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试题及答案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试题及答案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阅读试题及答案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包含着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齐鲁两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类型。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支,孕育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以及其他先秦诸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齐鲁地区成为“文化圣地”,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是多方面的。
不仅儒家思想体系是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而且中国文化史上其他几种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也大都是由齐鲁文化孕育、影响或催生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并称“显学”。
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都是正宗的鲁国人,儒学大师荀子虽为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并曾三次为祭酒。
墨家创始人墨翟,也是鲁国人。
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觉儒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遂自立门户,创建了墨家学派。
先秦兵学多出于齐文化,孙武、孙膑及司马穰苴均为齐国人。
在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齐鲁兵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代表着先秦兵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虽非齐鲁之人,但中国古代道家形成和发展也与齐鲁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汉书?艺文志》将商代伊尹与姜太公列为道家之首,并将《管子》列入道家著作。
在老庄之前,道家思想已萌芽于齐鲁文化之中。
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齐鲁文化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汉王朝建立后,采用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后又于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③“相反相成”“物极必反”,这是古代儒家与道家的共同观点。以这类观点为指导的思想方法,用西方的名词来说,就是辩证法,所谓辩证法即是揭发思想言论中的矛盾并解决思想言论中的矛盾的方法。如果用中国固有的名词来说,可以称为“辨惑法”。孔子及其弟子很注重“辨惑”。《论语》说:“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即是自相矛盾。“辨惑即是辨别自相矛盾,正与西方所谓辩证法意义相近。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都长于辩证思维,这是值得赞扬的。
C.古代儒家、道家主张的“相反相成”“物极必反”,体现了辩证思维,以其为指导的思想方法和西方的辩证法意义接近。
D.汉儒的“三纲”说,改变了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伦理内容;宋儒宣扬的主张则将臣对君演变为绝对服从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孟子倡导的“无鬼神”,比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思想更进一步,丰富了先秦儒学的内容。
A.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
B.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张介宾《景岳全书》)
C.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张载《太和》)
D.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题(一)注意事项: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这是岁月精心(zhù)蓄的香。
偌大一个天地,都在喷着香、吐着甜,像刚出炉的蜂蜜糕。
是桂花开了。
一出楼道口,花香就扑过来。
原本烦(zào)的心,仿佛瞬间有了着落。
别看这花模样细小,有些怯弱。
事实上,它是花里的穆桂英,性子粗犷得很。
它香得直冲云(xiāo),它香得根深( dì)固。
阳台上、客厅里、书房中、厨房里,到处浸着它的香。
连衣服上随便抖抖,都能抖落一堆桂花香。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着落zhuóB.模样móC. 怯弱qièD. 粗犷ɡuǎnɡ2.文段中拼音处依次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伫燥宵缔B.贮躁霄蒂C.储燥霄缔D.贮躁宵蒂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就为了一只鸡蛋,李大婶吵得嘴角冒白沫,卖鸡蛋的小贩更是当仁不让,声音越来越高。
B.在运动会上,参加方队展示的男生女生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C.盛夏又至,万物蓬勃,油然而生的秧苗已然开花抽穗。
D.他在学习上,不仅勤奋刻苦,废寝忘食,而且方法得当,懂得温故知新。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写作文时,同学们要有真情实感,切记不要胡编乱造。
B.济南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策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速度。
C.随着神舟十四号载入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济宁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论语》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者李泽厚从中总结出中国的“乐感文化”,他认为“乐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诗性智慧。
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有多重内涵。
“乐生”的生命精神。
《论语·乡党》云:“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夫子得知马厩失火后,并没有关心自己的财产,而是出于本能地问人有没有伤亡,可以看出夫子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热爱。
“乐生”的生命精神也体现为强调自强不息、韧性奋斗。
《子罕》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有在冰雪严寒这般恶劣的环境之中,才能磨砺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发人的生命潜能。
《论语》中“慎终,追远”(《学而》)的生命关怀也是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的体现。
中国人不仅较为重视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义,而且也重视死后的哀荣,因此要“慎终追远”。
正是由于对此世间的“人伦日用”的无比眷恋与喜爱,才产生这种以“慎终”“追远”为核心的生命关怀。
“乐群”的生存智慧。
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
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言论。
由于“乐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
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正如李泽厚所言:“人处于‘与他人共在’的‘主体间性’之中。
要使这‘共在’的‘主体间性’真有意义、价值和生命,从儒学角度看,便须先由自己做起。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淄博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11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
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态。
由于古老的东方文化传统与汉语都不可能向西方文化和语言转化,而西方诗歌文化与语言又不可能被缺乏本民族传统意识的诗歌作者与理论家自然吸收,食洋不化的积食病就明显地出现在诗歌创作和理论中。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
齐鲁文化概述试题及答案
