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揭开行为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时常需要快速判断对方的言语是否真诚,行为是否可信。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背后动机与心理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人心的钥匙。
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言行举止,我们往往能在瞬间捕捉到那些泄露真相的微妙线索。
2️⃣ 微表情:一闪而过的真实情感微表情,即持续时间极短(通常不超过15秒)的面部表情,是人们在试图隐藏真实情感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瞬间情绪反应。
这些微小的表情变化,虽然难以被肉眼直接捕捉,但却能被训练有素的行为心理学家敏锐地识别出来。
例如,当一个人声称自己感到高兴,但嘴角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或厌恶,这可能意味着他的真实情感与所述不符。
3️⃣ 身体语言:无声的语言,有力的证据除了微表情,身体语言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工具。
人们的姿态、手势、眼神交流等,都在无声地传达着信息。
例如,当一个人说谎时,他可能会不自觉地避免与对方直接眼神接触,或者频繁地触摸自己的脸、脖子或嘴巴,这些行为被称为“自我安慰行为”,是谎言带来的心理压力在身体上的反映。
此外,声音的音调、语速和音量变化,也能透露出说话者的紧张或不安,从而成为判断其真实性的线索。
4️⃣ 情境一致性检验:言行与环境的契合度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时,还需要考虑其言行与当前情境的一致性。
一个合理的谎言,往往需要精心构建一套与之相符的背景故事。
然而,当面对细节询问或情境变化时,说谎者往往会因为缺乏充分的准备而露出破绽。
因此,通过提问与情境相关的问题,观察对方的反应和回答,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验证其话语的真实性。
5️⃣ 综合分析:多维度考量,确保判断准确最后,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并非单一因素所能决定。
我们需要将微表情、身体语言、情境一致性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估体系。
同时,保持开放和谨慎的态度,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也是确保判断准确性的关键。
总之,行为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快速而准确地判断他人的言语是否真诚。
招聘面试识谎技巧——肢体语言心理学分析
招聘面试识谎技巧——肢体语言心理学分析1.面部脸部皮肤发红,脸色苍白惨淡通常是说谎的反应。
如果谎言被识破,说谎者更加紧张,有时会导致脸部充血,使脸部皮肤变红。
识别谎言的一个关键线索就是假笑。
说谎人的微笑很少表现真实的情感,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感情世界。
假笑并伴随着较高的说话音调是揭穿谎言的最有力的证据。
假笑缘于情感的缺乏。
由于缺乏感情,微笑时神情显得有些茫然,嘴角上扬,一副愉快的病态假相,面部表情会无意识地将一个人的假笑暴露无遗。
微笑反映了真实情绪,产生于可以拉动嘴角向上的面颊肌肉。
面颊肌强有力收缩时会拉长嘴唇,扯动整个面颊向上,使眼睛下的皮肤似口袋般松垂,同时使眼角下的鱼尾纹起皱。
假微笑不像微笑那样分布对称,眼睛周围的肌肉并没有随之一起运动,眼睛不会眯起。
假笑保持的时间能特别长。
真实的微笑持续的时间只能在2/3秒到4秒之间,其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感情的强烈程度。
而假笑则不同,它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同时会让人感到别扭。
这主要是因为假笑缺乏真实情感的内在激励。
其实,任何一种表情如果持续的时间超过10秒钟或5秒钟,大部分都可能是假的。
只有一些强烈情感的展现如愤怒、狂喜例外,而这些表情持续的时间常常更为短暂。
假笑时鼻孔两边的表情常常会有些许的不对称。
习惯于用右手的人,假笑时左嘴角挑得更高,习惯于用左手的人,右嘴角挑得更高。
2.眼睛眨眼的动作也可以反映内心活动。
一般来说,人们在注意力集中思考时很少眨眼。
这是因为从大脑提取信息的过程需要受到视觉的影响。
当一个人眨眼过多时,他的思维没有活动,相反,当他的眨眼开始放慢时,说明他正进入思考状态。
面试官可以通过面试者的眨眼动作判断面试者是否在进行思考。
人的眼睛是受大脑交叉支配的。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左半脑处理空间、形象和整体等信息;右半脑处理语言、数学和理性的信息。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目光会向左右两边移动。
目光向左移动的人可能是在使用右半脑处理信息。
大约70%的人目光总是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就是说,一个人惯于左移还是右移目光可能不会总是变来变去的。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揭开行为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时常需要快速判断他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状态。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背后心理机制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工具。
其中,微反应——那些短暂、不易察觉的生理或行为变化,更是成为了我们判断真伪的“一秒秘籍”。
2️⃣ 微反应:行为心理学的“瞬间真相”2.1 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面部表情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
