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俊名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久治不愈?94岁老中医:这样治可逆转
慢性萎缩性胃炎久治不愈?94岁老中医:这样治可逆转专家简介:张继泽,全国名老中医、江苏省中医院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擅长: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在继承家父张泽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的基础上,对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胃)溃疡、结肠炎等诊治有独到经验;出诊时间:周二、四上午(健康时报记者林敬驻江苏省中医院特约记者冯瑶)全国名老中医、孟河医派名家、中医脾胃病学家、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张继泽,出生于1926年,至今已经整整94周岁,仍然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每周两个半天门诊,每次门诊接诊30位左右病人。
张继泽为患者诊治王光正/摄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这一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
但张继泽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经过治疗较长一段时间后,复查胃镜会有相当部分的病例由胃黏膜萎缩转为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亦可消除,因此他早在1981年即撰文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经积极正确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
张继泽治疗萎缩性胃炎采取二步骤方案,第一步是先针对不同的病机加以辨证论治,常分为四型论治,即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气滞血瘀证,方用血府逐瘀加减,如痰湿重者加二陈汤(并加炒苍术)、炒苡仁、茯苓;胃痛者常加白芷、象贝、延胡止痛等。
当临床症状已趋稳定,转入第二步骤论治,即改用益气活血、调中和胃方,重用益气活血,和防癌之品,坚持守方治疗,以促使胃粘膜萎缩、肠化逆转。
药物上常用党参或黄芪、太子参益气,当归、川芎、红花活血,重用生苡仁、半枝莲、蛇舌草防癌抗癌,同时加用保护胃黏膜的木蝴蝶、凤凰衣等品。
坚持服药3~6个月,使胃部气血流畅,损伤黏膜得以修复。
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张继泽还常提醒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三大重点:一情志:要保持乐观,消除恐病心理,不生气不忧愁。
二饮食:应坚持不进油炸、油腻、过分辛辣或冷冻食品,多进容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刺激和伤害。
三冷暖:“十个胃病九个寒”,对胃部的保暖是必要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大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观察与治疗,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在此进行总结,以期对于医生及患者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有所启发。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烟熏、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注意进餐的规律性和定时性。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要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都会加重病情。
其次,应进行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有一定的疗效,且不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
例如,芩连柴胡汤对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同时,西药如质子泵抑制剂、抗胃酸药等也可以减少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加速溃疡的愈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针灸疗法也值得推广。
针灸可以调整胃肠的蠕动,改善胃肠功能,缓解胃部不适感。
选用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以达到疏导气血、调理脾胃的功效。
胃俞穴、足三里、中脘等是常用的穴位。
另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情绪波动。
情绪不稳定会引发胃炎的急性发作,因此要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愉快的状态。
合理的生活规律、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也有助于缓解胃炎症状。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等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相信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推进和研究的深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会逐渐提高,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草药、西药和针灸疗法等综合应用可以缓解症状、改善胃肠功能。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经验单兆伟一、中医对消化系统的认识古人对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功能有过详尽的论述,从饮食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个重要关口,《难经》称之为“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此言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的一部分。
七冲门,是消化道中的七个关口,任何一关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
