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合集下载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7第17章智力1921和1986年两次研讨会总结:首先,心理学家从各种不同方面对智力加以定义的,如,智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是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进行学习的能力、智力是从真理和事实的观点出发,靠正确反应所获得的能力、智力是由于各种复杂刺激的影响所带来的统一结果的生物学机制、智力是获得知识的能力等等。

其次,定义并不相互排斥,并互相兼容,一个定义可能包含或隐含了其他定义所涉及的属性。

如,将智力看作是学习能力,既包含了高级认知过程和低级认知过程,又包含了知识等。

再次,无论是哪一个时代,在智力的一些基本属性上,人们有共同的见解。

如,智力是高级认知过程(50%和59%),是学习能力(17%和29),是对新情况或新环境的适应(21%和21%)。

总之智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具多种属性。

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能力等等。

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

智力与能力:能力: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表现在肢体或动作方面的能力,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即交际能力,表现在处理事物方面的才能等。

而智力则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能力有两层涵义:1.个体现在实际“所能为者”:一个人的实际能力,是个体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加上后天环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

2.个体将来“可能为者”: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它不是指已经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而是指个体在各种条件适宜下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

能力不同类型:1.按倾向性分:①一般能力:普通能力,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②特殊能力: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

数学、音乐、绘画、体育、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0)⑶对语言视觉功能中两半球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多采用速示试验,将文字材料或非文字的简单图形材料在速示器中连续呈现。

被试注视速示器的屏幕,每次快速呈现的材料由于时间极短,不超过200毫秒,来不及眼动和形成双眼视野的变换。

所以,速示器试验保证每个半边视野的刺激沿视觉通路投射至对侧半球皮层中。

根据反应时和错误率判定被试哪侧半球为优势。

结果表明,对文字性材料大多数人以左半球为优势,而对非语言文字的图形材料以右侧半球为优势。

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在正常人的研究中均发现人脑言语功能中两半球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是出生以后逐渐获得的。

言语听觉的优势半球化约在6岁时形成,言语运动的优势半球化约在10岁时形成。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差异是不显著的,一般说优势半球比非优势半球的功能仅强10%左右。

病人用隔裂脑来做实验,正常人用麻醉做实验。

△割裂脑病人:两半球间的胼胝体后部切断。

左右半球的不同:无论对正常被试还是对割裂脑病人的研究都表明,大脑两半球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

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性信息处理功能优于左半左半球。

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不能称性的这种理论也得到当代脑构像研究的支持。

□80年代以来,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PET)对区域性脑糖代谢率和雪留恋的测定,核磁共振和脑CT对脑结构的层描技术,为正常人和病人语言思维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在言语思维脑机制的研究领域中积累了学多的科学事实。

平均诱发电位(活体实验)N1波。

★☆应用PET技术对人脑活体动态的测定方法?答:PET技术,采用减法的实验设计方案,研究了正常人言语感知、运动和联想功能时,脑区域性血流量的变化规律。

减法实验设计就是让被试完成复杂程度不同的言语功能,将其区域性脑血流量根据认知任务复杂程度依次相减速。

最简单的是言语知觉,让被试听或看某个词,并不要求他们做任何反应;其次,让被试读出所见或听到的单词,这不仅含有单词感知功能,还包括言语运动功能。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裂脑手术:为治疗一种癫痫偶尔进行的脑手术,医生切开连接大脑两半球的胼胝体。

切开胼胝体的病人就是裂脑人。

2.杏仁核:颞叶嘴端内部的结构,包括一系列的核,是边缘系统的组成部分。

恐惧中枢——杏仁核实验证据:杏仁核毁损可阻断大鼠对天敌和新异事物的恐惧。

刺激杏仁核可引起类似恐惧样的行为表现条件化学习和记忆中枢——杏仁基底外侧核条件恐惧表达中枢——杏仁中央核海马:海马:学习和记忆的重要脑区双侧海马受损会导致空间记忆严重破坏海马损伤导致的顺行性遗忘症3. 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科学。

