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精)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开展分析报道,为患者使用参芪蒲丹汤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病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此次研究中,共有20例患者被治愈,18例患者治疗显效,20例患者治疗有效,有2例无效的病例,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96.7%;全部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患者的粘膜萎缩和炎性程度得到了改善,治疗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治疗前后差异性比较大(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参芪蒲丹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会演变成胃粘膜萎缩,逐渐发展为非典型增生,然后演变成胃癌,这一模式是医疗界认可的病情变化模式,因此很多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前期症状。
中医领域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胃脘痛范畴疾病治疗,因为患者的脾胃功能失常,运化不能,血气不足,血液运行不畅,脉络阻塞,引起了各种症状和病理变化,该疾病患者需要接受健脾补肾治疗和益气活血治疗。
此次我们对参芪蒲丹汤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该药物能能够给抗胃粘膜损伤,调节免疫力,促进食欲增加,抵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让患者的内环境得到改善,促进胃粘膜的恢复。
此次就我院部分患者开展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患者分析研究。
有20例女性和40例男性,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0.73±8.22岁。
1.2 治疗方法采用参芪蒲丹汤进行治疗,方药如下:黄芪30g、蒲公英30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30g、党参20g、半枝莲20g、白芍药15g、白术10g、枳壳10g、甘草10g;胃脘痛甚者加延胡索15g,便溏加淮山药15g。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简介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发生退行性变的疾病,以黏膜的腺体萎缩和纤维组织的增生为特征。
中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因素有关。
针对不同的辨证,中医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中药汤剂、针灸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辨证中医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方法,通过辨别病情的不同表现,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进而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萎缩性胃炎来说,常见的辨证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等。
1.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辨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等症状。
治疗时应调养脾胃,增强消化功能,常用的中药包括养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
2.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是萎缩性胃炎的另一种辨证类型,主要表现为乏力、倦怠、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时应补气养血,常用的中药有补中益气汤、养血汤等。
3.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辨证中的另一种情况,表现为胃痛、腹泻等症状。
治疗时应调节阴阳平衡,常用的中药有四逆散、调胃承气汤等。
论治针对不同的辨证,中医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药汤剂、针灸等。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根据辨证选用相应的中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养中益气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养血汤、四逆散、调胃承气汤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脾胃功能、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等作用,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胃的功能。
2.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对于萎缩性胃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汤剂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四君子湯、养胃汤等。
这些中药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补气养血等作用,帮助恢复胃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独特疗法,对于萎缩性胃炎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中脘、足三里、关元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脾胃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机体免疫力等,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辨证论治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摘要】近年来,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神疲乏力,胃脘隐痛,甚则痞满作胀、食后尤甚,纳少口干,嗳气泛恶,苔薄白,舌边红,脉弦细。
