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腹腔镜低位/超低位直肠癌Dixon术式临床应用体会

腹腔镜低位/超低位直肠癌Dixon术式临床应用体会作者单位:650032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李昆仑);昆明医学院(崔明)通讯作者:崔明目的探索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Dixon 术式的可行性、方法与优缺点。
方法按开放手术的TME原则、应用双钉合技术,采用直肠外翻拖出式切除缝合法在腹腔镜下对32例肿瘤下缘距离肛缘3~10 cm的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了TME与低位/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2例切除部分受侵犯的阴道后壁。
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0(120~180)min,术中出血20(10~100)ml,术后1~2 d恢复胃肠功能并进食流质、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0(6~18)d。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腹腔镜TME治疗低位/超低位直肠癌Dixon术式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标签: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直肠癌Dixon术自1990年6月美国佛罗里州外科医师Moises Jocobs在腹腔镜下进行了第1例右半结肠切除术至今,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完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国内许多腔镜治疗中心和一些大型医院已经得到广泛开展。
本院从2005年开始开展腹腔镜Dixon、Miles、右半结肠切除等结直肠手术以来,在取得成功且经验逐渐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比较困难的腹腔镜直肠手术,先后选择了32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及低位/超低位结直肠吻合保肛术,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32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55(32~75)岁。
肿瘤距肛门缘3~10 cm,其中距离10 cm 4例,9 cm 5例,8 cm 4例,6 cm 11例,5 cm 6例,3 cm 2例。
侵及肠壁1/4~4/5圈。
病理分型:息肉恶变2例,中至高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11例,低分化腺癌4例。
直肠癌超低位与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对比研究

附属 医院 , 湖北
要: 目的 比较直肠癌超低位吻合 与低位 吻合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
分为低位吻合和超低位吻合2 , 组 术后 3 月通 过问卷调 查统计患者 的肛 门控 制力 、 意及排便感 觉, 便 综合评价排便 功
能。 比较组 间排便功 能的差异。 结果
期3 。术 式根 据 吻合 口部位 分 为 两组 。低位 吻合 例
4排 便 功 能 评 价 : — 分 为 优 ; — 分 为 良 ; — 分 . 89 67 4 5 为 一 般 ;分 为 差 。 3
( 统计 学 方法 三)
排 便 功 能 的 组 问 比 较 采 用 均 数 ±标 准 差 检 验 ,
运 用 S S 1 .数 据 处 理 软 件 , < .5 差 异 有 统 计 P S 30 P 00 为
学 意 义。
组 : 合 口位 于 腹 膜 反 折 以 下 齿 线 2c l 上 (8 ) 吻 n以 2例 ;
超 低 位 吻 合 组 : 合 口 距 离 齿 状 线 小 于 2e (6 ) 吻 r 2 例 。 a
二 、 果 结
低 位 吻 合 组 患 者 与 超 低 位 吻 合 组 患 者 肛 门 控 制
能 力 比 较 ,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5) 见 表 1 差 P 00 。 。
两组 性别 、 龄 、 瘤下 缘 距齿 状 线 距离 、 织 学 分 年 肿 组
收稿 日期 :00 0 — 5 2 1 —6 0
区分排气 、 便为 差 。 排
探 讨手 术 方式 和操 作 对患 者 排便 功 能 的影 响 , 仅 不
可 以 检 讨 手 术 操 作 的合 理 性 , 可 以 从 手 术 操 作 角 还 度为 改善 术后 患者排便 功 能提供 一些 思路 。
影响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征分析

・
论
著・
20 年 6月第 4 08 6卷第 1 期 8
影 低 直 癌 术 式 择的 征分 响 位 肠 手 方 选 指 析
侯 庆升 n【 J 东省济宁市任城 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 山东济宁 22 6 ) 7 1 1
晴 摹】目的 分析研究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式选择 的影响 因素 。方法 回顾低位直肠癌局部切 除治疗 6 例患者资料 , 商 7 并
2 结果
21 治 疗效 果 .
