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小说阅读汇总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外国小说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专项训练:外国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256fc3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c.png)
外国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巨翅老人【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许多多螃蟹。
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
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一片杂有臭贝壳的烂泥糖。
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
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孔,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对张开的巨大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
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
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
两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却是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
两人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
”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想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
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
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他来到铁丝问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
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
当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浑浊不清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教师用书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1真题感知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52bcf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4.png)
专题一小说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小说作品”是高考语文的主要考查方向之一。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考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5)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任务一真题感知一、(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
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
——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
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
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
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
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
”大家一起想。
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
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探究)第02课典型例题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探究)第02课典型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3121f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5.png)
第02课典型例题主要分了五类题目一、形象解读类例一:(全国新课标3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重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 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一一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你……那酒店怎么啦?”“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https://img.taocdn.com/s3/m/b5ae76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7.png)
特别提示: (2)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多个叙述视角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但穿插起来可以使叙述立体化、更自由、有变化,能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和主题。举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段 《林黛玉进贾府》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水浒传》作为大部头著作,用的是全知视角,可这一段叙述显然是6以李小二的视角(事件的旁观者)出发的。明末小说批评家金圣叹在这一段后批道:“‘看时’二字妙,是李小二眼中事。一个小二看来是军官,一个小二看来是走卒,先看他跟着,却又看他一齐坐下,写得狐疑之极,妙妙。”他不仅看出了视角的变换,而且注意到这种变换对故事中情绪氛围变化的影响。这种改变很好,李小二不是当事人,但他对事情并非漠不关心。林冲是他的恩人,所以凡可能和林冲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他都关心、敏感。别人不注意的,他注意到了。酒店进出几个人,本来是平常事,但李小二眼中看出了可疑,这样,增强了阅读效果,并且利于设置悬念。
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十分讲究如何讲述故事,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近几年高考对小说叙述特征的考查逐渐成为热点,涉及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叙述方式、叙述腔调、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联结、叙述结构等多个方面。 命题角度或着眼于整体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小说在叙事上有何特点”,或着眼于“叙述结构”“叙述人称(须全面掌握小说叙述特征的常规角度,熟悉相关题型及答题技法。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6概括小说环境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练案16概括小说环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365ac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c.png)
四爷手里的刀锋蘸着月光,闪着凛厉的寒光。我再问你一句,畜生,你走 不走?
枣红马昂着头,眼里那份恐惧感被深深的迷茫取代,或者它始终都没弄 明白,一向待它温和的主人,今天为何这般拼命抽打它,又为何在黑灯瞎火 的时候让它走。直到四爷狠命地勒住它的脖子,它才感到真正的恐惧,它拼 命地反抗着。
四爷瘦弱的身子,被枣红马有力的脖颈甩得左右摇摆,像风中干枯的玉 米叶子。四爷声音颤抖,畜生,你死了,我还把你葬在院子里,我不要别人千 刀万剐你!
集体制结束那年,土地承包到户,牲畜也瓜分,四爷赶了十里路,在镇上供 销社买回两瓶二锅头,揣在怀里,径直去了队长姚三家。四爷掏出酒。姚三一 愣,啥意思?我要枣红马。姚三露出一口黄牙,明天抓阄决定,看你自己的造化。 我不管,我就要枣红马。姚三冷笑,你凭啥?四爷说你把枣红马给我,我给你种 一辈子地,绝不要一分钱。四爷手里,就有了一张写着枣红马的阄。
6.文本一多次插叙四爷与马打交道的往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 度概述文中插叙的内容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上看,多次插叙往事使情节更加丰富完整,也使主要情节 四爷不忍把马卖给屠夫而想放走马更加合乎情理。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多 次插叙往事有利于塑造四爷爱马如命、与马相伴、以马为荣的朴实而孤 独的农夫形象。③从主题上看,多次插叙往事有利于表现一个年老体弱的 农夫对与自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土地和马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深情。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备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d54277de80d4d8d15a4ffe.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7讲行文虽有异据文巧解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任务3考点突破第7讲行文虽有异据文巧解](https://img.taocdn.com/s3/m/ab660d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6f.png)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 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 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 子拌高粱醋。
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 子看不见祖父。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 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
综合 的特征。 征。
考查 (2)(2014·全国Ⅰ卷)作品是怎样叙 小说是怎样讲述……的 类 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 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处?请简要分析。
类型
手法 运用
类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3)(2020·全国Ⅰ卷)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
