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与信托法律关系
2信托法律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一、信托法律关系信托法律关系,是由信托法调整和保护的在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形成的,以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信托法律关系的要素1、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指能够参加信托法律关系,享有信托权利和承担信托义务的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2、信托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信托法律关系主体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借以产生信托法律关系的信托财产。
3、信托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权利义务。
三、信托财产(一)受托人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是信托财产(二)独立性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的其他财产相区别。
信托财产与属于受托人所有的财产相区别,不得归入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者成为固有财产的一部分。
独立性的表现除因下列情形外,对信托财产不得强制执行:(1)设立信托前债权人已对该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偿的权利,并依法行使该权利的;(2)受托人处理信托事务所产生债务,债权人要求清偿该债务的;(3)信托财产本身应担负的税款;(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四、委托人的权利知情权指示权撤销权与要求赔偿权解任权委托人的权利四、委托人的权利(一)知情权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
委托人有权查阅、抄录或者复制与其信托财产有关的信托帐目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其他文件。
(二)指示权因设立信托时未能预见的特别事由,致使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实现信托目的或者不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时,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调整该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
(三)撤销权与要求赔偿权(信托维护权)1、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委托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该信托财产的受让人明知是违反信托目的而接受该财产的,应当予以返还或者予以赔偿。
信托关系_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托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其法律后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信托财产的归属、信托目的的实现、信托利益的分配以及信托关系的解除等。
本文旨在探讨信托关系的法律后果,以期为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二、信托财产的归属1.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信托设立后,信托财产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财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财产。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托财产的独立于委托人的财产。
信托设立后,信托财产不属于委托人的财产,委托人不得对信托财产行使任何权利。
(2)信托财产的独立于受托人的财产。
信托设立后,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混淆,不得将信托财产用于偿还其债务。
(3)信托财产的独立于受益人的财产。
信托设立后,受益人不得对信托财产行使任何权利,除非信托文件另有约定。
2. 信托财产的归属(1)信托目的的实现。
信托财产的最终归属取决于信托目的的实现。
若信托目的实现,信托财产归受益人所有;若信托目的未能实现,信托财产归委托人所有。
(2)信托关系的解除。
信托关系解除后,信托财产的归属取决于信托文件的规定。
若信托文件未作规定,信托财产归委托人所有。
三、信托利益的分配1. 信托利益的分配原则(1)公平原则。
信托利益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不得损害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2)自愿原则。
信托利益的分配应当遵循受益人的意愿,尊重受益人的选择。
2. 信托利益的分配方式(1)定期分配。
信托文件可以约定信托利益的分配期限,受益人可以在约定的期限内向受托人请求分配信托利益。
(2)按比例分配。
信托文件可以约定信托利益的分配比例,受益人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信托利益。
(3)一次性分配。
信托文件可以约定信托利益的一次性分配,受益人在信托终止时一次性获得信托利益。
四、信托关系的解除1. 信托关系解除的条件(1)信托目的实现。
信托目的实现后,信托关系自动解除。
(2)信托文件约定。
信托文件可以约定信托关系的解除条件,满足约定条件时,信托关系解除。
信托的定义和特点

受益人
受益人是信托的受益者,享有信托财产所产生的收益。受 益人可以是委托人自己,也可以是委托人指定的其他人。
信托与相似制度比较
代理
行纪
代理是一种基于被代理人的授权而产 生的民事法律关系。在代理关系中, 被代理人仍然保留财产权,而代理人 只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 。与信托相比,代理关系中的财产权 并未发生转移。
须遵循信托文件的规定和委托人的意愿。
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监管要求及措施介绍
市场准入
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 度,包括注册资本、股东资格、公司治理等 方面的要求。
业务范围
信托公司的业务范围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限制,必 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不得从事未经批 准的业务。
风险管理
监管部门要求信托公司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 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报告等 方面,确保业务风险可控。
VS
灵活性与长期性
慈善信托具有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可 以根据委托人的意愿和公益需求进行调整 和变更。例如,某慈善组织设立了一个长 期慈善信托,用于支持环保事业和可持续 发展项目,通过灵活的信托安排实现了对 公益事业的持续支持。
06
法律法规与监管政策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核心内容解读
