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
浅谈柴窑、柴烧及其产品鉴别
![浅谈柴窑、柴烧及其产品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de28224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b.png)
59柴窑、柴烧、气窑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从烧成设备、工艺技法以及最终效果来讲,都是截然不同的。
先说柴窑,柴窑讲究传承有序,有相对规范的制作流程与标准。
首先提及的是烧制时用到的柴,在明朝以前,烧窑时每一窑都是松柴和槎柴掺和着用的,松柴单指由大松木砍伐成的木柴,槎柴则为各种杂木的混合,有灌木、巴茅木、松树枝等等。
据《浮梁县志 • 陶政》记载,投烧比例约为松柴四成,槎柴六成。
到了清代,随着工艺的进步与窑炉结构的改进,对燃料的要求越发讲究,松、槎开始分烧,因为窑工们发现,松柴不仅火力持久,而且富含大量可以滋润釉面的油脂,所以此后松柴多烧细器,而槎柴则多烧粗器。
因柴窑器需实现釉如凝脂的玉化效果,窑温必须达到1300℃以上,这种对烧制温度的要求,也反映出对柴类的严苛要求。
而决定温度因素,除了柴,还有窑炉。
不同的柴窑结构会直接影响到窑温,所以历代窑工为了提高柴窑器所需的氧化还原温度和降低燃料损耗,创造出了不少形状架构的窑,窑炉形式根据地势而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性的风格。
南方多山,地势起伏,因而依势而建的龙窑、阶级窑出现较早,北方多平原,故馒头窑较多。
比如宋元的马蹄窑、龙窑,明朝的葫芦窑等,而这其中最先进的当属蛋形窑,明末清初出现一直沿用,清代官窑和人们一般所说的柴窑,也大多指这种窑。
蛋形窑综合了南北方窑炉优点,因窑室呈椭圆型,因此被称为鸭蛋窑,也因发源在景德镇而被称为镇窑。
当窑工们摸透了蛋形窑的特性后,烧窑就变得更加可控。
把桩师傅可以通过观火眼的颜色、烟囱冒的烟、甚至一口唾沫精确把握窑里每个区域烧制温度,这种技艺也将柴窑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然而,蛋形窑搭建方法一直非常神秘,砌窑砖的手法、泥浆的调制都有说道。
由于柴窑是将坯体放在匣钵里排放整齐入烧,窑内空间大,投柴口却只有一个、且小,导致升温慢且窑温不均,需烧制时间24小时。
因此可见,柴窑烧成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柴火、窑位、坯体本身、气压气温以及保温时间等等,人们必须根据自身窑炉的特性,在泥料、釉料、青花料等各方面反复试验研制出合适的独有配方。
浅谈柴烧艺术与现代审美发展方向之一
![浅谈柴烧艺术与现代审美发展方向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af9cb58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4.png)
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陶瓷制品的工艺。
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作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
作品分上釉(底釉)和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
上釉的如同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不上釉的如日本的备前烧(取自然落灰效果)。
中国的制瓷史已有数千年,历代的传承与发展使人们对陶瓷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过去,烧制陶器时需要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瓷胎直接接触,使作品釉色面貌保持一致。
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完善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
当代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容器罩住瓷胎,这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弊病”的认可。
它的特点是:让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
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烧窑难度相当高,只有不断烧窑摸索积累经验,经过一次次实验总结,才能慢慢提高对出品的控制。
土:柴烧专用之陶土一般根据制陶者经验和所需达到的效果自行调配。
主要考虑的因素有:陶土耐热温度、柴窑的属性、薪柴种类、所需呈现的色泽等。
选择和调配柴烧陶土的目的是让陶土在柴窑中能烧出一种温润、沉稳内敛的效果,表现古朴纯净的柴烧之美。
目前柴烧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都有,但是每个地方的泥土,烧制方法都不一样。
柴:薪柴的消耗量大,以松木为佳,也可以用樟木、龙眼木、荔枝木等,木柴需提前静置三至六个月。
窑: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一般需要烧窑三到五天,期间不眠不休日夜坚守轮班投柴。
薪柴的种类、加柴的方式、加柴的速度、天气的情况、空气的交换量等等,所有的一切细微因素,不断影响着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柴烧 术语
![柴烧 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253b36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58.png)
柴烧术语1. 柴烧啊,那“落灰”可真是个神奇的术语。
就像老天给陶器撒下的一把神秘粉末,落灰在柴烧过程中自然地落在坯体上,经过高温烧制后,会形成独特的纹理和色泽。
你想啊,就好比雪花落在大地上,每一片雪花的痕迹都不一样,这落灰也是,每一件柴烧作品的落灰效果那都是独一无二的。
哎呀,看到那落灰形成的美妙图案,就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2. “火痕”这个柴烧术语可太有趣了。
它就像火焰在陶器上跳舞留下的脚印。
我有次看师傅做柴烧,那火苗忽高忽低,肆意地舔着坯体,等烧出来一看,火痕就像波浪一样,一道一道的。
这火痕就像画家笔下的线条,只不过画家是用颜料,而柴烧是用火,这简直是一场火焰与泥土的狂欢,太酷了吧!3. 咱再说说“窑汗”这个词。
窑汗就像是窑炉在烧制过程中流下的汗水,你说神奇不?有一回我在一个柴烧工作室,看到那些老窑壁上的窑汗,就像岁月的痕迹。
窑汗滴落在陶器上,就像给陶器穿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铠甲,这种窑汗形成的效果,让陶器多了一份沧桑感,就好像一个历经风雨的老人,有故事,有韵味,超迷人的呢!4. “匣钵”这个柴烧术语你知道吗?它就像是陶器在窑里的小房子。
有个朋友刚开始做柴烧不懂匣钵的重要性,结果烧出来的陶器好多都被熏黑了。
