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的能力要求
高校教师任用标准
![高校教师任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208bd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f.png)
高校教师任用标准
高校教师任用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学校以及学科领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教育背景:一般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有些学校可能也会接受硕士学位,但需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 专业能力:需要具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
3. 教学能力: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4. 研究能力:需要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能够指导学生的研究工作。
5. 综合素质: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
6. 师德师风: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尊重学生权益,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和学科领域对高校教师的任用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要求可以参考相关学校和学科领域的招聘信息。
高校教师一级指标
![高校教师一级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cc218ef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1a.png)
高校教师一级指标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角色。
为了评价和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各个学校和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估高校教师。
本文将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师德师风和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对高校教师一级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能力指标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
评估教学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指导。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吸收知识;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反馈;学生指导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二、科研能力指标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另一个重要素质。
评估科研能力的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执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科研成果要求教师在学术论文、专著、专利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科研团队要求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学科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学科的发展。
三、师德师风指标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评估师德师风的指标主要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学风格。
教学态度要求教师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学风格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专业发展指标专业发展是高校教师持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评估专业发展的指标包括教学培训、学术交流和教育研究。
教学培训要求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术交流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增强学术合作和交流能力;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关注教育问题,进行教育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
高校教师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师德师风和专业发展四个方面。
教学能力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指导能力;科研能力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师德师风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学风格;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和教育研究活动,提升自身素质。
高校教师必备素养:敬业精神、学术素养、教学能力等
![高校教师必备素养:敬业精神、学术素养、教学能力等](https://img.taocdn.com/s3/m/cb9068c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0.png)
高校教师必备素养:敬业精神、学术素养、教学能力
等
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
1. 敬业精神:高校教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学术素养: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3. 教学能力: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4. 课堂管理素质: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素质,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纪律和氛围,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5. 职业素养:高校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形象和行为,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榜样。
6. 个人素质: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等方面,做到与学生、同事、家长、社会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总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素养,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e48b828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6.png)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前言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高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二、专业知识与能力作为高校教师,首先需要具备的是专业知识和能力。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科知识:高校教师应该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且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2. 教学方法: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3. 科研能力:高校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并且在相关领域发表论文或获得专利。
4. 创新意识: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职业道德与素养除了专业知识和能力,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敬业精神: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敬业精神,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2. 诚信守规:高校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3. 师德师风:高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和师风,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4. 社会责任感:高校教师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且传递正能量。
四、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高校教师需要与学生、同事、上级等多种人群进行沟通和交流。
因此,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高校教师应该具备清晰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复杂的知识。
2. 听取意见:高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和同事的意见,虚心听取建议,并且进行改进。
3. 团队合作: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且互相支持。
4. 处理冲突: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处理冲突的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学生和同事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五、自我修养与发展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科变革。
论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论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516956e783e0912a2162a4c.png)
和掌握的体育知识 、 技能受益于终身 , 这也是现代体
育教学 的发展方 向。
教师语 言必须合乎逻辑 , 法正确 , 语 畅达流利 , 同时还要讲究语辞 , 不能平铺直叙 , 要抑扬顿 挫, 还
体育教师在备课 中要认真钻研教材 , 分析教材 要加 以适 当的面部表情和手势 , 到好 处地运用体 恰 中哪些是重点 , 哪些是学生所必须掌握 的内容 ; 要根 育教学所特有的象声词和形容词。例如 : 篮球投篮
周 鹏 , 立娇 , 立 小 邹 王
( 京信 息工程大学 大学 体育部 , 南 江苏 南京 204) 1 4 0
.
