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大学生心理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3)(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4)(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5)(三)研究方法与范围 (6)二、文献综述 (7)(一)心理健康概念界定 (8)(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9)(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 (10)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2)(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3)1. 调查工具的选择与制定 (14)2. 样本选取与分布 (16)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17)(二)调查结果概述 (18)1. 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19)2. 各类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 (20)3. 不同年级、性别间的差异比较 (21)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1)(一)个人因素 (23)1. 生物学因素 (24)2. 社会文化因素 (25)3. 个性心理特征 (26)(二)环境因素 (28)1. 家庭环境 (29)2. 学校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2)(三)教育因素 (34)1. 教育方式与内容 (35)2. 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 (36)3. 师生互动与支持系统 (38)五、案例分析 (39)(一)典型个案介绍 (40)(二)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剖析 (40)(三)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 (41)六、结论与建议 (43)(一)研究发现总结 (44)(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45)(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46)一、内容概览引言:简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介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阐明调查和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述: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包括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如焦虑、抑郁、压力等。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介绍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心理测评等。

说明数据来源,如大学生群体样本的选择、样本规模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展示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描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心理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压力大的问题。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学生还面临着学习方式改变、社交减少等问题,使得心理压力更加凸显。

同时,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

很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缺乏认识,不知道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缺乏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

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大学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服务。

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调研报告显示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意识不足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
理健康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本文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心理测试等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旨在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三、调查结果1.总体状况: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问题等仍是主要困扰。

2.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大学生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其中新生和毕业生尤为明显。

3.应对方式: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心理困扰,如寻求朋友、家人的支持,进行心理咨询等。

4.影响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学业压力等。

四、分析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社会竞争压力、网络舆论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一定影响。

2.家庭背景与个人经历的作用:家庭支持与关爱、个人成长经历等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影响。

3.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较高,但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建议与对策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4.家庭配合与沟通:家庭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六、结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一定的问题。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家庭也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大学生从众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三、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影响
消极的影响则表现为:过度的从众心理可能导致个性的压抑,阻碍独立思考 的能力。同时,盲目的从众也可能导致失去自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发 群体行为的不理性,如盲目投资、过度消费等。
四、如何应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四、如何应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面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 1、培养自信心: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这样可 以增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少对他人观点和行为的依赖。
因为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选择相似的职业规划。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群体压力:大学生生活在一个高度社会化的环境中,他们时刻面临着来自 同龄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们去适应群体,以获得认可和安全感。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原因
2、缺乏自信: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缺乏自信,因此他们更倾向于 依赖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在大学校园里,从众心理的现象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选择 随大流,即使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也会因为担心与他人不同而选择沉默。有些 学生则是在生活消费上追求名牌,盲目从众,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一些学 生在择业方面,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四、如何应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2、提高批判性思维:教育大学生学会批判性地看待问题,不盲目接受他人的 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做出决策。
四、如何应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3、增强自我意识: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 解自己的行为动机,而不是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可。
四、如何应对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数据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收集了大量数据,以期揭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调研目的和调研方法。

调研目的主要包括: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寻找问题的根源、探索适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等。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择了10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

二、调研结果1. 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有7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感到压力,60%的受访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30%的受访者有抑郁症状。

2. 问题的根源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根源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压力。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学业压力是他们最主要的心理压力来源,50%的受访者认为人际关系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成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此外,大学生应该主动参加一些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学会面对压力和情绪的有效应对方法。

三、调研数据分析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现象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和就业压力,大学生常常苦于缺乏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在学校层面,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招聘专业心理咨询师,并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状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在教育层面,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压力、调解人际关系以及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各种实践用)河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3年7月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探究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时间:2013年7月10日——7月25日调查地点:调查方式:随机问卷调查指导老师:综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以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身心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调查目的:1.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并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2.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决策依据;3.分析出现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健康状况,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5.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

大学生社会调查方案

大学生社会调查方案

大学生社会调查方案一、研究目的本次社会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和心理状况,探讨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提供有效的大学生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现役大学生群体,涵盖不同学院、专业和年级的学生。

三、调查内容1. 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的活跃程度、使用频率以及主要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了解大学生在虚拟社交圈中的行为特征。

2. 社会问题关注度调查调查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相关议题的了解情况,以及可能影响其态度和观点的因素。

