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急救与救护-教案
幼儿园生活安全教育教案——急救知识
幼儿园生活安全教育教案——急救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生活安全事故和急救知识。
2. 学会正确的急救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互救。
3.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孩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生活安全知识1. 家庭安全(1)正确使用火源,避免火灾事故。
(2)电器使用注意事项,避免触电事故。
(3)锅铲、水壶等锅具不要放在儿童能够触及的地方,避免烫伤。
(4)门窗应关好,避免孩子误触玻璃等导致割伤。
2. 安全出行(1)横穿马路时应过两条斑马线,避免被车撞伤。
(2)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好扶手,确保行车安全。
二、急救知识1. 意识判断(1)呼唤被伤者,观察其是否有反应。
(2)观察呼吸是否正常。
2. 停止大出血(1)将伤口向上抬高,避免血液大量流失。
(2)用干净的布条包扎伤口。
3.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1)掌握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方法。
(2)学会正确操作,为伤者提供急救。
教学过程一、生活安全知识1. 老师简要介绍家庭安全和出行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2. 老师为孩子们演示正确使用火源和电器的方法,如何避免锅具和门窗对孩子的伤害。
3. 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交通安全知识问答游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安全横穿马路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方法。
二、急救知识1. 老师向孩子们展示急救器材,让孩子们了解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老师讲解意识判断和停止大出血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判断被伤者的意识是否正常,以及如何处理伤口进行止血。
3. 老师为孩子们演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急救方法,让孩子们了解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帮助伤者在紧急情况下获得及时的治疗。
教学评价1. 老师可以在课后进行安全知识问答,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2. 对于问题表现良好的孩子,可以给予小奖励,激励他们对安全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3. 建议在孩子们接受新知识后,开展暴露练习,让孩子们在模拟情景下实践急救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安全知识的应用。
幼儿安全急救知识教案
幼儿安全急救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
2.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自我保护和寻求帮助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使幼儿掌握几种基本的急救动作,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2. 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
2. 如何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动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游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急救知识。
2. 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急救知识。
五、教学内容:1. 认识急救: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急救,急救的重要性。
2. 急救动作:学习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基本急救动作。
3. 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教育幼儿在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知道如何寻求成人的帮助。
4. 安全常识:让幼儿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如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等。
5.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紧急情况,让幼儿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卡片、道具等。
2. 准备教学视频或动画,以直观展示急救动作。
3. 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材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出今天的主题——幼儿安全急救知识。
2. 新课内容:讲解和示范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动作。
3. 互动环节: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紧急情况,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
八、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急救知识的复习和实践。
2. 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带回学校进行检查。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情景模拟的表现来评价幼儿对安全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急救培训》主题班会教案
《安全急救培训》主题班会教案安全急救培训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安全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掌握常见急救技能,能够正确处理常见急救情况。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安全急救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安全急救的概念,强调安全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分析常见的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引发学生对安全急救的关注和思考。
2. 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 介绍常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 示范并讲解各项急救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
- 强调急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3. 急救演练和案例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演练,模拟常见急救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急救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培养- 强调安全意识的培养,包括预防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包括判断形势、采取应对措施和组织自救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安全急救知识和技能。
2. 演示法:教师进行示范,学生观摩并学习正确的急救操作方法。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演练,让学生亲自实践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 讨论法:结合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1. 急救演练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操作和表现进行评价,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案例分析的评价: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
教学资源1. 投影仪和电脑:用于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
2. 安全急救设备和模型:如人体模型、急救箱等,用于示范和实践操作。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延伸1. 安全急救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更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
急救安全教案及反思
急救安全教案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急救安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处理出血、骨折、中暑等突发状况,以及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
3. 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急救包、模拟出血和骨折的模型、急救手册。
2. 学具:学生急救包、急救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急救案例,引发学生对急救安全的关注。
