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20200422125616)
读《秋水》有感(通用13篇)
![读《秋水》有感(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8549f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8.png)
读《秋水》有感读《秋水》有感(通用13篇)读《秋水》有感篇1庄子的《秋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壮美的场面,读《秋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说理性很强,文章采用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论述了很多道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关于小大之辨的论述。
我认为,小与大并非绝对的,必须要相对地去看,这也就是庄子相对主义的体现。
《秋水》中河神与海神的对话,通过对多与少、大与小、贵与贱的辩论,我读出了庄子对世界、对人生认识的相对论思想;通过对“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的论述,我读出了庄子那种安时处顺、顺其自然的人生观。
我很喜欢庄子的文章,所以庄子的《秋水》读过很多遍,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新的体会以外,也越来越不敢说读出了什么。
我知道儒家有一种思想叫天人合一,道家有一种说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通过对庄子《秋水》的阅读,我对这种自然的小大之辩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
我认为自然作为一种超然物外的规则,人只是天地之间的一种小生物,在自然界当中我们人类是非常渺小的。
我们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和鱼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有相通之处,我们揣测不懂鱼的思想,正如我们揣测不懂天的规则,而我们正是善于用自己的思维去揣测天的思维,却往往因为自己眼界所限而自以为是,这是如同井蛙一般,所以事物的界定总是有一定条件的,过于武断与自以为是在为人处世和看待问题总是不合适的。
读庄子的《秋水》让我学到了太多。
庄子《秋水》更多的是相对辩论,其描述了北海比起百川很大,但是比起天地很小。
反观现实生活中大小是相对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
在生活之中,即使我们有一点成就但是也不能膨胀,我们可能也是井底之蛙,看庄子如盲人摸象,可能只摸到了庄子的小腿而已。
读庄子无止境,每个人读庄子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于我而言,读这些书学到的是一种哲学观,庄子的哲学观对我来说起到一种指导作用,指导我生活中应该如何处事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让我明白了很多处事的道理,庄子的《秋水》我受益匪浅。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5ef3b50b1c59eef9c7b44c.png)
《庄子秋水》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请保留此标记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秋水》的读后感_初一作文
![《秋水》的读后感_初一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9d48337cd184254b3535c2.png)
《秋水》的读后感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
第1页共1页。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b17c2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4.png)
《庄子秋水》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庄子秋水》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庄子秋水》读后感1《秋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对的艺术形象:见识浅陋、自以为是的河伯与博学深邃、视野广阔的北海若。
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
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边牛马的形状,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无有穷尽,河流所谓的涨水干旱,于他来讲,动静实在太小,根本算不上什么。
当河伯一路趾高气扬走来,遇到大海,才突然发现自身竟是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先前的志得意满毫无意义,徒然贻笑大方。
随后的一系列问答,相对于北海若气定神闲滔滔不绝地阐明“大小之辨”,河伯的无知更是只有陪衬的份儿。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说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遵从万物本身的规律,不勉力强求。
而往往,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已心如明镜,对世间万物的属性了然于心。
北海若就是这么一个大智者,他所展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
这样的艺术形象和情节无独有偶,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也有着与河伯海神若雷同的角色。
少林寺藏经阁的一位扫地僧,头发花白,衣着邋遢,他只需眼睛一瞪,就能使武功卓绝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口喷鲜血昏死过去,武功推为天下第一,当无异议。
可这位扫地僧叮咛告诫的是,武功的高低都只是细微末节,佛法宏大才是正道,如走上邪道,武功越强,反而伤及自身。
与之相比,顶着“天下第一恶人”名头的.段延庆,强练易筋经以求天下第一的鸠摩智,无一不成为小丑,在尘埃中湮灭。
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自然有诸多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把《秋水》和《天龙八部》举出来,不是要读者盲目效仿海神若的外在风范或深入道家以至得出不可知论,更不是鼓励学习内功心法。
我们要找出的是其中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一脉相承的一种东西,那就是道。
道与术相对立。
术是技巧,是人事,是大多数人凭着指导、借着经验就能轻易习得,并且付与实践能迅速生效的法门。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570dd03a300a6c30c229f3d.png)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beb059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4.png)
读《庄子外篇秋水》的感想《庄子外篇秋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深意的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秋水的特点和变化,传达了庄子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自然的认识都得到了一定的拓展。
以下是我对《庄子外篇秋水》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够与您分享。
首先,我被文中对秋水的描绘所打动。
庄子在文中写道:“秋水共长天一色,水落石出,不可得而观也。
”这一描述让我联想到秋天的湖泊或河流,在静谧的秋天,湖面上泛起的涟漪在阳光的映衬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秋水的变化和流动性使人产生了一种无限遐想的空灵感觉,同时也让我思考到人生的无常性和流动性。
人生就像秋水一样,无法预料和掌控,我们需要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其次,我对庄子对于自然的思考和认识深感敬佩。
他通过描绘秋水的特点,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融入的态度。
庄子认为人应当像水一样,以自然的方式生活,顺应自然的变化。
秋水在流动中没有固定的形态,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却能保持自己的本真。
这启示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然的本性,不被外界的喧嚣和扰乱所动摇。
同时,庄子还强调了自然的无为而治的原则,认为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不要过度干涉和控制,而是要接纳和适应自然的变化。
这样的思考方式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和竞争压力下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另外,我在阅读《庄子外篇秋水》时也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庄子在文中多次提到了“无用之用”,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虚无。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功利和目的性,而在于生活的过程和感受。
