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情景交融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鉴赏诗歌抒情手法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鉴赏诗歌抒情手法

2020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
即学即测: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词人
心理描写
表现闲适心情的诗句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动作描写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抒情方式
直 接 抒 情
判断方法
不假借景、物、 典故等外在条件, 直率地抒发思想、 情感、态度。
例题1:
高考真题 2023年全国乙卷
2023年全国乙卷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应具备的必备知识: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的关键能力:正确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 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

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照应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虚实结合实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体会到的环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也就是作品的余韵、余味。

表达技巧五大方面:一、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三、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等四、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衔接、铺垫、照应等五、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兴古代诗歌鉴赏快速规范答题技巧技法点拨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快速解题(一)诗歌主题的快速把握1.看背景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篇1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

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诗歌鉴赏—情景交融

诗歌鉴赏—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因为它是形成意境的基础,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都很关注情和景的融合。

正如王昌龄曾曰,“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足见情景交融对诗歌的重要性。

情景交融又可以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藏景、情景并茂。

首先,“情于景中”如阮章竟的《漳河小曲》:漳河水,九十九道湾/ 层层树,重重山/ 层层绿树,重重雾/重中高山云断路/ 青苍天,云霞红红艳/ 艳艳红天掉在河里面/ 水染成红花片/ 小曲过漳河沿。

全写景,似乎没有个人的情感在里面,但是就在这清新、活泼具有浓烈的歌谣风景中,却流露着作者对漳河景色的壮美抒发出喜悦之情。

其次,是“景藏情中”,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此诗并无直接的写景,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给我们描绘的空间: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幽州,视目无边的天宇,沉思于历史的长河中,表现出作者壮志难酬,怆然泪下。

“情景并茂”,如意大利诗人翁加蕾蒂的〈〈黄昏〉〉:微风独栏杆/ 支撑我的忧愁/ 黄昏里。

此诗虽然短短三句,却集中了情景,黄昏、微风栏杆描绘景色,“支撑我的忧愁”一语道破了情(忧愁)。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结构方面的特征,是给读者留下广大的想象空间。

以“如在眼前”和“见于言外”,构成如李戏鱼在〈〈中国画论●神韵〉〉中所言,“诗在有字句之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⑿写出诗的要点,虚实之处,因此诗人创作形象,所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虚实,由形象产生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飞鸟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上。

⒀诗中情景交融则不必说了。

诗人描绘出了一幅,大雪飘飞,一叶孤舟,一老翁独坐垂钓于风雪寒江上,四周万籁具静;然而却隐藏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孤独的老人是诗人理想的化身。

虚实相结合形成了绝妙之意境。

第三、韵味无穷。

此乃意境之审美特征,韵味为咀嚼不尽之意和效果。

以王维的〈〈山居秋冥〉〉为例: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指出写下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并作某字,你真的: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言之有物上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表述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高字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请问]①“宽”字更好。

②宽就是原野、宽广之意(这一步有时可以划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显得渺远无际,两岸变得格外宽广。

④“宽”字,轻易抒写了诗人视野更加宽广的猛烈体会。

(此题只请问“宽”字不好,不并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后。

卷面提问时,通常可以省却序号,这里分点列举,提示信息不要略去一些步骤或要点。

萨兰勒班县。

)(2)句意型题复述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融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认知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述语表义,有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及“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认知。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下了什么意象,恳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

高中语文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

破题致胜微方法(古诗词鉴赏三)诗歌常见抒情方式辨析抒情方式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抒情方式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些抒情方式极易混淆,如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用典抒情与借古讽今等。

怎样区分这些简洁混淆的抒情方式呢?本章节将为你叙述区分它们的主要方法。

一、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的区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明写景,即字面都是景语;但是,必需暗含情,即全部景语皆情语也。

“借景抒情”者,抒情的一种方法,即借助于景物,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二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

其区分是,前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后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只是景为由、情为根而已。

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缺景象,抒发了无限哀思的心情:从前的富强荡然无存,此乃安史叛军之罪。

这里体现了“景为由、情为根”的理念。

第三四句是“融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听见而心惊。

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句句在表现“人”即作者的情怀:此处的“景语”,都是“情语”。

前两联诗句,重点都在抒情,而所用方法却明显不同,可见杜甫的笔法是格外超群的。

二、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不同:(1)“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经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宠爱、憎恶、赞美、鞭挞、欢快、哀痛等感情。

(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谈论。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技巧之情景交融所谓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末两句有三个意象:“孤帆远影”“碧空”“长江”。