1 材料 与 方法
1 临床资料 . 1
6 7例患者并发症发生 5例 , 中 T E术后 出血 2例 , 口 其 A 伤 裂开 1 ,S 例 T E 2例发生吻合 口瘘 , 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 。 全部随
De at n fS r ey T e N . epe s Hopilo n l n sr ti iig h n o g 2 2 6 pr me to ug r , h o1 o l’ s t fRe e e g Di i n J n ,S a d n 7 1 1 P a a tc n
1 统 计 学分 析 . 3 应 用 S S 30 件 包 进 行统 计 学 处 理 , 预 后 影 响 因 素 采用 P S .软 对
单 因素分析 , P< .5 以 00 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
部切除治疗低 位直肠癌患者 6 7例 , 效果 满意 , 现探讨d 1 sa e w l o d rt i e e t t n t mo i  ̄ 3 m, n y h v s ua v in n a e y i cu e T tg , el r mo ea e df r n a o , u r sz ii e c o lmp o a c lr i a o . n s
超低位保肛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20 年 6 一01 6 08 月 2 1 年 月笔者所 在医 院收治 5 例 超低位 0 直肠 癌患者, 中男 3 例 , 其 6 年龄 4 ~ 5 平均 6 .岁 ; l 例 , O 7 岁, 1 3 女 4
年 龄 4 ~ 2岁,平 均 6 . 27 28岁。D k s分 期 : ue A期 2 6例 ,B期 化者 2 5例 ,低分 化者 1 ,腺 瘤癌 变 4例 。5 例 O例 直肠 癌患 者
2 结果
两组 患者术后 复发、肝 转移 以及 术后 3 生存率 比较 差 异 年
均无统计学 意义 (> . ) 见 表 1 尸 O 5, 0 。试验 组术后发生吻合 口狭窄
1 ,吻合 口瘘 1 ; 例 例 对照组术后发 生吻合 口狭窄 2例 ,吻合 口 瘘1 例,两组患者并发症 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 .5。 0 ) 0
术前 均 经肛 门指 诊 ,经 纤 维结 肠镜 ,钡 灌肠 造 影 检查 确 定 肿
术后 常规禁食 ,胃肠减压 ,肠外 营养支持。5 O例病 例术前 均未行辅助放化疗。术后 3 4d常规行早期化疗,方案为 5 F +  ̄ -U
1 随访 . 4
2 4例 。病 理 诊 断直 肠腺 癌 5 O例 ,其 中高分 化者 2 0例 ,中分 亚 叶酸钙或 5 F +亚叶酸钙 +澳沙力铂 6 9次。 -U ~ 对5 0例患者术后 随 1 — 8 2 3 个月,平均 2 . 63个月。随访 内容 涉及患者术后并发症 、术后生存率 。
值得推广c
【 关键词 】 保肛手术 ; 超低位直肠 癌 ;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 7. 5 4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8 52 1 ) — 0 2 0 6 4 6 0 (0 21 0 2 — 2 6
保命还是保肛?早诊早治,让直肠癌患者不再纠结

保命还是保肛?早诊早治,让直肠癌患者不再纠结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
该疾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直肠癌中的低位直肠癌因为解剖位置的存在,还会涉及到是否进行保肛治疗。
而且对于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患者来讲,保肛还是改道,永远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该疾病一直是肠癌治疗中的难点、热点。
肛门之于人体,不仅是一个器官,更肩负排泄重要功能。
保与不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保留肛门,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排便出口、保留了控制排便的功能,同时也意味着保全了身体外在的完整性。
那么,保还是不保,应该如何选择呢?另外,为什么有的直肠癌患者可以保肛,而有的不能保肛呢?是否可以保肛,在临床上,我们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CT,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来判断肿瘤的大小,侵犯深度、有无转移外侵等,即肿瘤本身的临床病期是否适合进行保肛手术。
肿瘤的生物学特点需要进行评估。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有目的的通过了解肿瘤的基因特点,精准的选择治疗方案从而个体化的制定保肛策略。
根据这些因素,准确分期、目标导向、全程管理,制定一个精准科学的保肛策略,才能够真的让患者获益。
(2)普外科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成为肠癌外科治疗的重要方式,微创手术能够在放大视野下操作,精细程度高,可以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
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可以更微创的把保肛手术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
在腹腔镜放大视野下,能够在盆腔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精细操作,提高了保肛手术的把握和质量。
总之,得了直肠癌并不可怕。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及时的观察自己的健康状态,并且通过早期筛查、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那么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重新获得良好的功能和预后。
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保肛和保命,可以两全其美。
当然,保肛的最佳方式可能并不是手术,而是早期筛查,即肛门指检发现早期肿瘤。
早诊早治,则保肛无忧。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超低位保肛术(结直肠癌手术记录)

人民医院结直肠癌手术记录姓名:性别:男年龄:75岁住院号:术前诊断:直肠中段巨大肿瘤,癌不除外拟行手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Dixon术),双器械吻合超低位保肛术术后诊断:直肠中段巨大肿瘤,癌不除外已行手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Dixon术),双器械吻合超低位保肛术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者:第一助手:第二助手:第三助手:无手术开始:09时45分手术结束:12时45分共计时间:3小时00分麻醉人员:麻醉开始:09时30分麻醉结束:12时55分共计时间:3小时25分手术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前情况:详见病历手术中所见:入腹未见腹水,腹腔未见种植结节,肝脏未触及异常包块,腹主动脉前方未触及异常肿大淋巴结。
