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合理选择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是指对中成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中成药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明显、温和安全、副作用小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药效成分复杂,药性多样,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意义、管理原则、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概念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及其病因病机,遵循中医药理论,科学合理地选用、配伍和应用中成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疾病、保护健康的目的。
中成药合理使用要求医生在诊疗中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中成药的安全性、疗效性和优势性。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意义1.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类型进行综合施治,能够使中成药的疗效得到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
2.减少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降低药物滥用率。
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管理可以杜绝滥用药物的情况,减少对患者健康的不良影响。
4.保护中药资源。
合理使用中成药可以避免浪费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合理使用中成药能够促进中医药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体质等方面进行个体化治疗,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
2.经验原则。
遵循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和临床实践,根据中医药的理论进行中成药的合理选用和应用。
3.安全原则。
优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风险和药物相互作用。
4.综合原则。
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施治,治病的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性的。
5.疗效原则。
临床应用中成药要追求治疗疾病的效果,确保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和缓解。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

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代表,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受欢迎。
然而,如何合理应用中成药,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是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在选择中成药的给药途径时,应遵循能口服给药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
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方便的途径,不仅易于吸收,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肌内注射给药,但应避免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核心原则。
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证候进行治疗。
在选用中成药时,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认、分析疾病的证候,针对证候确定具体治法,依据治法,选定适宜的中成药。
例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应根据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三、辨病用药辨病用药是中成药合理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针对中医的疾病,或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应根据疾病特点选用相应中成药。
例如,对于慢性胃炎,可根据其不同的证候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对于高血压病,可选用具有降压作用的中成药。
需要注意的是,辨病用药必须以明确诊断为前提,对于一些西医疾病,如癌症等,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相应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
四、注意事项在合理应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剂量: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中成药,不可随意超量或减量。
对于一些需要调整剂量的中成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配伍:在联合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有些中成药之间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应避免同时使用。
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3.禁忌证: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注意禁忌证。
一些中成药可能不适用于某些人群或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证和使用注意事项。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

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基本原则中成药是指由中药原料炮制、提取或加工制成的制剂。
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确保疗效的最大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一、临床适应症明确原则临床医生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并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
中成药具有广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症,但不同疾病或不同病情的患者对中成药的适应症可能各有差异。
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滥用或误用。
二、个体化用药原则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不同人群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不同,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也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用药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剂型选择原则中成药的剂型多样,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膏剂等。
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剂型,以提高药物的便利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咀嚼和吞咽的片剂或颗粒剂。
四、药物组方原则中成药的药性复杂多样,不同中成药之间存在相容性和配伍性问题。
在使用中成药时,医生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抵消或加强作用,并合理组方以增加治疗的综合效果。
五、临床观察评估原则在使用中成药期间,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停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其他治疗干预。