3. 社会参与度调查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况,包括义工、志愿者以及社会实践等,以及其参与的动机和感受。

4. 心理状况及压力源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压力来源和应对策略,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5. 毕业生就业压力调查探讨大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期望以及对当前就业市场的看法,研究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6. 社会身份认同调查调查大学生成年人后的社会身份认同感,对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使用在线问卷平台,设计密闭性问卷,将调查内容以问题形式表达,以方便大学生回答。

在问卷设计中避免使用敏感问题,保障调查对象的隐私。

2. 访谈调查根据需要,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个人体验、观点和经历,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社会问题从而提供更具体的调查结果。

五、样本选择和调查程序1. 样本选择在不同院系学生群体中进行随机抽样,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2. 问卷调查程序设计问卷调查表后,通过邮件、社交媒体等方式向目标样本发送问卷链接。

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追踪链接的点击情况和回收问卷的数量,确保样本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3. 访谈调查程序根据需要,约定时间与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或在线访谈,记录并整理访谈内容,保护访谈对象的个人隐私。

大学生自尊心与心理健康调查

大学生自尊心与心理健康调查

大学生自尊心与心理健康调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和研究,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1. 调查背景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以确保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从学校或社会媒体平台发布链接,让大学生进行自愿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自尊心水平的评估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

问卷设计要科学合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调查结果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比如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年级差异等。

统计数据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呈现。

4. 自尊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心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可以从自尊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对自尊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引用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加深读者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5. 影响大学生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前期的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自尊心和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可以从家庭背景、学习压力、社交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方向。

6. 建议和措施提出根据前期的分析,针对大学生自尊心和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比如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改善家庭环境等。

建议和措施要具体可行,并且能够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执行。

7. 结束语通过本文的调查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自尊心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水平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1.社会心理学的三层次方法论⏹第一层次:是一般方法论或广义方法论,即哲学世界观层次的方法论;有影响的一般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第二层次:是社会心理学专门方法论,是该领域所采用的方法论原则的总和,是一般方法论原则在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具体运用,包括基本假设、研究逻辑和原则,是综合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条件下形成的.⏹第三层次: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或手段,是在一般方法论和专门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的,常见的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跨文化研究法等.2。

专门方法论的原则社会心理学专门方法论有三种不同倾向的方法论原则1)心理学方法论原则:采用分析的方法,把社会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情绪、意向和态度看作群体中各个个体的心理状态。

注重:个体的心理状态,以此判断群体的心理状态,以个体的心理特征和性质确定群体的特征与性质。

2)社会学方法论原则:从社会结构或秩序方面研究社会心理现象,认为它是超个体的构成体.注重心理的社会决定性。

如果将上述两种方法论原则相结合,可克服各自的局限性,具有如下优越性:更严格地确定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形成处于心理学和社会学接合点上的独立学科;使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加强合作,共同研究。

3)比较文化的方法论原则: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或群体心理的共同性与差异;强调对社会心理现象的比较文化研究,以揭示各文化因素对社会心理的制约关系和社会心理差异的文化根源。

⏹比较文化研究应注意的问题:*注意民族团结:由于研究者自身的偏见和研究工具不够公正,产生民族偏见;*确定客观、公正的研究工具。

可能会因为测验的内容和性质、测验的方式、测验结果的解释方式等,而的出片面的结论;文化公平测验:不偏于任何特定文化阶层成员的测验,排除文化背景对测验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测验是非文字甚至是非语言的测验。

*要有明显的实用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注意研究工具的适用性;目的:寻找群体间的不同特点,为实际工作提供符合规律的、有价值的信息。

心理调研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调研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本实验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研,并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可能因素。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某高校1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500名,女生500名,涵盖不同年级和专业。

2. 实验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调查工具,该量表包括20个维度,涵盖大学生心理健康各个方面。

(2)通过线上问卷平台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结果,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氛围、父母教育方式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氛围和谐、父母教育方式民主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2)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学业压力过大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社交障碍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4)个人因素:性格、气质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四、实验结论与建议1.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在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应对等方面存在问题。

家庭因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 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和引导,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子女心理健康。

(2)学校应关注学生学业压力,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生负担。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关注学生个人因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

(5)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标签:标题]篇一: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及缓解途径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及缓解途径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及缓解途径。