肿瘤位腹膜返折下直肠前壁,直径6cm,距肛门约6cm,质软,可推动,侵透全层,直肠系膜内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盆侧壁未触及异常肿大之淋巴结。
手术过程:核对患者无误,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1、取下腹部正中纵直切口,长约15cm,按照腹壁层次切开,入腹,探查如“手术中所见”描述,保护切口,以自动腹腔拉钩牵开切口,隔离小肠。
2、提起乙状结肠,电刀切开其左侧与侧腹壁之粘连,于Toldt筋膜后游离乙状结肠及其系膜。
3、于Gerota筋膜前方游离,清除肠系膜下动脉周围之淋巴脂肪组织,于发出处结扎、切断直肠上动脉,并分别自根部结扎、切断各支乙状结肠动脉,于肿瘤上方15cm处结扎切断结肠边缘血管,离断结肠,消毒、防护残端。
4、向下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要求,后方于盆筋膜脏、壁两层之间游离,前方于Denonvillier’s筋膜前方游离,于盆神经丛内侧离断直肠侧韧带,游离直肠及其系膜,以超声刀切除肿瘤下方之全部直肠系膜。
5、于肿瘤下方以大直角钳夹闭直肠,下组扩肛直至四指,以0.2%甲硝唑液冲洗远端直肠腔,于肿瘤下方3cm,以45mm弧型切割缝合器关闭直肠,近段离断,移出标本。
盆腔冲洗,严密止血。
低直肠癌中期治疗方案

一、引言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低直肠癌是指直肠癌位于肛门齿线以下5cm以内,约占直肠癌的20%左右。
中期直肠癌是指肿瘤已经突破肠壁肌层,但尚未侵犯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直肠癌中期的治疗方案。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1. 术前评估(1)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肛门指诊、肠镜检查、腹部CT、胸部CT、肝脏B超等,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范围及有无远处转移。
(3)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脏功能、凝血功能等,为手术提供依据。
2. 术前准备(1)调整患者的心态,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
(2)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术前进行肠道准备,包括禁食、清洁灌肠等。
(4)术前进行输血、补液、抗生素等治疗,预防感染。
三、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根据肿瘤位置、大小、浸润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1)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包括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低位后切除术(Miles手术)等。
2)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用于肿瘤下缘距肛门齿线5cm以内的直肠癌。
3)保肛手术:对于肿瘤位置较低、分化较好、浸润较浅的患者,可考虑保肛手术。
(2)手术时机: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手术。
2. 放射治疗(1)术前放疗:在手术前给予放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放疗: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给予放疗,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预防复发。
3. 化学治疗(1)术前化疗:在手术前给予化疗,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2)术后化疗: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给予化疗,以杀灭残留肿瘤细胞,预防复发。
4. 生物治疗(1)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2)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分子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低位直肠癌早期治疗方案

摘要: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因其位置特殊,治疗难度较大。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低位直肠癌早期治疗方案进行探讨,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低位直肠癌早期诊断1. 症状和体征低位直肠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里急后重、肛门疼痛等表现。
体检时,医生可能会发现腹部肿块、指诊发现直肠肿块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但CEA升高并非特异性指标。
粪便隐血试验、粪便DNA检测等可辅助诊断。
3. 影像学检查(1)直肠指检:是最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可直接发现直肠肿块。
(2)直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并进行活检。
(3)影像学检查:如CT、MRI、超声等,可了解肿瘤大小、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二、低位直肠癌早期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手术方式:低位直肠癌早期手术方式包括经肛门直肠癌切除术(TME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经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等。
TME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肿瘤根治性高、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
(2)手术时机:早期直肠癌手术时机取决于肿瘤分期、患者全身状况和医生评估。
一般建议在确诊后尽快进行手术。
2. 放疗(1)放疗方式: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同步放化疗等。
(2)放疗时机:术前放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3. 化疗(1)化疗方式:主要包括术前化疗、术后化疗、辅助化疗等。
(2)化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等。
4. 靶向治疗(1)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2)适应症:主要用于KRAS、NRAS野生型直肠癌患者。
三、综合治疗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基因突变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低位直肠癌术式选择及技巧

目前 , 直肠癌 的手术 方式 有很 多种 , 简要 归纳见 表 1 。