六、合理用药宣教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药物的用途、作用机制、用法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成药,并及时报告服药期间的情况。
七、药物管理和记录原则医生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并妥善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
对于需要减量或停药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跟进并安排复查,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常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引言中成药指的是使用中药材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其经过炮制、制剂加工等工艺方法后得到的药物制剂。
中成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及其合理应用。
常见中成药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板蓝根颗粒是由板蓝根、连翘、苦桔梗等药物组成的中成药制剂。
它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疾病的治疗。
合理应用复方板蓝根颗粒可以缓解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片主要由牛黄、黄连、黄芩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成效。
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急性咽炎等疾病的治疗。
合理应用牛黄解毒片可以缓解炎症病症,促进患者康复。
逍遥丸逍遥丸主要由川楝子、大黄、黄连等药物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适用于肝火旺盛、湿热瘀滞引起的病症。
合理应用逍遥丸可以调节体内湿热失衡,改善患者的病症。
四季感冒片四季感冒片是由桑叶、薄荷、甘草等药物制成,具有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
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病症。
合理应用四季感冒片可以缓解感冒的病症,加快康复进程。
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本卷须知1.了解药物成分和成效,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中成药。
2.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3.注意个体差异,对中成药过敏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患者应慎用或防止使用。
4.防止长期连续使用中成药,以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响。
5.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响,应及时就医咨询。
总结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的药物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合理应用中成药可以缓解病症,促进康复。
但是,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并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响,应及时就医咨询。
总之,合理应用中成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疾病诊断和临床特征,合理选用中成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滥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为了指导临床实践中的中成药合理使用,制定了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本文将从中成药的选用、剂量与疗程、联合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水平。
一、中成药的选用1.根据疾病诊断与临床特征选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特征进行合理选择,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即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来选药。
例如,对于肝胆湿热型肝炎患者,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中成药,如大黄、黄连等。
2.根据药物功效选药。
中成药的选择应根据其药物功效来进行,根据患者需要的药物作用,选择到合适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感冒患者,可选用抗病毒、解表散寒、宣肺开窍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等。
二、剂量与疗程的控制1.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情确定剂量。
中成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病情来确定,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注意减量或增量。
2.合理掌握疗程。
中成药的疗程应根据疾病的进展和病情的变化来确定,一般应遵循“及时、适量、适时”的原则,既要保证疗程的充分,又要避免无效的长期使用。
三、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注意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和相互干扰。
尤其是在使用有毒药物时,应避免与有相似作用或相同药代动力学的药物同时应用。
2.调配合理的中成药。
中成药联合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具有互补作用或协同作用的中成药进行调配。
例如,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以联合应用降酸药和增加胃粘膜保护的中成药,如胃复安等。
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实施细则主要是为了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成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滥用、不合理使用等。
因此,加强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的监控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失眠中成药的合理选择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失眠中成药的合理选择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1.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D)A. 生理原因B. 病理原因,精神心里原因C. 药物原因D. 劳动及运动2.朱砂安神丸的组成正确的是(B)A. 朱砂、黄连、黄芪、地黄、甘草B. 朱砂、黄连、当归、地黄、甘草C. 朱砂、黄柏、当归、地黄、甘草D. 朱砂、黄连、当归、熟地黄、炙甘草3.归脾丸和人参归脾丸组成的差别是(A)A. 归脾丸中有党参、大枣、人参归脾丸没有而有人参B. 归脾丸比人参归脾丸多大枣C. 人参归脾丸只是把归脾丸中的党参改成了人参D. 人参归脾丸既有党参、又有人参。
4.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应选(B)A. 人参归脾丸B. 归脾丸C. 人参健脾丸D. 参芪五味子片5.天王补心丸用于(C)A. 心血不足,虚火内扰B. 阴血不足、心失所养C. 阴虚血少、心神失养D.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6.心气虚寒,心失温养应选用哪种中成药(B)A. 安神补脑液B. 柏子养心丸C. 解郁安神颗粒D. 天王补心丸7.50岁左右人群睡眠时间平均()小时(C)A. 8小时B. 5小时C. 6.5小时D. 9小时8.一过性失眠或急性失眠、短期或亚急性失眠、慢性失眠描述错误的是:(D)A. 一过性即是偶尔失眠,急性失眠病程小于 4 周B. 短期或亚急性失眠病程大于4周,小于3 ~ 6个月C. 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6个月D. 长期或慢性失眠病程大于12个月9.治疗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所导致的怔忡不宁或夜寐不安,口舌生疮常选用的中成药是:(A)A. 交泰丸B. 安神温胆丸C. 元胡止痛片D. 乌灵胶囊10.瘀血内阻,气滞血瘀所致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应选用(B)A. 保和丸B. 血府逐瘀丸C. 礞石滚痰丸D.刺五加脑灵液。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汇总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汇总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炮制、提取、浓缩等工艺制成的药品。