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 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 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 其效果。 (4)(2019·全国Ⅰ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 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 特征。 (5)(2018·全国Ⅲ卷)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
二、小说常见的“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 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写实, 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 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 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小说阅读客观选择题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总结
![小说阅读客观选择题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36d16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f.png)
④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⑤“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⑥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⑦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 :“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⑧“凡事总有个道理。” ⑨“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⑩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 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 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 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㉔“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㉕“你怎么知道?” ㉖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 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 直都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 要继续适应……” ㉗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 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㉘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 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㉙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 满分宝鉴
小说阅读客观选择题考点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客观选择题的各类知识点,人物、环境、情 节、主题、语言、叙述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内容的 理解及作用的分析。
2.掌握小说客观选择题的各类知识点的命题题型、叙述 顺序、错误设置类型,找准答题关键点,准确掌握解题方法 。
【课堂知识点拨】
比对一:情节内容。 看选项复述的情节、细节,与原文相比,有无“添枝加叶“(复述情节的过 程中,故意添加小说情节里没有的内容)、“张冠李戴”(复述情节的过程中,把 这个人物的想法、说法等,转嫁给另一个人物)、“强加因果”(分析情节、人物 时,强加因果关系,或对原因、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等。二是看选项分析的小说 情节、细节的作用,与原文相比,有无“偏离创作意图”,是不是存在过度解读 、曲解文意和无中生有。 陷阱设置:选项曲解某一情节的作用,颠倒情节顺序或夸大某个情节,甚至 曲解文意,无中生奇 应对技巧:细读选项,找出关于情节的敏感点,确定原文区域:然后根据相 关语境,概括情节并思考情节作用,最后再与选项比对,看表述对象或内容是否 一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3e1940f1711cc7930b71668.png)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小说阅读专题(新高考通用)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解析版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小说阅读专题(新高考通用)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c60f4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e.png)
小说阅读第一课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5)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17)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26)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37)【文学类文本趋势解读】【考查趋势分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考试要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定考”,实现“教考衔接”。
从文本选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成为热门素材,两者兼顾“积极导向”和“文学味”。
在“积极导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文学味”,旨在保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维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的有效实施。
为此,在日常训练选材时,要体现主旨精神的积极导向与表现形式的“文学味”、艺术性之间的融合,在不同角度、不同能力层级上有足够的考点可以铺排。
从设题角度来看,高考语文重视情境化,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基本遵循高考“情境载体串联线”的命题形式,即命题者通过设计情境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的载体,实现对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和选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答题思路来看,体现出反套路重分析的特点,强化知识体系的建构。
例如:“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第8题)”一题,此处的“反复”是小说的一种叙事方法,而叙事艺术分析则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
审题时也应抓住“多处”来考量,回归文本,即可提炼类似于“渲染”“延宕”关键词进行组织答案。
“反复”不仅是修辞,还是叙事方式。
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观念,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点。
【选材内容分析】【选材内容特点及变化】①题材上,涉及保家卫国、乡土中国、战争感悟、童真视角等多种题材。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2小说阅读(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2小说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8093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5.png)
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2 小说阅读一、心理变化、形象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新娘(节选)契诃夫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一轮明月照着花园。
娜佳看见大厅里饭桌上正在摆小吃,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
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傍晚的灯光下,显得很年轻。
花园里安静,凉快,宁静的黑影躺在地上。
人可以听见远处有些青蛙呱呱的叫声。
现在有五月的气息了,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是在这儿,而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开,神秘、美丽、丰富、神圣。
娜佳,已经二十三岁了。
她从十六岁起就热切地盼望着出嫁,现在总算做了安德烈·安德烈伊奇的未婚妻,这个青年现在正站在窗子里面。
她喜欢他,婚期已经定在七月七日,可是她并不高兴,夜里也睡不好,兴致提不起来……不知什么缘故,她觉得整个生活似乎会永远像现在这样过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有一个人从正房走出来,在门廊上站住。
这人是萨沙。
他是从莫斯科来到她们家里做客的。
很久以前,祖母的一个远亲,常到她们家来请求周济。
她有个儿子名叫萨沙。
不知什么缘故,大家都说他是出色的画家。
“我正坐在这儿,瞧着妈妈,”娜佳说,“从这儿看过去,她显得那么年轻!”“是的,她很好……”萨沙同意道,“可是……怎么跟您说好呢?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
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奶奶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
您的未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
”等他们走进大厅,大家已经坐下来吃晚饭了。
祖母长得很胖,相貌难看,说话很响,凭她说话的声音和口气可以看出她是一家之长。
她的财产包括集市上好几排的商店和这所有圆柱和花园的旧式房子,可是她每天早晨祷告,求上帝保佑她别受穷。
娜佳的母亲,尼娜·伊万诺芙娜,生着金黄色头发,腰身束得很紧,戴着夹鼻眼镜,每个手指头上都戴着钻石戒指。
安德烈·安德烈伊奇,娜佳的未婚夫,是一个丰满而漂亮的青年。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高考小说阅读》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高考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d09e34cf90f76c660371a9e.png)
《柳叶桃》第(2)题: “奶奶用粉红纸扎了许多小红花”一段,在全文中 有何作用?
