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柳永的思乡词
—柳永 《八声甘州》解读赏析
![—柳永 《八声甘州》解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affcc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6.png)
【原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一、前言苏轼当初写词的时候,是暗暗将柳永看作竞争对手的。
当他写好《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时间给朋友鲜于子骏写信,得意洋洋地宣称:“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柳永的词,在北宋时期广为流传,“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粉丝众多的苏轼自然也会关注同样粉丝众多的“写词歌王”柳永。
在柳永的词中,苏轼最为赞赏的就是这首《八声甘州》,苏轼曾说:“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著名古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也认为这首词,是柳永写“秋士易感”的内容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把兴象高远的秋士之感与怀人念远的儿女之情互相结合了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柳永这首千古以来,众口交誉的词作——《八声甘州》。
二、鉴赏柳永虽然是著名的词人,但《宋史》并没有为他立传。
古籍关于柳永资料真伪难辨,王辉斌《柳永生平订正》一文认为,柳永生于987年,于1031年考中进士,他死后由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与陈朝请共同筹划安葬。
柳永结过婚,据康熙《崇安县志》卷七记载: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庆历六年登贾黯榜进士,官至著作郎。
关于柳永死后凄凉无比,由群妓合资安葬以及“吊柳会”,这些都是街谈巷议的以讹传讹。
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终职于屯田员外郎,死在行旅中,归殡于润州僧寺。
当时王安礼担任润州太守,四处寻求柳永后人讯息,在没有找到的情形下,就自己出钱将他安葬了。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作内容来看,是柳永在羁旅落拓、登高思乡时写下的作品。
全词充满了失意之态,念远之情,情感悲慨,格调俊爽。
词的上片写凄清的秋景,泼洒出寒士的江湖落魄。
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
![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f134b29647d27284b73519c.png)
2006年12月第6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JoumalofJian铲iScience&TechnologyNo珊alUniVersityDec..2006No.6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李幼常(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摘要:柳永的行旅词中,充满了思念故乡和故人、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
而这种情绪在唐宋诗词中可以说是很普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行旅文化的一个特点。
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造成的离乡不易、亲情难舍,空间转移带来的文化失落,以及现实生活的不如意,是游子思乡情怀产生的几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柳永;行旅词;游子;思乡中图分类号:1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558(2006)06-0038-03柳永(生卒年不详),福建崇安人。
为举子时,流连坊曲,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
屡举不第。
中年时期曾经像断梗飘萍一样漫游江南,经过艰难曲折。
终于在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中进士。
随即踏人仕途。
这时词人已近五十岁了。
他人仕之后长期担任地方州郡的小官,辗转宦游各地,很不得志。
在多年的漫游与宦游生活中,柳永写了一些优秀的行旅之词。
陈振孙曾称赞柳永词“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乐章集》解题)。
在柳永的这些行旅词中.充满了思念故乡和故人、厌倦羁旅漂泊生活的苦闷情绪。
而这种情绪在唐宋诗词中可以说是很普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行旅文化的一个特点。
(一)思乡首先源于离乡不易,亲情难舍。
古代中国的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对旅游尤其是下层社会的旅游。
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宗法制讲究同族聚居,故产生了重血缘、重乡土的社会心理。
宗法观念成为族人的重要凝聚力。
使人产生了无尽的“桑梓之情”,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根在故乡。
正是这种浓厚的乡土观念对人们的外出旅游影响很大.使人很难离乡别家地外出行游,即使不得已出了门,也是戚戚哀哀,思乡悲别【1】o虽然历史上统治阶级一般并不限制贵族、士人的旅行,特别是隋唐后推行了科举制,鼓励、选拔优秀人才出来做官,到各地去赴任,为国出力,从而使求学、赶考、赴任等旅行活动风行不衰:但已渗透于民众骨子中的浓厚的血缘亲情意识和地缘乡土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使人们外出远行或旅居他乡时.仍魂牵梦萦于故土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游子思归和怀乡的悲伤情绪。
《曲玉管-陇首云飞》赏析
![《曲玉管-陇首云飞》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429a36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a.png)
《曲玉管-陇首云飞》赏析《曲玉管·陇首云飞》是宋朝诗人柳永的一首佳作。
这首词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战的厌恶。
翻译:陇山上云彩飘飞,边塞的景色如此凄凉。
千里黄云,万里白雪,迷迷茫茫。
回忆起故乡的温馨,但如今只能在梦中相望。
多少离恨别愁,化作满天飞霜。
月亮渐渐落下西山,远方的烽火又明又暗。
思念之情如此深切,何时才能回到故乡?望着那遥远的关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伤。