治疗:益气养阴,疏肝和胃。
用二号方:太子参20g,炒白术12g.,北沙参12g,麦冬10g,生白芍12g,柴胡6g,玉竹12g,苏梗15g,香附10g,佛手6g。
肝火旺者加蒲公英15g,湿热内阻加黄芩9g、黄连6g,便秘加大黄6g。
3.3中阳不振、湿浊内阻型症状:神疲气怯,面色晄白或萎黄,胃脘胀痛隐隐、食后作甚、得按稍舒,间或嗳气,纳谷不馨,便溏时作,日行三四次,舌淡,苔薄腻,脉细软。
治疗:温运中阳,化湿去浊。
用三号方:生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豆蔻10g,制香附10g,炙升麻6g,半夏6g,厚朴10g,陈皮10g,干姜6g,香园10g,炒白术10g。
湿甚者加苍术10g,便溏者炒白术加量,寒甚者加制附片6g,苔厚腻者加藿香10g。
药物用法:汤剂每日1剂,饭前1h服用。
症状缓解后,汤剂改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次,饭前30min服。
服用本药半月后,停服其他一切西药。
疗程按1984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学组讨论的CAG疗程为准。
服用未满3个月者,均按1疗程统计,一般经1~2个疗程后给予胃镜及活检复查。
4疗效观察4.1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慢性炎症转为非活动期,萎缩消失或明显缩小;病理检查不典型增生消失或降级,萎缩消失或程度明显减轻。
②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胃镜检查粘膜萎缩减轻或缩小,胆汁反流减少或者消失,萎缩程度减轻;病理肠上皮化生消失或减轻。
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症状虽有改善但胃镜和病理组织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或者病情加重。
疗效及症状变化经1~2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34例,占31.48%;有效66例,占61.11%;无效8例,占7.40%;总有效率92.59%。
大部分病人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少数病人有不同程度减轻。
5 讨论与体会5.1 CAG属中医胃痞、胃脘痛等范畴。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龙源期刊网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作者:徐凤英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7期【摘; 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方法:择取 2017 年2 月至 2018 年 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更为优异的疗效,患者能够更快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论治;疗效【中图分类号】R259;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7-0160-01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腺体萎缩或肠化,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1]。
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痛、痞满、纳差,多归于“胃痛”“胃痞”范畴。
西医虽能通过胃镜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但目前在治疗上尚未有规范、统一、有效的方案。
中医在临床上根据辨证来治疗脾胃病具有丰富经验,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辨证治疗,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6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36.8±4.3)岁,病程6个月-16年,平均(6.2±1.4)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确诊,在临床上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腕痞满、纳呆、嗳气、胃痛等症状。
排除标准:病理活检检查结果显示为胃部癌变或者疑似癌变的患者;伴有肝及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2. 中医理论解析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活血化瘀来缓解炎症并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3. 中医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3.1.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
常用的配伍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3.1.2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和胃胀气等症状。
常用的配伍有陈皮、白术、茯苓等。
3.1.3 炙黄芪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配伍有炙黄芪、茯苓、五味子、当归等。
3.2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食疗”被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忌食油腻和高脂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等。
•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多食用温热性水果,如苹果、梨等。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4. 中医方剂推荐4.1 枣泥丸【组成】枣泥丸的主要成分是枣泽饮片。
