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护教学设计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急救情况下能够提供基本急救护理的能力和知识。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 研究基本的急救护理技能,如心肺复苏和止血等;3.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急救护理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常见急救护理情况的处理方法,如心跳骤停、窒息、伤口出血等;3.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巧;4. 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技术要点;5.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急救护理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实际场景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护理实践;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4. 练和评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技能的练,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演练:针对实际急救场景进行模拟演练,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3. 考试测试: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资料1. 《急救护理学教程》;2. 《急救护理实务》;3. 《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指南》。
以上是本课程的简要教学文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引言概述:急救常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它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因此,急救常识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救常识教学设计的五个部份,包括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止血处理、骨折处理以及中毒处理。
一、急救原则:1.1 了解紧急情况:教学设计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同紧急情况的特点和应对方法,如心脏骤停、窒息等。
1.2 判断伤情: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判断伤者的伤情严重程度,以便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1.3 保护伤者:教学设计应教授学生如何保护伤者的基本原则,如确保伤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等。
二、心肺复苏:2.1 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应向学生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包括心肺复苏的目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2.2 手法演示:通过摹拟演示,教学设计应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手法,如按压位置和力度、人工呼吸的技巧等。
2.3 实践操作:教学设计应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摹拟情景中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止血处理:3.1 减压止血:教学设计应向学生介绍减压止血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如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点等。
3.2 演示操作:通过演示操作,教学设计应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止血操作流程,如清洁伤口、使用敷料等。
3.3 实际练习:教学设计应提供实际练习机会,让学生在摹拟情景中进行止血处理,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骨折处理:4.1 骨折分类:教学设计应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4.2 固定技巧:通过演示和实践,教学设计应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骨折固定技巧,如使用夹板、绷带等。
4.3 伤者疼痛缓解:教学设计应教授学生如何缓解伤者的疼痛,如正确的位置调整和使用止痛药物等。
五、中毒处理:5.1 中毒分类:教学设计应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中毒,如药物中毒、化学品中毒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5.2 紧急处理:教学设计应让学生了解中毒急救的基本原则,如即将拨打急救电话、清除毒物残留等。
学校急救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初中、高中学生四、教学时间:共10课时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知识与技能》2. 教具:急救模型、急救箱、模拟人、PPT课件等3. 场地:教室、操场、校园安全设施周边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急救知识导入1. 介绍急救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2. 讲解急救的基本原则:现场评估、安全第一、及时救治。
第二课时:现场急救技能(一)1. 讲解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急救技能。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
第三课时:现场急救技能(二)1. 讲解烧伤、烫伤、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
第四课时:心肺复苏(CPR)1. 讲解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步骤。
2. 通过模拟人操作,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第五课时:气道异物梗阻急救1. 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症状和急救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
第六课时:常见灾害逃生与自救1. 讲解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的逃生与自救方法。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
第七课时:校园安全与防范1. 讲解校园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防范校园意外事故。
第八课时:急救知识与技能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实际操作演练。
2. 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九课时:急救知识与技能总结1. 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第十课时:课程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
心脏复苏急救教学设计引言概述:心脏复苏是一项紧急救护技能,对于拯救猝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心脏复苏急救教学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学习心脏复苏急救技能中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1.2 制定具体目标:设定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心脏复苏的原理、掌握心肺复苏的步骤、具备正确的急救态度等具体目标。
1.3 分层次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初级、中级和高级心脏复苏急救目标,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理论知识:包括心脏复苏的定义、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基础知识。
2.2 实践技能:重点训练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步骤、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等实际操作技能。
2.3 急救态度:培养学生在急救现场保持镇静、果断、有序的急救态度,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3.1 情景摹拟:通过摹拟真实急救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心脏复苏技能。
3.2 视频教学:利用专业的心脏复苏急救视频进行教学,匡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3.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协作、讨论和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4.1 实践考核: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考核,检验其掌握心脏复苏技能的程度。
4.2 知识测试:进行理论知识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脏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4.3 态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摹拟急救场景中的表现,评估其急救态度是否正确。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具:准备专业的心脏复苏急救教材和模型,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教学工具。
