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设计手机架》教学设计
木棒手工手机支架教案中班
![木棒手工手机支架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4f26e00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6.png)
木棒手工手机支架教案中班教案标题:木棒手工手机支架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2. 增强幼儿对不同材料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木棒2. 热熔胶枪3. 剪刀4. 彩色纸5. 彩色笔6. 手机或平板电脑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展示一个木棒手工手机支架的样品,并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手机支架的形状、材料等特点。
讨论和规划:1. 与幼儿一起讨论制作手机支架的步骤和材料。
2. 引导幼儿提出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并记录在黑板上。
制作手机支架:1. 将木棒按照幼儿的要求剪短或折断成适当长度。
2. 用热熔胶枪将木棒按照幼儿的设计粘合在一起,制作出手机支架的形状。
3. 鼓励幼儿亲自参与制作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装饰手机支架:1. 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和彩色笔,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装饰手机支架。
2. 提供一些样板供幼儿参考,同时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进行个性化装饰。
分享和展示:1. 邀请每位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机支架,并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想法和装饰方法。
2.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用手机支架放置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电脑,并观察手机支架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手机支架的设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手机支架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发挥情况。
2. 评估幼儿在展示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态度。
教案扩展:1. 鼓励幼儿用其他材料制作不同形状的手机支架,如纸板、塑料瓶等。
2. 引导幼儿思考手机支架的功能和用途,设计并制作适用于其他场景的手机支架,如床头、桌面等。
注意事项:1. 在制作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热熔胶枪,并在使用时注意操作安全。
2. 鼓励幼儿尽量独立完成制作过程,但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小学手机支架课程设计教案
![小学手机支架课程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41f04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7.png)
小学手机支架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手机支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手机支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3. 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手机支架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款简单的手机支架。
2.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手机支架进行改进和创新。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手机支架的制作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互相帮助。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手机支架,锻炼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手机支架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了解手机支架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三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2. 手机支架的结构与功能- 讲解手机支架的组成部分,如底座、支撑臂、夹持装置等。
- 分析不同结构对手机支架功能的影响。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四节“常见机械装置的结构与功能”3. 手机支架制作实践- 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的制作技巧,动手制作一款简单的手机支架。
- 教学进度的安排:第一阶段,设计草图;第二阶段,选择材料;第三阶段,动手制作;第四阶段,改进与创新。
- 引导学生关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课本章节:科学技术与生活,第五节“动手制作与改进”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知识,使学生在了解手机支架基本概念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制作技巧,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和创新能力。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案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ce8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c.png)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课题为《设计手机架》。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设计手机架为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三维建模的概念,掌握基本操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实用的手机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熟悉程度。
但在三维建模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是初次接触,对相关概念和操作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
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强,善于探索,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操作,能够独立设计出实用的手机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维建模的基本操作。
2.难点:如何设计出实用且美观的手机架。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设计手机架为任务,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降低学习难度。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教学课件、设计素材等。
2.学生准备:熟悉电脑操作,安装好相关软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使用的手机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手机架?手机架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维建模的概念,演示基本操作,让学生初步了解三维建模的基本方法。