对19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心理压力水平总体较高;(2)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主要有: 就业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其中就业竞争激烈、自身水平有限、期望过高是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无法平衡学习和其他事务、为浪费学习时间而懊恼、疲于背靠各种技能证书是学业压力的重要来源;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家庭没有社会背景、父母对自己要求太高是家庭压力的重要来源;觉得周围人与自己期望有差距、与人沟通方式存在障碍,缺技巧、自己性格过于内向是人际压力的重要原因。

(3)大学生压力缓解方式基本是成熟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压力;缓解途径1前言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心理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群体的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最近对高校大学生所作的一项调查, 中国大学生中约有20% 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笔者2011年对安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所做的调查表明, 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26. 7%, 高于其它院校。

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 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成才。

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已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调查了安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方式, 探讨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以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般而言,造成心理压力的事件大都是消极的事件,针对大学生比如未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考试、必须面对的冲突等等。

这些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与处理,就会对大学生的协调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

心理压力所可能引发的这些不良情绪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势必就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社会生活和适应造成不良影响。

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压力若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那么就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群体作为知识型青年的代表,其恋爱心理及其行为模式已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研究旨在全面系统地揭示当前我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现状,深入剖析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与干预策略,旨在促进大学生个体情感健康、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构建和谐校园恋爱文化。

当前,大学生恋爱心理呈现出多元且复杂的特征。

一方面,随着个体独立意识增强与性别观念的日益开放,大学生对恋爱持有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恋爱经历普遍化趋势明显,恋爱自由选择权得到广泛认同。

他们不仅追求情感满足,更注重精神层面的共鸣与成长,体现出对恋爱关系质量的高期待。

另一方面,伴随着学业压力增大、就业竞争加剧以及网络社交平台的深度渗透,大学生在恋爱实践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恋爱与学业的平衡困扰、异地恋问题、网络恋情的虚拟性风险、恋爱挫折应对能力的不足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恋爱满意度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影响。

个体层面的因素包括性格特质、情感成熟度、恋爱观、性别角色认知等,这些因素构成个体对待恋爱的基本态度与行为模式。

家庭背景与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恋爱心理产生深远影响,父母的婚姻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子女恋爱的引导方式等均可能塑造其恋爱观念与行为预期。

再次,高校环境与文化氛围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校园恋爱风气、性教育的实施状况、心理咨询与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等。

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媒体传播中的恋爱叙事、性别刻板印象及社会对恋爱成功的主流定义,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预期与行为选择。

开展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具有多重价值。

有助于科学认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与问题,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的实证数据空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供精准的靶向依据。

通过揭示影响恋爱心理的关键因素,可为家庭、学校及社会各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与政策建议,助力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情感成长的支持体系。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通用10篇)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通用10篇)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

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篇1一、调查结果83%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

当问及心理健康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时,处事乐观、热情诚恳排第一位(83%),其他依次是:是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6%),心平气和、与世无争(51%),吃的下、睡的香(38%)。

1、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应引起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足够重视。

2、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依次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问题(67%)、就业压力(5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48%)、对周围环境的不适应(45%)、学习压力(44%)、经济困难(26%)、不适应大学生活(16%)。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对未来就业的担心与自身素质的严厉要求。

人际交往:人际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生自卑、孤僻、害羞等无法和别人较好的沟通或者不同性格气质的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的差异也会引起人际交往的不融洽。

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大,大学生生存竞争和压力的增大、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心理健康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面对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却对挫折承受力又不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思想都在发生深刻而剧烈的变化,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面对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

所以了解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为此我针对此问题对周边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通过此途径找出实际问题所在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希望为广大同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解决途径建议前言近期,高校死伤事件频发:南昌航空大学宿舍腐尸事件;复旦大学发生室友投毒事件,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南昌理工学院一大一女生15日晚坠亡,警方初步排除他杀可能……人们在震惊和惋惜的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原国家教委曾对12.6 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20.23%,每年全国高校学生因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冲突、生活受挫等自杀者达数十人之多。

据上海高校的调查,在200 多种令大学生烦恼的原因中,人际关系、学生、异性、对未来的担忧各占20% 。

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及贫困生的大量增加,这些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如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解决,不仅将严重影响未来高级人才的质量,还将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心理问题已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才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各高校关注的重点,为此我对同学之间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通过问题的发现了来解决这一问题,为广大缓解心理压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问卷(详见附录1)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本次调查方式是在我的同学之间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实验报告社会学(3篇)