5.2 专业指导:邀请有经验的急救专家担任教学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5.3 实践场地:提供适宜的实践场地,保障学生进行心脏复苏实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心脏复苏急救技能的效果,使他们在实际急救场景中能够迅速、准确地展开救援行动,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幼儿紧急救护课程设计
幼儿紧急救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紧急救护知识,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幼儿意外事故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3. 学生能够认识紧急救护的重要性,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紧急救护技能,如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等。
2. 学生能够判断幼儿意外事故的紧急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3. 学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有效沟通,协助他人进行救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关注幼儿的安全与健康。
2. 学生培养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紧急救护意识。
3. 学生在面对紧急救护场景时,保持冷静、勇敢、果断的心态,克服恐惧,积极应对。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幼儿紧急救护技能培训课程,结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紧急救护能力。
学生特点:幼儿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有限,但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紧急救护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紧急救护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紧急救护基本知识:包括生命体征的判断、拨打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本操作。
- 教材章节:幼儿紧急救护基础知识- 内容列举:生命体征的认识、拨打120的方法、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止血方法、包扎技巧。
2. 常见幼儿意外事故的处理:如摔伤、扭伤、烫伤、异物卡喉等。
- 教材章节: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处理- 内容列举:各类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相关注意事项。
3. 幼儿紧急救护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紧急救护能力。
- 教材章节:幼儿紧急救护实践操作- 内容列举:心肺复苏实操练习、止血包扎实操练习、模拟紧急救护场景演练。
学生急救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2)掌握常见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急救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3.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急救基本知识:(1)急救的定义、原则和重要性。
(2)急救的步骤和方法。
2. 常见急救技能:(1)心肺复苏(CPR):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2)止血: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
(3)包扎:环形包扎、螺旋包扎、三角巾包扎。
(4)骨折固定:临时固定、固定器材选择。
3. 急救案例分析:(1)中暑、溺水、触电等意外事故的急救方法。
(2)交通事故、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讲述急救故事,引起学生对急救的兴趣。
(2)介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1)教师讲解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
(2)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了解急救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配备急救器材。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技能操作练习。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次急救教学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互动性。
2. 操作技能:评价学生掌握急救技能的程度。
3. 急救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心得:评价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急救知识教材、急救技能操作手册。
2. 教具:心肺复苏模拟人、止血带、三角巾、急救包等。
3. 网络资源:急救知识网站、急救视频等。
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类常见急救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引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讲解急救的基本理论,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急救技巧,并解释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纠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互相评价操作。
课后作业:搜集相关的急救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及相关书籍:提供全面、专业的急救知识。
模拟器材:用于模拟演练的道具,如模拟人等。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供学生拓展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互动良好,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和指导。
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急救教育教案15篇
急救教育教案15篇急救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丰富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的重要性与方法。
2、通过活动要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简单方法。
3、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自制教学PPT;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或急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引出意外伤害的概念。
1、播放PPT,出示一个男孩摔破膝盖流血的画面,提问这孩子受伤了,请你赶快帮助一下,你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呢?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如:先用纸巾或是干净的手帕把孩子伤口的血擦掉,然后用创可贴贴上去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按住伤口止血。
如果伤口很大的话就及时的送去医院。
2、猜测孩子受伤的原因。
二、帮助幼儿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形式。
1。
师:除了摔跤会使人们受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那么还有哪些意外也会发生伤害事故?2 、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借助PPT图片展示认识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溺水、从高处坠落、触电、被动物咬伤等。
4、请幼儿说一说。
三、观察画面,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措施。
1、以被狗咬伤为例,请孩子观察画面,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进行急救:用清水冲洗伤口,最好将伤口掰开进行冲洗,如果有血要及时止血,然后到医院接受治疗,打狂犬疫苗针,如果不打这个针,后果很严重。
2、幼儿自由选择内容,了解其他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
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用超链接的方法展示面面,引导孩子勇敢、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急救教育教案篇2急救止血包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全院待培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正确处理外伤患者。
二、教学重点:关键掌握急救止血技术的操作流程(①评估环境②检查伤情③止血④包扎)。
止血包扎手法准确到位,描述确切,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课题讲授、操作演练。
紧急救护常识教案
在心脏骤停后的几分钟内,及时进行心 肺复苏术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与操作要点
判断意识和呼吸
