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植物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度和水分条件下的人工水生植物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生物交互作用等生态学机制,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净化和修复。

在植物的选择上,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特性和需求来确定适宜的植物种类。

本文将从水质改善、环境适应性、景观效果和工程管理等方面,详细说明。

首先,水质改善是人工湿地的主要目标之一。

不同的水体质量问题需要相应的植物进行修复。

对于富营养化水体,适宜选择能吸收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植物,如芦苇、菖蒲等。

这些植物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中营养物的浓度,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达到水质改善的效果。

对于富集重金属的水体,需要选择具有吸附或赋存重金属的那些植物,如鬼针草、蓝莓等,通过植物的根系和体内组织吸附和沉积重金属,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其次,人工湿地植物的环境适应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湿地的水质、水位和光照条件都对植物的生长和适应性有一定的要求。

在选择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其耐寒、耐旱和耐阴等特性。

例如,在气候寒冷的地区,选择耐寒的植物,如芦苇、苇丛等,以确保其能够在寒冷的冬季正常生长;而在气候干旱的地区,可以选择抗旱性强的植物,如香蒿、蔷薇等,提高湿地植物的生存率。

此外,根据湿地的光照条件,选择喜阳性或耐阴性的植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景观效果也是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和景观设计中,在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的同时,也能提供一定的观赏价值。

因此,选择具有较高景观效果的植物是必要的。

例如,芦苇、菖蒲、浮萍等植物能形成绿茵茵的草地,增加湿地的美观性;莲花、睡莲等植物则能在湿地中开出艳丽的花朵,增加湿地的观赏价值。

最后,工程管理也是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重要因素。

人工湿地需要经过长期的管理和养护,植物的种植形式和生长速度都会对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开展湿地植物种植时可以采用植被块或植被带的方式进行。

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

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

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摘要:一、引言二、人工湿地植物的特点与分类三、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确定方法四、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计算公式五、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因素六、我国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标准七、合理控制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实践意义八、结论正文:一、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工程,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相关问题,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特点与分类人工湿地植物主要有以下特点: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虫能力强、净化能力强。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人工湿地植物可分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等类别。

三、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确定方法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量。

确定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方法有多种,如经验公式法、实验观测法、模型模拟法等。

四、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计算公式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计算公式一般包括:植物生长所需水量、植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

具体公式可根据植物种类、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五、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因素影响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因素主要有:植物种类、生长阶段、气候条件、土壤性质、水质状况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植物用水定额。

六、我国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标准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标准。

但在实际工程中,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水资源规划,结合植物种类和生长条件,合理确定用水定额。

七、合理控制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的实践意义合理控制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具有以下实践意义:1.提高人工湿地净化效果;2.降低运行成本;3.优化水资源配置;4.提高植物生长效益。

八、结论人工湿地植物用水定额是人工湿地建设和管理的关键参数。

通过研究植物用水定额的确定方法、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我国人工湿地的科学建设和合理管理提供依据。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可用于处理废水、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目的。

在人工湿地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多种功能,并且不同的植物适用于不同的湿地类型和处理目标。

本文将讨论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以期提供有关人工湿地植物选用的一些指导原则。

首先,人工湿地植物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水域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其中,沼生植物是一类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拥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活力。

它们的根系具有丰富的表面积,能有效吸附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

此外,沼生植物的茎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中微生物的分解和去除有机物质。

除了净化水质,人工湿地植物还能发挥其他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植物能够抵御水体中的波浪侵蚀,保护岸线和堤坝的完整性。

湿地植物的根系具有良好的抓固性能,能够稳定土壤结构,降低波浪冲击力。

其次,湿地植物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鸟类、鱼类等野生生物栖息繁衍。

一些湿地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如菖蒲、紫菀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根据湿地类型、处理目标以及植物的生态特性来确定。

例如,普通芦苇适应广泛,是一种常用的湿地植物,适合处理高浓度有机物质的废水。

其他一些湿地植物,如蔓榆、黑杨等,具有耐盐碱、抗氧化等特性,适合处理含盐水或工业废水。

另外,植物的生活史特点也需要考虑,如生长速度、生命周期等。

对于需要快速覆盖和处理效果的湿地项目,可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湿地植物,如芦苇等。

而对于长期维护和监测的湿地项目,可以选择长寿命的湿地植物,如黑杨等。

在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植株来源,如苗圃或种植点附近野生繁殖的植株。

其次,对于湿地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应注意栽植密度、根系保护、适时修剪等方面。