[ 摘
要]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全 面掌握 运用教 材的 能力; 简洁 、 流畅、 象的语 言表 达能力 ; 的观察和 实施 形 敏锐
情感教育的 能力 ; 学的创新 能 力; 育、 学科 研能 力; 科 教 教 德育工作 的渗透 能力。具备 了这 些综合 能 力, 才能使 体育 教师成为教 学上 的能手 , 科研 上的骨干 , 训练上的行 家。
20 年 1 08 2月 第 4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 lo in u gn e c esC l g o ra fLa y n a gT a h r ol e e
De e e , 0 c mb r 2 08
No. 4
论 高 校体 育 教 师 应 具 备 的 综 合 能 力
[ 收稿 日 期】 O8 0 — 8 2O — 6 2 [ 作者简介】 周 鹏(90 )男, 1 一 , 江苏连云港人, 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体育部教师, 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入 网“ 的一声 ; 唰” 足球射 门“ 一道 靓 丽 的弧线 直 挂死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048806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1.png)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能力:包括授课能力、课程设计与教材开发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能力、学生评价与反馈能力等。
2. 科研能力:包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独立开展科研项目的能力、科研论文与学术成果的发表能力等。
3. 管理能力:包括课程管理能力、学生管理能力、实验室和科研团队管理能力、教学资源管理能力等。
4. 服务能力:包括学术服务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此外,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包括教育情操、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观念等方面的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规范和要求,旨在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也为高校教师的培养、选拔、评价和职称晋升提供了依据。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PPT课件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146a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8.png)
教学技能与方法
课程设计与开发
高校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 内容和进度。
教学组织与实施
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 等活动,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03
道德素质
师德师风
01
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成 为学生的楷模。
学术素养
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的学 术素养,包括科研能力、 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素养。
道德品质
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 德品质,包括师德、责任 心、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品 质。
02
专业知识与技能
学科专业知识
学科基础理论
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全面、 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科前沿动态
03 社会影响力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 影响力,对于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具有重 要作用。
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定义
专业知识
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 科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 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和指导。
教学能力
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 学能力,包括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 面的能力。
保持心理健康的技巧
放松训练
01
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紧张和焦虑。
运动锻炼
02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释放压力,增强间,提高睡眠质量,有助于缓解疲劳和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人文精神
高校教师应具备人文精神,关注人的 价值、尊严和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沟通能力
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问题分析
![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371165b84ae45c3b358c2e.png)
23 能力评价 过程t理论 轾实践 .
专任 教师教育技术 的能力主要是教师在教育 教学 中应用
策略。
2 能 力评 价 问题 分 析
能基于信息需求 系统 阐述问题 ; 具有挖掘信息源 的能力 , 能制 订信息检索方案 ;承认 明智决策 的制订需要 准确和完整 的信 息; 能检索、 利用以计 算机数据库为基础 的信息源 ; 具有评价信 息的能力 ; 能组织信息进行实际应用 ; 具有信息的整合能力 ; 能
的评价 , 对能力 的测 试只用笔试 的方式 , 忽视了教育技术最根 本 的实践性 、 情境性 的特点。 教育技术代表习能力的培养; 能注重学习信息
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 性网 能用任务驱动 、 ; 问题驱动方式 , 依托
教学情境去确定 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 具有协作学 习意识 ,
以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去解决 问题。
1 . 信息化教学设计 的能 力要 求 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 .2 2 系统方法 ,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教
师教育技术 能力和信息资 源建设 , 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
环节和要素 , 为学 习者 提供 良好 的信息化学 习条件 , 实现教学 过程的优化脚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 的能力包含 :
一
程和资源, 为促进学 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 的实
践。教育技术学学科 的基础是媒体 的学习理论、 课程与教学理 论、 教育传播理论 ; 技术基础 包括多媒体技术 、 通讯技术 、 数据 库技术三大技术 ; 哲学基础包括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 1 专任教 师教 育技术能力要 求 . 2
V0 . 8 O O 1 2 l No2 2 .4
高校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及评价问题分析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254f3e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8.png)
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一、引言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角色,其岗位能力标准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
编制高校教师岗位能力标准旨在明确高校教师的职责、要求与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与提高。
二、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素养。
他们应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最新进展,具备深入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此外,他们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从而适应教学环境的快速发展。
三、教学设计与准备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准备能力。
他们应能制定具有创意和灵活性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熟悉教材的使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高校教师需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他们应掌握讲授、演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技巧,能够合理运用教学工具和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五、学生关怀与指导高校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支持。