何时才能再次见到你,我的爱人?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柳永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边疆紧张。
作为一名文人,柳永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征战的厌恶。
首先,词中描绘了陇山上云彩飘飞、边塞景色凄凉的景象。
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苦难,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千里黄云,万里白雪,迷迷茫茫。
”这种情感是柳永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故乡的思念。
同时,这首词也体现了柳永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他通过对月亮落下西山、远方的烽火明暗交错的描绘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这种情感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月亮渐渐落下西山,远方的烽火又明又暗。
思念之情如此深切,何时才能回到故乡?”这种情感是柳永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曲玉管·陇首云飞》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的长调佳作。
柳永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这首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cd703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2.png)
八声甘州柳永赏析
柳永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多描写失意文人的羁旅行役生活和城市风光,以及歌伎生活等内容。
其词风俚俗、清新,善于铺叙形容,曲尽其妙。
本篇八声甘州是柳永的名篇,描绘了江野暮秋萧瑟寥廓、浑莽苍凉的景色,书写了思乡怀人欲归不得的愁郁。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怀人,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中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开头,用清新的秋景取代了常规的离别悲伤,为整首词注入了一丝柔和的气息。
接着,“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词的下片转而写自己的身份和遭遇,“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出了词人所处的荒凉环境,通过“无言”的表达,更加突出了词人心中的孤寂和苦闷。
最后三句“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则通过自然环境的烘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不甘。
总的来说,柳永的《八声甘州》是一首情感深刻、意境优美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不甘。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极强,对后世的词人来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4d4a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f.png)
柳永八声甘州详细解析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清新、意境深远而著名。
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八声甘州》了。
本文将详细解析柳永的这首词作,解读其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宋代五代时期的一部作品,共分八个段落。
此词以柳永流徙甘州时的心情为主线,抒发了他离乡背井、远离亲人和爱情的苍凉之情。
整首词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寄托了他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
二、内涵解读《八声甘州》以柳永在甘州流亡的苦涩心情为表现主题,通过纵横交错的意象和绵密的描写揭示了诗人思乡情怀的深刻内涵。
在词的开头,柳永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述了自己被贬到甘州的凄凉遭遇,以及对亲人和故乡的无边思念之情。
接着,他以双关的手法借花为喻,表达了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更突出了离别带来的痛苦。
在第三段,柳永通过描写甘州的凄凉景象,展现了他与日俱增的伤感。
他借用了甘州地理环境和气候的特点,将词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使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楚。
接下来,柳永以婉转委婉的笔法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以自然景物的比喻,表达了对亲人的祝福和盼望。
他将词意和艺术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
最后,词的结尾处,柳永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离乡之苦以及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通过描绘流亡生活的隐喻,他把自己对家乡的眷恋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心中。
三、艺术特点1. 婉约清新:柳永的《八声甘州》是婉约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他用含蓄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亲情、爱情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词洋溢着深情苦楚之美,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2. 意境深远:《八声甘州》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描写,以及抒情的笔触,使整个作品在展示离乡苦痛的同时,又蕴含了世间万物的生与死、离与别。
词中的甘州地理环境、气候和花鸟景物都将意境推向了极致。
3. 对后世的影响:柳永的《八声甘州》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瑰宝,它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柳永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原创】
![柳永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2d54aff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f.png)