【功能与适应症】枣泥丸具有健脾胃、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瘀血郁滞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次。
4.2 蜜丸【组成】蜜丸的主要成分是蜂蜜。
【功能与适应症】蜜丸具有润肺止嗽、养胃和润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炎症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3次。
徐进康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徐进康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摘要:本文介绍了徐进康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健脾益气,通降和胃,以本为主;病久瘀阻,活血化瘀,消积散结;疏肝理气,调节情志,慎防伤阴;情志调治,饮食有节,综合治疗。
徐进康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医德风范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徐老师业医25余年,学识精深,经验丰富,潜心于消化系统疾病(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
笔者有幸从师学习5年,获益良深,试作探讨。
1 健脾益气,通降和胃,以本为主凡CAG者,脾胃虚弱者居多,脾胃虚弱是CAG发生、发展的病机本质。
脾胃虚弱者,易出现运化功能减退,纳运失调,升降失司,发为本病。
研究证明:健脾益气法在提高胃壁屏障防御机能的同时,能够有效逆转黏膜的萎缩、轻中度肠化与异型增生旧。
故老师在临证中十分重视健脾益气,5年来,3000多患者中,有约45%患者使用健脾益气法,取得较好效果,不但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甚至能有效逆转黏膜的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
老师常以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方随证加减,尤其重用黄芪、白术、党参。
老师在健脾益气同时防止补气过甚,避免中气郁结,多加用理气行气、通降和胃之药,常用苏梗、香附、香橼、木香、莱菔子、八月札、枳壳、佛手等。
典型病案:陈某,男性,56岁。
患者胃脘部疼痛、痞胀5年余,并逐渐加重,乏力,纳差,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舌胖淡,苔薄白,脉细,多次查胃镜示:CAG。
诊断为胃痛、痞满,证属脾胃虚弱,治以健脾益气,拟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用:党参15g,白术15g,黄芪30g,茯苓15g,陈皮10g,扁豆30g,山药10g,薏苡仁30g,谷麦芽各15g,木香10g,炙甘草3g,服14剂后胃痛、痞胀消除,后做成丸剂,半年后痊愈。
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个类型。
病理变化是以粘膜退化,胃壁变薄,胃腺萎缩为特征。
本病属中医“胃脘疼”范畴,因病程长,症状持续,属慢性虚弱性胃疼病,现对病的分型及治疗谈⼀些个⼈的体会。
1 分型与治疗 (1)胃阴虚:主要表现是⾷欲不振,⼝⼲⼝渴,上腹隐痛,⾷后腹胀,喜⾷酸物,⼤便溏泻,⾯⾊萎黄,⾝体消瘦,⾆质红绛,⽆苔,⾆边尖烂疼,脉象细微。
治则:清⼼养胃。
处⽅:清⼼养胃汤(⾃拟):⽣地12g,通草9g,沙参30g,⽟⽵15g,⽯斛15g,⼨冬15g,莲⼦24g,乌梅12g,栀⼦10g,扁⾖15g,⽢草6g,⽵叶6g.本⽅有清⼼⽕、养胃阴、⽣脾津作⽤,因⼼⽕得清,胃阴得复,津液得⾏,诸证⾃愈。
加减:⾷欲不振加鸡内⾦10g,失眠加合欢⽪、夜交藤各15g,腹胀加枳壳10g,⾆有⽩苔去⽣地、通草、栀⼦。
病案举例:患者,⼥,40岁,患胃病已5年,近来⾷欲逐渐减退,⼝⼲⼝渴,喜⾷酸类⽔果,⾆质红绛,⽆苔,⾆尖红烂痛,上腹隐痛,⼤便溏泻,⾯⾊⽆华,四肢倦怠⽆⼒,脉细数。
在某医院做胃镜⽰:幽门部有红⽩相间花斑区,其他部位粘膜充⾎⽔肿,腺体⽆改变。
胃液分析:游离酸总酸均偏低,提⽰:幽门区萎缩性胃炎,其他部位表浅性胃炎。
经中西医治疗年余⽆明显效果,于2002年3⽉来诊,症状如前述,并参考以前检查单,胸、胃、⼗⼆指肠X线透视,肝功能均⽆异常发现。
中医辨证:属于胃阴虚,⼼⽕盛,脾津不⾜,投以清⼼养胃汤(见上⽂)加鸡内⾦10g,连服7剂,病⼈即觉⾆痛减轻,⾆表⾯有薄⽩苔,⾷欲渐增,连服10剂病⼈全⾝病状均减轻,⾆质红润,苔薄⽩有津,⼤便⼀天⼀次成形,脉细数,为胃阴已复脾津已⾏征象,但上腹部仍有胀感,照上⽅去栀⼦、⽣地、乌梅,加枳壳10g,川朴10g,连续服药4个⽉,病⼈体⼒增加,⾯⾊红润,⽆不适感。
2002年5⽉经胃镜复查:花斑区消失,略呈⽔肿充⾎,其他部位粘膜正常,⼜连服1⽉余,⾄今⽆复发。
(2)⽓滞⾎瘀型:主要表现⾷后作胀,上腹满闷,嗳⽓不舒,上腹隐痛和刺痛有灼热感,⼤便溏薄⽇⼆三次,⾆质红绛,苔⽩中⼼略黄,脉弦数。
60岁老中医逆转《萎缩性胃炎》治疗药方,...
60岁老中医逆转《萎缩性胃炎》治疗药方,...老师和我讲: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或者异形增生的一般往比较难治疗很难逆转,它发病过程一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轻,中,重)☛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者不典型异形增生(癌前病变)☛胃癌。
西医一般没有特效药,但是中医在这方便优势在于可以让阻断疾病发展,减轻胃癌发胜率。
可以将重度萎缩性胃炎伴变为轻度或者中度,也。
可以轻度萎缩性胃炎变为慢性胃炎。
这是跟俞才钧老中医学习胃病的体会!萎缩性胃炎一般先是胃气虚表现为,胃部隐痛,人疲乏无力,或者消瘦,大便稀溏舌苔白。
胃酸检测和正常人的胃酸比较,胃脾虚病人胃酸比较清稀,或者游离酸测定为0。
用一些健脾益气中药治疗后游离酸可以到达100。
胃阴虚病人:头晕耳鸣,或者心悸腰酸,食后胃胀,口干口苦。
舌红少苔,或者苔白而舌面匮乏津液水分。
曾经治疗一人胃游离酸为零,经过辩证后给予太子参,山药,扁豆,五味子,枸杞子,石斛,甘草等治疗64天,游离酸变为64,说明胃酸分泌增多。
证明中药疗效可靠!经得起检验。
个人体会:胃酸,中医属于津液的范围。
脾得津方能运化,胃获液才可烂谷,共司消化、吸收之功能。
然脾津要靠脾气来化生,胃液需赖胃阴来滋养,若气虚而津无以化,阴亏则液弗能生,则出现不同性质的胃酸缺乏。
健脾益气可以化津,益胃育阴可以资液,所以能使胃酸得以恢复。
这种同病异证,异治同效之妙,正是中医学术之所长。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匮乏,所以有不同的中医病理变化,除与患者的体质等有关外,我还观察到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也是一个囚素。