栽植密度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养分利用效率,还影响到底部栖息生物的分布和入侵水生植物的可能性。

人工湿地中的常见植物

人工湿地中的常见植物

1 黄菖蒲适应性强,喜光耐半阴,耐旱也耐湿,砂壤土及粘土都能生长,在水边栽植生长更好。

生长适温15--30℃,温度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

在北京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茎地下越冬,极其耐寒。

2 千屈菜千屈菜原产欧洲和亚洲暖温带,因此喜温暖及光照充足,通风好的环境,喜水湿,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多生长在沼泽地、水旁湿地和河边、沟边。

现各地广泛栽培。

比较耐寒,在我国南北各地均可露地越冬。

在浅水中栽培长势最好,也可旱地栽培。

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土质肥沃的塘泥基质中花艳,长势强壮。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

治痢疾,血崩,溃疡。

用于痢疾、瘀血经闭。

3 再力花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耐半阴,怕干旱。

生长适温20~30℃,低于10℃停止生长。

冬季温度不能低于0℃,能耐短时间的-5℃低温。

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

4 芦苇种在公园的湖边,开花季节特别美观。

在欧洲国家的公园,经常可见到芦苇优雅的身影。

培育出芦苇最新品种。

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温.抗倒伏.笔直.株高.梗粗.叶壮,成活率高。

能达到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等优点。

.生命力强.易管理.适应坏境广。

生长速度快。

是景点旅游、水面绿化、河道管理、净化水质、沼泽湿地、置景工程、护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选。

5 香蒲香蒲(cattail)为为多年生落叶、宿根性挺水型的单子叶植物。

又名蒲草、蒲菜、猫尾草。

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称水烛。

茎极短且不明显。

走茎发达,不分歧或偶尔分歧,不呈肥大状,外皮殆为淡黄褐色,前端可以不断地分化出不定芽株。

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

香蒲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香蒲叶绿穗奇可用于点缀园林水池,亦可用于造纸原料、嫩芽蔬食等。

此外,其花粉还可入药。

6 花叶芦竹8 泽泻泽泻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

植物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

其根状茎较短,基生。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与选择》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种以植物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不仅在净化水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生物资源和环境服务。

本文将重点探讨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及其选择的重要性。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功能1. 净化水质人工湿地植物具有显著的净化水质功能。

通过吸收、积累和转化水中的营养物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植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的污染程度,提高水质。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微生物对水体的进一步净化。

2. 生态平衡维护人工湿地植物通过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植物的叶片、根系等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从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

此外,植物还能调节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 提供生物资源人工湿地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多种生物资源。

例如,某些植物可以作为饲料、药材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此外,植物还可以为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如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饲料。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要考虑到植物的生态习性、生长速度、耐污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在人工湿地环境中正常生长并发挥其功能。

其次,要考虑到植物的景观效果,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使人工湿地既具有生态功能又具有景观价值。

此外,还需要考虑植物的可持续性、维护成本等因素。

四、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及其特点1. 芦苇芦苇是一种常见的人工湿地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和净化水质的能力。

其生长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此外,芦苇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应用于景观设计。

2. 菖蒲菖蒲是一种喜水植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水质的能力。

其根系发达,能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此外,菖蒲还具有较好的抗逆性,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3. 水生鸢尾水生鸢尾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其叶片丰满、花色丰富。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名录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名录
0-15
40-60株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型水生或湿生种,生境多为池沼、湖泊、河流和沟渠等处
11
水芹
0-20
10~20株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80厘米,适宜生长温度15-20℃,能耐0℃以下的低温性喜凉爽,忌炎热干旱,生活在河沟、水田旁
去污效果较强,特别是短时间内对N、P有较好的去污效果,3天内水芹对T N、T P的吸收率分别达到66.7%、7 3.7 % ,而且净化率随温度的提高还会增加
对氮磷的积累量较小
20
水生美人蕉
0-15
10-15单株
多年生湿生草本植物,根茎延长,株高1.5-2米;适应性强,喜光,怕强风,适宜于潮湿及浅水处生长,生长适宜温度为15-28℃,低于10℃不利于生长。
对COD、BOD5、TN、TP、NH +4-N及Zn、Hg、Cr等重金属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低浓度Mn污染水体的优先选择物种
人工湿地
附表
序号
种类
适宜水深
(cm)
种植密度
(/m2)
习性
净化效能
1
芦苇
0-40
20-30芽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高1-3米,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
对COD、BOD5、TN、TP、SS等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300 mm/d的水力负荷下,芦苇对TN的去除效率高达98. 7%;芦苇和香蒲组合对TN的去除率较低,但硝化作用明显高于其他植物湿地。
去除N、P、BOD5、NH+4-N效果好,去除大肠菌群的效果可达90%以上;对大颗粒悬浮泥沙起到促进沉降作用;对水体供氧能力较差
4
黄菖蒲
0-40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

