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关于先发地区重点镇发展制度变迁的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论文关键词:行政区划演变规律改革思路发展趋势论文摘要: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规模和数量,尽管在不同历史时代有不同划分标准,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和“折腾”,但是这些变化和“折腾”又有其规律可循。

只要我们根据这些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就可以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乡镇的行政区划,从而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搞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保障政策落实。

但是,乡镇的行政建制、行政单位、行政体制和行政成本等都是由乡镇行政区划的数量、规模和幅度决定的。

因此,只有首先搞好了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才能搞好乡镇行政体制的彻底改革,从而为“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前提和制度载体。

所以,认真总结我国乡镇行政区划历史经验,揭示乡镇行政区划的演变规律,比较乡镇行政区划的改革思路,预测乡镇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我国西周出现乡制,春秋产生县制,秦朝形成郡制。

其中对乡制的规定,从西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从四、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开始,各个不同时代都有各自的规定。

因其历史时代不同,人口密度迥异,划分标准不一,故乡(镇)的数量、规模、层次和幅度等差异都很大。

从隋唐到北宋,实行“县政乡派”,改“乡官制”为“职役制”,乡里不是基层政权,而是县衙派出机关,其职能是县的职能延伸。

乡村建制规模:隋代以5户为保、5保为里、4里为党,5党为乡,每乡500户(《隋书》);唐代以4户为邻、5邻为保、5保为里、5里为乡,每乡500户(《旧唐书》)。

从北宋到清朝,恢复乡村自治传统,实行“皇权不下县”,乡官不由县衙委派任命,改由族权和绅权支配下的地方贤达士绅担任。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乡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镇的发展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乡镇作为城乡结合部,既承担着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功能,也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然而,在形势变化中,乡镇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乡镇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或资金匮乏等因素,许多乡镇缺乏良好的交通网络、水电供应和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了交通不便利、生活水平较低等问题,限制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人才流失是制约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各种原因例如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大量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导致了乡镇缺少高素质人才,难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再次,乡镇农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传统农业依赖自然条件,往往受到天气因素的限制。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过于单一、规模不大,缺乏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此外,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二、促进乡镇发展的对策研究为解决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在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农村公路网络,完善乡镇间的连接;改善供水和电力设施,保证居民生活需求;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等以提升生活品质。

2. 培养人才并提供合理激励措施制定人才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回归或留在乡镇工作。

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推出人才专项计划,吸引技术人员和创业者回乡镇发展。

同时,注重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机会,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3.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建设等举措促进农产品多样化发展。

支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此外,加强现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益和品质水平。

4. 推进乡镇一体化发展鼓励乡镇之间资源共享、互补发展。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

征地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式转变
土地城市化速度比人口城市化速度快。 外延扩张的结果城市是人均土地面积高于发达国 家平均水平,结果:
闲置、单位面积产出低、容积率低、结构不 合理,等等。
城市土地外延扩张、利用粗放,与现行征地 制度有直接关系。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二)
第二,透支未来。 主要表现: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 1.土地财政 政府出让土地所获得的每一笔收入,都有一笔企 业或个人的负债与之相对应。实质上是一种依靠 透支社会的未来收益,谋取眼前发展的发展方式。
用形象的说法,就是“寅吃卯粮”。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二)
2.土地金融 政府用储备或掌握的土地,向银行抵押或质 押,获取贷款,用于建设。这是政府直接负债经 营,用未来收益逐步偿还,本质上也是“寅吃卯 粮”。 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各类融资平台,总负债 10.7万亿元,绝大部分属于土地金融。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革现行征地制度
总之
现行征地制度是旧的发展方式的重要组 成部分。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从根本上 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涨价归公”理论和宪法关于城市土地 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是现行征地制度的 两个最主要的理论支点。需要深入反思。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
2009年我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实际已突破10万 亿,约占GDP的32%。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政 府通过征地获取数额巨大的土地出让收益。
政府的收入过高,严重抑制了居民收入的正 常增长,导致消费需求不足。2008年居民消费率 仅35.3%。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 的成果不能由全体人民共享。
——积累与消费失衡,发展难以持续。
改革现行征地制度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

中心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中心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中心镇发展思路和建议嘿,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中心镇发展思路的经验。

我觉得中心镇要发展啊,得先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

就像我之前看过一个中心镇,它那有独特的手工艺传统,可愣是没当回事儿。

结果呢后来发现周边几个镇靠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他们就特别后悔没早点把自己的手工艺这块挖掘出来。

