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徽州
徽州建筑与程朱理学
而关于徽州建筑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我们可 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 行了解 。 1 .书院与程朱理学 书院作为徽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便是程朱理 学在 徽州大地上 遍地 开花 的历史痕迹。徽州一直是全国书院产生最早 、 是最 发达的地区 也
之 一 , 北 宋 , 州共 有 书 院 l , 宋 达 到 2 在 徽 5座 南 8所 , 明 代 则 在 18所 以 而 3
梁 之 才 从 徽 州 书 院 走 出 , 徽 州 也被 誉 为“ 南 邹 鲁 ” 而 东 。 2 .徽 州 建 筑 与 尊 崇“ 理 人 文 ” 天 常 见 祭 祀和 举 行礼 仪 活动 的场 所 , 满 了人 们 对 先 祖 的敬 畏 追 慕 之 情 。 充 徽 州 建 筑 作 为 我 国 传 统 建 筑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蕴 含 了 大 量 的 文 化 积
上, 规模居全 国之首。 而正是 由于书院 的发达 , 也使得徽州的书院较之其他
地 区更 为 大 气 和 精 致 。
图 二 : 村 宏
在 徽州众 多的书院之 中, 歙县 的南湖书 院 ( 图一 ) 和紫 阳书 院最为 知
3 .徽 州 建 筑 与 宗 族 文 化
名, 紫阳书 院更是与岳 麓书院齐 名, 号称徽 州第 一书院 , 由宋理 宗亲提 牌
州建筑便也和程 朱理学有 了千丝万缕 的联系 , 本文就将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 【 关键词】 徽州建筑 徽州建筑大 致上是指我 国现安徽一 带的古徽州传统特色建筑 , 是我 国 传统建筑 中的一朵奇 葩。安徽地处 中国的东南部 , 属长江 中下游, 地跨长 江 、 河 、 安江 三 大 流 域 , 是 安 徽 自然 地 被 分 为 了 淮 北 、 淮 、 南 三 大 淮 新 于 江 江 板块, 平原、 丘陵、 山地错次分布 , 多山多水 , 其境 内的黄 山是闻名天下 的旅 游胜地, 而巢湖 也是我 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 不仅如此 , 古徽州连接着 中原大 地和江南水乡, 以其建筑充分吸收 了两个 区域的精华 , 所 堪称瑰宝。 由于重 要的地理环境 , 徽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 英雄 豪杰、 文人骚客 辈出, 这使得徽州建筑具有十分深厚 的文化底蕴 。 学一词始于南宋 , 理 主要 是指与辞章考据训诂相 对应的义理 之学 ,由于其代 表人物朱熹 是徽州人 士, 以他的理学思想在徽 州产生 了巨大影响 , 成了颇具安徽特 色的哲 所 形
宋元时期徽州宗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下)
万花筒15 Oct. 2015编辑|朱慧敏二、宗教世俗化的表现1.寺观依附于宗族,成为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寺观是僧人和道士修行参禅、修炼传道、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徽州宗教世俗化以后,使得很多寺观依附于宗族,成为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
宗族则借助功德寺、坟庵、寺观立祠,为祖守灵护坟,岁祭祖先。
功德寺最早出现于唐朝,由皇帝敕赐达官贵人,用佛教仪式荐福祖先亡灵。
到了南宋,建寺观招僧守墓已经较为普遍,但徽州尤为典型。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丞相汪伯彦的祖父重建祁门霄汉资圣院,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祁门汪伯彦向朝廷请命,敕改忠国显亲下院,并在寺中建祠,设置祖宗画像,以便四时祭祀。
祁门人程伯原之母是丞相汪伯彦秦国夫人之女,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在六都建报慈庵以奉丞相。
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休宁程氏在汊川建觉慈庵祭祀程珌。
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南宋丞相程元凤去世葬在歙县古城关,并在墓旁建祠建寺,招僧住寺管理墓祠。
元代寺毁于兵火,元凤的六世孙程孟、程亿担心寺毁以后,祠没人管理也会逐渐荒芜,于是捐资重新建寺,同时扩建墓祠,方便岁时子孙前往祭祀。
昭孝积庆寺既是程元凤的功德寺,也具有墓祠的性质。
明代,为了方便子孙岁时展谒,增葺墓祠,则新祠更具宗祠特征。
与功德寺差不多的是坟庵,功德寺通常由朝廷敕宋元时期徽州宗教发展的世俗化倾向(下)朱 平建,坟庵则是由家人或族人自建,以委托僧道于墓旁房屋守墓,庵便于祭祖而似墓祠,同时也具有寺的性质。
婺源武口王竑,号“老椿居士”,富甲六乡,两宋之交立宝严庵守墓。
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歙县汪若容、汪若思奉敇葬其父王叔敖于县西30里黄罗峰之北,并奏立金紫院,附祠像其中。
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休宁孙万登在县东南40里建审坑庵,并在庵东建堂,安放孙、吴二姓的神主牌位。
程珌还曾在汪潭建玉枢庵,祭祀其父程文夷。
以寺庙附祭先祖在徽州更为普遍,唐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吕渭任歙州司马,曾在城西兴唐寺旁空地建堂读书,离任时,将书堂捐赠给寺僧,吕渭后来担任礼部侍郎。
学习徽州文化的总结及探索
(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徽商精神为现代商业提供价值根基
在新安理学影响下的儒商精神是徽商的文化核心,因而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入 了很多文化审美的成分。现代社会中浮躁的都市人已经渐渐失去了信仰层面的 追求,单纯的商品拜物教和工具理性主义已经渐渐使我国的商人逐渐缺失了人 性中的某一面。徽商精神能够为现代社会的经济思维提供良好的模板,并促进 现代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此外,徽商在做好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能够有效 地反哺本地的教育事业,这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商业人士过 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教育文化产业的建设,因而有必要效仿徽商,在经济 建设的同时带动文化教育建设。然而徽商追求经济效益的商人本质也依然能够 折射出现代经济社会的许多问题。扬弃徽商精神,建设现代商业,带动文化教 育产业,是徽商精神能够为现代商业提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三) 宗族文化有利于现代人重拾乡土情结
乡土社会观念宗族文化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成员组织化的主要原因。费孝通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写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与之间的关 系也是比较复杂的网状关系,社会的习气和风俗也是以熟人为认知基础的,因而形 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性关系思维。在熟人的社会中,人的生命和活动成了彼此 之间的牵绊,形成了一种具有封闭性的关注人的观念,并作为中华民族主流的思维 观念传承至今。然而现阶段,连接起来的单个个人是现代社会人的一大特点,彼此 之间关系淡漠、人情淡薄,使现代社会人在忙碌的个人生活中逐渐失去了群体意识 和交往能力,因此为这样的时代和社会提供一个可供集体交流的平台和网络很重要 。虽然宗族文化是特定家族的历史文化样态,但是这样的文化样态对散居于城市各 个角落的个人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宗族文化或是宗族文化的变形样式可以改 善城市人际关系,扩大人与人的接触面,扩大整体的社会交往。有效地激发宗族文 化的现代意义,尝试建设文化活动区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徽商起源于何时?
