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
1.下图为一组商王占卜的关于受年(收成)的甲骨文记录,这可以用来佐证商代
A.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B.财政入主要来自田赋
C.统治具备一定地域基础D.出现了古代最早的文字
2.《急就篇》成书于西汉后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启蒙书,内容涉及姓氏人名、服器百物、为官为政等。
其中有:“宦学讽《诗》《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抽擢推举白黑分,迹行上究为贵人。
”这说明当时
A.察举制存在一定局限B.独尊儒术导致了学在民间
C.教育注重为现实服务D.统治者主张德治刑罚并重
3.唐代后期,广州南海神庙的祈风祭海活动兴盛,被列为国家祭祀。
地方官员和市舶官员定期前往祭拜,并多次整修扩建。
这反映出
A.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东南沿海的经济社会影响增强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冲击D.海上丝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4.唐代政府曾下令“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
到了宋代,起楼限制放宽,邸店楼屋逐步向立体空间扩展。
这一变化说明宋代
A.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B.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5.对于当时“荣经陋史”的学术风气,王阳明认为,儒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伏羲的历史,《礼》《乐》为夏商周的历史,经与史并无不同。
这一论述
A.割裂了心学与儒学的历史关系B.强化了儒家学说的地位
C.反映了明代史学研究氛围浓厚D.隐含了一定的叛逆色彩
6.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
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
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
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A.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B.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D.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7.1902年,清朝海关规定,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无论东西南北,凡兵船、商船、海关、铁路”,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
其它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
这表明当时
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B.近代化进程存在时空差异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清政府日益重视海关主权
8.1934年,《红星画报》刊载漫画《支部应成为游击队的火车头》,这幅漫画
A.强调了政治建军的重要性B.反映了红军规模在不断壮大
C.指出了游击战的现实作用D.宣传了中央苏区的建设成就9.1950年,我国在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领导的过程中,需要从地方调配粮食、物资等,这一措施给下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此现象,陈云指出,如果因为全国财经管理分散而导致金融秩序混乱、物价飞涨,那才是大困难。
他意在强调
A.发挥中央全局统筹的优势B.要加快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为大规模工业化做好准备D.用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市场
10.据统计,1984年同1978年相比,政府将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50%,并大幅度降低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农民经济利益显著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国家财政政策对农业的支持
C.乡镇企业在农村迅速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1.雅典的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人捐助,政治领袖大都在捐助者之列。
在公众场合的演说中夸耀自己捐助的慷慨而攻击对手的吝啬,也成为雅典政治中的普遍做法。
据
此可知,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民意基础B.公民参政的平等性被削弱
C.轮番而治原则受到挑战D.贵族垄断了城邦政治事务12.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令》,规定涉及教会事务的一切诉讼均应在英格兰裁决,教皇及其他外国的司法审判权不得在英格兰行使。
这一举措A.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B.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意在宣扬法律至上的新观念D.激化了议会和国王间的矛盾
13.有科技史研究学者认为,瓦特只是工匠,蒸汽机是与科学基本上无关的发明,“科学受益于蒸汽机的,要比蒸汽机受益于科学的要多”。
他意在强调
A.个人的努力是社会进步的动力B.科学与技术没有必然的联系
C.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D.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进步
14.19世纪末法国作家左拉提出:“小说家不应只满足于做一个辑录现象的观察家,而应当做一个公正的实验员”,应“把自己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情感置于一系列的实验之中,并像化学师同物质打交道那样,检验情感与社会真相”。
这一思想
A.体现浪漫主义特征B.与民主共和理想相契合
C.深受科学理性影响D.否定了现实主义的文学
15.在1923年的俄共(布)十二大上,托洛茨基批评人们对市场寄予太大希望,认为国有经济只剩下“三条鲸鱼”(指军工企业、国营运输业、重工业),必须将其“吊在起重机上,不要让它掉下去,搁浅在市场的水洼里”。
这说明托洛茨基
A.主张保持政策的连续性B.意在加速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强调工农业的协调发展D.担忧经济改革潜在的风险
16.20世纪70年代末,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欧共体九国的三分之一,美国要求联邦德国实行膨胀性的政策,充当西方经济走出“滞胀”的引擎。
后者抵制并批评说,如果按照华盛顿的要求办,将导致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这表明
A.区域集团化改变了世界格局B.国家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显露
C.力量对比变化影响国际关系D.“滞胀”催生了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分析题
17.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延安时期(1935-1948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时期。
1940年2月,陕甘宁边区党委发文指出,宣传工作应重视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如儿童与母亲的保护、疾病预防、婚姻嫁娶以及生产技术提高等。
1940年3月,《边区群众报》在
延安创刊,报刊受众定位是陕甘宁边区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主要刊登抗战情况和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信息,同时大力发展工农通讯员,通过他们反映边区情况,推动边区建设。
该报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报道采用清新朴实、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写出深入众耳朵和心灵的、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获得了边区群众的高度认同。
——摘编自郭小良等《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实践》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
1950年11月,新闻总署要求宣传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1951年,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是宣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
1953年4月,中央宣传部对人民代表大会普选的宣传工作做出指示。
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要求通过报纸去动员千百万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月,中宣部发布《关于日内瓦会议闭幕后宣传中应注意之点的通知》,强调我国着重宣传协议的达成是和平协商与和平共处的原则的又一重大胜利。
——摘编自李斌《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成就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边区群众报》体现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并简析当时形成这一原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宣传工作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这一时期非洲遭受的殖民灾难最为深重。