人工湿地植物探究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建设的湿地环境。

它通过植物、微生物和环境条件的互相作用,提供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和转化,对污染物进行治理。

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污染物吸附、降解、转化和气体交换的关键作用。

因此,人工湿地植物探究对于湿地治理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优化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是建设和运营湿地的关键环节。

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对植物有不同的富集和降解能力,因此应依据详尽污染物类型选择适应性强、耐污染的植物种类。

同时,思量到湿地系统中生态平衡和污染物去除效率,还需要合理选择植物群落结构,包括主植物、次植物和伴生植物的配置。

在植物的选择与优化过程中,需要思量植物的生长特性、耐盐碱能力、吸附降解能力等因素,为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二、人工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机制植物是人工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根系、叶片和茎的生物吸附和累积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污染物。

一方面,植物根系的生长能够增加土壤的导水性和通透性,增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流淌;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分泌的黏质物质能够吸附和固定污染物,降低其在水环境中的浓度。

同时,植物叶片的表面秘有利于捕集和吸附悬浮物和污染物,并通过光合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此外,植物所释放的氧气也可以增进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氧化分解作用。

三、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的互相作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互相作用干系。

湿地植物通过其根系分泌的物质和根际环境的调整,为湿地微生物提供了适合的生长条件,增进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而微生物则通过分解植物残体和根泛根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增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

这种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干系,对于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工湿地植物的养护与管理人工湿地植物的养护与管理是保证湿地系统正常运行和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关键环节。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凸显。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投资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污水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芦苇、菖蒲、香蒲、水芹菜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耐污能力强、对水质改善效果好等特点。

在选择植物时,需根据湿地类型、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植物选择的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应遵循适应性、耐污性、生长速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原则。

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耐污性好的植物能够承受较高的污染物负荷,生长速度快的植物能够快速覆盖湿地表面,根系发达的植物则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稳定性。

3. 植物选择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如芦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而水芹菜则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转化和降解等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同时,植物还能分泌出一些酶,将部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2. 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研究表明,植物与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比较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来处理和净化污水的一种技术。

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吸收有害物质,还能提供生物学上的处理效果。

因此,正确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对于人工湿地的运作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并介绍一些广泛应用于人工湿地的适宜植物种类。

首先,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水体的吸收能力和净化效果。

一些常见的植物如香蒲、芦苇、菖蒲,具有发达的根系和丰富的气孔,能够吸收和还原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在这些植物的根系附近,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和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净化水体。

其次,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其耐污能力和适应性。

一些植物如箭竹、秀苇、结缕草等对于有机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抗性,能够在高浓度有机物质的环境中生存和生长。

这些植物对于处理污水中的化学物质和有机物质非常有效。

此外,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其对于水质过滤和土壤保持的能力。

一些植物如翅草、红树等可以形成茂密的植被,过滤水体中的杂质,降低水质浊度。

同时,它们能够在土壤表面形成菌丝和根系,有效地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最后,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

一些快速生长的植物如水葱、黑竹、水曲柳,可以迅速建立起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并提供持续的生物处理效果。

考虑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应选择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植物,以保证其在人工湿地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总之,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吸收能力、净化效果、耐污能力、适应性、过滤能力、土壤保持能力、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等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组合。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做出贡献综上所述,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吸收能力、净化效果、耐污能力、适应性、过滤能力、土壤保持能力、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等因素。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人工湿地是指人为建造的用来处理废水或污水的湿地系统,通常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在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适应性:湿地植物应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湿润、高湿度和浅水环境,同时能够耐受低温和高盐度等环境条件。

通常选择一些湿地植物作为主要种类,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2.混合配置:湿地植物的配置应该尽量多样化,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混合配置可以达到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废水处理效果的目的。