在临床上,中成药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
然而,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也是一门学问,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下面将对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汇总。
1.根据病情选药:在选择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选用板蓝根颗粒;对于肠胃功能紊乱引起的腹胀、腹泻等症状,可选用五苓散等。
2.根据体质选药:中医药强调“因人而异”,体质不同的人对同一中成药的疗效和反应可能会有差异。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气滞型胸痹患者,可选用三峡安胸丸;对于阳虚型肾阳亏损患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3.根据病程选药:中成药的疗效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短期内期望获得显著疗效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根据病程的长短来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慢性肝炎等疾病,需长期服用清肝明目胶囊来调理。
4.根据禁忌选药:中成药也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应根据患者的禁忌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例如,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慎用中成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应避免使用具有刺激性的中成药。
5.严格控制剂量:中成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不宜过量使用。
过量使用中成药可能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控制好用药的剂量。
6.随诊疗效:使用中成药治疗疾病时,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出现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或更换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案。
7.综合运用其他治疗手段:中成药在临床上通常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使用,如针灸、推拿、按摩等。
综合运用其他治疗手段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对中成药的依赖性。
总之,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禁忌情况等多种因素,并严格控制剂量和随诊疗效。
中成药学基础知识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 由于不同的患者之间体质各不相同,导致同一类疾病的临床 症状也千差万别,在西医学看来是同一种疾病,而在中医看 来其中证候却不同。
• 例如,同样感受风寒之邪的感冒患者,体质较好的和体质较 差的临床表现完全不同,所以其证候也完全不一样,不能都 用九味羌活颗粒来治疗,即所谓“同病异治”。
3)对症用药
• 症是指单一的症状,即患者自身感觉到的不适,如发热、 口渴、头痛等。
• 症状是疾病的表现,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有些中成药 主要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以解燃眉之急。
• 如元胡止痛片针对疼痛症状的治疗。准确使用中成药解除 某些突出症状,从而缓解病痛,也是正确选药的内容之一。
一、正确选用
4)辩证和辨病结合
一、正确选用
5)异病同治及引申使用原则
• 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演变中,可以出现相同的证,证同 治亦同,即所谓“异病同治”。
• 如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是不同的病,只要具有气短、懒 言、乏力等中气下陷的临床表现,均可使用补气升阳的补中 益气丸治疗。
二、合理应用
对于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我们要还注意: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 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中成药与汤药的配伍、中 成药与化学药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符 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一、正确选用
1)对证用药
• 中医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辨证施治。 • 证是对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
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揭示了疾病发展某一 阶段的病理实质。 • 辨证施治就是在辨明证候的基础上,选择对证中药进行治疗。 根据中医药理论,认识疾病的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法;再依 据治法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使中成药的主治证候与患者的具 体证候对应起来,就是对证用药。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引言:中成药是指综合运用中药理论和中药制剂技术制成的药物,具有中药成分的药品。
中成药具有品种繁多、功效明显、临床应用广泛等特点。
然而,不合理的使用中成药可能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保护患者的权益,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一、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范围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前提是明确其适应症范围。
中成药的适应症是指该药在临床应用中确切、合理、有效的范围,应当根据各种中成药的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加以区分和明确。
只有在明确适应症的前提下,才能确保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二、强调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1.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个体差异,以及疾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用药选择和剂量调整。
2.疗程用药: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嘱托,遵循规定的疗程和用药时间,不得随意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3.限制用药:对于有潜在风险或有严格禁忌的人群,应明确禁止使用中成药。
4.合理用药:对于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应分别选择适用的中成药,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
三、加强中成药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中成药质量关乎患者的健康安全,必须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
要求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订质量标准,确保中成药的质量稳定和有效性。
1.加强中成药的质量监控:各级药品监管机构要对中成药进行定期的抽检和质量监控,从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加强中成药的临床评价:对于已上市的中成药,要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估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四、加强中成药的信息宣传与使用指导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需要患者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因此加强中成药的信息宣传与使用指导十分必要。
