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初中地理读书笔记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让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比较多,加上原有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知识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初中地理又是一片空白,造成学生普遍厌学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者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那么,新课程标准如何才能得以实施和落实?经过假期的学习,感悟较深,对地理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不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的教材,而是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相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构成的一个体系。
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这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
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工具。
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体验背景,带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作为新一代的教师,为了发挥这种教育的最大效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体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地理课改新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推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的需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除了掌握基本概念,课堂教学还要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原本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变得有现实性、生活性的,让知识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知识。
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求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新课程,除了3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还要进行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无疑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
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一、简介本读书笔记主要总结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初中地理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二、重要概念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地球内外自然环境的形成、演变和相互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关注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如地球构造、大气环境、水系等,以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另一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重点介绍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如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以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视频教学利用地理教学视频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展示真实的地理环境和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地理视频,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展示和解读。
2. 地图绘制地图绘制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手绘地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绘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地图绘制的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展示出来。
3.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地理景点或实地调查,可以使他们真实感受地理环境,观察和体验地理现象,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总结地理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理解和运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返工。
七年级地理读书笔记
七年级地理读书笔记在七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地理这门课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它让我领略了地球的奇妙,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让我对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仿佛进行了一场环球旅行。
从广袤无垠的大陆,到波涛汹涌的海洋;从高耸入云的山脉,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炎热干燥的沙漠,到寒冷潮湿的极地。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去探索,去了解。
就拿气候这个部分来说吧,以前我总觉得天气就是简单的晴天、雨天、阴天。
可地理课告诉我,气候可复杂得多啦!世界上有那么多种气候类型,像是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等等。
每种气候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比如热带雨林气候,那里终年高温多雨,简直就是植物的天堂!我记得书上说,热带雨林里的树木高大茂密,藤蔓交织,阳光都很难穿透那层层叠叠的树叶。
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动物,像色彩斑斓的鹦鹉、灵活敏捷的猴子、慢吞吞的树懒。
想象一下,走在那样的雨林里,耳边是鸟儿的欢叫声,身边是飞舞的蝴蝶和不知名的小虫子,脚下可能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说不定还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欢快地游来游去。
而温带季风气候就大不一样了。
夏天炎热潮湿,冬天寒冷干燥。
我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中国北方地区,那里就是温带季风气候。
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热得人直冒汗。
可一到冬天,呼呼的北风刮起来,那叫一个冷啊!有时候还会下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房顶上、树枝上都堆满了积雪,就像童话里的世界。
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帽子和手套,在街上匆匆走着。
路边的小吃摊冒着热气,卖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和馄饨,让人感觉心里暖暖的。
说到地理,怎么能不提提地形呢?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每一种地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和故事。
就说山脉吧,世界上著名的山脉有很多,像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那可是世界屋脊啊!它高耸入云,山顶上终年积雪,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白色的巨龙盘踞在大地上。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读书笔记初中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读书笔记初中
(原创版)
目录
1.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内容概述
2.初中生阅读《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收获
3.推荐《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原因
正文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内容概述】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是一本集世界各地奇异现象和神秘事件于一身的知识性读物。
书中详细介绍了诸多奇特的地理现象,如神秘的百慕大三角、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以及世界上各种神秘的洞穴、遗迹等。
