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合集下载

政治高一必修1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人教课标版中山市实验

政治高一必修1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人教课标版中山市实验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
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 质量还有待提高。 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3、全面小康的目标
(1)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 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具体表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 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 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②人民富裕程度 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 为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 神追求的国家,成为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 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 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考点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 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
标准
区 别
全面 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更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全面发展的小康 程度 小康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 发展比较均衡,缩小地区、城乡 发展 乡差距、不同收入群体存在 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程度 差距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 ①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总 体小康是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是本 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②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 的发展和完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时代,新目标。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宏伟目标,也是我们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

随着国家发展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更加贴近人民的需求。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稳定健康,才能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

新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要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小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小康。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让全体人民都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

人与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让美丽的环境成为人民的共同财富。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小康社会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富强的基础。

新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求我们要加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让中国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公平和公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突破,以及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

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

(原创)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原创)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课题: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学生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学习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课前预习】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是什么?党的18大对全面建成效率社会的目标提倡了哪些新要求?2、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是什么?怎样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P.87-883、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问题导入】感受我们綦城和家庭生活近十年的八大改变:鼓起来的钱袋子;滚起来的车轮子;高起来的大房子;精起来的米粒子;长起来的老头子;靓起来的綦妹子;快起来的手拇指;热起来的钞票子……试问:1、引起这些改变的根本缘由是什么?2、这些改变表明白我国人民的生活已经达到什么水平?3、这一水平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1)通过横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通过纵比,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论: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总体小康。

探究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追求GDP的大幅增长。

探究三: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2、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发呈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动稳妥推动城镇化问题:依据纲要,谈谈国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突出谈谈每一新要求的新特点。

)1)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人均GDP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完善;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协调互动机制形成;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增加。

)——1、3、5体现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与奋斗目标的解读前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本文将综合分析当前小康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奋斗目标,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进行展望。

一、小康社会的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就业等指标上,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小康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明显提高。

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同时也要面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亟待解决。

2. 教育与科技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地配置。

科技创新也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公平性不足,科技创新仍需要加大投入和提高质量。

3.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中国推行了全民医保、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同时,中国也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扶贫力度,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

然而,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养老、医疗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4. 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气、水质等方面的改善有目共睹,生态环境治理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环境问题仍然很严峻,包括土壤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着挑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改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 经济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具体来说,包括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路径。

3. 让学生了解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把握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实现经济目标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图表和数据。

3.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引出经济目标的重要性。

2. 讲解经济目标:详细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改革开放、绿色发展等方面。

3. 分析实现路径:分析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路径,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如通过分析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成就,展示经济目标实现的成效。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实现经济目标的认识和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现经济目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展望未来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结合时事:关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热点问题,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2. 跨学科联系:联系政治、历史、文化等学科,全面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精选文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精选文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一是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方面的目标:1)强调了国家经济总量的提高,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2)强调了完成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强调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提出“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4)强调与人民生活质量有关的收入、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是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目标,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化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目标,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个基本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参照国际上常用的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考虑我国国情,从十个方面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标志。

200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4美元。

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发展速度测算,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人均GDP确实已经超过3000美元了),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新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小康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的状态,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全面的进展。

在经济方面,需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

在政治方面,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这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同时,要加强依法治国意识,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法治社会。

在文化方面,需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意味着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社会方面,需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这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提高社保和社会救助水平,推进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均等化发展。

同时,要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此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要求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目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

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以人民为中心,不断砥砺前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中政治必修1课件: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1课件: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规划,该规划将“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列在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第一位,这彰显了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 解决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决心。这是因为( ①就业充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
②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目标的客观需要
③扩大就业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④扩大就业就能够实现小康社会
A.①②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②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④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具有更高的文明素质和精
神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材料强调是在经济方面的体现,①③符合要
②这类题型有两大特点:从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来看,无论是
正确的最佳选项还是其他选项,它们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
在联系,题干与选项之间往往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从 题干的语言表达来看,题干的设问中常常有“根本”、“全 面”、“决定性”、“最主要”、“最突出”等限定词。这 类题目的题肢与题干的关系特点决定了其难度一般较大。
求;②属于社会事业;④属于政治文明。
5.2010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载
文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 我国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 我们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 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到
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解题对策 对策一:“抓中心”。最佳选择题的中心是通过题干中的关键 词语再现出来的,所以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是迅速、准确选择
的前提。在抓中心的同时,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挖掘题肢与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亮点三: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 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 趋势逐步扭转。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农区的黑龙江绥化市委 书记胡世英代表对此体会深刻:“与十六大报 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 农村建设是一项鲜明的任务,十分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亿万农民 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才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概括:我国总体小康 的表现有哪些?
宏观上看
穿着五彩缤纷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农民新村
吃 ———营养化
交通
1、我国的总体小康水平: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 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 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 展。
总体小康与全面 小康的区别有哪些 方面?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准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小康,不全面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亮点四: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 华代表认为:“十六大报告对社保体系的目标是 笼统的,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提出‘覆盖城乡居 民’,把广大农民包括了进来。这意味着,除了 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 纳入基本社保体系。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 农村将还有几亿务农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 人口到城市。”