例如,可以选择有气生部分和水生部分的植物,如芦苇既可以在湿地表面生长,又可以将根系延伸到水中。

3.适当密度:湿地植物的密度应该根据湿地的大小和处理能力进行配置。

一般来说,湿地植物的密度越大,处理效果越好,但是过高的密度会导致植物之间竞争激烈,影响生长发育。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密度。

4.生长周期:湿地植物的生长周期也需要考虑。

一般来说,选择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植物可以提高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运行能力。

但是,也需要注意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可以更快地进行废水的吸收和处理。

5.抗污染能力:湿地植物应该具备一定的抗污染能力,能够有效地吸收和降解污染物。

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和生化降解能力,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6.相容性:湿地植物的相容性也是一点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植物之间应该相互协调,能够共同生存和生长,不会互相排斥或者产生竞争。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比和配置,可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整体效果。

总之,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和配置需要考虑适应性、混合配置、适当密度、生长周期、抗污染能力和相容性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配置,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系统的废水处理效果,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目的。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功能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合理设计可以改善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风险等。

植物景观设计是人工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提升人工湿地的功能效益。

下面将介绍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一些原则。

一、生态适应性原则在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选择具有较强生态适应性的植物,能够适应湿润环境、耐盐碱、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良好生长,发挥净化水质、吸附有害物质等功能。

二、物种多样性原则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尽量提高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通过合理组合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不同类型植物,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结构,提高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能够相互促进,提高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

三、景观美观原则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美观性。

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形态、花色、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形成美观的植物景观。

同时,可以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确保人工湿地四季景色宜人,吸引游客观赏。

四、生态互补原则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该注重植物之间的生态互补关系。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形成互补的生态系统,提高人工湿地的生态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一些植物具有共生关系,可以相互促进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

五、生态服务功能原则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

选择具有净化水质、吸附有害物质、改善环境的植物种类,可以有效提升人工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在植物配置上,可以考虑设置各种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发挥它们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生态适应性、物种多样性、景观美观、生态互补、生态服务功能等原则。

合理设计人工湿地植物景观,可以提升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为人们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

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分类有:1 、漂浮植物漂浮植物中常用作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的有水葫芦、大薸、水芹菜、李氏禾、浮萍、水蕹菜、豆瓣菜等。

根据对这些植物的植物学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②生物量大,生长迅速;③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薸、水蕹菜,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

生长的旺盛季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10月或9月-次年5月;④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需求量最高。

由于漂浮植物具有上述的植物学特性,因此,在进行人工湿地植物配置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它们各自的优点:①由于这类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作地方优势品种予以优先考虑;②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中养分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利用,因此,生物量大、根系发达、年生育周期多和吸收能力好的植物成为我们选择的目标;③利用植物季节性休眠特性,我们可以给予正确的植物搭配,如冬季低温时配置水芹菜而夏季高温时则配置水葫芦、大薸等适宜高温生长的植物,以避免因植物品种选择搭配单一而出现季节性的功能失调现象;④由于这类植物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吸收利用率要高,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重视其对N的吸收利用效果,可作为N去除的优势植物而加以利用,从而提高系统对N的去除效果。

2、根茎、球茎及种子植物这类植物主要包括睡莲、荷花、马蹄莲、慈姑、荸荠、芋、泽泻、菱角、薏米、芡实等。

它们或具有发达的地下根茎或块根,或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果实,多为季节性休眠植物类型,一般是冬季枯萎春季萌发,生长季节主要集中在4-9月。

根茎、球茎、种子类植物具有以下特点:①耐淤能力较好,适宜生长在淤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长离不开土壤;②适宜生长环境的水深一般为40-100CM 左右;③具有发达的地下块根或块茎,其根茎的形成对P元素的需求较多,因此,对P的吸收量较大;④种子果实类植物,其种子和果实的形成需要大量的P 和K元素。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水边
芦苇、千屈菜、芋、水蓼、水仙、龟背竹等;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同)
植物类型
挺水植物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鸢尾、水葱、荻、芦苇等;
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水深适宜在填料表层的10-20cm以下,应选择根系分布深度大于20cm,根系接触面广的深根丛生型植物和深根散生型植物。不宜配置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湿地木本植物。
根丛生型的植物。
水面
浮萍、大薸、香菇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等;
水中
狐尾藻、苦草、伊乐藻、黑藻、金鱼藻、菹草等;
水深梯类型
深水
凤眼莲、浮萍、大薸、香菇草、睡莲、菱、水鳖、芡实、水雍菜、狐尾藻、苦草、黑藻、金鱼藻、菹草等;
浅水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水生美人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德国鸢尾、水葱、荻、芦苇等;水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乌桕等;
湿生草本植物
芦苇、千屈菜、芋、水蓼、水仙、水莎草等;
参考文献:
[1]DB32T 3405-2018,生态修复型人工湿地中植物配置技术规程[S]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植物配置
人工湿地类型
选择依据
植物选择建议
备注
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面空间类型
水上
香蒲、菖蒲、花叶芦竹、再力花、旱伞草、美人蕉、茭草、马蹄莲、梭鱼草、荷花、鸢尾、水葱、荻、芦苇;水杉、落羽杉、池杉、中山杉、垂柳、欧美杨等;
应选择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小于20cm,且一般原生于土壤环境的浅根散生型植物和浅

