽功能受损,因此需要气囊密闭来防止口鼻咽部分泌物或食物残渣误入气道内造成进一步感染。

根据压力及形态可讲气囊类型大致分为低压高容型气囊、高压低容型气囊,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前者,因其充气后呈规则圆柱状,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其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

诸多因素会影响气囊密闭性,当发现气囊漏气时应当及时处理。

影响其密闭性因素包括:1、气囊压力与充其量,2、气囊位置是否合适,3、导管型号与患者气管直径是否匹配,4、气囊的材质和性状,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模式设置,6、其他操作如吸痰、翻身等。

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气囊压力的管理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可以保持气囊的密闭,同时又不会损伤气道黏膜。

正常气道黏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静水压分别为30-35mmHg> 18-20mmHg> 5-8mmHg,超过淋巴管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压力可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压力一段时间可引起黏膜缺血性坏死。

气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回路漏气、患者氧合下降;或者导致囊上分泌物误吸入肺内造成VAP;气囊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损伤、气管软化,进而造成气管良性狭窄、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管屡,这些不良后果都需要再次巨大代价治疗。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及监测方法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的重要来源。

因此,管理好气囊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治疗学组气囊管理的目的: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一、气囊概述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的种类: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 (LVHP )、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 )及等压气囊。

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现较少采用,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气囊作用:1.固定导管;2.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3.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VAP。

气囊使用并发症:当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而引起VAP。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

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压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

文献报道,当气管导管套囊内压29.58cmH2O时,会使气管黏膜血流开始减少,达到40.30cmH2O时,黏膜血流明显减少,黏膜苍白。

当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在68.3cmH2O时,15min后气管黏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2]。

人工气道种类及气囊管理-PPT

人工气道种类及气囊管理-PPT
气囊上滞留物
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途径
40
门与气囊间放一引流管,放置背侧气囊上缘 ,与气管套管并行引出体外,可接负压吸引装 吸引分泌物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方法
41
42
43
44
流冲击法:于患者吸气末呼气初挤压简易呼吸 ,在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在气管内导管与 管壁之间产生较大且快的呼气流速,将积在气 上的分泌物冲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45
卧位或头低脚高位
气管内及口、鼻腔内分泌物
:一人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相连,于患者 气初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同时另一人将气囊 空,于呼气末将气囊充气
操作方法
腔内被冲出的气囊上滞留物
上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
46
经口气管插管
( 22±2)cm
经鼻气管插管
(27±2)cm
(气管插管的深度应该作为交班的重要内容,患者咳嗽、呕吐、翻身、活动等都易使气管插管脱出或移位)
14
气管插管的方法
15
插管器械
16
置喉镜
17
置喉镜
18
喉腔
19
插管
20
充气囊
21
记录插管深度
22
23
气管切开的概念
将病人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放入适当大小的套管,病人通过套管呼吸。
文献认为,气管黏膜在压力作用下所造成 的循环障碍虽然在压力解除后可以恢复,但 需要时间较长,约一小时。因而临床上每隔 数小时将气囊放空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做 法对减轻气囊压力性损伤可能并没有实际意 义,反而会增加其上方气道积滞的分泌物被 吸入到下气道的机会。
31
常规的定时放气-充气往往使医务人员忽视充 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反而易出现充气过多 或过高的情况

人工气道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气囊充气量要恰当,充气过少气囊与气管之间的裂隙会产生漏气导致有效通气量减少,口腔中的分泌物也可能经裂隙流入气囊以下的气管内,引起或加重气管和肺部感染;充气过多,则压迫气管黏膜易引起气管粘膜坏死、溃疡,甚至产生食管瘘。

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3.33kPa),一般维持在15mmHg,边向气囊内边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入小于0.5ml2~4h放气一次,如为低张气囊时每4~8h放气一次,每次3~5min,使局部受压处血供改善。

放气时,先抽吸气道内分泌物,在缓慢抽吸囊内气体,尽量减轻气囊压力下将对气管黏膜产生的刺激。

气囊放气时,如吸痰不彻底会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加重感染,降低撤机和抢救成功率。

