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河流地貌2
河流地貌的发育2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对课标的解读:●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是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
二、教材分析从整章内容来看,本节的内容与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相对应,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
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
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
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
“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
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
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
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
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达成目标通过以上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把本节教学的具体目标确定如下: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2.理解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3.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4.理解各种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过程。
第三章河流地貌
河谷横剖面图
1. 河床(河槽) 2. 河漫滩 3.谷坡 4.阶地 5.谷肩(谷缘)6.谷麓
第一节 河流流水作用
侵蚀、搬运和沉积取决于流水的动能E的大小和水流的结构,若m为流量,v
为流速:
E 0.5mv2
▪ 一、横向环流和旋涡流—河流的螺 旋状流束
1.横向环流
在河流弯曲河道中,由于 受弯道离心力F和地球偏转力 的作用,河流从凸岸由水面向 凹岸的水流(表流)和从凹岸 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 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 动的水流称为横向环流。
一、河床纵剖面的形成和发展
从河流的源头到河口的河床的最低点连线叫河床 的纵剖面,它呈一不规则曲线。地表的每一条河流的下 切侵蚀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准面控制,河流 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平面称为 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 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 沙和克服水内外摩擦力方面,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一条 圆滑的曲线,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作用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河流地貌,随河段而变
▪ 河流的堆积作用—冲积物
向下侵蝕 使河谷加深 側向侵蝕 使河谷加寬、 变弯曲 向源侵蝕 加長作用
加深
加宽、弯曲
加长
▪三 、河流的搬运作用—推移、悬移、跃移、
F推
F托
F托
F推
G重
搬运方式
岩槛、漩涡流、壶穴
冲蚀、磨蚀作用与壶穴的形成
四、河流的沉(堆/冲)积作用——在河床坡度变小、河谷变宽、
建筑场地选在凹岸 或凸岸,哪种较安全?
安全?
二、 河流的侵蚀作用
按方式分:冲蚀、磨蚀、溶蚀作用
按方向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下切侵蚀可以沿着较长的河段同时进行, 也可以从源头和河口向上游侵蚀或瀑布的后退实现,称为向源侵蚀(溯源侵 蚀)。下切侵蚀又称底蚀。侧方侵蚀又称旁蚀。
第三章河流地貌2资料
三角洲发育过程 拦门沙的形成和河口分汊的出现
三角洲的结构
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结构比较复杂。 根据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水上 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坡和三 角洲外缘海底三个单元。三角洲的结构按地貌特征 也可相应地划分
出三个沉积单元,即顶 组沉积(topset beds)、 前组沉积(foreset beds) 和底组沉积 (bottomset beds)
第七节 河口区地貌
河流入海或入湖的地段是河流 和海洋或湖泊相互作用的区域, 称为河口区(estuarine)。
如果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 或湖泊的搬运能力,则形成向 海(湖)突出的堆积体,平面 形态象一个尖顶向陆的三角形, 称为三角洲(delta)。
如果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 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 就形成一个喇叭形的河口,称 为三角湾或三角港(firth)。
Terrace agriculture (Vietnam)
阶地的成因
先决条件: 宽广的河谷谷底, 强烈的下蚀能力
导致下蚀作用加强的原因
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比降为10~20%(相当于 5.7~11.3°)。沟床纵比降太小,水流动力条件 太差, 松散固体物质难起动;沟床纵比降太大,大于山坡上 松散固体物质的休止角,难以累积,物质条件不够。
(三)类型
1、按泥石流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 粘性(层流性)泥石流和稀性(紊流性)泥石流
2、按激发因素分 冰川泥石流、地震泥石流、暴雨泥石流等
第六节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在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 积而成的平原。
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
山前平原:洪积—冲积倾斜平原
高中地理—— 河流地貌的发育 (2)
[学习目标定位]
河流地貌的发育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 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 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 及形成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