作者 单 位 : 16 5 广东 广州 中山大 学 附属 胃肠 肛 门 医院 50 5
结直 肠肛 门外科三 区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 1 年 1 月第 1 卷第 6 LnnnM dr Cii re , e . 0 1 V 1 1 o 01 2 1 期 i a o e l c i S gr D c 2 1 , o 1 N . g n n sn u y . 6
rsc o ri, R 是 否受累也有 帮助 …。另 外 , eetnmag C M) i n 同时应 该 进 行多学 科综 合讨 论 , 定 治疗 方案 , 决 如是 否需 新 辅助
放 化疗等 。
但是 , 临床实践 中容易将 以下概 念混 淆 , 如肛 缘 , 肛缘
为臀部 分开 后肛 门 口与手 指接 触 的位置 , 当 于肛 门“ 相 含 住” 手指两 者的界线 。肛 缘距离 ≠ 齿状 线距离 , 状线距 齿
S lroGV, Da il R, Moa J e 1 Ma n t aen nesI rnB , t . a g ei c
r s n n e ma i g r d ci n f n n o v d u gc l e o a c i g n p e it o a i v le s r ia o
除 (S 。 IR)
此外 . 经肛 门括约肌途径 的低位直肠肿瘤切除术 ( ao M sn 术) 有手术径直 达表 浅、 操作空间宽敞等优点 , 国内报道不 但
多且病例数不多 I 经骶后 入路术式手术 ( rse术 ) 7 _ 。 Kak 与经 肛 手术相 比, 该手术具 有创伤 小 , 手术操 作 简单 , 直肠 病变显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可行性研究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可行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24例患者分成两组,腹腔镜组与常规组,每组1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
结果:腹腔镜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1年都未出现转移及复发。
结论:腹腔镜前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可行性【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130-02直肠癌是指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肿瘤,其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直肠癌位置较低,解剖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术后的复发率会比较高。
特别是中下等直肠癌,即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为了减少复发率,临床上一般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1]。
但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对超低位直肠癌的手法方法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是否能保留肛门的争议更大[2],故为了探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保留肛门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都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证实为直肠癌。
且肿瘤距离肛管环上缘不足2cm,距离齿状线大于2cm。
根据手术方式将24例患者分成两组,腹腔镜组与常规组,每组12例。
腹腔镜组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5.3±5.2岁。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临床路径一、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直肠癌(ICD-10:C20),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ICD-9-CM-3:48.62或48.63)。
2.可R0切除的高中位直肠癌(Ⅰ期及部分Ⅱ、III期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等。
1.症状:便血,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下腹坠痛等。
2.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评价:体力状况评估、是否有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2)腹部检查:是否看到肠型及肠蠕动波、触及肿块、叩及鼓音、听到高调肠鸣音或金属音;(3)直肠指检:明确肿瘤位于直肠壁的位置,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占肠壁周径的范围。
肿瘤大体类型(隆起、溃疡、浸润),基底部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肿瘤向肠壁外浸润情况。
观察是否有指套血染。
3.实验室检查:粪常规+粪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和CA19-9,必要时可查CA242、CA72-4、AFP和CA125。
4.辅助检查:术前肿瘤定性及TNM分期,指导选择正确的术式。
(1)结肠镜取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组织类型(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分化程度(高、中、低);排除同时性结直肠多原发癌。
可使用乙状结肠镜确定直肠肿瘤位置(低位、中位、高位)。
(2)术前应当明确肿瘤分期。
行盆腔MRI或CT明确肿瘤与周围脏器和盆壁的关系,或行直肠腔内超声内镜,诊断肿瘤浸润肠壁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
5.鉴别诊断:必要时需行经肛门直肠壁穿刺活检病理,并请相关科室会诊。
(1)其他常见的结直肠疾病:胃肠道间质瘤(GIST)、炎性肠疾病、淋巴瘤、寄生虫感染、息肉等;(2)腹腔其他脏器疾病累及直肠: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男性前列腺癌累及直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和NCCN 《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1年)》等。
1.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
直肠癌术式选择

1934年Gabriel报道Miles术370例,切除率为50%,手术
死亡率11.6%,5年生存率为40%。这一成绩在当时是非常满 意的。因为在Miles以前、直肠癌的手术是经会阴或骶路行局
部切除,由于没有进行淋巴法清除,效果很差。
Miles术最大贡献在于该手术符合肿瘤根治术的原则––切 除原发病灶和病灶所在的器官以及所属的淋巴结或可能发生 转移的部位。 Miles术的局限性 该手术的设计不是全面地建立在对直肠癌病理研究的基础上, 而且对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了解欠准确和全面,还要留下永久性 人工肛门,给病人生活带来极大不方便和严重的精神负担。甚 至一些患者宁肯死亡也不愿接受腹壁结肠造瘘。这就促使人们 寻求新的手术方式保存自然肛门。
