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探究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模拟预测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江南驿使未到,梅蕊破春心。繁会九衢三市,缥缈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自是 清凉国,莫遣瘴烟侵。
江山好,青罗带,碧玉簪。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箫鼓夜沉沉。莫问 骖鸾事,有酒且频斟。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蕊破春心”一句写桂林春早,既使用了拟人修辞,又极具动感,暗含欣喜之情。 B.“莫遣瘴烟侵”使用了对话的口吻,词人请求天公不要让瘴烟侵袭桂林,情真意切。 C.“青罗带,碧玉簪”两句分别写桂林的江流和山川,两个比喻形色兼备,生动形象。 D.“莫问骖鸾事”两句的意思是诗人满足于桂林的生活,从此无心政事,以饮酒度日。 试卷第 3页,共 5页
8.本词虽是赠别词,却蕴含哲理,于日常送别中写出新意。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醉漾轻舟①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②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此词为秦观于谪徙途中所作。②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六尘”。 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到花深处”一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忽逢桃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被“尘缘”牵累,不能解脱,只好在这如花的仙境中住下去。 C.下片开篇两句勾勒出一幅烟水迷蒙、日暮途远的画面,体现出词人被贬后的凄冷之情。 D.“不记”二字虽轻描淡写,却耐人寻味,暗含词人备受压抑而无法自解的深深悲愁。 10.本词下片的景物描写具有暗示性,请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模拟预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山坡羊·骊山怀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骊山怀古》。
二、目标1、了解元曲的一般常识和作者张养浩的相关文学常识。
2、能够把握的《山坡羊·骊山怀古》内容,赏析其语言。
3、对比《山坡羊·潼关怀古》,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原文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四、注释《山坡羊·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阿房:阿房宫,秦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
一炬:一把火。
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
萦纡:回环曲折。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
五、曲意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波旋绕。
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
(想想)自周、齐、秦、汉、楚等国至今。
那些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为了土;(那些)战败了的国家,(也)都化作为了土。
六、赏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赏析: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诗人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赏析: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
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赏析: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
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南乡子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南乡子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答案】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从大的方面讲首先是为了给人物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点明故事发生的场所,渲染特定的气氛,从而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2、自然景物对人物内心情绪有-定影响,作品用自然景物衬托人物心情。
3、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背景,推动情节发展。
4、间接表现人物性格、思想情感,从而表现文章主题。
如本题烟、雨、落花、鹧鸪的描写,其作用是:点明暮春时节;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白话译文】烟雾苍茫,风雨凄迷。
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
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
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
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九上古诗词赏析
九(上)古诗词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边塞萧瑟荒凉之景,表述了守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1.请描述请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
【答案】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2.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3.“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中“怨杨柳”一词暗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
【答案】思家怀乡之情。
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见一点春色。
4.“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应如何理解?【答案】“春风”有双关意义,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5.如何理解“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答案】“春风”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暗喻皇帝的恩泽,这一句含蓄地讽刺了唐玄宗不务边防,不关心边关将士的疾苦。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主题内容:本诗写军旅生活的艰苦,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爱国之情。
1.“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极写边地苦寒。
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雪花,却只觉寒气逼人。
这两句诗也写出了纬度的差异对于物候的影响:越往北方,冬天的物候环境来的越早。
2.诗中“折柳”的含义如何理解?【答案】“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3.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答案】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借助自然界或人文环境的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选择、布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特殊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效果和美感的方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形式。
古诗词中,修辞手法是写景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的情感产生联系,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或寄寓寓意的目的。
例如: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后者的某种特征或品质。
比喻可以使景物更加具体化或抽象化,也可以使景物更加美化或丑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用银河落九天来比喻庐山瀑布,既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高度和壮观程度,又赋予了瀑布一种神奇和超凡的气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向往。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用火和蓝色来比喻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既突出了江南风光的鲜艳和明亮,又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
拟人:拟人是指把无生命或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行为,从而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拟人可以使景物更加活泼有趣,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产生共鸣或对话,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用花溅泪和鸟惊心来拟人化花和鸟,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又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的忧伤和对亲友的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
-
13
例、诗人是如何描写茉莉花的?