同时,还探讨了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地理未解之谜,如幽灵船、UFO、以及各种
灵异事件。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莫测、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初中生阅读《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收获】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本书将带领初中生走进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世界,让他们了解到世界上有很多现象仍然没有确切的解释,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此外,书中的许多未解之谜也可以作为同学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增加他们的趣味性。
【推荐《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的原因】
《世界地理未解之谜》是一本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读物,既可以帮助初中生增长知识,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世界
的更多可能性。
七年级下册笔记-地理
七年级下册笔记-地理七年级下册笔记地理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
从半球位置来看,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从海陆位置上说,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部与欧洲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的地形多种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比如,长江、黄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向东注入太平洋。
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由于亚洲地域辽阔,跨纬度广、海陆差异大,加上地形复杂等因素,导致了气候的多样性。
亚洲的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的分布也不均匀,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西部和北部人口稀疏。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日本日本是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的著名山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多火山地震,这是因为它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为了应对地震,日本的房屋建筑多采用轻质材料,并且民众经常进行防震演习。
日本的经济高度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它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样的布局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传统服饰如和服,传统建筑如京都的古寺,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东南亚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东南亚气候湿热,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东南亚的旅游业发达,比如泰国的大皇宫、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
印度的地形分为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和南部的德干高原。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一)我认真地读了一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简称课标),颇有感悟。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
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像旧的地理《课标》一样,注重老师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例及课后反思,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流程:一.创设感性导入情景新课标提出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感性现实材料以提问方式导入,如图片、动画或视频等方式,例如:在讲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首先用多幅图片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植被景观)差异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会呈现不同的自然景相?由此引入新课,为说明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化做铺垫。
这样的景观图片展示方式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现实感,使他们不至于在学习气候类型这样比较陌生而抽象的知识时无源可寻。
进入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时可先播放一幅“苦难的地球母亲”动画图片,动画展示了把地球比作一个怀孕的母亲并牵着很多孩子哭泣的场景,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在用数据告诉学生人口数量以及后面归纳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前就让学生先从情感上深刻的感受到人口数量的庞大及带来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笔记史上最全
人教版九年级地理全册笔记史上最全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构成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时间为24小时- 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时间为365.25天3. 地图的使用和绘制- 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地球- 地图的绘制需要符号、比例尺和方位等要素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 全国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2.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类型多样- 从南到北,气候逐渐由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3.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有高山、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和沿海地带等地貌类型- 多山地带约占国土面积的2/3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问题- 人口是指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质量和分布等方面的问题2. 人口增长与控制- 人口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3. 城市的特点和功能- 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地区- 城市功能包括居住、工作、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第四章:生产与消费1. 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选择受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影响- 不同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2. 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选择考虑原材料、能源和交通等因素- 工业区位的合理选择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工业发展3. 交通运输与区位选择- 交通运输是地理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发达的交通运输可以缩短地理距离,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1.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能源消耗增加-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化进程加剧环境污染2. 环境问题的影响- 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大气和土壤污染是主要的环境问题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地理全册的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一地理书笔记
初一地理书笔记在我的初一时光里,那本地理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页都藏着让我惊叹不已的世界奥秘。
翻开那本有些磨损的地理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地图。