当人说谎时,尽管他们可能试图掩饰,但面部的微小变化往往难以掩饰。
例如,嘴角的不自觉下拉、眉毛的瞬间紧锁,或是眼神的游离,都可能是谎言的蛛丝马迹。
这些微妙的表情变化,被心理学家称为“微表情”,它们能在瞬间泄露说话者的真实情绪。
2.2 肢体语言的泄露除了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线索。
当某人撒谎时,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防御性动作,如交叉双臂、频繁摸脸或挠头,以试图掩盖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此外,脚部动作也常被忽视,说谎者可能会不自觉地朝向出口或远离对方,表现出潜意识的逃避倾向。
2.3 语音语调的细微差别语音语调同样能反映出说话者的真实情感。
说谎时,人的语速可能会不自觉地加快,音量变化,或是出现停顿与重复。
此外,语调的不自然升高或降低,以及声音的颤抖,都是谎言可能留下的“声音痕迹”。
3️⃣ 实战应用:一秒判断真假的技巧3.1 观察与记录要准确判断他人的真伪,首先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在与他人交流时,注意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并尝试记录下来。
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你对微反应的敏感度。
3.2 对比与分析将观察到的微反应与已知的说谎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注意,每个人的反应模式都是独特的,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判断。
同时,也要考虑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因素对微反应的影响。
3.3 综合判断与验证最后,结合多个微反应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记住,单一的微反应可能不足以作为确凿的证据,但多个特征的叠加往往能揭示出真相。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心理学的奥秘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时常需要迅速判断对方的言语是否真诚,情绪是否真实。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情感和思维之间关系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人心的钥匙。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捉到对方行为的微妙信号,从而一秒判断是真是假。
2️⃣ 微表情:瞬间泄露的真相微表情是行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不到一秒)所展现出的瞬间表情,这些表情往往反映了人的真实情感或意图,而非经过修饰或伪装的表面情绪。
微表情通常难以被有意识地控制,因此成为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交流是判断真伪的关键。
当人说谎时,他们的眼神可能会闪烁不定,避免与对方直接对视,或者眼神中透露出紧张与不安。
嘴角的微妙变化:说谎者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露出轻微的冷笑或嘴角上扬,这种表情通常与所说内容不符,显示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面部的整体协调性:真实的情感表达通常伴随着面部的整体协调运动,而说谎者的面部表情可能会显得僵硬或不自然,各部分之间缺乏协调。
3️⃣ 肢体语言:无声的语言除了微表情外,肢体语言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线索。
人的行为往往比言语更能真实地反映其内心世界。
手势的频繁与紧张:说谎者可能会不自觉地增加手势的频率,或者手势显得僵硬、不自然。
这些手势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显得杂乱无章。
站姿与坐姿的透露:说谎者的站姿或坐姿可能会显得紧张、僵硬,身体重心可能不稳定,频繁变换姿势。
这种不自然的体态往往透露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触摸行为的解读:触摸自己的脸部、颈部或手臂等身体部位,可能是说谎者试图缓解内心紧张感的表现。
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说谎过程中或说谎后被质疑时。
4️⃣ 综合判断:多维度分析在判断真伪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微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内容等多个维度。
每个维度都提供了关于对方真实情感或意图的线索,但这些线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心理学的奥秘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时常需要迅速判断对方的言语与行为是否真实可信。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人心的钥匙。
其中,微反应——那些短暂而难以掩饰的身体语言,更是成为了我们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在一秒内判断信息的真假。
2️⃣ 微反应:身体语言的诚实信号微反应,也称为微表情或瞬间表情,是人们在受到刺激时,面部或身体无意识地流露出的短暂表情或动作。
这些反应往往比人们有意控制的表情更加真实,因为它们是由大脑中的“杏仁核”等情绪处理中心直接驱动的,几乎不受意识控制。
眨眼频率:当人在说谎时,由于紧张或焦虑,眨眼的频率往往会增加。
面部肌肉紧张:说谎时,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收紧某些面部肌肉,如嘴角或眉毛周围的肌肉,导致表情显得僵硬或不自然。