其中脾气虚者萎缩常较轻,胃液多较滑稀;胃阴亏者萎缩多较重,胃液常较粘稠。
经验表明,健脾益气似有促进胃酸分泌功能的恢复,而益胃育阴好象有利于胃粘液细胞的再生。
此外,血瘀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我们在益脾气和养胃阴的同时,都加入相应的活血药。
我临床根据这个药方逆转很多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和异型增生的!柴胡黄芩,白芍,太子参,鲜石斛扁豆玉竹等但是不是觉得对肝郁配合郁金,反酸加旋覆花,代赭石,伴溃疡的加白芨,乌贼骨,有烧心,嘈杂的加蒲公英,有异性增生的加:白英,蛇舌草有淤血写舌下静脉粗或者扩张:丹参,石破穿,三棱总之是因人因病异。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中医方剂参芪蒲丹汤予以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及病理变化。
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20例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7%;所有患者的胃脘痞满、纳呆、胃痛及嗳气等症状均有所缓解,对胃黏膜萎缩、炎性程度、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等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对胃黏膜萎缩、炎症及肠化生疗效显著,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医;参芪蒲丹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22-01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共收治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4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范围在65-21岁之间,平均年龄40.73±8.22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0年,平均8.63±6.21年;所有患者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确诊,临床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脘痞满、纳呆、胃痛及嗳气等症状;病理切片显示存在胃黏膜萎缩、炎症、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
1.2 治疗方法采用参芪蒲丹汤进行治疗,方药如下:黄芪30g、蒲公英30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30g、党参20g、半枝莲20g、白芍药15g、白术10g、枳壳10g、甘草10g;胃脘痛甚者加延胡索15g,便溏加淮山药15g。
以上方剂400ml水早晚煎服,每日1剂。
治疗过程中忌烟忌酒,饮食忌辛辣刺激。
2个月一疗程,以三疗程判断疗效极限;疗程结束后再进行同一部位的胃镜及病理活检复查。
1.3 症状分类将常见症状分为4度,I度:无症状;II度: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无甚影响;III度:症状明显,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IV度:症状突出,需用药物缓解。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69期 199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马继达(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江苏 新沂 221400)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
方法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具有更为优异的疗效,患者能够更快恢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69.157本文引用格式:马继达.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199.0 引言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胃疾病,主要表现主要为胀满、嗳气、食欲不振以及上腹隐痛等,其病因较为复杂,该病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患者出现胃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我院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对通过西医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5~76岁,平均(45.63±5.12)岁,病程2~8年,平均(3.58±0.74)年,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5~77岁,平均(45.71±5.26)岁,病程1~8年,平均(2.63±0.75)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上腹部隐痛、胀满(进食后更甚)、烧心、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没有特异性,胃粘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中医临床接诊的病例一般都已经明确了诊断。
有人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胃痞”、“虚劳”、“胃脘痛”等,个人意见这样的对号入座既无必要,也不妥当。
如果诊断明确,径直称“慢性萎缩性胃炎”即可,换个中医名称,对临床辨证和治疗似无帮助。
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人认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只是补充方法或曰替代方法,而应该作为主要的手段,因为无论是改善症状,还是纠正病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都是肯定的和显著的。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基本病变按个人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以正虚为本,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三种基本病变。