实验报告社会学(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社会互动作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互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大学生社会互动现状;2. 分析社会互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 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某高校300名大学生;2. 研究工具:(1)社会互动问卷:包括社会支持、社交网络、人际交往等方面;(2)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包括焦虑、抑郁、孤独、人际关系等方面;3.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社会互动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问卷调查;(2)数据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社会互动现状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互动存在以下特点:(1)社会支持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同学的支持;(2)社交网络方面:大学生社交网络较为广泛,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3)人际交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

2. 社会互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好;(2)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交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社交网络越广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好;(3)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人际交往能力越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好。

五、实验结论1. 社会互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社会支持、社交网络和人际交往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六、实验建议1.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2. 加强大学生社会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3.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优秀5篇)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作者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找到的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篇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越来越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加快,迫使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才不至于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淘汰。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群体,有许多特殊的自身问题,如对完全不同于中学的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问题,对所学专业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学习与恋爱的矛盾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以及对就业与继续深造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避免由于以上各种问题而造成的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生�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1.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管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人际关系也比以前更加复杂。

这些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想法造成极大的冲击,容易使大学生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交往并且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2.学习、考试带来的焦虑心理。

目前高校实行的奖学金制度、淘汰制度、弹性学制等制度以及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等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的紧张感、压抑感长久得不到消解,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和困惑。

3.社交障碍造成的忧虑心理。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对爱以及尊重的需要非常强烈,这些需要突出表现在人际交往中。

暑假社会实践心理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心理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心理调研报告一、前言暑假是大学生们追求更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绝佳时期。

社会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参与社会活动、了解社会现状、锻炼能力的机会。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心理调研作为主题,旨在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我们未来的专业发展和社会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民众的心理需求。

2. 深入了解心理问题对社会个体以及整体带来的影响,分析其根源和表现情况。

3. 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心理现状,促进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

4. 为未来在心理学领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实践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两种主要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问卷和个人信息调查表,以了解受调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背景。

实地访谈主要包括医院心理咨询师、社工、心理学专家等相关人员的访谈,以了解他们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通过问卷调查得知,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压力、家庭关系、个人情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有心理疾病史或疑似心理问题。

2. 在实地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难等,这些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普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3. 在与专家访谈中,他们表示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爆发与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有一定关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干预和治疗。

五、心得体会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对社会个体以及整体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同时,我们意识到应该从各个层面去全面解决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政府政策制定、社会大众认知、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

六、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促进行业发展和政策调整,为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研究报告大学生不良情绪及其调适方法调查报告

研究报告大学生不良情绪及其调适方法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的调查和思考大学生的情绪问题,越来越深的影响着大学生在大学甚至以后的各方面的发展。

青春期的我们,偶尔会在学业中迷惘,会在感情中牵绊,也会在工作中困惑,由此产生各种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一般是指大学生消极情绪(减力情绪)或称负情绪,是积于不幸事件而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

另外,情绪问题也不排除因高兴事件引起的高度兴奋,对身心造成危害。

两个方面合称劣性情绪。

劣性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过度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引发心理和生理的病变。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表现,我们在2011年4月19日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以发放调查问卷与网上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群体的不良情绪表现及各自的调试方法进行了调查。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有效率90%。

网上针对这一情绪问题采访学生十位,都获得了比较有效真实得回答。

随后,调查小组经过综合分析调查问卷与采访情况后得出结论:不良情绪在大学生里是普遍存在的,每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有过或轻或重的不良情绪困扰,且有些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调试情绪是否得当对一个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大学生的情绪多样,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大学生情绪极其丰富又极其复杂。

从人的生理发展分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14~25岁),这一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时期,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成。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心理断乳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友谊与爱情执著追求,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学业和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情绪(增力情绪)。

但大学并不是伊甸园,也有竞争与压力。

考试不及格、朋友误解、恋爱失败、甚至天气变化等都可以导致消极情绪(减力情绪)的产生。

2.大学生情绪易被激发。

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大学生群体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轻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且情绪容易波动,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激情性和冲动性。

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计划书

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计划书

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计划书一、研究背景及目的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数据的收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调查研究目标群体的需求和愿望,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心理压力及生活满意度状况,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品质提供有效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1)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了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包括志愿服务、社会实习等;(2)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探究大学生在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来源以及应对方式;(3)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调查大学生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朋友、学习等方面的评价。