2. 讲解:讲解急救包的配备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
3.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急救安全如何处理出血1. 清洁伤口2. 压迫止血3. 止血带使用如何处理骨折1. 固定骨折部位2. 冷敷3. 拨打急救电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设计一个家庭急救包,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急救包应包括:急救手册、止血带、消毒棉、纱布、剪刀、胶带、冰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急救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邀请急救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急救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急救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急救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这两种常见的紧急情况。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处理出血和骨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急救知识》
小学生安全教育教案《急救知识》简介本教案的目标是教授小学生急救知识,让他们学会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并能提供适当的帮助。
通过此教育活动,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急救方法和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急救的重要性- 急救是在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下的第一响应行动。
- 通过急救,我们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并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2. 常见急救措施- 清除呼吸道阻塞:当有人窒息时,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清除呼吸道阻塞,例如拍打背部或进行人工呼吸。
- 正确止血:当有人出血时,我们应该使用绷带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止血,并保持伤口位置高于心脏。
- 打电话求救: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应该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和位置。
3. 实践训练- 进行模拟急救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急救过程。
- 学生可以模拟各种急救情境,如扶正病人、按压心脏和进行人工呼吸等。
- 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并在需要时能够果断行动。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急救知识的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模拟,并纠正错误。
2. 小组合作研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演练,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研究。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口头测试:对学生进行简答题或问答题的口头测试,检查他们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际操作:观察学生在急救演练中的表现和操作技巧。
3. 反馈讨论:与学生进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将学会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巧,增强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的能力。
希望他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第一,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为自己和他人提供有效的援助。
> 注意:此文档为参考教案,具体教学细节和实施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幼儿急救文明礼仪教案——学会正确的救助方式
幼儿急救文明礼仪教案——学会正确的救助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儿童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学会正确的急救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救助伤者,不仅是一项基本人道主义,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
1. 急救的基本知识(1)了解常见疾病和伤害的症状和原因。
常见疾病包括晕厥、呕吐、头痛、腹泻等;常见伤害包括割伤、擦伤、烧伤、骨折等。
(2)使用救护工具,如纱布、紧急包等。
熟悉基本救护方法,如止血、包扎等。
(3)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不同性别和身体条件的差异,以及救助儿童的特殊方法。
2. 教育幼儿学习急救知识和方法(1)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如避免沿着高处行走,不任意攀爬等。
(2)教育幼儿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包括检查呼吸、检查动脉脉搏、检查口腔、施行心肺复苏等。
(3)通过合理的绘本故事、动画视频和模拟演习等方式,帮助幼儿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教育幼儿学习文明礼仪(1)教育幼儿在急救时需要遵循的文明礼仪,如过路人上前询问时,需要礼貌地回答,并告知其可以帮忙替换受伤的救护工具等。
(2)告诉幼儿,在急救过程中,需要保持冷静,不能有恐慌情绪,不能过于激动,以免事态扩大。
同时要提示幼儿在帮助伤者后,应适当的鼓励伤者,并送他们去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
(3)通过模拟演练等方式,帮助幼儿形成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
同时注意在幼儿园、家庭等日常生活环境中教育幼儿注意文明行为。
4. 急救的误区(1)不要采用不必要的救援方法,如在前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交通、过于猛烈的按压心脏等。
(2)不要随便使用药物,如处方药。
(3)不要干扰现场救护工作,需要听从现场救护人员指导并配合工作。
通过以上的幼儿急救文明礼仪教案,帮助幼儿灾难发生时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并注意文明礼仪,帮助伤者,切实提高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在社会场所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自如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人类创造更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安全急救教案:如何进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
安全急救教案:如何进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众所周知,意外伤害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事情。
而要在这些突发情况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安全,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常常很关键。
在紧急情况中,我们需要迅速行动,及时施救。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方法,帮助大家学习、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提高自救能力和急救技能。
1、流鼻血:流鼻血的常见原因有:面部受伤、频繁挖鼻孔、鼻腔炎症等。
流鼻血时,应坐下来,并用毛巾、纸巾等按住鼻子两侧鼻翼,使其向前倾斜30度,用固定鼻子的手压迫鼻腔。
如果流鼻血较多,应及时就医。
2、烧伤:烧伤是常见意外之一。
轻度烧伤时,应用流动自来水冷却30分钟。
如果发生严重烧伤,则应立即拔除衣物,用毛巾将伤口覆盖,并紧急送往医院。
这时候,切忌使用异物擦拭,以免感染。
3、中暑:中暑是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所产生的一种急性疾病。
在中暑时,需要尽快将身体转移到阴凉处,松开紧身衣服,用湿毛巾、冰块、酸橙汁或冷饮水进行冷敷。
严重中暑症状,同样需要紧急送往医院,千万不要瞎用药。
4、溺水:溺水时应迅速用救生圈、浮板等救具将溺水者救上岸。
若无救具,则可以用身体将其支撑,再向岸边游泳,并在救人途中呼喊救援。
救起溺水者后,要尽快将其置于安全地带,进行心肺复苏和其他相关的急救处理,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5、冻伤:冻伤包括皮肤冻伤和冻疮。
在发生冻伤时,需要立即将受损部位温度恢复至正常。
对于轻度的冻伤,应将受损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并轻揉搓捏,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严重的冻伤,应及时就医。