徽商起源于何时?在中国历史上,徽州曾显赫一时。
它既是程朱理学的桑梓之邦,道学渊源之所在,以致文人骚客一提及徽州,便眉飞色舞赞叹不绝,誉为“东南邹鲁”。
又是文化圣地,这里“十里之村不废诵读”。
达官显贵代不乏人。
琴棋书画,金石篆刻,应有尽有。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有诗云:“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然而从清末民初起,徽州便失去昔日的风采,发生如此重大变化,同徽商的兴盛和衰落有极其重要关系。
对“徽州学”怀有浓厚兴趣的学者,都十分注重对在明清时期享有“无徽不成镇”的徽商的研究。
徽商----指的是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省徽州府的商人。
要研究徽商,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我国何时其有徽商?研究徽商应先研究徽州的历史。
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溯源追本,这里曾先后设新都郡、新安郡、歙州。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
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建立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歙州领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基础宋江南征方腊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南宋、元、明、清四代的“一府六县”地域固定不变。
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于“剿共”的需要,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与徽州感情极深,不愿脱离母州,人民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因此为了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
3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范松 10应化 21007031011特点:徽州文化来源于徽州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
那时的徽州农村,不是生产型的农村,而是消费型的农村。
徽州人讲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或“学而困则商”。
他们在外谋生,或走仕途,或精商道,或仕商兼通,当他们经过艰苦努力,创造了绰有余裕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发展条件,成为富贾之后,便投资故里,或建筑家宅、或购置田地、或修筑桥路、或捐资办学、或建祠堂庙宇、或树碑立传等,一来光宗耀祖,二来博取名声,三来修身养性。
徽文化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徽州的土地制度、宗族制度、教育制度、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是当时时代的典型样本。
徽派建筑与山水融合,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徽州商人贾而好儒,贾儒结合,亦贾亦仕;新安画派,师承有自,风格独特。
徽州的世家名族最重视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
”基于这种认识,他们视族谱为经典,把修谱看作是家族内部的一件盛事,至重至隆。
每一族谱都包括了“始迁祖”以来的所有家庭成员,由源而流,本末一贯,形成了丰富、完整的族谱系统。
徽州人具有深厚的学术内涵。
徽州士人进学修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谋求功名利禄的仕宦或营商,还在于能够自觉地以担当、传承和弘扬学术为己任。
他们或利用书院、文会的组织研讨讲学,或潜心隐居著书立说,从而留下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著作,有力推动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是徽州世家名族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表现。
徽文化成就辉煌,影响深远。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与其门人创立的新安学派,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新的高峰,朱熹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不仅长期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广泛影响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各国乃至西方世界。
始创于江永,集其大成于戴震的徽派朴学,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徽派学者踵武戴氏,在古代文献考据、训诂和义理推阐诸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
徽文化
徽文化徽文化积淀深厚,普通旅游者对很多徽州文化旅游景点捉摸不透, 走马观花看“热闹”,看不出多少“门道”。
导游员作为传播文化的大使和桥梁,应该对徽州文化系列景点了如指掌, 并能以科学为依据, 就每一景物娓娓道来,经得起旅游者的“追根溯源”, 既不走“神话加传说”的老路,也不只重视其娱乐功能而忽视其教育和文化功能,徽文化旅游资源的讲解离不开对徽文化的涵义、精神内涵、现代价值的准确把握。
(一)徽文化的涵义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思想为核心内容,产生于徽州,以明、清最为鼎盛和典型的影响遍及全国并流传于今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它以徽商的发展为经济基础,内容涉及徽州土地制度、徽商贸易、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徽州人物、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州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方方面面[1]。
导游认识徽文化,还要意识到徽文化不是单一的徽州地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的移植;是中华多种文化在徽州这一特定地域的汇合和凝聚,它既有徽州区域文化的特征,又兼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
它的内核应是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所以徽文化也可以说是“以徽州为中心的积淀和融会于徽州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二)徽文化的精神内涵要想向游客讲清楚徽文化,导游首先必须明确徽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关于徽文化的精神内涵,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给予不同的阐述。
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
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
朱熹理学体系及其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朱熹理学体系及其对徽州文化的影响王国良内容提要:朱熹哲学是两宋理学的总结与集大成。
理学的核心价值就是:天理与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
朱熹理学对徽州文化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理学兴盛(新安理学)、教育发达(东南邹鲁)、儒商精神(贾而好儒),与提倡气节(刚毅风节)。
其消极影响表现为强化宗法等级制度、压迫妇女等。
戴震激烈批判了朱熹理学体系的消极面,继承发展了理学的合理价值,代表了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理学 核心价值 徽州文化以朱熹为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昭垂绵延,影响世道人心至深至久,其流风余韵至近代尚未绝响。
朱熹的理论体系标志理学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
理学最主要的核心价值就是:天理与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
本文试就朱熹理学体现的儒学创新、合理价值以及对徽州文化的影响加以分析,以求教于方家学人。
一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晚年自号晦庵,徽州婺源人,祖居歙县黄墩,其地古为新安郡,有紫阳山,故常自称新安朱熹,别号紫阳,后世推尊为新安理学的创始人。
因侨寓(福建)建阳之考亭,又称考亭先生。