那些线条和色块拼凑出的大陆、海洋、山脉和河流,仿佛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拼图游戏。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时的那种震撼,心里想着:“哇塞,原来地球这么大,这么多奇妙的地方等着我去了解!”笔记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解释着,我在下面手忙脚乱地做着笔记。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公转则带来了四季变化。
”我当时就在想,这地球可真是个勤劳的大家伙,一刻不停地转着,给我们带来白天黑夜和春夏秋冬。
为了记住这些知识点,我还画了一些小漫画在旁边。
比如画一个哭丧着脸的小人儿代表黑夜,一个笑嘻嘻的小人儿代表白天,这样每次看到笔记,都能让我一下子回忆起那些抽象的概念。
说到气候,那可真是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
什么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各种名称让人眼花缭乱。
为了搞清楚它们,我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记得有一次,我把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都抄在了便利贴上,然后贴在房间的墙上,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上几眼。
结果有一天,我妈进我房间打扫卫生,被满墙的便利贴吓了一跳,还以为我在搞什么神秘的装饰呢。
还有那些关于地形的笔记,什么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每一种地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我记得老师讲山地的时候,说山地就像是地球的皱纹,高低起伏,充满了挑战。
我就在笔记上画了一个满脸皱纹的地球,还在旁边写着:“地球爷爷,您辛苦了!” 现在想想,真是幼稚又好笑。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一次实地观察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老师带着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座小山丘。
我们沿着蜿蜒的小路往上爬,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的地形和植被。
我发现山脚下的树木比较矮小,而越往山上走,树木就越高大挺拔。
我赶紧在地理书上记下:“海拔越高,植被越丰富。
地理读书笔记范文4篇
地理读书笔记范文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地理读书笔记范文4篇文中文件目录自然地理读书笔记范例全球经济自然地理读书笔记再次发觉生态学读书笔记初中地理老师读书笔记在这里这书中我最先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新课程标准功效的表述是:“我国新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评定和测试出题的根据,是国家管理个点评课程内容的基矗应反映我国对不一样环节的同学在专业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领域的基本要求,要求每门学科的特性、总体目标、内容框架,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和点评提议。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中,地理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理解地球奥秘的大门。
最近读的一些地理书籍,让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地理学,它可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哪里是山,哪里是海。
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融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元素。
从大气环流到地壳运动,从人口迁移到城市发展,无一不在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了解到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
原来,我们脚下的大地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由多个巨大的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和分离。
这些板块运动造就了雄伟的山脉、深邃的海沟以及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而逐渐隆起的。
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则是因为太平洋板块与周边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了地球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气候也是地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不同的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而在大陆内部,由于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往往形成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不仅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在干旱地区,人们需要发展节水农业;在寒冷的地区,建筑风格和取暖方式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人文地理方面,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规律让我深思。
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条件、文化传统等因素都在左右着人们的选择。
像一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形成了繁华的城市群。
而在一些贫困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则相对稀少。
人口的迁移不仅带来了劳动力的流动,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城市的发展也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市的选址、功能分区、交通规划等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一个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不合理的规划则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七上地理笔记初中
七上地理笔记初中第一章:地球与地理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球体,但在赤道处稍微膨胀,两极稍微扁平。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使得我们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公转一圈约为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3. 地理格网与经纬度为了更好地描述地球表面的位置,人们建立了地理格网和经纬度系统。
地理格网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帮助我们确定地理位置。
经纬度则是用来精确定位地球上的任何一点。
第二章: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受到纬度、海洋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1. 气候带的划分根据不同纬度带来的热量差异,地球被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大的气候带。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温带气候温暖适宜,热带气候炎热多雨。
2. 气候影响因素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地形、海陆分布等。
其中海洋起到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陆地类型也会影响当地的气候特征。
3.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近年来,全球变暖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气候变化趋势明显。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第三章:地球的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命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础。
1.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但绝大部分是咸水。
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而且分布不均,面临着供需矛盾的问题。
2.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相态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水会从海洋蒸发形成水蒸气,然后凝结成云,最终降落为降水。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保护水源地和水环境,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第四章:地球的生物资源地球上生物资源的丰富与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以及其他各种生活必需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笔记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人文、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理概念、地理信息、地球的构造和地理环境等内容。