1.加强中成药的产品说明书编制:要求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产品说明书进行科学编写,明确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等信息。
2.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应当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详细解释中成药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医嘱。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基础,经过一定的加工制备工艺,制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中成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使用。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合理使用中成药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原则1. 适应症准确:中成药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适应症使用,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
2.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个体化地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剂型和剂量。
3. 合理用药时间:中成药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的发展和疗效的评估进行调整,避免长期或过短的应用。
4. 药物相互作用: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
5. 不良反应监测:对于使用中成药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实施细则1. 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医生应仔细阅读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了解其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2. 个体化用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中成药剂型和剂量,并根据疗效的变化进行调整。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医生应了解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避免出现不良的药物反应。
在患者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并告知患者。
4. 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使用中成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转换其他治疗方案。
5. 宣传教育: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和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中成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四、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估1. 疗效评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的变化,对中成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药械科:安汉荣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了临床疗效降低,甚至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辨证用药中成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它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正确使用。
辨证施治是中医药理论的根本,也是中医药理论精髓所在,因此中成药的应用必须以中医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指导,强化辨证用药,切不可仅以说明书上的适应证简单用药.对症强调阴阳五行、整体辨证、动态平衡,严格把握“证”这一机体对有害因素的反应状态,以药物最佳组合的“方”调节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以临床疗效作为用药的检验标准。
以咳嗽咳痰为例,按辨证分型可分为痰热证、痰湿证、肺燥证、寒饮证,用药须辨证选药,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再如感冒,有的是风热感冒,有的是风寒感冒,二者病种类型截然不同,若相反用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延误治疗.中医使用中成药是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的,与西医的”辩病论治”有着本质区别.中医用方必须综合疾病分型、人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诸方面因素之后才能选择,所以往往会出现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现象.例如同为呕吐,若因暑季着凉而致者,可选藿香正气散;若因食积内停者,可选用保和丸;若因脾胃虚弱者,可选用香砂六君子丸等。
再如高血压、外耳道疖肿、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等都是西医的不同系统的疾病,但若都属于中医肝胆湿热证时,则均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
所以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必须以中医辩证为依据,不能按西医病名应用,更不能将某个中成药固定为治疗某种疾病的特效药。
因为由于病人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对某人有效的方剂,对他人也可能无效。
这就是中医强调的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辨证用药的治疗原则。
二、中西药合用问题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中西药合用的机会将不断增加,而中西药又是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医疗体系、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中西药合用,自然要产生很多新问题,因此,了解中西药合同的利和弊是非常必要的。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提取物或中药与其他适宜药物配伍而成的药物制剂,具有中药特色和西药功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然而,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至关重要,不能随意滥用或误用。
本文将就中成药的临床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的用药原则1. 综合斟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不同的中成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不能一概而论。
2. 合理搭配:中成药多为复方制剂,不同药物之间有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关系,患者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循医嘱,不可随意更改或混合使用。
3. 精准用药: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进行用药,不能擅自增减或延长用药时间。
特别是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更应慎重使用。
二、中成药的应用范围中成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风湿关节炎等。
中成药常被用于辅助治疗,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但需注意,对于一些重症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中成药并非首选,应慎重选择或遵医嘱使用。