庄子提倡的是一种从内心出发的自由和宽容,不受外界的束缚和规范。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中追求功利和物质的人们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提醒。
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和内心的满足。
最后,我认为《庄子外篇秋水》给予了我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思考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功利和目标,处于高压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容易忽略内心的平静和感悟。
读庄子《秋水》有感
![读庄子《秋水》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50b68a5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9.png)
读庄子《秋水》有感《读庄子《秋水》有感》篇一:读庄子《秋水》有感庄子的《秋水》就像一场思维的盛宴,读完之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奇奇怪怪却又深刻无比的对话。
文章里河伯见了北海若之后的那番感悟,真让我有点像被人敲了一闷棍,然后突然开窍了。
河伯一开始那小得意的样子,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有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的人。
我有时候也这样,考试考了个小进步,就觉得自己可牛了,好像天下我最聪明似的。
河伯看到自己的河流那么宽广,就觉得自己是最厉害的,这就好比我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有点小成就,就以为自己站在了世界之巅。
可是啊,当他见到北海若,那简直就是从云端掉到了谷底。
北海若那浩渺无边的样子,就像宇宙一样,瞬间把河伯的那点小骄傲碾压得粉碎。
这让我想起我有一次参加一个小比赛,在我们学校里我还觉得自己准备得挺充分的,可是到了比赛现场,看到其他学校那些高手的表现,我就像河伯一样,傻了眼。
我当时就想,我之前那点自信是从哪儿来的呢?也许是坐井观天了吧。
《秋水》里还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就像在说,不同层次的人看问题的角度那可差了十万八千里。
就像我跟我爷爷讲什么网络流行语,什么“奥利给”之类的,他就完全不理解,还觉得我在说胡话呢。
他一辈子在农村种地,那些现代的新鲜玩意儿他没接触过,就像井蛙不知道大海一样。
但是这并不是说爷爷就不好,只是我们的经历和见识不同罢了。
我觉得庄子写这篇文章,可能就是想告诉我们,人要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能老是守着自己那一点小天地。
不然就会像河伯一样,成为别人眼里的笑柄。
可是有时候我又想,河伯能有那种感悟,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人,一辈子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连河伯那样见到北海若的机会都没有呢?这篇文章像是在批评河伯的无知,又像是在鼓励他的进步,就像生活一样,充满了矛盾。
不过不管怎么说,读了《秋水》,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做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了,得努力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
秋水的读后感
![秋水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84745cbb7360b4c2f3f6482.png)
秋水的读后感秋水的读后感范文一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
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埃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埃”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保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孝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校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
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
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
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秋水》读后感
![《秋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f88f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61.png)
《秋水》读后感《秋水》是庄子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庄子对天地万物的独特见解。
这篇文章以其深邃的思想、宏大的视野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魅力,还从中汲取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一、故事背景与人物塑造《秋水》以秋水为背景,描述了河伯和北海若两位水神之间的对话。
河伯是黄河之神,自以为天下之最,直到他遇到了北海若,一个更加宽广、深邃的水神。
在他们的对话中,庄子通过河伯和北海若的交锋,展现了他对宇宙、人生、道德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庄子以河伯和北海若为人物载体,将抽象的思考具象化,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
同时,通过他们的对话,庄子展现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二、感悟与启示在阅读《秋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他以宏大的视野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庄子提出了“齐物论”,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种思想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启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首先,我感受到了庄子对于天人合一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其次,我认识到了庄子对于道德的独特理解。
在《秋水》中,庄子认为道德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道德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不同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的选择和信仰。
最后,我认识到了庄子对于知识和智慧的看法。
庄子认为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而智慧则是无限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学习,才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这种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有限的,而智慧则是无限的。
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智慧,而不是仅仅追求知识。
三、对比和反思在阅读《秋水》的过程中,我也对比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
秋水庄子读后感
![秋水庄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bd175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1.png)
秋水庄子读后感《秋水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张若虚所著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在秋日里游览庄园的情景,以及对人生、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篇文章以其清新淡雅的文笔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秋水庄子》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文章中描绘的秋日景色,如水中倒影、树叶飘落、蝉鸣声声,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庄园之中。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境,犹如水中的倒影,虚幻而美丽。
人们在世间行走,如同游鱼般游荡,最终都会归于虚无。