以下是我对这些知识的笔记总结:第一章:地理概念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人文、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分布、形态和联系。
1.1 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是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它由内向外的结构分为核心、地幔和地壳。
地图是一种表示地球表面的平面图,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地球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
1.2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和人文地理信息。
自然地理信息指地球的自然环境、地貌、气候等。
人文地理信息指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影响。
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等形式表达和呈现。
第二章: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构造主要由固态地球、水圈和大气圈组成。
这些构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2.1 固态地球固态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固态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包括陆地和海洋。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由许多熔融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幔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2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水的总量。
它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水圈对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环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的气体包围层。
它由多种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和一些稀有气体。
大气圈不仅为生物提供氧气,还调节了地球的气候和气温。
第三章: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地理要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
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
3.1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等要素。
气候影响着地球各地的温度和降水情况。
地貌则决定了各地的地形和地势。
土壤和植被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2 人文环境人文环境包括人口、居住区、经济活动和文化传统等要素。
人口数量和分布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下册笔记地理下册笔记1. 自然地理-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的人类活动的学科,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域、陆地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 大气层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包围层,气候和天气都与大气层有关。
-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并且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地球表面的陆地分为岛屿和大陆,大陆面积较大,有山脉、高原和盆地等地形。
2. 大洲和大洋-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集中在五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北美洲。
- 大洋是陆地之间的广袤水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 大洋中的海洋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等。
- 地震是地球地壳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可以造成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
- 火山爆发是岩浆从地壳内喷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热气、火山灰和火山岩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 洪水是由于降水过多或河流、湖泊溃堤等原因引起的大规模涝灾,可以造成水土流失、城市淹没等问题。
- 干旱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缺乏水分,导致农作物枯死和土地退化。
4. 人口和城市- 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的总数,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 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资源集聚的地区,包括首都、大都市和中心城市等。
-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与城市化相关的问题包括城市扩张、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建设等。
- 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的机会,但也会带来交通拥堵、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
5.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法规的制定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地理读书笔记4篇
地理读书笔记4篇高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二)《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戴卫星,夏建龙;“从有效性视角审视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1、有效的提问应该引发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水循环教学中,就水循环的概念、类型提问,没有思考的价值。
如果变换切入的角度,可以是另一番景象(1)李白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地理科学的角度看正确吗?(2)长江水参与的水循环是那一种?三峡大坝改变了水循环的那些环节?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敢问、激发学生想问,指导学生会问。
注意倾听,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学习资源。
2、触摸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3、在乎沿途的风景和观赏风景的心情。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次旅行的话,终点是三维目标。
教师是知识丰富、思维灵动且善于发现意外风景的导游。
让你的团队和你一起享受一次充满激情和快乐、体验和收获的行程,并顺利抵达三维的目的地。
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时的寻宝游戏,我军攻击线路选择。
4、合作探究的问题具有适度的思维含量,是有效探究的关键。
设置情境,在有趣的情景中思考讨论问题事半功倍。
如就世界的人种,仅就人种类型、分布、差异等现成知识,没有探究的必要。
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比如提供世界不同种族杰出代表背景材料,讨论种族优劣问题;提供人种与地理环境关系背景资料,探讨人种与地理环境。
5、寻找失落的情感对学生满怀希望,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帮助成功。
不仅教知识,更重视传播人生理念。
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漫画,幽默辛辣、形象生动、富有感情因素,让学生去领会,感悟蕴含在其中的道理。
(学习环境保护后可以就某一方面环境问题创作漫画)合理评价与善待学生的错误。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刘倩;“地理课堂中的留白策略”时间上的留白:1、合理把握课堂节奏,在紧张的思维活动间隙给学生整理、领悟和巩固的时间(做知识结构图、画原理图、小制作)2、为学生展示真实的思维水平留白。
听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完。
初一上册地理2到6页读书笔记
初一上册地理2到6页读书笔记初一上学期地理读书笔记第二页:大地的起源和发展地球是宇宙中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它是包括八大行星的太阳系的成员之一。
地球的形状接近一个椭球,它的外部被大气包裹着,使得我们能够呼吸空气并生存。
但是,地球的大部分表面都覆盖着海洋,只有极少的地区是陆地。
地球的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壳是我们身处其中的部分,它是由岩石和土壤组成的。
地壳在地球的表面形成了各种地形,如山脉、平原和高原等。
地球的地壳是不断变化的,会受到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球的地幔位于地壳下面,它是由岩石和金属组成的,温度和压力非常高。