三、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 制造商:购买中成药时,应选择正规药店购买,注意查看包装、说明书、生产日期等信息,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2. 用药过程:用药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消化不良、头晕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或停药。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更应慎重使用。
3. 连续用药:中成药具有温和的疗效,但长期大剂量使用易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药物性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
四、中成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成药在与化学合成药物同时使用时,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或至少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同时,要注意避免中成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影响疗效。
五、中成药的临床研究和监测中成药的疗效机制复杂,临床疗效取决于药物成分、剂型、用量等多个因素。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中成药是指由中草药或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
在中医药领域,中成药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疗效,但由于其复方制剂的特点,合理使用中成药成为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旨在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原则1. 适应症准确:中成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行准确的辨证施治,确保中成药的使用符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要。
2. 用药剂量合理:中成药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的使用。
3. 用药时间恰当:中成药的使用时间应根据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用药时间。
4. 联合用药谨慎:中成药的联合使用应慎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1. 根据疾病分类合理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分类,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感冒类疾病,可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
2. 根据病情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选择适合的中成药方剂。
例如,对于肝胆湿热证,可选择清热利湿的中成药方剂。
3. 根据患者特征个体化用药: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特征,个体化选择中成药的用药方案。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应适当调整中成药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4. 根据药物特性慎重使用:对于有毒副作用的中成药,应慎重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例如,对于含有重金属成分的中成药,应注意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5. 根据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在中成药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四、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监督与管理1. 加强医生培训:医生应接受相关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其对中成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确保合理用药。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基本药物已经成为大众获得基本医疗保健的重要途径。
其中,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展开讨论,包括标准用法用量、适应症与禁忌症、不良反应与用药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等方面。
一、标准用法用量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标准用法用量的确定与规范是合理使用的基础。
在药品的临床研究与评价阶段,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其最佳用法用量。
此外,医生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需遵循相关规范,合理选择用药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调整。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中成药还需要掌握其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盲目使用或使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
对于同一种中成药,不同的适应症所需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评估,确保合理的选药与用药。
同时,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相关禁忌症的遵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不良反应与用药风险的评估与管理任何一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中成药也不例外。
因此,对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与用药风险的评估与管理至关重要。
医生应了解每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用药风险,并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解释。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患者教育与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因此,患者教育与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药物说明书,帮助他们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此外,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他们普及国家基本药物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药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
综上所述,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成药学-第3章-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二)控制使用总量
➢ 含毒性成分,如砷、汞、斑蝥、马钱子等, ➢ 严格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持续使用
二、用法
(一)内服法
➢直接送服:露剂、合剂、乳剂、酒剂、酊剂、糖浆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 ➢温开水送服: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等固体制剂 ➢沸水泡汁,代茶饮:茶剂、饮剂 ➢调糊、含化、烊化、吸入、鼻饲等
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放大
2.循环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乌头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 、黄酮、蟾酥等
心悸、胸闷、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等
3.呼吸系统的表现 :生物碱、氰苷、硫化砷等
呼吸急促、咳嗽、咯血、哮喘、呼吸困难、呼吸麻痹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4.消化系统的表现:生物碱、益母草碱、强心苷、班蝥素等