发生意外伤害后,需要冷静处理,采用正确的急救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同时,提高个人自救能力,积极参加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有效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技能和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幼儿安全教育教案急救
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学会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急救的基本知识。
2. 急救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
2.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急救工具(如绷带、剪刀、消毒液等)。
3. 模拟场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急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急救吗?为什么急救很重要?二、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如迅速、准确、安全、合理等。
2. 教师讲解急救的步骤,如评估现场、判断伤情、实施急救、拨打急救电话等。
3. 教师讲解常见伤害的急救方法,如骨折、烫伤、出血、窒息等。
三、急救技能实践1. 教师示范急救技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演练情况,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模拟场景1. 教师设置模拟场景,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应对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演练情况,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3. 教师针对学生在演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表现,评价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在急救技能实践中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加强与家长、学校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教育。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学科,它涵盖了对急性病症和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急救护理学教案,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急救护理学的原理和技巧。
一、急救基本原则1.1 了解急救的定义和目标: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护理,以减轻病情和保护生命。
1.2 掌握基本的急救步骤:包括确定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寻找专业医疗帮助、开始心肺复苏等。
1.3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囊、止血带等,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常见急救情况处理2.1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包括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措施,及时恢复心脏功能。
2.2 呼吸道堵塞的急救处理:学习正确的急救姿势,如头后仰、下颌抬起等,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
2.3 外伤的急救处理:掌握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以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
三、特殊人群急救处理3.1 儿童急救处理:了解儿童急救的特殊性,如心肺复苏时的按压力度和频率等,以提供适合儿童的急救措施。
3.2 孕妇急救处理:学习孕妇心肺复苏时的姿势调整,以确保胎儿和孕妇的安全。
3.3 老年人急救处理:注意老年人体质的脆弱性,如骨折时的移动方式和抬高头部的角度等,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四、急救心理支持4.1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学习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4.2 管理急救情况下的压力:掌握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心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4.3 预防和处理急救工作中的心理创伤:了解急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创伤性事件,并学会运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
五、急救培训和实践5.1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选择合适的急救培训机构,参加相关课程,获得急救证书。
5.2 进行实践演练:参与实际急救演练,模拟各种急救情况,加强对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5.3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参加专业会议和讲座,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类常见急救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引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讲解急救的基本理论,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急救技巧,并解释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纠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互相评价操作。
课后作业:搜集相关的急救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及相关书籍:提供全面、专业的急救知识。
模拟器材:用于模拟演练的道具,如模拟人等。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供学生拓展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互动良好,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和指导。
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急救教育教案15篇
急救教育教案15篇急救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丰富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的重要性与方法。
2、通过活动要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简单方法。
3、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自制教学PPT;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或急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引出意外伤害的概念。
1、播放PPT,出示一个男孩摔破膝盖流血的画面,提问这孩子受伤了,请你赶快帮助一下,你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呢?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如:先用纸巾或是干净的手帕把孩子伤口的血擦掉,然后用创可贴贴上去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按住伤口止血。
如果伤口很大的话就及时的送去医院。
2、猜测孩子受伤的原因。
二、帮助幼儿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形式。
1。
师:除了摔跤会使人们受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那么还有哪些意外也会发生伤害事故?2 、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借助PPT图片展示认识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溺水、从高处坠落、触电、被动物咬伤等。
4、请幼儿说一说。
三、观察画面,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措施。
1、以被狗咬伤为例,请孩子观察画面,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进行急救:用清水冲洗伤口,最好将伤口掰开进行冲洗,如果有血要及时止血,然后到医院接受治疗,打狂犬疫苗针,如果不打这个针,后果很严重。
2、幼儿自由选择内容,了解其他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
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用超链接的方法展示面面,引导孩子勇敢、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急救教育教案篇2急救止血包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全院待培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正确处理外伤患者。
二、教学重点:关键掌握急救止血技术的操作流程(①评估环境②检查伤情③止血④包扎)。
止血包扎手法准确到位,描述确切,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课题讲授、操作演练。
幼儿园大班学习急救安全知识教案
幼儿园大班学习急救安全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事故、灾难和急救常识。
2.学会如何应对紧急情况,提升安全意识。