他们应建立和学生密切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学业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六、学术研究与创新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与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素养。
他们应具备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能够开展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研究,为学术界提供新的见解和创新思路。
七、评价与反思能力高校教师应具备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能力。
他们应能有效设计和使用评价工具,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能够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团队合作与交流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他们应积极参与学科团队的建设和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够与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关注国内外的教育动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升学术声誉和教育影响力。
高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十八种教学能力
![高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十八种教学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82eae5158fafab069dc026a.png)
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就是教师用自己的人格 魅力,通过有效办法,把数学之美巧妙展示出来,通过教学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之才。设计合理教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掌 握知识与技能,采用科学手段,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会用 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正确 的情感、健康的态度、积极的人生价值观C
一、 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 重要基础,在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 用已经渗透到现代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 能力结构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 判性、敏捷性五种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世界 二、 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指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问题.会用数学 的思想来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观点来研究问题,会用数学 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c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转化与化 归、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函数、映射等数学思 想。一个数学思维能力强的人,能够把两个看起来没有什么 关系的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数学思维教学是数学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素材进行的具体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 行数学运算,培养数学感知,它是一种动态的、富有启发性 的数学思维活动。 三、 教材处理能力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是教材,教学过程中教师 能否运用好教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材处理简单点说就 是课堂上讲什么、如何讲,严格来说,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 进行精选、加工和组织,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变得鲜 活起来,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教师把教材中 的知识点合理地、有效地形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通过教 学设计,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学生的认 知水平、教学环境对教材进行“再创作”,让学生真正地学 会学通。 四、 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结 合自己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 程、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形式的能力,是老师在授课前 对教学的各个元素进行合理优化组合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四种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四种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7aee1b2cb90d6c85ed3ac618.png)
2017·08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四种能力的建构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教学效果作者简介:韩珍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湖北武汉430070)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17)08-0051-0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的四种能力□韩珍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力的提升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是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全面建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人们增长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也是人们不断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教师:“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
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
”[1](P211)习近平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学习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
然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信息传播渠道之多,使得教师在知识传递中的主导地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养成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那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应该学习哪些理论知识呢?1.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由一整块钢构成的科学体系,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髓要义。
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且要学习掌握它的各个原理如劳动价值论、唯物主义辩证法、剩余价值论等。
从事高校教学的能力
![从事高校教学的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c1b75d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2.png)
从事高校教学的能力
从事高校教学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能力:
1. 教学设计能力:高校教师需要能够独立设计并撰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和讲义等教学材料,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 组织和管理能力:高校教师需要能够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等活动,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3. 沟通能力: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多媒体表达能力等,以便清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
4. 学科研究能力:高校教师需要具备学科研究能力,包括学科前沿动态的跟踪、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论文的撰写等,以推动学科发展和提升自身学术水平。
5. 学生管理能力:高校教师需要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包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等。