2.3更换或撤除气囊导管
由于导管的存在,口咽部的分泌物会增加,难免在气囊周边形成滞留,在更换或撤除气囊导管时,这些滞留物有可能流入气管深部。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更换通气导管时,患者取平直的头低足高位(15度),先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套管连接牢固,连接储氧装置,调节氧流量至8L/min,待储气囊充满后,在患者吸气末操作者双手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的储气囊,以使患者肺部充分膨胀,同时助手将气囊气体放出,这时由于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使肺
内气体以较快的速度由气囊周边排出,将附着于气囊上方的滞留物被带至口咽部,患者于呼气末助手迅速将气囊重新注入气体,然后用吸痰管经口鼻腔将滞留物吸出,如此反复操作2~3次,即可将气囊周围的滞留物较彻底地清除。

3讨论
43通气导管气囊以上的间隙内吸除附着的滞留物,导致气VAP。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常用于呼吸衰竭、心肺复苏等患者的治疗。

而气囊作为人工气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气囊的主要作用是封闭气道,防止气体泄漏和误吸。

然而,如果气囊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例如,气囊压力过高会导致气管黏膜缺血、坏死,甚至形成气管食管瘘;而气囊压力过低则无法有效封闭气道,容易引起误吸和肺部感染。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工气道气囊管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气囊压力的合适范围。

一般来说,理想的气囊压力应维持在 25 30cmH₂O。

为了准确测量气囊压力,临床上通常会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测量仪。

这些测量仪操作简便,能够实时显示气囊压力值,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

在进行气囊压力测量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一般建议在患者安静、呼吸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测量,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同时,测量的频率也很重要。

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通常每 4 8 小时测量一次气囊压力;而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特殊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测量。

除了测量压力,气囊的充气方法也有讲究。

传统的手动充气方法往往凭借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手感,容易导致气囊压力不准确。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自动充气装置,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气囊充气量,从而保证气囊压力处于理想范围。

另外,气囊的放气也需要谨慎操作。

长期不进行气囊放气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受压时间过长,加重损伤。

但频繁放气又可能增加误吸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每隔 6 8 小时进行一次短暂的放气,每次放气 5 10 分钟即可。

在放气前,需要先清除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

在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气囊压力是否合适,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同时,要做好气囊的护理工作。

保持气囊及周围气道的清洁,定期更换固定气囊的胶带或绑带,防止松动或移位。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二)2024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二)2024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二)引言: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指对安装在病患气管内的人工气管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护的过程。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的方式,分五个大点,对人工气道气囊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
一、正确选择气囊类型
1. 根据病患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气囊类型,包括高压低容压力式气囊和低压高容压力式气囊等。

2. 考虑气囊的充气容量和压力,确保气囊充气量适中,以避免对病患造成过高的压迫。

二、气囊的定期检查和维护
1. 定期检查气囊的完整性和密封性,确保气囊没有漏气或损坏等问题。

2. 检查气囊的充气阀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可以准确充放气囊。

三、监测气囊充气压力
1. 使用专业的气囊充气压力计,监测气囊的实际充气压力。

2. 根据病患的情况,调整气囊的充气压力,以确保气囊与气道壁的贴合度和稳定性。

四、定期翻动或更换气囊位置
1. 根据病患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定期翻动气囊的位置,以避免气囊对气道壁的持续压迫。

2. 在翻动气囊位置时,注意固定气囊的位置,以确保不会影响气囊与气管的连接。

五、合理管理下的并发症预防
1. 避免气囊充气过多或过少,以减少气囊对气道壁的损伤和病患的不适。

2. 定期评估病患的气道状况和气囊的贴合度,及时调整气囊的充气量,预防病患出现呼吸困难或发生意外并发症。

总结: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是确保人工气管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择气囊类型、定期检查和维护气囊、监测气囊充气压力、翻动或更换气囊位置以及合理管理下的并发症预防等措施,都是保障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成功的关键。