自主学习区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 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 成的地貌。 (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
答案 (1)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2)a—②、b—③、c—①。
(3)A 处。A 处为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河床较 深,利于建港;而 B 处为河流凸岸,流水堆积,河床较 浅,不利于建港。
9
互动探究区
反思归纳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下蚀、侧蚀三种类型,三种侵 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溯源侵蚀 概念 对河流 的影响 关键影响 向河流源头 方向的侵蚀 不断向 源头 方向伸长 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 侵蚀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 岸的侵蚀
使 河床 加深, 使谷底 展宽 、 河 流 向 纵 深 方 谷坡后退,河流 向发展 加深 向横向发展 展宽
10
互动探究区
(2)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分布、组成、成因及特点 河流侵蚀物质被流水搬运到其他地方,会沉积下来,形成各种堆积 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类型 分布 组成 成因 水流流出 洪积— 冲积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
2
自主学习区
发育阶段 初期 外力作用特点 以向下和向① 河流地貌特点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 峭,横剖面呈 “② V ”型
源头侵蚀为主
高中地理第5讲 河流地貌2
长江河床纵剖面 长江中游宜昌-汉口段河床纵剖面
2.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
(1)水文因素 (影响侵蚀能力)
(2)岩性因素 (影响抗蚀能力)
(3)构造运动 (4)气候因素
(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侵蚀基面上升、下降引起的河床堆积(a)、溯源侵蚀(b)
3.均衡剖面(graded profile)
均衡剖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 了平衡状态,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凹形圆滑的曲线, 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河漫滩是指分布于河床外侧,洪水期被河水淹没,平 水期出露水面的河底滩地。极广阔的河漫滩又称泛滥 平原或冲积平原。
(一)河漫滩的特点 (二)河漫滩的形成 (三)河漫滩的沉积结构 (四)河漫滩的形态特征
(一)河漫滩的特点
1.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周期性泛滥的产物, 在河流的中下游最为发育; 2.河漫滩的宽度往往要比河床宽几倍到几百倍,甚至更 大; 3.河漫滩的物质组成具有河床相与河漫滩相沉积物二元 结构特征; 4.河漫滩的滩面上有些低洼地,这些低洼地往往由湖泊、 沼泽、天然堤(沙堤、沙坝)等微地貌形态组成。
随着河曲的发展、加宽,凸岸的小边滩不断增高、扩大,以 致平水期大部分边滩都出露水面,就发展成为雏形河漫滩。 这个时期的河谷仍较窄,洪水时水位上升,流速大,在雏形 河漫滩上主要沉积的还是粗粒的推移质沉积物,而悬移质泥 沙则仍被水流带往下游。
3.成形河漫滩阶段
随着河流侧向侵蚀的长期进行,河谷更加拓宽,河流更加弯 曲,雏形河漫滩加宽增高,洪水期宽浅的滩面上水深更小, 流速缓慢,粗粒物质不能再带到滩面上堆积,在以往沉积的 粗粒推移质之上覆盖较细的悬移质冲积物,至此,雏形河漫 滩发育成为成形河漫滩。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2课时)教学设计(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2课时本节内容主要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源头、上游、支流汇入处、中游、下游、入海口六处不同河段,分别详细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的宽浅河谷、“V”型谷、冲积扇、曲流与牛轭湖、湄公河平原、三角洲等不同河流地貌及形成原因和过程。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1.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和过程。
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五、曲流读图3-3-6,思考为什么湄公河在此变得弯曲,是怎样形成的?澜沧江流出山区,流经云南景洪与老挝万象之间的丘陵盆地区域,由于地形坡度较缓,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水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河道变得弯曲。
河道在弯曲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知识拓展】曲流1、概念: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2、形成过程: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如图)。
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4、凹岸、凸岸的应用六、牛轭湖分析图3-3-6中的牛轭湖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曲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截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三角洲形成的条件分析
CC 物质条件
泥沙多:河流含沙量大/海流、 波浪带来大量泥沙
地形条件
水下坡度平缓
动力条件
水流速度慢,搬运能力弱; 河口受到海水、湖水的顶托作用; 河口区堆积作用强于侵蚀作用。
知识体系
外
侵蚀作用
力
作
用
堆积作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河流发育 地势特征 侵蚀方式 河谷变化 河谷特点 阶段
初期 (幼儿期)
河流落差 大, 流
速快,
能量集中
溯源侵蚀 下蚀
延长 加深
深、陡、窄 “V”
中期
(壮年期)
后期 (老年期)
分布
上游
河流发育 地势特征 侵蚀方式 河谷变化 河谷特点 阶段
初期
河流落差大
(幼儿期) 流速快,
河流袭夺
袭夺前
高位河
溯源侵蚀 低位河
袭夺后 断头河
改向河
袭夺湾 袭夺河
拓展2:下蚀
河流阶地
凸
凹
拓展3:侧蚀
堆积为主
凹 侵蚀为主
侵蚀为主
凸
堆积为主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ABCD谁是凹岸?谁是凸岸?