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患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同时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如呼吸停止,则立即 开始心肺复苏术。
人工呼吸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施救 者捏住患者鼻子,深吸一口气后,用口对口或口对 鼻的方式将气吹入患者体内,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即 可。
若施救者会游泳,且水性和现场情 况较好,可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 观察清楚位置后,从其后方出手救 援。
心肺复苏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检查其呼 吸和心跳。若呼吸停止或心跳微弱, 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术,并等待专 业救援人员到来。
触电事故的救护方法
切断电源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迅速找到电 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切断电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 意识、呼吸、心跳等,并做好记
录。
中风症状的识别与应对
识别中风症状
立即就医
中风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无 力或麻木等。
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救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保持呼吸道通畅
次伤害。
先救命后治伤原则
在处理多名伤员时,应优先救 治危重伤员,确保其生命安全。
科学救治原则
应根据伤员的伤情和身体状况, 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治措施。
常见的紧急救护场景
交通事故现场
交通事故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掌握交通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 知识至关重要。
自然灾害现场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可能 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需要掌握相应的 紧急救护技能。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急症的识别与评估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中毒处理等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紧急救治。
2. 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各类创伤,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3.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急症采取合理的现场急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关爱生命,尊重患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急救实践,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来提高急救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同理心和协作精神的优秀急救护理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基本知识- 常见急症识别与评估- 急救原则与程序- 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2.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成人、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的区别3. 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方法- 骨折、脱臼的处理- 创伤现场急救流程4. 中毒处理- 常见中毒类型及症状- 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预防与现场处理5. 突发状况应对- 溺水、触电、窒息等突发状况的处理- 现场急救心理援助- 应急疏散与救援配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安全应急救护类课程设计
安全应急救护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安全应急救护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意外伤害的初步处理方法。
2. 学生能了解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3. 学生能掌握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进行初步的意外伤害处理,如止血、包扎等。
2. 学生能在模拟情境中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操作,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中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正确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学生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认识到安全应急救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确保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程实用性和趣味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安全应急救护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安全应急救护基本知识:介绍安全应急救护的概念、原则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基本知识框架。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安全应急救护概述2. 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方法:讲解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初步处理意外伤害的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3. 心肺复苏(CPR)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学会实施CPR。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心肺复苏4. 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教授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自救与互救5. 实操演练与情境模拟: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
急救常识教学设计引言概述:急救常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它能在紧急情况下拯救生命。
为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教学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普通大众的急救常识教学设计,旨在使学员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1 学习基本的急救原则和流程1.2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方法1.3 学会处理常见的急救情况,如心脏骤停、呼吸难点等二、教学内容2.1 基本的急救原则和流程- 介绍急救的基本原则,如保护现场、确保自身安全等- 详细讲解急救的流程,包括判断意识、呼叫急救、施救等步骤- 强调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镇静、避免交叉感染等2.2 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方法- 介绍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和适合情况- 分步骤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和频率等- 强调心肺复苏术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节奏、避免过度劳苦等2.3 处理常见的急救情况- 介绍心脏骤停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包括心肺复苏术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讲解呼吸难点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保持通畅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等- 强调其他常见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中暑、骨折等三、教学方法3.1 摹拟演示- 利用摹拟人体或者模型进行急救操作演示,使学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 强调操作中的要点和技巧,如正确的手势、按压力度等3.2 视频教学- 制作急救操作的教学视频,包括基本原则、心肺复苏术和处理常见急救情况等- 学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加深对急救操作的理解和记忆3.3 实践训练- 在课堂上设置实践训练环节,让学员亲自进行急救操作- 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员的操作正确和规范四、教学评估4.1 理论考核- 设计急救常识的理论测试题目,包括基本原则、心肺复苏术和处理常见急救情况等- 考核结果可以反映学员对急救常识的掌握程度4.2 实操评估- 在实践训练环节中,观察学员的操作技巧和应对能力- 赋予反馈和建议,匡助学员提高急救技能和应对能力五、教学资源5.1 教材和教具- 准备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急救教材,包括基本原则、操作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配备摹拟人体、模型和AED等教具,用于演示和实践训练5.2 多媒体设备-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提供直观的操作演示和案例分析- 利用投影仪展示教材内容,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5.3 急救知识宣传资料- 准备宣传资料,如小册子、海报等,用于普及急救知识和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匡助学员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应急救护学教学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和干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技能。