6. 评价和评估能力:高校教师需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评估,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7. 信息技术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和在线教育平台使用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这些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责和提高教学质量。
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对高校教师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a368c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0.png)
对高校教师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师在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推动学术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专业知识扎实高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讲解。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关注前沿的学术研究,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二、教学能力突出高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明了地传授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们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敬业精神强烈高校教师应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教师应尽职尽责,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和试卷。
教师还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高校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师德高尚高校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做到言行一致、举止得体。
教师应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不歧视、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教师还应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师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社会实践指导。
教师还可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高校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高校教师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和细致,以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突出的教学能力、强烈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师德和积极的社会服务意识,高校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高校教师的能力要求
![高校教师的能力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6c43be6b0717fd5360cdc87.png)
第三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职业道德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教师素质的”三要素”。
大学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而职业道德则是大学教师的顺利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当代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三个层次组成;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治学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而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则构成了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
一、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根据大学教师的任务、工作特点和当代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当代大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主要由以下三层次构成:(一)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如果把基础理论比作树木的根系。
专业知识比作树身,那么教师的能力就好比树木的根系,唯其根系扎实深厚,树木才会有旺盛的生机。
实践表明,基础理论宽厚的教师,适应能力强,有利于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较深的教师,还蕴藏着创新的潜力,有得于学术思想的开拓,使自己的真专业知识产生质的飞跃。
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基础理论知识地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是长久不变的,它能起“长效”作用。
因此,它对大学教师的终身的工作及进修提高的影响是经久不衰的。
尽管当前对大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把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作为整体的结构的框架,这就更加说明基础理论与专业的知识对大学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与本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教师除了应立足于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科学技术新成就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外,还应当熟悉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是因为,一方面要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辩证主义的世界观,往往是在各学科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高校教师职业要求标准
![高校教师职业要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e61c1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a.png)
高校教师职业要求标准
高校教师职业要求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学历要求:大部分高校要求应聘者具备硕士以上文化程度,少部分岗位还需要具备国内外获得硕士博士以上文化程度,最好是名校毕业或者海归博士。
学术研究成果:想要当一名大学老师,应聘者最起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学术论文,或者是在某些行业领域具有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
教师资格证: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只要你从事教师行业,那么拥有教师资格证是最基础的敲门砖。
此外,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以及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以上要求标准仅供参考,不同高校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培养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a3b3e5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6.png)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培养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教学能力和培养两个方面探讨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衡量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以下教学能力:1. 课堂授课能力:高校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授课经验和独特的讲授方式,使课程内容生动、深入浅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学科研究能力: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进行前沿研究,保持自己的学科水平,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3. 学生管理能力:高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学生管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及时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 创新能力:高校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开拓教学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二、培养能力高校教师除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出色的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优秀的培养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1. 带领学生接触实际: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真实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校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3.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社会现象,厘清社会规律,从而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方式。