南方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图鉴

南方人工湿地常用植物图鉴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与价值
净化水质
人工湿地植物通过吸收、过滤 、吸附等作用,能够有效地去 除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调节气候
人工湿地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 用调节空气湿度,同时能够吸 收太阳辐射,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
美化环境
人工湿地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 和色彩,能够为城市景观增添 绿意和美感。
提供生态服务
人工湿地植物为野生动物提供 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生态
平衡。
南方地区人工湿地植物的特点
种类丰富
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人 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
适应性较强
南方地区的人工湿地植物适应性较强,能够 在不同水深和土壤条件下生长。
水生植物为主
南方地区的人工湿地以水生植物为主,如芦 苇、茭白、慈姑等。
挺水植物类
总结词
挺水植物是指生长在浅水区域或水边的植物,其根茎通常挺立在水面上。
详细描述
南方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挺水植物包括香蒲、芦竹、慈姑、旱伞草等。这些植物的根系较为发达,能够固定湿地土 壤,同时茎叶具有较高的生物量,有助于提是指根茎生于水底,叶片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03
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与 养护
种植技术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
根据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应性强、净化效果好、景观 优美的植物种类。
合理配置植物群落
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合理配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稳定的 植物群落,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科学规划种植区域
根据湿地的地形、水深、水流等条件,科学规划植物种植区域,确保 植物生长良好并充分发挥湿地净化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态学、景观设计、 环境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 合,推动人工湿地技术的 创新发展。

美人蕉、芦苇等人工湿地种植植物介绍推荐——图文

美人蕉、芦苇等人工湿地种植植物介绍推荐——图文

常见湿地植物1.风车草,别名:伞草、旱伞草、台湾竹广泛分布于森林、草原地区的大湖、河流边缘的沼泽中,株丛繁茂,顶部叶片扩散如伞形。

露地栽植,适宜溪边、假山、石隙点缀,全年保持生长,即使在冬天仍能维持一定的生长速率。

风车草在生活污水中培养10d后,污水中TN、TP、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92%、70%和73%,其中风车草对N、P的吸收量分别占净化量的55%和53%。

2.美人蕉为多年生挺水宿根草本植物。

具根状块茎;植株高大。

叶窄卵园形至椭园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径10~20cm。

花色有红、黄、粉色等多种颜色。

喜温暖水湿及阳光充足的环境,尤其对炎夏的高温适应性强。

不耐寒,怕干旱和强风。

3.睡莲,别名:子午莲、水芹花根状茎粗短,叶丛生,喜强光,通风良好,耐寒,江南地区冬季不加保护能安全越冬,观赏性强,同时脱磷除氮好,耐污性好,睡莲根能吸收水中少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还能过滤水中的微生物。

4.芦苇多年生,根状茎十分发达,可保护圩堤,挡浪防洪。

芦苇耐污能力、净化能力强,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为65%。

5.香蒲,别名:蒲草、蒲菜多年生宿根性湿地草本植物,植株高1.4~3m。

肉穗状花序园筒状顶生;雌雄花序紧相连,形成蜡烛状,称蒲棒。

花期5~8月。

香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常成丛、成片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最好,畏寒忌旱。

香蒲长势强健,叶形潇洒,花序奇特,是湿地植物中不可缺的装饰材料。

6.荷花,别名莲花、水芙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莲藕是优秀的水体净化植物,能够修复受污染水体并保持水质。