二、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一)药物自身因素
成分复杂、致敏性物质
(二)个体差异
过敏体质、耐受性差(儿童、老人、妊娠期)
(三)药物使用因素
➢ 配伍不当:十八反、十九畏、中成药+西药配伍不当等 ➢ 疗程不当:含毒性成分蓄积中毒(雄黄、朱砂、马钱子等)
三、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荨麻疹、药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二)全身症状 1.神经系统的表现:强心苷、皂苷、生物碱等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界定
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必须是合格药品。 (2)必须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 (3)必须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 (4)必须是有害的反应。
一、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1.遵循医生的处方:儿科常用中成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包括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长。
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或停药。
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出时间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调整剂量和用药频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2.根据疾病症状选择药物:儿科常用中成药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使用。
例如,对于发热的儿童,可选用复方板蓝根颗粒或小儿退热栓剂,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用药剂量不同。
对于儿童感冒咳嗽,可选用银翘片或小儿咳喘颗粒等药物。
3.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疗程:儿童的呼吸、循环、代谢等生理机能都不成熟,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也与成人有所不同。
因此,用药的时间和疗程与成人也不相同。
家长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来使用中成药,并根据医生的指示来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和疗程。
4.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儿童在使用中成药时,要避免与西药或其他中成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另外,一些药物存在严重的配伍禁忌,如板蓝根颗粒与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不能同时服用。
在使用中成药前,完整告诉医生孩子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情况,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5.注意药物副作用:儿童的生理机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
因此,家长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消化不良、皮疹等,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6.药物存储和使用安全:儿童的好奇心重,对药物容易产生误食的情况。
因此,在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时要注意将药物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并定期清理过期或不需要的药物。
如果发现儿童误食中成药,应立即就医并将药物包装带到医院。
总之,合理使用儿科常用中成药可以有效缓解儿童的症状,但前提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注意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疗程,并随时观察儿童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药品。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中成药向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疗效切当、用药方便等优点。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合理使用向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成为必要。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原则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病机等因素,合理选择中成药。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中成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2. 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中成药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控制用药的剂量和疗程,避免用药过量或者过长期,以免浮现不良反应。
3. 遵循中成药的用法用量:中成药有不同的用法用量,如煎服、蒸服、研末外用等。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法用量,并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
4. 注意中成药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中成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浮现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医生应详细了解中成药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避免在禁忌症患者中使用中成药,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5. 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监测: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中成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同时,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用药监测,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实施措施1. 建立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生和患者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认知。
可以组织专家讲座、撰写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医生和患者普及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知识。
2. 加强中成药的临床研究和评价:中成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通过临床研究和评价来验证。
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中成药的临床试验,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3. 建立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应建立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中成药的质量监控和不良反应监测。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备而成的药品,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复方组成和药效复杂,合理使用中成药成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定义中成药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宜的中成药,合理使用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疗效进行调整和监测的过程。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年龄等因素,个体化地选择中成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综合原则:综合考虑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3. 适度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合理控制中成药的用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药物,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安全原则:选择中成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避免选择有潜在毒副作用的药物,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要格外谨慎。