朱熹出生之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宋室南渡仅有四年,诸事草创,人心未定,金人南侵,险象环生,北方之溃兵流民,南方之兵变民变,此伏彼起,交相呼应。
朱熹逝世之年(宋宁宗庆元六年),其学说正被以“伪学”之名而遭禁,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禁遏。
中间几十年,为官日少,倾全力发愤著书。
斯人虽已殁,而其思想学说却大行于中国,远播于东亚。
其人其学,尽可任后人评说,但其“逆水撑篙”、“拔出心肝与他去做”1的“刚决向前”、“勇猛奋发”的求学精神,足令后人肃然起敬,闻风兴起。
理学在北宋有五个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在中国思想史和理学史上称为北宋五子。
北宋五子之学在当时各有侧重,并没有自觉形成一个理学系统。
而且他们的学说之间还有许多相互矛盾之处。
程朱理学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程朱理学对徽州文化的影响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程朱理学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徽州,这个地方可真有意思,既有山水的秀美,又有文化的深厚,真是个宝地!而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一部分,对徽州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
2. 程朱理学的基本概念2.1 程朱理学的起源程朱理学,也就是程颐和朱熹的思想。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认为,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讲究的是“理”和“气”的结合。
听上去很抽象对吧?其实就是想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理,重视道德修养。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啊!2.2 主要思想在这套理论中,朱熹强调理性,认为万物皆有其理。
而程颐则更关注于道德,认为良心是做事的根本。
两位大师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
徽州人听了这些,恨不得立马把这些理想放进自己的生活中,真是“心向光明,脚踏实地”啊!3. 程朱理学在徽州的实际影响3.1 教育的兴起程朱理学的推广,让徽州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大家开始重视书本知识,学子们争相赴考,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每年秋冬,考场上总是人头攒动,学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徽州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3.2 文化氛围的形成随着教育的普及,徽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人们开始讲究礼仪,追求品德,做事的时候也更加讲究“和气生财”。
你看,在徽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书声琅琅,茶馆里总是人头攒动,大家热烈讨论着经典哲学,真是个文化的大熔炉!在这里,儒家思想和地方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4. 生活方式的变化4.1 家庭结构与伦理观念程朱理学提倡家庭和睦,这对徽州的家庭结构影响很大。
大家都讲究“家和万事兴”,家里的长辈们教导子女要尊重孝道,讲求伦理,形成了深厚的家族观念。
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读书,都拼尽全力,真是“宁愿一人苦,也要全家富”的精神!4.2 乡规民约的建立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徽州的乡规民约逐渐形成,大家都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则,重视邻里关系,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徽州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研究意义论略
徽州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研究意义论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这些宝贵财富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岁月后,有许多地方保留很少甚至湮没。
然而在徽州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却能有众多的现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究其原因:一,封建宗法制度强固,对文化现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徽州的强宗大族,历来聚族而居,尊祖敬宗,崇尚孝道。
封建宗族组织等级森严,尊卑分明。
纵向从上到下有:族长,房长,家长,家众;横向则有嫡房、庶房、强房、弱房之分。
族长有擅专一族之权,尊祖是宗法制的原则,族有宗规,家有家法,这些都浸渍程朱学思想"囊括了忠孝节义的道德信条,以及修身、齐家、敦本、和亲之道。
既鼓励族中'俊秀'者,追求功名仕宦,增光祖宗;又告诫弟子辈要安分守己,服服贴贴地接受宗法家长制的统治。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因此,族众必须改"恶"为"善",甘当顺民,对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族威望的东西,不敢有半点冒犯。
所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封建宗法制对维护徽州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黟县西递村和宏村古民居群落现存的完好,不能不说与胡姓和汪姓的聚居有相当的关系。
二,战乱少,对文化现存毁来性破坏小。
徽州周缘崇山峻岭是天然屏障,由于它的蔽护作用,使这里成了许多战争年代里和平安定的净土,特别是明清徽州经济社会发达昌盛以后,这里除了太平军转战十年、朱富润(朱老五)入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和解放战争过兵外,其他无甚战事痕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这里始终没有\遭到侵略者的洗劫,这成了徽州文化大量现存的幸事。
三,徽州人文化素质高,更加珍爱自己的文化现存。
徽州受程朱理学影响至深,教育发达。
不仅社学遍地,书院林立,而且缙绅之家还自编教材,大兴家族塾学之风。
"十户之村,无废诵读"。
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徽州府有社学五百六十二所、县塾五所、书院五十四所。
程朱理学在价值取向上对徽商兴盛的影响
行业 之多、 经营能力之强 , 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 ; 阐述 了程朱理学 对徽商的 价值取向产生 巨大影响 , 出 指 徽 商“ 以信接物 , 以诚待人” “ ; 以义为利 , 义中取利” “ ;勤俭治生 , 孝悌至上 ” “ , 以儒道经营” 的理念 , 是坚持 了 正
与众不同的价值取向 , 既赢得了封建统治 阶层的认可 , 又获得了民问对于徽商信任 ,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 了徽
淮 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RNAL O I OU F HU NAN V AT O OC I NAL & T HN C OL EGE EC I AL C L
NO . 2 8 3, 00 VOL. S fM 8, e i No. 28
程 朱 理 学 在 价 值 取 向上 对 徽 商 兴 盛 的 影 响
物。许 氏长期经商于淮 泗和徽州 等地 , 信 义服 人 ” 以“ 作为
“ 立信 ” “ 、 笃信 ” “ 、 言而有信 ” “ 修信 睦” 为学 之道和道 、讲 等 德规范。程朱理学 的集 大成者朱 熹就曾肯定 了“ ” 诚 的重要 性。他强调说 :诚者 , “ 真实无妄之谓 , 天理之 本然。 南宋理 ”
自己的信条 , 是“ 凡 贸迁 货居 , 市不 二价 ” 因诚 实不欺 赢得 ,
了顾客的信任 , 以至“ 人之适市 , 有不愿之他儿愿之公者” 。 此外 , 歙县商人鲍雯 自幼习儒 , 业盐 于两 浙 , 虽混迹 后 “ 廛市 , 以书生之道行之。一切治生 家智巧机利 , 悉屏 不用 , 惟
而 不 息 , 四海 而 皆 准 。人 伦 舍 是 则 无 自而 明 , 俗 舍 是 则 放 风
地, 以诚信交人 , 同事无少欺隐 。后卒于蒲城。病革 , 犹作 书 遗诸子 , 谆谆 忠厚积善为训” , 等 他们都是在商业活动中能够
徽州文化
安徽的徽州文化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
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
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
