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阮曾媛琪*(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于20XX-10-3 12:25:13发布)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首先,讲讲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们预测将来,往往要从历史去看,吸收教训与经验,以此来引导未来之路的走向。首先讲一讲美国的,它的文献比较全,而且影响也比较大。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开始时没什么专业人员,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和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历史,我们或许有一丝安慰:我们并不是孤单的,别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美国社工教育从19世纪末已开始发展,那时大概是1890年左右。其受到三个重要发展潮流或趋势的影响而形成最初的社会工作教育。当时的社会科学成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开始有此学科的教育,这促使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严谨,引发更多对社会的研究。另外他们对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点兴趣。第二因素是美国当时成立了国家慈善总会,他们的慈善总会在当时团结了大部分志愿机构的工作,同时他们对实际工作做出了回应。因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原先较散,后来统筹了)。他们发现机构人员往往未受培训,他们工作效能不高,于是开始重视培训,希望有一些培训给予工作人员。第三是当时许多私立女子大学在美国成立,在19世纪末,大量妇女地位低下,在家作家庭主妇。由于有了女子大学,而且生源多来自较好家庭背景的女孩,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不甘于留在家庭里做主妇,更希望到外面就业,而她们就业的一个最好出路就是在慈善业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她们的身分与地位)。这帮人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美国社工教育的发展道路。当时第一代社会工作的学校并非是一些大院校,而是从培训班开始的,比方他们第一个培训是1898年纽约慈善会开展了暑期培训班——算是微小的开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发现培训是十分需要的。短期的培训开始是比较注重实务工作培训的,但随着次数的增加,他们发现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希望长期的、比较系统的训练能开展起来,后来他们就要求一些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有系统的培训课程。当时在大学里面的培训是从研究生的层次开始的,他们从应用科学出发来考虑,认为你有了好的教育背景,再参加培训,你的能力会更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需要培训的人,他们大都具有了大学本科学位。后来在1919年他们已有17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并成立了全国社会工作培训教育协会,当时这十几所高校的社工教育构成了美国早期社工教育的特点。第一,他们传播知识的学生均来自非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第二,他们全部

是研究生水平,实行两年教育,他们的老师不单单懂学术亦注重实践经验,大都在基层从事过丰富的实践。他们十分注重实务为本的社会工作的培训方法。到了30年代至50年代,发展很快,学校增加了很多。当时,在30年代因经济危机

导致了衰退,反倒给社工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危机下失业问题、贫穷问题、家庭问题等均产生了,人们认为社会工作服务要增加很多——应付问题尤其是失业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另外也觉得要这么大量的工作人员去做这些工作,他们也要增加许多课程。另外一个影响,以前比较注重个人性的个案工作,但由于经济衰退使人们认识到引发问题的往往不是单层面,并不是因个人原因而产生的,是个人与家庭不可控的,是由社会影响的,比方有许多很有能力的、受教育的人也面临失业的威胁。所以他们也开始注重社区类的较宏观层面的教育目标。30年代一 50年代,他们有一个大的争辩,社会工作的培训是应该放在研究生层次还是处于本科生层次上。原先他们是从研究生教育着手的,后来他们发现社会急迫需要大量新人才,但研究生的培育是不够的,而且比较缓慢,于是开展了许多本科生培训。当时的培训协会却不接纳本科生层次的社会工作者,认为培养的人才不够水平,故引发了辩论。到了50年代他们以承认本科生层次的教育解决了这个辩论,到了1952年他们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的议会,鉴于协会约束力不大,想通过议会方式正式规定一些评审的规则,其将统筹整个美国的社工教育的课程水平。比方他们做法官式的工作,新开始一个课程,要受他们专家评审,若不合格的话,他会让你退出的,他也把美国的许多学校排名,实行良好的评审制度,促进竞争的有序化。到了70年代,教育层次不断增加,本科、硕士等,但对博士学位还存在一些争辩,他们认为要培养好的专业社工、具有水平又有专业,那么他们就该是DSW,而不是PHD。现在在美国社会工作博士学位比较注重专业性,当然也未忽略学术性。

下面我想讲一下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

香港发展主要是从50年代开始的,当时香港面临着巨大改变,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人来到了香港,香港的人口忽然增加了很多,房屋、贫穷、教育问题纷纷呈现。当时所谓的难民均是又穷又无住所、又无教育的。针对这些问题,香港50年代的社会福利事业一下子发展起来,那时国外的很多福利机构也纷纷来到香港帮助解决问题,那时正是香港社会福利事业蓬勃的时代。因为那时有那么多的社会需求,亦发展了那么多福利事业,但是没有专业人士从事这些工作,主要是志愿者,没受什么训练。受过训练的屈指可数,而且往往是政府派去英国接受短期培训后返回香港的人士,于是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十分强烈,当时除了派人去英国学习外,香港大学也开设了类似社会工作课程,是挂名于经济系的,以此来解决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是一个不很正规的课程。后来到

了60年代末,香港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文凭课程,这是正规的,主要是吸收已读完大学的毕业生,水平较高。现在香港的一些社工名流都在当时读了这个文凭的。进入70年代,香港的社工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主要因为那时香港经济大幅度好转,而且香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这要追溯到1967年香港大动乱时期,它使当时政府认识到参与暴乱的大部分青年人都是没有职业,未受社会关注的、缺乏系统活动来组织他们;因此,香港大力发展了大量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来应付这个社会的具体问题。后来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相应发展了许多社会福利工作,为家庭、青少年、老人等提供多方服务。另一影响社工发展的是70年代初政府规定所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士均要有社会工作方面的培训,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在社会福利署里一些相应职位的编制是要以社会工作教育为前提的,由于这种驱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就很快了。很多在职的做了多年社会工作的人亦要回来受教育,他们需要拿到一个专业资格,才可重新从事社会工作。70年代之后社工教育有了蓬勃发展。另外一个影响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因素是1972年,香港政府请了一个外国专家来研究香港今后社工教育发展的取向。这位专家来自英国,他作了研究报告,其中有一重要建议,他认为,香港社会问题那么多,另外香港的社会福利需求那么大,单靠大学本科生的培训是不足够的,大学的本科生人数不多,也无法吸引太多的人,应当发展社会工作文凭层次的教育,在此基础上,他建议香港设立香港社会工作训练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的前身。建议被采纳了。70年代,香港有了文凭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此来满足社会上对社会工作服务不同层面的需求。总的来说,现在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如今巳形成了如下的层次:一是文凭,一是本科,一是硕士这样的专业培训。我们认为文凭的课程是普遍性培训。因为在香港来说,他们是有专业资格的,这些毕业生可以成为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会员,也可以成为注册局的成员。在普遍前提下,他们比较注重务实操作,执行性的东西较多。学士学位的不单单懂得实务性,也应当具有反思与社会科学的能力。对于硕士而言,我们希望其除对社会工作普遍性理解外,而且要有专门性的研究,更希望他们能发展一些适合自身的模式,并不‘定局限于别人的应用模式,可以有从自己经验出发的工作方法与模式。可见,他们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今天社会工作教育在香港已具有相当规模,我们有六所院校提供社工的不同培训,香港大学、理工大学、中文大学、城市大学、浸会大学、树仁学院等都在提供不同层次的训练,有的是几个层次兼有的,但同时我们也面对了一些问题。比方70年代开始发展期,80年代、90年代初是蓬勃发展之时,当时政府资源比较充裕,社会需求也大,政府也较支持社会工作。但是现在我们面临了一个很大的困境,是财政紧缩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而言可能是个机会,这种经济紧缩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