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物质的溶解性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应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物质而言:
(升温)(加原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原溶质)
知识拓展:
(1)、在一定温度下,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各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2)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①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总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例如: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1.6克,而NaCl的溶解度为36克,原因是因为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
(2)外部因素:温度。
强调:当溶质和溶剂确定后,影响溶解度的外部因素只有温度,此时要改变某物质的溶解度只能通过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及溶解度的影响是否一样呢?
0.116
0.094
0.077
出示: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提出任务: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仅可以用上面的表格来表示,还可以用坐标法来表示,即以物质的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在纸上先找出不同温度下的相应的溶解度的点,再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绘制成溶解度曲线。
比一比、赛一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画三种物质)(以组为单位)
学生画老师问: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什么意义呢?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呢?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是几度?能否将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画在一张表上?为什么?
学生交流:1、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预先准备)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幅度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较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探究实验:分别加热1、有未溶硝酸钾晶体的溶液
2、有未溶的氯化钠晶体的溶液
3、饱和澄清石灰水
学生边做边交流:问现象,问温度对它的溶解度的影响。
学生交流:(1)中的硝酸钾很快溶解完;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2)中剩余的氯化钠无明显减少;温度对它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3)加热至沸腾时溶液明显变浑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少。
【课后作业】
【基础题】
一、选择题
9.饱和溶液是指()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的溶液
10.某温度时,下列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降低温度可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A.氯化钾溶液B.硝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钙溶液D.硫酸钠溶液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与讨论,发展同学合作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学习重点:
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Ⅰ、探究实验1:物质的溶解性百度文库哪些因素有关
设置问题:物质的溶解性与哪能些因素有关?
提出探究任务: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环境的温度有关。(学生若有其它想法也能一起提出,通过实验讨论解决问题)
11.室温下,向200g硝酸钾溶液中假如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2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比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2)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
(3)100克水能溶解0.1克氢氧化钙也能溶解0.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
氢氧化钙、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
(提示题的设置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了定向讨论,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将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的三个前提条件: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归纳总结: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3)、同一种物质央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Ⅱ、探究实验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确立及相互转化
设置问题:
(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是否能无限制溶解物质?
(2)、怎么样可以实现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②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课堂反馈
七、课下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概念: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第一课时学案
【课前预习】
1.溶解性是指。
实验表明,温度升高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明显变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不大;
过渡:那么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究竟是多少呢?请看屏幕
温度℃
物质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39.8
Ca(OH)2
0.185
0.165
0.14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无法和氯化钠、硝酸钾的画在同一张表格,因为它的溶解度太小
大约在23℃时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23℃以上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23℃以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约38克
提出问题:比较23℃、小于23℃、大于23℃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一定要指明温度,不是同一温度的不同物质无法比较其溶解度。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后,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D.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总要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二、简答题
13.物质的溶解性通常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你能猜测这些影响因素是哪些吗?你能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或者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证明吗?
14.小明非常喜欢吃甜食,喝甜饮。某天早晨喝牛奶时,他不停的向牛奶中加糖。妈妈看见后对他说:“傻孩子,刚开始往牛奶中加糖,你会觉得越来越甜,但加了一定量后,再加多少糖,也不会觉得更甜的?”妈妈的话有道理吗?请你说明其中的理由。如果要让牛奶变得更甜,应该怎么办呢?
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三、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四、实验准备:预先称好硝酸钾、氢氧化钙、有未溶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有未溶的氯化钠晶体的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
五、教学过程
Ⅰ、溶解性大小的探究
1、复习提问引入: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生答: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2、设置问题: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性是不相同的。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的物质的溶解性呢?
3、提出探究任务:同学们的桌子上有氢氧化钙和硝酸钾,请同学讨论如何来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性?思考题提供的方法可行吗?如果不可行,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交流。
分组讨论:如何比较氢氧化钙、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
多媒体提示:
思考题:(1)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氢氧化钙和硝酸钾,行不行?。
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6.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学生交流:
生答:在相同的温度下,在等量的溶剂中,比较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质量的大小就能比较他们的溶解性。
4、探究实验方案:在同一温度下(室温),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取100ml的水,再分别加入氢氧化钙和硝酸钾,比较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质量的多少。
5、指导学生探究实验: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溶解性
(3)提出探究任务: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温度及其溶剂量有关。
指导学生探究实验:分组实验
归纳总结:
(1)、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提高题】
三、计算题
15.已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31.6g,问:5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各多少克?此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第二课时: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一、学习目标
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了解溶解度的涵义,会绘制和使用溶解度的曲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节物物质的溶解性
何庄学区中心校郦守刚
第一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实验探究方法确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三个因素——溶质、溶剂的本身性质和温度。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突出的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C.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D.物质的溶解性与使用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都有关系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浓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提出问题: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从这句话你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答:20℃,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
20℃,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得到饱和溶液
20℃,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溶质的质量是36克,溶剂的质量是100克,饱和溶液质量136克等等
温度:20℃
溶质质量:36克溶剂质量:100克饱和溶液质量:136克
7.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如,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如。
8.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进行转化。请将实现转化的方法填在横线上。
(1)由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2)由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其实以后比较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我们比较的就是他们的溶解度。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归纳总结:溶解度的概念
提出问题:同学,你能找出溶解度的四个要素吗?
总结: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溶质的质量,单位克)
设问:溶解度为何一定要指明温度呢?刚才的实验中在此温度下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此温度时的溶解度,那么温度升高的话100克水中是否还是最多只能溶解那些硝酸钾呢?溶解度的溶剂的标准是100克,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温度时10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了600克,是否他的溶解度就是600克呢?
物质的溶解性主要与、和等因素有关。其中被称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外部因素;而和被称为影响溶解性的内部因素。
2.饱和溶液是指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指的溶液。
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多少,又可把溶液分为和。
【课堂反馈】
3.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B.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归纳总结:要比较不同固体溶解性的大小一定要注意: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态三个前提条件。不同温度,不同固体是无法比较他们的溶解性
Ⅱ、溶解度的探究
提出问题:引出比较不同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我们比较的是什么?
生答:比较的是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固体的质量。
为了便于比较许多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我们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克数,就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溶剂是水。那么在此实验中,在此时100克水中氢氧化钙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就称之为此时温度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而此时硝酸钾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我们称之为此时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在20℃时,氯化钠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多少克?如果加入20克氯化钠呢?饱和溶液的质量呢?
Ⅲ、溶解度的因素探究
提出问题: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那么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又如何呢?
讲述: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室温20℃)
溶解性的分类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g
1~10g
1~0.01g
<0.01g
我们知道溶解性要受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及温度的影响,那么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