这些意象组合成这样的意境:诗人站在长江边,遥望那载着朋友远去的帆船,直到它在碧蓝的天空中消失。

而诗人面前的长江水正滚滚滔滔地向东流去。

从这些景象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所谓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感情。

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先写景物:床前洒满一地月光,就像是一片白霜。

这月光引发诗人“低头思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一、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时常用的提问形式有哪些?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技巧,或手法)?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的?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某某景物的某种特点的。

…………二、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3)分析表达效果,即这种手法是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的三、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一:指出用了何种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二:结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①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作品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引人共鸣。

直抒豪情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岳飞《满江红》直抒愤世嫉俗之情:“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清?诗丐《绝命诗》)直抒悲思愁绪:“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晚唐?罗隐《自遣》)直抒欢快喜悦之情:“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无名氏《四喜诗》)直抒对事理的见解和看法:明?文嘉《明日歌》。

②间接抒情(1)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诗人的心志。

(2)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理解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一、情景交融类:1 写了何景,要求回答具体的景,可以引用诗中的原词;2.过渡句,一般是套(但诗中又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3.写了何景。

二、动静关系类1. 诗中写了什么样的静景要引用使得原词;2.诗中写了什么样的动静,要引用诗的原词;3.总结,一般是客套话: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三、简析赏析诗中的哪句话答题思路1.先把这句话分成几个部分;2.逐一解释每一个部分;3.最后在总结一下这句话的总体意思。

四、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词的思想感情常用的句式与术语大的结构是:本诗描写……发出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抒发了……了”的句式。

有关感情的词:伤感,惆怅,不平,痛苦,寂寞,愤懑,同情,怜悯,叹息,哀怨,清高,痛恨,纯洁,超凡脱俗,怀古伤今,壮志满怀,空怀报国,热情而不得施展的痛苦,郁闷,无人赏识的落寞伤感等。

五、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的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一特色;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炼字型试题第一段: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段: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七、两首诗比较优劣时应考虑“虚实结合”。

八、比较哪一句更好可以从四个方面作答1.从中心看,哪一句更能为中心服务,证明哪一句就更好;2.从上下的对偶关系看,哪一句与其上下句对偶的更好,哪一句就更好;3.从上下句的表意关系看,哪一句与其上下句在意思上能够互相映衬,哪一句就更好;4.从手法运用及生动具体形象看,那一句更为生动或者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则,那一句就更好。

九、赏析诗词的写景方法1.景物的层次感,既景物的高地远近;2.景物的动静;3.景物物的色彩;4.形象鲜明;5.大处着笔,工笔细描。

十.描述诗歌的内容,画面,情景等1.可先用一句话或一个术语来概述一下;2.把诗中的相关诗句生动的翻译一下作文评分标准一类作文:47——60二类作文:32——56三类作文:17——31四类作文:0——16。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另外一种问法: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3.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1.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2.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答题示例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答案1.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2.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另外一种问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2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3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传达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答题示例2: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另外一种问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3答题步骤:1用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另外一种问法: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1 : 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曦;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参考答案“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答题示例3: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答题示例3: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1诗歌某句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说明情感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高考诗歌鉴赏:景与情关系(精华版)

练习1 游月陂bēi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答案】①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 色,树林和泉声,(1分) ②营造了宁静幽雅(或 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③表达了诗人闲
通过结日合暮前、两山联深谈、谈猿作啼者、是沧如江何夜流、 风通吹过木渲叶染、清月寥照的孤环舟境的来景表象现,孤渲寂染清 峭之孤感寂的的。环境,突出了作者不平静的 情绪和孤独寂寥之感。
演练2: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 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木凋零。这首 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二句写事写情,已露出“愁”字, 似乎接下来就要正面写愁,然而诗 人却将笔触转到景物上,巧妙地以 景结情,含不尽之意于景中。
相关链接:以情结景
• 所谓“以情结景”就是诗的前面大 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 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 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 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 回味无穷。
———哀景哀情
•在阳春二月见到反常的如秋之景,眼 中的花叶尽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 惘之情融而为一。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乐景哀情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 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 致.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高考古诗词鉴赏解析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高考古诗词鉴赏解析

以景结情情形交融 -- 高考古诗词鉴赏分析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在抒怀诗歌中,以写景结束诗句,进而抒发感情。

它是借景抒怀的方式之一,结句写景;能够使读者从光景描绘中,驰骋想象,体会诗的境界,产生神韵无量的艺术成效。

如王昌龄《参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老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怀,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 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忧如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以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情形:古老宏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情形壮阔而凄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穷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壮心和关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迷惘空寂,结句却其实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类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在上海高考卷中,最近几年两次考题波及到这一表达技巧。

