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放射科质量控制计划
放射科质量控制计划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质量控制是确保放射科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制定一份放射科质量控制计划,以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放射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2. 降低辐射暴露:通过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暴露水平。
3. 提高设备性能:定期维护和校准放射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4.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质量控制措施1. 设备校准和维护a.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b. 建立设备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和维护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辐射防护措施a. 建立辐射防护室,对放射工作区域进行辐射防护。
b. 提供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铅衣、护目镜等,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c. 定期检测工作区域的辐射水平,确保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3. 质量管理措施a.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b. 制定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c.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d. 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4. 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a. 对放射科医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b. 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
四、质量控制计划执行1. 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由放射科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委员会成员包括放射科主任、质控专员、技术人员等。
2.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改进措施。
3. 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时间表,并监督执行情况。
五、质量控制计划评估和改进1.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放射诊断准确率、辐射暴露水平、设备性能等。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控制方案一、引言二、质量保证措施1.设备质量保证(1)设备选择:选择具备先进技术、高分辨率、低噪声、高灵敏度的放射科影像设备。
(2)设备校准:设备安装后进行校准,并定期进行校准的检测,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影像采集质量保证(1)操作规范:放射科影像人员需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影像采集,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曝光剂量和影像伪影。
(2)曝光参数监控:定期监测设备曝光参数,确保参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患者定位准确:影像人员需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定位的准确性。
3.影像质量评估(1)影像质量评估指标:制定影像质量评估指标,包括分辨率、对比度、噪声水平等,以评估影像质量。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对低质量的影像进行复查或重新采集,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4.影像诊断质量保证(1)医师资质要求:放射科影像医师需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诊断前仔细分析影像,并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准确的诊断。
(2)审核与复核:影像诊断结果需经过审核与复核,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无误。
审核医师需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3)持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放射科影像医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其诊断水平和专业素质。
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ISO9001等相关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相关质量文件的编制和管理。
(3)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三、质量保证控制方案的实施1.制定实施方案:依据具体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控制方案,包括具体措施和实施时间表。
2.指导培训:定期组织培训会议,向放射科影像人员和医师传达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和操作指导。
3.管理监督: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4.数据分析与反馈:定期进行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向相关人员反馈结果。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二)2024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二)引言概述:放射科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保证放射科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放射图像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针对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并将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一、设备质量控制1. 仪器校准: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输出的射线能量和剂量准确。
包括常规校准和硬件校准。
2.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以保持其稳定性和正常工作状态。
包括日常检查和计划性维护。
3. 故障排除:建立设备维修与故障排除机制,及时解决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影像质量控制1. 暗室操作:定期检查和维护暗室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性能。
包括定期调整密封性、温度、湿度等参数。
2. 剂量控制:建立辐射剂量控制方案,保证患者接受最小剂量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图像质量。
3. 图像评价: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以保证放射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解剖结构显示准确。
三、操作人员培训与认证1. 岗前培训:对新进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质量控制知识和安全操作规范等。
2. 持续教育: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更新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3. 认证考核:建立合格认证机制,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能力考核,以保证其专业水平。
四、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1.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文件和程序,制定科室内部质量控制规范。
2. 外部质量评估:参与外部质量评估活动,与其他科室进行质量比对,以提高自身质量水平。
3. 质量反馈与改进:建立质量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质量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五、患者安全保障1. 辐射防护:建立辐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接受放射检查时的辐射剂量最小化。
2. 信息保密:加强患者信息的保护措施,确保患者个人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
3. 急救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总结: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是确保放射图像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
为确保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案的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1. 设备质量控制1.1 仪器校准: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1.2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3 设备更新:根据科技发展和临床需求,及时更新放射科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2. 图象质量控制2.1 暗室质量控制:定期检查和调整暗室的照明条件和温湿度,确保图象质量的稳定性。
2.2 暴光指数控制:定期检查和校准暴光指数,确保图象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2.3 图象评价:定期进行图象评价,包括对图象的分辨率、对照度、噪声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人员培训与质量控制3.1 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放射科医师和技术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3.2 质量控制培训:定期组织放射科人员参加质量控制培训,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3.3 质量控制考核:定期对放射科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评估其质量控制能力和水平。
三、质量保证1. 放射安全保证1.1 辐射防护:建立和执行辐射防护措施,包括定期检测和监测辐射剂量,确保放射科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1.2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紧急处理和事故调查等,确保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 患者安全保证2.1 临床操作规范:制定和执行放射科临床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疗质量。
2.2 患者知情允许:确保患者对放射科诊疗的知情允许,包括告知患者的辐射风险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3. 数据质量保证3.1 数据采集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确保放射科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数据备份与存储: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 (2)