正确的管理和监护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专家共识

人工气道气囊管理专家共识
理不容忽视,气囊管理需贯穿于人工气道管理的全过程。其中气囊压力 过高是损伤气管黏膜的重要因素之一。 ▪ 气囊压力的建立标准是什么?众所周知,毛细血管动脉端平均压力为 30mmHg,休克、贫血、内环境紊乱等导致气管黏膜毛细血管平均动脉 压低于正常。在理论层面上,气囊压力应低于毛细血管动脉端平均压力。
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人工气道气 囊的管理专 家共识
气囊的作用
▪ 气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第一,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导管滑出; ▪ 第二,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 ▪ 第三,预防反流、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 建立标准 ▪ 人工气道管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人工气道管理中,气囊管
气囊压力管理不当的并发症
▪ 气囊压力不当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果?气囊压力不足导致患者通气不足、 反流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气囊压力过高则与咽痛、嘶哑、神经 损伤、气管食管瘘、气管破裂、气管狭窄密切相关。
▪ 气囊压力不足 ▪ 当气囊压力<20cmH2O时,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明显增
加。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规使用气囊测压表定期检查气囊内压,然 而有研究者发现,由于一些医护人员不熟悉压力表的使用,导致常规检 查后气囊的意外放气,可能增加吸入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气囊管理
▪ 推荐意见1:气囊的基本作用是防止漏气和误吸;对于气管切开无 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好,可将气囊完全放 气或更换为无气囊套管(推荐级别:B级)。
▪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 (推荐级别:C级)。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受影响,口腔 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相隔阻滞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 上滞留物。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的重要来源。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ppt课件
推荐意见6:宜采用聚氨酯制成的圆锥形气囊导管防止VAP,尤其 是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推荐级别:A级 )
14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建议在吸痰时适当增大气囊压,吸痰结束后 恢复。当患者体位改变时,气囊压力也随之 改变。 推荐意见7:当患者的气道压较低或自主呼吸较弱以及吸痰时,
宜适当增加气囊压;当患者体位改变后,宜重新测量气囊压 (推荐级别:E级 )
2014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
1
前言
概述 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 为重要作用。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和破 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 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 上滞留物。
推荐意见2: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 气(推荐级别:C级)
9
2、气囊充气方法与压力监测
于生患2V者0AcP在m的H接独2O受导立气致危管误险插吸因管率素前明。8显d内上,升气,囊成压为力发低 维泵微度多随组量持以机项始误在及对V终吸2VA5A照P维的-P预3发研持发0防生c究气生m指率H结囊率2南O均果压、均明显力气推显示为道荐低,分2气5于使泌c囊m对用物H充照2自O的气的组动细后患。充菌压者气浓力
13
3、影响气囊密闭性的因素
传统的气囊充气后呈圆柱状,近年来改良的气囊为圆锥状,能保证气 囊至少有一部分与气道黏膜贴合紧密,减少气囊上滞留物沿着气囊缝 隙下流的风险因其充其量较圆柱状气囊充气量减少,俗称低容低压气 囊。 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聚氨酯气囊可有效阻止气囊上有色制剂下流,但 应应用的PEEP为0时,仍有一定程度的泄露,而天然乳胶制成气囊 的导管则始终未出现泄露。