柳永诗词赏析,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原创】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创始人物,《雨霖铃》、《少年游》、《定风波》、《望海潮》等都是其代表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欢迎阅读。
一曲柔情千万缕——柳永八声甘州赏析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辛弃疾说,不是多情偏多别,离别只为多情设。
柳永太多情。
他有着九曲柔肠。
特定的漂泊生涯,人生的太多失意,天生的文人性情,注定了柳永多情的性格。
《乐章集》密布了多少的离情别绪之作,《八声甘州》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首。
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秋风秋雨愁煞人呢。
柳永在一片秋色里,登高临远,又勾起了怀人的思绪。
故乡渺渺,佳人不在,触发了多少离思。
秋天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增添了柳永心底的凉意。
后来南宋的吴文英曾写下这样的句子:“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汉字的“愁”已经灌注了它的特定含义。
秋日生愁,是中国诗文的一个定律,只有少数的例外。
像柳永这样多情的人,即使不在深秋时节,也少不了离情别绪,更不必说,秋天来临的时候了。
以秋来写离情,来表现凄凉的意绪,并非来自柳永的首创,柳永只不过善于此道罢了。
上片全用来写景,秋雨潇潇,秋风飒飒,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花草凋零,长江无语,浓浓的秋意中,离别思念的情绪氤氲开来。
令人称道的是,下片的抒情,心肠一曲,柔情千万缕,体现了柳永写离情的高明。
悠长的时间,阔远的空间,增添了词人的离思。
“不忍登高临远”,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思恋,终于“登高临远”,原以为可以慰藉乡愁,可以缓解思恋。
谁知相反,登高的结果,更加重了思恋之情。
钱钟书先生认为,登高是古代文人写愁的惯用形式,这和人的心灵变化有契合之处,登高属于“距离增加怅惘”。
多年的漂泊,人生的失意,迫切相见的心情,都一齐涌上心头。
江乡夜夜更思忆柳永《浪淘沙漫》审美鉴赏
![江乡夜夜更思忆柳永《浪淘沙漫》审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859cf7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6.png)
江乡夜夜更思忆柳永《浪淘沙漫》审美鉴赏柳永的《浪淘沙漫》是一首一共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的词作,共三片。
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惜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的情景。
整首词作表现出体制大,容量大的特点。
这首词表现了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
全词如下: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词人首先写道:“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意思是说,一觉醒来,夜风透过一条线,从窗棂吹入,将昨夜那灯盏吹灭。
我无法忍受酒后的失落,听夜雨滴在空寂的台阶,声声作响。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
其间,在“灯”之前用一“寒”字,在“阶”字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的客观物景自然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从而更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
而“那堪”、“又”,又及“频”字的运用,有把意思层层递进,把主人公当时倍觉凄凉孤寂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词人通过主人公直接发出了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意思是说,我感叹命运艰难,长久在天涯漂泊。
这里道出了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
因而,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
词作到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吐露出来。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之中。
词人写道:“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
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八声甘州》解析
![《八声甘州》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79b816763231126edb11d0.png)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八声甘州 (思乡) 柳永
暮雨 江天 清秋 景 霜风 关河 残照 长江
凄 冷
情 词人思乡思佳人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 托
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 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 延。……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柳永《戚氏》
所以,作者在既没有取得“名”,也没有取得 “利”的情况下,近年来还是落拓江湖,东飘西 荡,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对于归乡,更是有 一种千回百转、四顾茫然的矛盾心态。个中酸甜 苦辣,大概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了。
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 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时间、天气、作者所见所感入手) 时间 ——暮秋、傍晚(“暮雨”、“清秋残 A、“唐人高处”:把山水自然和自己的感 照”) 情结合在一起且表现得开阔博大。 天气 ——雨、风(潇潇、霜风凄惨) B、苍茫寥廓、高远雄浑。如“江天”“霜 所感 ——霜风凄惨 风”“关河”“残照”等意象。 所见——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红衰翠减、 物华已休、江水东流 苏轼一向看不起柳永,然而对这三句,却大加 赞赏,认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为 什么?