六年级下册劳动教育教案制作手机支架
![六年级下册劳动教育教案制作手机支架](https://img.taocdn.com/s3/m/789b0c1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9.png)
六年级下册劳动教育教案制作手机支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制作手机架;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手机架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手机架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制作过手机架吗?制作手机架时要注意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制作手机架》。
五、观察思考:
师:课件出示几幅手机架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手机架具有什么特点?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
论:
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说明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六、设计方案:
师:结合课文内容,带领同学积极制定手机架的制作方案;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参与制定;
师:及时指出其中的要点并总结;
七、实践展示:
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方案,以分组合作的形式积极制作;师:巡视指导;
生:制作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带领台下同学积极对作品进行评价。
简单制作手机支架教案中班
![简单制作手机支架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2983f9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2.png)
简单制作手机支架教案中班手机支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固定手机,方便观看视频、拍照、甚至进行视频通话。
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简单制作一个手机支架,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制作吧!材料准备:1. 一根长约20厘米的塑料管。
2. 一块废旧的木板。
3. 一把锯子。
4. 一把尺子。
5. 一把铅笔。
6. 一把打磨工具。
制作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将塑料管锯成两段,一段约10厘米长,另一段约5厘米长。
这两段塑料管将用于制作手机支架的支撑部分。
2.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木板切割成一个长方形,大小适合用于支撑手机的底座。
一般来说,长约15厘米,宽约8厘米的木板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3. 然后,我们需要在木板上用尺子和铅笔标出两个塑料管的位置,确保它们可以垂直固定在木板上,并且能够支撑手机。
4. 接着,我们使用锯子将木板上标出的位置锯出两个小槽,深度要适合塑料管的直径,这样才能确保塑料管可以牢固地固定在木板上。
5. 紧接着,我们将塑料管插入木板上锯出的小槽中,确保它们垂直固定在木板上,并且能够支撑手机。
6. 最后,我们使用打磨工具对木板和塑料管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避免刮伤手机。
通过以上几个简单的步骤,我们就成功制作出了一个手机支架。
现在,我们可以将手机放在支架上,享受观看视频、拍照和视频通话的乐趣了。
制作手机支架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大家能够动手尝试制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进行改进,制作出更加符合自己喜好的手机支架。
在制作手机支架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学到一些简单的工具使用技巧和木工知识,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制作手机支架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手工活动,可以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享受制作的乐趣。
总之,制作手机支架是一项既有趣又实用的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尝试一下,制作属于自己的手机支架,享受动手制作的乐趣吧!。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学设计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b7e6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d.png)
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设计手机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设计手机架》是苏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利用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给予个别辅导。
此外,学生对设计创意有一定的理解,但审美观念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创作出具有创意的手机架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设计手机架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设计创作的乐趣,增强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设计手机架的基本方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2.难点:如何运用设计软件进行创新设计,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完成手机架设计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设计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设计方法,学生跟随操作,提高操作熟练度。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设计软件等。
2.软件准备:设计素材、教学课件等。
3.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每个学生有一台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手机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手机架的设计与功能,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展示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对设计软件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设计手机架的基本步骤,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手机架的任务,教师随机挑选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https://img.taocdn.com/s3/m/bdf08c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3.png)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小学生们学习和娱乐的工具之一。
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好地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和创造,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成为了一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任务。