①塑造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奶奶热爱生活、 勤于劳作的性格特征。
②情节结构——与开头柳叶桃开花的的描写相 呼应,并为下一节为村中小姑娘戴花的情节做 铺垫。 ③揭示小说主题——“桃花盛开”“春回大地” 也暗示着奶奶等祖辈的精神将得以继承和传播。
②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事件? 3、对情节的合理性的探究。
Company Logo
2、情节作用时一般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1)首先是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 ①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情节,或者承上启下的过渡。 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 ④线索作用。 (2)其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发展(丰富)了人 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再次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 深化主。 (4)还要注意是否呼应标题,吸引读者。 (5)还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开头结尾的独特魅力。
❖ 所有作品都是有主题的,“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 等是小说家写不厌的“母题”,作家试图通过小说来表达 自己对国家、民族、社会、婚姻、家庭和爱情的体悟,对 人性弱点的悲悯与失望,或者对真善美的讴歌与追求。这 样的小说主要以思想的深度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我们称 之为思想小说。有些小说则主要以讲故事为目的,其魅力 在于故事本身的曲折、离奇或者故事讲述的独特技巧。这 样的小说,我们称之为故事性小说。
(5)不同类型的开头结尾的独特魅力。 ①倒叙式(先交代小说的高潮或结局)或悬念式开 头(提出疑问后文作答)。
往往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引出情节、扣 人心弦、吸引读者、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的 作用。 ②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呼应前文细节,使平淡的 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 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a1c0e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fb.png)
小说“环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遍野荆花厉周吉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
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
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 000多亩山场。
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
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
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
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棵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棵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
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
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 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
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
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
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a2436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6.png)
2024年高考语文现代文一轮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小说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上钩〔美〕G.亚历山大詹卡西先生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看着当天的晨报。
“亲爱的,有什么惊人的报道吗?"詹卡西太太正忙着往面包上涂果酱。
她总是嫌女仆露茜涂得不好,而自己动手会使丈夫感受到双重的爱。
“拉斯维加斯又发生一起惊人抢劫案,失主被劫十七万美元。
歹徒如何得手,原因尚不明……”“先生,太太,有个陌生客人要见你们。
"露茜走进餐厅,打断了詹卡西先生的念报声。
詹卡西太太嚷道:“这人真没教养,这种时候来拜访人。
别让他进来,谁担保他不是劫匪。
”说着干脆把一团果酱塞到嘴里去。
露茜说:“我让他在外面等,他问我们有没有丢了钱。
"詹卡西先生说:“请他进来吧。
”说着擦擦嘴,站起来往外走去。
詹卡西太太瞪大了双眼:“你丢了钱?你居然不告诉我,你这天杀的!"可她丈夫已经出去了。
等到詹卡西太太来到客厅时,一个人正把一捆钞票递给她丈夫。
陌生人说:“我揣摩着就是你们遗失的,只有像你们这样住得起阔气房子的人,才会有这么一大笔钱。
”下面的对话詹卡西太太没有仔细听,她在费劲地猜想着丈夫从哪里来的这笔钱。
这太可怕了,丈夫居然对自己不忠实!而且这陌生人居然会送回来,按照报纸的说法,他可以当选为今年拉斯维加斯头号傻瓜……直到陌生人向他们告别,她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
送走了客人,她一言不发,等着丈夫的解释。
詹卡西先生陪着笑脸道:“对不起,亲爱的。
昨天公司给了我一笔奖金,可是我丢了,所以我不敢告诉你。
现在难道不是上帝的旨意吗?钱回来了。
"詹卡西太太这才转怒为喜,高兴地把钱点了一遍,锁进了保险柜。
可是到她独自喝下午茶的时候,心里又嘀咕起来。
有哪个公司会发这么大一笔奖金?足足1万元啊!一贯马大哈的詹卡西太太这次却出人意料地细心起来,她决定请私家侦探社帮一下忙。
一个星期后,报告送到了詹卡西太太手中:詹卡西先生循规蹈矩,没有外遇,只是找了几次一个在警局谋生的老同学鲍勃喝酒;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发过任何奖金。
2023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7d869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b.png)
2023高考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练:小说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后的子弹包利民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
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
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
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
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
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
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
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
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
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
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
他只是本分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
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
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
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
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
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
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