匣钵能保护陶器不被窑里的杂物弄脏,就像我们住在房子里,房子能给我们遮风挡雨一样。
要是没有匣钵啊,柴烧作品可能就没那么完美喽,你说是不是?5. “氧化焰”和“还原焰”这俩术语可不能小瞧。
你看,氧化焰烧制就像是在明亮的阳光下晾晒东西,陶器在这种环境下烧制,颜色比较明亮鲜艳。
而还原焰烧制呢,就像在神秘的黑夜里给陶器施魔法。
我见过两种焰烧制出来的作品,氧化焰烧制的像个开朗的少女,色彩绚丽;还原焰烧制的像个深沉的绅士,颜色低调却充满内涵。
这两种焰的差别可大了,是不是很神奇呢?6. 柴烧里的“素坯”这个词很简单但又很重要。
素坯就像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它是没有上釉的陶器坯体。
我曾经亲手捏过素坯,那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个造物者。
柴烧分析报告
![柴烧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81cf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f.png)
柴烧分析报告1. 引言柴烧是一种传统制造活性炭和木炭的方法,通过将木材放入封闭的燃烧室中加热,并限制氧气供应,使木材发生热解和碳化反应,最终得到炭燃料。
柴烧过程不仅可以产生高纯度的活性炭和木炭,还可以有效地处理和利用生物质废弃物。
本文将对柴烧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能源领域的潜在应用。
2. 柴烧原理柴烧过程中,木材被分解为可燃气体和固体炭。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2.1 预热阶段在柴烧开始时,燃烧室内的温度逐渐升高,木材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
此阶段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并且一部分木材可能会燃烧为烟雾或可燃气体。
2.2 热解阶段当木材的表面温度达到300℃-500℃时,木材内部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开始产生热解反应,释放出可燃气体。
这些可燃气体包括可燃性有机化合物和气体碳氢化合物。
同时,木材的内部开始出现可燃物质的热解产物,形成固体炭。
2.3 碳化阶段当燃烧室内的温度升至500℃以上时,木材中的挥发性物质几乎完全释放完毕,此时木材内部的纤维素开始发生碳化反应,形成具有较高碳含量的炭。
该阶段的温度和氧气供应非常重要,可以影响炭的质量和碳化程度。
3. 柴烧过程中的参数分析柴烧过程中的多个参数对于炭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柴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参数:3.1 温度柴烧中的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炭的质量和产量。
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热解和碳化反应速度较慢,炭的产量较低;而过高的温度则可能导致炭的质量下降。
3.2 时间柴烧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参数。
炭的产量和质量会随着柴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是过长的柴烧时间可能会导致燃烧室内的可燃气体和挥发性物质完全释放,并带走一部分炭,降低炭的产量。
3.3 空气流量空气流量是影响柴烧过程中氧气供应的重要因素。
适当调节空气流量可以有效控制柴烧过程中的温度和氧气供应,从而提高炭的质量和产量。
4. 柴烧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柴烧过程产生的炭燃料在能源领域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4.1 活性炭制备柴烧过程可以产生高纯度的活性炭,活性炭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脱硫等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领域。
形容柴烧之美
![形容柴烧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3296d1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0.png)
形容柴烧之美柴烧是一种传统的日本烹饪方式,是在烤炉上使用柴木进行慢慢煨烧的烹饪技巧。
柴烧之美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表达。
首先,柴烧所使用的柴火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美。
选择合适的柴木,如柞木、栗木、樟木等,燃烧时散发出浓烈的木香,给食物带来独特的清香。
柴火烧过程中,火焰凭借柴木的纯净能量完美地烤熟食材,让食物回归自然的本真。
柴烧的柴火,不仅是一种燃料,更是大自然的馈赠,给食物带来纯净、原始的美感。
其次,柴烧所烧制的食物也展现出独特的美味。
柴烧烹饪方式强调对食材的尊重和味道的保留。
食材经过慢煨烧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更多的水分,使得食物更加鲜嫩多汁。
同时,柴烧能够使食材烤至外焦里嫩,外酥内软,维持食材的原汁原味,让食物回味无穷。
在柴火焰的照射下,每一口食物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增。
再次,柴烧的美也体现在烤炉的独特设计上。
传统的柴烧烤炉具有独特的形状,其中心为一个圆形的炉灶,四周围有矮墙,形似坛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
正因为这样的设计,烤炉能够将火焰完全包裹住,让食材受热均匀。
同时烤炉外围设计了烟道,能够有效引导烟雾,让室内保持清新。
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烹饪的需求,更使得整个柴烧过程中充满了美感和仪式感。
同时,柴烧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在参与柴烧烹饪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近距离体验到燃烧的柴火和食材的交融,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而与此同时,柴烧也催生了一种愉悦的社交氛围,亲朋好友围坐在炉火旁,共同品味食物的美味,享受友情和亲情的交流。
柴烧不只是一顿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维系。
最后,柴烧的美还在于对环境的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柴烧所使用的柴火是一种天然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低。
