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__课程标准__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电工技术基础二、对象: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三、课时:94四、学分:2五、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使用性,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为此参照原电工学、电子学两门课的内容编写的,突出了高职技术教育特点,主要讲述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及应用、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描述。

本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性试验,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职业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半导体元件的基本知识。

(2)了解低压控制电器与电路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

(4)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一般过程,进而不断加深对电工电子器件及线路的理解过程。

(5)认识电工电子技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

(6)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

六、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以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案例为主,其服务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

本课程由基本电路、常用半导体元件、低压控制电器三大项目组成,每个项目设置了若干个应用型模块组成。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启发式、互动式、交互式教学方式并存,从实践到理论,又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知识含量,使学生既知道该怎么做,又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040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类别: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80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包括电工技术、电机与控制以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部分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知识和应用;变压器、电动机以及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常用电子元件及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城轨交通供电》、《城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又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突出应用”为主线,坚持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现场参观、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等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以有的物理知识基础上,掌握有关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方面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学好专业知识、从事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能用电路的基本定律对直流、交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掌握变压器、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安全用电措施。

3、掌握半导体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伏安特性,掌握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方法,整流、滤波、稳压、调压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焊接技术课程是大专业、小工种课程模式的大专业课程之一,是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情境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学生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安全用电、直流电路安装与检测、常用电工电子元件的检测、电机和变压器、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处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具备资料收集、制订和实施工作计划、检查和判断、总结和汇报等方法能力;具备沟通协作、语言表达、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等社会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该课程基于我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应用能力为目的,以电工技术基础操作技能为重点,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企业实际维修业务为背景,以维修电工从业资格考试标准为参考,以融“做、教、学、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一体化为手段,以面向电工工作全过程和各岗位的维修电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建构课程内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工学结合”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任务驱动、仿真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安装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具备电路分析、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调试、电子设备维修等基本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工基础:包括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识别与检测;2. 电子技术:包括基本电子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的识别与检测,以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电源电路等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与调试;3. 电气系统设计与安装:包括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安装方法等;4. 电子设备维修:包括常见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5.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具体包括: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提高动手能力;4. 校企合作:与电气工程企业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表现评定;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课程资源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本课程将提供以下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提供电子版供学生参考;2. 课件:提供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3. 习题库: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实践指导:提供实践操作指南,帮助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站和论坛,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和交流学习。

【2024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

【2024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施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适用专业:电子技术应用适用阶段:中职阶段一、前言1.课程性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属于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和了解电路的基础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掌握必备的电工技术,从而具备处理与实际相关的电工问题。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团结协作、踏实细致的严谨工作作风和科学工作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用电、电路基础知识、分析电路方法、磁场与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交流电机等。

2.设计思路要体现职业学校“做中学,学中做”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考核等环节选择的设计思路。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要体现现职教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紧扣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学生将来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提出的相关职业素养要求来组织课程结构与内容;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与模块结构。

根据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综合相关学科内容,避免重复教学,为不同专门化方向的学生培养和增强各院校教学的自主性、灵活性留有空间;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

与现场教学、实训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紧密结合。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和实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善于沟通和互相合作的团队意识,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习惯,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

(一)知识目标1.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2.理解直流电路的相关概念。

3.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4.理解磁场相关概念。

5.理解电磁感应原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工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

3.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选用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

4.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路理论: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电路理论分析简单电路和复杂电路。

2. 电阻器与电容器:掌握电阻器和电容器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电阻器和电容器。

3. 电源与变压器:掌握电源的类型、性能和选用方法,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半导体器件:掌握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半导体器件。

5. 数字电路: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逻辑门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能够运用数字电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

6. 实验与实践:完成电工电子实验和实践项目,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7. 综合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电工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4.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5. 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到电子技术、电路理论、电机电器等方面的知识,是机电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定律,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测量、分析和设计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电器基础等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电工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能够运用基本定理和方法进行电路分析、设计和测量。

2. 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能够运用基本电子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作。

3. 电机电器基础:要求学生了解电机的类型、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机的选择、安装和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项目实训等。

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方面。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和表现等;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实践活动,以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推荐使用适合本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同时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拓展知识面。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制定依据:《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建议课时数:108学时适用专业: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课堂讨论、习题、实验等环节的参与,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P1C基础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等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H)设计思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目标,本课程的设计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学习过程,突破了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职业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基本定律的正确应用;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仪表;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后期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

(一)知识目标1.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2.掌握基本电路的组成。

3.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和基本定律。

4.掌握常见电工元件的特性。

5.掌握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的特点。

6.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其表示形式。

7.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方式及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是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的。

编写本课程标准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和学时,可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2.课程代码:3.学时:72时4.学分:4.5学分5.适用专业:6.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非电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必修内容。

通过本领域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其与在相关专业领域的联系和应用;电气设备在相关专业及在相关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具备识读工业生产中各电气控制系统原理的能力,具备测试电器元件和排除线路故障的能力,为相关专业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融基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从而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2010年对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把各专业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彻底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以适应各专业的现实需要。

根据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出发,在教材内容选取上以“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理论讲授贯穿其应用型,实践中有理论、有方法,以基本技能和应用为主,易学易懂易上手,且具有工程应用型。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为处理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与途径,构建更合理的教学体系,较好地处理了相关课程的关系。

这些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职业技能项目等,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开始强调为专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性人才,减少了理论推导内容。

在实践教学方面,改进实训设备和技术,改编实训教材,更新实验内容,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课程开发基本路径:基础知识——知识链接——知识拓展。