教案的制作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手机支架的设计应该简单易用,能够方便小学生们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
其次,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教案还需要结合小学学科内容,将手机支架制作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水平。
一、教案制作目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制作目标是帮助小学生们制作出简单实用的手机支架,并通过制作过程中的亲手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二、教案制作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手机支架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们讨论手机支架的作用和种类。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手机支架的制作原理和材料选择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动手兴趣。
2. 材料准备:为了制作手机支架,学生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纸板、剪刀、胶水、彩色纸和尺子。
教师可以简单向学生们介绍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制作过程:第一步:学生们需要根据手机的大小,用尺子量取纸板的尺寸,并使用剪刀将纸板剪成所需的大小。
第二步:将剪好尺寸的纸板折叠成合适的形状,制作出手机支架的主体部分。
第三步:在彩纸上绘制出一些图案和装饰,用剪刀将其剪下来。
第四步:使用胶水将彩纸图案粘贴在手机支架的表面,使其更加美观。
第五步:待胶水干燥后,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手机放在手机支架上,调整角度,确保手机可以稳定放置。
4. 展示和分享: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机支架,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手机支架的使用体验和改进方向。
三、教案的评价和反思1. 教案的评价: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制作手机支架,旨在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同时结合学科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搭支架》教学设计
![《搭支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26240a360cba1aa911da32.png)
《搭支架——设计手机支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稳固性的应用。
2、能够根据现实的需要设计支架。
3、能将自己的简单设计转化为草图或模型。
4、从产品的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
5、体验自行设计的乐趣。
6、认识到小组相互团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根据现实需要设计支架的过程。
教学难点:将自己的简单设计转化为草图或模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手机,同学们都不陌生,如果需要手机长时间立着,我们需要什么呢?(找支撑物、用手机架等)用支架是个好办法,今天我想请你们帮我设计一个手机支架。
(板书:设计手机支架)二、设计前调查(一)谈话:在进行产品设计前,我们得做个市场调查(板书:调查),看看市场上同类产品都有哪些优缺点,以便我们设计时取长补短。
课件出示折叠型、组装型、创意造型等手机支架,学生分析这些产品的优缺点。
(二)提问:那这些产品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立得住、稳定等)总结:对,这些支架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固性,支撑得住手机,又不易变形。
回顾我们学过的知识,什么样的形状具有稳固性呢?(三角形) 回顾课件出示过的手机支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支架是利用三角形稳固性来设计,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
三、设计前准备(一)过渡:做完市场调查,在开始设计工作前,我们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
(板书:准备)1.成立设计小组,每组要有一名绘图师负责完成设计图纸,一名产品介绍员负责讲解产品设计。
2.明确设计方向,讨论要设计哪种类型的手机支架。
3.选择产品材料,课件出示可选材料及其价格,引导学生根据设计类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成本。
四、方案设计过渡:做好了准备,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设计环节。
(板书:设计)(一)课件出示设计过程中需要的注意的事项:1.收集小组成员意见后进行设计2.及时完成设计草图,图上标出尺寸3.注意安全与课堂秩序(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五、设计评审谈话: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要经得起评议、审查。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手机架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手机架](https://img.taocdn.com/s3/m/3d7b52b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f.png)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手机架手机架是一种用于支撑手机的装置,它能够使手机保持稳定,方便使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手机,设计一个手机架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手机架的功能和原理,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预计耗时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手机架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 理解手机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手机架。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一些废旧的纸板或塑料板。
2. 剪刀、胶水、尺子等制作工具。
3. 一些手机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4. 学生们自己的手机。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样式的手机架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并鼓励他们描述手机架的外形和用途。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手机架的原理和分类,让学生们了解手机架是如何支撑手机并使其保持稳定的。
3. 实践操作(25分钟):a. 学生们分组,每组两人。
b.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手机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
c. 学生们使用剪刀和尺子,按照手机架的设计思路进行剪裁和折叠。
d. 学生们使用胶水将剪裁好的材料粘合在一起。
e. 学生们将制作完成的手机架与自己的手机配对,并测试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4. 总结和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手机架,并评价其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引导学生们总结制作手机架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 复习和巩固(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手机架的功能和分类。