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
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
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
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
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
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化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徽州文化的内涵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
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
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
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内容有:1、新安理学。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
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2、徽州朴学。
徽州文化答案
1单选题徽州地处偏僻山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最多时不超过百万;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A2单选题徽州文化的内容要素是以物质、制度精神和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又有的典型文化;A、区域性、丰富性B、区域性、独特性C、区域性、普遍性D、独特性、普遍性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从经济角度看,徽州在传统农业之外,还有闻名遐迩的商业;从社会角度看,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从文化角度看,徽州理学昌盛,有之称;A、海滨邹鲁B、东南邹鲁C、岭海名邦D、文献名邦我的答案:B4判断题徽州文化的内涵由主体要素、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内容要素四个部分构成;我的答案:√5判断题如果简单一点说的话,所谓徽州文化就是指宋代以来“一府七县”的徽州人所创造的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的总称;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州文化的主体要素是徽州人;我的答案:√7判断题徽州文化的三大特点指的是丰富性、独特性、普遍性;我的答案:×8判断题徽州文化的空间要素是徽州本土;我的答案:×9判断题徽州文化的总体特点,一言以蔽之:博大精深;我的答案:√10判断题徽州文化流派纷呈,独树一帜,在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徽派版画代表了中国传统版画的最高成就,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是宋以来学术思想史上的两座高峰,具有典型标本研究价值;我的答案:√1单选题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原改为徽州,从此进入徽州时代,徽州文化的时代随之到来B、抚州C、歙州D、青州我的答案:C2单选题明代中叶以后,以乡族关系为纽带的徽州商帮在全国崛起,并在嘉靖和之间得到繁盛发展;A、万历B、隆庆C、泰昌D、天启我的答案:A3单选题由于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状元仅清代本籍加上寄籍合计17人,仅次于府,全国名列第二,创造了“一门九进士”、“父子尚书”、“同胞翰林”、“一镇四状元”、“一县十九状元”的科举佳话和奇迹;A、重庆C、广州D、苏州我的答案:D4单选题徽州号称“东南邹鲁”、“程朱阙里”;思想对徽州影响至深;A、戴震B、朱熹C、王守仁D、胡适我的答案:B5判断题在徽州文化形成之前,经历了江南越文化、山越文化和新安文化三个历史文化的发展时期,这些文化特别是山越文化,虽然与后来的徽州文化有质的不同,但为后来的徽州文化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铺垫和催生作用,它们无疑是徽州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基础;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州文化在进入元代以后,继续得到曲折发展;我的答案:√7判断题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徽州本土数十万份徽州文书的被发现,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被誉为“继汉晋简帛、甲骨文、敦煌文献、明清大内档案之后,中华历史文化的第五大重要发现”;我的答案:√8判断题先进的中原文化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我的答案:√9判断题徽州教育的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酵母”;我的答案:×10判断题程朱理学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我的答案:√1单选题关于徽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学术界曾先后提出过种说法;A、六B、五C、八D、七我的答案:D2单选题徽州自然环境同徽州人审美观互相结合产生了徽州三雕艺术、文房四宝艺术和;A、徽派版画B、徽州方言C、徽菜D、新安医学我的答案:A3判断题徽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的徽州各种专题研究为萌芽;4判断题徽学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徽州文书档案等大量徽州文献发现为契机; 我的答案:×5判断题徽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对徽州文书档案和徽州文化的研究兴起而形成和兴起;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州学和徽学是一个概念;我的答案:√7判断题徽州文化和徽州学是同时产生的;我的答案:×8判断题上个世纪60年代徽州文书的大量发现,促成了徽学的形成;9判断题新安医学、徽菜、徽州方言的形成,同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及资源有密切关联;我的答案:√10判断题徽州历史文书档案的大量发现是徽学形成的决定因素;我的答案:√1判断题徽州文化在学术价值上主要体现在资料价值、标本价值和认识价值三方面;我的答案:√2判断题徽学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建设,也能够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科学开发利用徽州文化资源,将学术研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发展旅游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我的答案:√3判断题安徽文化就是两淮文化和徽州文化;我的答案:×4判断题安徽的“徽”来自于徽州;我的答案:√1单选题徽州,古称新都、新安,北宋时改为徽州;A、徽宗B、真宗C、仁宗D、英宗我的答案:A2单选题古徽州所辖区域处于中国原始江南古陆地带的皖南丘陵山地,处在黄山南麓、以北,境内名山列峙,秀水穿流;A、九华山B、天目山C、天柱山D、齐云山我的答案:B3单选题古徽州主要因有漳水、率水、横江、渐江、丰乐河、扬之水、富资水、练江、新安江整个水系下汇富春江钱塘江入,又有婺江、阊江水系西注鄱阳湖入长江,故此属于“吴头楚尾”的“吴楚分源”之地;A、黄海B、南海C、东海D、渤海我的答案:C4判断题徽州曾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六县;我的答案:√5判断题“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新安”指的是新安江;我的答案:×1单选题对徽州设立行政区划实行管辖,始于;A、秦代B、汉代C、西周D、商代我的答案:A2单选题、歙二县的建立,是徽州地域最早的行政区划设置;A、祁门B、婺源C、绩溪D、黟我的答案:D单选题回顾徽州人口迁徙的历史,中原士族向徽州地域的人口迁徙有三次高潮,其中第一次高潮出现在A、唐B、宋C、两晋D、明我的答案:C4单选题程朱理学的体系真正在全国形成影响并树立权威地位,是在;A、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我的答案:B判断题被后人奉为“新安之神”“汪王大帝”,甚至誉为“徽州的太阳”的汪华是宋朝人;我的答案:×6判断题澄心堂纸质量极高,体现了徽州造纸业的高超工艺,代表了徽纸的最高水平;我的答案:√7判断题“徽州”的“徽”是宋徽宗用自己的号来命名的;我的答案:×8判断题歙砚砚石的发现已有1200多年历史;歙县是歙砚砚石的主要产地;我的答案:×9判断题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我的答案:√1单选题外来氏族迁入徽州最早的为方、汪、三姓;A、张B、胡C、王D、吴我的答案:D2单选题新安名族志记载,从汉至元,中原有个姓氏家族相继迁入徽州;A、91B、90C、92D、89我的答案:A3判断题从新安名族志的记载来看,徽州宗族基本上都是来自中原;我的答案:√4判断题外族迁徽,最初多分布在歙县西部、北部和休宁南部、东部,形成以州治为中心的半圆形区域,然后向四周扩展;我的答案:√5判断题鲍、柯、任、胡、孙、洪、曹、孔、冯9族来自山东;我的答案:√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已完成1单选题从现有记载来看,徽州宗族修谱之风,大都始于;A、元代B、明代C、宋代D、清代我的答案:C2单选题徽州先贤非常重视宗族伦理,还撰修家礼等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礼缛节,用以维系与巩固宗族制度;A、程颐B、朱熹C、戴震D、程灏我的答案:B3判断题从现有记载来看,徽州宗族修谱之风,大都始于宋代,以南宋为多; 