01 02
信托定义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 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 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信托当事人
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信托法中都有 明确规定。
03
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财产,其管理和处分必
信托法一法两规讲解

除信托文件有限制性规定外,信托受益权可转让与继承。 (转让规定)
信托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信托
代理
行纪
债
设立 合同、其他行为 合同行为
合同行为
合同行为、法律规 定
对外 名义
受托人自己名义
委托人名义(不 以自己名义)
行纪人自己名义
财产权
独立,不属于委 托人、受托人
不转移
转移占有,但不 不具独立性和同一
要素 时间 委托人资 格
受益人 信托计划 设立 期限 异地业务 信托贷款 关联交易
新法
2007.1.23;银监会
合格投资者认定: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不低于100万元 2、家庭金融资产总计100万元以上 3、个人收入近三年超20万元,或夫妻双方近三 年收入超30万元
与委托人为同一人(自益信托)
300万以下自然人人数不超过50人,300万元以 上自然人和机构不限
构) 机构转机构; 机构拆分转机构(部分拆分转让给机构,完全拆分转让给不同机构)
新旧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相同点
❖ 机构设立、审批、经营范围一致。 ❖ 对分支机构上:旧办法是不得设置,新办法允许在批准基础上设置 ❖ 对信托资金的运用方式规定相同(出租、出售、贷款、投资、同业
信托变更与终止
信托终止情形
➢ 信托文件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 ➢ 信托的存续违反信托目的; ➢ 信托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 信托当事人协商同意; ➢ 信托被撤销; ➢ 信托被解除。
信托变更与终止
信托终止法律后果 ❖ 信托财产归属权利人
信托终止的,信托财产归属于文件规定的人;文件未规定的 ,按以下顺序确定归属:1)受益人或其继承人;2)委托人或 其继承人 ❖ 归属权利人的权利保全
信托法律关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张先生,年过六旬,退休前是一名高级工程师。
张先生在退休后,生活安逸,但一直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于是决定将自己的部分积蓄用于公益事业。
在朋友的推荐下,张先生了解到某信托公司推出的公益信托产品,便与该信托公司签订了《公益信托合同》。
二、信托法律关系分析1. 信托当事人- 委托人:张先生,将部分积蓄用于设立公益信托。
- 受托人:某信托公司,负责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实现信托目的。
- 受益人:不特定社会公众,即张先生希望帮助的群体。
2. 信托财产- 张先生将其5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作为信托财产,委托某信托公司设立公益信托。
3. 信托目的- 通过设立公益信托,将信托财产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4. 信托关系- 根据我国《信托法》的规定,信托关系是指委托人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的法律关系。
- 在本案例中,张先生作为委托人,将财产委托给某信托公司,由其管理、运用和处分,以实现资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1. 信托设立的有效性- 根据《信托法》第8条规定,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 本案中,张先生与某信托公司签订了《公益信托合同》,符合信托设立的形式要件,信托设立有效。
2. 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信托法》第24条规定,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
- 本案中,某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有义务按照信托文件的规定,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确保信托目的的实现。
3. 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信托法》第25条规定,受益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
- 本案中,受益人即不特定社会公众,有权了解信托财产的运用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
4. 信托终止- 根据《信托法》第4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托终止:(一)信托文件规定的终止事由发生;(二)信托的存续违反信托目的;(三)信托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四)信托当事人协商同意;(五)信托被撤销;(六)信托被解除。
信托法律关系与公益信托(ppt版)

第三页,共六十一页。
第五 编 (dì wǔ) 信托法 第一章 信托与信托法概述
〔2〕大陆法系:侧重从传统的物权债权区分的角度来定义信托 1〕日本:信托是指将财产权转移或为其他处分,使他人依照一定目
的管理或处分财产。〔日本?信托法?〕 2〕韩国:信托是指设定信托人〔委托人〕与接受信托人〔受托
人〕之间基于特别信任关系,委托人将特定的财产转移或为其 他处分给受托人,使受托人为一定人〔受益人〕的利益或为特 定目的,管理或处分该财产的法律关系。〔韩国?信托法?〕 3〕中国: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 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 益或特定目的,进行(jìnxíng)管理或处分的行为。〔?信托法?第2条〕
公益信托在税制上有优惠待遇,其设立与终止须经行 政主管机关的许可,设定后受到行政主管机关而非 法院的监督。
〔2〕私益信托:是为本人或其他特定或不特定的个 人获取利益的目的而设立的信托。
第十三页,共六十一页。
第五编
信托法
第一章
信托 与信托 (xìntuō)
(xìntuō)
法概述
3、依信托利益是否归自己享有,分为:
3〕名义使用不同:信托中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和处分财产;代理那么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行事。
4〕权限范围不同:信托除信托文件和法律的限制外,受托人享有处理信托事务必需 的一切权限;代理中代理人只能在本人的特别授权范围内活动。
5〕权利归属和责任承担不同:信托受托人以自己名义处理信托事务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归属受 托人,由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承担责任;代理中的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的活动的权利义 务均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人不承担任何责任。
第四页,共六十一页。