• 答案 ①首联,写茉莉花的花叶、花瓣,突出茉莉 花叶子的青翠、花瓣的洁白。颔联,写茉莉花的花 香。颈联,从两个方面写茉莉花的美好品性:可以 让祇园更加静谧,使瘴海顿生凉意。这两句诗突出 了茉莉花高洁自守的品格。尾联,用典,以屈原 《离骚》中的“纫秋兰以为佩”把茉莉花的品性、 屈原的品格、诗人的志向融合在一起,表明诗人决 心仿效以高洁著称的屈原。
-
14
五、景物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 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 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 术境界才是目的。
•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 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 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 与全篇对应。
•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或表达对所咏之物的赞美,
如《赏牡丹》《咏鹅》,或
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情
怀,如《石灰吟》,不易改
变)
-
3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景物与意象
• 景物:客观的自然或社会中的物象 •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 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
8
四、景物特征与景物的写景方法
景物的特征 色彩 动静 大小 形状 声音 味道 冷暖 明暗 粗糙与细滑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
• 【注】蔡家亲:表亲。 • 1、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
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 之处。(4分)
•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 (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 景物中)。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实 战 演 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 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结构上: 触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内在关系
} 以乐景写乐情 正衬 以哀景写哀情
} 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 以哀景写乐情
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 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 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 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 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 首词作赏析。”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 息。(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沈阳崔健一、景与情的关系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理解好这个特征,对阅读和鉴赏古诗的意义非常重大。
诗中的景物,都是为烘托气氛、抒发感情服务的,性质上大致可分为“好”的和“坏”的两种,考虑到景物与感情的这种密切关系,我们不妨将感情方面的“哀”与“乐”也用来形容景物。
下面,分四种情况简要举例介绍: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
例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抒发对钱塘湖春行所见美景的喜悦欣赏之情,这可由尾联可见。
中间两联写春天鸟和花草的情趣和生机,即是为了抒发后文”最爱”之情所作的铺垫,这里,美好景物和喜悦情感是和谐统一的。
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
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
例如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全诗集中表达的是对朋友杜甫的思念之苦,为此,第二句的“高卧”即是孤独的诗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不得已之举〔第四句的“秋声”更是明显地渲染了凄苦的心情。
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
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
先看这首《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萎萎,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三、四句虽然写到了芳树之花和春山之鸟,但是不是要表达赏春之喜呢?不是,因为花是“自”落,鸟是“空”啼。
“自”和“空”两个字可现美景无人欣赏之孤寂和失落。
再举杜甫《客至》一诗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4.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6.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7.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
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A.看见B.听到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A.急忙B.重要C.严重9.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
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
九、景物在诗词结构中的作用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 茉莉花 • 刘子翚 • 翠叶光如沃,冰葩淡不妆。 • 一番秋早秀,彻日坐傍香。 • 色照祇园①静,清回瘴海凉。 • 倘堪纫作佩②,老子③欲浮湘。 • 【注】 ①祇园:印度佛教圣地。②纫作佩: 屈原在《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诗句。 ③老子:老头子,诗人自称。 • 诗人是如何描写茉莉花的?体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品格?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 答案 (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 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 感伤的氛围。 • (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 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 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 思乡、孤寂之感。
三、景物与意象
• 景物:客观的自然或社会中的物象 •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 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四、景物特征与景物的写景方法
景物的特征 色彩 动静 大小 形状 声音 味道 冷暖 明暗 粗糙与细滑
写景方法 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味觉等。 写景的顺序:远近、上下(高低)、 内外等。 写景的技巧:正侧结合、意象叠加、 虚实相济、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绘声绘色、白描、工笔细描、渲染 等。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等
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
• • • • • • • • •
景物形象与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的区别 不同题材诗词的常见景物 景物与意象 景物特征与写景方法 景物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景物在塑造环境或背景方面的作用 景物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景物在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方面的作用 景物在诗词结构中的作用
古诗词赏析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古诗词之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景物(环境)描写赏析法。