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 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 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 华。
——梁衡《读柳永》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 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 舟。” 1.这本是谁在思念谁? 词人在思念佳人 2.而本句词却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思念的?佳人。 3.哪些词能准确的描述佳人的情感变化? 怎样 变化的? “望、误、识”。 由全神贯注盼望的焦急,到误认归舟的惊 喜,再到清醒不是后的懊丧。
诗词赏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思
![诗词赏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f181e6c915f804d2a16c11a.png)
诗词赏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意思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际,本已气肃天清的万物,加此一番秋雨,更是清至极处。
《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赏析]这是柳永写羁旅失意客中思家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铺写深秋景象,“霜风”三句,以领字“渐”导引,表达出时间之推移并展开空间的层次和深度。
“长江水无语东流”更增无穷伤感,耐人寻味。
下阕直抒乡愁。
“想佳人”这几句,叹已之飘泊,以悬想对方之思我比较,相思没有落空,感情缠绵悱恻。
思妇几次把别人的船只误认为是丈夫的,几至神魂错乱。
此种盼望丈夫归来入痴入迷的执著,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
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
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
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
![试析中国古代游子之思乡情怀——以北宋词人柳永的行旅词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05650e0998fcc22bcd10d7b.png)
o
楼。 归朝欢> ,一望乡关烟水 隔。 如< 中 “ 转觉归心生羽翼。 ……
归 去 来 , 楼 深处 , 玉 有个 人 相 忆 。”又 如 《 声 甘 州 》 ,不 忍 八 中 “ 登 高 临 远 , 故 乡渺 邈 , 望 归思 难 收 。 … …想 佳 人 妆 楼 禺 页望 , 误 几 回 、 际识 归 舟 。 ” 故 乡守 望 的 自然 是 妻 。而 在 < 神 天 在 迷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2月
江西 科 技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u o mM f in x ce c o a g i in e& T c n lg r lU iest J S e h ooyNoma nv ri y
De . 0 6 c, 0 2 N . o6
满 了强 烈 的游 子 思 归 和怀 乡 的 悲 伤情 绪 。 柳 永 的词 中 . 乏对 故 乡 的强 烈 思 念 之 情 : 万水 千 山迷 不 “
为乐工伎女撰作歌辞 。 屡举不第 。中年时期曾经像 断梗 飘萍
一
样 漫 游 江 南 ,经 过 艰 难 曲 折 。 终 于 在 宋 仁 宗 景 佑 元 年
题> 卷二十一 < 乐章集 > 解题 ) 。
在 柳 永 的 这 些 行 旅 词 中 。 满 了思 念 故 乡 和 故 人 、 倦 充 厌
羁旅 漂 泊 生 活 的苦 闷情 绪 。而 这 种 情 绪在 唐 宋 诗词 中可 以说
早期 文献 , 如< 例 诗经 > 远游行役 的男子所思念 的东 中,
西 很 多 , 括 乡 土风 俗 与 亲人 。亲 人 中 。 念 父母 兄弟 的更 是 包 思
是 很 普 遍 . 种程 度 上 也 可 以代 表 中 国古 代 行 旅 文 化 的 一 个 某
柳永的《蝶恋花》赏析
![柳永的《蝶恋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fc8fd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d.png)
柳永的《蝶恋花》赏析柳永的《蝶恋花》赏析《蝶恋花》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的《蝶恋花》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古诗简介《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诚男子的形象。
翻译/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注释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
伫,久立。
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
阑:同“栏”。
(6)疏狂:狂放不羁。
(7)拟把:打算。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
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怀人之作。
词人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阕寓情于景。
用“风细细”点化,独立高楼,境界超越。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1ea8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9.png)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翻译赏析“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出自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注释】⑴潇潇:风雨之声。
⑵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⑶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
霜风,秋风。
凄紧,一作“凄惨”。
⑷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
是处,到处。