信托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到来,信托制度逐渐从传统的用益制度发展为现代 意义上的信托制度。现代信托制度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并逐渐传播 到大陆法系国家。
趋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信托制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信托产品的种类和规模也不断增加。同时,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在不断加强对信托业 的监管和规范,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权益。
受益人
受益人是信托关系中享有受益权的人,他们可以是委托人 自己,也可以是委托人指定的其他人。受益人享有信托财 产所产生的收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定义
信托财产是指委托人通过信托行为转移给受托人并由受托人按照一定的信托目的进行管 理或处分的财产。
信托财产特点
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即信托财产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财产相区别,不受 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财务状况的影响。同时,信托财产也具有物上代位性,即在信 托期间,如果信托财产的形态发生变化,如由货币变为证券或由证券变为货币等,只要
身。
其他类型的信托
01
02
03
04
公益信托
为了公共利益目的而设立的信 托,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
益事业发展。
遗嘱信托
遗嘱人通过遗嘱方式设立的信 托,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遗嘱人
的遗愿。
特定目的信托
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信托 ,如员工持股计划、资产证券
化等。
股权信托
以股权作为信托财产的信托方 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股权的
不动产信托
定义
不动产信托是指不动产所有权人(委托人)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将所有权转 移给受托人,使其依信托合同来管理运用的 一种法律关系。
第八章 信托法

第八章信托法1周延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第一节信托与信托法概述•一、信托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一)信托的概念•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信托法》第2条)2第一节信托与信托法概述•一、信托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二)信托的法律特征•1、信托是为他人管理、处分财产的一种法律制度;•2、信托是以信托当事人之间的信任为基础所形成的法律关系•3、受托人为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人;•4、受托人按照信托文件或者信托法律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处分权;•5、受托人因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而产生与第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仅归属于受托人,不直接归属于委托人或受益人。
3二、信托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一)信托与委托代理•1、信托与代理的相同点:•(1)两者产生的基础相同,都属于信任关系;•(2)产生的根据相同,都须经过委托;•(3)是否有偿相同,都可以是有偿,亦可无偿。
4二、信托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一)信托与委托代理•2、信托与委托代理的不同点:•(1)设立的法律事实不同;•(2)所有权和利益分离不同;•(3)名义使用不同;•(4)权限范围不同;•(5)权利归属和责任承担不同;•(6)终止事由不同。
5二、信托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二)信托与行纪•1、信托与行纪的相同点•(1)产生的基础相同,都是以信任关系为基础;•(2)产生的根据相同,都是根据委托人的委托而产生;•(3)活动的名义相同,受托人/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事;•(4)事务范围基本相同,都涉及财产的管理与处分;•(5)处理事务的权利义务归属相同,事务处理所产生的后果均由受托人/行纪人自负责任。
6二、信托与相关法律制度的比较•(二)信托与行纪•2、信托与行纪的不同点•(1)设立事实不同;•(2)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分离不同;•(3)涉及的财产范围不同;•(4)权限范围不同;•(5)是否有偿不完全相同。
信托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托是一种法律关系,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当事人。
信托法律后果是指信托关系成立后,因信托行为而产生的法律效果。
本文将从信托的定义、信托法律关系的构成、信托法律后果的种类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信托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
信托具有以下特征:1. 三方当事人:信托关系涉及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当事人。
2. 财产转移:信托关系成立后,委托人将其财产转移给受托人。
3. 意愿性:信托关系是基于委托人的意愿设立的。
4. 目的性:信托关系具有特定的目的,如为受益人利益、特定用途等。
5. 法律效力:信托关系具有法律效力,受托人应当按照信托合同的规定履行职责。
三、信托法律关系的构成1. 委托人:委托人是信托关系的发起人,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
2. 受托人:受托人是信托关系的执行人,负责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
3. 受益人:受益人是信托关系的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收益。
四、信托法律后果的种类1. 受托人义务的法律后果(1)忠实义务:受托人应当忠实于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不得损害其利益。
(2)注意义务:受托人应当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确保信托财产的安全和增值。
(3)信息披露义务:受托人应当及时向委托人和受益人披露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和处分情况。
2. 信托财产的法律后果(1)独立性: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财产,不得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其他财产相混淆。
(2)独立性原则:信托财产的收益和风险由受益人承担,受托人不得从信托财产中获取利益。
(3)优先权:信托财产的收益和处分优先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债权。