2. 分享和合作(10分钟):学生们分享自己制作手机架的经验和思考,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合作和交流。
3. 创新设计(20分钟):a.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手机架,并提出新的设计想法。
b. 学生们使用纸和笔绘制出自己的设计图纸,并进行讨论和修改。
c. 学生们根据设计图纸,重新制作手机架并展示。
苏科版(2015)信息技术五年级第23课设计手机架教案
![苏科版(2015)信息技术五年级第23课设计手机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f636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b.png)
课题第23 课设计手机架主备教师上课日期月日共 1 课时,本课是第 1 课时1. 学会使用平面工具。
教学目标 2. 学会拉动切割的方法。
3. 学会使用移动工具。
二次备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设计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学会拉动切割的方法。
学会拉动切割的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学生机房、教学课件。
一、导入1. 出示上节课花瓶的设计师:回忆一下花瓶模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师生互动讨论。
出示手机架图片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使用拉动切割的方法建手机架的模型。
(板书:第 23 课设计手机架)二、新授1.绘制手机架底座师:请学生参照书本 P110-111,使用旋转和壳体工具绘制手机架底座。
要求:上底长 30 mm,下底长 45mm,高60 mm。
学生操作。
2.制作手机架插口演示制作过程。
总结板书拉动切割的步骤:(1)单击手机底座的中轴线。
(2)(2)单击插入“平面”按钮。
(3)单击定向工具区中的“平面图”按钮。
(4)将三维模式转换为草图模式。
(5)在栅格区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6)将图形从草图模式转化为三维模式。
(7)单击“拉动”按钮,选择同时拉两侧,再单击“切割”按钮。
(8)指向平行四边形沿箭头方向拖动鼠标器,切割出手机架插口。
提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思考如何拉动切割,请小组开展合作探究。
小组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拉动切割工具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老师在演示的过程中适时地提醒学生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学生独立操作学生尝试操作,师生互动讨论。
师适时提示学生操作中的失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生操作。
师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布置学生完成“实践园”。
三、总结1. 总结思考:用拉动切割工具还可以做出什么模型呢?3. 拓展小小设计师竞赛:设计创意手机架。
师展示并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信息技术五年级全册课堂练习教学反思。
05-23《设计手机架 》教学设计
![05-23《设计手机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495ce6d4d8d15abe234eb4.png)
第23课设计手机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用“拉动”工具中的“同时拉两侧”和“切割”工具进行手机架机口的制作,以及找面、旋转面的方法。
平面工具可以根据所选对象创建一个平面,或者创建一个包含所选草图元素的布局。
在选择平面工具后,鼠标指针触碰到的面会高亮成黄色。
此时,需要学生学会选择,找到正确的平面单击创建平面。
由于手机架的基本造型是通过旋转形成,上下的面都是圆形。
任何圆形都会有中轴线,在三维模式下,只要鼠标指针触碰到圆面或圆柱等,在圆中心就会出现一条绿色虚线,这条线就是中轴线,单击中轴线就可以创建所需平面。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3D建模基础,对于“拉动”工具中的“添加”选项较为熟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切割选项的作用。
在学生完成手机架后,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需求自己设计创意手机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找到手机支架架机口的平面,并新建平面。
(2)能够掌握移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拉动”工具中,“同时拉两侧”和“切割”选项的使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手机支架的过程,学会操作方法,培养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手机支架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使用DSM软件制作3D模型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成果,提高信息素养。
4. 行为与创新在制作手机支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旋转的方法,创造出不同造型的底座,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同时拉两侧”和“切割”选项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2. 难点: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手机支架模型文件。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忘了手机放在哪里而满屋子寻找手机?不小心碰倒水杯,导致水洒在了手机上?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个手机架摆放手机,给我们的手机安个“家”。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说课稿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88e46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1.png)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设计手机架》是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2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机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以实例引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手机架的设计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电脑绘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创新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个别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手机架的设计原理,掌握手机架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能独立完成手机架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手机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引发学生对手机架设计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演示:讲解手机架的设计原理,示范设计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手机架的设计。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手机架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手机架设计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手机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技巧,以及创新设计的要求。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课《DIY手机支架》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课《DIY手机支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c0b3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1.png)