手部动作:说谎者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脸、脖子或嘴巴,试图掩饰或安抚内心的紧张感。
眼神交流:真诚的眼神交流通常伴随着自然的眨眼和眼神移动;而说谎者则可能避免直接眼神接触,或眼神显得空洞、游离。
3️⃣ 实战应用: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迅速判断信息的真假,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判断技巧:观察微表情:当对方说出某个关键信息时,注意观察其面部是否出现短暂的、与言语不符的表情。
这些表情往往是真实的情绪反应。
分析语气与表情的一致性:真诚的表达通常伴随着语气与表情的自然协调;而说谎者则可能因为内心紧张,导致语气与表情之间出现不协调。
注意非言语线索:除了面部表情外,还要关注对方的手势、姿势、眼神等非言语线索。
这些线索往往能提供更多关于对方真实想法的信息。
综合判断:不要仅凭一个微反应就做出判断。
而是要结合多个线索,综合考虑对方的言行举止,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总之,行为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解读人类的身体语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他人的真实意图。
心理学:从10个简单的动作中,识破对方谎言的方法
心理学:从10个简单的动作中,识破对方谎言的方法「最近恋人的样子总觉得很奇怪」「同事的话不可信」「推销说的话很可疑」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直觉有时会告诉我们「对方在撒谎」,但却没有确凿的证据。
人们在说谎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在表情和动作上出现「谎言的信号」。
理解了这个信号,仔细观察对方就能看穿谎言。
本文将介绍从动作中识破对方谎言的方法。
摸脸的动作变多了人在说谎的时候会用手遮住嘴或下巴,或触摸鼻子、眉毛、耳垂等脸的一部分。
这被认为是因为从表情等方面害怕谎言被揭穿,所以有一种想要遮住脸的心理在起作用。
摸眉毛的动作乍一看似乎和说谎的信号没关系,但实际上有很大的关系。
眉毛在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变化,从这一点来看,说谎的人有无意识地隐藏这一点的倾向。
另外,特别要注意经常触摸鼻子的信号。
鼻子位于脸的中心,可以说是无意识中容易触摸的部位。
也有人说,平时经常说谎的人,以及不想让对方识破内心的人中,有很多人已经养成了摸鼻子的习惯。
为了识破谎言,请注意不要忽略对方摸脸的动作。
不和你眼神交流说谎时的动作最先能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这种「转移视线」的习惯。
经常在漫画或动画中说谎的时候,说谎的人物一边吹口哨一边视线斜向上游的情景让人觉得很眼熟。
那简直就是很明显在撒谎的信号。
人们在说谎时会感到罪恶,会避开对方的眼神交流。
其实脑科学也证明了这种视线与感情和精神状态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人的感情首先体现在眼睛上。
让我们来看看视线的移动有什么倾向。
在心理学实验中,·视线向左上角移动时,是想要回忆过去体验过的事情和情景(过去)·视线向右上角移动时,是想象着过去从未见过的景象(未来)·视线向左下角移动时,是想象着视觉上的印象·视线向右下角移动时,是想象着身体上的形象因此,视线向右上角移动的时候,一边想象一边说没有见过的景象的话,说谎的可能性很高。
改变说话的方式人的声音也是识破谎言的好线索。
如果经常说谎的话,就会把没被问到的事情都说得很流利,也有人因此变得说话唠唠叨叨。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需要迅速判断对方的言语或行为是否真实可信。
这不仅关乎个人的信任建立,更在诸多场合下影响着决策的质量。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工具,帮助我们在一秒之内洞察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判断信息的真伪。
2️⃣ 眼神交流:心灵的窗口眼神是行为心理学中判断真伪的重要线索之一。
真诚的人在交流时,眼神通常自然、稳定,能够保持与对方的视线接触,展现出内心的自信和开放。
相反,撒谎者往往会避免直接眼神接触,或者眼神游离不定,显示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避免眼神接触的行为都代表撒谎,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也会影响眼神交流的方式,因此需结合其他行为进行综合判断。
3️⃣ 微表情与体态语言:无声的泄露微表情是人在极短时间内(通常不超过15秒)所展现出的真实情感反应,它们往往难以被刻意控制,因此成为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例如,当某人声称对某件事毫不知情时,脸上却闪过一丝惊讶或内疚的微表情,这可能暗示着他们在说谎。
此外,体态语言如手势、姿势和动作也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真诚的人往往动作自然流畅,而撒谎者则可能因紧张而出现僵硬、不自然的体态。
4️⃣ 语言一致性检验:言辞与行为的匹配语言的一致性检验是判断真伪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我们需要关注言辞与行为、情绪之间的匹配程度。
一个真诚的人在描述经历或感受时,其言辞、表情和体态通常会保持一致,形成和谐的整体。
而撒谎者则可能因为内心矛盾而在言辞、表情或体态上出现不一致,如言辞坚定但眼神闪烁不定,或情绪表达与所描述情境不符等。
5️⃣ 情境分析与综合判断最后,判断真伪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的情境下,人们的行为表现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高压环境下,即使是真诚的人也可能因为紧张而出现一些不自然的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情境特点,结合上述行为心理学原理,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行为心理学:16个小动作看透一个人!