我的答案:√4判断题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规制也是一样的;我的答案:×5判断题宗族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并按照一定规范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形式;我的答案:√1单选题徽州宗族的族规,主要形成于中期;A、南宋B、北宋C、明代D、元代我的答案:C2判断题迁徽氏族多以自己的始祖或迁祖为中心,集居繁衍,形成宗族,常以族姓命名居住地;我的答案:√3判断题徽州宗族制度下直系家庭和主干家庭同属一种家庭结构模式;我的答案:×4判断题核心家庭是同财共居亲属的最小组织,也是形成其他类型家庭的开端;我的答案:√5判断题族规均由以族长为核心的房长、乡绅和文会统治者制定;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州宗族中的族规家法更接近儒家中庸之道,比起明、清时期南方和北方严酷的族规家法也更中和、更规范、更文明;我的答案:√7判断题宗族间为了争雄,有意培养族众对所在宗族的自傲意识;我的答案:√8判断题徽州宗族注重恤族是宗族具有保障性职能的体现; 我的答案:√1单选题晋代,新安郡土着居民仍有户;A、5000B、6000C、4000D、7000我的答案:A2判断题近世宗族社会的建立以尊祖、敬宗、睦族为标志; 我的答案:√3判断题“新安十五姓”之所以称为“大姓”,是因为它们有一个显赫的始迁祖;我的答案:√4判断题北宋以后,自从徽州土着越文化完全被中原汉文化所同化,中原士族反客为主,成为徽州的主姓、大姓,徽州的土着居民也被中原士族所吸纳和消化,不显不彰,完全消失了;我的答案:×1单选题在古徽州,即今天的安徽南部山区,是一种普遍使用的称谓,随着徽人经商的足迹而传播开去,逐渐地为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人们所知道,而成为各地对徽州商人的称呼;A、先生B、掌柜C、朝奉D、账房我的答案:c判断题徽州古称新都、新安、歙州,因此在文献记载中,也习惯称呼徽州商人为新都商人、新安商人、歙商;我的答案:√3判断题考之文献,徽州人较早就有从事商业活动的记载,但徽州商帮一直到明成化弘治之际才最终形成;我的答案:√4判断题徽商和晋商一样都是我国历史上曾经具有全国性,甚至世界性影响的商帮;我的答案:√5判断题明清时期,徽州人结伙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纷纷走出家乡,以宗族乡里关系为纽带,结成规模庞大的群体,到外地经商;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州人大多外出从事商业活动,主要原因是徽州地区地少人多,田地产出难以维持生计,故不得不外出以谋口食;我的答案:√7判断题徽州的学者们在坚持民本这—前提下,修正了传统的重农轻商意识,提出“商农并重”的主张;我的答案:√8判断题徽州商人以经营盐业为中心,开始雄飞于中国商界;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徽商最早的集团组织——歙县会馆在北京创设,标志着徽商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的答案:√9判断题清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废除纲法,改行票法,徽商从此丧失了他们世袭行盐专利权,自此,徽州商帮开始衰落与解体;我的答案:√10判断题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我的答案:√11判断题徽州最早有商品交换活动的记载始于南宋;我的答案:×12判断题由于中国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加上史料湮没,唐以前竟没有一个有名有姓的徽州商人见载史籍;最早见于记载的徽州商人,是南唐时的休宁人臧循;我的答案:√13判断题所谓开中法是徽州商人利用国家所控制的食盐专卖权,让商人运粮、马、茶、铁等军用物资充实边防,向政府换取贩买食盐的专利执照——盐引,然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政府规定的销盐区去销售食盐,获取利润;我的答案:×14判断题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徽商最早的集团组织——歙县会馆在北京创设,标志着徽商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的答案:√15判断题明代中叶以后至清朝末年的4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我的答案:×1单选题徽商经营“其货无所不居”,其中以为最;A、盐、砚、茶、木B、盐、典、茶、木C、盐、典、砚、木D、盐、砚、茶、纸我的答案:B2单选题,歙县江村人,身任总商四十余年,身系两淮兴衰;凭借其卓越的能力,不仅赢得了官府的信任,也为众商所拥护,“每民一言,画一策,群商拱手称诺而已;”乾隆六次南巡,他接驾五次;A、胡开文B、汪直C、江春D、胡雪岩我的答案:C3判断题徽州盐商主要以两淮为基地,以扬州为经营中心,次则杭州;我的答案:√4判断题徽商的购销方式分为长途贩运、囤积居奇和赊销赊购三种;我的答案:√5判断题徽商子弟仕进有成,据统计明代徽州有进士392名,举人298名,生员则更多,清代又远远超过明代;清代歙县由科举仕进达到最高水平的是四位大学士,分别是康熙年间的徐元文,乾隆年间的程景伊,嘉庆年间曹振镛和道光年间潘世恩,他们都是徽商家庭出身;我的答案:√判断题徽商的经营范围并不限于国内,他们的足迹还远涉重洋,达到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我的答案:√7判断题明成化以前,徽商以经营“文房四宝”、漆、木、茶叶和粮食为主; 我的答案:√8判断题徽州盐商主要以两淮为基地,以扬州为经营中心,次则杭州;我的答案:√9判断题徽商资本运作可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两种;我的答案:×单选题将徽商比作“徽骆驼”,形象地概括了徽商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A、朱熹B、戴震C、胡适D、程敏政我的答案:C2单选题与其它地方商人不同的是,徽州商人,除了供奉财神外,还普遍供奉,由此可以看出徽商比较特别的经营理念;A、赵公明B、朱熹C、陶朱公D、关公我的答案:B3判断题徽州商人中胡开文被称作“红顶商人”;我的答案:×4判断题徽商是一个文化修养水平较高的社会阶层;他们或“先贾后儒”,或“先儒后贾”,或“亦儒亦贾”,注意从书本中去学习商业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商业经验;我的答案:√5判断题在长期的经商实践中,徽商炼就了一套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经营手段,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取信消费者;其次,薄利多销;其三,抓市场信息;其四,宣传推销;其五,知人善任,强化管理;其六,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商具有以利润为目的的经济观念;我的答案:√1单选题5、祁门大盐商就是一位很有名的诗人,曾被推举参加博学鸿词特别考试,着有嶰谷词;A、马曰琯B、程大位C、胡雪岩D、汪华我的答案:A2多选题以下说法,形象说明徽商历史作用的是;A、前世不修,生在徽州B、无徽不城镇C、东南邹鲁D、徽商是徽州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酵母”;我的答案:BD3判断题徽商的特色包括贾而好儒、官商相联、乡党互助等;我的答案:√4判断题徽商从事盐业经营主要采取官商相联的方式垄断经营;我的答案:√5判断题徽商以会馆为纽带,互通讯息、互相协调、互援互助,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我的答案:√6判断题徽州商人不讳言取利,是一大思想解放;在取利的过程中,强调“以义取利”,则反映了徽商的道德自律;我的答案:√7判断题徽商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加强了全国各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分工;②对各地区市、镇的兴起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③促使了资本主义萌芽;④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的答案:√8判断题徽商以其雄厚的商业资本,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达,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最终导致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进步; 