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中国画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中国画教育

[摘要]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始终独树一帜。它有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也有独具一格的文艺理论和科学技术。当前,传统文化需要自省,需要更新,需要吸收现代文化,尤其是外来文化的优秀部分。但吸收并不是完全的变种,就现代中国画改革和中国画教育而言,我们必须查找缺失的传统文化这一部分。改革中国画,首先要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再吸收外来营养,以此来发展中国画和中国画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中国画改革中国画教育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画中的缺失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社会与人的意识的发展趋势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画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抽象水墨和观念水墨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作为“八五新潮”中最激进、最震撼的一部分,仿佛是专门用来对付传统文化的,它们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表现出粗暴和肆无忌惮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八五新潮”中的现代水墨全面暴露出它的问题:忽略水墨本体的建设、忽略对媒材的重视、忽略对水墨语言的研究。对语言、观念、感觉、表现来说,媒材是基本的物质前提,意味着一切的基础,对它的忽略,使20世纪80年代水墨的现代化变得一片茫然。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情境造就了实验水墨的发展,实验水墨虽然坚持着水墨的根性不放,并在水墨中寻找理性精神与个人风格,解决语言和符号的问题,并以自己的方式连接现代与传统,但问题是这种语境缺失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基尔凯尔说:“生活始终是朝向未来的,但悟性总是向着过去。”这是在暗示我们必须珍惜文化和传统的力量。事实上,虽然在很多方面我们的生活是朝着未来的,但悟性总是向着西方的,我们是在按照西方的标准改变我们的观念,又在以西方的模式锁定我们的未来,我们正渐渐地成为亚里士多德说的“那种在本性上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他人的人”,成为那种“天生的奴隶”。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魅力,是文化凭借着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流动打造出来的,是一种和谐、厚重、完美的文明。中国画的发展若失去了民族精神、媒材本性与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努力都将归于徒然。

二、传统文化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失落

中国画作为独立的绘画体,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材料、语言系统,它与西方绘画体系有着巨大的差别。尤其是在“文人画”的发展过程中,诗、书、画、印等综合艺术的文化修养被纳入绘画之中,这对绘画的风格流派与传统的“传承”、艺术家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品格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追溯中国画的专业教育,从传统“画派”中的师道传承,到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巨大的教育思想变革,走了不少弯路,直到现在还处于苦苦的探索、尝试与实践之中。例如,目前,美术院校学生“拿着毛笔画素描”的怪现象随处可见,这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悲哀。这种奇怪的教育现象,作为“学院模式”直至今日仍然在相当范围内控制着中国画教育的发展。虽然,中国画教育的特殊性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逐渐得到体现,教学思想进一步符合中国画教育之本,并且传统的笔墨学习和特有的语言造型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保证,但从历届中国画专业毕业生的创作来看,明显还缺少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个性的性灵,其原因是: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只注重传统程式与技能语言的训练,看重的是对中国画基本技能与技巧表现的掌握,丢失了传统文化的修养,更没从理论整体的角度去疏导、关照学生的中国画技能的训练与教育,导致了毕业生创作的“制作性”与“技巧性”作品到处泛滥,而真正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内涵的作品却寥寥无几,难以觅见。

三、传统文化在中国画教育中的意义

中国画教育的目的是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对于传统文化精神与传统笔墨学习和特有造型语言的学习尤为重要。就中国画教育而言,“学院模式”的教学探索与完善应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中国画教育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理论的高层次关系上,加强形式技巧的传授,通过对形式技巧的学习与研究,追溯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内涵,以求得“形而上”的思想,从中有所醒悟、有所理解。若不然,传统的艺术作品只能作为具体物质性的客观存在。所以,只有通过研习、临摹古人的艺术作品,加深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体悟,才能使中国艺术的符号重新焕发活力。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应避免单纯形式的摹习,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的教授,通过对优秀绘画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认识一件艺术作品的品位与格调,从中品味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学习,继承中华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丰富与伟大。这是学习和创作中国画的重要前提。针对“学院模式”中“重技能,轻理论”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整个中国画教育过程中不断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画教育中的重

要意义。因为,它是学习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艺术的根基。只有了解了中国画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理解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精神,才能较深地体味这一独特的民族绘画,从而更好进地行中国画的学习与创新。

四、传统文化与中国画教育

面对传统文化与中国画教育,我们应该做的是构建一个科学的、人文的、适合中国画发展的教育构架。其原则应该是在正视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因素的同时,不忽略现代人文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时代精神,并对外来艺术素养采取“过滤”的方法,使之为我所用。

中国画教育要顺应中国画的特点和专业现状,中国画的改革应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任何一个以牺牲本土文化为代价的改革,其结果只能是本土文化彻底的迷失和毁灭。在近六十年的中国画教学中,由于外来的素描造型,只强调比例、结构和明暗的科学性,缺失了意象造型的传统审美性,使得“用毛笔画素描”的情况随处可见,这是中国化教育的败笔之一;中国画教育未能强调传统文化理论的培养,致使笔墨里、画面中缺少民族文化的内涵,这是败笔之二;中国画教育中书法缺少应有的位置,训练处于形式之中,使得笔墨缺乏蒙养,这是败笔之三。因此,欲建立一个充满了自己文化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中国画教育模式,要做的事情是:从自己的文化传统里提取能量,重构民族精神。

为此,笔者认为:第一,要把笔墨训练与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训练融合起来,强调素描与专业特性相结合,吸取西方素描中好的因素,保持中国画的专业特点,画出具有民族审美属性的专业素描。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也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集中表现,素描色彩是提高造型能力和造型素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同时,素描色彩也必须与中国画的具体需求和专业特点相结合,使之成为“中国画”的帮手。第二,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的教育,强调要在高层次传统文化理论的观照下传授形式与技巧,避免僵硬化的“模式”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理论的阐释与讲解,将理论的学习研究贯彻在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以实践来印证和丰富理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画精神内涵丰富,不注重传统文化理论的研习,就很难理解中国画的精神内涵,更不能体现出民族精神。第三,重视书法在中国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书法艺术的形成只有与人的主体精神冥合为一,才能具有精神性的艺术价值。书法作为中国画的教学基础,有着双重的积极作用:首先,书法艺术作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艺术精神的最高目标,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窥探到中国艺术基本品格。其次,作为学习中国画的一项基本功,书法的研习能锻炼学生对结体、运笔的掌握,能锻炼学生对性情、境界的表达,有助于中国画笔墨的锤炼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和积极探索的结果,这一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