对刚果实施残暴统治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辩护说:“我们唯一的纲领是让国家在士气和物质上得到重生”,这一辩词在西方具有普遍代表性。
1902年,英国学者霍布森批评说:“帝国主义的最大危险在于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它已习惯于这种(利他主义)自我欺骗,从而丧失自我批评的能力。
”“帝国主义的当前趋势正在向这个方向(战争)发展,作为反作用力其后果可能是西方国家的衰败和西方文明的崩溃。
”
——摘编自[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材料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艾德礼(1945-1951年英国首相):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
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
事实上,除
了像我们所做的(同意印度独立)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主要原因,并说明霍布森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种观点的区别。
试从国际形势角度说明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女真族立国前,尚无成文法,其习惯法较为自然和原始。
金熙宗在位期间(1135-1149年)开始了以汉制逐渐统一国家法律制度的进程,试图融诸种法律制度于一体,但仍未能消除法制混乱的现象。
金世宗(1161-1189年在位)继位之初,社会极不稳定。
他从缓和阶级和民族矛盾,巩固其长久统治地位的目的出发,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于大定十七年(1177年)设专局负责修订律令。
凡《皇统制》《续降制书》中没有规定的,参照唐宋律的律文加以补充;而《皇统制》《续降制书》及唐宋律的律文中都没有规定的,取旨定夺;《军前权宜条理》中可以作为常法的,予以保留。
修订成果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颁布,史称《大定重修制条》。
世宗在位期间,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为“大定之治”。
——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1)概述金世宗律令改革的背景。
(2)简析金世宗律令改革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5年11月,美国要求获得在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管辖下的10个岛礁上的长期军事基地权利,还要求三国放弃此前与美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26个太平洋岛礁,承认美国的主权。
面对美国的要求,英国颇有微词,但仍尝试借机“将美国最大限度地拉入英联邦防务中”,并争取让美国对等支持英国的需求。
随后,英国一方面劝说美国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其军事基地需求,另一方面建议以民航站点代替军事基地,以军事基地权利回避领土主权,以划清领土主权、民航利益与军事基地问题的界限,同时所有基地都应建立在“联合使用”的基础上。
由于英美立场相去甚远,交涉无果而终。
英国官员对此评论说,美国的政策是“在整个太平洋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安全体系,而不缔结任何正式、全局和多边的协定。
”
——摘编自张愿《战后美英关于西南太平洋岛礁主权及军事基地的交涉及其失败》
(1)概括战后美英两国关于西南太平洋区域权益问题交涉的背景。
(2)简析美英两国交涉失败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陆费逵(1886-1941),中华书局创始人。
他早年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投身教育和编辑出版业。
1912年1月1日,他创办中华书局,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需要,以“提振国家”“兴我中华”。
他说:“我们的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伟大·····此项工业为以知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
”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先是使用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后改用白话文。
本着“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中华书局除出版教科书外,还出版杂志、编纂辞典、整理古籍等,比如创办《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等杂志,整理出版《四部备要》,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编纂《大中华辞典》《辞海》等,深受学人和民众欢迎。
——摘编自谢俊美《陆费逵与中华书局三题》
(1)概述陆费逵的出版思想。
(2)简析陆费逵在出版行业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三、论述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
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
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
(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商王占卜的关于受年(收成)的甲骨文记录中“东土”“南土”“西土”等信息,可知商朝具备一定的疆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域基础,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均衡,也不能体现商代财政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B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甲骨文是古代最早的文字,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2.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急就篇》涉及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C项正确;材料与察举制无关,排除A项;孔子创立私学,使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排除B项;材料与德治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唐代把广州南海神庙的祈风祭海活动列为国家祭祀,说明东南沿海的社会经济对国家影响巨大,因此,当地的祈风祭海活动受到国家重视,也反映国家对航海业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教并行,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儒学无关,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与外国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4.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政府由限制楼层数量到放宽限制,结合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知识,可知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建设,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排除B项;中国
古代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重农抑商,排除C项;材料与商人的地位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点睛】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当时‘荣经陋史’的学术风气……经与史并无不同”可知,材料说明在当时“荣经陋史”的学术风气下,王阳明却认为春秋也是经书,五经也是历史,经与史是相同的,带有一定的叛逆色彩,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割裂了心学与儒学的历史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经与史是相同的,没有强化儒家学说的地位,排除B项;王阳明自己的认识无法反映明代史学研究氛围浓厚,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由不同意开放汉口、九江到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作为通商口岸,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威胁了清政府的钱粮要地,企图借外国侵略势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D项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体现外交体制调整,排除A项;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与推动洋务运动无关,排除B项;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以夷制夷策略,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7.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