同时,柴火是可再生资源,人们通过合理的利用,既可以满足烹饪需求,又能保护环境资源。
柴烧所代表的烹饪理念也在向人们呼吁,要以环保的方式进行烹饪,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柴烧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柴火的自然美、食物的独特美味、烤炉的独特设计、文化体验的丰富以及对环境的尊重。
泥烧柴烧茶碗知识
![泥烧柴烧茶碗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e72cbe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d.png)
泥烧柴烧茶碗知识雨过天青云破处,墨落幽芳凝古香。
松香有意缠作釉,唤醒人间四月天。
柴烧,是一项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是五行交替、天人合一的绝妙融合,是让陶艺家们欲罢不能的艺术形式。
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主要分为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
柴烧曾不被欣赏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一件柴烧釉作品的问世,通常都意味着一次艰难探索的成功和千百件残次品的淘汰。
今天麦盏君便和大家聊聊柴烧建盏的五个重要问题。
柴烧建盏有什么特点?建盏烧制窑炉有许多种,龙窑烧制又有什么其它特点呢?1、柴烧建盏釉斑虽然没有电窑烧制现代油滴表面的华丽;但是柴烧盏的单调中细赏微妙丰富内在美衬托出古朴韵味。
品茗时,柴烧建盏有一定水质软化,变得甘爽无比奇特功效。
这些效果只有柴烧建盏才能突显出来。
2、柴烧盏在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加柴,导致了温度忽高忽低,气泡大小不一,均有一定的层次感。
日常饮茶中,柴烧茶碗比其它窑炉烧制的茶碗器型釉面厚朴。
3、胎体油润、自然细腻,因为选用富含油脂高的松柴烧3天3夜,所以不干涩、不呆板。
全手工拉坯和修胎,从宋代建盏对比甄选经典器型,全原矿铁胎柴烧与宋代建盏同质,里胎发黑,釉面乃原矿高温内还原的釉下斑纹。
现代柴烧建盏能不能烧出油滴建盏?当然可以,宋代建窑不就是铁证。
但是难度非常高,这里先引述李达老师在《宋代油滴茶盏鉴赏》的一段话:“宋代建盏在龙窑中烧成,其烧成难度可从烧成几率反映出来,银兔毫烧成几率比褐兔毫小得多,油滴更小,估计不会超过万分之一;而曜变就象海市蜃楼般难展芳姿。
”“万分之一”就是宋代建窑油滴的成品率,而且这是整个古建州地区的陶匠从五代至南宋,三百多年、二十多代的努力结果。
浅谈柴烧陶艺作品的鉴赏标准
![浅谈柴烧陶艺作品的鉴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320f4d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66.png)
浅谈柴烧陶艺作品的鉴赏标准
陶艺包括很多种制作工艺,其中一种叫做“柴烧”。
柴烧是一种传统的日本陶艺制作
工艺,它使用柴火烧制陶器。
柴烧陶艺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美感,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鉴赏。
第一,整体感。
整个陶器的外观、尺寸、形态、比例、结构等都应该非常完整和协调。
整个陶器应该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第二,颜色。
柴烧陶器的特点之一是其独特的颜色。
它们可以表现出黑、灰、褐、红
等各种颜色。
颜色应该均匀分布,但也应该有一些变化和不规则性。
第三,纹路和质感。
柴烧陶器的表面通常有许多不规则和自然的纹路和质感。
这些纹
路应该清晰可见,而且表面不均匀的质感应该有一定的厚度和厚实感。
第四,表面处理。
因为柴烧陶器是用火烤制的,所以它们的表面可能会显示出不同的
表面处理。
有些可能会有闪亮的贝壳纹理,而其他的则可能会有焦黑或不规则的表面处理。
这些表面处理应该是自然的,不应该看起来假造或刻意处理。
第五,造型和设计。
柴烧陶器的设计和造型应该非常精细和精确。
它们应该具有吸引
人的外观和纤巧的比例,同时还要体现出陶匠的技艺和设计理念。
总之,柴烧陶器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陶艺作品。
它们包含了许多自然和自发的元素,但
又充满了艺术家的创造和设计思想。
如何欣赏和鉴赏柴烧陶器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这对于陶艺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探析当代柴烧中的火痕成因
![探析当代柴烧中的火痕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904c536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1.png)
探析当代柴烧中的火痕成因1. 引言1.1 当代柴烧艺术的兴起当代柴烧艺术不仅在传统柴烧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还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理念,使其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审美价值。
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柴烧工艺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着柴烧艺术的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当代柴烧作品在展现传统柴烧的又注入了现代元素,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通过对当代柴烧艺术的观摩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陶艺形式,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2000字】1.2 火痕在当代柴烧中的重要性在当代柴烧艺术中,火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火痕是指在柴烧作品表面产生的一种独特纹理或痕迹,它是柴烧作品与其他陶瓷作品区分开来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当代艺术中,火痕不再被视为一种瑕疵,而是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美学意义。
火痕在当代柴烧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火痕可以增强作品的质感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张力。
火痕的存在使作品充满了时间的痕迹和生命的感觉,给人以静谧和深沉之美。