拮抗剂:能对抗和抑制特定神经递质的突触后效应的药物。

安慰剂:给予有机体的一种替代生理活性药物的无活性物质,可用于控制实验中的给药效应。

4. 实验毁损法:实验动物脑组织的部分移除或毁损;可以推测,动物丧失的功能即是被毁损脑区的功能。

脑毁损研究是实验毁损法的同义词。

5. 光感受器:三原色编码我们的眼睛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分别对三种不同的色调敏感。

人们能够看到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通过混合光谱上的三种颜色获得。

三种视锥细胞:红,绿,蓝。

色觉就是由这三种视锥细胞负责的三种色觉缺陷:(1)红色盲: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他们的视敏度是正常的,说明视网膜上不缺乏红绿视锥。

他们的红视锥细胞中填充的是绿视锥细胞的视蛋白。

(2)绿色盲,也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

他们的绿视锥里填充的是红视锥细胞的视蛋白。

(3)蓝色盲,他们的视网膜上缺乏蓝视锥,视敏度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视网膜节细胞:对立加工编码红色和绿色为一对,黄色和蓝色为一对。

于是,视网膜上有两种颜色敏感性节细胞:红-绿细胞与黄-蓝细胞。

部分颜色敏感节细胞以中心-外周的方式进行反应。

对颜色不敏感的节细胞也接收视锥细胞的传入信息,但不同波长的光对于它们来说没有差别,它们只是简单地在其感受野的中心部和外周部编码视觉信息的相对亮度,这些细胞的作用相当于“黑-白-探测器”。

视网膜节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应特征取决于三种视锥细胞与两种节细胞之间的神经回路的特点。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7)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7)

2009年自学考《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7)第五章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一、什么是联想学习、种类、特点?答:联想式学习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根据外部条件和实验研究方法不同,分三种类型:尝试与错误学习、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式条件反射。

三种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环境条件中那些变化着的动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性,造成脑内两个或多个中枢兴奋性的同时变化,从而形成脑内中枢的暂时联系。

因此3种学习模式统称联想式学习,包含外部动因间的联结、刺激-反应联结和脑内中枢间的联结(暂时联系)。

二、非联想学习分几种?区别?答: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习惯化与敏感化。

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

两种非联想式学习模式的区别,在于习惯化刺激是由生物学意义不明确的无关刺激重复作用而引起;敏感化则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刺激,如痛觉刺激重复作用所造成。

什么是程序性学习?其必要的脑中枢位于哪?其经典代表实验是什么?答:无论是联想式学习还是非联想式学习,经过多次训练可以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

这时的学习模式出现了新的特点,短潜伏期的快速反应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其脑机制中最必要的中枢是小脑深部核。

在生理心理学研究中,以兔瞬眼条件反射为其典型代表。

认知学习:与经验式学习不同,高等灵长类和人类的许多学习过程,并不总是建立在重复的个体经验基础之上,往往一次性观察或摹仿就会完成。

这种学习模式建立在视觉认知过程的基础之上,又可称认知学习。

味-厌恶式学习:味觉刺激具有长时间延缓的学习效应,味觉刺激与毒物间的学习效应强度大于味觉与皮肤痛刺激间的学习效应,使味-厌恶学习行为模式,既具有联想式学习的特点,也具有非联想式学习特点。

印记式学习:鸟类和低等哺乳动物中,存在的特殊的习得行为模式。

简述何为脑的等位论?用什么实验证明?答:1917年,美国学者拉施里着手研究动物联想式学习的脑定位问题,以寻求一些脑结构在联想学习中的作用,即脑的机能定位关系。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一、大脑的基本结构大脑是生理心理学的核心,了解其基本结构对于理解其功能至关重要。

大脑可以分为两个半球,每个半球负责不同的功能。

大脑皮层是大脑最外层的部分,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语言、记忆和决策。

脑干和下丘脑是大脑的其他重要部分,负责基本生命功能,如呼吸、心跳和体温调节。

二、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行为。

三、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感觉是指我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信息,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知觉是指我们如何解释和处理这些感觉信息。

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

四、记忆记忆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关键主题。

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是指我们暂时存储信息的能力,而长期记忆是指我们长期存储信息的能力。

了解记忆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学习和记忆信息。

五、情绪和动机情绪和动机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情绪是指我们对特定事件的反应,如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

动机是指我们追求特定目标的原因。

了解情绪和动机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感受和行动。

六、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心理障碍是指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