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⑸苒(rǎn)苒:渐渐。
⑹渺邈:遥远。
⑺淹留:久留。
⑻颙(yóng)望:抬头远望。
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⑽争:怎。
⑾恁(nèn):如此。
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参考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
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创作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
因天性浪漫和有音乐才能,适逢北宋安定统一,城市繁华,首都歌楼妓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妓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
柳永的八声甘州背诵重点
![柳永的八声甘州背诵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d1298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4.png)
柳永的八声甘州背诵重点柳永的《八声甘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词曲,以下是对该词的背诵重点的多角度全面回答:1. 词曲背景和作者简介:《八声甘州》是柳永创作的一首词曲,柳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音乐家。
他以其深情款款的作品而著称,被誉为“词中之神”。
《八声甘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他在离乡背井之后对故乡甘州的思念之情。
2. 词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八声甘州》主要表达了柳永对故乡甘州的深情思念之情。
词中通过描绘甘州的山川、风物、百姓和历史传说等元素,展现了柳永对故乡的痴迷和思念之情。
词中融入了对离乡背井之苦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离乡的痛苦。
3. 词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八声甘州》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表现手法:描写细腻,柳永通过对甘州的山川、风物、百姓等细腻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乡的美景和人文氛围。
情感真挚,词中表达的思乡之情真挚动人,让人产生共鸣和感动。
对比犀利,柳永通过对比离乡之苦和对故乡的思念,突出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修辞巧妙,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增强了词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4. 词曲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八声甘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词中融入了甘州的历史传说和文化符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此外,该词也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离乡背井之苦和对故乡的眷恋,具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价值。
总结起来,《八声甘州》是一首以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词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和离乡之苦的对比,表达了柳永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离乡的痛苦。
该词具有细腻描写、真挚情感、对比犀利和修辞巧妙等艺术特点,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浅谈柳永的羁旅词
![浅谈柳永的羁旅词](https://img.taocdn.com/s3/m/3d82da03ba1aa8114431d962.png)
浅谈柳永的羁旅词【摘要】提起柳永,一般给他的定义是变旧声做新声,开创了慢词长调,使词走向市井歌楼,走向民间。
但他的羁旅词却更有一番风味,其羁旅词内容广泛,丰富,所表达感情真挚,深刻的道出了一位漂泊在外的不得志的游子的酸甜苦辣。
关键词:羁旅词相思送别游历思乡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是最负盛名的一位词人,他创造的通俗词流传甚广,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但后世对柳词的评价是浅近卑俗,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柳耆卿《月章集》,世多爱赏该俗。
序事闲暇,有首有尾。
亦间出佳语,又能择声律,谐美着用之。
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指出柳永词受欢迎只因在于浅近卑俗,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弱了柳永词的价值。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生于福建崇安的官宦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柳永也走上了科举之路,但他的仕途似乎又没有平坦,屡试不中,又得罪皇帝,最终不得已以改名柳永,另辟途径。
然而半生飘落无定所,水乡秀丽的景色,南方富庶的都会,埠头道路的商旅,山村夜店的酒旗,广阔的社会生活,使得柳词的创作打开新的视野,开拓新的领域。
柳永羁旅词表现的内容广阔,情感丰富,有游子思妇之情,有送别离愁之词,有游历名都之词,更有秋思怀乡之情。
唐圭璋先生曾说:“柳永功名失意,漂泊四方,怀乡,怀人,怀帝都之感,一时纷集,所写之词多凄凉沉着。
”(《词学论坛》)一.相思之词柳永的羁旅相思之词内容多以思念闺中妇女为主,这也与柳永的早期经历有关,柳永早期科举未中,多流连于歌楼酒肆,结识了一些民间歌姬。
宋人罗烨《醉翁谈录》丙卷中二就记述了柳永与歌姬的轶事,在离开京城之后,柳永的早期羁旅诗便以怀念这些人为题材而创作。
如《倾杯乐》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渐消尽、醺醺残酒。
危阁远、凉生襟袖。
追旧事、一饷凭阑久。
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