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放射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
为了保证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2. 原则:- 科学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
- 全员参预:全体放射科工作人员都应了解和遵守质量控制方案,共同推动质量管理工作。
-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和反馈意见,定期评估和优化质量控制方案,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三、质量控制内容1. 设备质量控制-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及时性。
-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2. 影像质量控制- 制定影像质量评价标准,对每一份影像进行评估,确保图象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和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记录。
- 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影像质量控制水平。
3. 辐射防护质量控制- 制定辐射防护操作规程,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安全。
-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 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4.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和流程。
- 定期开展内部质量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推行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定期评估和优化质量控制方案。
四、质量控制的实施和监督1. 实施:-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质量控制任务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 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工作人员了解并掌握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
- 开展定期的质量控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2. 监督:- 设立质量控制监督小组,负责对质量控制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 定期召开质量控制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
最新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最新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一、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诊断结果符合临床需求。
2. 提高患者检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患者对放射性辐射的担忧。
3.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4. 提升放射科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满足患者和临床科室的需求。
5. 持续改进放射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放射科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二、质量管理实施细则1. 建立完善的放射科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文件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
2. 制定详细的放射科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包括患者预约、检查准备、检查操作、图像采集、图像处理、诊断报告等各个环节。
3. 加强放射科人才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临床经验的人员担任关键岗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4. 实施放射科设备管理和维护计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5. 加强放射科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工作,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持续改进放射科质量。
6. 加强放射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了解临床需求,优化检查项目,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时效性。
7. 加强放射科信息化建设,实现放射科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8. 加强放射科安全防护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放射性辐射安全法规,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9. 加强放射科科研工作,鼓励参与国内外放射科相关研究,提高放射科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10. 加强放射科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放射科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减轻患者对放射性辐射的担忧。
三、质量管理保障措施1. 建立放射科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管理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 加强放射科设备采购和验收管理,确保设备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临床需求。
最新医院放射科质量和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方案
医院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方案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改进措施方案一、XX医院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
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
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
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
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和借片制度。
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张建平成员:李康宁王文洁张玉红张伟军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
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
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
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2篇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2篇一、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1. 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其质量保证工作是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方案旨在建立和完善放射科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放射科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准确、高效的诊疗服务。
2. 质量保证原则(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医院规章制度。
(2)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3)强化团队合作,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整体水平。
(4)持续改进,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质量保证水平。
3. 质量保证内容(1)设备管理①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
②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保证设备性能稳定。
③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
(2)人员管理①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②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③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技术管理①制定和完善放射科诊疗规范,确保诊疗行为规范。
②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图像质量。
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诊断水平。
(4)环境管理①保持诊疗环境整洁、安全。
②加强射线防护,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③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保证空气质量。
(5)服务管理①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②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③及时处理患者投诉,改进服务质量。
4. 质量保证措施(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质量保证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
(3)加强质量监控,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4)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持续提高质量水平。
(5)加强内外部沟通,及时了解和满足患者需求。
二、放射科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1. 质量管理目标(1)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漏诊率。
(2)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3)加强放射科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降低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 质量管理实施细则(1)设备管理①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技术,放射治疗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极高。
为了确保放疗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提高放疗医疗质量,放射科放疗室需制定一套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
二、医疗质量管理目标1.确保放疗患者的安全:严格遵守放疗操作规程,降低放疗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安全。
2.提高放疗效果:通过精准的放射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3.优化放疗方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科学的放疗方案,提高放疗的治疗效果。
4.提高放疗服务质量:提升放疗室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贴心的放疗服务。