火痕也是柴烧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火的洗礼下,作品表面呈现出色彩斑斓、纹理独特的火痕,每一处火痕都承载着作品的生命力和历程,承载着艺术家的意念和情感。
火痕在当代柴烧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是作品表面的装饰,更是作品内涵的延伸和表达。
火痕的存在赋予作品生命和灵魂,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成为当代柴烧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2. 正文2.1 传统柴烧与现代柴烧的区别传统柴烧与现代柴烧在技术、风格和理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柴烧注重传统工艺和技法的传承,坚持用传统的烧制方法和原始的土釉材料,强调窑口的建筑结构和火与泥土的互动。
在传统柴烧作品中,火痕的形成往往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呈现出一种朴实、粗燥但充满历史感的美。
而现代柴烧则更注重创新和实验,艺术家们尝试运用新的材料、技术和观念,挑战传统柴烧模式的限制,追求更个性化、多样化的表现效果。
杨君明柴烧制作方法
![杨君明柴烧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32e38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9.png)
杨君明柴烧制作方法在陶艺的世界里,柴烧就像是一场与泥土和火焰的神秘对话,而杨君明柴烧更是有着独特的韵味。
今天呀,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杨君明柴烧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要开始杨君明柴烧的制作,那第一步肯定是选土。
这土啊,可不是随便从地里挖出来就行的。
杨君明在选土的时候可讲究啦。
他就像一个寻宝者,在众多的泥土中挑选最适合的。
有时候他会跑到深山里,寻找那种质地细腻、黏性恰到好处的土。
为啥要这么讲究呢?嘿,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土就是柴烧的基础啊。
要是土不好,后面的工序做得再好也白搭。
我就问你,你要是做一道好菜,食材不新鲜,能好吃吗?选好了土,接下来就是揉泥啦。
这揉泥可不像咱们平时揉面那么简单。
杨君明会把土放在一个大案板上,然后双手用力地揉啊揉。
这时候,他的表情可专注了,就像一个雕塑家在塑造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他一边揉,一边感受着泥土的质地,看是否均匀。
旁边的徒弟有时候会好奇地问:“师傅,这揉泥得揉到啥时候啊?”杨君明就会笑着说:“这可得揉到泥土像婴儿的肌肤一样光滑才行呢。
”你看,这揉泥不仅是个力气活,还是个技术活。
揉好泥之后,就是塑形啦。
这塑形可真是个考验手艺的活儿。
杨君明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一块泥巴在他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他会根据自己的创意,捏出碗啊、瓶啊之类的坯体。
这时候,周围的人都会围过来,眼睛里满是惊叹。
有人会说:“哇,这泥巴在您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宠物似的。
”杨君明听了,只是谦虚地笑笑。
在塑形的过程中,他还会时不时地停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坯体,就像一个将军在审视自己的士兵,不容许有一点瑕疵。
坯体做好了,可还不能直接拿去烧呢。
得先让它自然干燥。
这就像是给坯体一个休息的时间,让它适应一下周围的环境。
这个过程可急不得,要是干燥得太快,坯体可能会开裂。
杨君明就像一个耐心的守护者,每天都会去看看这些坯体的干燥情况。
有时候他会对徒弟说:“这坯体干燥就像人成长一样,得慢慢来,急不得。
”终于,到了柴烧的时候啦。
柴烧烧制过程
![柴烧烧制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3fcda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4.png)
柴烧烧制过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柴烧烧制过程这档子事儿!你知道吗,柴烧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之旅。
想象一下,一堆普通的泥土,经过一系列复杂又奇妙的过程,最后变成了精美绝伦的陶器,这多让人惊叹啊!首先得准备好陶土,这可是基础呀。
就像盖房子得有好的砖头一样,好的陶土才能为后面的精彩打下坚实的根基。
然后就是塑形啦,这可得考验手艺咯,要把那团泥巴捏成你想要的样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哟。
接下来,就是柴烧的关键步骤啦——烧制!把做好的坯体小心翼翼地放进窑里,就像送宝贝去经历一场大考。
然后开始点火,那熊熊的火焰燃烧起来,就像是热情的舞蹈。
在烧制的过程中,那温度可是至关重要的呀!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得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可不像煮个鸡蛋那么简单,这需要经验丰富的师傅时刻关注着,就像照顾一个宝贝似的。
柴烧的魅力还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每一次烧制出来的作品都可能有着独一无二的效果,就好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有时候会出现奇妙的色彩变化,有时候会有独特的肌理,这可都是柴烧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呀!而且啊,柴烧的过程可不只是技术活,还得有耐心呢!那得等啊等,等好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迎来最终的成果。
这就像是等待一朵花慢慢开放,着急可不行。
你说,柴烧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它不只是一个烧制的过程,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一种对美的追求。
它让我们看到了泥土的无限可能,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看着那些经过柴烧而成的精美陶器,你难道不会感叹这其中的神奇吗?它们就像是从时光隧道里走出来的宝贝,带着独特的韵味和故事。
所以啊,柴烧烧制过程真的是太神奇、太有趣啦!咱可得好好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艺术品,感受它们背后的那份心血和热爱呀!。
陶艺的柴烧介绍
![陶艺的柴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699aa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a.png)
