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推荐】高中历史 第3单元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北师大版必修3

针对练 (2019·天津高二检测)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 因为 A.他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他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他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D.他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解析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等资料,迈出 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材料二 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 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 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 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 出叛逆色彩。——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应用2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借助封建 传统文化 ,宣 传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具体体现是:主张 废除君主专制,建立 君主立宪 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影响。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 核心素养 达标检测 课时作业
基础落实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1) 鸦片战争 失败,极大地震撼了社会各界。 (2)一批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 ”,努力考察世界历史、地理状况。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贡献:设立译馆,译成《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孔子改制考》 C.《天演论》
√B.《海国图志》
D.《变法通议》
解析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反映出该书的目的是制夷患,

北师大版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北师大版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 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材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 ……变则通,通则久。——《变法通议》
梁启超(1873-1929)
这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梁启超的什么主张?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兴民权、设议院 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严复(1854—1921)是中国近 把生物进化论引进到 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 社会政治领域 “先进的中国人”之一,称他为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第一人。 1898年出版了《天演论》一书, 利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 论观点宣扬社会进步理论、阐述 变法的必要性。 严复所宣传的进化论思想, 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守旧 不变、激发人们要求变法图强的 理论武器。
★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
林则徐、魏源 相同 学西方的 根本目的 学西方的 内容 维新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 维护封建专制制度 西方的先进技术 爱国救亡运动 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走资本主义道路 西方的政治制度
性质
爱国救亡运动、资 本主义改良运动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 程中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作用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制度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思想
无产阶级(1919五四后) 传播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
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 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 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优选整合】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课件1) (共50张PPT)

【优选整合】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课件1) (共50张PPT)
1、背景: 晚清王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
提倡经世致用,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思想基础) 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概况: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禁烟、主战、开眼
3、评价:
以抵御外侮、谋求国家和民族独立自强为主流,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理论处于起步阶段,不够系统,也未付诸实践。
18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2)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洋务派
(3)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
西方的技术等
(4)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的因素是什么?
遇到顽固派的阻挠
19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的形长技有三: 一. 战舰, 二. 火器, 三. 养兵。
8
魏源很有远见,可惜人微言轻, 他的意见当时没有权贵重视。
魏源故居 位于湖南邵阳金潭(今 隆回县金潭乡)
魏源塑像 (湖南邵阳魏源广场)
9
但日本人却把《海 国图志》大量翻译,指 导日本明治维新。
10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13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的形势;
洋务派支持,顽固派反对; 慈禧暂时支持
2、概况:
3、评价:
洋务派和顽固派 的主要分歧是什 么?有何共同点? 曾国藩( 洋务派 ):“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 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 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倭仁( 顽固派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 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 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 洋务派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相同点 不同点

北师版历史必修3:第3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学业分层测评

北师版历史必修3:第3单元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达标]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故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中的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④正确。

【答案】 D2.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他们”应是指()【导学号:00910050】A.抵抗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由题干中信息“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师夷”“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不为清廷所重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自己的视野,去认识世界,为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但并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故选A项。

【答案】 A3.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器械的“中体西用”观点,故A、B、C三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但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八)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建议用时:35分钟)[基础达标练]1.《海国图志》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这反映了( )A.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有了一定了解B.“开眼看世界”突破了“师夷长技”的范畴C.魏源已经找到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真正原因D.魏源已经认识到英国制度的优越性,主张政治变革A[《海国图志》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说明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有了一定了解,故选A项;“开眼看世界”没有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排除B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真正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排除C项;魏源已经认识到英国制度的优越性,但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不主张政治变革,排除D项。

] 2.《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中的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④正确;故选D项。

]3.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D[题干信息体现了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器械的“中体西用”观点,故A、B、C三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但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 第3单元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北师大版必修3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 第3单元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北师大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八)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有(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③C[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依然认为中国落后的只是技术,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说明统治者当时依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对自己的落后仍认识不清,故选C项。

] 2.《海国图志》记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D[《海国图志》通过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的介绍,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但不足以改变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项正确。

]3.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A[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时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农民阶级对西方文明反映的政治主张,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明确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D项错误。

] 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高中历史 第3单元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3单元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1)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清廷朝野感到震惊。

(2)一批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寻求御敌之方。

2.代表人物及其活动(1)林则徐①贡献:设立译馆,编译《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①贡献:1842年,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②作用:启发了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为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

2.形成(1)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3.内涵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

4.评价(1)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它强调的维护封建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起着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

1.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维新思想日益激荡。

2.理论依据(1)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严复的译作《天演论》。

3.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康有为①《新学伪经考》猛烈抨击了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学。

②《孔子改制考》则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力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从而阐明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①维新运动的重要宣传家。

②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阐明了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