5.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放疗室的工作流程和医疗质量,提高放疗的整体水平。
三、医疗质量管理实施细则1.严格遵循放疗操作规程:放疗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守放疗操作规程,确保放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2.加强放疗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放疗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性。
3.规范化培训:对放疗室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4.个性化放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科学的放疗方案。
5.放疗质量控制:建立放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放疗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确保放疗质量。
6.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放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7.建立健全放疗室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确保放疗室工作的有序进行。
8.加强放疗室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与临床科室、医学影像科等相关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共同提高放疗医疗质量。
9.持续改进:定期总结放疗室的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放疗医疗质量。
四、总结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实施细则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放疗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doc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4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特成立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顺利开展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
二.放射科“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科室质控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派专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
CT 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工作5年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
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
放射科科室改进方案范文(14篇)
放射科科室改进方案范文(14篇)放射科科室改进方案范文第1篇一、质量管理目标(1) 从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方面入手,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以以医疗服务。
(2) 加强放射医技人员“三基”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放射防护工作,抓好常规X 线、CT、MRI、DSA及介入等各种检查技术质量。
提高放射科各种诊断报告书写质量及诊断水平。
(3) 以三级医师负责制为核心,建立诊疗责任原则,在病人来放射科检查全过程中的各环节、规范落实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
对病人做到及时检查、认真检查,诊断做到正确、及时。
(4)减少放射科医疗质量差错及医疗事故。
二、质量管理制度1、实行专家督导、主任监督下的组长负责制,诊断、技术组组长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定期对全科医疗工作的检查、考核,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提高全科医疗质量。
2、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找出薄弱环节,对反馈意见有改进措施,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每季度定期按放射科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技术、诊断组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评分,做好记录,及时分析、评价、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结果追踪复查。
3、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包括技术组岗位责任制;诊断组岗位责任制;介入组岗位责任制;影像图像质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疑难、少见病例处理规范;漏诊、误诊病例讨论读片制度。
具体见附表4、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①、建立相关的医疗质量项目指标。
②、由科室主任和诊断、技术组长对技术、诊断各组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③、定期进行的检查考核结果,要及时评定总结。
④、对质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并做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和对策,提出改进措施。
三、质量管理指标1、技术:严格按常规操作,检查部位准确,无错项、漏项,做好防护工作。
X线甲级片率40%以上,废片率<2%。
2、诊断: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专业术语运用恰当,描述详细。
描述与诊断结论符合,能准确回签临床提出的问题。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科影像诊断质量保证方案一、质量控制策略1.岗位责任:明确放射科医生和相关技术人员的职责,建立科室内部的质量监督机制。
2.设备维护: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
3.检查质量监控:建立影像诊断检查质量监控系统,对每项检查进行质量评估。
4.质检员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影像质检员培训,提升他们对质量控制的认知和专业技能。
5.标准操作规范:制定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位技术人员能够按照规范操作设备,提高影像质量。
二、设备质量控制1.设备校准:根据生产商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设备质量保证: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3.设备升级和更新:及时关注设备的升级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技术性能符合当前的影像诊断要求。
三、质量控制流程1.影像质量评估:对每一项影像检查进行质量评估,检查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噪声以及伪影情况,并记录评估结果。
2.异常情况处理:发现影像检查质量异常的情况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对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质量控制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和统计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每项检查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四、人员培训与管理1.岗位培训:对新入职的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包括设备操作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2.继续教育:组织定期的继续教育活动,提供最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和质量控制知识的培训。
3.熟练度考核:定期对每一位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熟练度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准确诊断的能力。
4.人员管理:建立科室内部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要求和执行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及时进行整改或淘汰。
五、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1.督导检查:建立质量管理督导检查制度,定期对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培养质量意识:组织定期的质量管理培训和讲座,提高医生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及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放射安全职责体系。
明确放射科管理者、放射科医师、放射科技师、放射防护员等职责及管理流程。
2.放射设备管理。
做好放射设备的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放射设备的正常运转。
3.放射剂量监测。
建立放射剂量监测体系,定期对放射科工作区域和工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
4.职业健康监测。
对职业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5.应急预案和演练。
建立放射安全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确保在放射灾难或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响应。
6.安全培训。
定期进行放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二、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
1.质量指标管理。
建立放射科质量指标,对放射科工作中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2.技术规范管理。
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放射科技术规范,定期进
行技术规范的培训和更新。
3.设备检测验收。
对新购进的放射设备进行检测验收和记录,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4.实验室资质认证。
定期进行实验室资质认证,确保放射科实验室符合相关的技术、设备、人员和管理条件。
5.质量评估和改进。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
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放射科放疗室是目前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疗质量管理成为了放射科放疗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放射科放疗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一、医疗质量管理目标1.确保放疗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供给全面的治疗计划,紧密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适时作出反应3.确保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其性能和功效4.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充足度,建立良好的医疗信任关系二、实施细则1.订立质量管理体系订立放疗室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管理制度、标准操作程序、质量管理规范、质量检查和质量改进等方面,以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牢靠性。
