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5单元 简易方程:3 解方程(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解方程
第1课时解方程(一)
课时目标导航
解方程(一)。

(教材第67~68页例1、例2、例3)
1.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方程的方法,理解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难点:理解形如a±x=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

(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3=9(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课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及形如x±a=b的方程。

(1)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列式:x+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3-3=9-3
x=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也就是说,x=6是方程x+3=9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提问: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解”的意思,是指求4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3)验算。

x=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2.解形如ax=b和x÷a=b(a≠0)的方程。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18。

(2)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6。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x=18
解:3x÷3=18÷3
x=6
(4)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
(1)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类型,有些学生在
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但x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3)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

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

根据汇报板书:
20-x=9
解: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
方程左边=20-x
=20-11
=9
=方程右边
(4)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

第1题:(1)x=150(2)x=19
(3)x=99
第2题:x=2不是方程5x=15的解,x=3是方程5x=15的解。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第1题:x=1.4x=5.8x=13
x=4x=2.1x=0.7
第2题:1.2+x=4x=2.8
3x=8.4x=2.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一)
例1x+3=9例23x=18例320-x=9
解:x+3-3=9-3解:3x÷3=18÷3解:20-x+x=9+x
x=6x=69+x=20
9+x-9=20-9
x=11
1.在初步理解方程的基础上,结合书本合作学习例题,并进行了试做,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悟、去理解、去体验,并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2.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合理组建知识结构。

同时兼顾了练习设计的层次与多样化,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已知3.4-x=2.9,求0.38+1.3x的值。

分析:先解方程3.4-x=2.9,求出x的值,再将x的值代入式子中。

解答:3.4-x=2.9
解:3.4-x+x=2.9+x
3.4=2.9+x
x+2.9=3.4
x+2.9-2.9=3.4-2.9
x=0.5
当x=0.5时,0.38+1.3x=0.38+1.3×0.5=0.38+0.65=1.03
解法归纳:先解方程求出x的值,再将x的值代入式子中,计算出式子的值。

第2课时解方程(二)
课时目标导航
解方程(二)。

(教材第69页例4、例5)
1.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并会用方程的解进行验算。

2.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体会“整体”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重点: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b=c、a(x+b)=c类型的方程。

难点:体会“整体”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一、情景引入
1.请学生默写或者默背等式的性质,然后指名回答。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说说解下面方程的根据。

x+3.5=79.4 1.5x=7.5
x÷5=4.23-x=2.5
二、学习新课
1.解形如ax±b=c的方程。

(1)课件PPT出示教材第69页例4。

图中左边有几盒水彩笔,每盒多少支?右边散放着几支?整盒的水彩笔有多少支?一共有多少支?
明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有3盒水彩笔,每盒x支,所以整盒的水彩笔应该有x+x+x =3x(支),散放着4支,一共有(3x+4)支水彩笔。

提问: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40支和大括号有什么关系?你能根据图列方程吗?
明确:上图中的大括号表示把整盒的和散放着的加在一起是40支。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可以得出,3盒水彩笔的支数+4=40,所以可以列出方程3x+4=40。

(2)探索3x+4=40的解法。

观察这个方程的形式和前面学习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会计算吗?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这种形式的方程?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解方程3x+4=40时,一般把“3x”看作“整体”,根据等式的性质1先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4,把方程转化为3x=36,然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汇报交流算法,教师板书:
3x+4=40
解:3x+4-4=40-4
3x=36
3x÷3=36÷3
x=12
(3)小组讨论。

看图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么?看图列出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看图列方程前,先读懂图中隐含的数量以及数量关系,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到图中隐含的等量关系。

提问: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的根据和解形如ax=b、x±a=b类型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小组合作,师生讨论得出: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与形如ax=b、x±a=b类型不同的是连续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在解此类方程的过程中运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解这种类型的方程,关键是要把ax看作是一个数,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ax,再求出x的值。

2.解形如a(x±b)=c的方程。

(1)课件PPT出示教材第69页例5。

(2)讨论计算方法。

方法一:整体方法。

提问:上面的方程能否用例4“整体”的思路方法来解答?如果可以,把谁看作整体?
小组讨论得出:在方程2(x-16)=8中,如果把x-16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利用“整体”的方法来解答。

师生共同解答:
2(x-16)=8
解:2(x-16)÷2=8÷2
x-16=4
x-16+16=4+16
x=20
方法二:先计算后解方程的方法。

提问:能否先计算方程的左边2(x-16),再解方程?
小组讨论得出:方程的左边2(x-16)可以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出来,然后再解方程。

学生尝试解答:
2(x-16)=8
解:2x-32=8
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3)方程的检验。

在验证一个数是不是某一个方程的解时,我们可以把这个数代入原方程来进行检验,这就是方程的检验。

20是不是方程2(x-16)=8的解呢?如何检验?
小组讨论方程的检验方法:
把x=20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还可以再重新解一次方程,看两次答案是否一致。

师生共同体验方程的检验方法。

检验:把x=20代入原方程
左边=2(x-16)
=2×(20-16)
=2×4
=8
=方程右边
所以,x=20是原方程的解。

(4)小组讨论:解形如a(x+b)=c这样的方程时,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再解方程?
讨论得出:解形如a(x+b)=c这样的方程时,把(x+b)看作一个整体,再解方程。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

第1题:5x+1.5=7.5x=1.2
第2题:x=8x=26x=3
x=28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解方程(二)
例43x+4=40
解:3x+4-4=40-4
3x=36
3x÷3=36÷3
x=12
例52(x-16)=8
解:2(x-16)÷2=8÷2
x-16=4
x-16+16=4+16
2x-32=8
x=20
2(x-16)=8
解:2x-32+32=8+32
2x=40
2x÷2=40÷2
x=20
1.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不同形式的方程,适时引导,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准探究的内容,挖掘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探究的重点。

2.学生在尝试中,有的解出方程,但不能肯定自己做的对不对,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检验。

经过检验之后,知道自己做对了,学生体验了检验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浓厚。

3.在教学中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学习的机会。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解下列方程,第(2)题写出检验过程。

(1)7(x-3.6)=5.6
(2)(x+2.8)÷2.5=10
分析:(1)将x-3.6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形如ax=b的方程的解法先求出x-3.6的值,再求出x的值。

(2)将x+2.8看作一个整体,利用形如x÷a=b的方程的解法先求出x+2.8的值,再求出x的值,最后检验即可。

解答:(1)7(x-3.6)=5.6
解:7(x-3.6)÷7=5.6÷7
x-3.6=0.8
x-3.6+3.6=0.8+3.6
x=4.4
(2)(x+2.8)÷2.5=10
解:(x+2.8)÷2.5×2.5=10×2.5
x+2.8=25
x+2.8-2.8=25-2.8
x=22.2
检验:把x=22.2代入原方程。

方程左边=(x+2.8)÷2.5
=(22.2+2.8)÷2.5
=25÷2.5
=10
=方程右边
所以x=22.2是原方程的解。

解法归纳:形如a(x±b)=c的方程实质上是由ay=c与x±b=y综合而成的,通过转化可以变成简易方程。

解方程的顺口溜
解方程,很简单,能计算的先计算。

等式性质显神通,同加减,共乘除。

未知数值眼前现,x的符号要注意。

前是加号或乘号,直接就用等式性。

若是减号或除号,得x转换再应用。

怎样转,记住了,书写时,要注意。

x前是减就用加,等号对齐要牢记。

x前是除就用乘,知对错,需检验。

对号入座分得清,最后一步很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