地幔的运动导致了地球的地壳变动,形成了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部分,它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地核的温度极高,能够产生磁场,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暴和宇宙射线的影响。
地球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科学家认为,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
起初,地球的表面充满了岩浆和气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降低,岩浆表面形成了地球的地壳。
地壳不断变化,陆地和海洋交替出现。
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表面出现了最早的有机物,生命在地球上开始出现。
随着生物的进化,陆地上出现了植被,海洋中出现了生物多样性。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约为200万年。
人类通过科技和文明的发展,对地球的改变越来越大,这也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三页: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的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钟4秒,即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昼夜温差的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我们可以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时区的划分。
经度是从地球上的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角度,它用来测量东西方向。
时区是根据经度的划分来确定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即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被称为椭圆轨道。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
地理学的读书笔记地理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宛如一幅宏大的画卷,展现着地球的千姿百态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最近,我沉浸在地理学的书籍中,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和空间的奇妙之旅。
以下是我在这个旅程中的一些所思所获。
地理学所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从自然地理的山川河流、气候土壤,到人文地理的城市发展、人口迁移,无一不让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了解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运动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大陆和海洋。
板块的漂移、碰撞和俯冲,不仅造就了雄伟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活动等自然灾害。
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更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共同作用决定了一个地区的气候类型。
比如,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而两极地区则是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此外,地球上的水圈也是一个神奇而又复杂的系统。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肥沃的平原,而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水资源供应至关重要。
谈到人文地理,城市的发展和演变让我深感人类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
从古代的城市起源,到现代的大都市扩张,城市的布局和功能不断发生着变化。
交通、工业、商业等因素推动着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人口的迁移和分布也是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了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流动和聚集。
这种人口的流动不仅改变了人口的分布格局,也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如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和自然灾害等。
GPS 则为我们提供了精确的位置信息,方便了导航和地理测量。
GIS 则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地理笔记初中
地理笔记初中初中的时候,地理这门课可真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的是那些神奇的地理现象和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地风光,恨的是那些怎么也记不住的知识点和复杂的地图。
说起地理笔记,那可真是一本充满了“酸甜苦辣”的秘籍。
我的地理笔记本,起初它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去描绘那些神秘的地理世界。
记得刚开始学地理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脑袋里像是有一团乱麻。
于是,我决定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心想这样总不会出错了吧。
结果,一节课下来,我的手都快写断了,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回头再看,自己都不知道写的是啥。
后来,我慢慢学聪明了,不再盲目地全盘记录。
我学会了先听老师讲,理解了之后再挑重点记。
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时候,那可真是让我头疼了好一阵子。
什么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是名字就够让人晕乎的了。
为了记住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我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我在笔记上画了各种小图表,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温度、降水的特点,还在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编的小口诀。
比如“热雨全年雨不停,高温高湿树常青”,这说的就是热带雨林气候啦,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还有一次,老师讲到了世界的地形。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我在笔记本上画起了山脉、河流和高原。
画那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我使劲儿地把线条画得高高的,还在旁边标注“世界屋脊”。
画亚马孙河的时候,那弯曲的河道就像是一条蓝色的大蛇在本子上扭动。
画非洲的刚果盆地,我把它涂成了深深的绿色,想象着那里茂密的热带雨林。
这样一边画一边记,那些地形的样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记得有一回地理考试前,我把笔记本拿出来从头到尾复习了一遍。
看着那些自己用心写下的笔记,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
考试的时候,有一道关于欧洲地形的题目,我一下子就想起了笔记本上画的那幅简单的欧洲地图,答案也就轻松地写了出来。
那次考试,我的地理成绩还不错,这可多亏了我的地理笔记。
初中的地理课上,还有很多有趣的实验和活动。
七年级地理读书札记
七年级地理读书札记我认真地读了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标准》,颇有感悟。
特别是对地理新《课标》下教书设计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一些体会。
读了整本书,真的是收益良多。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目标是: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注重老师仅仅的讲解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这个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重视爱国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这个定位于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
根据自己的教学案列以及课后反思,我认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设疑创设理智教学情境、利用板图创设动态教学情境、利用诗句创设景观教学情境、利用故事创设乐趣教学情境、联系实际创设成功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有协助。
比如:在讲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首先用多幅图片P64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植被景观)差异并提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上不同地方会表现不同的景象?由此引入新课,为说明世界气候类型做铺垫。
这样景观图片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有直观现实感,是他们不至于在学习气候类型有陌生感。