3. 受益人的法律后果(1)收益权: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收益权,受托人应当按照信托合同的规定支付收益。
(2)优先权:受益人在信托财产的处分和分配中享有优先权。
(3)撤销权:受益人有权撤销信托,但需符合法定条件。
信托法律关系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乙双方于2010年6月签订了一份信托合同,约定甲将其名下的房产(以下简称“信托财产”)委托给乙进行管理,乙作为受托人,负责该房产的出租、维护和收益分配等事宜。
双方约定,信托期限为10年,信托到期后,甲有权收回信托财产或由甲指定的第三人继承信托财产。
2015年,由于甲突发疾病去世,其继承人丙要求解除信托关系,并要求乙返还信托财产。
二、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关系包括:信托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关系和合同法律关系。
1. 信托法律关系(1)信托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二条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运用、处分的行为。
”(2)信托成立的要件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信托合同符合信托成立的要件,包括:①委托人甲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受托人乙接受信托,承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③信托财产明确,即甲将其名下的房产作为信托财产;④信托目的明确,即甲将房产委托给乙管理,用于出租收益。
(3)信托的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三条规定:“信托具有独立性,不受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法律关系的变更而影响。
”本案中,甲去世后,丙作为继承人,有权继承甲的遗产,但信托关系不受影响。
因此,丙无权要求解除信托关系,也无权要求乙返还信托财产。
2. 继承法律关系(1)继承的定义继承是指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法律行为。
(2)继承的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本案中,甲去世后,继承开始,丙作为继承人有权继承甲的遗产。
(3)继承的效力本案中,丙虽然有权继承甲的遗产,但由于甲与乙之间存在信托关系,信托财产不列入遗产范围。
因此,丙无权要求解除信托关系,也无权要求乙返还信托财产。
3. 合同法律关系(1)合同的定义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信托成立与信托生效

信托成立与信托生效辨析——基于信托法相关规定的立法论探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或信托法)中,对信托的设立,在不同的条文中分别使用了“信托成立”与“信托生效”等用词。
在实务中,关于信托成立与信托生效,经常会混用,或不加区分或并不真正了解其意义。
到底信托成立与信托生效是否应进行区分,或其区分之实益何在,本文对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从立法论层面进行探讨。
一、信托法关于信托成立与信托生效的相关规定信托法第八条规定:“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第一款)。
书面形式包括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文件等(第二款)。
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设立信托的,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
采取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第三款)。
”第十条规定:“设立信托,对于信托财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信托登记(第一款)。
未依照前款规定办理信托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手续;不补办的,该信托不产生效力(第二款)。
”第四十四条规定:“受益人自信托生效之日起享有信托受益权。
信托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其中第八条规定的是信托设立的形式(要式行为),第十条规定的是信托登记及效力(采登记生效主义),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是信托受益权发生的时点(信托生效之日)。
二、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法律行为是民法中的重要概念,是维系私法自治的重要工具。
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达成当事人所意欲实现之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实。
法律行为又分为双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以及单方法律行为等。
从法律行为是否需要一定的形式来区分,法律行为又可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委托人与受托人签署信托合同并转移信托财产所有权与受托人,性质上亦为法律行为(在法律位阶上,信托法为民法的特别法)。
就法律行为而言,在概念上区分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从概念而论,也不能说没有意义。
所谓法律行为的成立,是指应具有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一般包括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三个要件。
信托是什么意思

信托是什么意思有关信托是什么意思信托是什么意思?信托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托管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
信托业务是由托管人依照契约或遗嘱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上的权利转给受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
认识差异由于信托是一种法律行为,因此在采用不同法系的国家,其定义有较大的差别。
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信托定义,但时至今日,人们也没有对信托的定义达成完全的共识。
国内概况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于2001年(辛巳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对信托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定义:信托,是指托管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托管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为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二条)。