A018人工湿地植物选配

A018人工湿地植物选配

人工湿地植物选配
1.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根系发达,输氧能力强;
2 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先选择本土植物;
3 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
4 具有抗冻、抗病害能力;
5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6 容易管理;
7 有一定的景观效应。

2.人工湿地常用的植物有芦苇、香蒲、菖蒲、旱伞草、美人蕉、水葱、灯心草、水芹、茭白、黑麦草等3.植物种植时间宜选择在春季。

为提高低温季节净化效果,人工湿地植物宜采取一定的轮作方式,秋冬季节可种植黑麦草、水葱、水芹等具有耐低温性能的植物。

4.植物种植初期的密度可根据植物种类进行选择,芦苇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30cm;香蒲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30cm;菖蒲行距、株距分别为25cm、20cm;旱伞草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30cm;美人蕉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
20cm;水葱行距、株距分别为30cm、20cm;灯心草行距、株距分别为30-45cm、30-45cm;水芹行距、株距分别为5-8cm、5-8cm;茭白行距、株距分别为50cm、50cm;黑麦草行距为15-30cm
5.植物种植时,应保持池内一定水深,植物种植完成后,逐步增大水力负荷使其驯化适应处理水质
6.同一批种植的植物植株大小应均匀,不宜选用苗龄过小的植物。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标准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标准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标准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工程,通过植物的栽种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在进行人工湿地植物栽种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以确保植物能够生长良好,发挥最大的净化作用。

下面将介绍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标准。

首先,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是十分重要的。

在人工湿地中,植物起着净化水质的关键作用,因此需要选择具有良好净化能力的植物种类进行栽种。

常见的适宜植物包括芦苇、菖蒲、香蒲、香蒲、莲菜等,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的能力,能够有效净化水质。

其次,栽种植物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

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根据湿地的水质、光照、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

例如,一些植物对水深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水深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以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此外,栽种植物的密度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

适当的植物密度可以保证植物之间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植物的净化作用。

在进行栽种时,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湿地的面积确定合适的植物密度,以保证植物能够充分发育。

最后,对于栽种后的植物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护。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后,需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除草等管理工作,以保持植物的生长状况,确保植物能够持续发挥净化作用。

同时,还需要关注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等问题,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总的来说,人工湿地植物栽种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植物的选择、生态环境、植物密度以及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才能够保证人工湿地植物能够良好地生长,并发挥最大的净化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人工湿地植物栽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物质,净化能力
较强。
ppt课件
12
(3)黑藻 : 【别名l温丝草、灯笼薇、转转 薇 【分类】水鳖科黑藻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沉水草本。茎 圆柱形,表面具有纵向细棱纹, 质较脆;茎直立细长,长50- 80 cm。叶带状披针形,4 ~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 多,长1.5cm左右,宽约1 .5-2.cm;叶缘具小锯齿 ,叶无柄。生长习性:喜阳光充 足的环境。环境荫蔽植株生长受 阻,新叶叶色变淡,老叶逐渐死 亡。性喜温暖,较耐寒,在15 ~3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 ,越冬不低于4°。黑藻根系和 叶片均可作为吸收器官,对磷的 吸附力较强。
ppt课件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灯心草 【别名】蔺草、龙须草 、野席草、马棕根、野 马棕 【分类】灯心草科灯心 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高40~100cm 。根茎横走,密生须根 。茎簇生,直立,细柱 形,直径1.5~4. 0mm,茎内充满白色的 髓心,占茎的大部分。 灯心草除污能力较强, 对COD去除率较高。
水水质。
ppt课件
10
湿地中常见的几种植物
(1)凤眼莲: 【别名】水葫芦、凤眼蓝、水 葫芦苗 【分类】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浮水草本。 须根发达且悬垂水中。喜高温 湿润的气候,25~35°C 为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 39℃以上则抑制生长, 7~IO°C处于休眠状态; 10 ̄C以上开始萌芽,但深 秋季节遇到霜冻后,很快枯萎 。耐碱性,抗病力强。极耐肥 。 但在多风浪的水面上, 则生长不良。花期长,自夏至 秋开花不绝。
4
人工湿地与传统系统的比较
ppt课件
5