5. 监测原则:在使用中成药的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四、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具体措施1. 临床指南的制定: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临床指南,明确中成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等,供临床医生参考。
2. 临床研究的开展:加强对中成药的临床研究,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证据水平。
3. 专家咨询的建立:建立中成药合理使用的专家咨询组织,为临床医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4. 药师的参与:加强药师的参与,提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建议和药物监测服务。
5. 患者教育的开展:通过开展患者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中成药合理使用的认识和理解。
五、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效果评估1.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指标,评估中成药的治疗效果。
2. 安全评估: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关事件,评估中成药的安全性。
3. 经济评估:评估中成药合理使用的经济效益,包括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和避免药物相关的经济负担。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

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药品。
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由于中成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合理使用向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规范中成药的使用,保证其安全有效性,制定中成药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病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中成药治疗方案,确保药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综合治疗原则:中成药应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3. 渐进治疗原则:中成药治疗应采取渐进的方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安全性原则:选择中成药时应考虑其安全性,避免选择有重大不良反应或者潜在风险的药物。
5. 临床证据原则:中成药的使用应基于充分的临床证据支持,避免盲目使用和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
三、中成药合理使用的指导原则1. 临床适应症:中成药应用于临床治疗时,应明确其适应症范围,避免滥用和误用。
2. 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确定中成药的用药剂量,避免过量用药和剂量不足的情况。
3. 用药时间:中成药的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调整,避免长期使用或者过早停药。
4. 药物组合:中成药的药物组合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和相互作用的特点进行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5. 不良反应监测:中成药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中成药合理使用的评价指标1. 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指标,评价中成药治疗的效果和疗效。
2. 安全性评价:评估中成药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3. 经济性评价:评估中成药的经济性,包括药物的价格、用药频次和疗程等因素。
4. 患者满意度评价:通过患者的反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对中成药治疗的满意度和接受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高血压
5松龄血脉康 葛根、珍珠层粉、松针等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 具有降压和调血脂作用, 用于高血压病见头痛眩晕、
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属于肝阳上亢见证者 6龙胆泻肝丸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 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清肝胆、利湿热 治疗证属肝热上扰高血压者
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 酸枣仁(炒)、 冰 片 益气活血、 通络止痛 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还 可增加冠脉血流量,并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 板聚集、延长凝血时间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瘀络阻证, 见胸 部憋闷、刺痛、绞痛且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 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3
社区药房7565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抽取处方 47597 张, 其中中成药处方 28 063 张,占处方总数的 58.96%
中医执业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4490 张, 仅占 16.00%,西医执业医师开具的中成药 处方 23573 张,占 84.00%
4
社区药房7565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7565 张,占26.96% 用药与诊断不符处方 3502 张,占46.29% 重复开具同类功效中成药处方1906 张,占
错误类别 诊断与用药不符 无诊断或诊断不清 药品配伍不合理
超剂量用药 超疗程用药
数量
代表处方
108 高血压开牛黄清火丸;内热上感开牛黄清心丸; 脑供血不足开眩晕宁片;低热开清热解毒软胶囊
66 72 小金胶囊(含乌头)与乳癖消片(含瓜蒌); 附子理
中丸(含附子)与香砂养胃丸(含半夏); 祛痰止咳 颗粒(含芫花)与蛤蚧定喘胶囊(含甘草); 祛痰止 咳颗粒(含芫花)与京制咳嗽痰喘丸(含炙甘草); 京制咳嗽痰喘丸(含川贝母)与温胃舒(含炙附子);感 冒清热颗粒与六味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强骨胶囊、 补肾益脑胶囊并开等。 33 感冒清热颗粒、银黄颗粒、七叶神安片、活力苏 口服液、血塞通片等 21 强骨胶囊;一清胶囊
时服用; 服药期间饮食忌辛辣、 鱼腥食物 湿毒浸淫证型 主要表现为身发疮痍, 皮肤溃烂, 面
浮肢肿, 尿少色赤, 舌红苔黄, 脉数或滑数 清开灵注射液 偶有过敏不良反应; 对本品过敏史者及有表证恶寒发热
几种常见病中成药的合理选择
医院中成药使用情况
1200张处方,其中不合理处方 300 张,占 25%
300 张不合理处方中,60 岁以下患者 141 张, 占 47%;60 岁及以上患者 159 张,占53%
中医医师处方75张,占25%; 西医医师处 方225张,占75%
2
医院300张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衰老 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属阴虚阳亢型及头晕、心悸、
神疲乏力, 腰酸失眠等症。 12血府逐瘀汤 赤芍、桃仁、当归、生地、红花、柴胡、川芎、桔梗、牛