三种基本病变往往互相交错,表现为气阳虚、气阴虚、阴阳两虚等正虚类型。
另一方面,本病还可能存在湿浊、宿食、瘀血、火热、水饮、气滞等邪气因素,使其病变呈现较为复杂的状况。
二、基本治疗原则和方法本病的基本病变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要抓住二个方面的关键,一方面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
这二种方法都是根本性的治疗。
1.阻止胃粘膜腺体萎缩,而在腺体萎缩出现后,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依然存在,所以抑制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就能够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
按笔者个人的见解,本病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在中医看来则属于湿浊、火热、凝寒、瘀血、水饮、气滞、宿食等邪实现象。
根据这一认识,在抑制胃粘膜的炎症时,就要根据具体病情,分别应用祛湿、清热、化瘀、散水、行气、消食的方法。
笔者习惯应用芩、连、姜、夏、枳、芍等物,增减剂量,随症治之。
药物不多,但一药多效,对其病变的作用可谓面面俱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显效21例(75%)、有效6例(21.43%)、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显效14例(50%)、有效9例(32.14%)、无效5例(17.86%),总有效率82.14%,P<0.05。
观察组出现1例头晕,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7%、7.14%;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复发,对照组出现4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3.57%、14.29%,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黏膜基层变薄、增厚,或出现幽门腺化生[1],患者主要表现为腹胀、嗳气、食欲不振等,该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同时病程长,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因素较多,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常见。
西医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复发率较高。
而中医治疗可对患者辨证施治,不良反应较少,并取得显著效果。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4月~2019年2月我院接收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嗳气、反酸等,患者对本研究方法、目的等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
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其他因素导致腹痛患者。
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41.2±3.5)岁;病程3~9年,平均(4.6±1.1)年;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1~56岁,平均(41.5±3.4)岁;病程3~10年,平均(4.8±1.2)年;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近3年中药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简况
近3年中药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简况
逄紫千;徐秋莲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15)002
【摘要】本文就1996年以来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
床研究作一粗浅讨论,以供同道参考。
1分型治疗鲁家法等[1]将CAG辨证分为3型:①脾胃虚寒型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②气阴两虚型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③肝胃不和型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
治疗CAG...
【总页数】1页(P63)
【作者】逄紫千;徐秋莲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学院;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2
【相关文献】
1.从"治中焦如衡"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J], 王丽华;孙瑾;孙怡燕;张永强
2.石斛养胃祛萎合剂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患者52例 [J], 郭越;刘
辉华;黄瑞
3.张继泽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集内关联规则研究 [J], 王玉兰;李述捷;孙军;陈四清;
万凌峰;朱垚;陆明;陈广梅
4.刘启泉基于“实则泻子”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J], 王俞铧;刘阳;王雨鸽;赵
倩文;许静茹;张乃霖;刘启泉(指导)
5.基于“脾虚邪滞”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J], 李中玉;温艳东;王阳;徐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验
张莹;王开成;翟凤娟;任继新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6(047)002