(一)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一般答题步骤:①点明时令②渲染了……氛围③烘托了作者……感情。
(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作用。
内容:写出了……内容。
点明中心(主旨);深化主题。
结构:为下文……内容蓄势;承上启下;照应前文,(下文);总结全文(一)1.诗歌画线部分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的情景的?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开头——下者飘转沉塘坳。
2.请简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字的妙处。
3.“羌管悠悠霜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2017·淮安)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课内链接:1.“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3.“塞下秋来风景异”的作用是什么?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5.简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在诗中的作用。
6.简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试分析其作用。
10.“月如钩”是特定环境下的月景,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二)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1.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昏鸦”一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效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中考】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教案_诗歌鉴赏之探究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
部编【中考】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教案_诗歌鉴赏之探究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探究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教学目标】1.探讨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
2.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句赏析是热点考题,名句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
二、近几年中考题:(一)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3分)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2分)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2分)10.(2分)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两题。
(5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
(2)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
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
(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①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XX”,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
(最新)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最新)高中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张先②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③碍月生。
注]①西溪;在诗人的家乡浙江湖州。
一名苕水、苕溪。
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城西南,吴越钱氏建。
②张先:北宋诗人。
本诗是作者晚年赴陕任通判时所作。
③修芦:修长的芦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由近及远,从大处着眼,写出了湖水与秋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色,临溪人家仿佛平卧水面,呈现了一种安宁悠闲的景象。
B.颔联上句从细处人手,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侧写水清,第四句以船浆划动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视听结合,写景精妙。
C.颈联的“入郭僧”照应题目的“无相院”。
僧到城里去,加以“尘里”二字,说城市喧嚣,反衬无相寺的静寂清净。
D.尾联显出这首诗的奇巧之处:先突出西溪妙境及其原因,后又以担心芦苇长高,影响观赏溪中之月作结,余味悠然,令人产生美妙的想象。
2.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
本诗也多处写“影”,请找出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答案】1.A2.①“浮萍破处见山影”明写浮萍散开后,水面上倒映出山的影子,突出水的清澈;②“过桥人似鉴中行”,以“鉴中行”暗写桥下清澈的水中倒映出的人影、桥影。
③“莫放修芦碍月生”,写秋雨之后,芦苇勃生,使人领略不到想象中的夜晚的深潭月影,暗写月影、芦影,余味悠然。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由近及远”错。
首联写西溪及附近的湖泊,经过一场秋雨,水位上涨,远近一片浑茫澄澈,与秋空相接;水边的人家,似乎浮在水上。
可见,首联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写景。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应回到诗中找出暗写“影”的句子,然后需结合诗句的内容解析分析。
(1)“浮萍破处见山影”,意思是一阵风吹开了水面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
2025届高考古诗词备考之鉴赏表达技巧
技 巧
表现手法
象征、想象、联想、曲笔(从对方如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 染、对比、比兴、用典…
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谐音)、反问、反复、顶真、反语、
通感、排比、叠字(词)、互文、设问
结构技巧 先写景后抒情、先记事后抒怀、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卒章显志、开 门见山、以景结情、伏笔铺垫、以小见大、曲笔入题
·柳用《雨霖铃》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者是点,后者是染)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前者是染,后者是点)
律诗的起承转合
·“起”定基调,有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起”而续,关联密切,承上启下。 ·“转”开生面,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陡然一转,别开生面,顿生 波澜。 ·“合”,首尾照应,篇末点旨,使结构完整
列锦
列锦是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主要通过精选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以 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这种手法在古典诗词和现代汉语文艺体文本中都有广泛应用。作用:凝练美, 通过故意让谓语、宾语成分残缺,达到简洁凝练的修辞效果。
·写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仅用十个字,六个名词构成 六个意象,没有谓语和宾语,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完整的黎明前商山早行画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代指树木的落叶。
(3)具体代抽象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以“钟”代指钟声,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以“管弦”代指音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以“干戈”代指战争。
(4)抽象代具体