2.建立科学的治疗计划治疗计划应基于成熟的技术和数据,以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营养情形、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因素为基础,和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协商。
治疗计划应包括认真的治疗剂量和疗程、使用的放射线种类和能量等治疗信息。
3.标准化治疗操作程序放疗室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应接受过认真的培训,了解并把握正确的治疗操作程序,确保治疗操作的标准化,削减操作人员的误操作。
同时,操作人员需依照规定流程进行治疗记录、病人察看,记录治疗剂量等治疗信息。
4.设备维护和质量管理医疗设备的安全和稳定性对放射科放疗室的治疗效果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验和维护,并依据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设备全面检查和质量评估。
同时,设备的更新和升级需定期进行评估,以保障最早进的技术和设备使用。
5.标准化病人监测和数据收集通过标准的病人监测和数据收集,对治疗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进行记录分析,适时发觉治疗中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不断对治疗方案进行优化。
6.医患沟通和充足度管理放疗室医护人员需要跟患者和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看法,适时解答患者的疑问,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加强他们的信任和充足度以及为患者供给更好的医疗服务。
X射线放射影像诊断质量安全保证方案
X射线放射影像诊断质量安全保证方案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为加强对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管理,结合我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的工作质量及技术质量安全保证1.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合理安排人员及时.快速.按质完成检查和放射诊断工作。
2.要求医生出具检查要求明确的申请单,坚持预约登记制度及受检者的同意签字制度,视病情及顺序安排检查。
3.每天检查机器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X线设备和辅助设备,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检查时必须遵守放射诊疗正当化,辐射防护最优化和患者的剂量约束及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5.对每位患者,尤其是特殊患者,要事先告知放射辐射的危害,防止不正当的放射。
6.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7.每周加强放射诊疗质量抽查评价工作,进一步优化流程。
二、放射检查过程的质量控制1.核对患者信息,正确登记,并输入电脑保存。
2.按顺序开机,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核对检查部位和要求,准全无误后进行检查。
3.完成摄片后观察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三、影像质量保证1.严格掌握诊断人员的准入条件,具备相关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过适当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
2.合理安排放射医师进行诊断工作。
3.书写诊断报告格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定期组织质控活动,抽查诊断报告,进行诊断质量评价。
5.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
四、射线装置的质量控制1.每日进行日常维护,检查设备,检查机器是否正常运行,如有提示错误,应先排除。
2.每月进行一次定期维护,对设备性能、各种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检查等。
3.每年一次状态检测,委托具有省级以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五、资料的记录和保存1.记录患者摄片信息,保存摄片电子文档、数字影像资料,并做好备份。
2.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情况。
放射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
放射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确保放射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放射质量保证方案和质量管理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医疗机构放射科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方案。
二、放射质量保证方案1. 质量保证组织架构(1)成立放射质量保证委员会,由放射科主任担任组长,相关医务人员及工程技术保障人员担任成员。
(2)设立质量保证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对质量保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2. 设备管理与维护(1)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护、维修等情况。
3. 放射诊疗流程优化(1)制定放射诊疗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操作要求。
(2)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放射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
(3)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准确、完整。
4. 放射防护与安全(1)加强放射防护设施建设,确保防护效果。
(2)制定放射防护措施,降低辐射风险。
(3)对医务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5. 质量监测与评估(1)建立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对放射诊疗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2)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3)对质量改进措施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效果。
三、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放射诊疗质量(1)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
(2)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3)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诊疗效率。
2. 保障患者安全(1)降低辐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2)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3)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疗机构形象。
3. 提升医务人员素质(1)加强放射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培养放射防护意识,降低职业风险。
(3)优化团队协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放射科质控工作计划
放射科质控工作计划为了保证放射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制定一个全面的放射科质控工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放射科质控的目标、控制措施以及实施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质控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放射科服务:通过对设备、人员以及相关流程的科学管理,确保放射医学检查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 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性:坚持放射科操作准则,严格控制照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的风险。
二、质控措施1. 设备质量控制(1)定期校准设备:按照放射科设备厂商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设备故障排除:建立设备故障排除机制,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 人员培训与管理(1)培训要求:对放射科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辐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等。
(2)定期考核:制定考核制度,定期对放射科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和知识考核,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性。
3. 照射剂量控制(1)优化照射剂量:针对不同病种和检查要求,制定合理的照射剂量方案,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2)照射剂量监测:建立照射剂量监测系统,定期对设备和照射剂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放射科工作流程优化(1)标准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放射科工作操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流程风险评估:定期对放射科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三、实施计划1. 设备质量控制计划(1)每年定期进行设备校准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建立设备故障登记和排除机制,故障及时处理。
2. 人员培训与管理计划(1)新员工培训:入职后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设备操作、辐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等。
(2)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不定期进行考核,及时补充和提升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照射剂量控制计划(1)制定照射剂量标准和方案,确保照射剂量在合理范围内。
(2)建立照射剂量监测体系,每季度进行照射剂量数据统计和分析。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是确保放射科服务质量、提高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质量管理目标1. 提高放射科诊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2. 降低放射科设备的故障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4. 建立健全放射科管理制度,规范诊疗流程。
5. 加强放射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二、实施细则(一)质量管理组织1. 成立放射科质量管理小组,由放射科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放射科医生、技师、护士等。
2.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方案、实施质量监控、定期进行质量分析。
3. 质量管理小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二)诊疗服务质量保证1. 制定完善的放射科诊疗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2. 加强放射科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3. 建立放射科病例讨论制度,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体讨论,提高诊断准确率。
4. 定期开展放射科质量控制活动,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加强放射科与其他科室的沟通,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及时地为临床提供参考。