虽然在消化系统中,参与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的还有其他脏腑,但关系最密切的当属肝、胆、脾、胃。
在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中,除了有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肝的疏泄、胆汁的参加,还需要肾阳的温煦,肺的宣发与肃降。
同时,小肠的分泌清浊,大肠的传化糟粕也是很重要的。
二、脾胃是生命的根本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
”说明人是每天离不开饮食的。
但是,若无一副健全的胃肠消化器官,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肴,确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因为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往往在美餐之后,有得不偿失之感,甚至会因此而加重脾胃疾病。
因此,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长寿。
中医学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这是古人用以观察病人病势轻重进退、生死存亡的辨别方法。
也就是说人在生病时,只要还能吃饭,表明胃气尚存,气血化源未绝,谓之“有胃气则生”,病势可望由重转轻,预后良好。
若病到已不能进食,标志胃气己绝,气血生化无源,便是“无胃气则死”,病热将由轻转重,逐渐恶化,危及生命。
所以中医古书《内经》说“安谷者昌,约谷者亡。
”例如三国时代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他之所以活了54岁就死了,主要在于他平日政事烦多,操心费力,又长期进食甚少,导致思虑伤脾、营养不足、胃气衰败的缘故。
这就告诫人们:若不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不护养胃气,就有可能损害健康,缩短寿命。
中医认为,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素,因此预防上亦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方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绪失调、脾胃虚弱引起的。
脾胃主管饮食消化、营养吸收,起着维持人体气息升降的作用,当脾胃虚弱后就会出现食欲减退、气息瘀滞等一系列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治疗方:生黄芪、太子参、丹参、淮山药、白术各20克,白芍、鸡内金、山楂各15克,生甘草10克,乌梅8克,三七粉5克。
伴有泛酸者加海螵蛸15克,瓦楞子20克;消化不良者加神曲10克,炒麦芽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火麻仁15克。
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中医认为,生黄芪甘而微温,具有补脾益气、升阳气的功效;太子参甘、微苦、平,可补肺、脾、心经,具有益气生津的功效;丹参辛、苦、微寒,具有活血凉血、除烦安神的功效;淮山药甘、平,具有补脾、肺、肾之气阴的功效;白术甘、苦、温,具有补脾燥湿的功效;白芍甘、苦、酸而微寒,具有补血平肝、缓急止痛的功效;鸡内金甘、平,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乌梅酸、平,具有止泻、生津、止血的功效;山楂酸、甘、微辛、微温,具有消食化积、活血散淤的功效;三七辛、甘、微涩而温,具有止血、化淤、止痛的功效;生甘草甘而微寒,具有补心脾气、缓急止痛的功效。
全方共济益气、养阴、活血之效。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量饮酒(烈酒)、浓茶、咖啡或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会损伤胃粘膜,导致浅表性胃炎转变为萎缩性胃炎;由于幽门功能松弛,肠液和胆汁通过幽门返流到胃,会刺激胃粘膜,破坏胃粘膜的屏障,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 简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胃黏膜的萎缩和功能减退。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和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2. 中医理论解析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脾胃虚弱、痰湿内蕴、气滞血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的重点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清除痰湿、活血化瘀来缓解炎症并恢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
3. 中医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中医通过中药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的中药有以下几种:3.1.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胃黏膜的萎缩状态。
常用的配伍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
3.1.2 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胃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疼痛和胃胀气等症状。
常用的配伍有陈皮、白术、茯苓等。
3.1.3 炙黄芪炙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黏膜的修复能力。
常用的配伍有炙黄芪、茯苓、五味子、当归等。
3.2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中,“食疗”被广泛运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忌食油腻和高脂食物,如猪肉、油炸食品等。
•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等。
•多食用温热性水果,如苹果、梨等。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4. 中医方剂推荐4.1 枣泥丸【组成】枣泥丸的主要成分是枣泽饮片。
【功能与适应症】枣泥丸具有健脾胃、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瘀血郁滞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克,一日2次。
4.2 蜜丸【组成】蜜丸的主要成分是蜂蜜。
【功能与适应症】蜜丸具有润肺止嗽、养胃和润肠的作用。