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算到头、谁与伸剖。
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
柳永诗词作品鉴赏《卜算子漫》
![柳永诗词作品鉴赏《卜算子漫》](https://img.taocdn.com/s3/m/aceb793d0975f46526d3e14a.png)
柳永诗词作品鉴赏《卜算子漫》《卜算子漫》这是柳永的词,采用的是卜算子的格律,主要抒发了对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此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卜算子漫柳永江枫渐老,汀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柳永词作鉴赏此词为写旅行役和离情别绪的佳作。
全词以真挚、浓厚的情意和流利的词笔,描写了游宦异乡的客子暮秋时节登高怀人的情事,抒发了异乡客子对伊人的深切怀念和望而不见、传书无凭的凄苦情怀。
词的上片以客观景物描写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
起首两句,是登临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而“满目”,则是举枫树、草以其余,说明其已到了深秋了,所以接以“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用以点出登临,并暗示主题。
“引疏”句,续写所闻。
秋色凋零,已足发生悲感,保况耳中又引进这种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杵之声,残阳中回荡呢。
古代妇女,每逢秋季,就用杵捣练,制寒衣以寄外的征人。
所以他乡作客的人,每闻声,就生旅愁。
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之意。
“暮秋”是一年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
下面即正面揭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新愁”句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
柳永思乡之作: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途
![柳永思乡之作: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途](https://img.taocdn.com/s3/m/2cd9c85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f.png)
此时的柳永心中生起一种归心似箭的感觉,恨不得生出双翅飞回家中。家乡玉楼中的深闺中毕 竟还有人在思念,牵挂着远行的人。
《甘州》原是唐人边塞曲之一,声情激壮。如今所传的《八声甘州》,因全调共八韵,故称“八 声”。这首柳永的名篇融写景、抒情于一体,语浅而情深,堪称抒写离愁别绪的诗词上品。
一篇柳永的《八声甘州》读罢,总会让人陷入伤感的愁思。“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事实上,最初被这首词所吸引便是这个清新如画的开头。一下子就将人带到了暮雨潇潇、江天 苍茫的秋日雨境里。
柳永思乡之作: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途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怀乡情结就十分浓重。故乡是如此的令人牵挂,令人断肠,很多文人墨客 和士大夫人生历程中都有这种怀乡的羁旅体验。多少寞的足印,又写下了多少隽永却沉重的诗篇。如李白的《静 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蕴含了浓郁的乡愁,多情的柳永自然也不例外。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将词人思乡怀人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而词中的白描手法,将这复杂的 意绪表达的明白如话,也正是因为如此,柳永这首《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 颂千古。
书剑飘零,孤旅天涯的柳永写下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州 、 州 等 地 杭
在 柳 永 的 心 中 没 能 在 朝 廷 中大 展 宏 图有 所 作 为 也 许 是 永 远 的 伤 痛 . 今 天 看 来 . 史 上 风 光 无 限 “ 日看 尽 长 安 花 ” 但 历 一 的
5傅 德 岷 、 . 卢晋 , 宋词 鉴 赏辞 典 》 湖 北 辞 书 出版 社 《 , 【 责编 张 景 贤 】
他 的 这 首 牢骚 歌 却 不 胫 而 走 . 到 了宫 里 . 仁 宗 一 听 很 不 高 传 宋 兴 。 又 过 了 三 年 . 永 参 加 下 一 次 考 试 , 次好 不 容 易 通 过 了 . 柳 这 但 宋 仁 宗 说 :且 去 浅 斟 低 唱 , 要 浮 名 ?” 把 他 给勾 掉 了 。这 “ 何 又 次 打 击 实 在 太 大 .柳 永 从 此 深 扎 到 市 民堆 里 去 写 他 的 歌 词 . 并
正恁 凝 愁 。
、
离 乡不 易 , 思 难 舍 情
此 词 抒 写 羁 旅 悲 秋 . 思愁 恨 . 约作 于游 宦 江 浙 时 在 读 相 大 杯 上 阕 时 .读 者 在 脑 海 里 会 浮 现 一 幅 词 人 站 在 高 处 遥 望 秋 日萧 索、 思念 佳 人 的悲 凉情 景 。 四句 作 者 先 从 自己 的 角 度抒 情 . 此 再 从 设 想 中佳 人 的 角 度抒 情 .又 从 佳 人 设 想 自己 的角 度 抒 情 . 可 谓曲折多变 . 自己 的思 乡是 实 写 . 人 的期 盼 是 虚 写 “ 佳 人 ” 佳 想 以下 , 然 转 换 角 度 . 骋 想 象 , 己之 思 彼 转 写 彼 之 思 己 . 忽 驰 由 从
学 术 探 讨
2 1 第 1 ( 15 02年 期 总第 3 期)
浅 议柳永 的恩乡词
李 良兵 ( 鹿二 中 , 巨 河北 巨鹿
摘 要 : 思 乡” 中 国 古代 文人 自古 以来 经 久 不 衰 的研 究 与 “ 是 吟 唱 对 象 天 涯 羁 旅 的愁 思 、 亲 念 友 的 孤 独 、 关 征 夫 的 思 思 边
依 约 丹 青 屏 障 。 有 意 中人 , 寻 访 且 恁 偎 红 翠 , 流 事 , 生 幸 堪 风 平 畅 青 春 都 一 饷 忍 把 浮 名 。 了浅斟 低 唱 ! 换
这时的柳永还只是认为没有金榜题名 只不过是一次失误 . 对 于 自己 的 才 华 还 是 相 当 自信 的 . 科 考 还 充 满 了憧 憬 但 是 对
一
的诗 歌 道 出 了人 们 思念 故 乡、 思念 亲人 的 深 沉 而 殷 切 之 情 柳 永 这 个 在 中 国 文 学 史上 影 响极 深 的 才 子 . 的 思 乡词 道 出 的是 他
怎样的情怀呢?
个 专 心 作 词 的柳 永
三 人 与 思 乡 佳 柳 永 一生 仕 途 坎 坷 , 然 自道 “ 得 浮 名 . 了浅 斟 低 唱 ” 虽 忍 换 .