陶艺的柴烧介绍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
那么,关于陶艺柴烧,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柴烧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现代柴烧陶艺“现代柴烧陶艺”,不是用“木材烧成的陶艺”,是一种新的烧陶和作陶观念。
更是一种由它所产生的效果如造型,肌理,内涵,创意,材质特性仍是基本要素;质朴自然散发出淳朴静穆,富有深遂的隽永气韵。
它与过去的旧柴烧有著完全不同的作法和理念,尤其在审美的角度更是迥然不同。
有趣的是这种过去被视为粗糙烧法,在今天,反而从这种原始和粗犷的风味中得到更真实恒久的寄托。
柴烧陶艺的特点柴烧的陶艺作品与一般窑的差别在於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药不同;不重复且难预期烧窑的成果。
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
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窑的角色柴窑的架构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火膛(fire box燃烧室),窑室(chamber),烟囱(chimney),烟道(flue)。
烧窑的原理是:木材於火膛中燃烧,其产生的热度,灰烬,火焰,经过窑室,对摆在其中的陶坯产生作用与效果,再经由白烟排出。
因此窑的设计重点必定是①有利于燃烧(包括升温及保温);②有利与火与灰在坯体上的著述:③火的排出路径(侧焰、倒焰或直焰)。
窑的建构不单纯是技术问题,窑的型式更决定了火的路径,也就是决定了落灰,火痕的方向性。
更确切地说,窑将确立作者不可变更的窑火风格。
柴窑窑性的掌握,除了顺应与驾驭外;也包括对烧成效果的掌握,适量的落灰及火痕的效果,如果不求落灰及火痕,就没有必要干辛万苦的去烧柴窑了。
不当的窑室设计将导致效果不彰,温度烧不上去,蓄温不良,灰和火部留不住等等缺憾。
装窑装窑时,坯与坯之间一定要空出距离,能让热度循环平均,坯体才不致相互粘着。
但是现代柴烧的作法有时刚好是相反!因此,装窑是柴烧创作最重要的部分! 决定了火焰烙记的位置和轻重,装窑者必须冷静思考并且推演著火在窑内窜流的情况,要为每一件坯体找到最适当的位置,仔细的为它设计最好的效果,更要顾到整窑气流的紧松问题。
真柴烧和假柴烧的区别
![真柴烧和假柴烧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e1c78e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0.png)
真柴烧和假柴烧的区别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结合眼观、手摸再者简单的高倍放大镜。
首先要知道柴烧常见的几种窑变效果,如阴阳面、火痕、龟裂纹、皮纹、树皮纹、火刺肌理、焦土肌理、狭雾肌理、芝麻点肌理、侵蚀肌理、银光放射肌理、流釉及垂釉等效果,在胚体表面形成不同的纹理及触感。
这也是能区分柴烧和电窑汽窑的关键点,从感官上来说主要分为:眼观和手摸两种。
假柴烧,表面较光滑。
由特殊药水边喷边烧制而成,由于需要烧制时进行喷洒药水,导致柴烧痕迹不均匀,里面很难喷洒到,几乎没有痕迹。
成品率极高价格便宜。
假柴烧它的釉面比较均匀,若整个陶坯在没有任何火痕或整体颜色变化下只有几颗淡淡的落灰的话,很大可能是喷釉,灰釉颗粒大小相差不大,不是很自然,有些甚至成雨滴形状,而且没有阴阳面,方向都是从上面落下,而并非从则面形成。
而且柴烧时壶坯都会根据器型有自己的承接点,灰、火、釉一般呈包裹状,或者顺某个点流淌,阳面阴面是对立的。
柴烧玻化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柴烧玻化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2aca3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e.png)
柴烧玻化效果-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柴烧玻化效果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加工技术,在各行各业中被广泛应用。
它通过高温燃烧柴烧原料,使其发生熔融与玻璃化的过程,使原料中的有用矿物质得以净化、浓缩和高效利用。
因此,柴烧玻化效果具有独特的优势,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对柴烧玻化效果进行全面介绍。
首先,我们将概述柴烧玻化效果的背景和意义,为读者建立起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以便读者明确文章主要内容的组织和逻辑关系。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以期为深入探讨柴烧玻化效果提供指导。
在整个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柴烧玻化过程、柴烧玻化的原理和柴烧玻化效果的评价。
柴烧玻化过程是柴烧玻化效果形成的关键步骤,了解其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柴烧玻化效果的本质。
柴烧玻化的原理是理论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原理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揭示柴烧玻化效果产生的机制。
而对柴烧玻化效果的评价则是衡量该技术优劣的关键指标,只有准确评价柴烧玻化效果,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相关领域。
整篇文章旨在介绍和探讨柴烧玻化效果,为读者提供对该技术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了解柴烧玻化效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而认识到柴烧玻化效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潜力。
希望本文能够对柴烧玻化效果的研究和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将围绕柴烧玻化效果展开讨论,为了清晰地呈现文章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在概述部分简要介绍柴烧玻化效果的背景和重要性。
柴烧玻化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过程,可使物体表面形成一层光滑、坚硬和耐磨的外表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柴烧还原烧的方法
![柴烧还原烧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be54f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9.png)
