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教育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全球教育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全球教育是一个复杂和多层次的体系,它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和每个人的未来。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机构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自身的教育理念、方法和体制,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全球教育的几个主要趋势,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的启示。
一、多元化和多样性多元化和多样性是全球教育的一大趋势。
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教育体系必须更加开放、多样化和适应性强,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因此,许多国家采取了灵活的教育政策,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获得更多的选择权,以便更好地掌握他们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种趋势对于中国也有很大的启示。
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教育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从而实现教育的普及和增进学生的发展。
二、技术化技术化是全球教育的另一大趋势。
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下,现代教育需要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运用各种创新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效果。
例如,在线教育、智能化和数据化教育等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这种趋势对中国来说也必不可少。
中国已经是全球互联网技术的领导者之一,应该更积极地融合新兴技术和教育,构建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和工具。
三、重视STEM教育STEM教育(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全球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STEM教育强调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的优秀人才。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不断加剧,STEM教育越来越被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所重视。
中国应该进一步推动STEM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加强与国际上相应的科研和创新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上的竞争力。
四、关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是全球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培养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
这种趋势在中国也非常重要。
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充满着挑战和机遇。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大陆的启示
美国、香港学校社会工作对本土化的影响Author:xxx跟社会工作一样,学校社会工作也是一个外来语,是学校社会工作者把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的良好协调关系,改善学校“教”与“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从而达成学校教育之目的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方法上具有可借鉴性、在实施效果上具有互补性,这为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前提。
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经验以及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运行模式,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可以有这样三种模式:一是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单独存在于学校体制之外,可称之为体制外聘任模式;二是高校内设立独立的学校社会工作机构,可称之为体制内并存模式;三是实现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可称之为体制内整合模式。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普遍采用外聘模式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
然而,当前在我国实行这样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仍然存在很多现实困难。
首先,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与认可,尽管已经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是学校社会工作未被我国高校正式和实质性采纳,这个过程还需要很长时间;再次,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取得较大进步,但作为社会第三部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间组织发育缓慢导致学校无法聘任或者政府部门无法购买这种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最后,从这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自然发展来看,它是与国家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讲,越是经济发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出现越早一些,这很容易导致各个地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平衡。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在推行学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困难与障碍。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趋势
社会工作的发展与趋势社会工作是一门专注于改善社会福利、社会关系和社区发展的职业。
在世界范围内,社会工作领域正经历着许多重要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和作用社会工作旨在促进社会公正、人权和社会福利。
它涉及到与个人、家庭和社区合作,提供支持和服务,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的核心工作包括评估和介入,以帮助个人和群体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确切定义和实践方法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然而,无论在何处,社会工作的目标始终如一: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应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
二、社会工作的历史与演变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职业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早期的慈善工作者到现代的专业社会工作者,这一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过去,社会工作主要由宗教团体和一些慈善组织提供。
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帮助贫困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物质援助和精神支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社会工作逐渐从慈善援助转变为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者开始接受专业培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1. 多元化的专业领域:社会工作的专业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社区工作、福利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社会工作专业还包括老龄工作、残疾人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国际社会工作等。