适用于脾胃虚弱、炎症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3次。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胃壁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导致胃腺体数量减少和胃腺管萎缩,进而影响胃腺体功能和胃液分泌,严重时会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和胃溃疡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腺体功能,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调配,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厚朴、陈皮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调和脾胃、益气养阴等功效,可以起到抗炎、消炎、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特别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和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胃腺体分泌,从而帮助修复和恢复胃黏膜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大包、足三阴交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和按摩相关穴位和经络,调整脾胃功能的方法。
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胃部穴位和经络,促进胃气运行,增加胃腺体血液供应,从而改善胃黏膜的营养供应和修复功能。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脾俞、按揉胃俞、点按足三里等。
5. 调整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也需要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
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空腹,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不稳定因素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调整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综合治疗,以达到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腺体功能的目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也是难治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但多以上腹部痞闷、胀满或兼有疼痛、嗳气、纳差为主症,属于中医“胃痞”范畴。
【病因病机】:情志、饮食等病因导致脾之清气不升,胃之浊阴不降,病理性质以虚为主,多虚实夹杂。
病位在脾胃,可涉及肝、胆等脏腑。
【组成】:生黄芪30g、党参15g、石斛15g、蒲公英30g、丹参30g、焦山楂15g、莪术10g、白花蛇舌草30g【功效】:益气健脾,养阴和胃,化瘀解毒,行滞消痞。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出现胃脘痞满胀痛,或隐痛灼热,畏寒纳少,消瘦神疲等证。
【方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则有癌变可能。
笔者认为其病机为脾胃气阴亏虚,升降失司,湿浊、痰瘀日久蕴毒所致,即脾胃亏虚为本,内外合毒为因,胃络瘀阻为标,虚、毒、瘀互为因果,合而为患,日久致病。
本方扶正益胃,化瘀解毒,行滞消痞,攻补兼施,动静相宜。
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长于益气健脾,《本草逢原》言其“性虽温补而能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 ,故为君药。
伍以党参、石斛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生津养血,《本草正义》言其“健脾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石斛补胃阴,清胃热,《本草纲目拾遗》谓“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
佐以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
蒲公英解毒散结,清热利湿,《医学纂要》谓“补脾和胃、泄火”;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又以丹参、莪术行滞化瘀、补中寓通。
丹参苦微寒,化瘀滯,通脉络,养营血,去滞生新,活血定痛,《吴普本草》言其“治心腹痛”;莪术善于温通行滞,破血消积,李时珍认为“治气中之血理中焦之气”。
阳明胃经为气血之海,胃脘疾病主要责之于气血失常,运行不畅,以气中之血药治之最为适宜。
使以焦山楂酸甘微温,消食除积,化滞祛瘀。
全方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使虚弱之脾胃得以振奋,上下气机得以条达,毒邪去,瘀血通,则痞胀得消,诸症自除,萎缩得以逆转。
国医大师治萎缩性胃炎
国医大师治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一般即指慢性萎缩性胃炎。
是由于胃黏膜表面反复炎症受到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往往增厚的病理改变。
由于黏膜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层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
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而且往往是癌变的前期表现。
病因可能与遗传,重金属接触.放射治疗,缺铁性贫血,慢性肝病,免疫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甚或饮食因素,精神因素有关。
西医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传统中医在此方面则有比较独特的优势。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一般将萎缩性胃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脾胃虚寒四肢怕冷,胃脘不适或微痛,喜热食,食冷发病,喜用手按或热熨,得按痛减,泛吐清涎,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或沉。
胃热阴虚胃脘不适,时有痞塞,灼热,饥不欲食,Lj干不欲饮,五心烦热,食欲减退,形体消瘦。
胃痛常由热性食物诱发,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寒热夹杂胃脘闷胀或脘腹痞满,嘈杂不舒,似痛非痛,饭后饱胀,食欲减退,口苦口粘,大便不畅或时有干结。