行为心理学:16个小动作看透一个人!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的都是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那样回避对方表情,反而需要眼神交流以确定对方是否生疑;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去过她家。
”像这类生硬的重复属于典型的撒谎;
4说话时单肩耸动代表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是说谎的表现;
5编造谎话通常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的进行倒叙是判断撒谎的方法之一;
6叙事时眼睛往左下方看表明大脑在回忆,这是真话;因为谎话是
不需要回忆的;
7男子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表示想掩饰某些内容;
8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9明知故问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
10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11抿嘴两次,表示模棱两可;
12双手抱胸、退一步,属于肢体抗议、说明他说的话不可信;
13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表示表情是装出来的;
14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5摩挲自己的手,表示自我安慰。
被反驳或质疑时,这样能使自己安心;
16撒谎者面对提问时,会先有些慌乱,然后假笑、趁假笑的时间想出另一个弥补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的回应。
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真相与快乐有时不可兼得
撒谎者在说谎前会有些眼神飘离,想好确切谎言后又会眼神坚定,如果你冷静反驳,撒谎者会重新陷入飘离直到想出下一个谎言...。
心理学书籍推荐《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
心理学书籍推荐《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以下是关于心理学书籍推荐《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内容简介:《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一书是以作者近十年来对行为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大量调研、实验数据为素材,按照人际交往中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被关注度为线索,从头到脚、从肢体动作到身形体貌、从语音语调到语言形式,,对肢体语言进行了形象、深入、全面的论述和解读。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可以帮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准确地了解他人、识别真伪,帮助你通过观察聆听他人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做出比较客观的分析判断,对于从事商务谈判、企业管理、销售经营、侦察审判、心理咨询等读者群体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编辑推荐熟练掌握本书中的技术,您将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在管理中知人善任;在政坛中读懂领导的心思;在情场中掌握感情的玄机;在家庭中破译婚姻的密码;在人际沟通中做到左右逢源;在刑事侦察中做到见微知著;在心理咨询中做到未语先知;在·子女教育中做到心智健全;在商务谈判中快速判明对方意图;在亲密关系中融洽彼此之间关系;在面试招聘中迅速做到知人善任;在思想教育中瞬间实现深度沟通;在纪检反贪中准确判明信息真假;所以,越早地翻开本书,意味着你离成功越近。
作者简介王邈,中国识谎培训第一人,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本土化肢体语言分析专家,启动图式识谎技术发明人。
曾接受《现代保健报》、《温州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凤凰网、网易、人民网、中国日报网、有道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其培训均有报道,先后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社会心理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参编专著三部。
近年来,王邈应邀为多家企业提供相关心理服务,先后在北京、重庆、成都、西安、大连、温州、库尔勒等多个城市巡回培训。
《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是作者的第一本独立专著。
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行为心理学中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
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行为心理学中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在社交技巧中,有一句经典话叫”形象就是一切”这说的是行为心理学中肢体语言。
我们的肢体有自己的语言,它的语句并不总是友善可亲。
你的肢体语言可能成为你个人特质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能达到你从未想到的高度。
如果你还没有注意到,现在就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因为你的漠视可能毁掉你的职业生涯。
当然,反过来,如果善用肢体语言,也可以职场游刃有余。
情商服务提供商TalentSmart已测试了超过100万人,结果发现成就较高人群的最高分端充满了高情商的人(准确地说是90%的最高成就者)。
这些成功人士深谙无言的身体信号在沟通中的威力,因此他们高度关注自己的体语。
带你一起解读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看看在行为心理学中肢体语言如何解读与识谎。
以下是15个普通人最容易犯的身体语言大错误,而高情商的人会审慎地予以规避。
1.无精打采它表示你感到厌烦,没有欲望呆在你所处的地方。
你应该从来不会对老板讲:”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但如果你懒懒散散,这句话你根本就不用亲口说,你的身体已经大声而明确地说了出来。
头脑就像一个电器,其电量等同于人所投入精力的格数。
笔直站立双肩向后紧锁是一种精力充沛的姿势,它能使你的精神状态达到满格。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懒散代表着你的状态在下滑,你能量的格数不足而且会越来越少。
保持良好的仪态意味着尊重,能提升对话双方的投入程度。
2.夸张的姿态请致力于用小幅度的、有控制的动作展示你的领导能力和信心,而开放的姿势-- 诸如伸开手臂摊出手掌-- 表明你没有隐瞒什么。
3.与某人交谈时看钟表它发出的信息是,与眼前这个人谈话相比,你有更好的事情要做,你非常急于摆脱谈话对象。
4.在谈话时扭头说明你不投入、不感兴趣、感到不舒服甚至是对讲话的人不信任。
请把身体稍微朝向在说话的人,在听别人讲话时头稍稍偏向他。
这表明你正集中精力,完全关注着正在讲话的人。
5.两臂或两腿交叉即使你同时在微笑或心神完全投入了一场愉快的对话,这种防卫姿势还是可能让他人感到不快,即你从内心深处还是排斥他/她。
行为心理学习 肢体语言
12、女性如果看到同胞说自己被强奸而无动于衷的话,那说明她们知道这是在说谎,这个根本没有发生。
第三集:
1、话语重复,并且声音上扬——撒谎
2、在学校里,越受欢迎的孩子,越会撒谎,他们能说会道,隐藏自己的感情。研究by福斯特
3、当人的脸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他们表现出来的感情是装出来的。
记住两点,生活会更简单——
19.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谎,而是为什么要撒谎。
20.真相和快乐不可兼得。
21.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 在想好说什么谎后 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的反驳 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22、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7、摩挲自己的双手——自我安慰的状态,当你不相信自己在说什么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个动作来使自己安心。
8、如果先突然大声说话,然后再用手猛拍桌子,这是对可怕事情反应的手势时间差。如果是真的发火,这两个动作会同时进行。
9、在刑事案件中,只有清白的人才敢承认自己和死者有过争执。罪犯是不会承认任何事情的,并且表面上会装得很无辜。
3、“......,我只会说一次!”——经典的强势表述,如果说的是真话,就不需要这样。
4、显然,科学和商业无法融合。
5、“To my knowledge…”,“就我所知......”——这样的开头,也许意味着事实上知道些什么,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也许坦白一切了已经。
6、回答问题时咬紧嘴唇,这是焦虑的体现。
第六集:
1、问最关键的问题,而且是在当事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得出毫无粉饰的表情,我叫它原生态表情,hoho~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
1、说谎的表相:
如果说话时迟疑、重复,没有办法很好地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很可能是在说谎。
撒谎者常常触摸鼻子。
在和别人交谈时,如果对方突然遮上嘴巴。
将手指放在嘴唇间做思考状,这个手势是在告诉你:对不起,我接下来的话不便透露给你!