这种多样性使得社会工作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的不同需求。
2. 强调人权和社会正义:人权和社会正义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对人权和社会正义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守护人权和推动社会公正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3. 跨学科合作: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需要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
社会工作专业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以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4. 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工作也开始利用新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和职业领域,其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需求的增加,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一些创新的建议。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过去,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
随着社会工作领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工作实践的需求。
因此,专业教育应该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社会工作专业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等密切相关,因此,专业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和融合。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更广泛的视野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
再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社会问题是全球性的,因此,专业教育应该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展开交流与合作。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此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领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已经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因此,专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社会工作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更科学的干预策略。
最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注重专业伦理的培养。
社会工作是一门关乎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的职业,因此,专业教育应该强调道德伦理的教育。
学生需要理解并遵守社会工作的道德准则,包括保护用户隐私、尊重用户权益等。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PART 03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与 特点
典型国家(地区)社会工作教育模式
美国模式
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 强调案例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 方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英国模式
注重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强调社会工作的理论性和实践 性,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 20世纪初,经历了从职业化到专业化 的发展过程。
在教育模式上,形成了多元化、灵活 性强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历教育、在 职培训、实习督导等多种形式。
在教育理念上,强调社会公正、人权 、社会参与等价值观,注重培养具备 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强调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普及和 实践技能的提升。
XX
REPORTING
2023 WORK SUMMARY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的 发展历程及启示
汇报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XX
20XX-02-08
XX
目录
• 引言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历程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与特点 • 国外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举措 •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 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教学方法。
创新培训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活动,满
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PART 05
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 示与借鉴
结合国情,明确社会工作教育定位
借鉴国外经验,明确社会工作教 育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功能。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 科知识,构建综合性的社 会工作课程体系。
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二、实践模式
3、课程设置: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充分 考虑每个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除了常规的学科课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 和课外活动,如艺术、体育、社交等。
二、实践模式
4、实践方式: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方式主要包括全日制融合、部分 时间融合和课外活动融合等。全日制融合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或班级中接受 全日制的特殊教育服务;部分时间融合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或班级中接受部 分时间的特殊教育服务;课外活动融合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或班级接受正常 的学科教育,而在课余时间接受特殊教育服务。
三、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影 响
三、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影响
1、提高教育质量。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国际化培养,使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此外,通过与国际接轨和不断创新, 提高了整体教育质量。
三、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影响
2、培养优秀人才。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社会工作者, 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为 社会作出贡献。
三、启示与建议
三、启示与建议
根据英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实践模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1、政策制定:我国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政策,明确发 展方向和目标,加大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三、启示与建议