我的答案:√9判断题徽商有强烈的叶落归根思想,经商致富以后,徽商多锦衣还乡,在家乡买田置地,修宅建祠,颐养天年;这种做法,阻断了资本进一步积累和扩张,我国较早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却不能最终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与此不无联系;我的答案:√10判断题在徽商资金的扶持下,徽州文风兴盛,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和徽雕、徽剧、徽菜等一批学术、艺术和烹饪流派,成为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篇章; 我的答案:√1单选题“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待,而以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着作A、绩溪县志续编B、新安名族志C、茗洲吴氏家典D、寄园寄所寄我的答案:C2单选题被誉为中国第一状元县的地方是A、休宁B、歙县C、婺源D、祁门我的答案:A3判断题古徽州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成了中原名门望族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这为徽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我的答案:√4判断题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之一源于徽商的大力支持;我的答案:√5判断题“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自六经得来”可以看作是徽人崇儒尚礼的明证;我的答案:√1单选题以下哪种不属于徽州的教育机构A、国子监B、私塾C、书院D、社学我的答案:A2单选题徽州最早的书院是A、紫阳书院B、桂枝书院C、竹山书院D、岳麓书院我的答案:B3判断题徽商经商所获的巨额资本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反哺徽州本土;我的答案:√4判断题“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的科举盛事出现在清乾隆年间;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汉至元,北方名门望族避难徽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徽州教育的发展;我的答案:√1判断题徽州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开化较晚,其形式化教育到唐代以后才有较大发展;我的答案:√2判断题徽州最早的书院是建于南宋淳佑六年1246年的歙县紫阳书院;我的答案:×3判断题徽州官办的义学,始于清初;清嘉庆以后,这些官办义学都相继罢废; 我的答案:√1判断题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仕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徽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和政治保护伞;我的答案:√2判断题“父子尚书”之称与歙县雄村人曹文植、曹振镛父子有关;曹氏父子科举入仕,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担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故有此称;我的答案:√1单选题陶行知在以下哪所教会学校免费读书,学习了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A、崇一学堂B、兴文学堂C、歙县学堂D、斗山学堂我的答案:A2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陶行知创办的;A、金陵学堂B、崇文学馆C、晓庄师范D、歙县女子学校我的答案:C3判断题陶行知较早地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他指出“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化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我的答案:√4判断题陶行知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我的答案:√5判断题陶行知反对传统教育,提倡民主型、开放型、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新教育;我的答案:√6判断题陶行知倡导学生的“五大解放”即头脑、眼睛、嘴巴、时间、空间,使学生解脱读死书、死读书的枷锁和困境,更好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的答案:×7判断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映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我的答案:√判断题陶行知曾师从着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孟禄;我的答案:√9判断题平民千字课一书反映了胡适的平民教育思想;我的答案:×1单选题尽管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并且他的故乡婺源现今划归江西,朱熹死后始封“信国公”,后来改封为,可见,南宋官方亦认定朱熹为安徽人;A、吴国公B、闽国公C、越国公D、徽国公我的答案:D单选题从血缘来看,朱熹实为徽州婺源朱氏孙;A、九世B、八世C、七世D、十世我的答案:A3判断题朱熹一生曾七次回徽州探亲、扫墓和从事学术活动;我的答案:×4判断题朱熹只有短暂的几次从政经历,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和学术文化活动;我的答案:√判断题朱熹父亲朱松因方腊起义而不能归葬乃父,被迫在福建尤溪买地葬父,为看护祖坟,朱松全家因此落户福建尤溪;我的答案:√6判断题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辑成家礼,在徽州宗法制度的发展中产生了拨乱反正的效应,自此徽州各地都“一遵文公家礼”;我的答案:√7判断题朱熹集集理学之大成,其以“理”作为自己的思想核心,以“理——气——物——理”作为其哲学上的逻辑结构,提出理一分殊的观点;我的答案:√8判断题朱熹说:“须先知得方行得”朱子语类卷十四,又说“圣人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文集卷五十四;可见朱熹主张知先于行; 我的答案:√9判断题在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问题上,朱熹的基本看法是,天理与人欲确实是一组相互对待的概念,天理胜,则人欲退;然而他没有像程颐那样去用天理过分地遏制人欲,而是在相当程度上承认人欲存在的合理性,以为天理与人欲之间既没有硬性的界限,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人只有个天理人欲,此胜则彼退,彼胜则此退,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凡人不进便退也;”朱子语类卷十三我的答案:√1单选题“旁注诸经”发明“朱子之学”,郑玉、赵汸“和会朱陆”;他们主张在学术上打破朱、陆的门户之见,折中两家学说,兼长避短,补两家之未备,弘扬本门宗旨的不同学术风格;A、朱松B、程敏政C、戴震D、朱升我的答案:D2单选题新安理学胡一桂等给予我们的深刻印象,也是其突出特点的是:一方面推崇朱熹,固守朱学本旨;另一方面力排异说,维护朱学纯洁性;这虽对于新安理学的发展乃至辉煌,起了积极作用,但其妨碍了正常的学术争鸣与学术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反而阻滞了朱子学的发扬光大;这正是后续新安理学家们必须予以重视的;A、南宋B、元代C、明代D、清代我的答案:B3单选题明中后期“”成铺天盖地之势,这使“和会朱陆”的新安理学家,有的能把握分寸,从而体现“右朱”的学术倾向;有的后学者如潘士藻、程文德等人却未能把握分寸,背离了本门宗旨,滑向“王学”阵营,致使明后期的新安学派受到极大的震动;但此时的徽州思想界仍然是程朱理学的一统天下,宗朱的理论特色并没有改变;A、汉学B、朴学C、陆王心学D、宋学我的答案:C4单选题新安理学以以之学为学术宗旨;A、程灏B、王阳明C、陆九渊D、朱熹我的答案:D判断题新安理学崛起于南宋,至清初衰落,属“程朱理学”的重要分支;我的答案:√6判断题正是由于朱熹与徽州有着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朱熹对徽州有着一往情深的故乡情结,所以徽州地区自然成为朱熹开展教育活动、传播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地区,朱熹学说也就在徽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产生了至深至广的影响;我的答案:√7判断题徽州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呈现着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特征,即朱熹与徽州的双向认同;一方面,朱熹情系、学系父母之邦,开创徽州思想文化之新风;另一方面,徽州人士又普遍尊崇朱熹,自觉认同并且弘扬朱熹的理学思想;我的答案:√。