了解心理障碍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七、药物和心理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是生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药物可以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了解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有助于理解我们如何治疗心理障碍。

八、跨学科研究生理心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与其他学科如神经科学、生物学和社会学等密切相关。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6分)1、一部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说的是一个16岁的农村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师范学校,面对着瘫痪在床无人照顾的父亲,无奈之下卖掉了全部家产,背着父亲走进校门,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学之路。

电影的寓意说明 ( )①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②承担责任是自立自强的必须选择③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④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A.①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更好地完善自我,“吾日三省我身”,这是对自我负责;经营者生产价廉质优的商品,诚实守信,这是对消费者负责;报纸杂志撰文真实,正确掌握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负责;我们人人保护绿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是对全社会、全人类负责。

据此回答2~3题2、下面对负责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负责”只是对成人的道德要求B、我们现在还是孩子,不用承担责任C、负责是对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同的道德要求,贯穿于人的一生D、责任感和负责态度是对职业人员的要求3、人们如果不承担许许多多的责任,其后果可能是()①得不到人们的信任②受到法律的惩罚③受到大众的谴责④不会有多大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 生活中每个公民都要扮演多种角色并承担多种责任。

下列角色和责任相匹配的()①作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②作为朋友要讲究哥们义气③作为游客要保护好名胜古迹④作为学生应认真完成各科作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易卜生语)。

”这句话对你的启示是:( )A、人生最重要的责任莫过于让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

B、人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对自己负责。

C、只要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

D、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心理咨询讲座咨询师: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1,如:家长来咨询孩子上网成瘾问题,真正的求助者无转化家长为求助者有求才有帮。

2,只有心理问题不具体问题。

例如:最近心情不好,朋友借钱3个月不还。

若要——小气不要——损失此时求助3,积极乐观4,有效的目标评估体系基础——求助者的身心健康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咨询师—求助者~~~~~~~——咨询师的身心健康要得到维护且意义比求助者大咨询师的身心健康建立在职业理念和职业要求上的1,模式:求助者是主动的,咨询师是被动的没有求治动机的心理问题者不是咨询师的帮助对象。

2,关系:咨询师和求助者是职业的,指导性的,契约的,实效性的关系。

最核心的是平等(人格,尊严,价值观上的平等)3,原则:A价值中立的原则B保密(内容和结果不由咨询师告诉别人)保密之外:1,在求助者的行为对自身造成危害2,求助者的行为即将对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3,检法需要时C避免建立双重关系(凡是不在心理咨询室里都是违规)只保留一种关系。

助人自助:帮助来访者自己成长起来。

督导:职业框架心理咨询职业活动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寻找切入点:1,求助者求助的内容2,求助者求助的问题3,求助者求助的症状表现4,上级咨询师下达的任务5,心理测验观察到的疑点摄入性谈话——我头疼,失眠——为什么?问什么?请谈谈失眠的原因怎么问?——失恋——为什么?怎么听?——事件——为什么?我喜欢他(她)不喜欢我在自我水平上评价都没的问了,就不用了。

怎么问?提问方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恰当的提问:收集材料——开放,中性明确问题——封闭,准确不恰当提问:为什么~~~有责备性每次一个问题选择性提问聚焦提问修饰性反问涉及道德、正确性的问题后果:失去求助者的心理探索掩饰、防卫心理由于不恰当的提问的出的怎么问——>倾听原则:无论求助者讲什么,都得听△明确原因:生物:躯体、性别、年龄社会:社会生活事件、社会风俗、传统;社会支持系统心理:认知;行为;情绪;个性;认知:错误观念;观念冲突;观念;行为冲突;非理性逻辑;外归因错误赋意;负性自动想法;负性自动想法;负性情绪记忆;负性联想;负性累计;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偏见行为;自慰。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9第19章人格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教育环境,形成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

其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统合性:人格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复杂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的行为表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特征。

5.功能性:(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

人格结构1.知—情—意系统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是人们都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但每个人在这三大过程中表现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现象是人格的成分。

2.心理状态系统: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

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这些状态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差异性。

3.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稳定水平的结构。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世界观等。

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4.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能力方面,自然科学家表现认知能力强,社会活动家人际交往能力强。