2、机构建设:我国应该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机构,包括学校、 幼儿园和社区教育机构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
二、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的特点
3、国际化。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国际实 习和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工作者。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旨在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及社区解决问题、增强社会功能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和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其社会工作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其他国家的社会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美国作为社会工作的发源地,其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潮等诸多挑战,贫困、疾病、家庭破裂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工作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社会工作者多为慈善工作者,他们主要是为了帮助贫困和弱势群体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仅仅提供物质援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重建自尊和自信,重新融入社会。
在20世纪,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发展和变革,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社会工作者开始注重个案服务和干预,强调对客户的个性化关怀和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开始关注社会系统和结构对个体问题的影响,提出了以系统论和结构功能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理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使得社会工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更好的干预和解决方案。
在美国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还注重社区工作和社会变革,他们认识到要真正解决社会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结构和体制,为贫困和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权利和资源。
因此,社会工作者开始投身到社会运动中,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为社会公正和平等而努力。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逐渐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美国社会工作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前进,不断寻求更好的实践模式和方法。
社会工作者逐渐意识到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支持。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概述美国是社会工作的诞生地之一,其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在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以及社会问题解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的职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社会工作教育等角度,探讨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会工作在美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一些慈善组织和宗教机构开始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他们开始训练专业工作者。
1898年,美国纽约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工作学校,此后,社会工作在美国开始专业化和正规化。
20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社会工作者开始从单纯的服务转向创造性的干预,以期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美国成立了公共婴儿保育系统、社会保障制度、房屋改善项目等,从而规范了社会福利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社会工作开始注重个体和家庭的自我决定权利,并强调利用社区资源,以营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此外,美国社会工作也开始走向多元化和全球化,以服务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国籍的人群。
第二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职能1.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美国社会工作者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和利益。
例如,他们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帮助低收入家庭获得财政支持,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等。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公众参与社会事务。
例如,他们与社区居民合作,创造有利于社区成员生活和发展的环境。
3.解决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工作者积极投入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药物成瘾等。
他们通过个体和群体干预、行政和立法干预、社区组织和社会动员等手段,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第三部分:美国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1.个体干预美国社会工作者通过个体干预来帮助那些需要关注和支持的人。
例如,他们通过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等方式,优化个体的情感和生理状态。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阮曾媛琪*(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于20XX-10-3 12:25:13发布)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讲讲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们预测将来,往往要从历史去看,吸收教训与经验,以此来引导未来之路的走向。
首先讲一讲美国的,它的文献比较全,而且影响也比较大。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开始时没什么专业人员,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和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历史,我们或许有一丝安慰:我们并不是孤单的,别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社工教育从19世纪末已开始发展,那时大概是1890年左右。
其受到三个重要发展潮流或趋势的影响而形成最初的社会工作教育。
当时的社会科学成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开始有此学科的教育,这促使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严谨,引发更多对社会的研究。
另外他们对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点兴趣。
第二因素是美国当时成立了国家慈善总会,他们的慈善总会在当时团结了大部分志愿机构的工作,同时他们对实际工作做出了回应。
因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原先较散,后来统筹了)。
他们发现机构人员往往未受培训,他们工作效能不高,于是开始重视培训,希望有一些培训给予工作人员。
第三是当时许多私立女子大学在美国成立,在19世纪末,大量妇女地位低下,在家作家庭主妇。
由于有了女子大学,而且生源多来自较好家庭背景的女孩,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不甘于留在家庭里做主妇,更希望到外面就业,而她们就业的一个最好出路就是在慈善业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她们的身分与地位)。