(3)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三《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件

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2.(2011年上海考题)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 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设康氏的谨慎能 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 来了‘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 B.康有为性情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 C.康有为性情中的弱点与优点 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情
背景: ①政治:②经济:③文化: 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

康有为 目的:阐明 维新变法 的必要性


特点:资产阶级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
思 想
梁启超: 发表《变法通义》,阐明变法内容和途径

发 代表

严复
译著:译述了赫胥黎《进化与伦理 》, 取名《 天演论 》,首次将 进化论 说 引进中国,为变法提了 理论根据 。
奠定了思想基础
——林则徐
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 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 学技术,引进西方先 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 造。他主张建立一支 “器良、技熟、胆壮、 心齐”的新式水师。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 第一人
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 从材料看“师夷长技”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9世纪40、50年代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背景
人物 主张
努力 方向
外国入侵 技术落后
林、魏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了解西方历史 地理政情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练习)1.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是A.《四洲志》B.《资政新篇》C.《海国图志》D.《瀛环志略》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外国事物 B.是否维护清朝统治C. 是否进行政治改革D.是否反对外国势力3、鸦片战争以后形成“西学东渐”的局面是指A、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B、东方国家抵制西方思想、文化,使之逐渐退出C、东方国家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步入资本主义社会D、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军事手段征服东方国家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5、近代中国在思想领域内与封建专制制度的首次冲突发生在A.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6、下列近代中国文献中,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A.《海国图志》B.《天演论》C.《变法通议》D.《民报》发刊词【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来的。

【答案】 A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有()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解析】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依然认为中国落后的只是技术,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说明统治者当时依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对自己的落后仍认识不清,故选C项。

【答案】 C8.“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体现洋务派的思想主张是() A.托古改制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民主共和【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洋务派”,排除A、C、D三项,托古改制、维新思想是维新派的主张,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

北师大版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

8、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测试)1.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君主专制C.暴力革命D.改良维新2.“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材料所蕴含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3.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

”这反映作者()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今天也同样受到世人尊敬和推崇。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B.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C.董仲舒笔下的孔子D.李贽笔下的孔子5.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可运用于评价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思想()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李鸿章6.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7.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 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8.《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北师大版必修3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课时分层作业8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北师大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八)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建议用时:35分钟)1.《海国图志》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这反映了( )A.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有了一定了解B.“开眼看世界”突破了“师夷长技”的范畴C.魏源已经找到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真正原因D.魏源已经认识到英国制度的优越性,主张政治变革A [《海国图志》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说明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有了一定了解,故选A项;“开眼看世界”没有突破“师夷长技”的范畴,排除B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真正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排除C项;魏源已经认识到英国制度的优越性,但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不主张政治变革,排除D项。

] 2.《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明……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张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张体现了(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D [魏源主张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求富”,②错误;魏源的主张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中的主张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④正确;故选D项。

]3.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主张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D [题干信息体现了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张学习西方器械的“中体西用”观点,故A、B、C三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但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8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2022-2021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8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说:“但比较起来,魏源的态度则更鲜亮……他的《海国图志》第一稿脱稿,他在书中主见应在广州设立造船厂和兵工厂,延聘法国和美国工程师进行建设,并教授船只的航行和武器的使用。

”其主见体现了()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求富”③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④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魏源主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正确;洋务派主见“师夷长技以求富”,故②错误;魏源的主见以“制夷”为目的,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故③正确;魏源《海国图志》中的主见引导人们了解西方世界,故④正确。

【答案】 D2.一批爱国者从战斗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期不为清廷所重视。

“他们”应是指() 【导学号:00910050】A.抵制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解析】由题干中信息“一批爱国者从战斗中惊醒”“师夷”“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不为清廷所重视”,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战斗后,以林则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制派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自己的视野,去生疏世界,为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肯定的思想基础,但并没有引起清廷的重视,故选A项。

【答案】 A3.张之洞说:“不行转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

”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主见复兴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B.主见接受西方的器械以备有用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D.说明张之洞乐观提倡变法改革【解析】题干信息体现了张之洞维护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思想道德,主见学习西方器械的“中体西用”观点,故A、B、C三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主见学习西方的器物,但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课时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询问各种鸦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留某某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

林则徐此举目的是( ) 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C.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D.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主X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积极了解西方的情况,但是未涉及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林则徐借机询问鸦片、英国海军及汽船的情况,不仅仅是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林则徐所学习的内容,便于他了解西方,为后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从器物方面了解西方,未涉及思想领域对列强的抵制,故D项错误。

2.魏源的《海国图志》:“今西方各国,最奇巧有益之事,乃是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其势若大风之无可当也……盖水一分煮到极沸,则变为气,须千分百分之地,才可容载之……今以蒸水之气,感动机关,即是此理也。