气质方面,有人暴躁,有人温和。

性格方面,有人正直,有人阴险。

5.自我调控系统: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包括:①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②自我体验: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8)情绪性学习的调节:边缘系统内部的相互联系。

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什么是记忆痕迹理论?我们用现在的观点如何认识它?答:60-70年代间形成的记忆理论,将人脑内的记忆过程大体分为两类,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前者的脑机制为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后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

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

现在的观点认识-不足之一:实验说明了短时记忆痕迹的电学活动性质,但不能由此认为短时记忆痕迹仅仅是反响回路的电学活动。

70年代以来许多实验室都证明,海马结构中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在三突触回路中还存在着长时程增强效应,可能是从短时记忆痕迹转化为长时记忆痕迹机制之一。

然而在长时程效应中,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参与,而且任何一个突触传递都包括复杂的化学传递机制。

所以就短时记忆痕迹的本质来讲,把它仅仅归结为神经元回路反响的电学活动是60年代理论的历史局限性表现。

不足之二:研究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

突触前合成、存储和释放递质的功能以及突触后受体的变化虽与学习记忆有一定关系,但对长时记忆痕迹来说也不是特异性的机制。

神经信息在突触传递中的化学机制是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基础,当然也包括长时记忆痕迹的形成;但并不是特异性的。

所以关于长时记忆痕迹的突触理论或脑结构变化理论都未能得到特异性的证据支持。

长时记忆的脑形态学基础?△☆传统记忆痕迹的最后一个观点,即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

虽然记忆痕迹理论形成时,人们对突触化学传递的知识还很少,但根据当代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把这一论断归结为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包括突触的增多或增大。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概括彭祖的养生之道,主要为三个方面,即:气功术、营养术、房中术。

养生之道,贵在坚持。

据古籍记载,彭祖“少好恬静,不卹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

”(《太平广记》)。

彭祖从少时起,就开始习养生之道,冬保暖,夏纳凉,安康“适身”,劳逸结合,娱乐“通神”。

车马衣物,不求其华,唯使心地纯真“一志”。

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竹简“十问、六问”中“王子巧问彭祖”记载:喜怒不时,不明大道(养生之理),生气去之(生机)。

他认为长寿之道,并不“玄秘”,而功夫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彭祖确实是长寿者的典范,身为诸候,其学问之渊博,人格之高尚;为世人所钦仰。

孔子以其自己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风度,以其平时所钦仰“窃比于老彭”之一句来相比拟,圣人尚如此说,世人更是钦仰有加。

彭祖的性格稳重,平日从不吹嘘自己养生有道,也不故弄玄虚,崇尚鬼神变化之事,经常一个人悄悄出门,独自行动,数十日,乃至数月不归。

彭祖养生术并不排斥尘世生活,强调人不能“委弃妻子,独处山泽”去过“断绝人理”的孤单生活。

亦不可强行禁欲。

“有强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

”当然,老年人房事宜稀少,频率不宜高,应量力而行,适可而止。

葛洪《神仙传》中记载彭祖的养生治身方法是“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千”。

此即后世的气功修炼、吞咽唾液方法。

彭祖经常运用气功养生,闭气内息,从清晨一直端端正正地坐到中午。

按摩眼睛和身体,舔舐嘴唇,吞咽唾沫,运气数十遍才起身。

如果身体有不适,彭祖就导引内气,攻其不适之处。

体中运气,使九窍、五脏、四肢乃至于毛发,都能感觉到气云在体中行走。

从口、鼻一直到十指尖,不久便使身体愈和。

彭祖服气术即气功疗病术,是从大气、日光中吸取营养的办法。

彭祖的气功术造诣颇高,他发明的吐纳服气疗法是中国古代原始的养身医病方法,而且流传至今。

彭祖被称为中国早期的气功大师,实属当之无愧。

屈原在《楚辞天问》云: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的注和洪兴祖的补注中,部说他能做一手好菜,烹调的野鸡汤,味道鲜美,尧帝品尝后,甚为满意,便把彭城封给他,因其道可祖,故谓之彭祖。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XX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C1.刺激的强度并不简单地决定于它的物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它的新异性,即它对机体的不寻常性、意外性和突然性。

2.什朝向反射?巴甫洛夫的朝向反射是什么?(1)朝向反射:就是由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