这帮人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
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美国社工教育的发展道路。
当时第一代社会工作的学校并非是一些大院校,而是从培训班开始的,比方他们第一个培训是1898年纽约慈善会开展了暑期培训班——算是微小的开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发现培训是十分需要的。
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及启示分析
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及启示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以适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本文将对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教育国际化是指教育机构和个人在教育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是高度国际化,不断开拓国际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形式。
近年来,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全球化的形势推动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国际化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全球化的显著特征。
现代科技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教育体系的联接,而“一带一路”等国家和地区发起的政策倡议,在推进国际教育领域的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激发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教育国际化不仅仅是促进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更是针对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开展培训项目、交换生计划、海外游学、语言文化交流等活动。
同时,也推出了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来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和机构的全球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开设分校和合作项目,如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同时,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开始走出去,如汉语国际教育、高等教育等,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欢迎和认可。
二、教育国际化的未来教育国际化有望在未来继续快速发展。
在科技、政策、需求等多方面的推动下,国际教育领域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一是教育领域将进一步国际化。
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将朝着高度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各国间的教育合作将更加密切,全球教育资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分享和流动。
同时,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教育机构将有机会在国际教育领域中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和机构将更深入地参与国际教育。
好的教育资源和机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社会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1、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通过 引进和消化西方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创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借 鉴西方社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探索符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中国本 土的社会工作理论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应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药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通过与国 外药学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药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提高我国药学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学生的国 际竞争力。
4、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我国应注重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适应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 需求。通过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其次,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包 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职业规划、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此外,学校 社会工作者还需要与教师、家长、社区等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此外,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立法、资 金支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 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学科之间的和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
域外瞭望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及启示◎李岩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进程 开启之后,脱胎于民间慈善组织的活动,伴随着回应和 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而发展起来,并且在福利国家 建设过程中成为落实各项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载体和专 业化的推动力量。
起源:从公益慈善到社会工作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中,公益慈善事业也相应地 发生着流变,19世纪中后期的重大转型,催生了社会工 作的发展。
早期“工业革命”所引发的大规模“羊吃 人”圈地运动、城镇化等进程,滋生了农民破产、工人 失业、贫穷、流浪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先发国 家,英国社会对上述问题的回应推动了传统慈善事业向 社会工作的转变。
特别是1862年成立的伦敦赈济会,与其他民间慈善力量一起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教育体制,把基于传统宗教教育的慈善学校转为社会工作专门学 校,这也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
这一时期发生了两个具有深远影响和标志性的事 件。
一个是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在英国成立,并且在70 年代扩展到美国,形成了一轮社会运动的风潮。
另一个 是1886年前后美国兴起的社区睦邻运动。
慈善组织会社所追求建立的道德社会,包含两个必 不可少的关键方面,即富有者的利他和贫穷者的自我支 持。
它借助《济贫法》和“友好访问员”制度,着眼于 协助贫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从而改善社会的贫穷状况,遏制乞讨。
这种理 念和工作方法传人美国后,进一步衍生出对慈善工作科|中国民政I2021.07学方法的强调,包括精准提供服务、管理与协调资源 等。
与之相较,美国社区睦邻运动不同于慈善组织会社 满足贫民需求的一般性慈善组织的理念和方法,主张培 育居民之间具有包容性和较少排斥的社区,依靠社区中 富有者与贫穷者等不同地位、处境群体之间有意义的沟 通,塑造社区凝聚力与互助精神,进而解决贫穷问题。