【摘要】以国内近几年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名老中医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加以继承和发扬.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张莹;王开成;翟凤娟;任继新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河北唐山 0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2
【相关文献】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痞”的中医治法探究
2.中兽医治验三则
3.中兽医治验三则
4.运用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观察
5.运用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门诊中的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者:杨新来源:《科学之友》2024年第06期中医证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辨证施治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辨别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等情况,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為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补气益胃、健脾和胃的方药,以调整体内气血平衡,增强胃部功能。
对于阴虚火旺证型的患者,则会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草药,平衡体内阴阳,减轻炎症反应。
这种基于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中医证型需要遵循不同的饮食原则。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中医建议他们多食用易消化、温和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这种因证制宜的饮食调理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避免不适宜的食物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中医治疗还强调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
通过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患者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侵袭。
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舌脉等多方面信息,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不同的证型,每一种证型都有其特征。
气虚证型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神疲乏力等症状。
舌头淡白、苔薄是其典型的舌象,脉搏虚弱无力。
中医认为,这种证型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治疗时会以益气健脾的中草药为主。
湿热蕴结证型也是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
患者常感到脘腹灼热、口苦口干。
舌脉表现为舌头偏红、苔黄而厚,脉搏滑数。
中医认为这类患者胃中湿热蕴结,导致消化功能受损,治疗时侧重清热利湿以及胃肠调理。
阴虚火旺证型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这类患者常伴有上腹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等症状。
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中医治疗有良方
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中医治疗有良方
案例:资某,女,42岁。
主诉:胃脘隐痛,时感胀满、嘈杂5年余,每因劳累加重。
曾服疏肝益气之剂,症反加重。
伴口干、便、乏力、消瘦、舌红、脉弦细。
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
辨证:胃阴不足兼有气滞。
治则:滋养胃阴、疏肝理气。
处方(仅供参考):北沙参10g、大麦冬9g、玉竹9g、白芍9g、天花粉10g、炒川子9g、炒延胡索8g、生麦芽15g、川朴花4g、生甘草3g,姜汁少许。
5剂后,诸症缓解。
守方继服3个月,自觉症状均消失。
5个月后胄镜复查已无异常。
胃阴不足,用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出自《温病条辨》,原为治疗肺胃阴伤,或热或咳之方。
孟氏用之治疗内科杂病属肺胃阴伤证者,尤其是菱缩性胃炎见胃阴虚者,常获良效。
加减应用有:
胃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白芍等;阴伤较甚者,加白芍、乌梅、生地、五味子等;兼气滞者佐生麦芽、川朴花、橘白等;见气
虚者;加太子参、茯苓等;兼胃火上逆而口舌糜烂者加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柏、人中黄、桂枝木;兼虚火上逆而眩晕者,加煅赭石、白蒺藜、甘菊花、川牛膝等;如兼有中焦气机郁闭者,每加生地汁合姜汁,以养阴而鼓动气机。
萎缩性胃炎多见阴虚,治疗多用滋阴,但临床亦并非尽属。
如在气滞时,应用理气;在气虚时,则用补气;在阳虚时,须用温阳,切不可拘于胃阴虚之说而一味滋阴。
在胃阴不足还兼气滞明显时,孟氏有自己独特治法,即不可单用养阴,而是用理气不伤阴、温通不耗气的花类理气,获效后,再以养阴之法收功。
此法还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胃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李欣
【期刊名称】《工企医刊》
【年(卷),期】2004(017)001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
致的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故中老年人多发此病。
本病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两者也可并存。
本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此病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腹胀”、“心下痞满”等范畴。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李欣