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自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施行以来,信托活动日益频繁,信托在房地产开发、融资租赁、基础设施建设、证券投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是,作者在从事信托法律服务过程中,往往发现信托公司的从业人员、律师、法官对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概念存在不同层次的理解,有些理解的立场甚至是完全相悖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与目前我国民法体系中对信托的定位、信托立法本身对信托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作为信托从业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天生使命决定了必须立足现行的法律环境、对信托关系的法律适用作出现实意义的判断。
本文中,作者主要基于对我国信托立法本意的理解,结合我国民法体系和合同法规则,对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内涵及法律适用提出个人的见解,希望籍此与广大同行对信托活动的实践性价值进行讨论。
一、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释义(一)信托是一种独立的财产管理制度。
信托纠纷法律关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乙、丙、丁四人为某市一家知名企业的股东,甲为公司董事长,乙为总经理,丙为公司财务总监,丁为公司技术总监。
2010年,甲、乙、丙三人共同设立了一项信托计划,将公司部分股权作为信托财产,委托给丁作为受托人,用于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信托合同约定,信托期限为10年,到期后,信托财产返还给甲、乙、丙三人。
然而,在信托期间,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甲、乙、丙三人要求提前终止信托关系,并要求丁返还信托财产。
丁以信托合同为由拒绝返还,双方由此产生纠纷。
二、法律关系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信托法律关系根据《信托法》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本案中,甲、乙、丙三人为委托人,丁为受托人,公司部分股权为信托财产,甲、乙、丙三人为受益人。
因此,本案属于信托法律关系。
2. 合同法律关系本案中,甲、乙、丙三人作为委托人,与丁作为受托人签订了信托合同。
该合同明确了信托财产、信托期限、受益人等内容。
因此,本案还涉及合同法律关系。
3. 股权法律关系本案中,甲、乙、丙三人共同持有公司部分股权,作为信托财产。
因此,本案还涉及股权法律关系。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托合同的有效性甲、乙、丙三人认为,由于公司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有必要提前终止信托关系。
丁则认为,信托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不能随意解除。
2. 信托财产的返还甲、乙、丙三人要求丁返还信托财产,丁以信托合同为由拒绝返还。
3. 股权变更甲、乙、丙三人认为,提前终止信托关系后,应将信托财产返还给甲、乙、丙三人,并变更股权结构。
四、判决结果经法院审理,判决如下:1. 信托合同有效,甲、乙、丙三人有权提前终止信托关系。
2. 丁应返还信托财产给甲、乙、丙三人。
3. 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五、案例分析本案中,法院判决甲、乙、丙三人有权提前终止信托关系,主要基于以下理由:1. 信托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委托人享有提前终止信托关系的权利。
信托法律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信托法律关系是指信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是指信托人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信托人的意愿管理、使用和处分财产的法律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的特点是:一是信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信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按照信托协议的规定履行义务,受托人有义务按照信托协议的规定履行义务;二是信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财产关系,信托人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信托人的意愿管理、使用和处分财产;三是信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信任关系,信托人信任受托人,受托人有义务尽忠尽责地履行信托义务。
信托法律关系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存在信托财产,信托财产是指信托人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使用和处分的财产;二是存在信托协议,信托协议是指信托人与受托人签订的关于信托财产的管理、使用和处分的协议;三是存在信托人和受托人,信托人是指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使用和处分的人,受托人是指接受信托人委托,按照信托协议的规定管理、使用和处分财产的人。
信托法律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信托财产的管理,受托人有义务按照信托协议的规定管理信托财产;二是信托财产的使用,受托人有义务按照信托协议的规定使用信托财产;三是信托财产的处分,受托人有义务按照信托协议的规定处分信托财产。
信托法律关系的终止方式有:一是信托协议终止,信托协议终止后,信托法律关系也随之终止;二是信托人死亡,信托人死亡后,信托法律关系也随之终止;三是受托人死亡,受托人死亡后,信托法律关系也随之终止。
信托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它的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其基本内容包括信托财产的管理、使用和处分,其终止方式有信托协议终止、信托人死亡和受托人死亡等。
信托贷款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托贷款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规范信托贷款市场秩序,保障各方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信托法》、《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信托贷款的定义、信托贷款的法律关系、信托贷款的设立、信托贷款的运作、信托贷款的风险控制等方面对信托贷款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信托贷款的定义信托贷款是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意愿,以信托财产为担保,向借款人发放贷款的一种金融业务。
信托贷款具有以下特点:1. 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承担担保责任;2. 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公司、委托人和借款人;3. 信托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1年以上;4. 信托贷款利率相对较高。