齐鲁文化概述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齐鲁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份?A. 山东B. 河北C. 河南D. 山西答案:A2. 齐鲁文化中“齐”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A. 周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3. 齐鲁文化中“鲁”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A. 周朝B. 商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4. 齐鲁文化中,孔子是哪个国家的代表人物?A. 齐国B. 鲁国C. 晋国D. 楚国答案:B5.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位不是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孙子答案:C6.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个不是著名的文化遗产?A. 泰山B. 孔庙C. 长城D. 曲阜答案:C7.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个不是著名的历史人物?A. 管仲B. 鲍叔牙C. 诸葛亮D. 孙武答案:C8.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个不是著名的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孙子兵法》D. 《诗经》答案:C9.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个不是著名的传统艺术?A. 京剧B. 鲁绣C. 皮影戏D. 泥塑答案:A10.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个不是著名的传统节庆?A. 春节B. 清明C. 端午D. 七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历史人物?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孙子答案:ABD2.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文化遗产?A. 泰山B. 孔庙C. 长城D. 曲阜答案:ABD3.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传统艺术?A. 京剧B. 鲁绣C. 皮影戏D. 泥塑答案:BCD4.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孙子兵法》D. 《诗经》答案:AB5. 齐鲁文化中,以下哪些是著名的传统节庆?A. 春节B. 清明C. 端午D. 七夕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齐鲁文化的特点。
答案: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礼仪、道德和教育。
2020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1)
山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
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
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
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就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
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
现在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
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精品解析: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D.故宫文创团队始终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因此,他们设计的文创产品才能受到人们趋之若鹜般的追捧。
7.请结合同学们的研究报告(全文),用“不但……而且……”句式为故宫文创产品拟写一句宣传语。
【答案】1.D2.A
3.故宫不接地气,离人们的生活很远。4.C
5.将“态度”改为“精神”;在句末加上“的发展”。6.D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引申为并列
B.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同“饲”,喂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犹,尚且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
1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B.安求其能千里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
1.同学们对划线词语的读音、写法有疑惑,请你帮他们指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馆舍”一词泛指房屋,应读作“guǎnshè”。
B.“日lì”的“lì”是“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的意思,该词应写作“日历”。
C.“曲高和寡”一词原来指乐曲的格调越高,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曲”应读作“qǔ”。
D.“huàn发”一词指光彩外现的样子,应写为“涣发”。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不二法门: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此处形容减量提质是所有博物馆发展的独一无二的方法,使用正确;
齐鲁文化带答案题
齐鲁文化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4、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尊尊而亲亲”。
7、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楚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真挚情感是其根本。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
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
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18、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大九州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9、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21、司马穰苴“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22、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最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
最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21题。
(一)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史金波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
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________A___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________B_______。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附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在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in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
(摘编自张柏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材料二: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的区别。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2024山东省中考语文样卷
2024山东省中考语文样卷本试卷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你和朋友小新决定研学山东,品味齐鲁。
小新查阅资料后,做了下面的笔记与你分享。
1. 小新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
请你帮小新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 拨坐zài dìngB. 拔坐zài diànC. 拨座zǎi diànD. 拔座zǎi dìng2. 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2分)A. ①B. ②C. ③D. ④3. 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
(2分)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使它展览出永恒的魅力。
4. 研学途中,小新记录了自己的见闻感受,其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曲阜:孔子故里,儒家圣地。