咬着下嘴唇的潜台词是——“说?还是
不说?还是不说为妙!” 撇嘴的潜台词是——“我才不说呢,说出来又得罪人
又引争议。
当人们遮住嘴巴时,它传达的是“非礼勿言”的信号,这个动作的潜台
词是:“不能让他看出我说了谎”或者“差点说出我的真心话”。
2、将手指放在嘴唇之间和嘴里咬支笔、嘴里叼支香烟的意思一样,都是说明动作者内心非常渴望安全感。
3、手臂或腿交叉表示防御心理,向后靠在椅子上表示厌倦。
4、犹豫、坐立不安表示缺乏自信,抬抬眉毛表示惊讶。
从容谨慎的言谈表明说话者充满自信、舒展自如。
勉强的笑容和快速的说话表明说话者紧张。
想离开的人会朝出口看并把身体面向出口。
5、。
身体语言暴露你是否撒谎
第一集1.向对方询问某事时,对方单肩抖动表示对方对你的所言不自信——撒谎。
2.身体和语言不一致——撒谎。
3.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
4.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轻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5.手放在眉骨附近——羞愧。
6.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7.对方对你撒谎时,会有更多的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的谎言。
8.对你的问题生硬的重复是典型的撒谎方式(eg:“你去过他家吗?”“我没去过他家。
” )9.一男一女之间:看对方一眼然后转移视线,对方轻微抬起下巴—尴尬——有一腿。
10.(男人)挠鼻子——试图掩饰某事(男人鼻子上有海绵体,想掩饰的时候就会痒,女人未知)。
11.摇头否认之前有一瞬间的点头动作——撒谎。
12.说话时一直把手放在裤兜里或抵着大腿——紧张。
13.情绪不激动却气喘吁吁——隐瞒事实。
14.说类似“我怎么会知道?!”的话时眉毛上扬——就是知道答案。
15.在叙述中不直呼其名,而使用代词,如“那个人”,在语言上拉开距离,通常是厌恶、试图隐瞒的表现。
1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编造的,他可以按虚构好的顺序说,但是却无法倒叙重复。
17.人在害怕时,会做些事情来使情况维持现状,而不论这些事情会不会造成更坏的影响。
18.性兴奋会使人的瞳孔放大。
19.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20.微笑的时候眨眼睛说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
21.在和某人的对话中五指向上紧贴在身体的一侧——正在争吵(让某人住嘴)。
22.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回腿部,做好逃跑准备,手部会先变冰凉。
23.谈到某人时抓拳——厌恶此人。
第二集1.人说谎时,有时会下意识的退缩——不自信。
2.说话很急,将物品放在胸前形成一种障碍——刻意与对话者保持距离——焦虑。
3.眉毛上扬,下颚下垂——惊讶。
4.嘴角向下瘪,是经典的犯错表情,表明对自己的话没信心——说谎。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心理学的奥秘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常常需要快速判断对方的言语是否真诚、行为是否可信。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心理机制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在一秒内判断信息的真伪。
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为心理学中的关键技巧,教你如何准确识别谎言与真诚。
2️⃣ 眼神与微表情:真实的窗口眼神交流:眼神是心灵的窗户。
真诚的人在交流时,眼神往往自然、流畅,能够保持与对方的直接对视。
而说谎者则可能避免眼神接触,或者眼神显得游离、闪烁不定。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通过训练来掩饰这一迹象,但细微的眨眼频率、眼球运动等仍可作为辅助判断的依据。
微表情:微表情是瞬间闪现的面部表情,通常难以被说谎者有意识地控制。
这些表情能够揭示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例如,当某人声称对某事感到高兴,但嘴角却短暂地向下撇或眼神中出现一丝不快,这可能意味着其真实感受与所说不符。
3️⃣ 言语与体态的一致性言语内容:真诚的话语往往流畅、自然,逻辑清晰。
说谎者则可能因为需要编造故事,而在言语中出现停顿、重复或逻辑矛盾。
此外,注意倾听对方的语气和语调,真诚的话语通常更加生动、富有感情色彩。
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包括手势、身体姿势和动作,是判断真伪的重要线索。
真诚的人在讲述时,体态往往与言语内容保持一致,如用手势辅助说明。
而说谎者可能会因为紧张或焦虑,而出现与言语不符的体态,如频繁摸脸、搓手或眼神闪烁。
4️⃣ 情境与背景分析情境一致性:判断一个人的陈述是否真实,还需要考虑其是否与当前情境和背景相符。
例如,一个人突然声称自己拥有某项专业技能,但在此前的交流中从未提及,且其背景信息中也没有相关证明,这就可能引发怀疑。
背景调查: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背景调查也是判断真伪的有效手段。
通过询问第三方或查阅相关资料,可以验证对方所述信息的真实性。
5️⃣ 结论:综合判断,审慎行事行为心理学提供的判断技巧并非绝对可靠,因为每个人的行为和反应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人交往、观察他人的行为,还是判断某个事件的真实性,能够迅速辨别真假都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
而行为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关键的线索和方法,帮助我们在短短一秒内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首先,我们来谈谈微表情。
微表情是一种非常短暂、难以察觉的面部表情,它们通常在人们试图隐藏真实情感时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比如,当一个人说谎时,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嘴角抽搐、眉毛上扬或者眼睛快速眨动。
然而,要捕捉到这些微表情,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一定的经验。
再来说说肢体语言。
一个人的肢体动作往往能够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绪状态。
比如,如果一个人在讲述某件事情时,双手不自觉地交叉抱在胸前,这可能表示他有所防备或者不够自信;而如果他不停地摆弄手中的物品,或者双脚不停地变换姿势,可能意味着他内心紧张或者不安。
眼神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线索之一。
真诚的眼神通常是直接而稳定的,说谎者的眼神可能会游移不定,不敢与对方长时间对视,或者在回答问题时眼睛先往上看再回答,这可能是在试图编造答案。
另外,语言模式也能透露出一些端倪。
说谎的人在叙述事情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停顿、重复和自我纠正。
他们的描述可能会比较模糊、缺乏细节,或者逻辑不够连贯。
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
想象一下,你的朋友告诉你他昨天去参加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音乐会,但是当你问他音乐会的具体细节时,他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乐队的名字、演奏的曲目,甚至连场地都描述得很模糊。