然而,作者并不因此而感到悲观,反而认为这种虚幻美丽的境界正是人生的真谛所在。
他呼吁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享受当下的幸福,而不是追求虚无的功名利禄。
此外,文章还反映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张若虚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而不是割裂开来。
他用“鱼相与水,水相与鱼”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联系。
作者认为,人类应该像鱼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自然的美好,而不是像外来的客人一样对待自然,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秋水庄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描绘了秋日的美丽景色,以及对人生、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像作者一样珍惜眼前的美好,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同时,我们也应该像作者一样,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e5808e7aa00b52acfc7cabd.png)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c8bd4f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a.png)
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者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以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文学表达方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人生和世界的启示。
其中《秋水》是《庄子》中的一篇名篇,它以深邃的哲理和流畅的文字,让我深受启发。
《秋水》是庄子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他以“水”为主题,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自然界的多变和普遍性。
文章一开始就以“太湖”为背景,以生活在湖中的鱼来比喻人类。
作者通过鱼的视角来表达他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他说:“鱼出游则於陆,养於潜,每骇不及穴。
”鱼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感到惊慌,不如在水中安全。
这里,庄子以鱼的视角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反思:我们是不是也有一种固守之心,不愿冒险和改变呢?我们是不是只顾表面的安逸和洞悉不到的幸福呢?然后,庄子接着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方其变也,蜂醉於花,鱼醉於水。
”他告诉我们,只有适应变化,找到自己真正的归属,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正如鱼在水中畅游一样,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去包容世界的变化。
水,是世界最柔软的物质,它可以填满任何空间,适应任何形状,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却又无处不在。
庄子通过水来比喻真实和广博的世界,它不分好坏、美丑,它只是在流动,只是在存在。
正是这种宽容和包容的精神,让我们可以接纳世间百态,让我们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坦然。
在《秋水》中,庄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那就是“道”。
他认为,道不仅存在于人和自然之中,也贯穿于普遍的事物之中。
他说:“经纬万物,内外无间,登台雾绩,露宿风雨,一握九珠,四时六气。
”道是无处不在的,它包含了万物变化的原理和规律,也包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庄子在《秋水》中运用了水的形象,将它与道联系起来,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顺应变化,与世界和谐共处。
通过读《秋水》,我深深感受到庄子深邃的智慧和独特的哲学思考方式。
他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他告诉我们,世界是多元的,多变的,我们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不能背离自己的本性和生命的本意。
《庄子秋水》读后感_1000字
![《庄子秋水》读后感_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c3c924bbf8c75fbfc67db22e.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庄子秋水》读后感_1000 字
《秋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对的艺术形象:见识浅陋、自以为是的河伯与博学深邃、视野广阔的北海若。
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
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边牛马的形状,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无有穷尽,河流所谓的涨水干旱,于他来讲,动静实在太小,根本算不上什幺。
当河伯一路趾高气扬走来,遇到大海,才突然发现自身竟是那般渺小,好似井底之蛙,先前的志得意满毫无意义,徒然贻笑大方。
随后的一系列问答,相对于北海若气定神闲滔滔不绝地阐明“大小之辨”,河伯的无知更是只有陪衬的份儿。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说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遵从万物本身的规律,不勉力强求。
而往往,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已心如明镜,对世间万物的属性了然于心。
北海若就是这幺一个大智者,他所展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
这样的艺术形象和情节无独有偶,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也有着与河伯海神若雷同的角色。
少林寺藏经阁的一位扫地僧,头发花白,衣着邋遢,他只需眼睛一瞪,就能使武功卓绝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口喷鲜血昏死过去,武功推为天下第一,当无异议。
可这位扫地僧叮咛告诫的是,武功的高低都只是细微末节,佛法宏大才是正道,如走上邪道,武功越强,反而伤及自身。
与之相比,顶着“天下第一恶人”名头的段延庆,强
练易筋经以求天下第一的鸠摩智,无一不成为小丑,在尘埃中湮灭。
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自然有诸多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把《秋水》和《天龙八部》举出来,不是要读者盲目效仿海神若的外在风范或深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2024年庄子秋水读后感范文(三篇)
![2024年庄子秋水读后感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0154a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e.png)
2024年庄子秋水读后感范文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
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埃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埃”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保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孝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校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
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___年农历三月___日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
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
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秋水庄子读后感
![秋水庄子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63081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9.png)
秋水庄子读后感《秋水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晋代文学家陶渊明。