所以中心镇一定得把自身的特色资源找出来,这是发展的关键。

我感觉这资源可以是自然景观、文化传统、特色产业啥的,只要是别人没有或者不那么强的都成。

中心镇在基础设施上也得跟上啊。

我之前到过一个地方,路破破烂烂的,公交车也没几辆,那年轻人谁乐意往这来啊。

要想吸引人才、吸引企业投资,基础的交通啊水电啊网络啊这些必须搞好。

就好比你在家招待客人,你家乱糟糟脏兮兮的,人家下次肯定不来了。

哦对了还有,产业发展很重要。

不能啥都想干,得有重点。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中心镇规划,一开始想发展农业同时兼顾旅游业和工业,结果啥都没弄好。

后来发现自己的土地和气候特别适合种一种珍稀药材,就着重发展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了,再配套一些生态旅游,后来慢慢就发展起来了。

不过我这建议也有局限性。

因为每个中心镇的实际情况不太一样啊。

要是所在区域有政策倾斜,那得紧跟政策走。

比如说有的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的中心镇建设,那即使自己在传统产业上有点优势,也得考虑结合科技创新来转型。

还有人才的引进。

我觉得要发展就需要新鲜血液。

别光想着外地的人才啊,本地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得吸引回来。

有的中心镇搞些回乡创业优惠政策就挺好的,提供办公场所啊减税啥的。

我之前见一个中心镇,给回来创业的大学生每家补贴了一笔启动资金,还帮着联系相关行业的专家指导,就有些年轻人回来搞农村电商了,把本地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中心镇发展是个长期摸索的过程,大家别光想着一蹴而就。

得一边探索一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啊。

像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发展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有时间可以去找找国外相关的案例分析资料来看看,说不定就有啥新启发了。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引言乡镇行政区划是我国基层行政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不仅展现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也反映出我国基层治理的变革与创新。

本文将浅谈我国乡镇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历史演变1. 中国古代乡镇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乡镇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周朝的社会组织以乡为单位进行管理,并设立乡官以实施行政管理。

此后,这种乡村的行政组织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千年。

2. 统一中央集权时期在中国的统一中央集权时期,乡镇行政区划的设立和管理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

根据历史记录,秦朝建立初期,就实施了郡县制和乡制,并采取了严格的乡村行政管理措施。

3. 农业社会时期在中国的农业社会时期,乡镇行政区划的管理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

这一时期,乡镇行政区划的设置和管理受到地方实际情况的影响,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的行政区划模式。

4. 现代乡镇行政区划的形成现代乡镇行政区划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我国新中国的建立。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乡村人民公社制度,乡镇行政区划管理由乡政府和村委会负责。

二、发展趋势1. 行政管理权下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是行政管理权的下放。

由于乡镇行政区划与地方实际情况更为接近,下放行政管理权可以更好地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行政区划的管理效率。

2. 乡镇行政区划的精细化管理乡镇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还包括精细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乡镇行政区划的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乡镇行政区划的管理和监督。

3. 乡镇行政区划的功能拓展乡镇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功能拓展。

除了常规的行政管理职能外,乡镇行政区划还可以发挥更多的社会服务和发展功能。

例如,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

4. 乡镇行政区划的合并与整合乡镇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还包括合并与整合。

加快许家湖“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许家湖“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许家湖“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摘要:本文探讨了许家湖镇抓住优先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好机遇,围绕“工业重镇、商贸强镇、生态靓镇、休闲名镇”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小区宜居园、农业示范园和工业产业园四个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关键词:许家湖发展经济重点工作调查许家湖镇是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总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21个行政村,12.6万口人。

为全面了解许家湖镇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优先发展重点镇的现状,加快重点镇的发展步伐,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县统计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就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现将基本情况汇报如下:一、重点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一)工业重镇战略强势突破。

许家湖镇始终咬定工业重镇不放松。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突出招大引强,招商引资实现了从“数量招商”到“质量招商”的转变。

全镇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重点招商项目3个,合同利用外资4.8亿元。

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投入、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1-6月预计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47亿元,利税4.3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54.8%和51.5%;新培植规模以上企业3家;完成工业技改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80%,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7个。

被县委、县府授予“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和“全县工业和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二)现代高效农业迅猛发展。