游“三孔”,诵《论语》,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孔子被尊为“至圣”,当之无愧....。
B. 泰安: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风景壮丽,文化深厚。
望日出东方,群峰生辉顿感豪情满怀;赏石刻题字,遒劲刚健,令人叹为观止....。
C. 济南:趵突泉边,访李清照纪念堂;大明湖畔,谒辛稼轩纪念祠。
两位宋代词人的很多作品都饱含真挚的家国情怀,可谓大相径庭....。
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是德国人,但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首先在西方取得实践上的成功,而来到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之后,既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短命夭折,也没有因为环境变迁而改性变种,不仅在古老的中国落地生根、安家落户,而且茁壮成长、开花结果,这不能不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要理解这个奇迹,就不能不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去探寻。
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天然因子,就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明的土壤里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品格以及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极其肥沃的土壤。
对此,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治理办法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摘编自刘建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二:恩格斯指出,“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且“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这一论断,明确指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历史文化的延续承继,对助推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具有整体的作用效能,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背景和文化基因相熔铸、相结合的理论根由。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的贯彻践行,同民族文化的赓续传承具备共通的历史话语和实践场域,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亦必然会趋同于统一的民族情感、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等社会意识当中。
历史与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颇具特色、富有深度的发展哲思与民生智慧,这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来积淀的卓识与思辨,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独具。
精品解析: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邹忌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通过自身的经历,以“王之蔽甚矣”为警醒,强调君主应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他认为,只有让百姓敢于直言,国家政治才能清明,进而实现国家的强盛。这一观点在“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一具体措施中得到了体现。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①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从未停止对诗词创作的探索。近年来,中国风歌曲传播迅速,倍受推chóng,现代歌曲向古典诗词回归的态势日益显著。龙年春晚过后,一首凝聚了古诗词之美的《上春山》传遍大街小巷,人人传唱。②藏在歌里的诗词,才是繁茂千年的春山。
(2) 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11.【申】【乙】两文均谈到治国之道,邹忌和詹何各有何见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6.D7.D8.A
9.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吞之不疑
10.(1)我根据他的讲述,放手去实践学习钓鱼,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完全掌握了钓鱼的道理。
(2)大王您治理国家如果可以像这样做到这些,那么天下就可以掌握在手中随意运转,哪里还会有什么麻烦的事情呢?
示例:阅读之于家庭,如沙漠的绿洲,为每个成员提供心灵的慰藉与智慧的源泉;阅读之于国家,如夜里的灯塔,照亮国家文明进步的航道。
二、(36 分)
(一)课内外文言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山东省济宁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样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化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酷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日,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酷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特别珍贵的同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允、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心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允。
由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样的。……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酷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随意识的来源”分析可知,我们今日应当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胶东文化与齐文化阅读答案
胶东文化与齐文化阅读答案齐鲁文化是一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作出了特殊贡献的区域文化。
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单一的文化单元,而是主要由齐文化、鲁文化两支渊源有别、特色各异的文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期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多元复合型文化圈。
从空间上讲,这个文化圈应由三个中心文化区域组成。
一是潍、淄流域,二是汶、泗流域,三是胶东半岛。
正是这三大中心区域文化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相互交流融合,才使齐鲁文化形成如此丰实深厚、绚丽多彩的历史面貌。
而以广淼无际的大海与草丰林茂的山地丘陵交相辉映为主要特点的半岛自然环境,和以渔盐林木业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源远流长的莱文化传统形成的胶东半岛文化,在齐鲁文化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胶东文化指胶莱河以东的山东半岛区域文化,亦即胶东莱文化。
胶东半岛,这个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占据特殊重要位置的中国第一大半岛,从文化上讲,曾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展现出灿烂的光彩。
胶东文化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首先体现于它在齐文化形成中的重要地位上。
齐立国前莱人的文化情况,资料缺少。
但从史书中记载姜太公受封齐之营丘,而“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营”的情况看,齐立国之前的莱人应是一支活动区域广大、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势力强大的部族,甚至可以说周封太公于莱人所居之齐地,就是针对镇抚莱人而来的。
此后,从周初至春秋末期齐灭莱一百余年间的情况看,莱文化也直接影响着齐文化发展。
一是齐、莱同属姜姓,杂处而居,文化是相互渗透、直接影响的。
二是莱、齐交往密切。
《国语.齐语》中有“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的话,说明其在春秋时,密切的经济关系甚至齐立国之初所谓的“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最主要的还是与莱地有频繁的经济往来。
三是齐之发展壮大是与不断东扩、伐莱、灭莱结合在一起的。