2. 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问卷方式,通过面对面、网络等方式发放给大学生;(2)深入访谈:选取部分问卷调查的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并获取更为细致的数据;(3)文献调研: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和报告,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三、样本选择和调查时间1. 样本选择样本选择要求如下:(1)选择大学生群体中的不同学院、年级的学生,以获取全面和有代表性的数据;(2)样本容量为500人。

2. 调查时间本次调查将于2022年9月开始,预计将历时一个月。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1. 数据分析(1)问卷数据: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利用频率分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2)深度访谈数据:通过归纳整理深度访谈的内容,提取核心观点和共性问题,并进行质性分析。

2. 应用预期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将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2)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心理压力;(3)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4)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方案一、引言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处于心理压力较大的状态下,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

为了有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本调查方案旨在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二、调查目的1. 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了解其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程度。

2.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3. 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建议,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调查内容1.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标准化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如《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等,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

2. 压力源调查: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源进行调查,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自我发展压力等。

3. 心理健康问题类型调查: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及其程度,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4. 近期心理事件调查:调查大学生近期发生的重大心理事件,如失恋、亲密关系破裂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5. 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四、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采用全面、系统和结构性的问卷,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2. 个案访谈:对部分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的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其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3. 小组座谈会:组织大学生参与小组座谈会,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心理健康的共建共享。

五、调查样本1. 选择样本: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足够数量的样本,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

2. 调查范围:可以选择一所大学或多所大学进行调查,以拓展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六、数据分析1.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量化数据进行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等。

2. 质性分析:对质性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挖掘出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和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16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题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学生姓名 吕帅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层 次 专升本批 次 112学 号 W130234112024学习中心 张家口崇礼电大2012年 10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论文编号: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 选题正确15 论点、论据40 材料、数据20 写作规范性15 字数要求 10【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在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而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是关键。

本文就是解释什么是心理健康,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以及当代的大学生如何去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调适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目录1、心理健康的定义 (1)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3.1自身的影响因素 (2)3.2社会,家庭的影响因素 (3)4、大学生心里问题的调适 (4)4.1客观方面 (5)4.2主观方面 (6)参考文献 (8)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里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仅在2011 年就发生多起自杀案,如2011 年高考中有学生因考试迟到而自杀。

因此大学生的心里健康状况很令人担忧。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1、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

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

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3.1自身的影响因素(1)学习的环境变化大一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诸多的不适。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 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 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上的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日积月累就回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独身子女,在家几乎不干活,且性格较为自我,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而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3)学习负担重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虽然大学生在学业方面是同龄人中的优秀者,但由于大学期间的学习与中学时的学习存在很大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从而引起紧张焦虑。

(4)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

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5)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

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6)人际关系及交往能力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

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 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和敏感,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问题。

(7)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恋爱问题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不能够正确处理好感情问题,从而出现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

3.2社会,家庭的影响因素(1)教育的缺失首先:政策的落实与监督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都十分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相继颁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中都对学校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例如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组织领导和管理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这无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然而,由于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因此各地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缺乏明确、具体而有效的落实措施。

譬如: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应该怎样开展?师资问题该如何解决?教师资格认证该怎样进行? 心理咨询教师有哪些具体的上岗要求?如何解决专职人员的编制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问题? 向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材?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区乃至各学校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应如何检查与评估?等等。

这种落实措施与监督机制的缺乏是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推广的—个重要原因。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出地区不平衡,在我国有些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已有 20 年的研究与积累,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就全国而言,发展极不平衡,差距悬殊。

总体看来,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区重视程度高,普及面广,发展速度快。

然后,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当属起步阶段,在实际开展活动中特别需要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境。

在理论性研究方面表现为:有特色的研究少,发展层面的研究少,服务性的研究少等,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家公认的理论。

在实践性研究方面表现为:对象不具代表性,果不具公正性,分析不具准确性,变量失控性,数据统计随意性等。

除此之外,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脱节,最终必然导致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缺乏有效指导,从而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因脱离实际而毫无价值,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因缺乏科学指导而盲目运转。

最后、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由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相应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失控现象时常发生,并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上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所采取或运用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许多完全照搬欧美国家,可信度低,不适合我国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如滥用测验量表或其他测验手段,随意结实测验结果,缺乏对测验结果及学生心理问题的保密等。

另外,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虽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评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