这时,你可能就要怀疑他所说的真实性。
又比如,在工作中,你的同事向老板汇报一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话时语速很快,不停地用手擦汗,眼神也不敢看向老板,这很可能意味着他在汇报中有所隐瞒或者夸大其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单一的行为线索来判断真假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
而且,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文化背景、性格特点等也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学---教你看穿谎言
11.如果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 质问会是真的;
12.假笑眼角是没有皱纹的;
13.当面部表情两边不对称的时候,极有可能 他们的表情是装出来的;
14.摩挲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表现。 当你不相信你自己所说的话,这样使自己安心;
15.抿嘴两次,典型的模棱两可;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 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 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7.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 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8.说话时单肩耸动,表示对所说的话极不自信, 是说谎的表现;
9.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 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 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20.用到“那个XX”之类的字眼,表示想划清界 限;
21.瞳孔放大:害怕,愤怒,性欲;
谢谢
16.双手抱胸、退一步——肢体抗议,说明他 的话可信;
17.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18.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 在想好说什么 谎后 会眼神肯定 如果你冷静的反驳 说谎者会 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19.撒谎者面对一个提问,通常会先有点失措, 然后借假笑的时间迅速思考,想出一个并不高 明的谎言,然后异常坚定地回应。而且,会一 直自言自语,越说越多,因为沉默的时候,他 觉得别人还在怀疑他;
行为心理学
---教你看穿谎言
主讲人:
1.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 假装的;
2.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 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 说的话;
3.“你去过她家吗?不,我没有去过她家”,对 问题的生硬重复是典型的撒谎;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揭开行为心理学的神秘面纱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时常需要迅速判断他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状态。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背后心理机制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工具和方法。
其中,微反应分析,即通过观察个体在极短时间内(如一秒内)的细微行为变化,能够揭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成为判断真伪的有效手段。
2️⃣ 微反应的类型与解读2.1 面部微表情面部微表情是情绪泄露的窗口。
当人们试图隐藏真实情感时,微表情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泄露天机。
例如,当某人说谎时,嘴角可能不自觉地向下撇或眼部肌肉快速收缩形成“眨眼反射”,这些都是说谎的微妙迹象。
2.2 肢体语言的微妙变化肢体语言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比如,当某人声称对某事物不感兴趣时,却无意识地用脚尖指向该事物,这种身体语言的不一致往往透露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此外,手臂交叉、身体后倾等防御性姿势也可能暗示着不安或说谎。
2.3 语速与音调的变化语速的突然加快或减慢,音调的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反映出说话者的紧张、不安或试图掩饰的情绪。
特别是当言语内容与这些非言语信号相矛盾时,更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3️⃣ 如何应用行为心理学进行一秒判断3.1 训练观察力提高判断真伪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这包括学会在交流中保持警觉,注意捕捉对方细微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以及言语中的微妙变化。
3.2 综合分析单一的行为信号可能不足以作为判断依据,因此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观察对方的眼神是否游离、声音是否颤抖、身体语言是否协调等,从而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3.3 谨慎下结论尽管行为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判断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保持谨慎。
人的行为和情绪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应仅凭一时的观察就轻易下结论。
4️⃣ 结语:行为心理学的智慧与局限行为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心理学】【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
【一秒判断是真是假】行为心理学1️⃣ 引言:行为心理学的奥秘在人际交往的复杂网络中,我们时常需要快速判断他人的言语与行为是否真实可信。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背后动机与情感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洞察工具。
通过细致观察个体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语调变化,我们可以在一秒之内初步判断其话语的真伪。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行为心理学的原理,实现这一快速而准确的判断。
2️⃣ 微表情:真假反应的瞬间泄露微表情,即持续时间极短(通常不超过14秒)的面部表情,是人们在试图隐藏真实情感时无意间泄露出来的。