该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方向,突出区位优势和农业特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全镇种植生姜达到5万余亩;杨树丰产林2800余亩、林下经济3000余平、精品果园1000余亩;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15000余亩;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处。

二是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新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0个,工商注册登记达到61个。

关于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镇域经济的几点思考镇域经济,是最基层的综合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对于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意义重大。

一、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总体上看平阴县镇域经济的发展,项目聚集区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潜在”的经济后劲较足,但是总量偏小,综合实力较弱,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突出,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具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项目聚集区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从全县各乡镇情况看,项目相对集中的地区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如:平阴镇玛钢钢管、弘正科技等7家骨干企业XX年实现国税1864.05万元、地税877.46万元;孝直镇的机械加工区,现有项目近30个,XX年完成国税1202.57万元、地税271.41万元;孔村炭素产业聚集区,5家炭素企业全年实现国税1210.3万元、地税264.8万元;安城水泥建材小区,仅山水集团XX 年利税就达到5151万元。

二是镇域经济综合实力较弱。

XX年,全县7个乡镇实现生产总值67.78亿元,占全县比重为75%,占有较大比重,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在7个乡镇中由于平阴镇地处县城驻地,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实力较强。

其他6个乡镇发展相对滞后,XX年实现生产总值51.3亿元,仅占全县的56.7%,人均生产总值2万元,低于全县4652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占全县的5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6亿元,占全县的54.9%。

三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突出。

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最高的乡镇是最低乡镇的5.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高的乡镇是最低乡镇的8.9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乡镇是最低乡镇的8.25倍。

各乡镇差距较大,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特色经济有待加强。

我县各乡镇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但各产业还未做大做强,特色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

如:玫瑰产业,是我县的主要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3万亩,但在深加工方面还没有实现较大突破;阿胶产业,已有很多种产品,但产销总量较少,产业链发展还未完全形成;林果产业,我县虽然山区资源丰富,适于发展林果产业,但目前林果品种相对单一,加工能力也有待提高;畜牧产业,虽引进发展了一批较大的龙头企业,但带动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乡镇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薄弱的地区,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如何解决乡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以期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人才流失严重乡镇地区人才资源匮乏,不少优秀人才都选择到城市工作生活,导致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受限。

由于乡镇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人才培养难度大,导致乡镇地区长期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持,从而制约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

2.基础设施滞后与城市相比,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制约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存在交通堵塞、通讯不畅、供水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

3.产业结构单一乡镇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单一、产业链不完整。

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导致了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困境。

乡镇地区的非农业产业也空间相对集中,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导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某种产业,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4.金融支持不足乡镇地区的金融资源相对缺乏,农村信贷和金融服务相对不完善。

尤其是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题依然未解决,金融资源不足、融资难的问题束缚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

5.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由于乡镇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环保意识薄弱,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限制了乡镇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探讨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乡镇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

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回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支持。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乡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谈如何加快乡镇发展的思考_某乡镇率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谈如何加快乡镇发展的思考_某乡镇率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谈如何加快乡镇发展的思考_某乡镇率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明晰战略定位推进率先发展***镇率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全县第一大镇,明晰战略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实现率先发展,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对**建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发展基调及方向未来几年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突破发展的攻坚期、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正确认识自身、明晰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格局,对城关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一)正确认识自身1、立足当前看***,全镇经济社会主要呈现出“五个显著特征”:一是连续三年进入全市十强镇行列,具备了争做全市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基础和条件;二是地处县城,城中村改造序幕已经拉开,具备了打造宜居城区的基础和条件;三是20xx年被命名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进入全省30个文化旅游古镇行列,具备了创建全国文化旅游名镇的基础和条件;四是宝平高速引线、宝麟铁路、西宝北线穿境而过,立体化、网格化交通体系已经形成,具备了建设以城关为核心的大物流圈的基础和条件;五是村庄环境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居于全县前列,具备了打造美丽城关的基础和条件。

2、面向未来看***,将会迎来三大发展机遇:一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的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步伐会不断加快,这为发展新兴产业、建设经济强镇提供了最大的机遇;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关天规划的逐一落实,省、市、县将着力建设一批改善民生条件的重大工程,为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创造了优先条件,这是最现实的机遇;三是随着撤县设区、建设**副中心步伐的加快,区位优势对促进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显现,这是最宝贵的机遇。

有这些难得的大好机遇,有多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二)明晰战略定位基于自身的实际和面临的机遇,未来几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是经济强镇。