更快,更强,更安全
199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统计资料表明, 1983~1987年美国直肠癌发病率达50.9/10万。1980年 以前,我院每年收治直肠癌60~70例,最近10年,每 年收治110~120例。 2. 我国直肠癌的特征
(1)发病年龄比国外低
(2)低位直肠癌多见
(3)青年直肠癌比例高
更快,更强,更安全
(1)经腹前方切除
Fageb Dieffenbach Schloffer Dixon 1739年 1845年 1903年 1939年
Hartmann
径耻骨路径
1909年 1950年
1979年
更快,更强,更安全
Wangensten
Ackermen
(2)骶骨式 Kraske Hochenegg Goetze (3)腹骶骨式 Finsterer Goetze Lotalio (4)腹肛门式 拉出术: Babcock Waugh
更快,更强,更安全
低位直肠癌的内括约肌切除术

2.Parks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 3.ISR术 (经括约肌间直肠癌切除术) 4.APPEAR术: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简称为 APPEAR术(anterior perineal planE for ultralow anterior resection of the rectum,APPEAR)
2005年法国学者Rullier提出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极限手 术,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强调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 括约肌的去留问题
1、按照TME原则切除直肠肿瘤,达到肿瘤下缘2cm; 2、在齿线以上垂直切入肛门内外括约肌; 3、分离肛门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 4、内外括约肌间的止血(原则电凝止血即可,很少用到结
resection,ISR)
Page 2
各种保肛手术
一、距肛缘5~8 cm直肠癌的手术方式 1.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 2.改良Bacon术(拉出式,无吻合) 3.改良Welch术(拉出式,吻合)
二、超低位(距肛缘<5 cm)直肠癌保肛术式 1.Mason术。 (1)经肛门括约肌径路(transsphincteric
低位直肠癌的内括约肌切除术
大连医科大学普外一科 刘焕然
பைடு நூலகம்
背景介绍
低位直肠癌的定义: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8cm的直肠 癌。其中包括超低位直肠癌,即距离肛缘5cm以下的直肠 癌。
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以是否保留肛门分为两类。 1、不保留肛门手术: 传统Miles手术(APR) 柱状经腹会阴切除术(cylindrical APR) 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 2、各种保肛手术 本次介绍的内括约肌切除术 (intersphincteric
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原则

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原则直肠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常规的治疗方式之一是手术切除肿瘤。
在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术后恢复等。
本文将讨论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原则。
1. 肿瘤的位置直肠癌的位置决定了手术切除的方式。
根据肿瘤的位置,手术切除方式可以分为前切、后切和低位切。
前切适用于肿瘤位于直肠近近端的高位或中位,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其相邻的直肠和周围淋巴结。
后切适用于肿瘤位于直肠远端的低位,手术切除范围则更广泛,需包括近段结肠、周围组织和淋巴结。
低位切适用于肿瘤位于直肠最低部分或直肠肛管交界处,手术切除范围相对较狭窄。
2.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等。
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是考虑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对于年龄较大或伴随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增加,需慎重考虑手术的可行性。
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直接影响手术的选择。
早期直肠癌可选择局部切除,而晚期直肠癌需要选择更广泛的切除方式。
若肿瘤已经转移至其他器官,手术治疗的效果会降低。
3. 术后功能手术后的功能恢复也是选择手术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直肠癌手术可能会影响排便和尿液功能,特别是对于低位切手术的患者。
对于一部分患者,保留括约肌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术后功能的保持,但这需要患者的肿瘤位置和分期适合进行此类手术。
4. 多学科协作在选择直肠癌手术治疗方法时,多学科协作是必不可少的。
肿瘤科医生、外科医生、放疗医生等需要共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情况各异,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的位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术后功能恢复以及多学科的协作。
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和全面的医学讨论,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位于距肛门不远的直肠下段,治疗挑战较大。
保肛手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保肛手术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相关研究仍然较少。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研究对象为低位直肠癌患者,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更好地了解保肛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未来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肛手术作为治疗直肠癌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对于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和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一定数量的直肠癌患者,分析他们接受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通过对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保肛手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验证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推广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临床证据,推动其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低位直肠癌患者,年龄范围在18岁至70岁之间,均经过临床诊断和肿瘤分期确认。
