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及其预警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une 2013
■
杨菁赵岩
摘要:
文章收集、整理了关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的不足及展望,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关键词: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危机管理
网络舆情及其预警研究综述
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研究是伴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而新兴的学科,随着网民数量的大量增加,该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研究视角聚焦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方面的研究。本文收集、整理了该研究方向上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方面的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1.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的预警研究,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互联网对舆情的影响或网络舆情展开。Savigny和Heather认为,当代社会舆论总体上由大众媒体促成,并通过沟通系统创造出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与传统的媒介相比对公众舆论
有重要作用。Christen等通过实验比较了地方、国家和互联网新闻对公众舆论的影响。
Kobayashi和Tetsur通过调查互联网的应用对日本舆论的影响,认为互联网是公众获取和理解政府政策的有效工具。除此之外,各国政府还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言论、信息及一些商业行为进行管理规范,如美国在9.11后发布的《爱国者法案》和法国的《信息社会法》等。可以看出这些研究虽然与网络舆情有关,但并没有专门以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作为研究对象,仅仅从管理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
还有一部分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偏重于危机事件的应对及决策,大多从群体决策理论框架和批判理论角度出发。从20世纪初开始,学者们就将群体思维用于解决群体讨论、群体决策、群体成员人际关系等问题。一些学者认为,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虚拟社群,其讨论方式、决策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很像一个
小群体,所以出现了许多以群体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行为的论文。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以批评理论为工具,探讨网络传播群体中成员的社会背景及性别角色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其关注的重点多是不平等和压迫现象。还有一些文献集中于公众舆情对一任政府及政府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政策评论及影响上,如:对伊拉克和海湾战争的民意研究、对克林顿政府的民意研究等。
2.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和完善的转型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网络舆情的研究也迫在眉睫,受到各学者的广泛关注。
理论体系方面,当前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如信息的过度控制导致舆情泛滥;应急准备不足,对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舆情监测分析手段落后;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引导缺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经济、资源、环境发展中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MS1008。内蒙古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名称:内蒙古经济、资源、环境非均衡发展的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NJSZ12047。
作者简介:杨菁,内蒙古工业大学,讲师,博士。赵岩,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
战略研究
12
位(徐晓日)。因此,对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建设,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应从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引导网络舆论主导权、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和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有效性4个维度来治理(李子德)。在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应急机制时,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职能机构应通过监测、预警、应对3个环节,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进行监测、预警与控制(陶建杰,彭知辉)。此外,一些学者就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雷跃捷和辛欣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展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焦点事态出现阶段、个人意见在网络上传播与汇集阶段、各种意见在网络上交锋融合阶段、获得权威性及影响阶段。曹劲松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展分为散播、集聚、热议、流行4个阶段。
在具体指标体系建立方面,吴绍忠对网络舆情预警等级进行了设定,将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按轻重划分为4个等级,同时从舆情、舆情的传播、舆情的受众3个维度设计了预警指标体系。曾润喜、徐晓林认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主要由监测子系统、汇集子系统、分析子系统、警报子系统、预控子系统等5个子系统构成;在建立网络舆情分级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警源、警兆、警情3类指标体系。张一文提出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高涨的3方面原因:舆情产生的导火索、舆情产生载体、舆情产生主体,据此从3方面构建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戴媛对社会层面的舆情主题进行细化分类,从传播扩散、民众关注、内容敏感性、态度倾向性4个维度建立体系。谈国新运用I-space结构将指标分为采邑区、宗族区、官僚区、市场区,从舆情发布者、要素、受众、传播、区域和谐度维度设定指标。
在网络舆情预警的政府应对策略
研究方面,主要从网络舆情的生成、内
涵和发展特点这3个维度,采用比较分
析法(罗松华、马荔)等定性研究方法,
总结了网络舆情的特征及内涵,认为网
络舆情具有广泛性、匿名性、突发性、倾
向于问题揭露与现实批判、易出现群体
极化倾向、形成更大群体压力(徐晓
日);并开展舆情渠道分析(博客场、论
坛场、新闻组或新闻跟帖、聊天场、电子
邮件场),提出运用博弈论原理对舆情
进行引导(聂德民)。
3.对现有研究的讨论
总体来看,国外研究多偏重于网
络传播中的个体行为及特征研究,或
集中于对某一事件的舆论影响上,尚
未形成对网络舆情的理论及预警机制
的系统性研究,其研究内容与我国网
络舆情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
国针对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
着具体量化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的问
题,主要存在的不足有:①虽然已有许
多学者从不同维度设计了公共危机事
件网络舆情危机水平评测的指标体
系,为网络舆情的预警等级的判定奠
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仍存在着难
以量化、实际操作性不强的缺点。同
时,在实际应用方面,目前国内最新研
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预警指标
及指标应用上,但这方面研究的有效
性尚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
网络舆情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
的研究将有待提高。②面向公共危机
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政府应对策略研
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应对策略
大多与实际案例结合不够紧密,没有
建立在网络舆情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
的基础上,导致应对策略实际应用效
果不明显。因此,提高应对策略的可行
性将成为这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Savigny,Heather.PublicOpinion,Polit-
icalCommunicationandtheInternet[J].
Politics,2002(1).
[2]LaiLinda.GroupsFormationandOper-
ationsintheWeb2.0Environmentand
SocialNetworks[J].GroupDecisionand
Negotiation,2008(17).
[3]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
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1).
[4]李子德.论和谐社会视野中不良网络
舆情的预警[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4).
[5]陶建杰.完善网络舆情联动应急机制
[J].党政论坛,2007(9).
[6]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7]雷跃捷,辛欣.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8]曹劲松.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新闻
与写作,2010(5).
[9]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
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8(3).
[10]曾润喜,徐晓林.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
警系统、指标与机制[J].情报杂志,2009
(11).
[11]张一文.非常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
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10
(11).
[12]戴媛.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
系的构建研究[J].专题研究,2010(4).
[13]谈国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监测
指标体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0(5).
[14]马荔.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研
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15]聂德民.网络舆论与社会引导[D].上
海:上海大学,2009.
(编辑胡峰)
战略研究
13
June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