柴烧还原烧的方法以柴烧还原烧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柴烧和还原烧的概念、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柴烧的概念及原理柴烧是一种传统的烧制工艺,主要用于陶瓷、瓦器等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
柴烧的原理是将陶瓷原料放入烧窑中,点燃柴木,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将原料烧结成陶瓷制品。
柴烧的特点是温度较低,一般在800℃至1200℃之间。
柴烧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预烧、煅烧和冷却。
预烧阶段是指将烧窑内的湿气和有机物排除,避免在高温下产生气泡和爆炸等现象。
煅烧阶段是指将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烧结,使其变成坚硬的陶瓷制品。
冷却阶段是指将烧制完成的陶瓷制品慢慢冷却至室温,避免因突然降温而导致瓷器开裂。
二、柴烧的应用1. 陶瓷制品制作柴烧在陶瓷制品制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柴烧的烧制过程,可以使陶瓷制品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外观效果。
柴烧的特点是温度较低,因此可以更好地保留原料的颜色和纹理,使陶瓷制品更加自然和原始。
2. 瓦器制作在古代,柴烧也是瓦器制作的常用方法。
通过柴烧可以使瓦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建筑物的屋顶覆盖等用途。
柴烧的瓦器通常具有粗糙的表面和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朴实和古朴的感觉。
3. 茶艺表演柴烧在茶艺表演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柴烧的茶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保持茶水的温度和香气。
柴烧的茶杯和茶盘常常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纹理,使茶艺表演更加精彩和有趣。
三、还原烧的概念及原理还原烧是一种在高温气氛下进行的烧制工艺,主要用于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制作过程中。
还原烧的原理是在烧制过程中控制燃烧气氛,使氧气含量较低,从而实现对材料的还原。
还原烧的温度较高,一般在1200℃至1600℃之间。
还原烧的过程分为预烧、煅烧和冷却三个阶段,与柴烧类似。
但是,还原烧的关键在于控制燃烧气氛,使其具有还原性,从而改变材料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四、还原烧的应用1. 金属冶炼还原烧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控制还原烧的燃烧气氛,可以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元素还原出来,并与其他金属元素合金化。
形容柴烧之美
![形容柴烧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f1122b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5.png)
形容柴烧之美形容柴烧之美,实在是一项颇为困难的任务。
这款独特的炭烤美食,无论是从外形、质感还是口感上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柴烧以其独特的烟熏味道和咬口鲜香的肉质,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首先,柴烧的外形给人一种原始、粗犷的感觉。
起初,仅仅是一个咖啡色的坯子,将其置于火上烧烤,从外部形状逐渐变化。
炭火的熊熊燃烧使得柴烧的外表呈现出诱人的焦香,表面逐渐咖啡色变成古铜色,甚至还会留下一些微焦的痕迹。
在炭火的熏烤下,肉质开始发出阵阵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当柴烧被取下火堆,摆在盘子上时,它的外形就如同一座触手可及的艺术雕塑,独一无二而美不胜收。
其次,柴烧的质感也是其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的外脆内嫩,口感非常充实。
外层烤至微脆的皮肤包裹着内部细嫩多汁的肉质。
咬上一口,烤制出的外皮能够完美地锁住菜肴的鲜香,同时又不失嚼劲。
内部的肉质经过熏烤,肉汁得以更好地保留,口感更为鲜嫩。
每一口品尝都能感受到柴烧肉质的细腻之处,仿佛与舌尖上的味蕾交织出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再者,柴烧的独特烟熏味道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食体验。
柴烧在熏烤的过程中,产生的炭火燃烧特有的烟熏味道,让人思绪瞬间飞向了深山野林的宁静与自然。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炭烤带来的独特风味,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这种淡淡的烟味,像是一抹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味蕾,让人陶醉在这种感觉中。
这种独特的烟熏味道使柴烧在众多美食中独树一帜,让人心生向往。
最后,柴烧的美还在于它的多样化。
无论是鱼类、肉类还是蔬菜,都可以通过柴烧的烤制而变得美味可口。
从新鲜的材料中,透过架在炭火上的柴烧,将其原本的鲜香和滋味完美释放出来。
无论是海鲜的鲜美,肉类的香嫩还是蔬菜的清爽,柴烧都能够用独特的方式将其呈现在餐桌上。
这种变化多样的可烤食材使得柴烧成为了人们聚会和聚餐的最佳选项。
总而言之,形容柴烧之美,无法用言语来完全描述。
它的外形、质感、烟熏味道以及多样化的可口食材都让它成为了一道令人难以抗拒的美味。
柴烧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更是一种独特的味觉体验,让人在美食的享受中得到身心的满足。
柴烧工艺艺术特点
![柴烧工艺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f4f01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2.png)
柴烧工艺艺术特点柴烧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陶瓷制作工艺,起源于中国的秦汉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术和艺术特点。
柴烧工艺通过将陶瓷作品放置在柴火中进行烧制,以达到特殊的效果和质感。
柴烧工艺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随机性:柴烧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自然随机性。