”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B.少量国人已经开始关注蒸汽机运行原理C.此时中国地主阶级对西方科技尚不认同D.说明蒸汽机开始在国内获得推广与使用解析:选B。

材料只是客观介绍蒸汽机这一对中国人来说“奇巧”的东西,并没有涉及“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错误;材料出自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著作,描述的是蒸汽机的运行原理,故B项正确;魏源在著作中将蒸汽机称为“有益之事”,表达了对西方科技的认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国内推广和使用蒸汽机的信息,故D项错误。

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 ) 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C.倡某某、谈科学、写白话文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解析:选A。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素材1)

高中历史必修3第3单元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素材1)

8、从“看眼开世界”到维新变法(教学素材)导入新课教师边演示幻灯,边讲述:在欧洲迈进近代门槛之后,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不断解放,同时近代自然科学不断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表现出一种昂首向上、积极进取状态。

此时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正不断加强,宋明理学日益走向僵化。

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中,西方文化明显处于强势,有学者借用物理学的名词,称之为“势差”。

随着新航路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和西方列强不断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历史上把这一过程称之为“西学东渐”。

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碰撞。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经历了由拒绝到被动应付,再由被动应付到主动吸纳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认识逐渐深刻,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了先仿制外国的器物,以抵抗外国的侵略,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此举失败后,又想仿行外国的政治制度图自强,这就是康有为等的维新变法思想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

再后来就是再解放思想,学习外国的“民主”和“科学”,学习马克思主义。

这个过程是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从林则徐、李鸿章到康有为、孙中山,再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几代人的不断探索、奋斗,不断解放思想的漫长历史进程。

设计意图: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使学生认识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所决定的;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基本了解。

材料一:……(明末清初时) 西学的传入,人们还是可以轻易地用“西学中源”,把这些知识(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引者著)解释为古代中国的发明,如天文历法、测量以及所谓的“西洋奇器”等。

从明清之际最前卫的人算起,如黄宗羲认为“勾股之术乃周公、商高之遗,而后人失之,使西人得以窃其传”,王夫之认为“盖西夷之可取者,唯远近测法一术,其他皆剽窃中国之绪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八)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练]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兴起。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有(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③C[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依然认为中国落后的只是技术,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这说明统治者当时依然坚持“天朝上国”的思想,对自己的落后仍认识不清,故选C项。

]2.《海国图志》记载:“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D[《海国图志》通过对西方的先进技术的介绍,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但不足以改变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项正确。

]3.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

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

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D.资产阶级A[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冲击了国人“天朝上国”的固有观念,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太平天国时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农民阶级对西方文明反映的政治主张,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时期明确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是首先做出反应,故D项错误。

]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逸出封建制度,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才能逸出封建制度,D项符合题意。

]5.王韬、郑观应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之所以都被称为维新派,主要在于他们从某种程度上都超越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他们的思想主张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以下主张中最能够表明这一高度的是( )A.立宪法,开国会B.发展工业,振兴商业C.兴学校,废八股D.倡导变革,救亡图存A[结合题干材料信息“超越”“新的历史高度”等,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的主张对比可知维新派的不同之处。

B项是三者共同之处,故排除;A、C、D三项都属于维新派的主张,但维新派超越地主阶级的地方主要是他们倡导“制度”之变,与此对应的为A项。

] 6.“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B[抓住材料中“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这一关键信息,可判断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思想同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分析备选项,可知答案为B项。

]7.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D[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进化论”思想,故A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具备推动革新的动力,故B项错误;1879年,维新变法运动还未开始,故C项错误;题干中“严复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认同西方文化,故D项正确。

]8.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C[题干材料把维新变法比喻成“一股新鲜的气息”,导致人们从“封建闭塞”的气氛中清醒过来,这说明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C项正确。

][冲A挑战练]9.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A[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样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项错误:题干仅仅说明政府降低税率,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项错误: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项错误:降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但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着很多弊端,不可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

]10.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解读《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

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使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

]11.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材料二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

”“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

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

[解析]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答,李贽的思想冲击了旧的正统思想,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第(2)问从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认为孔教是中华文明之魂。

其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主张是非标准依时代而变化。

意义:冲击了正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儒家学说是中华文明之魂。

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三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四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

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

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全集》(1)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实质何在?(3)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4)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论证的实质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的作者回答“派别”;“主张”从材料中归纳。

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观点”;结合派别回答“实质”。

第(3)问根据材料归纳“派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

第(4)问根据材料的作者和出处回答“派别”;“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派别:洋务派。

只主张改变某些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

(2)反对兴民权。

反对君主立宪,反对维新变法。

(3)派别:顽固派。

依据: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

(4)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实质:从理论上阐明了要求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