就是引进落户县城西区和**民俗产业园的企业达产达效,两大园区活力增强,经济总量、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市十强镇前列。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开始涌向城市,农村人口相对减少,乡
镇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关注的
焦点和核心问题之一。

在乡镇规划方面,需要实行科学、规范的规划流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城市规
划与乡镇规划融合。

同时,需要深入分析当地人口结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
现状等方面,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乡镇的规划目标和路线图。

此外,参照国家和地方规划要求,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对乡镇进行分类规划、分级管理,实现区域规划的
有序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需要探索乡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注重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就业
创业和倡导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

发展乡镇产业需要根据地方的资源禀赋,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投资,特别是加大绿色能源和现代化农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力度。

同时,可以开发当
地特色产品、文化旅游等资源,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和生态示范区,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此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也是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

可以为乡镇留下高素
质的人才,进一步增强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在乡镇中,引导和鼓励人们创业创新,并提供相关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加大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

总之,加强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城市发展互补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
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应该注重区别个体的需求和发展现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
原有资源,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乡镇社区的文化历史传承,创造美好乡镇,促进
乡镇的繁荣发展。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中国乡镇规划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乡镇规划不仅影响着当地发展的速度和方向,还对周围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正确的乡镇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地区发展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思考。

首先,乡镇规划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乡镇规划应关注当地的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特点,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应包括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并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农村发展相结合,确保相互协调。

只有合理的乡镇规划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储备足够的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提升当地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本和人才,从而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

其次,乡镇规划应注重人民生活质量。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乡镇规划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为此,规划应关注当地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乡镇应强化社区意识,建立便利的社交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和社交资源,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融合力,这将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次,乡镇规划应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一个地区长期发展的关键要素,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性的基础。

乡镇规划应考虑资源环境、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等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后代子孙留下美好的生态和环境。

因此,乡镇规划应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避免产业污染,同时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最后,政府应重视乡镇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政府领导各级规划部门应确保乡镇规划合理、全面、科学、可行,并适时地调整和更新,以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优化政策环境,扶持乡镇经济发展,为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投资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合理的乡镇规划将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的相关思考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的相关思考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的相关思考摘要: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乡镇作为国家的基层行政单位,是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单位。

在很多经济决策方面对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村人们来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当前乡镇经济改革的浪潮下,作为地方政府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发展经济模式,同时根据发展措施提出有关的手段。

本文以农村地方畜牧业为严重重点,分析我国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措施畜牧业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重点一般以农业以及畜牧业为主,农业发展需要一定的地理以及气候优势,而畜牧业的发展受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对农业而言更少,应该指出的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畜牧业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者重要的促进意义。

从当前的畜牧业发展状况可以分析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前期缺乏必要的合理规划以及后期治理的必要措施等问题的影响,导致了畜牧业污染环境和药品残留以及疫病传播等一系列问题发生。

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性问题,如农村自然资源的紧缺,科学研究和推广效能的不足以及畜牧药价的波动增大等诸多问题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的我国畜牧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文章从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阐述了畜牧养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策略,从强化品牌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创新经营生产形式等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的研究办法。

一、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的内涵畜牧业经济增长质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畜牧业的产出的增长,具体包括畜牧产品的增长以及畜牧业产值的增长。

就畜牧业的增长方式来说,它是对畜牧业生产力的整体效能以及对发展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分配、组合以及使用的方式,本质是畜牧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

从畜牧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方式可以知道,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集约式型增长主要是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最新关于乡镇区划调整的几点思考

最新关于乡镇区划调整的几点思考

关于乡镇区划调整的几点思考关于乡镇区划调整的几点思考党的十八大之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被定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地方治理现代化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乡镇区划调整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广大农村地区通村、通社公路的大量建成,农村交通越来越方便,现代信息通讯工具的发达,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和行政效率的提高,合理的撤乡并镇是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也完全行得通。

乡镇合并旨在改变“数量多、规模小、效率低、成本高”的农村基层政权现状,通过简政增效,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通过资源整合,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合力,从而产生乡镇合并“1+12”的聚合效应。

在具体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首先就是要求乡镇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时至今日,一些乡镇政府仍然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去组织和指挥农民生产,盲目的号召式种植指导。

因此,乡镇政府迫切地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完善自己的组织结构,把行政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其次是要求乡镇政府转变行政理念, 从官本位上转变到民本位上, 使乡镇政府变成一个信用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和服务政府。