这部作品以其清新淡雅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读完《秋水庄子》后,我深深被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所感动,也对人生、自然、情感等方面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秋水庄子》中,陶渊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写出了他在秋水庄的生活和心情。
他在作品中对自然的描绘非常细腻,用文字勾勒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
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平和。
这种宁静与和谐,让人不禁对自然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在作品中,陶渊明还深刻地反映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权力和名利的深深厌恶,而对自由、平淡生活的向往。
他认为,名利权势只是虚幻的幻象,而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是来自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种对内心的追求和对物质的淡漠,让人不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秋水庄子》中,陶渊明还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他在作品中写出了他和朋友们在秋水庄的生活,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珍惜和对友谊的真挚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友情是无私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他对友情的理解和表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温馨和感动。
在读完《秋水庄子》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我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更加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我也开始更加热爱大自然,欣赏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感受到自然对人生的启示和教诲。
我相信,通过对《秋水庄子》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我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d130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0.png)
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篇名篇,通过对秋水的描述,表达了庄子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这篇文章既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又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秋水》一文中,庄子通过对秋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他说,“秋水为天下之大,而河海为秋水之大。
”这句话表达了秋水之大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穷。
在庄子看来,秋水之大是无法比拟的,它超越了一切人类所能理解的范畴,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
而对于人类所追求的名利和功名,庄子却持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这些都是世俗之物,不值一提。
他说,“河海虽大,尚不能载舟;秋水虽小,能容舟。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世俗之物的鄙夷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在庄子看来,人们追求的名利和功名都是虚无的,而自然界的美丽和伟大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
在文章的结尾,庄子通过对秋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超然态度。
他说,“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句话表达了庄子对自然和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在庄子看来,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而不应该像人类一样,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优点。
这种超然态度,让人感受到了庄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通过对《秋水》一文的阅读,我深深感受到了庄子对自然和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和敬畏之情。
他以对秋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鄙夷,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和一种宽容的心态。
这种超然态度和敬畏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了庄子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庄子一样,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得失,以一种敬畏的心态对待自然的伟大,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秋水的读后有感
![秋水的读后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73a786964bcf84b9d57bd9.png)
秋水的读后有感《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庄子读后感1000字《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
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
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
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
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
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
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
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
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
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做社会有用之才,
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
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
知义的。
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满招损,谦受益。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止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大海是天下万水之源,之归宿,虽然万川归之,并不见海水溢
出,虽然尾闾不断倾泻,也不见海水干涸,四季或旱涝的变
化也对大海没有影响,为什么如此?很简单,因为海的容量太巨大了。
各位看到这里也许要问:刚说了河伯自满,海神
怎么又重蹈覆辙,在这里自吹自擂?借用包老三之言曰:非
也非也。
因为这几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
表明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也”,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深
深知道“我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四海之在
天地之间,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罍空”,小酒杯那么大一点空,一小汪汪水
而已。
我,大海在天地之间简直太渺小了。
大海如此谦虚,
我们更不可骄傲。
现代科学所认识的东西和茫茫的宇宙相比,
也只是沧海一粟而已,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只能称为管窥蠡测。
可见,《秋水篇》沿着河→海→天地最后一直到达道的
境界的思路将我们引入一个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美妙的境界
之中,读此妙文,悟此妙道,千载之下,吾心通于庄子之心,乃至通于无量众生之心,通于宇宙万事万物,可得大自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