根据污水在系
统中的流动
工 方式,可以 将人工湿地分
湿为 三类。



表面流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
ppt课件
6
人 工 湿
污水在基质的 表面漫流,有机 物的去除通过植 物水下茎、杆上 的生物膜来完成




ppt课件
优点:是投资省
缺点:是这种湿地不能 充分利用填料基质及丰 富的植物根系,处理污 染物的负荷比较低,且 在寒冷的冬天表面会结 冰,在炎热的夏天回滋 生蚊蝇,散发臭味,存
ppt课件
13
(4)芦苇 【分类】禾本科芦苇属多 年生挺水植物形态特征: 茎秆直立,秆高1~3 m,节下常生白粉。叶鞘 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 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 长披针形,排列成2行。 生长习性:多生于低湿地 或浅水中。夏秋开花,芦 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 生物量高,嫩茎、叶可作 饲料。芦苇植株高大,地 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 可将芦苇种植在人工湿地 的前端,能有效去除污水 中的有机污染物。
ppt课件
9
人工湿地植物
植物类型: (1)浮水植物 特点: ①生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根系发达; ②生物量大,生长迅速; ③具有季节性休眠现象,如冬季休眠或死亡的水葫芦、大 薸、水蕹菜,夏季休眠的水芹菜、豆瓣菜等。生长旺盛季 节主要集中在每年的3-10月, ④生育周期短,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对N的需求量最高
ppt课件
11
(2)大藻
【别名】大萍、水
莲、肥猪草、水芙

【分类】天南星科
大藻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
浮水草本。主茎短
缩而叶呈莲座状,
从叶腋间向四周分
出匍匐茎,茎顶端
发出新植株,有白
色成束的须根。背
面生毛。果为浆果。
花期6—7月。生
长习性:性喜高温
高湿,不耐严寒。
大藻有发达的根系,
直接从污水中吸收
有害物质和过剩营
ppt课件
19
持水能力好 这
个 原 理 发 展 起 来 的 。
水 分 诱 导 技 术 就 是 基 于
但 若 过 分 缺 水 状 态 植 物 会 因 缺 水 而 死 亡
的 缺 水 可 诱 导 植 物 根 系 加 速 增 长
若 人 为 地 使 植 物 根 系 处 于 适 当
会 自 动 加 快 其 根 系 向 地 下 潮 湿 方 向 的 伸 展
ppt课件
16
(2)为根区好氧微生 物输送氧气
人工湿地 中植物的 作用
(3)增强和维持 介质的水力传输
ppt课件
17
饲料
and:观赏...
编制草席
肥料
造纸
ppt课件
18
植物的选择标准
选择标准
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 强,又宜于本乡土生长 ,最好以本乡土植物为 主
根系发达,茎叶茂密 抗病虫害能力强 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ppt课件
14
(5)伞草 【别名】水棕竹、风车草 【分类】莎草科莎草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湿生、挺 水植物,高0.4~1.6 m。茎秆粗壮,直立生长, 茎近圆柱形,丛生,上部较 为粗糙,下部包于棕色的叶 鞘之中。花果期为夏秋季节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 、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 境,耐半阴;甚耐寒,华东 地区露地稍加保护可以越冬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 稍粘的土质为宜。
09环境工程
李冰津
ppt课件
2012.3.25
1
SO:植物是人工湿地
核心
植物迎来动物
微生物也随即而来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与传统系统的比较 人工湿地类型 人工湿地植物类型及常见的几种植物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 植物的选择标准 人工湿地植物的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与 展望
ppt课件
在卫生隐患。
7
人 工 湿 地 潜 流
污水在填 料基质表面 以下潜流系 统,它分别 利用整个系 统的协同作 用。
优点:一方面可以通过 填料及植物根系截留污 水,再通过植物根系吸 收污染物,充分发挥了 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 表以下流动,保温性较 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 响小,而且卫生条件也 比较好
缺点:投资比表面 流要高。
ppt课件
8
人 工 湿 地 垂 直 流
垂直流 湿地的水 流结合了 表面流湿 地和潜流 湿地的特 点,水流 在填料床 中由上而 下做竖向 流动,污 染物去除 机理基本 与潜流人 工湿地相 同;
优点:,垂直流的底层 氧化能力更高。因此对 污水有较高的处理能力。 被认为是天然污水处理 最可靠系统
(2)挺水草本植物 特点: ①适应能力强,或为本土优势品种; ②根系发达,生长量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并存,对N和P、K的吸收都比较丰富; ③能于无土环境生长。
(3)沉水植物 特点:
沉水植物一般原生于水质清洁的环境,其生长对
水质要求比较高,因此,沉水植物只能用作人工湿
地系统中最后的强化稳定植物加以应用,以提高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