其它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中国各地时区有差异,B项正确;材料与时间观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排除C项;通过材料看不出清政府重视海关主权,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8.A
【解析】
【分析】
【详解】
漫画中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形象、生动地宣传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带头作用,意在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强调了政治建军的重要性,A项正确;漫画无法体现红军的规模在壮大,排除B项;漫画没有体现游击战和中央苏区的信息,排除CD项。
故选B。
【点睛】
9.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需要从地方调配粮食、物资等,这一措施给下级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此现象,陈云指出,如果因为全国财经管理分散而导致金融秩序混乱、物价飞涨,那才是大困难”可知陈云注意全国统筹管理,A项正确;陈云的目的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统筹要做到位,排除B项;根据材料“我国在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领导的过程中,需要从地方调配粮食、物资等”可知为工业化做准备,但只是材料一部分,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行政手段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点睛】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1984年同1978年相比,政府将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了50%,并大幅度降低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农民经济利益显著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大幅度降低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价格和销售价格,这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民利益的增长,因此题干所述内容得益于国家财政政策对农业的支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行于1984年,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乡镇企业指由农民举办的集体、合作、个体企业,材料内容主要得益于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而不是乡镇企业,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也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但与材料所述“大幅度降低了农业机
械、化肥、农药等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的措施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11.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雅典政治精英们通过捐助,利用了民众对施恩者的感激之心,捞取必要的政治资本,这成为雅典政治中的普遍做法,使得普通公民失去了和富裕公民平等竞争的条件,B 项正确;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民意,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的做法与轮番而治原则不冲突,排除C项;材料强调富人在民主政治中的优势,无法体现贵族的突出地位,且雅典民主政治冲击了贵族的特权,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睛】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举措排除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A项正确;这些举措与是否束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宣扬法律至上的新观念,而是体现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排除D项。
故选A项。
【点睛】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科学受益于蒸汽机的,要比蒸汽机受益于科学的要多”可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极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排除A项;材料阐述了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科学进步,而不是科学与技术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应当做一个公正的实验员”“置于一系列的实验之中”等信息可知,19世纪末的法国文学,深受物理、化学之类实验科学研究者科学理念的影响,C项正确;浪漫主义特点是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观察、实验,与民主共和理想无关,排除B项;现实主义的文学描写现实主义的客观真实性,揭露批判社会现实,观察、实验有助于反映社会现实,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一致性,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1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进而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1923年的俄共(布)十二大上,托洛茨基批评人们对市场寄予的希望太大,主张必须保护好“军工企业、国营运输业、重工业”这些仅剩的国有经济,以免它们被市场经济吞噬。
这说明托洛茨基担忧经济改革潜在的风险,D项正确;材料表达的是对当时经济政策的担忧,不能说“主张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也不能说“意在加速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B项;材料未涉及工农业的协调发展问题,排除C项。
故选D 项。
【点睛】
16.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增强,拒绝了美国要求联邦德国实行膨胀性的政策,说明力量对比变化影响国际关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集团化的影响,排除A项;国家资本主义被称为一种货币体系,其中的商业功能利润导向是由国家发起的,生产系统由国家安排和控制,材料与国家资本主义无关,排除B项;经济多极化
决定政治多极化,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睛】
17.(1)原则:群众性原则;
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抗日战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影种:加强了党和人民的思想统一;促进了新生政权的巩固;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创造思想条件;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分析】
(1)
原则:根据“宣传工作应重视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得出群众性原则。
原因:根据“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得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根据“报刊受众定位是陕甘宁边区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抗日战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
影响:根据“要求通过报纸去动员千百万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概括得出加强了党和人民的思想统一;根据“新闻总署要求宣传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概括得出促进了新生政权的巩固;根据“要求通过报纸去动员千百万群众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得出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创造思想条件;根据“我国着重宣传协议的达成是和平协商与和平共处的原则”,分析得出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点睛】
18.(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列强瓜分世界奠定物质基础;帝国主义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宣扬“利他主义”,煽动对外扩张。
合理性:霍布森队为,帝国主义国家打着“利他主义”的幌子瓜分世界。
有可能引发战争,导致西方文明崩溃。
两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瓜分世界的结果,沉重打击了西方国家,西方文明也呈现衰退的趋势。
(2)区别:艾德礼认为英国是自愿允许印度独立,伊梅斯认为英国是被迫允许印度独立。
因素: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志;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老牌殖民国家实力削弱;世界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