患者性别分布基本均衡,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且未接受过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方式。
患者在入组前需经过详细的疾病记录和身体检查,确保符合研究的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具有完整的病史资料,包括手术前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参与本研究并配合随访。
研究对象将被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保肛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其他治疗方式。
从1cm到3cm:黄金昶五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针刺保肛实录

从1cm到3cm:五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针刺保肛实录近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黄金昶团队,将围刺促血管正常化基础研究应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控便国际难题,在超低位直肠癌附近的八髎、腰阳关、长强、会阴等穴针刺配合新辅助化疗,临床取得令人欣喜的疗效,出色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前二传手角色,开拓针灸治疗肿瘤新领域。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我国最新的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前十位中,结直肠癌分别位列第3和第5。
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
大肠癌约60-70%在直肠,直肠癌半数在低位。
国际著名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发布了2020年美国结直肠癌统计报告,结直肠癌患者群体正向年轻化转变,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直肠肿瘤最常见(37%)。
目前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虽然地位尤其超低位直肠癌手术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但患者术后多有永久性结肠造口,也是患者需面临的新问题,造口会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直肠癌患者不但要求保肛手术,而且期望控便自如等,力求疗效与功能并存,对于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控便是一项国际难题。
为创造低位直肠癌保肛条件,近年来NCCN指南对T4N0M0或T1-4N1-2M0直肠癌推荐单纯化疗或放化疗同步,但放疗会造成肛门功能与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障碍,对低位直肠癌尤其超低位直肠癌有强烈保肛要求患者更容易接受单纯化疗。
提高化疗有效率增加保肛率尤显重要。
现代医学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配合化疗来提高大肠癌有效率,多用于转移性大肠癌尤其晚期大肠癌。
目前尚未有最佳证据表明术前使用靶向药物的有效性,不建议在临床试验外术前使用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
黄金昶团队曾证实瘤体周围针刺可以增加肿瘤局部药物浓度,继而研究发现瘤体周围围刺可以明显促血管正常化,其作用不劣于贝伐珠单抗,最新研究明确针刺是通过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促血管正常化,达到血管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同时并举。
直肠癌如何手术,治疗方法

直肠癌如何手术,治疗方法直肠癌是影响人体消化道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
直肠癌的治疗方法除了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方法外,主要还是以手术为主。
在手术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便手术能够更加有效和顺利地进行,同时避免术后并发症和疾病复发的发生。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方式、治疗注意事项、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手术治疗方式目前直肠癌治疗中经常采用的手术方式一般有胸腹联合切除术(APR)、经肛门切除术(LAR)和直肠全切除(AR)。
这些手术方式都是需要进行全身性麻醉。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以排除手术风险。
1、胸腹联合切除术(APR)胸腹联合切除术(APR)是针对直肠癌在直肠和肛门组织扩散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
这种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直肠切除、骨盆底肌群切除等方式实现肛门和膀胱、尿道等组织的切除。
术后患者需要留置人工肛门,并且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APR主要适用于恶性中下端前直肠癌、肛管癌等。
2、经肛门切除术(LAR)经肛门切除术(LAR)是通过肛门进入直肠,切除癌肿并保留括约肌功能的一种手术方法。
LAR主要适合于中下段病灶,如脐带以上3-5cm的病灶以及中上段和近端病灶。
3、直肠全切除术(AR)直肠全切除术(AR)是切除直肠和附属组织,保留括约肌功能并进行人工肛门形成的一种手术方式。
AR主要适用于直肠上段病灶。
二、治疗注意事项直肠癌的手术治疗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有效,以及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1、手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确定病变的范围、体内器官的构造及其所在的位置,以便术前合理规划手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前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营养和清洁方面,以避免因术前状态不佳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2、手术中的麻醉直肠癌手术需要进行全身性麻醉,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呼吸心跳等异常情况。