人工气道管理ppt

人工气道管理ppt

非定时性吸痰技术
吸痰的方式
常规性 vs 需要性 患者评估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时机?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的临床指征
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痰鸣音 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 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 氧饱和度下降 血压及心率的改变 (指征分别来自病人、呼吸机、监护仪、听诊)
吸痰管材质 长度(45~60CM) 型号的吸痰管 7mm--10FR 5mm--12FR 8mm--14FR 5mm--14FR 9mm--16FR
VAP 的预防
吸痰前后、接触呼吸设备前后、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前后要洗手. IA 类
VAP 的预防
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
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至少30度
体 位---常规半卧位
误吸或渗漏是引起VAP的一重要原因 仰卧位是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半卧位及体位改变可减少反流,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有效地预防了VAP发生。 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在左右侧卧时床头仍抬高30°),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
以往认为,气囊常规定时放气-充气,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粘膜损伤。 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气囊是否需要定期放气
气囊是否需要定期放气
气囊放气后,1小时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也难以恢复,放气10分钟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 声门与气囊之间的间隙常常有大量分泌物潴留,放气囊增加了误吸的可能性。 目前用的插管、套管为高容低压气囊,对气管粘膜的损伤小。 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因此危重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气管插管给予通气治疗的整个过程 中,气囊上的滞留物存在于声门与气 囊之间的这一死腔内,是微生物繁殖 囊之间的这一死腔内, 的良好培养基, 的良好培养基,且多为抗生素筛选的 耐药菌。 耐药菌。 有报道,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结果前5 有报道,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结果前 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 位的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 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聚团肠杆 菌及表皮葡萄球菌, 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前4位为革兰阴性 位为革兰阴性 杆菌 气囊放气后,含有以上杆菌的滞留物 气囊放气后, 容易流直下呼吸道导致呛咳、 容易流直下呼吸道导致呛咳、窒息及 感染
气囊放气要应用于以下情况
气道峰压力是影响气管最大内径的主要因素。 气道峰压力是影响气管最大内径的主要因素。当气 道峰值压力明显增高或减低时, 道峰值压力明显增高或减低时,为避免气道压力过 高或过低,应将气囊放气,重新充气 高或过低,应将气囊放气, 清除囊上滞留物时
无忧PPT整理发布
细菌繁殖的培养基
无忧PPT整理发布
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不足和气囊漏气
易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 易导致导管与气管间密闭不良、 漏气
气囊充气过度
压迫气管壁, 压迫气管壁,气管粘膜易缺血坏死 糜烂而形成溃疡, 、糜烂而形成溃疡,也可损伤血管 而出血, 而出血,甚至发生气管食管瘘和无 名动脉破裂致死亡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一般充气不超过
无忧PPT整理发布
气囊放气
以往认为,气囊常规放气 充气 充气, 以往认为,气囊常规放气-充气,其主 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粘膜损 伤。 目前认为, 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无忧PPT整理发布
• 气囊放气后,1h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 气囊放气后, 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 管血流也难以恢复,气囊放气5min就不可能 管血流也难以恢复,气囊放气 就不可能 恢复局部血流 • 常规的定时放气 充气往往使医务人员忽视充 常规的定时放气-充气往往使医务人员忽视充 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 气容积或压力的调整,反而易出现充气过多 或过高的情况 • 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 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 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 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因此为重 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有效清除囊上滞留物的方法
气流冲击法 在气囊放气的同时, 在气囊放气的同时,通过呼吸机或手动皮囊经人工 气道给予较大的潮气量, 气道给予较大的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 将滞留物冲到口腔, 压,将滞留物冲到口腔,从而达到清除气囊上分泌 物,防止气囊放气后分泌物流入气管的的目的 持续声门下吸引 在声门与气囊间放一引流管, 在声门与气囊间放一引流管,放置的背侧气囊上缘 并固定,与气管套管并行引出体外, 并固定,与气管套管并行引出体外,可接负压吸引 装置持续吸引分泌物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
气囊充气后,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气体, 气体 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无忧PPT整理发布
无忧PPT整理发布
气囊充气量
最小漏气技术
气囊充气后, 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开始抽出气体,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 开始抽出气体 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 优点: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 缺点:易发生误吸, 缺点: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几率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气管导管多采用聚氯乙烯材料, 气管导管多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前端带有气 用以封闭气道及相对固定气管导管。 囊,用以封闭气道及相对固定气管导管。并 实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 实行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因此气囊的管理 非常重要,如护理不当, 非常重要,如护理不当,易造成多种且严重 的并发症。 的并发症。
气囊的压力
目前气管插管的气囊多为大容量低压 气囊,注气后呈圆柱状膨起, 气囊,注气后呈圆柱状膨起,与气管 粘膜接触面积较大, 粘膜接触面积较大,25~30mmHg的 的 气囊压力能终止气管壁的动脉循环, 气囊压力能终止气管壁的动脉循环, 一起粘膜缺血、坏死, 一起粘膜缺血、坏死,气囊压力 >18.5mmHg一起气管粘膜静脉回流 一起气管粘膜静脉回流 受阻,出现淤血。 受阻,出现淤血。气囊压力过低则不 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之间的间隙。 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之间的间隙。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 管间隙的最小压力, 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即<毛细血管灌 毛细血管灌 注压,大约为18.5mmHg,这种压力 注压,大约为 , 可以较好的保障气道粘膜的血液供给 可采用测压装置测量气囊压力。 。可采用测压装置测量气囊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