舌质淡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胃气不足脘腹胀满,暖气呃逆,食后更感脘腹胀痛不适,神疲乏力,时有大便稀溏。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气血亏虚素体虚弱,面色胱白,唇淡,食欲不振,易感冒,常自汗出,动则乏力气短,头晕心悸,胃痛隐隐,喜得揉按,空腹痛重,进食缓解。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气滞血瘀每遇情志不畅而胃脘部不适、疼痛加重,疼痛固定不移,按之明显,入夜痛甚,嗳气,饥不欲食,心烦少寐,口渴不欲饮。
舌质暗有瘀点,舌苔少或无苔,脉细涩。
气滞食积胃脘胀满,时时暖气,攻撑不定,不欲饮食,多食则消化不良呕吐酸腐。
舌淡,苔薄白,脉弱或兼滑。
肝胃气滞胃脘胀痛,饱闷不适,食后尤甚,痛无定处,攻撑连胁,不思饮食,遇情志不遂则加重,嗳气频作,矢气较舒,大便不畅,时有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有时恶心呕吐、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名中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七个秘方六一、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秘方(7首)61.1 滋胃饮【来源】周仲瑛,《名医治验良方》【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北沙参、大麦冬、金钗石斛、丹参、生麦芽各10克,炙鸡内金5克,玫瑰花、炙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方解】方中乌梅肉、白芍味酸敛津生津,养肝柔肝;北沙参、麦冬,石斛等益胃滋阴,一敛一滋,两济其阴,阴亏则失濡润,胃气失于和降。
故少佐理气而不伤阴玫瑰花,生麦芽和胃调肝,助胃运药、且能防单纯阴柔呆滞之弊。
炙鸡内金健脾消食。
久病入络,营虚血滞,故配以养营和血之丹参,且和血畅血。
有瘀能化、无瘀防生,寓“治未病”之意。
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酸甘化阴、养胃生津之功。
本方适用于胃阴亏虚证,对证投用,每获卓效。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
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
其病机为: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加减】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克;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克,黄连5克;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克;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淮山药各10克。
【疗效】屡用效著,一般服3~5剂即见效,继服可愈。
61.2加味黄连温胆汤【来源】谢昌仁,《名医治验良方》【组成】黄连2克,陈皮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实6克,竹茹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方解】胃为阳土、多气多血,其致病者,中焦积滞壅遏,不能受纳腐熟使然,以实证为多。
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及胃窦炎,临床主症为痛、胀、嘈、热,故病机多责之痰热中困、胃失和降。
张继泽主任医师逆转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T M R sO tbr 06V 11 o 1 C e .coe 0 o.9N .0 2
余 细询 其情 , 其 年 幼 体 即 丰腴 , 知 口粘 不 渴 , 不
1 治疗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2 63 R5. 2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慢 性萎缩性 胃炎 是 以胃黏膜 上皮 和腺体萎 缩 、 黏
膜变薄为特征 的慢性 疾病 。属 中医 胃脘痛 、 胃痞 等范
畴 。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 多与饮 食不调 、 志不 畅有 情
关, 尤其是饮酒 、 过食 刺激之 品, 致使 脾 胃受损 , 阳气郁
性 胃炎列 为 胃癌 的癌 前状态 , 其基础 上伴 发 的不完 在
全型肠上皮 化生 和( 中、 或) 重度 异型增 生则 被视 为癌 前病变 。因此积极 治疗 慢性 萎缩性 胃炎 , 阻断其 向 是 癌发展并 减少 胃癌发 病率 的有效 手段 , 颇受 国内外学 者关注 。而近十 多年来 , 中医 中药 治疗 萎缩 性 胃炎能
收 稿 1 :060.4 3期 20.80
( 辑 张 大 明 ) 编
1 , 石 1 , 香 6g 焦 三仙 1 , 蒲 1 , 0g 滑 0g木 , 0g 菖 0g 远
志1 。本 方 以 白术 、 0g 陈皮 、 夏燥 湿 健 脾 , 苓 、 半 茯 薏 苡仁健 脾兼 以利 湿 , 佩兰 、 白豆蔻芳 香化 湿 , 石 、 滑 泽
或红 , 脉小弦 。以女性为多 。方用柴胡疏肝饮加减。
③ 胃阴不足证 : 主症为 胃痛隐 隐, 或如火 灼 , 欲 食 不振 , 口干 口渴 , 杂如饥 , 嘈 五心烦 热 , 大便 干结 , 红 舌 少津 , 苔少或花剥 , 细数。方 用沙参麦冬汤 或一贯煎 脉 加减 。
张子俊名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双柏散水蜜外敷,其以大黄、侧柏叶、泽兰等杵末为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对于癌肿明显,疼痛剧烈者有较好疗效。
4 病案举例 马某,男,63岁,大学教授。
1999年10月14日初诊。
患者2个月前因肝区不适行肝脏B超、CT扫描发现肝脏占位,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在肿瘤医院曾行手术治疗。
就诊时主诉右胁胀痛,纳呆乏力,心烦失眠,肠鸣矢气,大便烂,小便短赤,舌嫩红苔腻,脉滑细。
证属湿浊热毒蕴结,气阴不足,治当清热解毒祛湿,益气健脾养阴。
处方:陈皮6g,白术、竹茹、法夏各12g,白花蛇舌草、猫爪草、石上柏、茯苓、女贞子、旱莲草、炙甘草各5g,枳壳10g,太子参30g。
服药3周,精神日振,胃纳日增,乏力明显好转。
彭师认为此时正气渐复,可适当增强舒肝理气之功,于上方去旱莲草,加郁金、佛手,配合中成药大黄蛰虫丸、六味地黄丸口服,治疗1月后心烦失眠消失,自觉症状不明显,患者信心倍增。
后一直以上方加减调理,现患者病情稳定,目前仍坚持门诊治疗,已带癌生存5年余。
(收稿2004209203;修回2004212223) 张子俊名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马 兰 甘肃省平凉市中医医院(744000) 著名老中医张子俊,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在理论和临床方面造诣甚深,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笔者随张老临证,屡见他治愈沉疴痼疾,得悟颇深。