进入20世纪之后,美国社会工作逐步放弃了睦邻运动追 求“社会变革”的宏大目标,主要遵循了慈善组织会社 运动的“治疗取向”,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了英、美 等国家主流的社会工作范式。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与其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到1900年为止,美国2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
①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比例中学龄前儿童和中学毕业学生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次,美国学校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存在。
随着各个民族的人口出生率的上升和大批移民涌入,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在学校环境中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要接受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课程和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念,这就否认了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对他们的背景和出身的价值判断,其结果是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②再次,经济增长,人们的工作时间也相对延长,更多的父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照顾小孩的时间相对减少。
此外,美国家庭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
具体表现在:1.家庭离婚率上升,造成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2.核心家庭取代了传统大家庭;3.很多儿童被遗弃,生活在收养机构中,缺少父母的关爱;4.在学儿童的家长是同性恋的比例增加,造成青少年性别角色混淆;5.贫困家庭的基数大,儿童贫困问题突出,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孩;6.女性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家庭中很多妇女外出工作,无暇顾及小孩。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经济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忙于生计,使得代际交流的机会减少,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受外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更大;而长期生活在不健全家庭中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生活、价值观念形成方面的困难。
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出现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1.青少年,特别是13~14岁的青少年吸烟的人数在增加;2.大学校园中学生酗酒和狂欢的情况严重;3.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上升,比例最高的集中在16~20岁的青少年群体中;4.15~24岁的青少年因为酒精中毒和过量使用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逐渐增加;5.青少年遭受性侵犯的比例高,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受到性侵犯的几率是普通家庭儿童的两倍;6.青少年因性行为而感染病毒和意外怀孕的人数有所上升。
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启示五、国外社会工作的经验和启示社会工作是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体系,是在利他主义原则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也是一种利用专业机制来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和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社会组织的分化和社会问题的增多,社会工作逐渐成为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及其解决成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原因之所在。
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视国外社会工作的以下几方面经验以及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大力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建设。
(一)社会工作国际化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国际化的大趋势中,世界各国在许多方面面临着共同的发展目标与问题,社会工作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开放的具有高度接纳性的体系,必然存在着对不同经验的合理内核的吸收和对普遍性知识的追求,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实现其国际化的过程。
(23)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迫切要求能够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我国必须能够取其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赶上国际社会工作的先进水平。
近年来的社会学研究表明,我国的社会变迁与国际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致性的变化,我国正日益加入到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中去。
一方面,许多国外学者应邀到我国来办讲习班、作报告、开交流会,通过这些交流,我国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得以同世界知名学者进行对话沟通;另一方面,我国也经常派学者到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访问、考察和研修,完成和正在完成许多有较大影响的研究项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开始回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国内学者对国外最新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大量研究成果相继出版和发表,逐渐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各国领导宏观干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其中,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史尤为值得借鉴,不仅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而且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社会工作发展概述1. 早期阶段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当时,社会问题愈发突出,全国性的城市化浪潮、工业化、移民和生育率下降导致的家庭结构改变以及战争对社会造成的重创,不仅使得穷人、老人和孤儿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境况恶劣,同时也使得成年人和儿童对于贫穷、疾病、身体和心理残疾、家庭暴力等社会问题对抗力降低。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组织和个人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工作。
此时,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慈善事业、教育、监管和监狱改革等手段帮助弱势群体。
2. 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时代194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经历了一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浪潮。
国内和国外的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和政治变革促使人们意识到,社会问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到了不断加深。
随着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和不断发展的理论(如解放理论、生态学理论、收入再分配理论等)和方法的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这一阶段,美国通过领导支持来促进大学建立社会工作专业。
1940年成立的美国社会工作协会,促进了社会工作单一的国家标准、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