最后就是要保证惠民政策只增不减。

要综合考虑和重点解决好上学难、看病难等基本民生问题,坚持重心下移、提升效能,积极做好乡镇机构改革,落实好便民措施,并保证群众生产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的运行管理,确保获得更趋统一稳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

合理确定合并原则,遵循科学有序步骤。

乡镇合并是农村一次重大的变革,它涉及面宽,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

在进行合并的时候, 就要尽量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充分尊重乡村发展历史、演化规律、群众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并方案。

主要原则是规模适度;地理、历史、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状况相宜;整建制合并;循序渐进。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乡镇规划是指对乡镇的社会、经济、环境、交通等方面进行合理、科学、全面的规划,以达到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及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推进,乡镇规划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乡镇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乡镇规划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优化人类关系,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乡镇规划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各种资金、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制定合理的规
划方案。

合理规划乡镇,不仅可以调动全体市民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
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乡镇的经济发展。

对于一些中小城市来说,规划乡镇、加强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是推动城镇和
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镇规划可以帮助城镇更好地发挥地方优势,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岗位,加强与其
他乡镇的合作与交流,进而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协同。

同时,乡镇规划也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的消耗以
及生态环境的改变,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因此,乡镇规划不仅要注重城市的经
济发展,更要重视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乡镇规划应该紧紧围绕着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不断优化乡镇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品质,加强乡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规划,不断激
发发展的活力,推进乡镇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造福全体居民。

乡镇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乡镇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乡镇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根据县委统一部署要求,XX镇党委积极组织开展本次“转型升级、率先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具有重大的意义,非常及时,很有必要。

今年1-6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亿元。

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目标相比,还要不小的差距,所面临的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

一是,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还需要“跳起来摘桃子”;二是,作为城关镇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全力服务县重点工程建设,还需要“跑起来干工作”;三是,发展在不断推进,改革在不断深化,利益在不断调整,妥善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需要“沉下去搞创新”。

四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克服行动不快、措施不力,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畏首畏尾、束手无策等思想问题还需“全方位来提高”。

因此,我们要把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作开展的动力源泉和思想武器,通过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率先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实现思路更清、作风更优、闯劲更强、执行更力的目标。

努力实现XX镇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第一,全力加快转型升级,集聚率先发展新动力。

围绕壮大镇域经济总量、打造产业优势这个目标,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坚定不移地推进招商引资及招工工作。

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在招大商、引巨资上下功夫,同时,把招工工作与招商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

坚定不移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创业富民的政策措施,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的相关思考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的相关思考

乡镇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策略的相关思考作者:胡德杰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6年第22期摘要:乡镇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们的生活和经济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社会稳定,需要对其发展引起足够重视。

文中通过对当前我国乡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乡镇经济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策略乡镇是直接面对农民最基层单位,其经济发展与农民之间保持着密切关系,不仅能够影响到农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水平、以及农民的收入情况,而且能够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整体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对乡镇的经济发展提高重视力度。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方面严重失衡,农村地区的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而交通的不便利对乡镇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阻碍;另外,由于农民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导致农民的消费需求也被抑制,对乡镇经济的整体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阻碍问题,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乡镇经济的特色不够突出当前,我国乡镇经济一直保持着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而其中比较突出就是乡镇的经济特色问题,乡镇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点的存在,乡镇企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不仅很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且其自身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局限。

而在实际发展中,农村地区其实有很多具有特色的人文、地理、特产以及环境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用以发展乡镇经济,从根本上提升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由于乡镇经济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十分严重,导致经济发展项目开发过程中,大多都比较盲目,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而企业自身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导致乡镇企业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很难有能力与城市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竞争,所以这也阻碍了乡镇的经济发展,所以在这种形势下,突出乡镇自身的经济特色,就成为目前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经济先发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思考