膝、酒军、枳壳、甘草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扩张血管, 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
的溶解、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并可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 管收缩 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什么是合理用药
WHO1985定义: 患者接受的药物适合他们的临床需要、
药物的剂量符合他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 药价对患者及其社区最为低廉
安全、有效、经济
8
正确选用中成药
每种中成药都有特定功效和相应的适应证 掌握中成药的功效和适应证,准确选择和使用,
27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高血压
3 银杏叶口服液 主要成分为银杏树叶 活血化瘀、通脉疏络 主要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治疗 4 镇脑宁 川芎、藁本、细辛、天麻、水牛角等 息风通络 有镇静、镇痛、改善微循坏、增加脑流量等作用。 与六味地黄口服液合用, 用于阳亢或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
橘红痰咳颗粒、通宣理肺丸、镇咳宁胶囊等含甘 草
19
不宜同用的药物举例
感冒期间不宜服用补益药,如感冒清热颗粒与六味 地黄丸、明目地黄丸、强骨胶囊、补肾益脑胶囊 等不宜同用,以免“留邪”
复方鲜竹沥液与眩晕宁片不宜同用。眩晕宁片药 品说明书中规定外感者禁用;复方鲜竹沥液适于 痰热咳嗽、痰黄粘稠等内热外感证
疗效
中成药和西药联合应用结果尚不明确者, 在联合用药时应持审慎态度。
13
中药七情配伍
“七情”: 药有单行,有相须,有相使, 有相畏,有相恶,有相反,有相杀
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 用
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须考 虑选用
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小金胶囊与银黄颗粒不宜同用,小金胶囊功效为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主治阴证或阴疽之类,;
银黄颗粒成分为金银花、黄芩,具有清热、解毒、
消炎作用
20
不宜同用的药物举例 重复叠加
大活络丹与天麻丸合用,两者均含附子; 朱砂安神丸与天王补心丹合用,两者均含 朱砂
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同属气滞血瘀 型用药,这一类的药物多数含有冰片
29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高血压
7牛黄降压丸 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郁金、黄芪、白芍、
水牛角粉、雄黄、草决明、党参等。 具有清心化痰, 镇静降压 用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眩目晕、心烦易
肾通络。 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目眩失眠烦躁等
15
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16
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25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冠心病
4.乐脉颗粒
赤芍、川芎、丹参、红花、木香、山楂、香附 行气活血、 化瘀通脉的功效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头痛、 眩晕、 胸痹、 心悸及
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状者 有轻微降脂作用
26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高血压
1.速效救心丸 •川芎、冰片等 •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 •镇静止痛, 改善微循坏,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减轻心脏负 荷, 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能增加冠脉血流量, 缓解心绞痛。 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 • Ⅱ 期 的 降 压 有 效 率 为 为 86.66%, III 期的 降压 有效 率为 64.58% 2.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和泽泻 •滋补肝肾, 对于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有一定疗效
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2 地奥心血康胶囊
从薯蓣属植物黄山药和川龙薯蓣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 肌耗氧量
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
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
24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冠心病
3 通心络胶囊 人参、 水蛭、 全蝎、 赤芍、 蝉蜕、 土鳖虫、
人工牛黄、水牛角、黄连、栀子、黄芩、珍珠
清热解毒, 醒脑安神, 镇静息风, 豁痰开窍
主治高热神昏, 共病眩晕, 抽搐惊厥, 中风闭窍等 热性急病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1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高血压
11还精煎口服液 地黄、首乌、锁阳、潼蒺黎、菟丝子、女贞子、菊花等。 补肾填精, 扶正祛邪, 阴阳两补,益元强壮, 祛病延年, 延缓
17
十八反禁忌举例
大活络丸、 尪痹冲剂、天麻丸、人参再造丸等均 含有附子
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通宣理肺丸等分别含 有川贝、半夏
依据配伍禁忌原则,若将上述两组合用,附子、 乌头与川贝、半夏当属相反禁忌同用之列
18
十九畏禁忌举例
利胆中成药利胆排石片、胆乐胶囊、胆宁片等都 含有郁金
六应丸、苏合香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紫雪 散等含丁香(母丁香) 心通口服液、内消瘰疬丸中含有海藻,祛痰止咳 颗粒含有甘遂,
症状
30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高血压
9天麻钩藤冲剂
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 仲、益母革、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 对肝阳偏盛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肾性、原 发性、神经元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10安脑丸
32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心律失常
1稳心颗粒 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药 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祛瘀、定悸安神 对各种心律失常治疗均有效,尤其适用于快速性心律失常,
为功能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 2参松养心胶囊 人参、麦冬、五味子、丹参、赤芍、土鳖虫、黄连、桑寄
生、山茱萸、酸枣仁、甘松、龙骨 治疗室性过早搏动、房性过早搏动、房颤疗效较好 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有优势
21
不宜同用的药物举例 相互作用
含麻黄的中成药忌与降血压的中成药如复方罗布 麻片、降压片、珍菊降压片、牛黄降压丸等并用
忌与扩张冠脉的中成药如速效救心丸、山海丹、 活心丹、心宝丸、益心丸、滋心阴液、补心气液 等联用
朱砂较多的中成药,如磁朱丸、更衣丸、安宫牛 黄丸等忌与消瘿五海丸、内消瘰疠丸等长期同服, 易导致药源性肠炎,赤痢样大便
33
常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成药 心律失常
3 宁心宝胶囊 新鲜冬虫夏草分离得到的麦角菌科真菌虫草头孢菌丝体 提高窦性心律,改善窦房结、房室传导功能的作用 常被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器质性心脏病伴缓
慢型心律失常 4 心宝丸 洋金花、鹿茸、人参、附子、肉桂、田七、麝香、蟾酥 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和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