这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及为社会弱势人群的福祉和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固和广泛的基础。
二、美国社会工作的启示1. 形成合适的理论体系美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理论体系,例如人的主客观性理论、节约成本效率原则、系统论、生态学的系统理论等。
这些理论关注不同的社会问题,并不断优化我们对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形成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自主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对当下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理论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社会工作需求。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学校社会工作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特别是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将概述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将分析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家庭沟通、社区合作等方面的积极效果。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探讨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学校开始意识到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协助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
起初,学校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局限于提供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职责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预防、干预、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20世纪中期,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社会工作者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与教师和家长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同时,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学校社会工作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了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进一步向专业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随着技术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也开始运用数字化手段,如在线咨询、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回顾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最初的单一职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领域。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社会工作重要性的认可,也展示了学校社会工作在应对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对于我国来说,借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外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国外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一、社会工作的概念(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
弗里兰德(Friedlander)1980年在其所著的《社会福利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一书中强调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也是一种助人的过程。
(3)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方法。
台湾学者廖荣利在1996年出版的《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引述芬克(Fink)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或学科,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
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
(4)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廖荣利本人在《社会工作概要》一书中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专业领域,它运用社会的和心理的科学原则,以解决社区生活中的特殊问题,并减除个人的生活逆境和压力。
(5)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威特默尔(Wilmer)1942年在其所著的《社会工作:一种制度的分析》一书中认为:社会工作是有组织的机构或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实施的一种援助,是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实施的各种服务。
史坡林(Sparing)在1975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实务概论》一书中也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方法。
(6)对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定义。
斯基摩尔(Skidmore)在其1994年出版的《社会工作导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一书中,对社会工作下了一个综合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阮曾媛琪*(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于20XX-10-3 12:25:13发布)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国际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首先,讲讲西方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们预测将来,往往要从历史去看,吸收教训与经验,以此来引导未来之路的走向。
首先讲一讲美国的,它的文献比较全,而且影响也比较大。
其实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史,与我们都是一样的,开始时没什么专业人员,没有什么知识基础和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来的,看到别人的历史,我们或许有一丝安慰:我们并不是孤单的,别人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美国社工教育从19世纪末已开始发展,那时大概是1890年左右。
其受到三个重要发展潮流或趋势的影响而形成最初的社会工作教育。
当时的社会科学成为一个学科,在大学里开始有此学科的教育,这促使对社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严谨,引发更多对社会的研究。
另外他们对应用科学的研究也开始了一点兴趣。
第二因素是美国当时成立了国家慈善总会,他们的慈善总会在当时团结了大部分志愿机构的工作,同时他们对实际工作做出了回应。
因为他们的工作越来越系统(原先较散,后来统筹了)。
他们发现机构人员往往未受培训,他们工作效能不高,于是开始重视培训,希望有一些培训给予工作人员。
第三是当时许多私立女子大学在美国成立,在19世纪末,大量妇女地位低下,在家作家庭主妇。
由于有了女子大学,而且生源多来自较好家庭背景的女孩,那么当她们毕业后,就不甘于留在家庭里做主妇,更希望到外面就业,而她们就业的一个最好出路就是在慈善业方面的工作(比较适合她们的身分与地位)。
这帮人很有水平,也很有影响力。
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影响了美国社工教育的发展道路。
当时第一代社会工作的学校并非是一些大院校,而是从培训班开始的,比方他们第一个培训是1898年纽约慈善会开展了暑期培训班——算是微小的开始,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们日益发现培训是十分需要的。
短期的培训开始是比较注重实务工作培训的,但随着次数的增加,他们发现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希望长期的、比较系统的训练能开展起来,后来他们就要求一些大学开办社会工作有系统的培训课程。