结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培养能力是其自身素质的重要表现。
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同时,学生也应该重视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培养能力的认识,选择优秀的高校教师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校教师应具备能力的思考
![关于高校教师应具备能力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0779c4cb307e87101f6965a.png)
一
一
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高 校 教 师 除 了要 有 学 习专 业 知 识 的能 力 外 .还 要 有 学 习 生 活 的能 力 。 少 高 校 教 师 都 是 一 路从 学校 走 出来 , 不 继续 在 学 校 工 作 。 部 分 人 思 想 上 已经 被 中 国 的教 育 制 度 所 禁 锢 , 年 大 多 的 学 校 生 活 也 使 他 们 了 解 在 高 校 中取 得 成 功 晋 升 的路 径 而 与 此 同时 , 们 认 为 除 了要 搞 好 各 种 关 系 以 外 , 习工 作 就 是 他 学 人 生 , 是 生 活 。一 方 面 这 些 教 师 为学 校 、 教 育 付 出 了很 多 就 为 精 力 心 血 . 一 方 面 又 好 像 没 有 融 入 社 会 . 有 得 到 广 义 上 来 另 没 说 的 “ 活 ” 当 高 校教 师 的 眼 界 、 怀 、 位 都 和 时 代 精 神 没 生 。 情 品 有关 系 时 , 就 只 有 自己 的 理想 世 界 了 。 校教 师担 负 着 有 为 那 高 青 年 的成 才 重 任 ,应 该 有 积 极 的 生 活 态 度 ,较 强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该 懂 得 生 活 . 是 对 社 会 负 责 。 想 , 个 自己生 活 没 有 应 这 试 一 激 情 的教 师 如 何 对 学 生 产 生 吸 引 力 ? 一个 对 家 庭 不 负 责 任 的 人 如 何 对 集 体 负 责 ?高校 教 师 应 该 融 入 更 广 阔 的 社会 , 生 活 从 中多 学 习 , 社会 服务 , 人类 服 务 。 为 为
一
关 于 高 校 教 师 应 具 备 能 力 的 思 考
王新 宇
( 长江 大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工 业 设 计 系 , 北 荆 州 湖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9db030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8.png)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高校教师,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管理能力。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
他们应该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深入的了解。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将复杂的学术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三,高校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他们应该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
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科研团队。
此外,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能够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中。
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管理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与学生、同事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高校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学术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沟通和管理能力。
高校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将复杂的学术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形式。
他们还应该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科研工作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中。
此外,高校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管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同事和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高校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职责,为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https://img.taocdn.com/s3/m/225aabcebb4cf7ec4afed071.png)
CARE R HORI E ZON
浅 谈新 形势 下 高校教 师应 具备 的能 力和 素质
张 英 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要 :每 一种职业都有 其鲜 明的特征 ,这就从客观上要求 从事某一事业 的人 , 首先要具备适应这一职业特 点的基本素质 。 教师被誉 为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 承担着 “ 传道、授业、解惑”的 任务 ,特 别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下 ,就更要求有较高职业 素质 的人才能胜任这一神圣职责。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 教师 ;能力素质
教师具备 了高尚的思想情操 ,才能把自身 的热情,把对教 育工作 的忠诚 ,具体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上。学 生是教 育的主体 ,在教育活动 中,教 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一种 良好的 情感关系,因为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育氛 围中,教师与学生之 间才可能相互吸引 ,进而产生亲切感 ,提 高教 师的影响力。因 此 ,高校 教 师积 极 的情 感 因素 在 教 育 教学 活 动 中意 义重 大 。 它 是一种重要 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 ,它能架起 师生之间信任的 2 世 纪 是 知识 经 济 时 代 ,这 一 时 代 的 到来 ,必 将 引起 人 类 桥梁 ,它能激起学生的自尊心 、上进心和 自信心 ,能启迪学生 1 社会 生产方式 、 工作方式 、 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的重大变革。 知 的智慧 ,发展学生的才能 ,进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指 识经济 时代是充满竞争 的时代 ,而科技的竞争 、经济的竞争乃 向性和 良好 的心理准备状态 ,保障教育教学 目标 的实现 。 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 新的历史条件下 , 三 、掌握 系统 丰富的科技 文化知识 ,精通教育理论 我国要多出人才 、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 和 教学 规律 。学识 渊博 ,治 学严谨 ,有 较好 的知识 结 会这一 目的,就必须建立一 支具有足够数量 的、能够适应时代 构 发展要求的合格而稳定 的高校 师资队伍。本文试 图从这一战略 目前,我 国高等院校 已有学科在不断发展完善 ,近几年 的 需要出发 ,粗浅地探讨 一下知识经济条件下我 国高校教师应具 连续扩招和专业调整 ,也使得 高等 院校 的教学 内容更加广泛 , 备的职业素质。 更加深刻。这就对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 树立 全新的教育理念 具 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 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教师是文 明的先驱, 是智慧的使者 。 高 识 和 勇于创 新 的精神 校 教 师 的主 要 任 务 ,是 以 其所 掌 握 的 沉 积 着人 类 数 千 万 年历 史 既是 称 职 的思 想 和 科技 文化 知 识 的 传 播者 ,又 是 学 生 学 习 文 明的 先 进 的 科 技 文 化 知 识 , 内化 到 大 学生 的心 理 结 构 中去 , 的 指 导 者 、 参 与 者 和促 进者 。 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财 富,赋予大学生以新的品质 。这样 ,高 知识 经济 的显著特点就是知识成 为最重要 的经济资源 ,学 校教师本身就要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知识 ,因为教 师只有具备 了 习和 创新 成 为最 重 要 的 经济 活 动 过 程 。