3、手术后的康复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了解他们的生命体征,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低位直肠癌保肛新术式-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术)

低位直肠癌保肛新术式-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术)背景介绍低位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保肛手术有着特殊的治疗难度和风险。
传统直肠切除术会导致患者失禁率较高,质量生活下降。
因此,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APPEAR术的原理及特点APPEAR术是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结合人工肛门符合直肠切除累及风险点的原则,进行会阴皮肤拓宽以及术中不开放会阴肌腱的手术方式。
相比传统直肠癌手术,APPEAR术保肛效果更好,失禁率较低,肛门功能保持较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步骤1.患者准备: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确保手术是可行的。
2.术中操作:在手术中首先进行会阴皮肤拓宽,显露会阴肌;接着进行直肠切除,注意保护会阴肌腱,避免损伤。
3.人工肛门建立: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建立人工肛门。
4.术后处理: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临床效果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术)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
患者术后失禁率低,肛门功能基本保持良好,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具体效果可以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评估来确定。
结论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APPEAR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保肛手术方式,在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
它保护了患者的肛门功能,降低了失禁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然而,针对此手术方式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情况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
术中或术后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也需要临床医生密切关注和处理。
因此,在应用该手术方式时需谨慎选择患者,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操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张三, 李四. 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治疗进展[J]. 中国普外科杂志, 2018(4): 123-130.2.王五,赵六. 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 2019(6): 56-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摘要】直肠癌是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
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8cm的直肠癌,其中包括超低位直肠癌,指的是距肛缘4~6cm直肠癌。
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
Miles手术仍是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
但是其带来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一直
严重困扰着病人。
对于这些超低位的直肠癌患者能否进行保肛手术,是结直肠外
科领域探讨的课题之一。
本文就超低位直肠癌之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外科;综述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77-02
1.我国直肠癌发病概况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第四位,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
是影响国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直
肠癌发病有以下特点:①直肠癌发病率跟年龄呈正相关[2],其发病高峰集中
在80~84岁年龄段;②发生率较结肠癌高,但其发生率有逐渐靠近的趋势;③
低位直肠癌所占比例较高,约占全部直肠癌的 65%~75%;绝大多数可在直肠指
诊时触及[3]。
2.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念
直肠癌分段直肠解剖划分为上、中、下3段,总长度约15cm。
癌肿距肛
缘>12cm称为上段直肠癌;距肛缘7~12cm为中段直肠癌;距肛缘<7cm为低位
直肠癌。
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以齿状线作为标志,这样不仅便于测量,也有利于各
个医院总结统计分析数据[4]。
距齿状线<5cm为下段直肠,距齿状线5~10cm
为中段直肠,距齿状线>10cm为上段直肠。
所谓的低位直肠吻合就是吻合口在齿
状线上方2~5cm处,超低位吻合的定义则为吻合位置在齿状线至其上方<2cm。
这样的标准有利于将来的评价。
3.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进展
3.1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式进展
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是近20年来的一种较新手术方式。
超低位直肠癌的保
肛手术刚开始并不被人们接受,同时解剖结构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也有重要意义。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3.2.1 Miles 手术的应用Miles 手术之前被认识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但该手术方式存在较多的不足: ①需要挖除肛门。
②在左侧腹壁行结肠造口,患