经济先发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思考

工业和全国经济进一步平衡 、 发展 的需要 。浙江省作 为 持续
经济先发地 区, 会 主义新农 村建设 起步 相对较早 , 社 实践 中
好的房子留作教育用, 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除此之外 , 文
卫、 计生方面也严格把关 , 对乡镇 卫生 院进行改造 , 改善就 医
难问题 。四是加 强 了基层 政权 建设 。在 选好农 村 领导 班子
乡镇 。 3 内劝 20多隶有污染可能 的企业迁 出区内 , 在 年 5 转而
立足当地 的竹 山资源 。 发展以竹 、 笋等 为原材料 的绿 色产业 , 在保 证水 源清洁 的同 时, 基本 保证 了农 民增收 、 乡镇 运 作开 支和上级政府的财税等 方面的需求 。二是加快 了村 、 一体 镇
Ap .0 6 t2 0 v0. 9 N . 12 0 2
第 2卷 第2 9 期
经济先发地 区新 农村建设模 式的思考
葛卫芬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 , 江 宁波 35 1) 浙 100
[ 摘要】 浙江省作为经济先发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相对较早 , 实践中出现 了一些有地方特 色 的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表现为两种 : 农村人口适度转移 ; 农村人口基本不转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使这
化建设。通过人 口适度 转移 , 进行行 政村拆 并 , 然后 加大 这 些行政村 的基础设 施建设 , 力求村 村通公新农村的目的仍有 困难。 三是人 口 适度转移带来的土地资源紧张。由于半山区人口

般都往中心村等集聚, 导致中心村农耕用地急需要增加;
两种模式更加完善与良性发展, 必须更新观念、 强村富民、 提倡新风。
[ 关键词) 经济先发地区; 新农村 ; 农村人口 [ 中圈分类号】302 [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9 10( 0)2 06 一 1 — 232 60 — (4 ∞ 0 0 1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乡镇规划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作者:史妮娜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14期摘要: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做好乡镇规划,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成为当前相关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乡镇规划建设原则要点、乡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乡镇规划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做了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规划经济发展思考引言: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在新时期,对于乡镇发展来说,单纯发展农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做好乡镇规划与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

一、乡镇规划建设原则要点(一)以人为本乡镇规划建设首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切实保护乡镇居民的合法权益。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尤其是在乡镇地区,其风土人情昧更加明显,在进行乡镇规划时,应以尊重当地民俗习惯为基础做进一步改造。

在乡镇改造建设之前,应当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走访,调查内容应当全面,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对改造项目有所了解,并广泛征收群众意见,接纳社会不同的声音,以此来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另外,还需要积极调动当地农村干部的积极性,通过当地干部进行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宣传,加强干部与群众的监督力度,为促进乡镇发展贡献力量。

(二)可持续发展要想通过乡镇规划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将乡镇的当前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进行综合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

保证乡镇的社会与经济协同发展.是进行乡镇规划的重要目的。

就目前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并将其落实到位。

另外,乡镇规划的进程应当合理,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大自然,因此,进行乡镇规划还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在建设过程中积极使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将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目标进行有效整合与规划,打造优良的乡镇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

如何制定有效的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

如何制定有效的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

如何制定有效的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乡镇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基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方向。

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目标确定、资源整合、长远规划、有效执行等方面,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

一、目标确定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的制定,首先需要明确发展的目标。

在确定目标时,应考虑到乡镇的地理特点、人口结构、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以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环境保护、民生福祉等方面制定目标,并确保目标既具有可行性又能够满足乡镇的实际需求。

二、资源整合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包括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等。

首先需要建立资源整合机制,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乡镇发展,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

其次,要加强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将各类资源合理分配给乡镇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长远规划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的制定应该具有长远性,不能只满足眼前的需求,而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

在制定长远规划时,可以借鉴已有的乡镇发展经验,结合乡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以实现乡镇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有效执行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的实施需要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依托地方政府和乡镇组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的顺利实施。

同时,要通过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保证战略和计划的有效性。

总结起来,制定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需要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制定长远规划并严格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推动乡镇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民生的改善。

乡镇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广大居民幸福生活的基础,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乡镇发展战略和优先计划的制定,为乡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乡镇率先发展的思考 精品

最新-乡镇率先发展的思考 精品

乡镇率先发展的思考乡镇率先发展的思考兴马乡位于四川省和陕西省交界南麓——南江县城东南部,地处明江河中游,距县城45公里。

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1540米,幅员面积11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400人。

境内山高谷深,山地幅员辽阔,基础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拳头产品少,特色产业未能形成规模,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当前,市县对南江率先发展的决定,是全乡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处在农村工作一线的兴马乡,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密结合兴马实际,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步步领先,着着抢先,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风头浪尖,整体推进兴马经济社会率先发展。

一、率先发展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认真落实粮食直补等各项支农政策,严格执行涉农补贴“一折通”,保证农民的政策性收入;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壮大银花、黄羊、核桃等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加快实施现代农民工程,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不低于6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不低于500人次,力争到2019年,全乡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劳力占全乡总劳力的80%以上,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