2024年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

2024年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年
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监 督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
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提高全民参与度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 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监管,确保政策实施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经济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社会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
环境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政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 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福 祉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 持续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水平 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社会治理专业化,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提高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 美丽中国。
民生改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3)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国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惠及十几亿人口,所有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努力争取尽快达到。就消除城乡差距而言,20年后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将从目前的50%,降低到30%。
(9).精神生活:走向希望享受人生(略)
(10).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略)
从宏观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达8.94万亿元人民币,排在世界第六位,谷类,肉类,棉花,钢,煤,水泥,化肥和电视机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科目
政治
年级
20)第1课时
备注
课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理解:(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6).人口素质一年更比一年高
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到2000年底,我国已顺利实现"两基"目标,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教学内容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概述1.1 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与内涵1.2 经济目标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2.1 经济发展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相互关系2.2 经济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驱动作用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体系3.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目标3.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目标3.3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3.4 资源环境保护目标3.5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目标4.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政策措施4.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2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4.3 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4.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4.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5.1 案例分析与讨论5.2 小组合作研究5.3 社会实践活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意义、体系及政策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目标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社会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等。

2. 案例材料:国内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功案例。

3. 视频资料:关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纪录片、新闻报道等。

4. 网络资源: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新闻资讯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课堂发言、讨论、提问等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沟通能力。

4. 社会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及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那么,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呢?在中国共产党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

首先,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经济全面发展。

这包括了国民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统一等方面。

经济的全面发展,不仅意味着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也意味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城乡差距的缩小,意味着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社会全面进步。

这包括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文化事业的繁荣、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方面。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升。

再次,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这包括了生态环境的治理、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等方面。

一个美丽的中国,不仅仅是指经济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指生态环境的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最后,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人民全面幸福。

这包括了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的丰富、社会关系的和谐等方面。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基础,人民的幸福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要坚持和谐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园。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8月整理知识分享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8月整理知识分享

3.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P105
4.统筹区域发展
--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 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 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工业化的山林村庄 航拍受污染的松花江
尊重地球, 爱我家园; 清洁生产, 绿色开发; 适度享受, 合理消费;
宁夏原州区宁储希望小学的师生
(一)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
1.
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现在的小康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 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 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 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国家 的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 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 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D A、B、C三项不完整,故选D。
• 1.关于总体小康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总体小康是二十世纪末实现的第一、二步战略目标 • ②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部分向比较富裕型 消费迈进 • ③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 ④这种小康是一种低水平的、不合理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A B、c.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内”是指 A.国家领土范围内 B.国家主权范围内 C.该国所有公民范围内 D.一国的生产领域内
5.B A、c、D三项不符合材料要求,故选B。 6.C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故选C。
• 我国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经过近3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工作 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我国在世界上仍然处于比较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行列,直到今天我国农村还有2000多万 人口处在相对贫困状态,温饱问题都没有保证或没有解决, 城镇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结合材料回答5~6题。 4000 5 6 5.我国的这种小康是 A.全面小康 B.总体小康 C温饱型的 D富裕型的 6.这种小康的特点是 A.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 C.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B.人们生活比较富裕 D.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2.A③、④不属于经济指标,故选A。
• 2.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指标是 • ①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 年翻两番 • ②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 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和社会公平公正 • ④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C③是错误的,故选C。
• • • • • • •
7.C本题中,漫画反映的是污染企业与落后地区之 间的关系,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惜以破坏当地 环境为代价,这种做法不可取,①②均不符合题意。 • 7.漫画《贫不择妻》启示我 们,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应当 • ①统筹城乡发展 • ②优化资源配置 • ③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 ④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 A.①② B.①④ • C.③④ D.②③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微观上看
2、成就: 、成就: 总体小康社会的表现: 总体小康社会的 :
• 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从微观上看: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从宏观上看:
大大增强
探究活动2 探究活动2: 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社会是否还 存在不足? 存在不足?根据以下材料和图片概括 不足 出总体小康的不足。 出总体小康的不足。
4、新要求: 、新要求:
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这既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又是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总体小康的成就 推进 总体小康的不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 标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发展不平衡, 缩小地区、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 差距, 城乡差距、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发展程度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差距较大, 尚未达到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的又好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又快发展。 又快发展。
总体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 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 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 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是指地区之间、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 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还只是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要
基本完成工业化必须实现以下两个指标:
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
5%、55%、45%
(注:2000年分别为17.4%、49.7、32.9%);
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分别为
20%以下、40%和40%以上
(注:2000年分别为50%、24.1%、25.9%)
2021/2/2
2021/2/2
18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具体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 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明显增强。
算一算
到202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是多少?
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36万亿元人 民币,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注: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万亿元,居世
界2第021/24/2位。
19
2021/2/2
20
就业结构比较
产业 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中国(2001年)
50.0
22.3
27.7
美国(2000年)
2.5
23.3
74.3
想一想:
中、美的就业人员在产业结构上有何不同?
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1/2/2
21
每亿美元GDP能源消耗量
想 一
(万吨标准煤当量)