这些微妙的表情变化能够反映出个体真实的情绪状态,从而为我们判断其话语的真实性提供线索。
例如,当某人说谎时,尽管他们可能努力保持镇定,但微表情中可能一闪而过的不安、恐惧或内疚,都会成为我们识破谎言的关键。
观察眼部动作:眼神闪烁、避免对视或频繁眨眼可能是说谎的迹象。
注意嘴角变化:不自觉地上扬或下垂嘴角可能揭示出真实的情绪反应。
分析头部姿态:点头过快或过慢,以及头部的轻微晃动,都可能暗示着说话者的不自信或说谎。
3️⃣ 肢体语言:身体语言的秘密除了微表情外,肢体语言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工具。
个体的站姿、坐姿、手势以及身体朝向等,都能反映出其内心的真实状态。
站姿与坐姿:紧张、僵硬或防御性的姿势可能意味着说谎;而放松、自然的姿态则更可能代表真诚。
手势运用:频繁的手势可能是在掩饰或强调某些信息;而缺乏手势则可能表明说话者缺乏自信或在说谎。
身体朝向:当个体在说话时,如果身体朝向听众并保持开放姿态,则更可能表示真诚;反之,如果身体转向一侧或背对听众,则可能暗示着说谎或不愿交流。
4️⃣ 语调与节奏:声音中的真相语调与节奏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线索。
说谎者在试图掩盖真实情感时,往往会出现语调单一、节奏不稳或语速过快等问题。
语调变化:缺乏自然起伏的语调可能意味着说谎;而真诚的话语则通常伴随着自然的语调变化。
节奏稳定性:语速突然加快或减慢,以及停顿过长或过短,都可能暗示着说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寺庙里佛像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布局,踏进寺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天王殿,在天王殿里,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笑容满面的布袋和尚,他永远都是笑口常开,欢迎四方宾客。如果我们要想知道该寺欢不欢迎僧人入寺食宿,只需要看一看同布袋和尚背向而立的韦陀菩萨塑像便一切都明白了:如果韦陀双手合十,并将降魔杵横在胸前,就表示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这是十方寺庙的标志之一(图1-1);如果韦陀手中的降魔杵是触地而立,是暗示这个寺院资金、物资雄厚犹如大地,能够承受外来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也是十方寺庙(图1-2);如果韦陀的降魔杵扛于肩上,表示此寺为子孙寺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这个寺院挂单常住(图1-3)。穿过天王殿,进入大雄宝殿和罗汉堂,我们便能看到摆出各种不同造型的佛像,或嗔或痴,或立或卧,或坐或仰,或笑或怒,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反映着佛陀的某种独特思想和心愿。
第1章 肢体语言分析理论溯源(1)
“如果一个人用眼睛去看,耳朵去听,他确信没有一个凡人能保持住秘密。如果他的双唇紧闭,他会用指尖交谈,背叛无孔不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深藏于内心的先天性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人们都想比他人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他人拥有相对的支配权和控制权,从而使自己处在一种更为优越的地位。
据考证,佛教的造像艺术始于公元前后,盛行于公元9世纪中叶,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长盛不衰,直至今日。“佛像的出现使得佛教信徒的宗教信仰有了具体的膜拜偶像,也使得佛教意识和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有了形象化、具体化的表现载体,走进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的佛像世界,他们仿佛昭示着教徒和造像者的执著和虔诚,也展示了佛国世界的奥妙与风采。”(引自刘立祥:《演讲学十一讲--演讲:没什么大不了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年6 月,第105 页)
韩振锋在其著作《中外名家论演讲》中曾经引用了**文学家阿·托尔斯泰对肢体语言的描述:“最初本来是没有语言的,当人们还过着半野兽似的生活的时候,他们总是打着手势,发出一些声音,做出表示危险或好感的信号。总之,他们完全像聋哑人那样表示个人的意愿。后来,这些手势的作用同声音结合在一起,并且从声音中产生出词汇,最后才产生出有联系的人类语言。”(引自刘立祥《演讲学十一讲--演讲:没什么大不了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第103页)由此,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远古时代,当人类还没直立行走的时候,只能依靠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同时还会伴有一些声音,那些声音就像婴儿学话时咿咿呀呀所发出的声音,似乎是在为肢体动作进行最为直接的诠释,而当这些声音进化成语言的时候,它们和肢体动作之间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匹配关系。当某种声音发出的时候,必然会配合相应的肢体动作,我们现在仍然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时的肢体语言中,看到肢体动作和语言之间关系的雏形。
佛陀的立像,也有手势的区别,如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的一切愿望;而右手屈向上伸,名“无畏印”,表示使人安心,可解除众生的苦难。(转引自刘立祥:《演讲学十一讲--演讲:没什么大不了的》,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年6 月,第105 页)
由此可见,在佛教文化里,“佛体语言”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它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集体潜意识中,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佛像造像中佛陀肢体动作的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肢体动作,对于我们分析人的肢体语言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由于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会对相同的肢体语言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在我们国家,对于居住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北方地区的汉族人来讲,用手抚摸小孩子的头,是大人对小孩关心和赞扬的一种表现,而在西藏、云南、四川、新疆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抚摸孩子的头则被认为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其实,早在1644 年,约翰·布尔沃就曾在肢体语言研究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并出版了专著《手势研究:手部的自然语言》,这本书被视为人们对肢体语言研究的开创性研究;直到1790 年,朱利叶斯·法斯特完成了一本著名的专著《体态语言》,才真正使得人们注意到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从此打开了人们研究肢体语言的大门;19世纪70年代末期,达尔文在其专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用科学的方法对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此,将肢体语言的研究引入了科学的殿堂。