现将其经验整理于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是临床难治之证。
病机为本虚标实,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胀痛、心下痞满、呃逆、烧心、嘈杂为主证的病症。
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及脾,脾病亦可及于胃。
老师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认为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
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脾胃。
胃气和则五脏安,脾升胃降为气机上下之枢纽。
脾胃与肝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喜条达,若疏泄无权,肝气横逆,气机阻滞不畅,为痛为聚;血行瘀阻,经脉闭塞,为痞为积。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完整版
名老中医治脾胃消化系统疾病经验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沈舒文,全国名老中医,教授,着名中医消化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学验俱丰,对脾胃病的治疗有独特风格和经验。
本期介绍其运用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食道炎、胃寒经验。
一、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散结治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
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
沈老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
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人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刘某某,女,42岁。
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
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
处方:法半夏、佛手各10克,黄连6克,枳实、党参、白术、刺猬皮、生牡蛎、枸橘各 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半枝莲 30克,炙甘草4克。
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检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
二、小陷胸汤配苏梗,开结降气治食道炎。
沈老认为,反流性食道炎若胸骨后不适,胃脘痞满,反流,口苦,为痰热互结,胃气逆阻为患,用张仲景小陷胸汤 (半夏、黄连、瓜蒌)配苏梗形成配伍组药开痰结、降胃气治疗。
其中半夏与黄连配伍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润降,得半夏;黄连清热开结化痰,配苏梗宽胸润降胃气。
张国骏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举要
半夏泻心汤出 自于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 。此 方 原 为治少 阳证误 下 而成 的痞证 。邪在 少 阳本 当和 解不宜攻下 , 若误下则伤 中气 , 因虚致寒 , 使得少阳 之邪热乘虚内陷胃肠 , 寒热错杂 , 互结于心下 胃脘 , 气机不畅 , 则成心下痞满 ; 因中气损伤 , 则脾 胃升降 失常 , 以致清阳不升 , 浊阴不降 , 故上为干呕或呕吐, 下为肠鸣下利。半夏泻心汤乃寒热并用 , 辛开苦降,
通讯作者 : 张国骏(92 )男 , 16一 , 天津人 , 天津中医药 大学伤寒教研室主任 , 职称 : , 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 向: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伤 《
寒论 》 辨证论治教学与研究。
・
2 ・ 3
JA X OU ING IJ RNA R L OF T ADI I TONA HI L C NES E MED CI I NE
不烈 , 谨遵“ 得下 , 余勿服” 、 微和 胃气 , “ 勿令至大
泄下”“ 、 阳明病 , 合 色 赤 , 面 不可 攻 之 ” “ 阳不 可 、少 发 汗 , 可 吐下 ” “ 不 、 假令 尺 中迟 者 , 可发 汗 ” “ 不 、 桂 枝 本在解 肌 , 若其 人 脉 浮 紧 , 热 汗 不 出 者 , 可与 发 不 之也 。常须识 此 , 勿令 误 也 ” 。 以 固护病 者 胃气 , 等 胃气存 而正 气存 , 正气存 内才有力抗 邪 。其二 、 又灵
属脾 胃虚 寒者 , 在运 用 半 夏 泻心 汤 基础 上 添 加 温 中 补虚 药物 , 则温 药 更 易发 挥 作 用 ; 属 脾 虚 湿 盛者 , 证 在调 理气 机基础 上加 健脾 除湿药 物则水 湿 易去而脾 气 易健 。此外 , 值得 说 明的 是用 此 方 同 时也 须 兼顾
国医大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
国医大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可归属“胃脘痛”、“痞满”等中医病证范畴。
朱良春、路志正、周仲瑛等当代国医大师认为CAG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多以湿热、痰浊、热毒居多。
临证强调补中益气、疏肝理脾、化浊消痈、益阴清热等治法的综合运用,兼顾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注重饮食和生活的调适。