未 来 经济 的增 长 将 越 来 渊博的知识 ,才能使学生产生信赖感 ,才能在学生 中树立起崇 越依 赖于知识 的不断创新、 快速传播 、 时汲取和有效应用 , 及 产 高的威信 ,才能在教育活动 中发挥主导作用。 也只有学识 渊博、 品 和 服务 中蕴 含 的 知识 量将 成 为竞 争 的 基 础 ,知识 资源 的快 速 精通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 的教 师,才能更好地 唤起学生的求知 扩张将成 为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 。高校教师只有具备 了开拓 欲 ,才能高屋建瓴地点拨 学生 ,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 进取的意识 ,具备 了勇于创新 的精神 和善于 创新的现 实能 力 , 能力。知识越多 ,高校教 师的工作成效就越大。“ 要给学生一杯 才 能 以 开 阔 的胸 襟 和 超 前 的视 野 关 注 教 育 形式 的发 展 变 化 ,积 水 ,教 师就 要 有 一 桶 水 ” 的道 理 正 在 于 此 。 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是高校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所凭借的工 极引导大学生思考新世纪 、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 以及 成 才 的 主 要 方法 和 途 径 , 大 学生 真 正 地 学 会 学 习 、 会 创 造 、 具 。要 使 各 种 基 础 知 识 和 专业 知 识 内化 为大 学 生 个 体 的智 慧 , 使 学 学会坚强 ;才能在教育实践 中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 使之与大学 生心理结构相融 ,就必须按照教育科学和心 理科学 创新意识 的教育 ,使大学生认识到竞争的多变性、复杂性和残 本身的性质 和运动规律 ,使之发生相互作用。所 以,高校教 师 酷 性 , 引 导大 学 生 积 极 的参 与竞 争 、大 胆 创 新 。这 样 ,才 会 使 必须精通教 育理论和教学规律 ,钻研学科教学法,把握好各个 弋 学 生在 校 期 间方 向 明确 ,视 野 开 阔 j一 切 从 实 际 出发 ,更 好 教 学 环 节 , 具 有一 定 的心 理 学 、生理 学 、伦理 学 、 辑 学 、社 并 逻 会学知识。这样 才能培养出丰 富的想象力 ,精细的观察力 ,深 提 高 自身 素 质 和 出 色 地 完 成 学 业 。 另 外 , 随 着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到来 和 作 为 综 合 实践 活 动 组 成 刻 的比较分析能 力和严谨治学 、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工作起 部分的研 究性学 习在我国的推广 ,引发 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 来也才能游刃有余 , 触类旁通 , 收到事 半而功倍的良好效果。 另 教学方式的重 大变革。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师生交互活动 的过程。 外 ,每个高校教 师还应具备一定 的科研能力 。善于把教学 中的 体 上 写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 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 把预 先组织的知 经 验 、 会 及 自己 对某 一 问题 的独 到 见 解 , 升 到 理论 高度 , 识 体 系 传 递 给 学 生 , 而 是 要 与 学 生 共 同 开 展 探 究 知 识 的 过 程 。 出有 一 定价 值 的科 研 论 文 。这 既是 对 人 类 社 会 科技 文 明进 步所 大学生也不再作 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 而是要带着各自的兴趣 、 做 的贡 献 ,也 是 高 校 教 师创 造 能 力 的体 现 。 需要和观 点直接与客观世界进行对话 ,在教师指导 下共享认识 四 、掌握 从事教 育 、教 学的 多方面的技 能和技巧 现 实 的 活 动 。 就 要 求 高 校 教 师更 要 切 实 转 变观 念 , 善 行 为 , 特别 是要有 高 水平 的语言 表达 能 力 这 改 真 正 了 解 学 生 的需 求 和 感 受 ,跟 大学 生 一 起体 验学 习 的乐 趣 和 教 师的 才 干 、 能 力是 其 自然 性 影 响 力的 主 要 因 素 , 它不 仅 艰 辛 ,在 平 等 的 交 流 和 对 话 中 获 得 大 学 生 的信 任 和 尊敬 。 表 现 为教 师 能 否胜 任 教 书 育 人 的工 作 , 更重 要 的 是 它直 接 关 系 二 、爱岗敬业 ,具有 良好的思想品德 修养和文明礼 到 教 育 教 学 效 果 的好 坏 和 教 育 质量 的高 低 。教 师 具 备 了全 面 而 貌行 为 ,爱护 学生 ,诲人 不倦 ;以身作 则 ,为 人 师表 突出的才能 ,学生就会对其产生一种心理磁力 ,即敬佩感 ,从 “ 师者 , 人之模范也” 教 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 , 。 应 而会 自觉主动地 接受影响 。在教育教学活动 中,由才能造就的 在各个方面都成 为学生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表率 。因此,道德 品 影 响 力 比其 他 影 响力 更 具 支 柱 力 量 。 在高校教师应具备 的诸多才能中,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是 质修养对教师尤为重要 。教师只有具备 了良好的思想 品德修养 : 3 和文明的举止言行 ,作风正派 ,为人 师表 ,才会在 学生 中产生 其 1语表达才能。我们知道 ,讲课 是一种语言表达 的艺术 ,口 巨大的影响力,才会使学生产生敬爱感 ,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 才是教 师教 书育人 的最重 要的手段 ,是教 师传授知识的媒介 , 模仿效应 。学生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 ,教师的一言一行 ,往 是教师同学生交流情感 、表达 观念 的工具 ,同时,也是教师必 往会对学 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深刻影响 。另外 ,在教育教学活动 备的职业素质甚至是看家本领 。“ 志不言不行”而 “ 言不 畅则志 中 ,学 生对 教 师往 往是 既 听其 言 又 观 其 行 ,并 对教 师 以往 的 行 不达” 。教师只有加强 1才修 养,充分发挥 1语表达功能,才能 : 3 3 为 进 行反 思 和 评 判 。因此 , 际 工 作 中 , 否 真 正 敬 业 爱 岗 , 实 是 是 更好地主宰课堂 、驾驭教学进程 ,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 否文明礼貌 ,对学生能否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不仅是高校教 习积极性,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所 以,任何一名高校教师都应 师 道 德水 平 高 低 的 一个
高校教师工作能力提升计划
![高校教师工作能力提升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9c9ac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b.png)
高校教师工作能力提升计划一、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
为了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特制定本计划。
二、提升目标1.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在科研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推动学科发展。
3.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具体措施1. 教育教学能力提升(1)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①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②加强教学技能培训。
针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学组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③实行导师制。
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他们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①优化课程体系。
结合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
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③加强实践教学。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科研创新能力提升(1)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①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
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
②建立学术团队。
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2)提高科研项目质量①加大科研项目申报力度。
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提高科研项目质量。
②强化科研项目管理。
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确保项目质量,提高项目成果转化率。
(3)促进科研成果转化①加强产学研合作。
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②开展科技成果评价。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职业道德
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构成大学教师素质的”三要素”。
大学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而职业道德则是大学教师的顺利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当代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教育科学的理论与技能三个层次组成;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治学能力、研究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而忠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则构成了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