综合实践课《DIY手机支架》教学目标:1、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制作一个或几个手机支架。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制作手机支架,发展动手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发散思维的方法制作手机支架。
准备材料:具有一定硬度的废旧卡片、剪刀、笔、尺子、燕尾夹等等。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居家上网课的日子里,你和爸爸妈妈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课件展示:拿着手机看视频,时间长了手酸、脖子疼的图片。
师:一只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又要有事情要做,是不是手忙脚乱,不能同时兼顾。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发语音说一说。
师:大家想到去买个手机支架,但目前疫情之下,去商店买或者进行网购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师:生活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个手机支架,将我们的双手解放出来,操作简单,并且成本低。
(观看视频)问题一,为什么要选择废旧卡片来制作?预设:具有一定硬度的废旧卡片来制作手机支架,可以确保手机支架稳定,能够支撑住手机的重量。
问题二,手机支架有什么特点?预设:手机支架一般包括底座和支撑架两部分,底座位于手机身价的底部,一般起到支撑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和形状的设计来保证支架的稳定性。
支撑架连接于底部和手机,能拖住手机的重量。
设计支撑架时要考虑支撑架对整个结构强度的影响,支撑架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手机放置时的安全性。
问题三,制作一个手机支架要注意什么?预设:手机支架要首先结构稳固、安全。
手机支架的稳定性是第一位的,要能承受住手机的重量。
其次,要易于制作,外观美观。
制作时要注意结构简单些,可以是折线型、三角形、丁字形等等,还可以通过减、贴、画等设计,让你的手机支架更美观。
最后要考虑的是尺寸适当、成本较低,要与手机尺寸相匹配。
选择一加工环保、成本较低的材料。
师:同学们,相信以上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为自己点一个大大的赞吧。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 》教案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4ce73e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8.png)
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23《设计手机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手机架》是苏科版五年级信息技术第23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手机架的设计,并了解手机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CAD软件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经验。
但学生在设计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够独立完成手机架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设计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2.难点:创新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设计任务,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手机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原则和方法。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手机架设计案例、CAD软件教学课件、设计任务书。
2.学生准备:带好信息技术课的相关设备,提前了解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手机架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提问:你们认为手机架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手机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CAD软件演示基本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设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利用CAD软件进行手机架的设计。
《第八课 制作手机架》参考教案
![《第八课 制作手机架》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3f7d5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1.png)
第8课制作手机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瓦楞纸制作手机架的方法。
2、通过学习,感受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快乐。
【材料准备】瓦楞纸、剪刀、尺子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谈话:“同学们,我们现代社会手机使用得很频繁,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手机在不使用或就是待机的时候都放在什么地方呀?”生:“放在裤兜里;放在衣兜里;放在桌子上;放在手机套中;放在椅子上等等。
”师:“大家都知道大部分手机都是有辐射的,那么放在兜里对人得身体好吗?”生:“不好!”师:“那放在桌子、椅子上安全吗?一不留神会…”生:“会掉下去摔坏手机,太赔了。
”师:“那该怎么办?”生:“如果有个架子之类的就好了。
”师:“好,我听了同学们的讨论,同学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了。
刚才有同学说‘如果有个架子之类的就好了。
’想得非常好。
那么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手机架。
”二、了解手机架。
1、手机架就是一种实用与美观相结的工艺品。
虽然不难,但做得平直稳固,也不就是一件容易得事。
首先把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每组发给一个手机架的成品。
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手机架都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就是怎样支撑的?有哪些特点?2、同学们进行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3、手机架的制作并不就是很难,那么现在我们来开始制作手机架。
三、设计方案。
1、测量手机的长、宽及厚度,测量出摆放手机合适得倾斜角度。
2、根据测量结果画出设计图四、动手实践(1)在纸板上画出图纸(2)去掉卡角得棱角(3)垫上垫板,按紧钢尺,切割纸板(4)剪切卡脚(5)画出折叠槽,折叠成“v”形(6)检验倾斜角度就是否合适、支架就是否平稳(7)从背面检验支撑部位得紧密程度(8)增加连接条五、分享成果把手机放入手机架,试一试效果六、总结今天大家做得都很好,很不错。
大家都就是非常聪明,非常能干,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生。