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

朝向反射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2)巴甫洛夫的朝向反射: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

解释:①巴甫洛夫认为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

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

②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

③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

④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3.非随意注意的生理机制——朝向反射理论、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随意注意生理机制——网状核闸门理论、前运动中枢控制理论。

4.简述朝向反射的神经模式匹配理论:(1)朝向反射(略)(2)索科落夫发现,朝向反射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

其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

刚刚发生的外部刺激在神经系统内形成了某些神经元组合的固定反应模式。

如果同一刺激重复呈现,传人信息与已形成的反应模式相匹配,朝向反应就会消退。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3)1987年以来,逐渐将受体按其发生的生物效应机制和作用加以分类,如G-蛋白依存性受体家族、电压门控受体和自感受体等。

□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化学机制并非总是如此复杂,当那些电压门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时,就会直接导致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产生突触后电位。

脑重量约占全身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与耗能量却占全身的20%,而且99%利用葡萄糖为能源代谢底物,又不像肝脏、肌肉等其他组织那样,本身不具糖元贮备,主要靠血液供应葡萄糖。

第一章感觉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其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第一节视觉△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

前者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后者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信息。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通过眼外肌肉的反身活动,保证使运动着的物体或复杂物体在网膜上连续成像的机制,也就是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答: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

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为共轭运动。

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

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

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

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串讲资料(5)一、视觉失认证视觉失认证类型有统觉性失认证、联想性失认证、颜色失认证、面孔失认证;患者的初级视皮层17区、外侧膝状体、视觉通路、视神经和眼的功能和结构正常无损;脑局灶损伤可分别在2-4视觉皮层区(V2、V3、V4)或颞下回、颞中回、颞上沟,也常见枕-颞间的联络纤维受损。

统觉性失认症:这类患者对一个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故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

这种失认症可能是V2区皮层以及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结构间联系受损,如与中脑的四叠体上丘或顶盖前区眼动中枢的联系遭到破坏,不能通过眼动机制连续获得外界复杂物体的多种信息。

联想性失认症:患者可对复杂物体的各种属性分别得到感觉信息,也可将这些信息综合认知,很好完成复杂物体间的匹配任务,也能将物体的形状、颜色等正确地描述在纸上;但患者却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这类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颞下回或枕-颞间联系受损而致。

这是视觉及其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功能解体所造成的。

面孔失认症:面孔认知障碍分为两种类型: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

前者对站在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可知觉或分辨,也能根据单人面孔照片,指出该人在集体照片中的位置。

但病人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人,却可凭借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认。

这类病人大多数是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

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的患者,对熟人确认正确无误,但对面前的陌生人却无法分辨。

这类患者大多数为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

二、听觉失认症: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颞横回的41区)、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所见,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或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

词聋患者大多数左颞叶22区或42区次级听觉受损所致;乐音失认症患者,多为右颞22区、42区次级听皮层受损所致;嗓音识别障碍又可分为两种,陌生人嗓声分辨障碍多见于两侧颞叶次级听皮层(22区、42区)同时损伤。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9第九章情绪情感的生理心理学1.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理论:①詹姆士-兰格理论、②卡侬的丘脑学说、③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④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⑤林斯莱-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认为大脑边缘皮层、海马、丘脑和下丘脑在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⑥塞里的应激学说。

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同时的著名的经典实验:假怒实验、怒叫实验、自我刺激实验等。

2.著名的经典实验:(1)假怒实验: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做“假怒”。

(2)我国生理学家卢于道和朱鹤年于1937年电刺激脑中枢,发现猫能发出呻吟的声音。

1952年他们又深入研究了猫中脑的怒叫中枢。

(3)情绪的重要中枢: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颞叶皮层等。

下丘脑——情绪表达的重要中枢。

新皮层和基外杏仁核——兴奋性调节为主,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抑制性调节为主。

3.皮肤电反应:是由皮肤电阻或电导的变化而造成的。

皮肤电阻或电导随皮肤汗腺机能变化而改变。

交感神经兴奋,汗腺活动加强,分泌汗液较多。

由于汗内盐成分较多使皮肤导电能力增高,形成大的皮肤电反应。

意义:皮肤电反应只能作为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直接指标,也可以作为脑唤醒、警觉水平的间接指标,但无法辨明情绪反应的性质和内容。