一、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
根据大学教师的任务、工作特点和当代社会对大学教师的要求,当代大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主要由以下三层次构成:
(一)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宽厚的基础理论和较深的专业知识
如果把基础理论比作树木的根系。
专业知识比作树身,那么教师的能力就好比树木的根系,唯其根系扎实深厚,树木才会有旺盛的生机。
实践表明,基础理论宽厚的教师,适应能力强,有利于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较深的教师,还蕴藏着创新的潜力,有得于学术思想的开拓,使自己的真专业知识产生质的飞跃。
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基础理论知识地是相对稳定的,有的是长久不变的,它能起“长效”作用。
因此,它对大学教师的终身的工作及进修提高的影响是经久不衰的。
尽管当前对大学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有所不同,但都把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作为整体的结构的框架,这就更加说明基础理论与专业的知识对大学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与本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教师除了应立足于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科学技术新成就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外,还应当熟悉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密切联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是因为,一方面要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辩证主义的世界观,往往是在各学科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另一方面,它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且又高度分化与综合,不断出现新学科。
这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注意文理工相互渗透,课程综合化,以加强学生的能力。
如果大学教师只精通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而不熟悉相关的学科的基本知识,知识面不广博,那么就很难适应这种要求。
(三)教育科学理论与技能的知识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
如果说,大学教师精通自己所任教学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教什么,培养哪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就是解决如何教,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
有人提出,一个大学教师应当既是自己所教学领域内的专家,又是教育家。
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有教育科学理论和技能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
特别是现代大学,其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它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教学活动的规律、教学和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只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理论与方法灵活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使教学和教育工作赋有成效。
除了上述的三个层次的知识外,外语知识、电子计算机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也是当代大学教师的应具备的。
二、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师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调节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的概括性的心理活动系统。
理想的能力结构,既可使教师较好地运用已具备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又可使教师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趋势,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和处于最佳状态,以适应大学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
当代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其核心部分由两大基本能力组成,即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
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与科研能力,主要由包括以下几种
能力:
教学能力、
治学能力、
研究能力、
适应能力、
实践能力构成。
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人们看作知识的象征和行为的表率,在当代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职业特点使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教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师生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而且这种职业道德本身履行着教育的职能。
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教育力量和教育手段,会对教育对象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大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崇高的师德。
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知识和心血献给培养专门人才和科学文化事业。
二是热爱学生,一心期望学生成才:教师热爱学生总是与热爱自己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是热爱事业的集中体现。
三是必须具有献身精神,为了塑造下一代的美好心灵和给后人以智慧和力量,不惜贡献自己的一切。
这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而又艰苦的,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
”可见,教师的献身精神是特别重要的。
如果缺乏这种精神,就不可能热爱自己的职业,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2、为人师表
教育肩负着培养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而这一使命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和言行来实现的。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点。
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师表的作用也在于育人。
教师不仅要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政治方向上引导、影响学生的心理与道德面貌,使他们健康成长的本领,而且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教育对象的表率。
教师的品格越是高尚,学识造诣越深,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力就越大,甚至使学生终身难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学生的品学取决于教师的德才。
俄国教育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因此,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在政治方向、思想理论、文化素养、共产主义道德和渊博学识方面的楷模。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一规律表现得更为明显。
教师只有勤奋好学、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与不断发展、提高的教学工作的要求相适应。
与此同时,教师的勤奋好学,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熏陶力,惟有勤奋好学的先生,才能教出勤奋好学的学生。
特别是大学教师,由于他们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热情奔放、求知欲强、善于探索的青年一代,由于他们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创造知识,因此更应该终身勤奋好学,不断进取。
诲人不倦体现了教师职业的特点。
它首先是建立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即只有真诚地爱学生,才会对学生不倦地教诲,其次是以学而不厌为前提的,即惟其学而不厌,才诲人不倦,如果天天教的都是老一套,索然无味,想要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不可能的。
诲人不倦的方法与具体表现就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