者需终身携带造口袋,不敢正常参加社交活动。
③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出现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几率高。
如文献报道miles手术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26%[7],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100%。
3.2.2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1982年Heald[7]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也称直肠周
围系膜全切除,当时未被人们重视。
随着较多临床实践的开展,TME术被证实是
安全可行的,逐渐被人们接受。
近20年来,临床实践证明,遵循TME原则可以降
低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且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成为目前直肠癌切除手术,必需遵循的原则。
TME术可以被认为是直肠癌治疗的
一个里程碑。
3.2.3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保肛手术(pelvic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
PANP) 临床实践表明,TEM保肛率由50%提高到70%~80%,局部复发率降至3%~7%,生存率也明显提高。
Mancini等报道,传统直肠癌根治术后ED发生率为25%~100%,射精障碍发生率为19%~59%。
Maurer认为,在TME基础上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可使直肠癌根治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降至20%以下,性功能障碍
发生率降至30%以下。
据文献报道,PANP组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8%、
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28.3%、术后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4.2%,对照组分
别为55.0%、60.0%、6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P组术
后3年局部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4%、75.0%,对照组为9.0%、65.0%,两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ANP手术在对男性直肠癌患者长期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手术显著降低了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高
了术后生存质量。
3.2.4双吻合器技术( double staping technique,DST) 在不影响肿瘤根治的基础上保留肛门是每个患者的追求。
保肛存在一定的困难。
Giffen和Knight在1980
年首次介绍双吻合器技术,解决了超低位的直肠癌患者保肛治疗的骨盆低位操作
不便这一难题,使得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较前大大提高,达到了72%。
双吻合器
除了能显著提高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成功率外,还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
发生率。
然而,也不可以随意扩大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指证。
3.2.5微创技术微创外科是现在发展的主流。
1990年11月Patrick Leahy 完成了首例腹腔镜超低位Dixon术。
2005 年美国直肠癌治疗临床指南明确指出,运用
腔镜技术作直肠切除已经确立并且是可行的。
腹腔镜已成为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术
式和“金标准”[6]。
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微创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①能
减少对肿瘤的挤压,降低肿瘤转移几率。
②能到达骨盆较低位置,对盆腔自主神经丛的识别和保护更为确切③能更好地辨认盆筋膜脏、壁两层之间疏松结缔组织间隙。
④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5.小结
对于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对于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我们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如肿瘤的位置、是
否转移、患者的承受能力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已达到个体化治疗的目的。
做到“生命第一,功能第二”的原则。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其
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放疗、化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等。
总之,我们的最终
目的是在使患者获得最好的预后结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信,随着
医学的不断进展,患者将会得到越来越好的预后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琳,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2013,22(3).
[2]黄峥强等.结直肠癌发病趋势的年龄一时期一队列模型分析[J].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
[3]朱军民,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进展[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1,5(2).
[4]王锡山.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念[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17(3).
[5]刘世松.直肠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7,
34(14).
[6]陈晓梅.心理干预对青壮年男性直肠癌Miles术后性功能的影响[J].当代
护士,2010,5(下旬刊).
[7]Heald RJ,Husband EM,Ryall RDH.The mesorectum in rectal cancer surgery——the clue to pelvic recurrence Br J Surg,19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