5.探究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堂小结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 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写 景诗词时首先要缘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 放,由此读诗,才算进入读诗的大门。当然,写景诗词的 鉴赏所要掌握的知识远不止这些,仅仅入门还是远远不够 的,还须在以后多多学习,学习更多的鉴赏方法,才能登 堂入室。
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 关键句。 《观沧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 《次北固山下》――思乡。“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的喜悦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 《天净沙· 秋思》――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 悲凉的情绪。“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 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 更为浓郁。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作 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花落,月出,鸟鸣,全诗表达 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或闲适恬静的情致,陶然忘 我的心境,摈弃世尘的隐愿。
(三)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 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分析题型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分析景物分析题型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它主要从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的作用等方面考查,不同的问法其相应的答题方向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具体问法时作出准确的答题方向,下面就该题型不同的考查角度作相应的解题分析。
一、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1、潼关:在今省潼关县境,位于、、三省要冲;2、太华:华山。
在今省华阴县。
3、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永济县东南。
问:这首诗勾勒了一副秋日旅行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问题解析:景物描写特点的提问往往有(1)给出对应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赏析其表现手法;(2)分析景物描写的艺术手法(技巧)(3)是怎样描写目标景物的等提问变体,综合以上一问三变体,答题的方向是一致的。
答题步骤:首先要回答出题人给出的问题,即给出准确的景物描写特点,然后找出对应的诗句加以阐述理由(翻译),一般而言,有多少特点可以体现出来就答多少,原则是主要特点不漏过,次要特点不放过。
本题答案解析:1、远近结合(由远及近)诗人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作响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场景,再描绘四周远景: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远山的树色—激荡的河水声;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这里的红叶沙沙作响、河水激荡是动景,显示出一派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反衬出了环境的空幽,宁静。
!!!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和分析描写的景物特点答题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侧重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而后者侧重赏析对应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本身的特点!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应问题。
菊【唐】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1、《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有关天净沙秋思教案3篇
有关天净沙秋思教案3篇天净沙秋思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曲中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情之能力。
5、学生领会和学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供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例。
教学重难点:游子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欣赏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古诗朗读能力,学会如何阅读欣赏古代诗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可由秋天的诗词导入(如刘禹锡的《秋词》等)。
或由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导入。
(二)朗读这首词可通过自由读、默读、赛读、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进行(三)背诵这首词(四)学习小组讨论、探究这首词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色?2.作者在这首词中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如色彩的搭配等)4.点明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5.品味文中的语言。
6.分析__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五)拓展:1.可提起笔来补充内容,扩写《天净沙》,也可拿起画笔来画。
2.比较阅读:引刘禹锡《秋词》其一,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
(六)作业:写一段短文,描写《我心中的秋》。
天净沙秋思教案篇2教学目标1) 运用想象和联想勾画这首小令的意境2) 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3) 学会品味语言4) 感悟对祖国对亲人深切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合作学习讨论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元曲四大家导入课题(投影展示)1 识记关于元曲四大家的文学常识2 了解散曲的有关知识3关于这则小令的定评“秋思之祖”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握字音及初步体味__的感情基调(凄凉哀婉浓浓的归思)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诵这首小令并作出评论四小组选派朗诵最好的作展示大家做点评。
老师总结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通过讨论和交流体会__所勾画的深秋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 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 更为浓郁。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作 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花落,月出,鸟鸣,全诗表达 了作者对山中春景的喜爱之情或闲适恬静的情致,陶然忘 我的心境,摈弃世尘的隐愿。
参考资料
(一) 浣溪沙 [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 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 的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 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 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 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答: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景物体现地域特征: 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胡雁、黄沙、大漠、关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黄河、胡天 烽火、狼烟、铠甲、长城、孤城、边城 胡琴、琵琶、羌笛……