【作者单位】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3.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4.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体会5.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好名老中医堂著名中医专家徐振盛教授谈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徐老,我是不是得了癌症了,某某医院的某专家说我的病是癌症前期,治不好了,只能定期检查”近几年由于大环境的恶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几乎每个到你好名老中医堂就诊的患者刚到时就会和徐振盛教授这样诉说自己的病情,言语中难以掩饰自己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奈。
萎缩性胃炎到底能否治愈,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是现代医学的病理诊断名称。
由于国内纤维胃镜的普遍应用,本病的病理诊断有所增多。
其临床表现,是以胃脘痞满胀痛,病程迁延日久,缠绵难愈,形体消瘦等全身症状为主的疾病,属于中医学中“胃痞”和“胃脘痛”的范畴。
萎缩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均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其机理与中医胃阴不足,津液缺乏相通。
先贤唐容川说:“胃燥不能食,食少不能化,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也。
”故胃阴不足乃是本病之根本所在。
然临床中,由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血瘀络滞,湿热阻滞者亦不少见,故要全面分析,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著名中医专家、北京北医三院上地门诊部(你好名老中医堂)特约出诊专家徐振盛教授,以他从医60年的丰富经验,结合8个病例来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方法的谈话内容:胃阴不足型宜益胃养阴法: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水谷之海。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而胃气的强弱又与胃阴密切相关,当胃阴充足,胃才能得以顺降,能化生水谷,并游溢精气输津液。
若胃阴不足,临床上可见纳呆不化,胃脘痞满,嘈杂不舒,如烧灼感;饥饿而不欲食,食则胃脘胀满,甚则作痛;津不上承则口干舌燥,液不下施则大便燥结;阴虚内热则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少津,脉弦细或弦数。
治疗上以益胃养阴为主。
处方:生地、当归、北沙参、麦冬、白芍、石斛、香橼皮、枳实、决明子、甘草、枸杞子、川楝子、生山楂、乌梅。
例一:姚×,女,55岁,军人。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已三年,呈针刺样,时为隐痛,食后胀满作痛,平素腹胀,伴泛酸、烧心、嗳气,口干喜热饮,大便时干,先后三次做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为肝胃阴虚,治宜养阴疏肝益胃。
处方:生地、当归、北沙参、麦冬、石斛、白芍、香附、黄连、元胡粉(冲服)、枸杞子、川楝子、陈皮、吴茱萸、焦三仙。
以次方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两月后症状明显减轻。
中气不足型宜补中益气法:萎缩性胃炎发病之初,胃虚脾弱者不多,至中后期,随着病情之发展,常出现胃病及脾,阴损及阳,中气不足之证。
临床上见胃脘痞满,食纳不佳,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身倦乏力,大便溏薄或质软不成形,形体消瘦或伴有轻度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沉弱。
治疗上以补中益气为主。
处方: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炒白术、茯苓、柴胡、升麻、陈皮、生苡仁、白芍、广木香、元胡粉(冲服)、生姜、大枣(切)。
例二:徐××,女,45岁,干部。
素有胃下垂病史二十余年,现脘腹胀满,纳呆不欲食,嗳气频作,肠鸣,食后脘腹堵塞,每日进食二三两,身倦乏力,大便干,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弱。
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
此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治宜益气升提,和胃健脾,理气消胀。
处方:黄芪、当归、云苓、炒白术、党参、炙甘草、鸡内金、陈皮、升麻、柴胡、炒枳壳、广木香、焦三仙。
后因大便干,加入决明子、炒莱菔子、焦槟榔、川军等。
服药后痞满脘痛消失,肠鸣大减,食纳增加,二便正常,自觉很好。
脾胃虚寒型宜温阳散寒法:萎缩性胃炎患者,初起以阴虚为多,中期渐出现气虚者,若日久失治,则运化无力,气血两亏,导致阳虚,临床上见脘腹痞满时痛,喜暖喜按,按之痛减,纳少,面色无华,形体消瘦,便溏或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若甚者又可兼有腰膝酸软、眩晕、健忘、畏寒怕冷等肾阳虚症状。
这一类病人的胃镜检查,多为重度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多呈重度萎缩的改变。
治疗上以温阳散寒法为主。
处方:黄芪、党参、白芍、炙甘草、熟附子、肉桂末(分冲)、乌药、干姜、炒白术、陈皮、焦山楂、乌梅、大枣(切)。
例三:刘××,男,41岁,干部。
胃脘疼痛七年余,平卧时轻,站立后加重,形体消瘦,纳差,身倦乏力,脘腹喜暖喜按,大便溏薄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及幽门管小弯侧糜烂。
诊为脾胃虚寒,治以温阳散寒。
处方: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白芍、元胡、良姜、香附、炙甘草、肉桂粉(冲服)、乌药、生姜、大枣(切)。
服此方后症状大减,继以温中散寒的方药巩固之,病情明显好转。
肝郁气滞型宜疏肝理气法:胃为传化之府,以通降为顺。
然其通降之性又需肝气的正常疏泄条达才能完成,若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则造成气机壅滞,形成气滞、食积、湿阻、火郁、血瘀等诸症,临床上常见到脘腹胁胀,遇怒则甚,头晕目眩,口苦口干,纳呆不欲食,呃逆不舒,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沉弦或弦细。