(三)设备管理1. 建立放射科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使用、维护、维修情况。
2. 定期对放射科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加强放射科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 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维修,减少故障率。
5. 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确保设备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四)人员管理1. 制定放射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加强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水平。
3. 开展放射科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4. 建立放射科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激发工作积极性。
5. 定期对放射科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五)制度管理1. 制定放射科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诊疗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特成立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
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
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顺利开展放射诊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
二.放射科“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
三.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
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
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
科室质控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放射诊疗管理委员会派专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
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
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工作5年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
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
每天实行24小时值班。
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
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
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
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
每周四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
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
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
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
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
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诊断报告需经从事该专业5年以上医师签发。
.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
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
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
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
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
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
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
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
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
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
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
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
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
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
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
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
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
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
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
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
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
3.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
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
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
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
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
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
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
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
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
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
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
十三.每月28日,科室质控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
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本组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
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
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
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
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
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
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
(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胶片尺寸、照片范围。
(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
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
3.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
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
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
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
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在申请单上注明检查时间,并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
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
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
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
1.CT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室单独操作CT机。
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
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
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
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
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
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
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
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
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
保证胶片的绝对安全。
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曝光者,根据情节和受损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
3.IP板要保持清洁。
禁止打开IP板长时间暴露,应保持无污染(如纸屑、毛发、纤维、指纹、蚊虫等),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
十七.做特殊造影或增强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
特别护理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
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
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
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
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
4.放射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
负责院感管理工作。
5.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
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造影或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对并保存过敏试验结果。
6.每年一次请急诊科或内科医师对科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
7.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后方可嘱病人离开,防止出现造影剂延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