三、信托贷款的法律关系信托贷款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委托人与信托公司的法律关系:委托人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进行贷款,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贷款操作。
2. 信托公司与借款人的法律关系: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的意愿,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应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和方式偿还贷款。
3. 借款人与担保人的法律关系:在信托贷款中,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对借款人的还款承担连带责任。
四、信托贷款的设立1. 委托人设立信托贷款的程序:(1)委托人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明确信托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条款;(2)委托人将资金划拨至信托公司指定的账户;(3)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的意愿,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2. 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贷款的程序:(1)信托公司对借款人进行尽职调查,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2)信托公司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明确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条款;(3)信托公司将贷款资金划拨至借款人账户。
五、信托贷款的运作1. 贷款发放:信托公司根据委托人的意愿,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2. 贷款回收:借款人按照约定的还款期限和方式偿还贷款。
3. 贷款风险控制:信托公司对贷款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贷款安全。
信托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托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是指信托当事人之间基于信托合同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入,信托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信托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当事人以及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等方面的内容。
二、信托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1. 概念信托法律关系是指信托当事人之间基于信托合同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信托法律关系包括信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的权利义务。
信托人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受托人按照信托合同约定管理、处分财产,并将信托财产的利益分配给受益人。
2. 特征(1)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其他财产,不得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者强制执行。
(2)信托关系的封闭性:信托关系一旦成立,除非法定情形,不得变更或解除。
(3)信托责任的特殊性:受托人因处理信托事务而发生的债务,债权人不得对信托财产强制执行。
(4)信托利益的稳定性:受益人享有稳定的信托利益,不受信托人、受托人经济状况变化的影响。
三、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1. 信托人信托人是指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的人。
信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 受托人受托人是指接受信托人委托,按照信托合同约定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人。
受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 受益人受益人是指享有信托财产利益的人。
受益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四、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和终止1. 设立信托法律关系的设立是指信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通过信托合同确立信托关系。
信托合同的设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自愿原则:信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应当基于真实意愿设立信托。
(2)合法原则:信托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3)公平原则:信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当公平。
2. 变更信托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在信托关系存续期间,因法定或者约定的事由,对信托合同的内容进行修改。
银行信托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银行信托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多元化金融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银行信托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本文将从银行信托的法律规定出发,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
二、银行信托的法律性质1. 信托是一种法律行为,是指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处分财产的行为。
2. 银行信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信托,是指银行作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处分财产的行为。
三、银行信托的法律关系1. 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是信托法律关系,委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管理权。
2. 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是信托法律关系,受托人负有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义务。