2、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简述理由。
延长 加深
深、陡、窄 “V”
中期 (壮年期)
河流落差 变小
侧蚀
凹岸 凸岸 河谷拓宽
“U”
后期 (老年期)
分布
河流地貌的发育2
对河谷 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 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 后退,河流向横向 发展
实例 景观
瀑布 大河源头
虎跳峡
下游河道
比较三幅图的不同,完成下表,使学生理解河谷发育的不 同阶段侵蚀方式和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主要侵蚀方式 中期 成熟期
河谷形态特征
比较三幅图的不同,完成下表,使学生理解河谷发育的不 同阶段侵蚀方式和河谷形态的差异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以侧蚀为主
主要侵蚀方式 下切侵蚀和溯源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侵蚀为主
河谷形态特征 河谷横剖面呈V 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上游窄而深,下游 宽而浅
思考:为什么有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特点呢?
新课学习
新课讲授
展示冲积扇景观图,洪积扇景观图,河漫滩景观图,三角洲 景观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三类景观图的名称是什么? 2三类景观图常见的分布地区在呢? 3三类景观图的形成有什么相同之处? 分三组讨论三类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找出三类沉积地貌形 成过程的主线。
课后作业
展示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指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指出孟津以东和孟津以西 黄河河道特征有什么不同?并说明其对河流航运的影响。 答案解析
课后作业
展示黄淮海平原示意图,完成以 下问题 1,说明ABC特征差异及原因 2,判读孟津是在那一类堆积地 貌上?指出孟津以东和孟津以西 黄河河道特征有什么不同?并说 明其对河流航运的影响。 3,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方面有 哪些利和弊? 答案解析
通过实验讲解理解河流的形成过程,流水侵蚀、搬运、沉 积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三种作 用。
课件17:4.3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2)
下图: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上图:勒拿河三角洲
读右图,指出 1、冲积扇的分布。 2、三角洲的分布。
分析:从地貌构成上看,黄淮海平原在发展 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1、黄淮海平原的西部是太行山脉,因此平原 的西部是由洪积和冲积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 在渤海之滨是地势最低的滨海平原。正是这个 原因所以黄淮海平原的土壤在水分条件和土质 方面的差异很大。
槽形谷 三角洲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2、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 排水性能好,不易盐碱化,是高产农业区。
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 水发生洪涝灾害,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土 壤有不同 程度的盐碱化问题。土地生产力一 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
滨海平原地势较为低平,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洪 涝灾害,土壤多为黏土由于受海水倒灌的影响, 地下水的矿化程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 量较高,只能生长耐盐碱的植物。
洪积——冲积平 原发育于山前
三角洲平原形成 于河流入海的口
外海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发育 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堆积地貌示意
山前:冲积扇
洪积—冲积平原
中下游: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入海口: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知识总结]
作用力 侵蚀 搬运 堆积
上游中游Leabharlann 下蚀 溯源侵蚀V形谷
侧蚀
河谷 展宽
洪积—冲积 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下游 侧蚀
二、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 下,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比较典型的是冲积 平原。
2、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①洪积扇/冲积扇 —发育在山前
冲积扇
第三章流水地貌
第三章流水地貌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地貌外力之一。
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
凡由地表流水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流水地貌。