当时在大学里面的培训是从研究生的层次开始的,他们从应用科学出发来考虑,认为你有了好的教育背景,再参加培训,你的能力会更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时需要培训的人,他们大都具有了大学本科学位。
后来在1919年他们已有17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并成立了全国社会工作培训教育协会,当时这十几所高校的社工教育构成了美国早期社工教育的特点。
第一,他们传播知识的学生均来自非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第二,他们全部是研究生水平,实行两年教育,他们的老师不单单懂学术亦注重实践经验,大都在基层从事过丰富的实践。
他们十分注重实务为本的社会工作的培训方法。
到了30年代至50年代,发展很快,学校增加了很多。
当时,在30年代因经济危机导致了衰退,反倒给社工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危机下失业问题、贫穷问题、家庭问题等均产生了,人们认为社会工作服务要增加很多——应付问题尤其是失业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另外也觉得要这么大量的工作人员去做这些工作,他们也要增加许多课程。
另外一个影响,以前比较注重个人性的个案工作,但由于经济衰退使人们认识到引发问题的往往不是单层面,并不是因个人原因而产生的,是个人与家庭不可控的,是由社会影响的,比方有许多很有能力的、受教育的人也面临失业的威胁。
所以他们也开始注重社区类的较宏观层面的教育目标。
30年代一 50年代,他们有一个大的争辩,社会工作的培训是应该放在研究生层次还是处于本科生层次上。
原先他们是从研究生教育着手的,后来他们发现社会急迫需要大量新人才,但研究生的培育是不够的,而且比较缓慢,于是开展了许多本科生培训。
当时的培训协会却不接纳本科生层次的社会工作者,认为培养的人才不够水平,故引发了辩论。
到了50年代他们以承认本科生层次的教育解决了这个辩论,到了1952年他们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的议会,鉴于协会约束力不大,想通过议会方式正式规定一些评审的规则,其将统筹整个美国的社工教育的课程水平。
比方他们做法官式的工作,新开始一个课程,要受他们专家评审,若不合格的话,他会让你退出的,他也把美国的许多学校排名,实行良好的评审制度,促进竞争的有序化。
到了70年代,教育层次不断增加,本科、硕士等,但对博士学位还存在一些争辩,他们认为要培养好的专业社工、具有水平又有专业,那么他们就该是DSW,而不是PHD。
现在在美国社会工作博士学位比较注重专业性,当然也未忽略学术性。
下面我想讲一下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
香港发展主要是从50年代开始的,当时香港面临着巨大改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许多人来到了香港,香港的人口忽然增加了很多,房屋、贫穷、教育问题纷纷呈现。
当时所谓的难民均是又穷又无住所、又无教育的。
针对这些问题,香港50年代的社会福利事业一下子发展起来,那时国外的很多福利机构也纷纷来到香港帮助解决问题,那时正是香港社会福利事业蓬勃的时代。
因为那时有那么多的社会需求,亦发展了那么多福利事业,但是没有专业人士从事这些工作,主要是志愿者,没受什么训练。
受过训练的屈指可数,而且往往是政府派去英国接受短期培训后返回香港的人士,于是培训社会工作者的需求十分强烈,当时除了派人去英国学习外,香港大学也开设了类似社会工作课程,是挂名于经济系的,以此来解决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是一个不很正规的课程。
后来到了60年代末,香港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文凭课程,这是正规的,主要是吸收已读完大学的毕业生,水平较高。
现在香港的一些社工名流都在当时读了这个文凭的。
进入70年代,香港的社工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主要因为那时香港经济大幅度好转,而且香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这要追溯到1967年香港大动乱时期,它使当时政府认识到参与暴乱的大部分青年人都是没有职业,未受社会关注的、缺乏系统活动来组织他们;因此,香港大力发展了大量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来应付这个社会的具体问题。
后来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相应发展了许多社会福利工作,为家庭、青少年、老人等提供多方服务。
另一影响社工发展的是70年代初政府规定所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士均要有社会工作方面的培训,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水岭。
在社会福利署里一些相应职位的编制是要以社会工作教育为前提的,由于这种驱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就很快了。
很多在职的做了多年社会工作的人亦要回来受教育,他们需要拿到一个专业资格,才可重新从事社会工作。
70年代之后社工教育有了蓬勃发展。
另外一个影响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因素是1972年,香港政府请了一个外国专家来研究香港今后社工教育发展的取向。
这位专家来自英国,他作了研究报告,其中有一重要建议,他认为,香港社会问题那么多,另外香港的社会福利需求那么大,单靠大学本科生的培训是不足够的,大学的本科生人数不多,也无法吸引太多的人,应当发展社会工作文凭层次的教育,在此基础上,他建议香港设立香港社会工作训练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的前身。
建议被采纳了。
70年代,香港有了文凭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此来满足社会上对社会工作服务不同层面的需求。
总的来说,现在香港的社会工作教育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如今巳形成了如下的层次:一是文凭,一是本科,一是硕士这样的专业培训。
我们认为文凭的课程是普遍性培训。
因为在香港来说,他们是有专业资格的,这些毕业生可以成为社会工作者协会的会员,也可以成为注册局的成员。
在普遍前提下,他们比较注重务实操作,执行性的东西较多。
学士学位的不单单懂得实务性,也应当具有反思与社会科学的能力。
对于硕士而言,我们希望其除对社会工作普遍性理解外,而且要有专门性的研究,更希望他们能发展一些适合自身的模式,并不‘定局限于别人的应用模式,可以有从自己经验出发的工作方法与模式。
可见,他们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
今天社会工作教育在香港已具有相当规模,我们有六所院校提供社工的不同培训,香港大学、理工大学、中文大学、城市大学、浸会大学、树仁学院等都在提供不同层次的训练,有的是几个层次兼有的,但同时我们也面对了一些问题。
比方70年代开始发展期,80年代、90年代初是蓬勃发展之时,当时政府资源比较充裕,社会需求也大,政府也较支持社会工作。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了一个很大的困境,是财政紧缩问题,这个问题对我们而言可能是个机会,这种经济紧缩也强迫我们社会工作教育去走新的路,于是香港一些学校不断在寻找新的出路给学生。
以前按传统我们是很依靠政府的,所有毕业生都进政府或者在政府居住区工作,而我们工作范围也是很规范的,即按传统政府规定的青年、儿童、老人服务等——恰似有了铁饭碗。
但现在应更多寻找其他出路,现在我们的学生除了做传统的社会工作之外,也去劳工署、房屋署、社会保障部门等不同领域,也去和学校里工作,这也是很好的出路,我们的学生可以渗透到不同的行业里面。
第二,我要讲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因素其一,无论在香港还是在美国,影响我们的是社会环境、社会问题与社会变迁,这是最重要的,这个社会变迁影响我们社会工作的回应。
比如美国30年代的经济衰退,既是危机又需社会工作的回应,如果社会工作与教育不理睬的话,你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由于这种危机需求为本科教育课程提升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的课程也从较微观层面走向了宏观,而且它与社会关系也比较紧密。
当时香港社工教育发展得那么快与政府的取向密切相关,课程变迁也符合社会问题需要,有时我们发展新的选修课就在于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如新移民等。
现在我们香港遇到的危机,对我们社工教育也会有大的影响。
其二,影响在于政府政策的影响。
比方香港规定某一职位的人都要受社工专业培训,这一政策很大影响了社工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一些法律如精神健康方面条例规定,精神病人要受到很好的照顾。
如果不照顾,其家人与团体就要负责任。
所以一些条例也在不同层面影响社会工作与教育的发展。
其三,财政来源的影响。
比方政府投资多少在社工教育上,这将直接影响我们社工教育步伐大小问题的。
香港80年代是政府就给了好几笔巨资,加倍培养社会工作人才,面对社会大需求情况下,政府需要我们大力培养人才。
而现在紧缩了,产生的影响亦是不可忽视的。
在美国,政府亦曾有几次拨款。
在美国有许多私立学校,它们受财团与富翁的影响,若后者对社会工作某一方面比较感兴趣,他们会把资金投往这方面的社工教育。
比如有些基金会特别有兴趣搞健康医疗事业,他们就资助了很多这类的培训与项目;一些财团希望搞有关精神治疗或家庭治疗方面的项目,这些影响无疑是很大的。
其四,就是就业机会的影响。
比方在美国最近十多年的辩论,他们有许多的私立社会工作机构,许多社会工作者面对个体需求(咨询、心理治疗),在社会上自主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