在柴烧炉中,柴火的燃烧和氧气的供应都是不稳定的,这使得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气氛变化无法完全控制。
因此,每一件柴烧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呈现出自然而随机的纹理、色彩和质感,给人以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2. 纹理与质感的丰富多样:柴烧作品通常具有丰富多样的纹理和质感。
在烧制过程中,柴火的燃烧会产生不同的气氛,如还原气氛和氧化气氛,以及不同的温度区域,这些因素都会对陶瓷表面产生影响。
柴烧作品常常呈现出独特的斑驳纹理、熔融痕迹以及丰富的色彩变化,使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
3. 简约而朴实的美感:柴烧作品通常以简约而朴实的风格为主,追求自然、质朴和原始的美感。
在柴烧工艺中,陶瓷作品不经过过度的修饰和装饰,保留了原始的纹理和形态,强调材质本身的特点。
这种简约而朴实的美感给人以淳朴和自然的感受,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4. 融合艺术与自然的特点:柴烧工艺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柴烧作品通常以自然界的元素为主题,如山水、花草、动物等,通过独特的柴烧技法和烧制过程,将这些自然元素融入到陶瓷作品中。
柴烧作品的纹理和色彩常常与自然景观相似,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柴烧工艺既承载着传统的文化和工艺,又不断融入创新的元素。
在柴烧工艺中,传统的工艺技法和传统的烧制方式得以保留和传承,但同时也引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法。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使得柴烧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和历史的沉淀,又展现出时代的特色和个性。
柴烧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无可替代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关注和喜爱。
柴烧的特殊工艺有哪些
![柴烧的特殊工艺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94aed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6.png)
柴烧的特殊工艺有哪些
柴烧是一种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特点是使用木材作为燃料,在高温下进行烧制。
柴烧的特殊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柴火烧制:柴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燃料是木材,而不是传统的煤炭或天然气。
木材燃烧的火焰温度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木材本身的特性,会产生更多的火星和破裂声,这为柴烧陶瓷赋予了独特的装饰效果。
2. 釉料运用:柴烧陶瓷的釉料通常是通过矿石和植物灰等天然物质制成的。
在烧制过程中,燃烧的木材释放出的气体和灰尘会与釉料发生化学反应,使陶瓷表面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纹理。
3. 烧制温度控制:柴烧烧制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陶瓷作品选择合适的温度控制。
柴烧温度一般较低,通常在1000到1200之间,但是由于燃料的不稳定性,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火焰和温度,保证瓷器遭受合适的热冲击,以达到特殊的陶瓷效果。
4. 风化效应:柴烧陶瓷作品经过烧制后会有风化效应。
由于木材燃烧生成的烟灰会沉积在陶瓷表面,经过自然风化,陶瓷作品表面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天然质感,给人以古朴、自然的感觉。
这些工艺都使得柴烧陶瓷具有独特的装饰特性,成为人们喜爱的传统工艺品。
柴烧的特殊工艺是什么
![柴烧的特殊工艺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50113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a.png)
柴烧的特殊工艺是什么
柴烧是一种传统的陶器制作工艺,其特殊之处在于使用的燃料是柴火。
柴烧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堆柴:在烧制窑的底部堆起柴火。
2. 加柴:在窑内温度升高时加入更多的柴火,以维持温度。
3. 预烧:在窑口处点燃柴火,通过预烧让窑内温度逐渐升高。
4. 窑口封闭:当窑内温度达到适当程度时,封闭窑口,使窑内温度更高。
5. 烧制:在高温下烧制陶器,直到完全烧结。
柴烧的特殊之处在于使用的柴火燃料,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灰烬会对陶器的成型和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使陶器表面产生一些独特的纹路和色彩。
柴烧也需要控制窑内的温度和持续时间,这需要工匠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形容柴烧之美
![形容柴烧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b400403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5.png)
形容柴烧之美
柴烧的宁静与美丽,是最能体现冬季特色的一道风景。
微淡的灰
烟中漂浮着芬芳,如雾一样缭绕在周围,使人感到一股温暖和恬静,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这一景象给我们带来如此真切的感受。
柴烧和我们
密不可分,它将整个不寒而栗的冬季温柔地拥抱。
柴烧实在太美了,活脱脱一幅温柔优雅的油画,微微烟波缭绕,
让人深深地陶醉。
柴烧的色彩如同落叶的黄,静静地晃动着,极其妩媚;它的烟之芬芳更是让人神往,把我们带回到童年的记忆中,仿佛
小时候探险的旅程,每一次都要经过柴烧的炊烟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即便如此,也不能抑制那份淡淡的心情,犹如怀念被她拥抱的人们,
这种感觉在柴烧中沉浸。
有人说,冬天最美的画面,就是四面烟雾缭绕,上空悬浮着无边
无际的银白色,地面密密麻麻,山壑高低。
柴烧,就像那样,让我们
在淡淡的烟火之间,欣赏美妙的田园风光。
在空气中弥散着的芳香,
让大地柔和而又浪漫起来,令人着迷。
有时,我会站在柴烧的旁边,沉醉于它带来的暖意和愉悦。
我在想,无论何时,只要有柴烧的火焰,便伴随着芬芳,温暖整个身心,
慢慢去领略它不可思议的美丽。
清水柴烧介绍