又比如,讲《地球的形状》时,使用我们日常生活的见识问话:“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是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能够看到月球想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简单的提问,便解决了地球的形状,以及解释一个球要有哪些条件,接着就解决了地球的大小。
二、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的主要内容1、学习新课激兴趣,适当利用诗句创设景观教学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揭示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的道理。
“高处不胜寒”说明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规律。
2、引导学生从现实注重的焦点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水平以《世界的人种》为例,设疑:同学们仔细观察,为什么同一星球的人,会有不同的肤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知道星球有不同人种,却没有注意为什么会这样,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读书笔记大全】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初中地理教师读书笔记在这本书中我首先了解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课程标准作用的描述是:“国家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个评价课程的基矗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材、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和高中地理考试命题的依据,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要求。
与旧版标准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中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明确提出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最终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必要的知识获取过程和学习成果展示,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正如掌握知识一样,它也是地理课程的总目标。
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
在人们以往的理解中,兴趣往往被认为是使地理教学更顺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一个因素。
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本身并不是地理课程真正的目标。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化。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学的基本标准,是使用于全国范围的最基本(底线)要求,地理教科书编写和实际教学内容范围往往会大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非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被称为“拓展”内容。
这些拓展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阶梯”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虽然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未作要求,但与标准内容密切相关,是服务于标准内容教学的必要铺垫;二是“提高”内容,这部分拓展内容属于标准内容某一主题,但又独立于标准要求内容之外,多试教科书编写者或教师认为十分重要、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适当补充提高的内容。
三十“探究”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标准内容的课外延伸,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前沿、时事地理和生活地理内容,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题,以弥补教科书的滞后性和难以完全适合地方教学的不足。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新定位对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建议的理解,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程度的评价,评价地理学习中重要活动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初中地理读书笔记地理学科一直以来让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比较多,加上原有的高中地理教科书知识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初中地理又是一片空白,造成学生普遍厌学现象。
新课程的实施者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那么,新课程标准如何才能得以实施和落实?经过假期的学习,感悟较深,对地理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不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的教材,而是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相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构成的一个体系。
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这决定了它是独特的且永远变化的。
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工具。
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体验背景,带者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
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
作为新一代的教师,为了发挥这种教育的最大效益,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将相关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学习手段等课程要素进行优化整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体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地理课改新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推出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的需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除了掌握基本概念,课堂教学还要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要求教师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对现有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使原本单调、枯燥、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并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变得有现实性、生活性的,让知识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学知识。
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求建立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新课程,除了3个必修模块,7个选修模块,还要进行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无疑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
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新的教学身份,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对课程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来说,教师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实现主动式、交流式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体系。
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存在一个“接口”。
因此,教师应该不是简单利用课程来教学生,也不是课程简单的“消费者”,而是积极的“选择课程”、构建课程、开发课程。
在制定课程与学生接受到的课程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种经过教师运作了的课程,教师从“编剧”到“导演”全方位的操作。
这种“操作的课程”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程实施时对课程做出新的解释然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编导的课程。
例如:学习陆地自带的时候,课程中没有讲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这就给教师留下了一定的选择课程的余地,只有把气候的自然带相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讨论河流水文特征时,必须先了解河水补给。