3.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和应急处理技巧。
二、教学内容1.事故、灾难和急救常识。
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某种损失或不良影响的事件。
常见的事故有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溺水事故等。
灾难:指由于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和其他因素导致人类生命或财产遭受的巨大损失的事件。
常见的灾难有地震、洪水、台风等。
急救常识:指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进行紧急救助。
常见的急救状况有晕厥、呼吸急促、断气、心跳停止等。
2.如何应对紧急情况,提升安全意识。
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1)冷静应对:在突发状况下,要保持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
2)果断行动: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果断的行动。
3)求助其他人:在紧急情况下,一定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提升安全意识:1)注意安全: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如校园里的各种安全措施。
2)警惕和预防:在进行各种活动时,要时刻警惕和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
3)将安全当作习惯:通过不断的培养安全意识,使安全成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孩子更形象深入地理解急救常识。
2.问答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孩子进行问答,让孩子思考有关急救常识的问题。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急救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今天的主题——急救安全常识,并让孩子们了解发生突发事件时的紧急处理方式。
2.核心环节:A.事故、灾难和急救常识:教师结合图片和实物让孩子们学习常见的事故、灾难及急救常识,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们收集和总结有关知识。
B.如何应对紧急情况,提升安全意识:让孩子在虚拟情景下,模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方式,帮助孩子培养应为处变的能力和习惯。
C.正确的急救方法:通过视频资料和模拟演示,向孩子们介绍救助对象时应该采取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
急救安全教育教案小学生: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措施
急救安全教育教案小学生:如何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措施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如心脏骤停、大出血等等,这时候怎么办呢?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这种危险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进行正确的急救措施,以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今天我们将学习心肺复苏和止血等急救措施,来应对这些危险情况。
第一部分:心肺复苏什么是心肺复苏呢?心肺复苏是用人工方法维持心肺功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从而拯救心脏骤停的人。
以下就是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1.叫救护车在紧急情况下,要第一时间打120叫救护车,以便及时到达现场,从而为患者争取救治的时间。
2.进行检查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你可以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确定他们是否呼吸或心脏骤停,确定能否进行心肺复苏。
此时,你应该轻拍其肩膀并大声拍打或喊叫,试图唤醒他或确定他是否有反应。
3.开启空气道如果患者完全失去知觉,并且不能感受到你的刺激,你应该立即开放他们的空气道,以保证他们能够呼吸。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患者放平,将其头仰至最大角度,用手托住他下巴拉起。
4.进行心脏按压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应该在合适的位置(颈椎下和胸骨中部之间)用手压(右手食指和中指交叉)将胸骨向下按压,每分钟按压次数应该为大约100次。
5.进行人工呼吸医生在提供人工呼吸的时候,必须避免使空气进入患者的胃部。
具体方法是先将患者的头仰至最大角度,按压他们的喉咙将空气储存在肺部,以维护人体生理机能,防止窒息,提供急救必要的氧气。
第二部分:止血当我们遇到大出血情况的时候,必须采取快速而扩散性的措施来尽可能迅速止血,以保护伤者生命安全。
以下是通常可以采取的方法:1.压迫止血压迫止血是最基本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当我们出现大出血情况的时候,立刻用压力止血器将伤口局部压迫,使血液迅速凝固,起到止血作用。
如果没有止血器,也可以使用布条或口红等代替。
2.使用止血药物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止血药物也可以快速止血。
急救常识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本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教案围绕着急救常识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让他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正确、迅速地做出应对,保证人身安全。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次班会的教学内容和安排。
一、教学目标1.了解急救常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3.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4.掌握突发情况下的正确应对方法;5.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急救常识的介绍本环节主要介绍什么是急救,为什么要学习急救常识,学习急救常识的意义和必要性,让学生对急救常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1)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如突发火灾、地震等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方法。
(2)心肺复苏术:手压胸部、人工呼吸等。
(3)出血处理:如手指切割等血液类似伤口的处理方法。
3.安全预防知识本环节根据生活中易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讲解,如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等。
4.急救演练通过模拟突发情况,让学生练习急救技能和应对方法,达到进一步培养自救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视频、图片、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现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急救情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2.讲解法:讲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演练。
3.模拟演示法: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急救情况,让学生自己操作,懂得如何解决突发性问题。
四、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接引学生会议事宜,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
2.介绍急救常识通过多媒体方式对急救的意义、历史及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3.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详细的讲解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就常见的急救场景进行现场演示。
4.安全预防知识12144000有针对性的宣传学生们在生活中出现过的安全隐患,并介绍解决方法。
5.急救演练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急救情况,让学生自己操作,懂得如何解决突发性问题。
五、教学工作步骤1.会前准备教师制定班会教案,统一班级上学时间,准备多媒体教具,其他必需的学习辅导资料等。
安全教案急救常识与技能
安全教案急救常识与技能安全教案:急救常识与技能一、引言急救常识与技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它能够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减少患者伤害和生命危险。
本教案旨在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我们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二、心肺复苏术1.调查显示,心脏骤停是导致突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习心肺复苏术可以帮助我们在这类紧急情况下保护生命。
2.急救步骤:- 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拍打双肩激醒患者。
- 判断是否有呼吸,可倾听患者口鼻部是否有呼吸声。
- 按压心脏,使用心肺复苏术维持患者生命。
3.正确心肺复苏术的关键技巧:- 手心叠加,以适当力量按压胸骨。
- 合理利用体重,保持正确姿势进行按压。