2、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小康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合理布局农村社区,突出中心村和居民点建设;继续实施农村道路、通讯、改水、改厕等工程,至2019年,有线电视普及率要达95%以上,人畜饮水工程覆盖要达98%以上;乡村联动,加强对现有通村道路的管理;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工程。

对照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实现小康村建设标准,用四年时间将我乡12个村全部建成全面小康村(2019年1个村、2019年2个村、2019年4个村、2019年5个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先发地区重点镇发展制度变迁的思考侯冰婕摘要:自“小城镇,大战略”时期起,重点镇成为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起到了快速推进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重点镇原有的功能定位、规划框架、实施管理等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在先发地区矛盾尤为凸显,成为城乡治理的难点。

本文创新性地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解释工具,对重点镇政策历程进行梳理、已有研究总结概括,结合先发地区案例实证,阐述新时期下重点镇现行发展制度的矛盾与问题,提出重点镇发展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建立制度变迁新原则,以“目标定位-规划体系-管理支撑”为制度框架,再定位新发展阶段下的设置重点镇的意义,探索提出契合发展诉求的新的规划编制内容体系和管理建议,为先发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与培育提供参考借鉴,为城乡现代化治理提出新路径。

关键词:重点镇,中心镇,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现代化治理1历程梳理1.1概念源起“重点镇”这一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1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

纲要首次提出了“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并明确强调“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初步的选择标准是“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目的在于“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并快速推进城镇化。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好县城和少数在建制的中心镇”,并要求由建设部牵头,抓紧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

随后,基于地方政府的梳理、上报和筛选,至2004年,以建设部牵头的六部委研究决定将1887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

这是全国层面首次正式确立“重点镇”这一发展抓手。

1.2政策历程新世纪以来,国家层面涉及重点镇1发展的政策文件层出不穷,结合全国重点镇名单的增补、修改,对重点镇的规划、功能、设施、质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和支持举措,不断推进各镇持续建设发展。

表1近20年来涉及重点镇的部分国家文件时间政策文件相关内容200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0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集中力量建设好县城和少数在建制的中心镇,抓紧确定重点发展的小城镇2004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将1887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20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14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

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014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将3675个镇列为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予以扶持。

1.3研究综述在近20年的重点镇发展历程中,学术界对于重点镇的发展也体现了极大了重视,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

袁中金等人(2004)对我国17个省1663个重点镇进行了经济数据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谢扬(2005)对“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小城镇的发展情况和重点镇发展的成就进行了肯定;王士兰等人(2009)、郑文哲等人(2013)、顾建光(2015)围绕以中心镇推进城镇化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证;朱东风(2008)对重点中心镇小城市化的路径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陈俊峰(2010)总结了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中心镇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问题;柳博隽(2010)对设置中心镇的目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王小章(2012)着眼于中心镇在城乡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角色,重新认识费孝通小城镇研究的有关观点;易德琴等人(2013)对中心镇研究的阶段进行了划分,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邵川(2014)讨论了当前中心镇的功能定位及不足,指出培育中心镇为小城市的意义所在。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重点镇发展历程中成就的彰显、经验和问题的总结、地方的实践探索,对于重点镇未来发展的系统性探索稍显不足。

2现行发展制度2.1新制度经济学工具为了增强重点镇分析研究的一般性和系统性,引入发展问题研究常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工具。

新制度经济学被认为起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1973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主要包括产权理论、交易费用、制度变迁等几个基本理论。

在我国近现代的城镇化历程中,城乡发展遵循现实世界的市场规律,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可以更加直观地解释重点镇发展的逻辑。

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制度可以是传统意义上各种法律、行动准则、礼俗、规范等明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是广义上企业、城镇、乡村等主体的运行制度,比如小城镇的空间设计、建设模式、政府管理等,都可视为制度。

在此将重点镇的发展定位、规划内容、实施管理三大主要方面定义为自上而下推动重点镇发展的制度。

其中:发展定位明确了设置重点镇的目的、重点镇在城乡格局中所起的功能作用,是规划、实施、管理的基础;规划内容明确了在城乡规划体系下重点镇选择的主要标准、方式,规划所应该囊括的方面和具体内容,是指引重点镇建设发展的空间发展和建设的制度设计;实施管理明确了行政层面对规划的落实、对发展过程的管理,是重点镇发展制度运行的保障。