我希望大家记住今天学习的感受与体会,在生活中一定可以成为一个能力不凡的人!这个漂亮的手机架我们可以送给自己得父母、兄弟姊妹、老师、好朋友等等,我相信她们会很高兴的。
学习制作手机架教学设计
![学习制作手机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438ed9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8.png)
《手机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习制作手机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做手机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实践――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制作手机架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裁剪纸,镂空部分的宽度。
教学准备瓦楞纸,直尺,裁纸刀,笔,白乳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及学生活动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1.教师拿一个手机架,走进课堂,联系手机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然后视频展示各式各样手机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这些手机架使用方便吗?你的爸爸、妈妈都使用何样式的手机架,一起交流一下。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做手机架。
板书课题:手机架二、观察讨论,掌握方法:1.每组分发一个手机架进行观察思考。
(说一说,这个手机支架由几个部分组成?)2.感知课本,实践探索,进一步掌握手机架的制作方法。
3.指名回答制作方法,教师适时板书:下料(单位:厘米)、切割插接口、组装。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三、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制作手机架的方法与步骤。
(提示:切割纸板时要注意安全。
将直尺对准线条,用裁纸刀沿直尺切割)1. 下料(单位:厘米)在纸板上设计画好支架的底座和背板。
底座长厘米,宽13厘米,背板高15厘米,宽13厘米;再用裁剪刀把画好的2个长方形纸板切割出来。
2. 切割插接口:按照书上图所示制作底座和背板的插接口,依据纸板的厚度决定镂空部分的宽度。
3. 组装:先将底部与背板插接在一起。
再切割一条长形防滑条,用白乳胶粘贴在底部的前沿。
四、学生动手实践1.学生动手制作手机架。
2.老师示范完成一个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完成此步骤,巡视辅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养成良好制作习惯,不要把纸屑散一地)。
教师提示:纸工制作注意裁剪安全,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余料及时处理干净,装入垃圾袋;切割材料时要垫上垫子,以免损坏课桌。
学生操作时,小组合作,自主操作;教师示范之后,指点辅导帮助学生完成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设计手机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平面和移动、旋转平面的方法,以及使用“拉动”工具中的“同时拉两侧”和“切割”按钮进行手机架机口的制作。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3D建模基础,对于拉动工具中的“添加”按钮较为熟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切割”按钮的作用。
在学生完成手机架的设计后,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需求自己设计创意手机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学会使用“移动”“平面”工具寻找正确的面,并在新建的平面中作图。
2.掌握拉动工具中,“同时拉两侧”和“切割”按钮的使用方法。
3. 在制作手机支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旋转的方法,创造出不同造型的底座,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掌握“同时拉两侧”和“切割”按钮的使用方法。
2. 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难点: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手机支架模型文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忘了手机放在哪里而满屋子寻找?不小心碰倒水杯,导致水泼在了手机上……
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生:设计一个手机架摆放手机,给我们的手机安个“家”。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手机支架?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个手机支架。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导入,让学生切实体会3D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师:老师也用DSM软件制作了一个手机支架,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打开手机支架模型文件,小组讨论设计步骤。
教师总结:设计基本造型、完成手机架机口。
1. 制作手机架的基本造型
师:手机架的基本造型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完成吗?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上节课刚刚学习了拉动旋转的操作,这里的基本造型的操作与上节课类似,可以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2. 制作手机架机口
师:手机架的基本造型已经完成,接下来如何制作放手机的架机口呢?
师:使用“表面曲线”工具绘制好形状后再拉动,很难绘制出对称的架机口,这会影响手机架的美观。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师:由于架机口的位置需要对称,我们可以找到手机底座的剖面,在剖面上绘制图形,再进行拉动操作。
师:对于圆形的物体,点击中轴线,选择平面可以快速找到模型的剖面。
教师演示。
师:找到需要的平面后,就可以在平面上绘制图形,拉动出架机口了,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尝试完成架机口。
发现问题、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当我们选中平面进行拉动操作时,默认为“添加”模式,可以将平面拉伸为立体模型,若想要在拉动时移除材料,则需要选中“切割”模式。
同时“同时拉动两侧”按钮,可以拉伸出两侧对称的形状。
学生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
评价交流。
3. 拓展练习,完善作品
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简单的手机架已经完成了。
你们能
不能再对这个模型进行改进,完善我们的作品?
师:根据我们的设计,如果手机在充电时就不能放在手机架上,你们能不能给它添加一个充电口?
学生讨论充电口的位置。
师:充电口应该在与架机口垂直的面,怎样才能找到正确的面进行绘制呢?
教师演示:移动工具旋转平面。
学生练习操作。
学生操作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移动手柄中平移和旋转的不同。
师:找到正确的面,你能使用刚刚的方法绘制出充电口吗?
学生操作。
展示作品。
三、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使用移动平面和拉动切割的方法制作出了一个手机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形状的设计,课后同学们可以使用今天学习到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手机架。
老师相信,凭着你们的智慧,一定会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
【教案设计:何红伟(南京市考棚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