根据流水的特性,地表流水可分为坡面水流和沟谷水流两种。
前者包括坡面上薄层的片流和细小股流,往往发生在降雨时或雨后很短的时间内, 以及融冰化雪时期;这种短时期出现的流水,称暂时性流水。
后者是指沟谷及侵蚀沟中的水流,在一些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或汇水面积较小的沟谷中, 水流往往也是暂时性的,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沟谷中,仅在暴雨或大量融冰化雪的季节才有水流,其他时间几乎无水。
在湿润地区,河床中终年保持一定的水量,称经常性流水。
无论是暂时性流水或经常性流水, 他们对坡面或沟谷的塑造是很明显的,只不过作用的方式不同而己。
第一节流水作用一、水流的基本特性(一)层流与紊流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高含沙量的浑水中或坡面薄层缓流中可能存在。
而在沟槽中很少发生。
由于层流没有垂直于水量方向的向上分力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点是呈不规则的运动。
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
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层流水是否失去稳定性取决于作用于水体的惯性力与粘滞力(viscosity)的对比关系。
一般沟槽、河道中的水流总是属于紊流性质,只有坡面薄层缓流才是层流(Only in a thin zone along the bed and channel of a smooth-walled stream, where frictional drag is high, is the velocity low enough for laminar flow to occur.) o (二)坡面水流降水或融雪,除蒸发和下渗外,其余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成薄层运动,形成面状水流,坡而径流在发育初期,水层薄,流速小。
第5讲+河流地貌2
(1)水文因素 (影响侵蚀能力) (2)岩性因素 (影响抗蚀能力) (3)构造运动 (4)气候因素 (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
如:气候变化引起的河床纵剖面变化
冰期和间冰期河床纵剖面
3.均衡剖面(graded profile)
均衡剖面: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 了平衡状态,这时河床纵剖面将呈现一条凹形圆滑的曲线, 称为河流平衡剖面(均衡剖面)。 绝对均衡剖面形成的前提: ①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②气候条件不变;③水流冲 刷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方面, 冲刷量和堆积量相等。 绝对的均衡剖面在自然界的河床中是难以见到的。河床纵剖 面总是呈波折状的。不能把河床发展的最终剖面看成是一个 绝对的平衡剖面。但河流有着自动调节侵蚀和堆积的能力, 这就是河流向着动态平衡剖面方向发展的表现。
深切河曲及离堆山形成
a.深切曲流阶段 b.形成离堆山阶段
3.分汊型河床及其冲积地貌
基本特征:分汊型河床宽窄相间,呈莲藕状,窄段为 基本特征: 单一河床,以单向环流作用为主;宽段则由一个或几 个江心洲间隔形成二股或多股汊道,水流结构复杂, 至少有二个以上环流作用。 分汊型河床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汊道的形成与 江心洲的发育有关。发汊型河床主要 江心洲 分布在束窄段下方的宽阔河段,这里由于壅水或水流 扩散,淤积加强,沉积心滩,继而淤高成江心洲。 ②曲流的截弯取直以及水流对 边滩的切割也能形成汊 边滩 道。
河段顺直或略弯曲,河床曲折率(即某段河床的实际曲线长度 与该河段两端间直线长度之比)小于1.5,但深泓线可弯曲。 没有明显的凹岸、凸岸之分,河床两侧多是抗冲强的粘土组 成,限制了河床的摆动,使河床较平直、狭窄。
顺直微弯型河道的平面形态
第三章河流地貌
地面结构和物质组成的差异
洪(冲)积扇(Diluvial Fan)
河流在出口处堆积的扇形堆积体。
洪积扇结构图 1.洪积扇中心粗砾石沉积; 2.洪积扇过渡区的砂砾沉积;3.洪积扇边缘细砂粘土沉积; 4.河漫滩细砂沉积或冲积平原砂粘土沉积;5.河流及河床沉积
洪积扇发育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 河水流量、含砂量、搬运颗粒大小
河床收缩和展宽对水面比降的影响以及对冲刷带和堆积带分布的控制
河床中的地形
浅滩与深槽
沙坡 壶穴与岩槛
浅滩与深槽 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分布在岸边,称 为边滩,位于河心,称为心滩。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称为深槽。
形成原因 河流的环流流水作用 洪水期,局部河段形成壅水—浅滩,展宽河段形成深槽 主流和支流的汇合
(a)向下游移动的心滩,心滩中有斜列的老沙堤分布; (b)向上游移动的心滩,新沙堤内有弧形的老沙堤分布; (c) 向两侧增长的心滩,老沙堤在新沙堤内部两侧分布; (d) 向一侧增长的心滩,沙堤分布在心滩凸岸一侧
河漫滩发育的自然地理条件
水文条件 — 洪水上涨高度、持续时间、涨落水速度 植被条件 气候条件
第三章
河流的基本概念
河流地貌
河流的流水作用
河床 河漫滩 洪(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区地貌
河流阶地 河流地貌的发育
水的大尺度循环
河流的基本概念
经常性河流和暂时性河流
河谷的横剖面结构
河谷横剖面图 1. 河床(河槽) 2. 河漫滩 3.谷坡 4.阶地 5.谷肩(谷缘)
冲积平原的结构
山前平原—洪积物和河流冲积物
中部平原—河流堆积物为主,常有海相夹层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2-3 河流地貌的发育 (41张)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B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随堂训练