4.小脑运动功能的传统认识和现代认识。

(1)长期以来,都认为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同躯体各部分的共济运动,保持适度肌张力与躯体的平衡状态。

因此,它的功能与锥体外系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认为小脑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

近年研究发现,小脑是快速短潜伏期运动反应中枢,也是随意运动和习得性运动反应的最必须的基本中枢。

(2)小脑损伤的病人中,突出的症状是共济失调,表现为明显的意向性震颤。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申洪)一、生理心理概述1、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生理活动的生理机制(脑机制)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区别生理心理学以心-身关系问题作为研究的基本命题,借助于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试图阐明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脑在整体形态,细胞和分子等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心理生理学:以人类被试为实验对象,在无损伤的条件下测定一些生理功能参数,主要研究脑在整体水平上人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二、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1、脑损伤法:不可逆性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可逆性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法、神经化学损伤)2、脑刺激法:电刺激法、经颅磁刺激、化学刺激法3、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定义: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的电位变化。

ERP的特性:两个恒定:潜伏期、波形。

4、(平均)诱发电位(AEP)的定义:平均诱发电位(AEP)多次进行重复刺激,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进行叠加平均以虑去噪声,得到的与刺激相关的电位事件相关电位受到心理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的AEP5、(平均)诱发电位(AEP)的成分(三种成分及发生的时间)AEP的成分刺激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为早成分;10-50毫秒之间的5个波称为中成分;50-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为晚成分3、无创性脑成像技术的分类(分为结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技术)和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每种成像技术有两个具体的技术,要掌握他们具体的内容。

)三、感觉过程(一)、视觉过程1、眼的主要结构●眼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视神经2、视网膜的信息传递3、眼内折光装置及其反射活动●瞳孔反射:强光---瞳孔缩小暗光---瞳孔变大●瞳孔皮肤发射:身体任一部位的皮肤---疼痛感,引起瞳孔扩大。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21第21章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广义,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加同一性和稳定性就是基本原则) 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惩病态心理。

心理健康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

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就。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评价,接纳自己现状,自信乐观,不苛求自己,不自卑,自负。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最能体现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有可信的朋友。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

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能力。

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能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需要与欲望。

心理健康培养途径: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二、压力:也叫应激,1936,加拿大,汉斯。

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组成的。

1.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物或环境刺激。

2.压力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

(反应:一是心理成分,包括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即感觉紧张。

二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胃痛、出汗等身体反应。

这些身心反应合起来又称:压力状态)3.压力是个过程:引起压力的刺激、压力状态以及情境(情境: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压力源: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压力原因:1.躯体性压力源: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10
第十章运动和意志行为
1.神经系统引起或调节肌肉的收缩功能主要是通过类似突触结构的装置——神经肌肉接点的功能实现的。

(1)终板电位:神经肌肉接点由神经末梢一再分支并膨大而成为终板(终扣)终板与肌纤维膜以一定间隙相联系。

神经末梢兴奋时终板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扩散到间隙后的肌膜上与受体结合产生终板电位。

(2)终板电位的性质类似突触后电位,是缓慢的级量反应,但它却比突触后电位强很多。

所以,终板电位总能激发肌纤维发放动作电位并沿它的全长传导,引起它的受损。

(3)肌纤维的细胞质内,启动了能量供给机制,使肌纤维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朊之间的横桥发生变化,两者发生相对位移,产生肌收缩运动。

2.运动单位: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一再分支,与许多肌纤维形成神经肌肉接点,该神经元兴奋发出神经冲动使这些纤维收缩。

每个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纤维称为运动单位。

神经效应器接点:平滑肌、腺体和心肌接受植物性神经支配,植物性神经末梢和它们之间的接点统称为神经效应器接点。

①无论是形态上还是功能上神经效应器接点、神经元之间突触可以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突触后神经元接受数以千计的突触前成分,即一个神经元可与
大量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这些突触的突触后电位可能是兴奋性的或抑制性的,它们之间发生时间和空间总和导致单位发放。

②神经肌肉接点中每个纤维只接受一个神经元的有髓鞘的轴突末梢,且只释放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因而只能引起一种兴奋性终板电位。