国医大师的临证思想代表了中医药论治CAG的较高水平,对其诊疗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为本病的治疗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Abstract]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ke stomachache,stuffiness and fullness sensation,etc.ZHU Liang-chun,LU Zhi-zheng,ZHOU Zhong-ying and other modern TCM great masters held that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 of CAG should be root vacuity and lip repletion,with the former mainly referring to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and the latter mainly referring to accumulation of damp-heat,phlegm turbidity and heat prehensive applications of treating methods were emphasized such as supplementing the center and boosting qi,soothing the liver and regulating the spleen,resolving turbidity and eliminating abscess and boosting yin to clear heat.The balance between dispelling evil and safeguarding right should also be handled appropriately,with the help of regulation of diet and life.The experiences of great masters represent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of CAG treatment,thus providing correct horizon and broad prospect,if summarized and inherited properly.[Key words] Great Mas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Experience in treatment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等病症范畴,在辨证论治指导下,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日益凸显出独特的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妙方------半夏黄连枳实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妙方------半夏黄连枳实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妙方------半夏黄连枳实汤;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
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的基础上取其核心配伍衍化而来,治疗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之痞满。
沈舒文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抽取辛开苦降,消痞散结之半夏、黄连、枳实,作为配伍组药之核心,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互结,脾胃气滞之胃脘痞满。
若病发于脾胃气虚,而见胃脘痞满,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常配入香砂六君子汤。
典型病例
刘某某,女,42岁,宝鸡市某机关干部,2009年6月8日初诊。
胃脘痞满,伴疼痛5年余,近3年来逐渐加重,困倦乏力,不思饮食,嗳气,排便不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报告:中度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伴中度肠上皮化生。
舌质暗红,苔厚腻微黄,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胃痞,证属寒热互结,脾虚胃滞。
治疗予以消痞散结,健脾行气之剂。
处方:法半夏10克,黄连6克,枳实15克,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刺猬皮15克,生牡蛎30克,枸橘15克,穿山甲5克(研末冲服),佛手10克,半枝莲30克,炙甘草4克。
患者服药14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再以上方化裁调治3个月,症状完全消失。
半年后胃镜检查报告: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萎缩性胃炎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萎缩性胃炎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萎缩性胃炎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清楚,是临床常见疑难病。
(1)病因和发病机理:急性胃炎的演变。
急性胃炎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演变成慢性胃炎。
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过急,喜食过热,或长期食用辛辣食品,生冷粗硬食品,浓茶烈酒等;过度吸烟,或长期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反复刺激或损害胃粘膜所致。
细菌或毒素。
口腔、鼻腔和咽喉部慢性感染灶的细菌或毒素,亦能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中枢神经功能失调。
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通过植物神经可导致内脏血管平滑肌痉挛,胃肠道分泌和运动功能障碍及胃壁营养不良,引起胃粘膜炎症。
胆汁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造成胆汁反流于胃,破坏胃粘膜屏障,从而使氢离子回渗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也可导致慢性胃炎。
免疫因素。
部分萎缩性胃炎的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所以这些胃炎的发生,可能与自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2)临床表现: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钝痛,以及贫血,消瘦,疲倦和腹泻等全身虚弱的表现。
萎缩性胃炎!一张方子,阻断病情发展,这医案值得认真品味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细,⾆边有瘀斑,⾆质红,⾆苔薄⽩缺少津液。
这说明阴津亏少,另外,她胃部灼热,这说明胃中阴亏、虚热内⽣。
所以啊,患者反酸、吃不下东西、胃胀。
这就是所谓胃阴不⾜,胃⽓不降。
另外,胃阴不⾜,势必影响⾎液的运⾏。
⽇久,就形成了⾎瘀。
淤⾎阻滞,患者的胃部就会传来刺痛,⾆头就有瘀点。
当务之急,就是滋补胃阴,化瘀理⽓⽽⽌痛。
经过⼀番权衡,李师的笔下,出现了⼀张⽅⼦。
但见:辽沙参15克,⼨冬15克,⽯斛15克,知母10克,花粉12克,⽩芍12克,⼭楂15克,鸡内⾦10克,⾚芍12克,陈⽪10克,乌梅⾁10克,丹参15克,延胡索10克,丹⽪10克,⽢草3克。