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辽河 三角洲经历了河道(湖沼)—滨海(河口湾)—浅海—三角洲的沉积演化过程。读辽河 三角洲区域图(下图)。据此完成10~12题。
A.入海河流数量最多 B.河流的流量最大
C.河流的含沙量最大 D.河流流程达最长
随堂训练
(2022·太原检测)关洲岛位于长江中游的关洲河段,其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 现细—粗—细的变化。颗粒粗细不同的三个地层分别对应关洲岛形成的三个阶段( 如下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流速 D
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
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下题。
7.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
坡C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小的主
10.在河道(湖沼)至浅海沉积演变阶段,该区域海岸线的整体变化过程是 C
A.先向北后向南移
B.先向南后向北移
C.向北移
D.向南移
11.辽河三角洲发育时期,导致海退的主要因素是 B
①海平面上升 ②泥沙沉积速度加快
③海平面下降 ④地壳变动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流水地貌2(河流地貌)
(三)浅滩与深槽
• 1.概念: • 浅滩:泥沙或砾石堆积体,枯水期可出
露水面,而平水期没入水中;如边滩、 心滩、江心洲(平水期出露)。 • 深槽:河床中水深较大的河槽部分;在 曲流河床中分布于凹岸。
分汊型河床 广州二沙岛
4.散乱型河床(游荡型)
• (1)特点:河床顺直而宽浅,水流散乱, 洲滩星罗棋布,河叉密布,河床游荡不定。 遇到洪水,洲滩发生变形,河床经常改道, 平面摆动幅度大。
• (2)成因 • 河床多由砂和粉沙组成,抗冲蚀度弱,河
流含沙量大,沉积迅速,使河床不断淤高 成为地上河。
散乱型河床
河 边天 床 滩然
堤
泛滥平地
湖 沼
曲流与河漫滩
3.形成和发育
• ①滨河床浅滩阶段: •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青时 • 期的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 • 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 • 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和由粗大砾 • 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②雏形河漫滩阶段
•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继续 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断扩大加高,以 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 形河漫滩。
2.侵蚀基准面与河床纵剖面的关系
•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下切侵蚀 并不是无止境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 (Base-level)的控制,河流下切到这 一基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这一基面是 个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 ①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
• 海平面对河流侵蚀深度还是有一定限制作用,任何一条河 流都不可能出现河床全部低于海平面的现象。因此,海平 面一般就认为是河流的终极基准面,或称永久侵蚀基准面。
4.1.2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河流地貌)-高一地理课件
小结
课堂检测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2)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位于何种地貌( )
A.瀑布、三角洲平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下游
小
小 变慢 堆积
又细又小/砂石
2.河流塑造地貌
河流塑造的地貌也分为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溯源侵蚀
河流 侵蚀作用
下蚀
侧蚀
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思思考考
在河流的下蚀与侧蚀作用下,河谷的形态是怎样的?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河流侵蚀地貌
思思考考
结合河流侵蚀地貌的特点,想想河流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
谢谢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年轻的黄河三角洲
思思考考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每年,黄河水将超过亿吨的 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人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也 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土地。
1.三角洲形成的原理,三角洲的景观特征。
2.随着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黄河三角洲推进速度将发生怎 样的变化?