③神经效应器接点中一个效应器细胞只接受一个神经元的无髓鞘神经纤维,可能有两类神经递质中的一种——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3.肌梭:是一种特殊的本体感受器,即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

肌梭是单突触反射的反射感受器。

4.脊髓运动反射: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的简单运动过程,它是其他复杂反射活动的基础。

脊髓运动反射分为:单突触反射、二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5.单突触反射、反射中枢及生理意义?
(1)单突触反射:在反射弧结构中只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形成的单个突触的反射,就是单突触反射。

膝跳反射是单突触反射;跟腱反射是二突触反射活动。

(2)单突触反射的反射中枢:单突触反射的反射感受器是肌梭。

单突触反射的中枢是脊髓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大运动神经元(α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

(3)生理意义:①是人体功能肌张力产生的最基本机制②是姿势和步行等运动功能得以实现的生理基础。

6.多突触反射:也称屈曲反射,腹痛时的卷曲姿势是泛化了的屈曲反射。

除感觉和运动神经之外,还有大量中间神经元参与反射活动,
称为多突触反射。

7.脊髓运动神经元发挥最后共同公路的功能时,存在着许多生理现象:聚合、发散、闭锁、易化、分数化等。

8.脑对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控制:①横向的节段性控制:脊髓动物标本(或称孤立头标本)、脑干动物标本(或称孤立大脑标本)、间脑动物标本(或称去大脑皮层标本)都是这类研究的著名动物模型。

②纵向控制系统:根据各脑结构运动功能的特点可分为锥体系、锥体外系和小脑前庭系等三各纵向控制系统。

8脊髓动物标本及其症状,说明的问题,证明什么?
(1)脊髓动物标本又称孤立头标本,是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脑。

单突触反射和二突触反射的研究都是在脊髓动物标本上完成的。

(2)脊髓动物标本的横断手术后(延脑和脊髓之间横断切开),先出现脊髓休克现象,各种脊髓反射完全消失,肌张力降低呈现软性瘫痪状态。

数小时或数天后,脊髓运动反射才逐渐恢复,可以观察到脱离脑控制的脊髓运动功能特点:单突触和二突触反射活动十分亢进,如果轻敲膝盖或对足部向上轻推时,都可看到小腿或足部出现痉挛性节律性运动,分别称膝痉挛和踝痉挛反射。

异常亢进的脊髓反射造成全身肌张力增强,呈现硬性瘫痪状态,四肢伸肌与曲肌同时收缩,肌体发硬。

如用力强行弯曲其肢体时可观察到铡刀样强直症状。

如果这种病人能得到很好照料,他们即使长期卧床,肌肉也不萎缩,许多植物性神经功能还保持得很好。

如排汗、排便、排尿以及****勃起功能等。

(3)说明脑对脊髓运动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脱离脑的控制就会出现脊髓运动功能的亢进状态。

9.脑干动物标本及其症状,说明的问题,证明什么?
(1)脑干动物标本(去大脑标本):在中脑水平上横断脑,横断以下部分称脑干动物标本,又称去大脑动物,横断以上部分称孤立脑标本。

(2)观察脱离大脑以后脑干对脊髓运动功能的作用有3种特殊反射亢进现象:去大脑强直、颈紧张反射、迷路反射。

①大脑强直现象:去大脑以后动物四肢伸直、头颈向后挺直、眼球上翻。

②颈紧张反射:向一侧扭转头部造成另一侧颈肌紧张时,发现颈肌紧张侧上下肢屈曲,而对侧(头面转向侧)上、下肢处于强直状态。

③迷路反射:出现颈紧张反射的同时,还见到两眼与头面扭转的反方向转动。

(3)这3种反射现象表明去大脑控制以后脑干网状结构、红核、前庭核等功能亢进。

10.去大脑皮层动物(间脑动物):间脑动物的基低神经节,间脑和中脑保存着,翻正反射,步行正常,但由于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出现了去大脑皮层性强直姿势,表现为两上肢屈曲而两下肢强直。