这⾥头,沙参、⼨冬、⽯斛、知母、花粉、⽩芍、乌梅,可以养胃阴。
这是关键。
⾚芍、丹参、丹⽪、⼭楂、延胡索,可以活⾎化瘀、理⽓⽌痛。
鸡内⾦,健胃消⾷,陈⽪,理⽓⽌痛。
所有这些,⽔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连⽤20剂以后,胃部的灼热感和刺痛感,基本消失了,⾷欲好转,胃胀减轻。
这个时候,原⽅去掉延胡索,加上党参15克来益⽓⽣津。
就这样,原⽅加减应⽤四个多⽉,患者诸证消失。
每天吃东西,从原先的250克流⾷,到现在的400到450克主⾷,变化⾮常显著。
这是李振华⽼师早年的⼀张验案,初诊时间是1987年5⽉份。
这张⽅⼦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的⼈,是很有代表性的验⽅,有⼴泛的借鉴意义。
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看来,还是以上⽂所述的胃阴不⾜类型居多。
这样的患者,中医往往⽤滋补胃阴、活⾎化瘀、理⽓⽌痛的办法应对。
李师在上头所⽤的⽅药,确实周正平和,⼗分扎实。
另外,我们应该充分理解胃阴的作⽤。
胃阴,是胃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物质。
我们在饮⾷过程中,不要去伤害它。
⾟辣(⽩酒)、煎炸热性⾷物的东西,是伤害胃阴的。
本⽂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华脾胃病学》。
慢性萎缩性胃炎千古名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千古名方
【组成】炒白术,太子参,丹参,柴胡,赤白芍,炙甘草,徐长卿,白花蛇舌草,炒黄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温服。
【功效】活血调气。
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方解】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辨证为脾胃不和,血瘀气虚。
采取的治疗方法为调气活血,为此拟定了“萎胃安”基本方,且随症加减。
此方以太子参、炒白术为主药。
太子参甘平,功似人参而力薄,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健脾运而不燥,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能久服,然气滞脘胀者慎用。
白术性苦甘湿,既可培脾补胃,又能燥湿助运,湿甚者用生白术,补脾气用炒白术,两者相配,脾运得健,中气充足,气行则血行也。
以丹参、赤白芍为臣药,活血凉血,和营通络,血流通畅,热无所依,且能改善胃黏膜血流量。
以柴胡、黄苓为佐药,一升一降,平调脾胃之气机而助纳运。
以白花蛇舌草、徐长卿为使药,止痛清热,兼顾虚实夹杂,瘀热互结。
(个人情况因人而异不可擅自抓药)。
治萎缩性胃炎秘方
治萎缩性胃炎秘方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所登出的秘方涵盖人体所有疾病,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秉持严谨科学与详尽为宗旨。
有的虽然标题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苍生!乃荷花小女子终生所愿。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
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
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张显臣老中医年已八十,一生攻医,刻苦好学,在中医中药上有较深的造诣,在国内首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治疗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和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病症,入针即效,出针即愈,治愈的患者遍布十多个国家,其医术与医德深得患者推崇,《人民日报》《中国医药报》《中国经营报》《羊城晚报》《安徽日报》等一百多家媒体对其做过专题报道,并于一九九零年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出版专著两部,在海内外多次出版发行。
为振兴中华医学弘扬民族国粹,荷花小女子不遗余力将张显臣的一辈子经验,几代人心血,独特疗效逐一整理登出,以祝福天下苍生。
秘方:田三七100g,生黄芪100g,红参50g。
用法:共研为极细末,装瓶备用。
每次三克,每日三次,饭前一小时服用。
方解:本方具有补气化瘀,止血止痛之功。
主治萎缩性胃炎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独特而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子俊名老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1234人已访问
著名老中医张子俊,从事中医脾胃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 余载,在理论和临床方面造诣甚深,尤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张老临证,屡见他治愈沉疴痼疾,得悟颇深。
现将其经验整理于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是临床难治之证。
病机为本虚标实,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胀痛、心下痞满、呃逆、烧心、嘈杂为主证的病症。
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共主升降,故胃病多涉及脾,脾病亦可及于胃。
张老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点,认为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
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脾胃。
胃气和则五脏安,脾升胃降为气机上下之枢纽。
脾胃与肝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关系密切, 肝主疏泄喜条达,若疏泄无权,肝气横逆,气机阻滞不畅,为痛为聚;血行瘀阻,
经脉闭塞,为痞为积。
胆失疏泄,胸满胁痛,口苦,呕吐。
当脾胃虚弱时肝木可趁虚而克土,当肝木升发太过时即可出现木乘土,导致气机横逆犯脾犯胃,肝与胆病变时又有侧重的不同。
临床上在胃脘痛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虚实、寒热、夹瘀、气滞等气机升降失常、横逆犯土,并涉及到多个脏腑的病理变化。
在治疗上掌握疾病发展中虚实次序的不同而决定用药的侧重点。
调理气机,辛开苦降, 开结散痞,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老师的独特治法。