注重理论知识:掌握应急救护的基本理论,为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急救护技能。
关注学生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环节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测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讲解应急救护的概念、原则、流程和技能等方面的知识
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等是否符合要求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反馈与改进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添加标题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注重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采用情景模拟,加强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技能训练环节
技能训练目标: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安全教育日的应急救护技能教案范本
安全教育日的应急救护技能教案范本引言:安全教育日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而设立的专题教育活动。
应急抢救技能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救护技能的教学,本文提供了一份应急救护技能教案范本,以便教师能够在安全教育日开展相关教学。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应急救护的重要性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法;2.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3. 掌握急救技能的操作方法并能在合适的情况下实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应急救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1)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应急救护的重要性;2)讲解应急救护的基本概念,如基本救护原则、救护的顺序等。
2. 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教学方法:讲解+操作演示)1)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演示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外伤处理与止血(教学方法:示范+操作训练)1)讲解常见外伤处理方法,如包扎、固定等;2)演示正确的止血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操作。
4. 急救技能综合训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操操作)1)将学生分为小组,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展示应对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实操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急救技能。
三、教学评价:(教学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根据本次教学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梳理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2. 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彼此交流经验和互相学习;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具:心肺复苏模型、包扎材料、止血器材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延伸:可以邀请相关急救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讲解和教学,如医生、护士等。
此外,可以开展急救知识竞赛、模拟演练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急救技术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实践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为今后从事医疗、护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实践教学内容1. 急救理论知识(1)急救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3)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4)创伤急救处理方法(5)中毒、过敏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措施2. 急救技能实践(1)心肺复苏(CPR)技能操作(2)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能操作(3)常见急症的处理技能操作(4)中毒、过敏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技能操作三、实践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由教师讲解急救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技能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操训练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急救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实践教学步骤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急救理论知识,学生进行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急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 技能演示: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技能操作,学生观看并记录操作步骤。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总结急救经验。
5. 实操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急救技能操作训练,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6. 评估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急救技能操作进行评估,总结实践教学成果。
五、实践教学评价1.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形式,评估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的急救技能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基本急救知识教学设计
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了解急救知识有助于提升 个人及周围人群的自救互 救能力,降低事故风险。
普及社会安全意识
急救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提 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促进 社会的和谐稳定。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急救理论,包括 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 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和 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熟练进行止血、包扎 、固定、搬运等基本急救 操作,以及心肺复苏等高 级急救技能。
“8”字包扎法
适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
回返包扎法
适用于头部和断肢残端的包扎 。
固定方法与技巧
夹板固定法
利用夹板固定受伤部位,避免搬运过 程中加重损伤。夹板可用木片、树枝 、硬纸板等代替。
自体固定法
将受伤的上肢与胸壁贴紧,用布带等 将伤肢与躯干固定在一起。适用于上 臂、前臂骨折的固定。
三角巾固定法
利用三角巾的布带将受伤部位进行固 定,适用于各种骨折的固定。
02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
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 程,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水平。
04
关注急救领域发展动态
建议学生关注急救领域的发展动 态,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理念