XXXX年要求阅读明朝诗人杜庠《赤壁》诗:“水军东下本宏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顾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达成下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联合全诗,从一个角度 ( 如景与情的关系 ) 写一段鉴赏文字 (80 字左右 ) 。

本题是鉴赏题,要注意找寻切入点,可是题干已作了提示:景与情的关系。

这一提示实质上告诉了你以下信息:从末句的地点看,是以景结情;从抒怀方式看,是借景抒怀。

所以一定弄清楚作者为何写景,景中含有如何的情。

在剖析前六句的基础上,再看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兴感的眼前风光,不堪回顾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芜。

三国英豪今何在,苏子泛舟哪处寻。

面对荒矶鸥鸟、衰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感触万端,更兼宦途失落,生活崎岖,命运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说,以景结情,诗人的百般感想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凄凉感和人生短暂微小的空虚感订交叉的凄怆意绪。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②判断“景”和“情”是否和谐一致。(一致: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不一致:反衬)
③引入术语,总结该诗的思想感情。

情景关系的一般术语有:
• 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乐
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内在关系)
• (2011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三)乐景写哀情
练习
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1)“红叶青山”乍看不协调,是因为本
诗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手法
(2)“红叶”“青山”看似色彩艳丽,但恰恰是对沉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运用了什么抒情 方式?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本诗运用了用典抒情的抒情方式《后庭》遗曲,是陈后 主所制的《玉树后庭花》。这三句是化用了杜牧的“商女不知亡
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王安石没有去责怪商女无 知,而是意在言外,另有所指:歌妓们至今还在唱着亡国之音, 正是因为当权者耽溺酒色,醉生梦死。然而如再不改弦更张,采
• (2011陕西)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情景交融高考诗歌鉴赏题

情景交融高考诗歌鉴赏题

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解题指导:①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②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③借此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感。

古人谈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古诗中,诗人常借助景物描写传情达志,于是“情景鉴赏”便成了近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常见考查类型。

一、分析句中情景【试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武夷山中谢仿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题目:“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结合诗作说明被问的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具体景象;其次要展开联想阐明诗作表达的情感;第三是要说明情和景之间的关系。

二、整体把握情景【试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题目: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参考答案:这首词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之中产生了思乡之情。

这是一首“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词。

【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必须从“情”和“景”的角度作出赏析,即要从“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描绘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产生了怎样的艺术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诗作进行评赏。

三、赏析写景和抒情的词【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精选课件
1
高考诗歌鉴赏提问的六种题型
• 题型一:分析情景交融 • 题型二:分析形象 • 题型三:分析语言 • 题型四:分析表现技巧 • 题型五:分析炼字(关键词) • 题型六: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精选课件
2
分析诗歌情景交融
•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提问变式:这首诗(或某一两联)营造了 一种怎样的氛围? 请从“景”与“情” 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
•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 的自然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
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
面。
精选课件
3
试分析《菊花台》中的意象和意境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
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精明选课。件 (6分)
11
答案:
8.(5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
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 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 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这是一幅初春 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 么样的情感?(6分)
精选课件
13
答案:
8.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 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 边关的路。
9.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 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 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 “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 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思乡之情。
(答出“伤春怀古之情”2分,简要分析3 分)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每答出一点2分)
精选课件
16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 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感的?有何效果?
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 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注意: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精选课件
7
答题模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
画面(要结合诗句和意象具体描
绘),营造了一种(
)的
氛围/环境,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精选课件
8
(200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忧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意象:残菊、落花、北风、影子、湖面 意境:凄清、苍凉
精选课件
4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 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精选课件
5
回答: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步骤一描写图画景象)。这是一 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概括氛围特点)。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游离生活后暂时定居 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分析思想感 情) 。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 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 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 意思?
精选课件
14
2011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唐朝诗人,居 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 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春 国。萦纡:旋绕曲折。
精选课件
6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既忠 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
创造。
•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 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凉。
•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 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
注: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问题: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
“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
融的意境。
精选课件
9
答:
(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 现画面”可略去)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
“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 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 乐观旷达(步骤三)。
9.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
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
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
实则为己赋,采用待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
况,效果独特。
精选课件
12
2010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精选课件
10
2009年海南高考语文试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 要分析(5分)
•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
关系的?(6分)
精选课件
15
答案: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 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 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 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 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