治疗上以疏肝理气法为主。
处方: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香附、川芎、郁金、川楝子、佛手、吴茱萸、黄连、青皮、决明子。
例四:张××,女,47岁,工人。
胃脘胀痛四年,加重半年,恼怒后加重,呃逆,嗳气,烧灼感,行走时脘痛尤甚,食纳不佳,大便干,小便正常,舌稍暗,苔薄黄,脉弦细。
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
辨证为肝气犯胃,治宜疏肝理气止痛为主。
处方: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香附、川芎、丹参、砂仁、郁金、陈皮、川楝子、广木香。
此方连服七剂,胃脘疼痛消失,余症亦大有好转,唯觉脘部有压迫感,前方加鸡内金、炒莱菔子以巩固。
胃气上逆型宜和胃降逆法:胃为水谷之腑,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而为逆。
胃得以降则水谷能正常腐熟,糟粕可正常排出,若胃气失于和降,阻滞于中,则胃脘痞满胀痛,呃逆频发,甚则呕吐、纳呆、便秘,舌暗苔黄腻,脉弦细。
治疗上以和胃降逆法为主。
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枳实、乌梅、竹茹、苏梗、砂仁、广木香、旋复花、代赭石、焦三仙、生姜。
例五:康××,女,26岁,工人。
胃脘痛十余年,近来脘腹胀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纳不佳,食后腹胀,大便不畅,心悸,头晕,舌红苔少,脉沉细。
胃镜检查为浅表萎缩性胃炎及胆汁返流。
辨证为胆热上扰,胃气不降,治宜和胃降逆止呕,理气止痛。
处方:旋复花、代赭石、枳实、竹茹、黄连、吴茱萸、半夏、茯苓、陈皮、乌梅、苏梗、生姜、广木香。
以此方加减,服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瘀血阻络型宜活血化瘀法:萎缩性胃炎一般初起病在气分,以胀为主,久则血瘀阻络,以痛为主。
临床观察到萎缩性胃炎经久不愈,可有血瘀之变。
造成瘀血的原因:一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二为久病入络;三为胃阴不足,化热络伤,血凝积为瘀。
临床表现为胃脘刺痛,固定不移,舌暗红或舌边有瘀点,苔薄黄,脉沉涩。
治宜活血化瘀为主。
处方:丹参、砂仁、檀香、当归、川芎、乌药、香附、元胡、赤芍、炒枳壳、炙甘草、香橼、炒五灵脂、蒲黄、焦山楂。
例六:赵××,女,49岁,工人。
胃脘疼痛反复发作七八年,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和生气有关,疼痛无规律,常呈胀痛或刺痛,伴嗳气,急躁易怒,时有胀背痛,大便干燥,舌质暗红,尖边有瘀点,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涩。
胃镜检查及病理报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辨证为气滞血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通络。
处方:蒲黄、炒五灵脂、元胡、陈皮、香附、白芍、丹参、檀香、乌梅、炒枳壳、广木香、乌药。
以此方化裁治疗三个疗程,胃镜复查逆转为浅表性胃炎。
湿滞中焦型宜清热化湿法: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相互作用,以维持水液的输布运行。
若恣食生冷或饮酒过度,可损伤脾胃,致水湿内停,久郁化热而阻滞中焦。
临床表现为胃脘痞满或闷痛,胸间痞塞,嗳气,口苦,渴不思饮,口中粘腻或口臭,大便溏或不爽,小便黄,舌暗红,苔秽腻黄厚或白腻。
治宜清热化湿为主。
处方:炒苍术、厚朴、茯苓、藿梗、陈皮、黄连、广木香、泽泻、木瓜、焦山楂、生苡仁、白蔻仁、诃子肉、白通草、乌梅。
例七:孙××,男,54岁,工人。
脘腹胀满疼痛十余年,口干,渴不思饮,食纳不香,嗳气,不反酸,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胃镜检查诊为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
中医辨证为湿热阻滞,运化失调,治宜清化湿热。
处方:苍术、川朴、香附、茯苓、陈皮、藿梗、黄芩、砂仁、佩兰、广木香、生苡仁、神曲、麦芽、山楂。
以此方为主加减调治,病情明显好转。
食积中阻型宜消积化滞法:《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临床中不少萎缩性胃炎是由于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恣啖酒肉煎炸之品而引起,此为饮食停积中焦所致,治疗上当用消导之法,其型特点表现为胸脘痞满,脘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纳呆,或大便溏泄,矢气频多,舌苔黄厚而腻,脉沉滑或弦滑。
治宜消积化滞法为主。
处方:焦山楂、炒神曲、法半夏、茯苓、陈皮、炒枳实、砂仁、厚朴、泽泻、连翘、炒莱菔子、炒麦芽、白扁豆、炙甘草、广木香。
例八:尚××,男,46岁,工人。
胃脘胀满,隐痛两年,通则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脘腹胀以夜间为甚,食纳呆滞,嗳气,大便不畅,伴腰背酸痛,睡眠不实。
舌红苔薄黄,脉沉迟。
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为中度至重度肠上皮化生。
中医辨证为食积胃痛,治宜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处方:炒莱菔子、焦山楂、法半夏、茯苓、炒枳壳、炒白术、炒神曲、陈皮、鸡内金、佛手、广木香、炒麦芽、白芍、川断、炙甘草。
以此方为主调治,临床症状消失。
最后徐老表示,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不必要整天战战兢兢,轻松愉悦的心情对治疗十分有益。
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同时,改变已有不良生活习惯,做到:1、戒烟戒酒;2、饮食定时,避免暴饮暴食;3、科学饮食,避免食物过冷过热、粗糙、辛辣;4、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果菜;5、少食熏制、腌制的肉菜食品;6、慎用或不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等。
温馨提示:本方案仅供参考,凡属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勿私自服用!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650-0806,你好•名老中医堂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