《左传》以及《国语》、《管子》等书中即多有“伐莱"、“攻莱"、“侵莱”、“通莱”等记载。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B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C(“表现得并不突出”错误)2.(3分)D(A.“就完全可以”推断过于绝对;B.“基于偏见”错误;C.“证明文化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需要推动文旅产业,优化供给和服务”错误)3.(3分)A(材料二第三段观点是“文化资源创造经济效益,文化赋能提升经济价值”,A.支持了这一观点。
B.强调文化增进民生福祉;C.强调文化的宣传作用;D.强调经济助文化发展)4.先驳后立(驳立结合)。
(1分)第二段反驳了西方学者“中国传统文化不适应甚至可能阻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发展”的错误观点,(1分)第三、四段从历史逻辑和区域发展实践两个维度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内生作用。
(2分)(4分)5.①材料一强调儒家伦理精神为代表的文化并没有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是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侧重从理论方面纵向论述;②材料二强调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文化底蕴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侧重借助文旅实例横向分析。
(6分。
每点3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B(“自己有过此类遭遇”错)7.(3分)D(“清新典雅”错)8.(1)巧合:老耿救助的姑娘是林大头的女儿。
(2)艺术效果:①使小说情节更富有戏剧性;②使老耿和林大头的关系复杂化;③让读者对小说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4分。
第一点1分,第二点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9.示例一:林大头是扁平人物。
①林大头不讲诚信、金钱至上、没有做人底线的人生观念是单一的;②林大头逃避责任、猜疑心重,体现其性格是简单的;③林大头始终没有性格及观念的转化,这一形象是静止的。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林大头不是扁平人物。
①一方面,林大头不讲诚信,金钱至上,没有做人底线;②另一方面,林大头得知真相后用金钱感谢老耿,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形象特点;③林大头在结尾处的内心触动隐含着其思想观念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它包含着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是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文化为内核和主干,以齐鲁两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作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文化类型。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中的一支,孕育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以及其他先秦诸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齐鲁地区成为“文化圣地”,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鲜明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是多方面的。
不仅儒家思想体系是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而且中国文化史上其他几种重要的思想学术派别也大都是由齐鲁文化孕育、影响或催生而成。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并称“显学”。
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都是正宗的鲁国人,儒学大师荀子虽为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并曾三次为祭酒。
墨家创始人墨翟,也是鲁国人。
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觉儒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遂自立门户,创建了墨家学派。
先秦兵学多出于齐文化,孙武、孙膑及司马穰苴均为齐国人。
在中国古代兵学文化中,齐鲁兵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代表着先秦兵
学的主体构成与最高成就。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虽非齐鲁之人,但中国古代道家形成和发展也与齐鲁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汉书·艺文志》将商代伊尹与姜太公列为道家之首,并将《管子》列入道家著作。
在老庄之前,道家思想已萌芽于齐鲁文化之中。
秦始皇攻灭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后,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齐鲁文化一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汉王朝建立后,采用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后又于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无论是黄老之学,还是儒术,都是齐鲁文化的结晶。
齐鲁文化在汉代逐步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
儒学取得国家法典性的地位后,逐步在国家的支持下成为“经学”。
汉代的经学大师大多出于齐鲁之地。
据《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传授儒家五经的八位大师中有七人是齐鲁学者。
此后,汉魏时期许多著名的经学大师大多为齐鲁学者,经学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基本上为齐鲁学者所垄断。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齐鲁文化,成为西周至春秋战国数百年间华夏文明的代表和象征,自汉朝以来,儒家学说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心理、共同民族意识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范式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齐鲁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其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域界限,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
37.关于“齐鲁文化”,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特殊地位,以先秦时期齐鲁两国
文化为内核和主干。
B.齐鲁文化和河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
C.齐鲁文化孕育了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体系的创始人,也孕育了其他先秦诸子。
D.齐鲁文化具有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齐鲁地区至今依然是“文化圣地”。
38.关于“齐鲁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及贡献”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鲁文化的土壤里孕育而成的儒家思想体系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先秦时期,齐鲁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催生了诸子百家中的墨家、兵家、道家等流派。
C.秦汉时期,齐鲁文化上升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承认的主流文化,儒学成为国家支持的“经学”。
D.汉魏时期,儒学上升到国家法典性质的地位,齐鲁学者几乎垄断了经学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3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墨子曾师从孔子,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其创建的墨家学派与儒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B.道家代表人物老庄虽不是齐鲁人,但是中国古代道家的形成和发展与齐鲁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为汉初治国指导思想的黄老之学和汉武帝尊崇的儒学,都是齐鲁文化的结晶。
D.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它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远远超越了时空界限。
【答案】
37.D
38.C
3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