在学完本课后,应能达到下列职业能力目标:1.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等;2.能熟练查阅常用手册、国家及行业标准等;3.学会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能识读电子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4.能够正确进行接线与调试,并能够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能熟练使用电子测试仪器仪表,独立完成各项安装与调试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二、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三、参考课时64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解决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新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中职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方面。

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中职教育中,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潜能与可持续发展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六、课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思路是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在学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和电气维修的技能,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技能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电子电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安装、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单片机技术》《EDA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电子电工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产品装配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电子电工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电路类型划分模块,以典型电子电路为载体设置教学单元,以常用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为综合实训项目,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子电路装配与调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自觉遵守电子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1.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了解电子技术基本单元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2.会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初步具备识读电路原理图、简单PCB图和分析常见电子电路的能力;会制作和调试常用电子电路,填写测试记录,排除简单电路故障。

《电工专业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专业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作者:————————————————————————————————日期:《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

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

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生产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生产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生产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整体性地呈现。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二〇二二年三月目录一、适用对象 (1)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2)1.总体目标 (2)2.职业能力目标 (2)(1)知识性目标 (2)(2)能力目标 (3)(3)情感目标 (3)四、教学内容结构 (4)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4)1.基础知识模块 (4)2.选学模块知识 (9)3.两周实训内容安排 (10)六、教学方法建议 (11)七、考核和评价 (12)1.评价目的 (12)2.评价原则 (12)3.评价方式 (1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机电技术应用及机械设备加工专业的学生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开设,《电工基础技术与技能》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知识应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每个目标采用了“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训练-项目评价-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的编写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具备安全用电和规范操作常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简单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初步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电类相关专业必备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培养非电类相关专业学生解决涉及电工电子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电工电子的操作规程;能熟练使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能识读基本的电气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能正确识别和选用电工电子元件;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掌握电路分析的方法;能识读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初步学会按照图纸要求安装照明电路并排除简单故障;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类型、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解决机电系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就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理论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获得岗位群通用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16学时~150学时,7学分~9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德与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及电子职业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加工制造类相关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子电路的原理分析、技术应用与技能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融合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知行合一,围绕电工电子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技能,结合综合实践项目,合理编排课程的教学单元,优化课程内容、细化课程要求,完善课程的整体结构。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习惯。

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目标:1、熟悉常用电气元件的功能,理解典型电路的基本原理;2、会分析简单电工电子电路的组成,能按工艺规范连接电路;3、能规范操作常用电工工具与电工电子仪表;4、能判断并排除常见电路故障,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本课程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理实一体的教学情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一)课程目标1.认识实训室、实训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3.掌握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与技能;4.掌握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基本规律;5.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与简单计算;6.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知识;7.掌握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物理量;8.了解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二)核心素养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2. 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具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3. 培养学生遵守行业规程,具有规范操作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4. 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课程结构(一)课程模块《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个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

备注:实施学分制的学校,16 或 18 学时折合 1 学分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备注:选学模块由各学校自行确定教学内容及课时,总学时不少于24学时。

五、学业要求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工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1103042 建议课时数:64 学分:4适用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前续所学课程:《高中数学》、《高中物理》,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较系统的电工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基本电路、使用常规电器件与设备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置依据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应职业能力要求,并根据机电一体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备维护人员、技术支持人员、机电一体化设备设计制造等,熟悉基础的电工理论和具备扎实的电工实践技能是学生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功能: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形成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为实现培养目标,本课标将教学内容系统性地划分成10个任务和实践环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课程内容,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先直流后交流,先稳态后动态。

使学生以课题的形式掌握电工电子学基本理论,学会常用电工电子仪表的使用,使高职的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该课程的目标。

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中,教学内容分为两大类:第一部分为电工基础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电路等;第二部分为电子技术基础,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电路、半导体放大器件及其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机电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工及电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机电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而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工电子技术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电子、电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电工电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典型电路为载体设计教学单元,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电工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为参考,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解决电工电子电路的实际问题,具备对简单电路的分析及故障排除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了解电工电子电路中常用物理量和基本定律,能查询常用电工电子元器件的主要参数。

2.了解简单电工电路和典型电子线路分析和计算方法,能说出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电子仪表的操作规范,能按工艺规范安装照明电路及典型
电子产品。

4.了解常见电路的简单故障的判断与排除方法,能处理紧急触电事故及电气火灾。

5.具有安全用电、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具备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

突出培育科技创新、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将辩证思维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踏实严谨、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唤醒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奋斗的决心,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

2.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按模块组织教学,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既注重对理论基础的分析,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实施过程中,“电工技能综合实践”和“电子技能综合实践”两个模块宜以实践教学的形式安排教学,强化技能训练。

4.应统筹考虑教学实施中的时空变换,使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常用工具、仪表的规范使用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制作典型的电工电子产品。

5.要注意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养成融入教学实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通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直流电路”“电容与电感”等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模块,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既要评价工具及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观察判断规范操作等方面的状况,还要兼顾其爱岗敬业精神与意志的养成。

3.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选择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方案评析、操作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

评价结果要及时、客观地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确定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4.教材内容应紧贴生产实际,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加强职场真实情境的渗透;应将电工电子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融入教材。

5.教材的呈现方式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可以增强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便于自主学习。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开发体现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要求的模拟仿真软件、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教学资源。

2.注重常用工具书、拓展阅读材料等课程文本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发挥校内实验场所、校外实训基地以及设施、工具、仪器等物质资源的利用。

3.跟踪企业技术进步,吸引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推进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人员互聘、资源共享。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