1990年 2000年








提高经济效益
2021/2/2
22
提高社会效益
2021/2/2
想 一 想: 材 料 反 映 了 什 么?
23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 开放的经济体系。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基础。
7
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2003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连续4年踏上10%以上的增长平台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位次已由原来的第6位跃居第4位,人均国民总收 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在中国经济“一骑绝尘”的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亦在提高 :2002为4.4%,2006年提高到5.5%,2003至2006 年中国GDP年均增速较同期世界年均增速高出5.5%,而在此期间,坐 上世界经济第四把“交椅”的中国与前3位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差距亦在缩 小。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连升3位居世界第3位, 外汇储备亦已跃居世界第1位。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小康,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 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程度
2021/2/2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 距、城乡差距、工农 差距较大,部分地区 尚未达到
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 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17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目标, 符合人民的愿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21/2/2
15
全面小康的特点: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021/2/2
16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目前我国有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的温饱, 城镇尚有1800万人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 下。未来5—10年,全国每年新增适龄劳动力 人口至少1000万,目前尚有1400万城镇下岗人 员和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通过20年的 努力,城乡建立起一个财力雄厚、覆盖全社会
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促进就业,控制基尼系数, 使人民达到殷实的小康。
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2021/2/2
14
No Image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提出的奋斗 目标。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材料三:我国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 消费,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 效的满足。中国现有300万失学儿童。社会保 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2021/2/2
11
材料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 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 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已经突 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经济目标
2021/2/2
1
“三步走”战 略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 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021/2/2
28
2、实现途径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长期的 艰苦奋斗;同时小康社会的建 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 程,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 行。
2021/2/2
29

宏观
面 从总体 1.成绩
建 小康到
微观
设 小 康
全面小 康
2.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1.国内生产总值
经 济 目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人均GDP
低收入国家
少于756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 756—299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 2996—9265美元
高等收入国家 高于9265美元
2021/2/2
10
材料二:2000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 截止2004年6月,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 数为15806万人; 2003年全国农村养老 保险的人数为5428万人,这与有着13 亿人口7亿多劳动力的大国相比极不相适应;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 浪费.环境污 染.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经济建设
2.工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经济体系
的目标 3.缩小差别(工农、城乡、地区)

4.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以及人民生活
2021/2/2
30
2021/2/2
8
我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提
出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 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 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呢?
2021/2/2
9
材料一:至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六 位,但人均GDP800多美元,2002年我国人均GDP达 到1000美元,2003年人均GDP增至1090美元,但与 世界水平相比,我国世界排名在120多位,仍属下中 等收入国家。
2021/2/2
12
(2)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021/2/2
13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
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
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 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 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 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城镇化:简单来讲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产 业转化的过程。
我国2001年的城市化率为37.7%,而高
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0%,中等国家已达
60%,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因此,要
积极而稳妥地推击城镇化战略。要力争
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上升到50%以上。
2021/2/2
27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 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 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2国021/家2/2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2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021/2/2
3
2021/2/2
4
华 西 村 一 瞥
2021/2/2
5
2021/2/2
6
现代化建设成就
人均
恩格尔系数 人均住房面积
年份 国内
项目
生产 城市 总值
乡村 城市
乡村
1990 不足 57.5% 67.7% 6.7m2 17.8m2
800美

2002
2021/2/2
超过 39.9% 900美 元
47.8%
10m2
25m2
过去5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人均国民总收入在世界的位次亦由2002年的第132位上升到2006 年的第129位。按照世界银行划分标准,中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 收入国家的行列。
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扣除价格因素,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连续4年均保持在7%以上的速度增长。至2006年底,中国城乡居民人 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2年底增加7.5万 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