情境导入
观察图片,尝试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地 貌景观
02 河 流 地 貌 Fluvial Geomorphology
• ▋课程标准 •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 ▋学习目标 • 通过野外考察、调查等方式,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在野外选择观察点进 行地貌观察。 • 了解地貌观察的内容,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
03-河流地貌(2)
石滩
很常见。谷底多由巨石构成 。不稳定。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床地貌
壶穴 由漩涡流携带砂砾石磨蚀床底,形成深陷的凹坑。一般深 度为数米,大瀑布下面可达20米以上。 深槽、浅滩 深槽和浅谈在基岩河段很常见。 深槽主要是由于河流冲刷软弱破碎带而成,常见于峡谷段。 如:三峡有低于海平面的深槽12个,最深达45米。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3.河流阶地
定义: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 床)相对上升到最大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 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影响因素 ——任何能导致河流的堆积作用与下切侵蚀作用发生 交替变化的因素都可形成阶地。 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 侵蚀基准面升降
曲流型河床
成因:由单向环流形成
床底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侧偏转; 两岸岩性的不同——差异侵蚀。
发展:曲流一旦形成,便不断侧蚀,并不断向下游迁 移,在河流一侧的相邻曲流之间可形成狭窄的曲流颈; 洪水时,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道发生裁弯取直,形 成牛轭湖。
类型:深切曲流、自由曲流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床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注意:阶地位相图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第三讲
河流地貌——河谷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河口段(口外海滨段):口门向外至 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这里是河流、 潮汐、海流和波浪的共同作用区,形成 水下三角洲、水下沙堆或沙岛。
潮流界 潮区界
一、河口区地貌特征和动力作用
2.河口区动力特征 双向水流:由河川径流和潮流结合的双向水流是河口动
力的重要特征。
咸淡水混合:
增水、减水和波浪的影响:
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比降为10~20%(相当于 5.7~11.3°)。沟床纵比降太小,水流动力条件 太差, 松散固体物质难起动;沟床纵比降太大,大于山坡上 松散固体物质的休止角,难以累积,物质条件不够。
(三)类型
1、按泥石流物质结构和流态特点分 粘性(层流性)泥石流和稀性(紊流性)泥石流
2、按激发因素分 冰川泥石流、地震泥石流、暴雨泥石流等
风化强烈,植被稀少,地形陡峻,崩塌、滑 坡发育,可移动固体物质储量极丰
年降雨量为700-1200mm),并集中于雨季 (6-9月),且多为暴雨。
沟谷比降,上游大都大于35%。 视频
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第五节 洪(冲)积扇
一、洪积扇的形态 洪积扇(alluvial fan, diluvial fan):干旱、半干旱等地区暂
三角洲发育过程 拦门沙的形成和河口分汊的出现
三角洲的结构
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结构比较复杂。 根据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水上 三角洲平原和水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坡和三 角洲外缘海底三个单元。三角洲的结构按地貌特征 也可相应地划分
出三个沉积单元,即顶 组沉积(topset beds)、 前组沉积(foreset beds) 和底组沉积 (bottomset beds)
时性洪流在出山口形成的扇状堆积地貌。 洪积扇在平面形态上成扇形,其顶部与沟口相连,形成一