- 控制按压频率和深度,至少保持100次/分钟按压频率。
1.创伤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学习正确的创伤急救措施可以降低伤害的程度。
2.常见的创伤急救技术:- 出血控制:使用压迫和包扎等方法有效控制出血。
- 骨折固定:采用合适的固定方法以减少骨骼移动。
- 创口处理:使用消毒液清洗伤口,并使用敷料包扎伤口。
3.在创伤急救过程中,确保自身的安全性和保护患者不受二次伤害非常重要。
四、中毒急救1.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可能由于误食有毒物质或暴露于有毒环境中而引起。
2.中毒急救的关键步骤:- 确定中毒原因和类型,了解中毒症状。
- 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医疗帮助。
- 尽量保持患者舒适,不让其进一步接触有毒物质。
3.切勿尝试使用未经专业指导的解毒方法,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1.溺水事故很常见且危险,了解溺水急救方法可以帮助拯救遇险者的生命。
2.溺水急救的关键步骤:- 尽快拖出溺水者,确保自身安全。
- 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
-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抢救处理。
3.在急救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措施。
六、结语急救常识与技能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
通过学习心肺复苏术、创伤急救、中毒急救和溺水急救等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急救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急救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急救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简介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急救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突发意外事件。
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急救以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急救原则和技巧,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3. 培养学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保护自己的意识。
4. 引导学生形成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内容1. 急救概述- 什么是急救?- 急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急救的基本原则。
- 急救的常见场景。
2. 常见急救技巧- 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技巧。
- 外伤处理和止血方法。
- 烧烫伤处理。
- 窒息和呼吸困难的应急处理。
3. 急救演练- 分组进行急救场景模拟演练。
- 模拟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技巧。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教学方法1. 介绍和讲解:提供基本的急救相关知识,呈现实例和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演示和示范:老师进行急救技巧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急救场景,分享经验和想法。
4.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急救场景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技巧。
教学评估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急救相关知识,包括重点原则和技巧。
2. 演练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急救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其应急反应能力和急救技巧。
3. 学生反馈:询问学生对本次主题班会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资源与准备1. PowerPoint或教学板书。
2. 演示用具和模型,如人体模型、急救器材等。
3. 分组演练所需的道具和场景布置。
课堂互动1.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回答教师的提问。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和展示,加强合作和交流。
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教案旨在提高学生的急救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介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常见技巧,进行实践演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幼儿安全急救知识教案
幼儿安全急救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
2.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急救:讲解急救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幼儿了解急救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救治措施。
2. 急救电话:教授幼儿如何拨打急救电话,记住急救电话号码(如120)。
3. 止血方法:教授幼儿简单的止血方法,如指压法、压迫包扎法等。
4. 人工呼吸:讲解人工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教授幼儿简单的人工呼吸方法。
5. 常见外伤处理: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外伤类型,如割伤、擦伤、骨折等,并教授幼儿相应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安全急救知识。
2. 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急救技能,让幼儿观看并模仿。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急救技能。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学到的安全急救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安全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问答法: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安全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情景模拟测试:设置模拟情景,测试幼儿在实际情况下运用安全急救知识的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安全急救知识教案。
2. 教具:急救包、模拟人、止血带、纱布等。
3. 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 场地:教室、操场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急救的重要性,引起幼儿对急救知识的兴趣。
2. 讲解急救概念:介绍急救的定义,让幼儿理解急救的作用。
3. 学习拨打急救电话:教授幼儿如何拨打急救电话,并记住急救电话号码。
4. 学习止血方法:讲解并演示指压法和压迫包扎法等止血方法。
5. 学习人工呼吸:讲解人工呼吸的原理,并示范操作。
6. 处理常见外伤:让幼儿了解常见外伤类型,并教授相应的处理方法。
7.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幼儿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生急救安全课教案
小学生急救安全课教案教学内容:1. 急救常识2.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相互救助3. 火灾逃生常识4. 溺水救援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急救常识,学会简单的急救方法2.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相互救助的基本技能3. 掌握火灾逃生常识和溺水救援知识教学重点和难点:1. 急救常识和简单急救方法2.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相互救助3. 火灾逃生常识和溺水救援知识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紧急情况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些情况的看法,并引出急救和安全常识的重要性。
2. 学习急救常识通过展示急救图表和视频,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的急救方法,如急救包的使用和基本急救步骤。
3. 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与相互救助教师向学生介绍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和相互救助,如火灾逃生时要蹲下走、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4. 学习火灾逃生常识通过讲解火灾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演示逃生演习,让学生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技能。
5. 学习溺水救援知识通过观看溺水救援的视频和模拟救援演习,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发生溺水情况下进行救援。