11.结论:各高一级脑组织对低一级脑结构运动功能的控制作用大多是抑制性的;但红核、桥脑网状结构、中脑网状结构和前庭神经核对脊髓运动功能却实现着兴奋作用。

这些结构脱离它们各自的高一级脑结构的控制,就会引出亢进的脊髓反射活动。

12.与运动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主要定位于中央前回的初级运动
区(4区)、前运动区(6区)、额叶眼区(8区)。

13.传人的两大系统:特异性系统和非特异性系统;传出的两大系统: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14.运动功能柱:①在初级运动区皮层中,不仅类似初级感觉区与躯体点对点的空间对应关系,还有类似感觉功能柱一样的结构—运动功能柱。

②初级运动皮层区内存在着与躯体运动功能的空间对应关系。

③头面、唇舌、手在皮层中的运动代表区很大,而躯干部的运动代表区就非常小。

对头面部皮层运动区精细结构的研究发现,每个人脑均不相同,似乎人的面孔不同一样。

④初级运动皮层内存在着与皮层表面垂直的运动功能柱,全部运动神经元都有共同的“运动效应野”。

换言之,共同支配同一块肌肉在同一关节上运动的全部皮层神经元集中在同一个运动功能柱中。

⑤每个运动功能柱不但发出下行神经冲动,还能接受来自该肌肉、关节及邻近皮肤的各种感觉传入冲动。

⑥微电极电生理学研究发现,初级运动皮层的神经元电位活动有两种类型:一类神经元存在着自发的单位发放;另一类只在某项动作进行之前才开始发放神经冲动。

后一类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加入锥体系。

15.锥体系的组成、功能及症状?受损伤后出现的反应?
(1)锥体系的组成:锥体系的神经纤维主要来自初级运动皮层的大锥体细胞和额叶与顶枕颞的联络区皮层。

锥体系由皮层脊髓束和皮层延髓束组成。

(2)大脑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的运动功能:主要是发动随意运动,
其次是调节和控制各级脑结构的运动功能。

无论是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损伤、内囊的损伤,还是脑干以下锥体束的损伤,都会影响随意运动的正常进行。

(3)锥体系症状:锥体系受伤出现的特殊症状,是锥体系调节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障碍,统称之为锥体系症状。

它包括——肌肉强直性痉挛所引起的硬瘫、深反射如膝跳反射亢进以及一些特殊的病理性反射,如巴彬斯基反射、踝阵弯反射。

与这些亢进的阳性症状相伴随的是皮肤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最常见的是肤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

锥体系症状是神经科医生诊断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几锥体束受损的根据。

16.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有什么症状?
(1)上运动神经元又称大脑皮层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受损表现为:肌肉强直性痉挛所引起的硬瘫、深反射如膝跳反射亢进以及一些特殊的病理性反射,如巴彬斯基反射、踝阵弯反射。

与这些亢进的阳性症状相伴随的是皮肤浅反射的减退或消失,最常见的是肤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

(2)下运动神经元又称脊髓或脑干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表现为肌肉张力消失、肌肉萎缩、软瘫、浅反射和深反射均消失
16.锥体外系及其运动功能及症状?
(1)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的脑下行性纤维统称为锥体外系。

这些纤维都不经过延脑腹侧的锥体,都不直接止于脊髓α-运动神经元,
控制它的运动功能;而是通过中间神经元或脊髓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间接影响和调节脊髓α运动神经元的功能。

(2)锥体外系的组成:它组成,复杂纤维来自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底核、黑质、红核和脑干网状结构。

小脑系的神经纤维也可以看成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

锥体外系的纤维联系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许多下行性联系,还包括许多返回性纤维联系。

(3)功能:锥体外系在维持适度肌张力、姿势和随意运动的准确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是随意运动的前提条件和准确性的保证。

⑷锥体外系功能紊乱时的主要运动障碍是肌张力异常和运动障碍。

肌张力异常表现为齿轮样强直。

当医生用力拉动病人弯曲的肢体就会感到似乎在拉动一个齿轮,时松时紧断断续续地逐渐把弯曲肢体拉直。

齿轮样强直状态使病人常常半握两拳弯腰曲腿曲臂,走起路来是慌张步态,前冲欲倒的样子,由于脸部肌张力的异常,病人缺乏面部表情变换,呈假面具脸。

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表现为静止型震颤、手足徐动、扭转性痉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