个扇形倾斜面,逐渐过渡到山前平原。洪积扇的顶部坡度 较大,倾角一般为15°~20°。在开始形成散流的地方, 由于流速骤减,洪积扇的坡度 开始迅速减小。到洪积扇的边 缘,坡度进一步减小,一般只 有1°~2°,逐渐过渡到山前 平原。洪积扇的规模越大,坡 度越平缓。在洪积扇的表面, 常被暂时性洪流切割成放射状 的沟槽。
第八节 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 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 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 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 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 为河流阶地。
阶地按地形单元划分为: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前缘 和阶地后缘。阶地面和阶地陡坎两个形态单元代表阶地 形成的两个阶段。
阶地面:稳定阶段,河流侧蚀,河谷展宽
第六节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是在构造沉降区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 积而成的平原。
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
山前平原:洪积—冲积倾斜平原
中部平原:冲积平原的主体,组成中部平原的沉积 物主要是冲积物,其中常夹有湖积物、风积物甚至 海相堆积物。
滨海平原:属冲积—海积类型,其沉积物颗粒很细。 因有周期性的海潮侵入陆地,形成海积层和冲积层 的相互叠压现象。在滨海平原常有大面积湖沼和海 岸沙堤或贝壳堤、潟湖等地貌。
二、三角湾(三角港)(firth) 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以很快的速 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 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 湾,称三角湾。
我国钱塘江河口就是典 型的喇叭形三角湾。钱 塘江包括曹娥江在内, 每年输出泥沙只有890万 吨(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 泥沙达16亿吨 ),涨潮流 很强,最大潮差可达 8.93 m,形成很强的侵 蚀,在杭州湾北侧的海 底有巨大的冲刷坑,最 深的地方比一般湾底要 深40 m。
三角洲的类型
扇形三角洲 鸟爪形三角洲 尖头形三角洲 岛屿形三角洲
扇形三角洲:在河流泥沙丰富、口外海滨水浅的情 况下形成的。三角洲上汊河众多,分汊顶点向海呈 放射状水系。如尼罗河(Nile)三角洲、伏尔加河 (Volga)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
鸟爪形三角洲:在弱潮河口,没有强大的沿岸海流, 河流作用占绝对优势,挟沙丰富的河流成几股从不 同方向入海,各分汊河口泥沙迅速堆积成向海伸出 较长的沙嘴,整个外形犹如鸟爪。以美国密西西比 河三角洲最为典型。
钱塘潮视频
三、三角洲
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 沙嘴等发展而成的冲积平原 叫做三角洲。世界上许多三 角洲的平面形态往往像希腊 字母的(Δ)delta,它的顶 端指向上游,底边对着外海。
这个名词最初被采用于三角 形的尼罗河三角洲,以后逐 渐用来作为地貌学上的专门 名词。在现代,三角洲的概 念中还包括陆上和水下的河 口沉积体系,它是河流和海 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积占优势 的产物 。
一、河口区地貌特征和动力作用
1. 河口区地貌特征
口门
河口区可划分为近河口段、河口段和前
河口段(口外海滨段)。
上溯的潮流停止上涌处称潮流界。
潮流界以上的河段,河水位受潮流顶托 的影响消失的位置叫潮区界。
近河口段: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 地貌上完全是河流成因。
河口段:在潮流界以下到三角洲海陆交 界线(口门界)之间。河流径流的下泄 与潮流的上涌相互接触,水流变化比较 复杂,河床不稳定,形成许多汊河,河 口沙岛。
洪积扇形成以后,如果 山体不断抬升,山前平 原相对下降,在已经形 成的洪积扇上,往往有 新洪积扇形成,而且部 分地覆盖在老洪积扇上, 形成叠式洪积扇
洪积扇的变形与构造运动
如果山地与山前的老的 洪积扇同时抬升,则在 它的下方将形成新的洪 积扇,新老洪积扇呈串 珠状。
洪积扇的变形与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在山前不等量 升降,则新的洪积扇轴 线向一侧移动,使新、 老洪积扇向一侧垒叠, 并形成不对称的形态。
稀性泥石流停积后,常呈扇状,扇面倾斜度较 小;沉积物中的大石块数量较少,多呈叠瓦状排列, 倾向上游,粒径向下逐渐减小,有一定的分选性。
(五)对其它地貌的影响