6. 活动教师设计学生小组活动,让他们模拟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相互救助场景,并分享自己的紧急救援计划。
7. 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强调急救和安全常识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
8.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一份家庭急救包清单,并告诉家人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相互救助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急救和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需多加强训练和实践,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9. 巩固教师提醒学生,要经常复习和巩固所学的急救常识和安全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10. 反馈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的安全问题,并鼓励他们向老师和家长反馈有关安全的建议和意见。
11. 师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向家人介绍所学的急救常识和安全知识,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急救预案,增强家庭成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急救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急救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急救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急救安全教育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适用年级:全校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2. 培养学生面对突发意外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急救知识的学习。
2. 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1. 急救技能的实际操作。
2.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急救知识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 准备相关的急救知识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准备急救道具,如急救包、假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意外事故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急救安全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急救的概念和意义。
2. 讲解常见的意外伤害,如出血、骨折、烫伤等。
3. 介绍急救的基本原则,如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合理施救等。
3. 技能培训(10分钟)1. 演示急救包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如何进行心肺复苏(CPR)。
3. 演示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急救技能。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收获和感悟。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次课程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际操作急救技能的能力。
3. 学生对安全意识的提高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急救安全意识和能力。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中学生安全急救教案
中学生安全急救教案引言概述: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群体,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和意外伤害的可能性。
因此,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制定一份中学生安全急救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意外伤害的预防、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中学生常见疾病的急救处理、突发疾病的急救处理以及心理急救方面,为中学生提供一份全面且实用的安全急救教案。
一、意外伤害的预防:1.1 学校宿舍和教室的安全检查:确保宿舍和教室的电线、插座、照明设备等设施安全可靠,防止火灾和电击事故的发生。
1.2 安全出行教育:教育学生出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等。
1.3 安全用火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明火,如煤气炉、电炉等,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2.1 创伤伤害的处理: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创伤伤害,如清洁伤口、止血、包扎等。
2.2 晕厥伤害的处理:教育学生遇到他人晕厥时,应及时将其平卧并保持呼吸畅通,避免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2.3 骨折伤害的处理: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骨折伤害,如固定伤处、及时送医等。
三、中学生常见疾病的急救处理:3.1 中暑的急救处理:教育学生中暑时应及时就地休息、补充水分、降低体温等。
3.2 呼吸道疾病的急救处理: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窒息等,如保持呼吸通畅、及时就医等。
3.3 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教育学生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止接触过敏原、服用抗过敏药物等。
四、突发疾病的急救处理:4.1 癫痫发作的急救处理: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癫痫发作,如保护患者头部、保持呼吸通畅等。
4.2 中风的急救处理:教育学生中风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通畅等。
4.3 心脏病发作的急救处理: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心脏病发作,如保持患者平卧、按时服药等。
五、心理急救:5.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5.2 突发事件后的心理疏导:学校应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一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任务一事故应急救援基本概念事故应急救援涉及的基本概念很多,重点概念如下:1.事故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 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3.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单位等组织为有效地预防、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制定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及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的统称。
4.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
5. 一案三制一案三制是指为应对事故应急救援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建立的应急体制、应急制、相关法律制度的简称。
6. 预警预警是指根据监测结果,判断事故可能或即将发生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并提出相关应急建议的行动。
7. 预警分级预警分级是指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紧急程度所划定的警报等级。
发布时一般依次用红色c级)、橙色c n级)、黄色(囚级)和蓝色(凹级)表示。
8.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是指发生事故后,明确分级响应的原则、主体和程序。
重点要明确政府、有关部门指挥协调、紧急处置的程序和内容;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响应程序和内容,以及有关组织应急救援的责任;明确协调指挥和紧急处置的原则和信息发布责任部门。
9. 应急响应分级应急响应分级是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和事发地的应急能力所划定的应急响应等级。
10. 应急保障应急保障是指为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
一般按功能分为人力、财力、物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与信息、公共设施、社会沟通、技术支撑及其他保障。