试论明代徽州的阳明学——以《徽州府志》为中心
试论明代徽州的阳明学——以《徽州府志》为中心作者:刘念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摘要】南宋以降,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
程朱理学在有宋一朝占据主流思想的地位,尤其在朱子故里,显然徽州是程朱理学的重要阵地。
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宋相比。
明朝的时势已发生了诸多变化。
儒者们对程朱理学有着不断的疑惑,“心学”逐渐发展起来。
从相关史料可以知道,白沙心学和阳明心学,在徽州曾经兴盛一时,形成了晚明徽州心学思潮。
本文以徽州地方志为中心,主要探讨《徽州府志》中记载的有关王阳明及阳明学的情况。
【关键词】徽州府志;王阳明;阳明弟子;阳明学对地方志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仓修良在《方论学通论》中列出了世人对地方志的诸多定义,不管把地方志看做地理书、史书,兼有史地两性;抑或地方百科全书,作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地方志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徽州府志》亦不例外,无论是序言、建置、艺文、人物等等篇章,行文不离程朱。
是志行文到宋代时,关于程朱理学内容的大量记载,毫无疑问的佐证了程朱理学占据当时主流思想的地位。
行文到明代人物志,虽然有不少徽州士人视理学为宗,但于其中亦能看到阳明学的踪影。
也有不少仰慕阳明学而访学从师的儒士。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本文主要以三个时期的《徽州府志》为研究对象,探讨王阳明弟子在徽州的分布,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以及王阳明与徽州士人的交游等几个问题。
一、阳明弟子在徽州的分布在《徽州府志》中直书是王阳明弟子的记载并不多,原因不言而喻,王阳明祖籍浙江余姚,除了在外省就职外,其多数时间是在江西任上度过。
此外,他所讲学的地方主要是江右、浙中和粤闽等地。
解光宇在《朱子学与徽学》中提到,王阳明曾想到徽州讲学,但是由于在“朱陆异同”方面与徽州硕儒汪循有分歧,汪循不希望王学势力进入新安地区,因此两人由曾经交好转向矛盾不可调和。
徽州古城:古老徽州的剪影
开门见徽州徽州古城:古老徽州的剪影云 姬宗 鹤033徽州古城全貌在游览徽州古城前,我们想象一下古老徽州,它有着怎样的景象?在徽州古城的漫步游览中,古老徽州会时不时地与你重逢。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
隋代至清末,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徽州文化核心发祥地,被誉为古徽州第一县。
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山水聚合之地徽州古城地处山水聚合之地,背倚青山,三面临水。
问政山下,古迹众多;练江之滨,风光如画。
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内,集中而完好地保留着宋代双塔、明代三桥、古城、古楼、古街、古墓、古园、古牌坊等一大批古代建筑。
徜徉其间,凭吊遗踪,你会有时光倒流、一日走遍二千年之感。
1986年徽州古城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被誉为全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徽州古城的山水可谓是青山逶迤,绿水蜿蜒,古徽州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徽州因为山多田少、地狭人稠,粮食十分缺乏,一直流传者一个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大山深处封闭的徽州却是一个躲避战乱的好地方。
汉代以前,原住民为“山越”民族。
东汉末年,中原一带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人们纷纷渡江南迁。
徽州地处“万山丛中”,是中原世家大族避难安居的世外桃源。
魏034开门见徽州035晋的“永嘉之乱”、唐末的“黄巢起义”和两宋的“靖康南渡”三次移民迁徙高潮,使徽州彻底成为移民社会,为徽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改造了徽州本土的人口素质,有力促进了徽州经济社会的进步。
物产丰富,为徽商崛起积累第一桶金。
徽州的崇山峻岭中,盛产木材和茶叶。
唐代徽州地区就是著名的名茶产区,在敦煌遗书《茶酒论》中也明确记载““浮梁歙州,万国来求”。
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一、徽州文化的生成原因1、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是古徽州境内的两条主要山脉。
徽州地处万山之中,虽然山川秀丽、风景绝佳,但“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与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耕作条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徽州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与峭山激水的反复拼搏中,徽州人愈发坚忍不拔,培养了气质,缔造了精神。
徽州山水的灵性,化为徽州人的品格,在历代徽州人的不懈努力下,缔造了徽州文化。
2、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早在炎黄统治时期,中原文化就已经开始在酝酿形成,经过近四千多年的发展,中原文化不断积累,至公元十二世纪,中原文化已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
此后,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成为了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
3、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徽商是徽州文化的原动力,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如果没有徽商的大规模参与投资与建设,徽州文化有可能是一片苍白。
作为位居明清两代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徽商,拥有一种良好的传统,那就是注重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投入。
徽商对徽州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注,直接推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发达。
4、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这一文化渊源进一步加强了徽州文化的生成。
程朱理学已成为徽州宗族文化以及乡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鲜明性格,为儒家伦理思想的弘扬和勤俭持家风气的维系,输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使徽州文化的发展充满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5、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徽州文化丰富和发展的催化剂,徽州发达的教育为徽州文化的行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因此,我们说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
二、徽州文化的价值1、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文化遗存作为徽州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学术价值弥足珍贵。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字数:10686)徽学是关于徽州社会历史文化及其发展的学。
(注:关于徽学的研究对象,学术界有多种说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一期上曾发表了曹天生《本世纪以来国内徽学研究概述》一文,其中就列举了数种。
)尽管它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是十分火红,然而对什么是徽州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等基本问题,至今还缺乏整体、清晰的认识与研究。
本文试在此方面做点工作,以抛砖引玉。
一、徽州文化的界定要研究徽州文化,首先就要有对徽州文化较为清晰的界定。
对此,可以说,学术界至今没有统一的、明确论及的界说。
据笔者的理解,所谓徽州文化即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
如此定义,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限定:其一,我们说的徽州文化是指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内的文化。