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 三、人物形象作用题 (一)提问形式主要有:文中某某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即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 2、从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来看,即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从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来看,即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总的来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对比、衬托等作用,在情节结构方面有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在主题表达方面有揭示、突出主题等作用。 具体来说,人物形象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次要人物。 (二)这两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1、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要看三方面: ①表现主题的作用。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的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简而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②推进情节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③体现社会意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2、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要看五方面: 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③“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1、线索的安排 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考题示例:【《中了大奖》(日本 多爱子)】本文以什么线索结构全文?试分析本文的线索特点。 参考答案:文章以“大奖”为线索结构全文,是双线结构。明线:丈夫想中大奖——中了大奖——中奖之后的行动。暗线:妻子想中大奖——中了大奖——中奖之后的行动。两条线索在最后的两封信中融合,使小说结构浑然一体。 2、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2009年高考辽宁卷小说阅读《遗璞》第11(4)题:小说最后描
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
(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
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
“概括小
”,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
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
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
“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
”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学会用术语答题。
、形象塑造方法的分析题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
)
、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
、肖像描写,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
、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
.基本概念
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
.阅读要领
要看到小说三要素之间的渗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说
人物在这三要素中居于第一重要地位。情节的设置和环境
而
(一)微型小说
(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
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
,它是
创意化
这类题型的设问角度比较宽泛,没有固定的命题
①表明观点,如“我认为……”
;②阐述理由,如“理由:A、……;B、……;C、……”;
。当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根据题目
情节类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事件、
它是按照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系列事件的逐步展
二)散文化小说
(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
,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三)外国小说 阅读外国小说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及注释中能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去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文化观念,努力从小说中人物的文化观念和习俗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习俗出发去理解情节和人物的言行等表现。不管外国小说有多难理解,它本质上还是小说,只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去理解、把握就可以了。 外国小说也是不少省市高考小说阅读的首选。虽说与中国小说在历史、文化及语言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近年来选文已越来越中国化了,因此外国小说也越来越好懂了。 人物形象类 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一)高考常见提问方式: 1、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概括文中×××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请概括文中×××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二)审题要点: 1、是概括还是分析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 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三)规范答题 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 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之间不能交叉。 分析题思路: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①前后铺垫照应。路面翻浆的交待与后文行车状况的前后铺
“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与后文“突然触到
”的前后铺垫
②悬念迭出,情节跌宕。青年的突然出现,引
他在车厢里又有一系列动作让人以为他要偷东西,扣人心弦。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猜忌中开始情节,在伤害中发展情节,
④在高潮中结尾,余味无穷。以“我的心像
、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
、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
、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
、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
、其他手法:工笔、白描、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
பைடு நூலகம்
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
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
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
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
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D.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3、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设置悬念 (3)埋下伏笔 (4)铺垫照应 (5)摇摆: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例如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2011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小说阅读《翻浆》第11(3)题: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的内容和结构分析这一特点。
“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
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
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
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二)答题思路: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1、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①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下伏笔;②照应前文;③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线索,贯穿全文。 2、内容作用 ①点明了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③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例: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 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一)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 (二)规范答题格式: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当然具体答题时需要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对这些要素作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例题1: 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