3. 受益人与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受益人与受益人之间是信托法律关系,受益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收益权。
四、银行信托的法律规定1. 信托设立(1)信托设立应当具备以下条件:①委托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受托人是依法设立的信托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③信托财产应当是委托人合法拥有的财产;④信托目的应当明确、合法;⑤信托文件应当明确约定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方式。
(2)信托设立程序:①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②受托人向受益人发出信托设立通知;③受托人向监管机构报送信托设立报告。
2. 信托财产(1)信托财产应当是委托人合法拥有的财产,包括货币、有价证券、不动产、动产等。
(2)信托财产应当独立于委托人的其他财产,不得被委托人或者其他债权人追索。
(3)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应当符合信托目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3. 受托人的义务(1)受托人应当妥善保管信托财产,不得擅自处分、侵占或者损害信托财产。
关于信托资金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信托是一种古老的财产管理制度,起源于英国,后传入我国。
信托资金是指信托公司或信托机构管理的客户资金,包括信托财产、信托收益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托行业日益繁荣,信托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由于信托资金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法律规定不完善,信托资金风险也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对信托资金的法律规定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信托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信托资金法律关系的主体1. 信托公司信托公司是信托资金法律关系的核心主体,承担着受托人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信托公司应当依法设立,取得信托业务许可证,并按照信托合同约定,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
2. 信托受益人信托受益人是享有信托财产收益权利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信托受益人可以是单一受益人,也可以是多个受益人。
信托受益人的权益受到《信托法》的保护。
3. 信托委托人信托委托人是信托财产的原始所有者,将其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
信托委托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委托人在信托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由《信托法》规定。
4. 信托监察人信托监察人是对信托公司履行受托职责进行监督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信托监察人的职责包括监督信托公司是否按照信托合同约定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以及是否侵害受益人权益等。
三、信托资金的法律规定1. 信托合同信托合同是信托资金法律关系的核心文件,规定了信托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信托法》,信托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2)信托财产的范围、种类及状况;(3)信托财产的管理方式、运用方式和处分方式;(4)信托收益的分配方式;(5)信托期限;(6)信托终止的条件、方式和信托财产的处理。
2. 信托财产信托财产是指委托人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的财产。
根据《信托法》,信托财产应当具备以下特征:(1)具有独立性;(2)具有确定性;(3)具有可转让性。
3. 信托收益信托收益是指信托财产在信托期限内产生的收益。
信托法的信托关系

信托关系:法律视角下的信托法一、引言信托法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信托关系作为信托法的基础,其定义、构成和法律性质对于理解信托法以及其在商业、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对信托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二、信托关系的定义与构成信托关系是基于信托法律关系而存在的,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信托人(委托人)、受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其中,委托人是发起信托的人,他通常基于对自身利益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设立信托;受托人是信托关系的核心,负责管理信托财产并按照信托条款的约定向受益人分配收益;受益人是信托关系中的受益人,他们有权获得信托财产的收益,并享有信托条款所规定的各种利益。
三、信托关系的法律性质信托关系的法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托关系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它通过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来实现委托人的利益;其次,信托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它涉及到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最后,信托关系具有独立性,受托人在处理信托事务时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不受其他任何人的干涉。
四、信托关系的法律保护为了保护信托关系中的各方权益,各国法律体系都制定了相应的信托法。
这些法律通常规定了委托人的权利、受托人的职责、受益人的权益以及违反信托行为的责任。
在发生纠纷时,信托法为各方提供了解决争议的依据,保护了信托关系的稳定和有效运行。
此外,各国也建立了相应的监管机构和机制,以确保信托关系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五、特殊类型的信托关系除了基本的信托关系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类型的信托关系,如公益信托、家族信托、房地产信托等。
这些特殊类型的信托关系在法律上具有特定的要求和特点,如公益信托需要符合特定的公益目的,家族信托通常涉及家庭财产的管理和分配,房地产信托则涉及到房地产资产的交易和管理。