2.2重点镇现行发展制度2.2.1发展定位基于重点镇提出的背景,参考部分中部、东部省份近20年来在重点镇相关规划实践中的定位,可以认为在这一段时期内,重点镇的主要功能在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周边一般镇与农村。

设置重点镇的目的,是在全国小城镇“多而散”的格局下,发挥宏观层面的调控作用,集中有限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向重点发展的载体进行投放。

表2国家和地方部分相关规划对重点镇的定位相关规划重点镇定位作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以重点中心镇建设为带动,同步推进撤乡设镇和乡镇合并,推动建制镇发展迈上新台阶浙江省中心镇发展规划(2006—2020)承接周围大中城市辐射,又能带动周边乡镇和农村发展的城镇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基地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强化对乡村地区的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职能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联系城乡,服务农村的重要枢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以点带面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有利城市带(轴)形成2.2.2规划内容体系参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省或城市总体规划的城镇体系规划中,必须“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在实践中,重点镇的规划内容体系也一般包括功能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发展引导等。

这一时期形成的内容体系,体现了对重点镇用地的管控、人口和产业发展的引导,意在赋予重点镇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规模,并承载更强的产业和就业。

图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广州市总体规划中对于重点镇的相关规划内容2.2.3管理支持体系参考国家和地方的部分政策支持实践,主要集中在资金、土地、设施、事权等方面,对于重点镇的发展着重于强调空间布局的优化、建设水平的提升、行政管理的高效等。

表3对重点镇发展的部分政策举措实践行政层面政策方面相关实践全国财政支持2004年,国家开发银行“全国重点镇基础设施贷款试点”城镇建设2006年,住建部《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配合国债资金投入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土地供应2016年,国土部《全国土地利用计划》向发展潜力大、吸纳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倾斜。

省级规划编制2003年,广东省建设厅《中心镇规划指引》财政支持2016年,《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安排2016年城乡规划和住房改造专项资金的通知》安排340万元用于中心镇规划编制补助经费土地供应2003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核定用地规模的中心镇,在省每年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之外,设立农地转用专用指标。

城镇建设2010年,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心镇“千亿公共设施建设”工程项目2013年,江苏省政府《实施苏北地区重点中心镇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强镇扩权2009年,《广东省关于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指导意见》201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市级财政支持2015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中心镇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土地供应2014年,江苏省如皋市国土局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每个重点中心镇不少于50亩用地指标的“保底”政策2.3现行制度小结现行的重点镇发展制度设计,是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但制度是为发展服务的,若制度不能契合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诉求时,主体的发展效率可能降低,并造成种种矛盾与问题,制度则可称为低效、无效的制度。

3制度变迁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当下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017年),东南沿海部分先发地区甚至超过70%,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也发生了极大变革。

原有的重点镇发展制度与当下的现状实际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定的不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先发地区尤为凸显。

3.1规模指引不匹配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下,先发地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面临减量发展、规模控制、疏解人口的局面,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作为转移人口“蓄水池”的作用明显,是这一时期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有238个,其中多为全国重点镇。

这一规模已经达到Ⅱ型小城市的设置标准,甚至部分达到Ⅰ型小城市或中等城市的规模水平。

现行城乡规划体系中,对重点镇人口规模自上而下的分配和指引,与人口快速集聚的现实和趋势不相匹配。

3.2格局关系不匹配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内,先发地区高度城镇化,城镇连绵发展。

且随着数轮小城镇区划调整撤并,小城镇数量减少,集聚度增强,发展水平提升。

设置重点镇之初,发挥带动乡村腹地和一般镇的意图,有时并未强化重点镇的极化效应,反而催生了更多的强镇。

图2重点镇与腹地小城镇发展的两种格局模式示意图以江苏无锡宜兴为例,东北部小城镇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各具产业特色,且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

重点镇和桥的发展水平在这一区域仅处于中游,较难体现中心带动的功能定位。

在这类型区域设置重点镇的目的值得再思考。

图3无锡宜兴城镇连绵发展地区重点镇和一般镇发展水平示意图3.3发展路径不匹配伴随现代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原本依赖于资源条件、地理优势等的小城镇发展传统路径发生转变,重大项目布点、能人效应、“互联网+”模式等,催生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特色强镇,对一些传统重点镇实现了弯道超车,造成设置重点镇的目的、对重点镇的发展指引失效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