。
THANKS
感谢观看
窒息
立即清除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拨打急救 电话。
呼吸困难
保持患者安静,解开衣物,给予吸氧,观察病情变化,必要 时就医。
昏迷、休克等神经系统急症
昏迷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呼吸、脉 搏等生命体征,拨打急救电话。
休克
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注意保暖, 补充血容量,拨打急救电话。
急性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急症
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急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是否能 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协作。
护理急救教材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护理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各类急救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护理急救工作的兴趣,增强职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1)急救概述(2)心肺复苏(3)止血、包扎、固定(4)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5)中毒、过敏反应的急救(6)自然灾害、事故现场的急救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急救知识和技能;(2)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操作;(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技能操作;(4)讨论法:针对急救案例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急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讲解:讲解急救知识和技能,重点讲解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操作;(3)演示:教师现场演示急救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急救技能操作,教师巡回指导;(5)讨论:针对急救案例进行讨论,总结急救经验和教训;(6)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二、范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急救工作的兴趣,增强职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原理;2.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心肺复苏的评估和终止条件。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心肺复苏的真实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心脏骤停的危害和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重点讲解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操作。
3. 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小学应急救护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应急救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正确施救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 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3. 心肺复苏(CPR)和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4. 创伤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事故案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安全,引出应急救护的重要性。
2. 提问: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二、讲授新课1. 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呼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告知具体地点、伤者状况。
- 保持冷静:在救援过程中,保持冷静,避免慌乱。
- 保护现场:尽量保护事故现场,避免二次伤害。
- 帮助伤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伤者提供帮助。
2. 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切割伤:止血、包扎、固定。
- 烧伤:用冷水冲洗伤口,避免触摸伤口。
- 骨折:固定、搬运。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实践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应急救护知识。
2. 提问:如何进行心肺复苏(CPR)和人工呼吸?二、讲授新课1. 心肺复苏(CPR)和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 胸外按压:找准按压部位,用力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 人工呼吸:清除口腔异物,用口对口或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为1-2秒。
2. 创伤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学生分组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实践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三、总结1.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心得。
2.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应急救护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应急救护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应急救护教学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小学应急救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包括打电话报警、保护现场和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等。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电话拨打报警电话,能够正确判断急救现场,并能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紧急情况下的冷静和勇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应急救护概念介绍2. 打电话报警3. 保护现场4. 急救措施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应急救护?应急救护的重要性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概括出应急救护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打电话报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如何和报警员交流、报警时的注意事项等。
3. 操作训练(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电话报警的操作训练。
每个小组一起完成打电话报警的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操作一次。
4. 示范和实践(20分钟)教师通过场景模拟,向学生展示保护现场的步骤和技巧。
重点讲解如何确保自身的安全、保护现场不受干扰等。
5. 小组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保护现场的实践训练。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模拟,让学生亲自实践保护现场的步骤和技巧。
6. 急救措施(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重点讲解每种急救措施的步骤和要点。
7. 综合实践(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措施的实践训练。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急救措施进行模拟操作,确保学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8.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和实践应急救护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保持冷静和勇敢。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操作训练、实践训练和综合实践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2. 结合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对应急救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护的学习和实践。
五、课后延伸1. 培训学生家长和其他老师,提高应急救护意识和技能。
紧急急救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紧急急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掌握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在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紧急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2. 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