每以六郁汤(苍术、川芎、香附、神曲、山栀、甘草) 临床化裁加减,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老师认为萎缩性胃炎虽是难治之证,但非不治之症,只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注意饮食起居,一定能够治愈。
具体治法整理于下。
1 调理气机,活血化瘀调理气机贯穿整个治疗大法,因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气滞则血瘀,不通则痛。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胃气一伤,初则壅滞,无论外感、食积、情志均可发病。
其次是肝胃气滞,即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的气机阻滞,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故气郁日久,必致血瘀,也即久病入络之意。
老师依据胀在气分,痛在血分的病理,在六郁汤的基本方上加入佛手、台乌或香橼,或青陈皮、或柴胡、郁金等。
疏理肝气和胃降逆止痛。
若伴便秘腑气不通者可加入槟榔、大黄炭等,以导滞通腑。
肝气郁结日久化火,邪热犯胃又可致肝胃郁热,出现胃脘胀痛、泛酸、嘈杂,肝热夹胆火上乘出现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老师加入丹皮、焦栀、黄连、吴茱萸等。
因内热最易伤阴,也可加入香橼,佛手或乌梅、白芍等理气而不伤阴之品,解郁止痛。
痛甚加元胡、川楝子、三七等以活血理气止痛。
验案举例任某, 男,43 岁。
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烧心、纳差1 年余,伴有晨起口苦、口干、恶心,查:舌紫暗、苔薄黄,脉沉小弦。
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属肝郁气滞,肝胃郁热,治以疏肝泄热,活血化瘀。
处方:苍术、神曲、生麦芽、生山楂、枳壳、金铃子、佛手各12g ,香附、元胡各10g ,焦栀、川芎各9g ,白豆蔻、甘草各6g ,吴茱萸3g ,代赭石20g ,三七5g (冲服) ,服1
2 剂后,诸证消失,以原方为基础,配为散剂,每服9g ,1 日2 次,饭后开水冲服,连服1 月,临床治愈。
2 辛开苦降开结散痞在临床上并不是每一型都表现的那么典型,比如复合型胃病,寒热错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老师在治疗此类病时,根据侧重点的不同进行治疗,如左金丸热象重者重用黄连,寒象重者重用
吴萸,不可教条使用。
验案举例罗某,女,40 岁。
胃脘隐痛2 年余,1 年前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此次于2月前生气后病情加重,胃脘隐痛,呃逆、烧心、嘈杂、泛酸、恶心、饥饿时胃痛加重,进食后缓解,食道烧心感明显,面色不华,神疲乏力,食少,大便色黑,苔薄黄腻,脉弦滑。
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宜辛开苦降,寒热并用。
处方:党参、厚朴、苍术各12g ,川芎、黄连各6g ,香附、半夏、红豆蔻各9g ,茯苓、佛手、生麦芽各15g ,吴茱萸3g ,代赭石18g ,元胡10g。
服15 剂后诸症见好较稳定,以散剂嘱服40 日巩固疗效。
3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得食则减,喜温喜按,纳差,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缓,此证属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老师仍以六郁汤加左金丸加党参、茯苓、半夏、川朴、肉桂、元胡、炮姜、红豆蔻,或公丁香等,采用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中阳得运,则寒邪自散。
验案举例陈某,女,48 岁。
胃脘隐痛3 年余,3 年前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HP( + ) ,此次发病1 月余,胃脘胀而隐痛,遇寒或饥饿时胃痛加重,得温或进食后减轻,喜温喜按,面色不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伴头晕、恶心、气短、舌淡、
苔白,脉迟缓。
治宜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处方:党参、茯苓各15g ,苍术、厚朴、蚤休、台乌各12g ,香附、半夏、草豆蔻各9g ,公丁香、川芎、吴茱萸、肉桂、甘草各6g ,黄连3g ,三七5g (冲服) ,服8剂后症状减轻,以散剂巩固疗效。
因其HP ( + ) ,故以蚤休易山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蚤休有抗癌作用。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是在脾胃素虚的基础上,内外之邪乘虚而入,使脾胃的阴阳失调,升降失常形成一种虚实相兼,以虚为主,寒热错杂,以及气滞血瘀以不同程度存在于疾病全过程的慢性粘膜性胃病。
明清李中梓所著《医宗必读. 卷八》指出胃脘痛并有“或滞、或胀、或呕吐、或不食、或吞酸、或大便难、或泻痢、或面浮而黄。
”这些症候提示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呈现的大部分症状。
老师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抓住其以胀为主的病机,调理气机,以六郁汤为主方,或加半夏厚朴汤,或左金丸,其吴萸、黄连的量据各种病症的寒热偏重程度而定,虚寒重吴萸用量大,肝胃阴虚症状重,黄连用量大,或用焦栀代黄连,取左金丸之意,或加用“三仙”取保和汤之意,因胃气以通为用。
对复合型胃炎,有嘈杂、泛酸,采用红蔻,佐以左金丸,其制酸效果甚佳。
另外,其方中用桔梗、厚朴,调理气机的升降,以湿困脾为著者,即脾胃的气机运动,香附、枳壳(或青皮及柴胡) 以调理横向肝胆与脾胃的气机逆乱。
总之,老师采用调理气机,辛开苦降, 开结散痞,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之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开拓了新思路。
发表于:2012-10-12 12:20
我要咨询赵东奇大夫
评论
∙萎缩性胃炎兼轻度胃下垂
∙我是05年因为生气受寒,导致经常干呕,最严重时呼吸到凉空气都会干呕,这两年好些了,但是开始有胃酸缺乏,口干,一吃饭,就觉得胃不动了,在肚脐上一两指的地方,好像胃缩成一团,用手按,能听到有空气在那里,中脘穴的位置明显按压痛,到现在因为胃病,营养不良,轻度贫血,手脚发热,估计是有阴虚了,而且乳房也有结节,经量也减少很多,因为还没孩子,结果一检查,卵泡发育不良,我自己看了些中医书,吃了温经汤,好像痛经什么的好了一些,但是胃受不了,药太热了。
一直以来都有关注赵东奇大夫的文章,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赵大夫咨询病情。
linglansl(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电信ADSL的网友) 2012-10-21 18:41
海量医学电子书免费送,立刻点击订阅
淘宝团购,马上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