![清水柴烧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83464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49.png)
清水柴烧介绍
清水柴烧,是一种源自日本的传统烹饪方式。
这种烹饪方式注重用清水煮熟,
然后再以柴火烧烤,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营养丰富,口感鲜美。
清水柴烧所用的柴火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柴,使其燃烧出来的火焰温度适中,能够使食材受热均匀,不易糊焦。
在制作清水柴烧时,首先要将食材浸泡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去除异味,保持食
材的鲜嫩。
然后将食材放入预热好的烤架上,用柴火慢慢烤熟。
烤制过程中,需要不断翻动食材,使其受热均匀,同时撒上调味料,增添风味。
清水柴烧的食材种类丰富多样,可以是肉类、海鲜、蔬菜等,每种食材都能在
柴火烘烤的过程中散发出独特的香气,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清水柴烧不需要添加大量油脂,是一种健康低脂的烹饪方式,适合追求健康饮食的人群。
在日本,清水柴烧被视为一种高雅的烹饪方式,常常用于款待客人或节庆日的
聚餐。
家庭中也经常会选择清水柴烧作为周末家庭聚餐的菜肴之一,既美味又营养。
总的来说,清水柴烧是一种能够保留食材原味、营养丰富、健康美味的烹饪方式,它不仅是食物的烹饪,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验。
试着用清水柴烧的方式烹制食材,感受那份原始、纯粹的美味,让味蕾在柴烧的香气中得到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薪柴烧创始人解读柴烧陶艺文化
茶具作为茶的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被誉为茶之父,其对衬托茶汤、保持茶香和提高茶韵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瓷与紫砂等器物,柴烧作品以其原始粗犷的风格在茶具用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每件作品未出窑之前其颜色变化都是未知的,这也使它带有一丝神秘色彩。
台湾薪柴烧创始人简铭炤一直以来忙于推动和传承柴烧陶艺文化技术,本期就由他来揭开薪柴烧的神秘面纱,并和读者分享他对传统艺术的理解。
中国人早在彩陶时代就懂得利用柴烧技术,至今为止传统的柴烧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您的薪柴烧又是怎么形成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远古的营火开始至今,历经数千年的柴烧演进。
约略分为燻烧式窑、坑烧式窑、窖式窑或称穴窑、登式窑和连续性窑与间歇性窑五个阶段,从而不断演进至烧成温度高与稳定性好的窑体,后因需求量的关系将窑体加大拉长或增加相连窑体,得以制造适应供需。
但由于时至今日所延续的技术概念仍旧停留在火候的模糊说法,于是问题常会出现在所谓的分工上,往往处在做胚者不懂釉、配釉者不懂火、烧火者不懂泥的不良循环中,更陷入谁才是作者的迷失里。
薪柴烧的形成还要从我本人从事陶艺三十多年的生涯说起。
前面的二十年我经历了很多,深刻地认识到当下虚假浮夸的伪文化艺术论调,仍是此起彼落。
于是早在十四年前,我重新学习了传统陶艺文化技术后,便致力于推动传统柴烧陶艺文化技术,并将各种柴烧实作技术整理,及改良适合台湾地方特性的传统柴窑,汇整为薪柴烧传统文化技术,用以区别于所谓工业量化生产之窑炉和设计代工者混充文化艺术的假象,薪柴烧也是薪传柴烧之意。
制作柴烧作品的关键在于什么?
柴烧的基础论调中为一土、二火、三窑技,相互间是密切的搭配,以土的呈现做骨架,火的炼制为衣裳,窑技则是效果的修饰。
土对烧成的影响及设定基础在于地方特有土矿不含铁,或含铁量所呈现的色泽、土的粗细度及质感、搭配灰的细腻度。
这也是土所要设定的主要条件。
在柴烧的过程中,少一分耕耘即少一分收获是不可忽视的条件。
随着时代的进步,制作柴烧作品似乎既费时又费力,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您一直坚持,甚至自成一派?
现代陶瓷艺术近三十年,受到太多西方艺术冲击,许多人误解西方自我意识的表现就是艺术,而忽略东方作品讲求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过度把自我造型设计的理念视为艺术标准,把人跟人关系密切的实用器型论述为非艺术性。
其实实用器型作品与文化生活契合度是十分密切的,这点在华人世界中至高无上的陶瓷艺术品身上得以呈现,故宫中所见的传世经典就都属生活实用器型作品。
东方陶瓷历史经过数千年焠炼,绝非短于东方陶瓷文化甚远的西方陶瓷文化所能超越。
说到力量,我觉得可能是身为文化工作者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吧,就觉得应该将最为真实的正确的文化技术理念教育传递给下一代。
传统柴烧陶瓷文化技术,既有自然与人就能制作出生活所需之器的供需,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精瓍,使人的生活呈现各种风貌,记录了世世代代人文历史。
相对地显现出其艺术价值,而非价格炒作。
您的作品为什么大多选择制作茶具?与紫砂和瓷器相比,柴烧在饮茶方面有哪些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其实茶文化从唐宋时期至今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与陶瓷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茶器是大多数人每天需要接触的事。
而且茶文化有许多深度的知识与内涵,代表数千年文化素养,更需将其发扬光大,也是与自然共生之道。
任何的陶瓷器,其实无法用于相互比较,而是将其特性如何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才是对的选择,更贴切地说应该适材适用让器与物呈现出用意方为真诚。
柴烧茶器因有较高的透气性,对重发酵重焙火的茶类使用上有较为柔和顺口的特色,而且对于储藏陈茶的后发酵上也有较佳的效果。
但并不是柴烧器有任何高科技材质,而是其自然的透气性与颗粒,恰巧是瓷器认为的缺点,因而适材适用才是文化传承的真意。
有种说法,柴烧是人、土、火的结合,是自然朴实之物,那么究竟柴烧之美在于什么?
柴烧之美首先在于柴烧作品的基础烧成效果。
约略区分为,落灰、火色、土味、氧化还原共存(或称窑变)、金属彩光及上釉等,上述为基础柴烧作品判别,欣赏者可依个人对落灰、火色、土味或者窑变金属彩光分配比例,依个人喜好设定,也可选择单项效果。
茶器类作品可选择火色特性之作品为主,其特性与紫砂壶及不上釉陶壶相近,使用过程有许多的色彩变化和养壶的乐趣,而非许多产业陶瓷销售者所说的声音清脆、釉面光亮、烧结度高的陶瓷就
是好作品,适材适用恰如其分才是正确之道。
除此之外,还与作者个人设计、器型、制作手法及美感特色的契合度有关。
从这些过程中即可了解作者是否心口合一,文化薪传需要长时间循序渐进的累积,不是外来快餐文化可炒作取代,是自然亦是根源。
无须过度强求即可延续不断才是最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