乡 、 中 怨 妇 的 怀 人 、 依 惜 别 的 深 情 、 深 意 长 的 勉 励 , 数 闺 依 情 无
05 5 ) 5 2 0
3 1名 状 元 郎 我 们 又 能 记 得 起 几 位 . 物 弄 人 . 史 没 有 造 就 4 造 历 流 于 庸 俗 的 柳 永 , 成 就 了一 位 扩 大 了词 境 、 展 了词 体 、 创 但 发 开 了 10多 个 词 调 、 动 了词 的发 展 的 柳 永 . 史 也 将 永 记 这 第 5 推 历
关 键 词 : 乡; 永 ; 思 柳 羁旅 : 怀 情
但 牢 骚 过 后 , 对 功 名 有 着 执 著 的 追 求 . 再 遭 受 落第 的 打 击 仍 一 之后 , 得 将 这 种 愿 望 化 为 词 句 。 佳 人 的 爱慕 、 念 又何 尝不 只 对 思
是对 朝 廷 的祈 盼 和对 故 乡 的思 念 。看 这 首 《 声 甘 州 》 道 出 的 八 ,
◎ 1 9
柳 永 的一 生 在 思 想 、 活 、 感 、 宦 等 方 面 都 有 着 难 以克 生 情 仕 服 的 矛 盾 , 表 面放 荡 不 羁 , 其 心路 历 程 始 终 处 于 矛 盾 之 中 . 其 但 这 些 矛 盾 给 他 带 来 的 痛 苦 都 反 映 在 了作 品 中 柳 永 将 自 己 的心 绪 融 到 了作 品 中 . 自 己 的 笔 端 流 淌 出 了 让 无 数 人 产 生 “ 是 用 同 天 涯 沦 落 人 ” 同感 . 百 年 来 . 多 少 文 人 墨 客 感 怀 于 柳 永 的 的 数 有 作 品 而 穿 越 时 空 与 他 产 生 心 灵 的 共 鸣 现 在 . 我 们 也 走 近 柳 让
黄 金 榜 上 , 失 龙 头 望 明 代 暂 遗 贤 , 何 向 ? 遂 风 云便 , 偶 如 未
争不 恣狂 荡 。 须论 得 丧 ? 何 才子 词 人 . 自是 白衣 卿 相 。 花 巷 陌 , 烟
2《 永 词 新释 辑评 》 年 中 国 书店 出版 ,0 5 .柳 , 2 0 3《 永 词 选》 中 华 书局 出版 ,0 5 . 柳 . 2 0 4赵 长 征 , 柳 永 》 五 洲 传播 出版社 , 0 6 . 《 , 20
二 、 场 失 意 。 湖 落 拓 仕 江
“ 而优则仕 ” 古代学者 的最高理 想 . 够光 宗耀祖 . 学 是 能 封 妻 荫 子 也 是 学 者 们 毕 生 的追 求 。 永 大 约 在 公 元 1 1 柳 0 7年 . 真 宋 宗 天 禧 元 年 时 到京 城 赶 考 . 有 充 分 的 信 心 金 榜 题 名 . 知 考 他 谁 试 没 有 考 上 , 忍 不住 要 发 牢骚 , 写 了那 首 著 名 的 《 冲 天 》 他 便 鹤 。
迹 望 京 国 空 目断 、 峰 凝 碧 远
在这 首词 中 . 词人 将 自己 的离 愁 别 恨 与 相 思 并 人 各 句 各 段 之 中 . 词 笔 生 发 开 来 . 多 角 度 描 画 为 客 子 游 人 添 愁 增 恨 的 把 从
人 他 想 象 佳 人 会 常 常 在妆 楼 上 痴 痴 地 望 着 远 方 归 来 的 舟 船 . 不 知 多 少 次 地 误认 为那 舟船 里 就 载 着 日夜 思 念 的 郎 君 . 是 何 这 等 的 深 情 。层 层 剖 述 . 转 深 曲 . 别是 “ 佳 人 ” 揭 示 m “ 婉 特 想 . 不 忍 ” 根 . 悬 想 佳 人 痴 望 江 天 . 认 归 舟 的相 思 苦 况 . 仅 如 之 更 误 不 此 . 转 进 一 层 反 照 自身 . 怜 佳 人 怎 知 自己 此 刻 也 在 倚 栏 凝 还 哀 望 ! 然如此思 乡. 既 又为 何 四处 漂 泊 , 留他 地 呢 ? 个 “ ” , 滞 一 叹 字 道 出 胸 中 无 限 的苦 闷 和无 奈 最 后 一 句 以 一 “ ” 结 尾 . 