教学难点:1. 紧急急救的操作技能。
2. 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和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紧急急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安全。
2. 提问:什么是紧急急救?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二、讲授新课1. 紧急急救的基本原则a. 确保自身安全b. 快速评估现场情况c. 采取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d. 寻求专业救援2. 紧急急救的流程a. 观察现场情况b. 判断伤情c. 进行急救处理d. 寻求专业救援3. 常见急症的急救措施a. 心肺复苏1. 判断意识2. 检查呼吸3. 进行胸外按压4. 开放气道5. 进行人工呼吸b. 创伤处理1. 清洁伤口2. 止血3. 包扎4. 固定c. 异物梗塞1. 立即呼救2. 让患者保持坐姿或站立姿3. 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d. 中暑1. 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处2. 让患者平躺,解开衣物3. 用湿毛巾擦拭身体4. 给患者饮用淡盐水e. 昏迷1.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2. 检查呼吸、心跳3. 如果患者无呼吸、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紧急急救操作技能,学生观看并记录要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相互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紧急急救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实践操作中的心得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实践操作能力3. 思考与反思能力教学资源:1. 紧急急救教材2. 紧急急救操作视频3. 紧急急救模型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时间:2016年 10月15日第 1课时授课时间:第7、8周总课时数4 教案:
紧急救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创伤现场急救的五项基本技能,包括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 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3. 学会包扎、止血、骨折初步固定方法。
4、掌握伤员搬运技术。
情感与价值:1、养成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养成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3、遇到意外伤害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定,及时挽救生命。
能力目标:1.在紧急情况下,具有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具有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1、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2、骨折固定与包扎方法。
【教学方法】以示范和练习为主,着重掌握原则,能因地取材,行之有效。
【器材保障】床单,木板,纸板,三角巾,毛巾等。
【引入课题】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
实施现场外伤救护时,现场人员要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通知就近医院的同时,要沉着、迅速地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其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后搬运。
【开始部分】(10分钟)
1、将所要教授的班级带入场地
2、说明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学习紧急救护止血、包扎的基本技能
要求:每个人都要进行考核,要达到人人过关。
【基本部分】(20分钟)
【新授】
第一节止血
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
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一、外伤出血的判断
内出血
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面部苍白、呕血、腹部疼痛。
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外出血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分为3种情况出血类型:
1、动脉血管
2、静脉血管
3、毛细血管
二、止血方法
• 1.指压止血法
•动脉出血时,在出血的动脉血管上方压住动脉血管;静脉出血,在出血的静脉血管下方加压即可;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处加压包扎即可。
•【实践活动1】以4人一组练习止血法。
•较大的动脉止血,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心脏方向的一侧,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止血液流动,可达临时止血目的。
这是简便有效的紧急止血方法。
图11-9或手指止血法)
•(图表:教材P
115-116
•是指较大的动脉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中断血液。
• 1.颞动脉压迫止血法
•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 3.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
• 4.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 5.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注意事项
•一般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较大的动脉出血,应用止血带止血。
在紧急情况下,须先用压迫法止血,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它止血法。
颞浅动脉压迫点;肱动脉压迫点;尺桡动脉压迫点、股动脉压迫点、腘动脉压迫点
2.屈肢加垫止血法
3、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一般采用勒紧、绞紧、止血带止血等方法。
其中止血带止血一般只适用于四肢喷射状、有搏动、出血快而多的动脉出血。
止血带止血,松紧要适度,
图11-11)并要定时松开,约1小时左右松开一次,可暂时改善血液循环。
(图表:教材P
117
4、绞紧止血法
注意事项
1.如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
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存在时,不得应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2.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扎紧,如果扎得不紧,深部动脉仍有血液流出。
【实践活动2】以4人一组练习止血法。
三、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快、准、垫、上、宜、标、放。
止血带:用于四肢各近心端
第二节包扎
包扎的基本要求:快、准、轻、牢。
包扎的要领:动作轻巧,伤口全包,打结避伤口,包扎要牢靠。
一、包扎器材及方法
包扎材料:三角巾、绷带和敷料。
这些材料经过消毒灭菌后要密封。
如果现场缺乏绷带,可用毛巾、衣服、被单、手帕等临时代用,但盖在伤口上的材料,要尽可能干净些。
三角巾由正方形布,对角剪开即成,大小依需要而定。
毛巾包扎:
二、三角巾包扎法。
(图表:教材P118-121 图11-22)
包扎止血:头部包扎、手部包扎、肩部包扎、腹部包扎、膝盖包扎。
【实践活动3】两个同学为一组,练习头部包扎和四肢包扎的方法
第三节骨折固定和搬运
当发生骨折之后,为了使断骨不再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便于医生的诊治,在运送患者去医院的途中,应进行必要的固定。
一、骨折的判断
疼痛和压痛、胀痛、畸形、功能障碍。
二、骨折的分类
三、骨折固定的材料
1、夹板 (没有夹板时可用健侧肢体、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
)
2、敷料 (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
)
四、骨折固定的方法要领
五、常见5祌骨折固定的方法
1.肱骨骨折固定法
2.大腿骨折固定法
3.脊柱骨折固定法
注意事项
1.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
2.对于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患者。
3.固定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4.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屈肘状。
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六、骨折的搬运
搬运伤员是在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后才采取的行动。
全班分2组进行练习,一组演练,一组观察,再交换。
搬运的方法有两种:
1.单人搬运可采用扶法、抱法或背法。
2.双人搬运可采用椅式、平托式、拉车式。
3. 担架搬运法:先将伤员轻轻放在担架上,伤员躺好后,把空隙处填实,以免摇晃。
担架行进时,伤员头部要向后,以便后面的人随时观察伤情。
行进时,前后两人速度要一致,才能平稳前进。
【实践活动4】(10分钟)
教师在旁边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力争使每个学生的动作规范化正规化。
【教师点评】(3分钟)
【结束部分】(2分钟)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整理器材
2、集合、整队
3、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