【2011年连云港卷】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从诗句中“边、属国、居延、征蓬、汉塞、胡天、大漠、孤烟、长河、 萧关、都护、燕然”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011年宿迁卷】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梅子、芭蕉、柳花。
【2010年上海卷】 (甲)约客 (乙) 雨晴 赵师秀 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前初见花间蕊, 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方法归纳】 1.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点。 (明意象) 2.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 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品意境) 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 怎样的感情。 (悟情感)
中考真题
【2010年扬州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 得含蓄动人的? 答: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借景抒情,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 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 《丰乐亭游春》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谢 谢
(二)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 恬静幽美的景象。 2.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 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 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 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三)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 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诗中有画,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对仗工整, 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2. 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答: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简介】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年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张继在至德中与刘 长卿同为御史,大历年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 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七绝 《枫桥夜泊》情致清远,历来为人所称,北宋时已刻石于苏 州。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 关键句。 《观沧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 。 《次北固山下》――思乡。“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的喜悦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 《天净沙· 秋思》――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 悲凉的情绪。“断肠人在天涯”。
2013年中考诗歌鉴赏复习之三
5.探究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试要求】 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灿烂 的明珠,源远流长的古诗文是祖国文化经久不 衰的文化瑰宝,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 我们最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一花一木皆入景,万水 千山总是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古诗词中景 物描写的作用。
课堂小结
意象之情感: 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 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王国维亦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鉴赏写 景诗词时首先要缘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 放,由此读诗,才算进入读诗的大门。当然,写景诗词的 鉴赏所要掌握的知识远不止这些,仅仅入门还是远远不够 的,还须在以后多多学习,学习更多的鉴赏方法,才能登 堂入室。
季节 甲 乙 春天
景物 家家雨、处处蛙
(一)景物体现季节特征: 春:燕、莺、蜂、蝶…… 青草、绿柳、桃花、红杏…… 繁花、落红…… 夏:圆月、菊花、枫叶、霜、雁…… 冬:梅花、雪……
2013盐城市《中考说明》(P32)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奉命出使边塞的时间是哪个季节?依据是什么? 春天,从“归雁入胡天”一句可知。 2013盐城市《中考说明》(P35)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联系全词,说说“塞下秋来风景异”写了哪些“风景”?“异”在 何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景物折射人物情感: 思乡:明月、鸿雁、日暮、烟波、家书…… 送别:杨柳、长亭…… 爱情:红豆、鸳鸯…… 言志:梅、菊、莲……
梧桐、子规、流水、落花…… 沧海、大江、高山、平原……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 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 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思。 解说:这首诗通过细致传神的景物描写,揭示出客观事物的特殊联系,同时 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 ,指出夜宿建德 江的时间、地点。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 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 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 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 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 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考试内容】 1.考查范围由课内逐渐向课外延伸; 2.由对一般性识记和理发的考查转向以欣赏能 力为重点的考查; 3.由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 为主的多类型考查题。
【真题回顾】 2009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时的 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时的景物。 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示例一:这句诗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点点寒鸦飞尽, 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 思念之情,含蓄动人。 示例二:这句诗语言精练传神。如“尽”,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 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或如“悠 悠”,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分标准及说明:能扣住表达的手法或语言分析,1分;能联系诗歌分 析,内容不空洞,1分;答题语言,简明通顺,1分。
2012盐城市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_____、_____以及徘徊 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风光和____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____的情怀。 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重归的燕子 )以及( 徘徊于小园的诗人 ),构成一 组优美的画面,把( 自然的春光 )和 (人的青春年华 )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年华易逝要珍惜 的情怀, 这是运用了 以景传情,情景文融 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