11. 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是指一旦发生事故,按照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能快速反应处理事故或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初期阶段,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12. 应急恢复应急恢复是指事故发生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以后,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为了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任务二事故应急救援内涵、原则与任务一、事故应急救援内涵事故应急救援的内涵包括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虽然这四个阶段常常是重叠在一起的,但它们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并且成为下一阶段内容的一部分,如图 1-1 所示。
图1-1 事故应急救援的四个阶段1. 预防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假定事故必然发生的前提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降低或减缓事故的影响或后果严重程度。
2. 预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采取的各种准备,包括应急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施)、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练、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而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动响应工作。
3. 响应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救援行动,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求援等,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4. 恢复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恢复工作,使事故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立即进行的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
短期恢复中应注意避免出现新的紧急情况;长期恢复包括厂区重建和受影响区域的重新规划和发展。
事故应急救援必须强调以下两点:(1)事故应急救援不仅仅是在事故发生后要采取行动,而是应该将重点落在预防上面,尽可能地预防事故发生。
由于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在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后,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2)事故应急救援不仅仅是从事事故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的事情,它与所有从业人员密切相关,也与所有社会大众紧密相关。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不能只会报警,不能完全依赖于应急救援专业人士,更应该懂得自救与避险相关知识,懂得现场急救知识,懂得现场急救设备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懂得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懂得现场处置基本措施。
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每个人都要扮演好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角色,熟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才可能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事故应急救援基本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如图 1-2 所示。
其中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平时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到预防有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
重大事故所具有的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了救援行动必须达到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负责制,以区域为主,并根据事故发展情况,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地区的优势和作用。
事故应急救援又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工作,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救护、公安、消防、环保、卫生、质检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
三、事故应急救援基本任务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现场处置任务和宏观管理任务。
1. 现场处理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在撒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 2 )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特别对发生在城市或人口稠密地区的化学事故,应尽快组织工程抢险队与事故单位技术人员一起及时控制事故,避免继续扩展。
( 3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 4 )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的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2. 宏观管理任务(1)完善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罔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国家安全生产有关预案。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及关键岗位在内的应急救援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演练等作为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应急预案的备案审查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质量,做到相关预案相互衔接、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以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预案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预案演练总结等,及时对应急预案予以修订。
( 2 )健全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制和机制。
落实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都要明确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职责。
完成省、市两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做到事故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理顺各级事故应急管理机构与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工作关系。
对于隶属于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的矿山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与省级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共同协商,完善体制,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做好工作。
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机构间的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合力。
要发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在事故应急管理方面的协调作用,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 3 )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能力建设。
依据全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
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国家、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本地区、本行业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确保顺利实施。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
统筹规划,建设具备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送、数据查询、辅助决策、应急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省(区、市)、市(地)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及骨干应急救援机构的信息共事。
应急信息系统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和利用安全生产通信信息系统和有关办公信息系统资源,规范技术标准,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