其地理区域范围包括当年徽州府辖的6个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
其二,徽州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其文化当然可归为广义的大徽州文化的范围。
但严格和典型意义上所说的徽州文化概念,主要还是指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设了徽州府后才全面崛起,在明清时达到鼎盛的文化,但这一文化与其早期发展及后期演变都有内在关联。
其三,徽州文化不能仅仅指在徽州本土上存在的文化,亦还包括由徽州而发生,由本籍包括寄籍、侨居外地的徽州人而创造从而辐射于外、影响于外的文化,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对徽州的强烈认同。
如朱熹,尽管他在福建,主要活动也在福建,但他祖籍在徽州,朱熹本人对徽州强烈认同,从来号称“新安朱熹”等;同时,徽州人也更是强烈地认同朱子,视朱熹为徽州人的骄傲,在思想意识、观念、道德、伦理、社会行为及活动的诸多方面都自觉不自觉地深受朱子思想的影响,故朱子的思想、学术活动等亦可作为徽州文化的内容。
其四,这里所说的“文化”应是取其广义的概念,不仅指学术理论、文化艺术,还包括商业经营、宗法伦理、精神信仰、风俗民情、文献著作、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历史人物等等。
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徽州
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徽州自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以程朱理学为治国理政之意识形态,程朱理学不仅将“仁”与“礼”做了形而上的追溯、延续道统,而且也构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
而作为“东南邹鲁”的徽州府,同时又有另一个称谓——“程朱阙里”。
“程朱理学”与“徽州府”又有何关联?以至于朝廷将“程朱阙里”这一册封颁给徽州?原来影响后世的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和接继者——朱熹,都是相继从徽州篁墩走出来的,然后迁徙洛阳、婺源。
徽州是二程和朱熹的祖籍地,是程朱理学的根。
我们都知道朱熹曾写作《周易本义》,他是著名的义理派集大成者。
徽州后生们追随先人的步伐,更是将周易的“义理”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在徽州府,这儿的一草一木带着理学的影响。
上至村落的布局,如呈坎村的“八卦”布局,它将阴阳八卦风水融入了村落的格局里,又如篁岭村的水口林,将水口设置在村落的水源地上,收束一村之风水财气;下至屋内的布置,如屋内的正堂摆设,东瓶西镜,又如房屋天井,讲究聚水,将流入天井内的雨水汇聚视为聚财。
在中国的土地上,很少有这么一个地方,会为女性立祠堂;也很少会有大量立在地面上的奖状——牌坊群;也更少会在一个地方,户户村落建有祠堂。
徽州人从家族中生、敬畏祖宗灵位、歌颂“仁”与“义”、“孝”与“贞”。
崇尚人文的徽州人,又将此尚智风气在更大程度上书写,自开元取士以来,徽州一府六县的进士,就有六千余人;徽州的文房四宝,为历代文人视为珍品;徽州的书局、刻板,为文坛之最……在还崇尚人文的古代,徽州以一隅之地为世人贡献的是一地的精神——人文的光芒。
程朱理学影响的不仅是地面上的建筑、当地的文化,而且还有人心,一处处以传统文化包裹的心灵。
这儿的人——古朴、热情、老成、持重,甚至在现代思潮席卷下的今天,他们也带着传统烙印下的古道侠肠在开放下的徽州旅游市场中迎来送往。
冷眼观徽州,虽一地之地名已消失在历史书中,带着厚厚的灰尘,但这儿的人心,并没有沾上灰尘。
虽然理学又被新的意识形态所取代,但在新时代下,理学中“仁义”、“尚智”、“尊老爱幼”、“家庭观念”等等有益之思想,当在亘古中回响。
明清徽州方志与妇女贞节史料
度规范 、 礼仪节文等 , 或者说 , 是封建人集权的化身 , 是
徽州方志是地域文化一大特色。 方志齐全 , 内容丰 现实君主的化身 。贞节观逐渐成为约束人们行为的社 也是衡量婚姻道德的基本尺度。 女子还要 富, 这座“ 文化之矿” 有着 内涵极为富饶的“ , 矿藏 ”这 会风俗习惯 , ,
之称。 徽州 自唐太宗大历 四年(6 ) 79 形成一州六县( 、 后恩、 歙 流芳百世之举 , 是古代人一生追求的目 。 标
1 . 程朱理学在徽州的影响。 徽州是朱熹的故乡, 又 黟、 休宁 、 门、 祁 绩溪 、 婺源 ) 的格局 , 直至清代基 本未 变 。因此 , 州 是一个 具 有稳 定性 、 徽 完整 性 和相对 封 闭 是二程( 程颢 、 程颐) 的祖籍 , 程颐主张格物致知 , 并提
是人最基本 的道德伦理准则。在徽州 , 朱熹被视 分, 是徽州文化发展的典型缩影 , 也是徽州文化传播于 核心 ,
久远的重要载体 。 在这些方志中, 绝大部分都记载有妇 为最得孔孟之道真传之人 , 而加以顶礼膜拜。 而朱熹也 女贞节 道德 方 面资 料 ,这在 全 国方 志 中乃 属 罕见 的 内 大力推崇并且努力将理学“ 失节事极大” 的说教付诸实 容。 据不完全统计 , 明代方志记载妇女贞节资料达 70 践 , 5 要求地方官员将 “ 内如有孝子 、 保 顺孙 、 义夫 、 节妇 人, 清代方志也达 70 人。仅从这两个震撼的数字可 事迹显著 , 20 即仰具申, 当依条旌赏 , 其不率教者 , 依法究 以看出, 妇女贞节观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内容 , 治”如果“ 贯 , 夫死改嫁 , 皆是无恩也”1 [ 2 。朱熹不仅继承而
和研究 。 徽州 贞节牌 坊是 牌坊 的一 种 , 坊 群 中数 量 节, 在牌 足以励俗 , 今皆慎择而并录之 。 盖女妇之德 , 惟贞节
宋代以来徽州文化象征的塑造——以程朱阙里的建构为中心
f c s go eb i ig o h n Z u Qu l 0 n l u i n t ul n f e g h ei h d C
F NG Ja E in—h i u
( et r hns s r a G orp y u a nvrt, h nhi 0 4 3 C i ) C n ro ieeHio cl eg h ,F dnU ie i S aga 2 0 3 ,hn ef C ti a sy a
Q e1 hscu erva dtecaat s c o /hucl r. ul .T i o r el hrc r ts f i o ut e s e e h e i Ht i z u Ke o d : uzo u ue y bl Hund nv l e hnZ uQ e ; e yw rs H i ucl r;sm o; aga ia ;C eg h ul no—C n cai h t lg l of i s u nm
・
徽 学研 究 ・
宋 代 以 来 徽 州 文 化 象 征 昀 塑 造
以程 朱 阙里 的建构 为 中心
冯剑辉
( 复旦 大学 历 史地理研 究 中心 , 海 20 3 ) 上 04 3
摘
要 : 代 以 后 , 州 文化 由 尚武 转 变为 文 雅 , 学 成 为 徽 州 文 化 的 象 征 。 歙 县 黄 墩 ( 宋 徽 理 篁墩 ) 为 与 因
二程 和朱熹 的特殊联 系, 受到徽 州理学界 的重视 。明清时期 , 州先后 两次掀起 建构程 朱阙里的高潮 。在 徽 徽州 理学界、 i 士绅 宗族 和商人 的共 同努 力下, 国家权力 最终认 可 了篁墩为程 朱 阙里 。此 一建构过 程是徽
州社 会 各界 自觉 选择 的 结果 , 分反 映 了徽 州 文化 的 本 质 。 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徽州
自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以程朱理学为治国理政之意识形态,程朱理学不仅将“仁”与“礼”做了形而上的追溯、延续道统,而且也构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
而作为“东南邹鲁”的徽州府,同时又有另一个称谓——“程朱阙里”。
“程朱理学”与“徽州府”又有何关联?以至于朝廷将“程朱阙里”这一册封颁给徽州?
原来影响后世的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和接继者——朱熹,都是相继从徽州篁墩走出来的,然后迁徙洛阳、婺源。
徽州是二程和朱熹的祖籍地,是程朱理学的根。
我们都知道朱熹曾写作《周易本义》,他是著名的义理派集大成者。
徽州后生们追随先人的步伐,更是将周易的“义理”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在徽州府,这儿的一草一木带着理学的影响。
上至村落的布局,如呈坎村的“八卦”布局,它将阴阳八卦风水融入了村落的格局里,又如篁岭村的水口林,将水口设置在村落的水源地上,收束一村之风水财气;下至屋内的布置,如屋内的正堂摆设,东瓶西镜,又如房屋天井,讲究聚水,将流入天井内的雨水汇聚视为聚财。
在中国的土地上,很少有这么一个地方,会为女性立祠堂;也很少会有大量立在地面上的奖状——牌坊群;也更少会在一个地方,户户村落建有祠堂。
徽州人从家族中生、敬畏祖宗灵位、歌颂“仁”与“义”、“孝”与“贞”。
崇尚人文的徽州人,又将此尚智风气在更大程度上书写,自开元取士以来,徽州一府六县的进士,就有六千余人;徽州的文房四宝,为历代文人视为珍品;徽州的书局、刻板,为文坛之最……在还崇尚人文的古代,徽州以一隅之地为世人贡献的是一地的精神——人文的光芒。
程朱理学影响的不仅是地面上的建筑、当地的文化,而且还有人心,一处处以传统文化包裹的心灵。
这儿的人——古朴、热情、老成、持重,甚至在现代思潮席卷下的今天,他们也带着传统烙印下的古道侠肠在开放下的徽州旅游市场中迎来送往。
冷眼观徽州,虽一地之地名已消失在历史书中,带着厚厚的灰尘,但这儿的人心,并没有沾上灰尘。
虽然理学又被新的意识形态所取代,但在新时代下,理学中“仁义”、“尚智”、“尊老爱幼”、“家庭观念”等等有益之思想,当在亘古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