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服务精神点燃企业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志愿服务精神点燃企业文化
[摘要] 志愿服务精神体现了我国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当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唐山港人依靠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盐碱滩上建起北方大港,圆了中山梦,明了发展路。经历了艰难困苦,也创造了辉煌历史。为了跟进时代的脚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唐山及其他腹地经济发展服务,唐山港应将志愿服务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推动社会稳定前行。
[关键词] 志愿服务精神社会主义核心发展观企业文化
一、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理念
志愿服务一般是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或者说,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社会变的更加美好的信念。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志愿服务几乎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志愿服务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志愿服务突出地表现在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工会和其他民间组织的活动中。许多社会运动,比如在消除文盲,免疫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主要依靠志愿者的帮助。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开始于1978年。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开始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以后,志愿服务日益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已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累计有超过506万名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170 多万志愿者直接服务北京奥运会。[2]
二、志愿服务承载历史,与时俱进
1、志愿服务的文化传承
志愿服务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社会变迁下,理解可能会不一样,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对志愿服务总体认识上达成共识:“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其核心是“服务和团结的理想,是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1]也正是这些核心观念,成就了志愿服务对于全人类的意义。志愿服务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其内涵也不断的丰富和深化。
从中国文化发展伊始并传承至今的儒家文化,提出“仁者爱人”、“兼爱、非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价值观念,到1840年后,中国走上了近现代会道路,人们民主参与意识的觉醒,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例如在抗战初期的上海,“第二政府”的非政府民间社团,东北地区的医疗救护类公益组织、儿童保护类组织快速崛起,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志愿性服务事业继续发展,1955年,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成立,在此影响下,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等16个省市都在短时间内成立了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迅速发展到20多万名,1963年3月5日,各大报纸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手迹:“向雷锋同志学习”,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2000年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把“全国学雷锋日”改为“全国志愿者日”。[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志愿服务的意志却从未改变。社会形态不同,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折射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宗旨。在志愿服务精神的照耀下,那座曾经静静孕育在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的北方大港,经过了人们无私奉献、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攻坚克难后,终于在渤海之滨拔地而起,成为涅槃重生的唐山一个新的发展点。
2、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
自上世界90年代以来,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志愿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建立掀起了“社团革命”,民众热衷于参与志愿团体去提供人道服务,促进基层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成为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公民志愿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完善,志愿服务的发展更加迅速。2008年5月12日,汶川抗震救灾第一次涌现了大规模的来自民间的志愿者,这中间就有来自千里之外的唐山人。累计超过491万的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其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不仅是170万奥运志愿者的时代
心声,更是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意识提升的新坐标。2008年由此被称为志愿者元年。其后,从上海世博会200万“我在你身边”的志愿者,到广州亚运会120万“创造新生活”的志愿者,都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京唐港人将这份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到了港区建设里。唐山港区1989年开始动工建设,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京唐港区的起步异常艰辛。1976年的大地震几乎将唐山夷为平地,仅仅相隔十年,新唐山的建设任务繁重。而且那时的京唐港到处都是盐碱荒滩,上无一片瓦,下无一棵树,夏天烈日炎炎,冬天海风刺骨。但是老一辈港口人没有怨言,本着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他们拼搏,他们坚持,他们的热血为“北方大港”的宏伟蓝图沸腾着。没有道路,自己铺路;没有淡水,自己拉运;没有住房,自己搭帐篷。他们这种自力更生、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给后来的港口建设者树立了典范,是京唐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志愿服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志愿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氛围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社会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便开始更多的选择帮助他人,这也是精神财富充实的一种体现。志愿服务的普及,其本质上是与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息息相关的,因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志愿服务精神的完善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源源不断的动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这种精神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志愿服务的精髓是无私奉献。但如果这种精神,仅仅是出于一种“人性本善”的本能的话,是没有办法维持长久的。但是如果将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就让志愿服务拥有了坚实的精神后盾,支撑着志愿服务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京唐港人在港区建设上挥汗水洒热血,为了京唐港的发展与强盛奋斗不息。1997年6月,京唐港第一港池所有工程全部竣工。第一港池在施工速度上创造了建港史上的奇迹,并且是全国第一个在粉沙质地质构造海岸上建设的万吨级以上“挖入式”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