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说:“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教师职业是: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创造别人的同时,升华自己。
叶澜:“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与发展。
”四、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教师能使专家、社会、家长的教育理念变成学生成长的现实。
自然生长的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以工厂生产一样的模式去制造,就失去了各个儿童的个性,打乱了儿童生长的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将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儿童是有他们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教师是课程能动的创造者,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是自我及学生精神生命的创造者,在创造别人的同时,创造自我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五、学习化社会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终身的,伴随职业生涯始终。
《学习革命》:“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通向未来的关键。
”学习进修、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基础。
校本教研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反思,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教师经验量的增加,经历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教师经验质的提高,向专家型发展:有利于教师经验准备性的提高,应变能力、教育艺术的提高。
同伴互助,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交谈、协作、帮助相互提高。
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专业化成长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
培训学习、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促进课程改革理想变为教育现实。
初中地理读书笔记我认真地读了一下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简称课标),颇有感悟。
特别是对于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角色转变,有些体会。
地理新《课标》之新,就在于地理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像旧的地理《课标》一样,注重老师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
这一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者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要求。
因此, 新《课标》在地理课程目标定位上有了变化, 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地理科学素养”,而不是像过去地理课程所追求的培养地理学科专家那样去确定目标,因而,新地理课程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中解放了出来, 从而让地理教育首先体现“教育”的功能, 关注人的素质提升和人的发展, 然后才是用“地理”去“教育”,这才是地理教育在新《课标》中升华的本质特征。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例及课后反思,我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可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流程:一.创设感性导入情景新课标提出应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所以在新课开始之前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感性现实材料以提问方式导入,如图片、动画或视频等方式,例如:在讲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时首先用多幅图片展示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观(主要是植被景观)差异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在世界不同地方会呈现不同的自然景相?由此引入新课,为说明世界气候类型多样化做铺垫。
这样的景观图片展示方式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现实感,使他们不至于在学习气候类型这样比较陌生而抽象的知识时无源可寻。
进入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时可先播放一幅“苦难的地球母亲”动画图片,动画展示了把地球比作一个怀孕的母亲并牵着很多孩子哭泣的场景,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在用数据告诉学生人口数量以及后面归纳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前就让学生先从情感上深刻的感受到人口数量的庞大及带来的压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在讲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之前,提问:提到中东你会想到哪些场景?以海湾战争为背景播放一段视频后请学生回答,并在片中就潜在的播放了中东地区战乱、干旱、多石油等特征,这样可结合当前热点围绕教学主题激发学生的探讨欲望,此外还潜移默化的促成他们养成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的主要内容感性导入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来说应当是很有益的,但是接下来还是难免会落入教材规定的内容中,让学生自然又产生某种叛逆心理,这个时候仍然要注重各个环节中提供给学生与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为解决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而不得不去探究、去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最后达到对全部知识点的掌握。
1.采用多种方式讲解知识要点,以现实为依托便于理解记忆新课标要求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审美情趣,在这点上我常常使用知识点相关的传统诗词作为切入点。
如: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赤道的周长约为4万千米。
《天气与气候》一章中讲解农作物受气候影响最显著时可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柑橘属亚热带作物,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柑橘生长,故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讲解影响气候的地形因素时可引用“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的规律;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揭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
2.引导学生从现实关注的焦点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如在七年级第三章第二节《世界的人种》为例,根据教学有经验的老师课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巴西的体育情况最感兴趣,而对于其他的人口、文化、农作物、矿产等则基本无兴趣。
便做了以下处理:让学生观察2002年世界杯巴西夺得冠军的图片,提起学生兴趣,学生感觉新奇,热情提高。
然后不失时机的让学生仔细观察,看一看自己认不认识夺得世界杯的巴西足球运动员。
学生热情进一步提高,出于好胜心理必然会争抢的说出自己所熟知的世界级球星,进而设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球星的肤色怎么样啊?为什么同一个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肤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对于自己所熟知的球星却一直没有注意到为什么会这样,会产生迫切想知道答案的心理。
或许学生对于巴西的人口组成没什么兴趣,也不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他们一定会迫切想知道自己心中的偶像的情况。
只要能发现教材中隐含的这一题材,并进行合理开发与重组,那么“世界三大人种”这一小节的知识便很容易解决了。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为解决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而“不得不”学自己兴趣不高的知识点,如此环环相扣,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与融会贯通。
而学生兴趣点的发现与教材内容的联接,各知识点之间如何进行这种“环环相扣”,这正是教师在“自主学习”运用中的最大量的“劳动”。
三.对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新课标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更广更深的思考现实中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