这或许是关于肢体语言起源的最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了。
在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现代人体语言研究之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发表了研究人类肢体语言的专著《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在书中,达尔文指出,灵长类动物的表情是与生俱来的。
显然,达尔文的观点支持遗传决定论。在当时,遗传决定论非常流行,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认可。后来,德国科学家艾贝乐·艾伯费尔德研究发现,那些天生失聪及天生失明的孩子生来就会微笑,完全无需经过后天的学习和模仿。这一事实说明微笑也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同时也间接地说明与微笑相类似的基本表情应该具有先天的遗传倾向。
如果佛陀所取的“莲花坐”,是两**叉,各置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必须向上,表示佛陀成道之后的宁静安详。如果双足交叠,盘腿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下,此为“定印”,表示的是禅定的意义。如果右手直伸下垂,又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之前,为了众生而不惜牺牲自己,并以大地作证之意。如果取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状,则为“说法印”,表示佛陀说法时的庄严肃穆和专心致志。如果佛陀取食指或中指与拇指相触的姿势,则为“论辩印”,表示佛陀说法时与人在争论。
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曾经说过:“语言是可以用来欺骗它的倾听者的。”假如人类没有进化出语言,人与人之间将永远不会有欺骗。
语言的产生起初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提高沟通和交流的效率,但是,语言却在人类沟通的过程中最终成为人们相互欺骗的便捷工具。196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人类在沟通中全部的表达信息=7%的语言信息+38%的声音信息+55%的肢体语言信息。这个用于表示人类沟通时信息传播比率的公式至少告诉我们一条重要的信息,人类在交流和沟通时,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是最为丰富和重要的。
进入20世纪后,人们对肢体语言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始将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引入到对肢体语言的研究当中,对人类的肢体语言及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涌现出像舍夫兰、尼尔森、赫斯、艾克曼等一大批肢体语言研究专家、微表情专家和识谎专家,但在国内,专门研究人类肢体语言的专家屈指可数,有建设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少之又少,且大多数成果也缺少本土化特色。
)二、探寻肢体语言的起源
关于肢体语言起源的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由文化环境决定的;也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的;还有人认为,基本的肢体语言是遗传的,而特殊的肢体语言是后天习得的;甚至还有少数人认为,肢体语言是由人主观愿望决定的。那么,肢体语言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三、佛教造像肢体动作的意蕴
如果说传说中古人对肢体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只是一种人们的猜想,无法做历史考证的话,那么,佛教文化中的肢体动作则非常真实和稳定,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普遍性。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和内容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中,了解佛像造像中的肢体动作的意蕴对于理解和分析人类肢体语言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撩开肢体语言神秘的面纱
什么是肢体语言呢?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的一种特殊语言。肢体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肢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腿、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向交流对象传达信息,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而广义的肢体语言除了包括身体与四肢传递的信息之外,还包括了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意义。本书以广义肢体语言为标准,来分析各种肢体语言在不同情况下所传达的不同心理意义。
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识谎专家艾克曼、福瑞森和瑟瑞森通过对生活于五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进行研究,发现人类的七种基本情感反应,表现在表情上的时候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无论是美国的白色人种,还是埃塞俄比亚的黑色人种;无论是中国的黄色人种,还是澳大利亚的棕色人种;无论是居住在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普通百姓,还是居住在原始森林的部落族本的表情反应上是没有本质差异的。这说明,在远古时代,当世界各地的类人猿进化成可以直立行走的人的时候,他们在表情上也完成了同步的进化,并发展出相同的表情反应来传递情感信息。艾克曼等人的结论有力地支持了达尔文的观点,并成为遗传决定论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支撑。
比如说,在人们日常的沟通和交流当中,常常用鼓掌表示同意、欢迎,用顿足代表生气、愤怒,用搓手表示焦虑、担心,用垂头代表沮丧、消沉,用摊手表示无奈、无助,用捶胸代表痛苦、难过,等等。人类在很早就已经知道了如何用语言来欺骗别人,却从来没有进化出用肢体语言欺骗别人的机能。因此,分析解读肢体语言的意义非常重要,我们既可以从肢体语言的特征和变化中获得对方内心真实和隐藏的信息,又可以依据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在说谎。
)四、解读老子的肢体语言
中国人对肢体语言的分析和理解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详细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