已 愁 字 言 尽 而 愁无 穷 , 乡何 在 ? 阔 天 长 , 故 海 唯有 断 鸿 声 声 . 水 茫 茫 。 烟 读 罢 之 后 让 人 心 头 无 限 凄 凉 感 伤 . 久拂 之 不 去 . 谓 思 乡之 词 久 可 的最 高 。 柳 永 将 自己 的一 片 痴 情 化 为 愁 绪 . 内心 浓 郁 的挚 情 表 白 将 得 如 此 之 决 绝 . 对 故 乡 的 思 念 还 是 对 朝 廷 的 祈 盼 抑 或 是 对 佳 是 人 的 表 白 , 留作 后 人 去 评 判 。 只是 将 这 些 写 入 了词 作 之 中 , 都 他 将 自己 的心 声 化 成 了永 恒 。今 天 , 们 读 柳 永 、 柳 永 , 能 支 我 思 只 离 破 碎 地 看 到 词 人 心 中 的伤 痛 . 是 词 人 却 将 我 们 的心 怀 抒 发 但 得 淋 漓 尽 致 . 们 每 个 人 从 柳 永 的词 中 都 能 感 受 到 “ 逢 何 必 我 相 曾相 识 ” 真 切 的
而 把 游 子 漂 泊 、 乡 不 得 的凄 苦 情 怀 表 达 得 淋 漓 尽 致 、 侧 动 归 悱
倾
鹜 落 霜 洲 . 横 烟 渚 , 明 画 出秋 色。 雨 乍 歇 , 楫夜 泊 , 雁 分 暮 小 宿 苇 村 山 驿 何 人 月下 临 风 处 , 一 声 羌 笛 。 起 离愁 万 绪 . 闲岸 草 、 切 切 蛩吟 似 织 为 忆 芳 容 别 后 . 水遥 山远 . 计 凭 鳞 翼 。想 绣 阁 何 深 沉 , 知 憔 悴 损 , 涯 行 客 。 楚峡 云 归 , 阳 人散 , 寞 狂 踪 争 天 高 寂
永 . 味 他 的思 乡词 体
一
是怎 样 的思 乡情 怀 : 对 潇 潇暮 雨洒 江 天 , 番 洗 清 秋 渐 霜 风 凄 紧 . 河 冷 落 , 一 关 残 照 当楼 。 处 红 衰 翠减 , 苒 物 华休 惟 有 长 江 水 . 语 东流 . 是 苒 无 . 不 忍登 高 临远 , 故 乡渺邈 , 思难 收 叹 年 来踪 迹 , 事 苦 淹 望 归 何 留?想 佳 人 妆 楼 颞 望 , 几 回 、 际识 归舟 ?争知 我 。 栏 杆 处 。 误 天 倚
参考文献 : 1王 太 阁 , 宋词 三 百 首 》 北 京 燕 山 出版 社 . 《 .
Hale Waihona Puke 秋 色 。 “ 雨 乍 歇 . 楫 夜 泊 , 苇 村 山驿 ” 停 船 靠 岸 似 乎 刚 刚 暮 小 宿 . 获得 了一点安定 感 . 而 . 突然传 人耳畔 的“ 卢 羌笛 ” 引 然 那 一 又 起 无 限 的 “ 愁 ”不 仅 如 此 . 与 “ 草 ” 间 “ 切 蛩 吟 ” 离 . 它 岸 之 切 的凄 凉 声 交 织 在一 起 . 又怎 能 不 引 起 游 子 从 未 忘 记 的 万 般 离 愁 。 身 体 虽 然 得 以暂 时 歇 息 . 灵 却 依 然 在 飘 荡 不 定 . 是 长 期 的羁 心 这 旅 生 涯 在 闻人 心 灵 上 留下 的深 深 烙 印 自从 与 “ 容 别 后 ”水 芳 “ 遥 山 远 ” 相 见 无 由 . 使 是 “ 翼 ” 无 由 寄 达 音 信 . 有 目断 . 即 鳞 也 只 远 峰 , 遥 凝 望 了 居 住 在 “ 阁 深沉 ” 遥 绣 的佳 人 , 知 能 否 获 悉 、 不 理解“ 涯行客” 天 的痛 苦 憔 悴 . 一 层 担 心 使 词人 感 觉 更 加 形 只 这 影 单 , 寞难 耐 . 且 . 这 段 旧情 的追 忆 恐 怕 不 能 排 解 词 人 内 寂 而 对 心 的愁 苦 . 而 只 能 增 添 愁 绪 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