会影响其下游相邻地区的地貌发育。例如:巨大 的泥石流堆积体,拥进下游的主河谷,则可能改变 主河的河流作用,甚至阻塞河道,形成险滩或暂时 断流成湖。
泥石流发生地区
(二)形成条件
1、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物质来源 :这些物质大 多是由崩塌、滑坡所造成。在构造破碎、地震活动、 风化剥蚀或冰川活动强烈的沟谷流域,有大量的沙砾 碎屑物质。 2、暴雨和洪水——润滑作用 3、陡峻的沟谷——使泥石流快速形成并迅猛下泻。 泥石流的源头多呈环型洼地,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与 水流的聚集,是碎屑物质和水的主要供给区。陡峭的 沟坡和比降大的沟床,使其快速形成泥石流。
3.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沙土、 亚粘土组成,有时夹有砂质或细砾石透镜体, 具有水平层理和 波状层理。地下水 往往在该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 生地表 水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坎儿井
干旱区一种特殊的灌溉工程。劳 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又 一奇迹。视频
洪积扇的变形与构造运动
阶地陡坎:于阶地面向河床方向倾 斜,常用两个数字来分别表示前缘和后缘的高度。阶地 宽度指阶地前缘到阶地后缘间的距离,
阶地级数从下往上依次排列,河流阶地沿河分布 并不是连续的,多保留在河流的凸岸,阶地在 两岸也不是完全对称分布的,由于构造运动、 气候变化和支流注入等因素影响,同一级阶地 的相对高度在不同河段也有不同。
第七节 河口区地貌
河流入海或入湖的地段是河流 和海洋或湖泊相互作用的区域, 称为河口区(estuarine)。
如果河流带来的泥沙超过海洋 或湖泊的搬运能力,则形成向 海(湖)突出的堆积体,平面 形态象一个尖顶向陆的三角形, 称为三角洲(delta)。
如果河流、海洋或湖泊的侵蚀 作用大于河口区的堆积作用, 就形成一个喇叭形的河口,称 为三角湾或三角港(firth)。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小江,位于云贵高原北部,是金沙江的一级 支流,全长138.9公里,流域面积3043.45平方 公里。小江流域为我国乃至世界典型暴雨泥石 流区,发育有107条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沟,每年 雨季都有数十条沟爆发泥石流,对铁路、公路、 东川市城区、铜矿、农田以及水利设施等造成 严重的危害和威胁,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泥石 流的天然博物馆”,磁石般地吸引着中外科学 家来此考察研究。“座座山头走蛟龙(泥石 流),条条沟口吹喇叭(泥石流堆积扇)”, 便是当地居民对小江泥石流生动的描述。
Terrace agriculture (Vietnam)
阶地的成因
先决条件: 宽广的河谷谷底, 强烈的下蚀能力
导致下蚀作用加强的原因
1、构造运动
2、气候变化 干湿变化 冷暖变化 3、侵蚀基准面变化
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是比较普遍的。其相对高度
取决于构造抬升的幅度。
若沟谷地段岩性不一:则形成沟谷形态宽窄 不一,常出现多级跌水,在束窄段落或弯道的谷 壁上,一般残留少量的泥石流物质。
3、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
粘性泥石流停积后,形成了许多平行于主流方 向的砾石垄岗,两侧边坡与前缘较陡,整体呈舌状; 堆积体分选性差,大石块多集中分布于堆积体的顶 部,两侧和前缘;砾石表面常见大面粗糙的斑状或 纺锤状擦痕,沉积物中还发现泥球,碎屑球和泥包 砾等。
形成三角洲的基本条件
1.丰富的泥沙来源。据统计如河流年输沙量约等于或大 于年径流量的1/4,就能形成三角洲
形成三角洲的基本条件
2.河口沿岸无强大的波浪和海流是三角洲形成的 必要条件。
3.口外海滨区原始水深较浅是三角洲形成的有利 条件。广阔的浅水区对波浪有消耗能量作用,有利 于三角洲的成长.
第四节 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 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 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 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泥石流 中泥沙石块的体积含量一般都 超过15%,最高达80%,容重 在1.3t/m3以上,最高达 2.3t/m3。 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一) 泥石流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