这些特殊类型的信托关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为不同类型的财产管理和投资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信托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信托与信托法律关系自200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施行以来,信托活动日益频繁,信托在房地产开发、融资租赁、基础设施建设、证券投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可是,笔者在从事信托法律服务过程中,往往发现信托公司的从业人员、律师、法官对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概念存在不同层次的理解,有些理解的立场甚至是完全相悖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与目前我国民法体系中对信托的定位、信托立法本身对信托关系法律适用规则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作为信托从业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的天生使命决定了必须立足现行的法律环境、对信托关系的法律适用作出现实意义的判断。
本文中笔者主要基于对我国信托立法本意的理解,结合我国民法体系和合同法规则,对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内涵及法律适用提出个人的见解,希望籍此与广大同行对信托活动的实践性价值进行讨论。
一、信托和信托法律关系的释义(一)信托是一种独立的财产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本法所称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根据我国信托立法的本意,信托被界定为是一种财产管理制度。
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第二部分总则中有如下表述:“理解信托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其基本的特征:一、信托是一种由他人进行财产管理、运用或处分的财产管理制度。
”。
信托所体现的财产管理方式具体表现为:委托人将其财产交由受托人管理、受托人与受益人完成对财产权内容的分配,即委托人享有财产权当中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受益人享有财产权当中的受益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第一部分绪论对此所作的表述为:“在信托关系中所考虑的是委托人所委托的是财产权,这是一种既包括有形财产又包括无形财产的权利,或者说是具有一定物质内容和直接体现一定经济利益的权利。
财产权的内容为:一是对财产的实际使用权;二是获取财产收益的受益权;三是实施对财产管理的权力;四是对财产的处分的权力。
这四种权利各有具体的、丰富的内容,可以形成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的层次。
这四种权利是可以分离的,分别行使或者分别加以组合。
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所委托的是财产权,至于在其所包含四种权利中,委托的具体内容,委托的范围大小,委托的层次深浅,行使权利的方式,所授的权力和所受的限制,伸缩性很大,可作出多种选择,而这种灵活性,这种选择权,都由委托人来运用。
这也就是被称为委托人的财产所有人,有权依照法定的规则,自主地决定其财产运用信托的具体内容、具体方式。
这种信托关系中的委托,是可以体现信托特点的,反映了信托的本质属性。
”可见,信托的本质属性是对财产权的分割处分和管理。
(二)信托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财产法律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规定,信托的当事人有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规定,信托的客体是财产所有权或者财产所有权权利。
根据对信托的释义,信托的本质即是财产管理制度。
因此,信托法律关系就是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组成的信托财产管理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第一部分绪论的表述为:“信托关系是一种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的法律关系。
”、“信托关系就是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组成的法律关系。
”二、信托在民法体系中的定位和法律适用(一)信托所体现的财产管理制度属于我国民法体系确立的财产所有权制度,非以设定债权债务为目的的债和合同制度。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确立的立法体系内容可以看出,我国民法体系分别由民事主体制度、财产所有权制度、债和合同制度、知识产权制度、财产继承制度、民事责任制度、民法的其他制度如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时效等主要法律制度组成。
而信托所体现的财产管理制度即是财产所有权制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因此,信托法律关系的内容隶属于民法体系框架下所有权法律规范的范畴。
可见,信托是基于民事权利中的所有权理论产生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而非基于民事权利中的债权理论产生的合同制度。
信托法律关系直接体现的是财产管理法律关系,非债权债务合同法律关系。
(二)信托法律关系设立适用信托法调整,不适用合同法调整。
信托法是民法体系中所有权法律规范的特殊法,根据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对同一法律关系,普通法和同位阶的其他特别法都有规定的,应当优先适用其他特别法律的规定;同一法律规范中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一方面,信托法对信托财产关系的设立、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保护已经具有完善、全面的规范,而该等规范的内容与民法通则、合同法的规范具有显著的不同。
另一方面,信托法律关系是通过书面设立产生的。
信托法规定设立信托法律关系必须采取信托合同、遗嘱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文件。
信托法律关系虽然可以通过合同形式设立,但信托法律关系本身属于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确立的合同法律关系不同,对此,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第二部分总则作的区分是:“信托合同与一般的合同相比,还有其特殊的情形,这主要是:一般的合同,要求当事人之间应当支付对价,即合同都是有偿的。
而信托合同是委托人单方面交付信托财产,并不要求受托人支付对价。
在未作约定的情况下,受托人履行对信托财产的管理义务,属于单务的和无偿的。
这些都是信托合同与一般合同的区别。
”同时,根据信托法律关系设立的特征:信托一旦设立,委托人除非在信托条款中明确保留了变更、终止或撤消的权利外,这也是信托和合同的主要区别,即:合同可以撤销或变更,而信托一经设立,就不能撤销甚至变更,委托人不能与受托人协商变更受益人的受益权。
为此,信托理论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委托人于信托设立后不得再介入信托的运作,成为信托的陌生人。
信托法律关系涉及的财产管理制度属于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所有权(物权)民事权利内容,该等内容不受合同法的调整。
虽然我国民法通则中并未规定债权合同和物权合同的分类,但立法和司法领域倾向于认定我国合同法所指的合同仅限于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债权合同,而不认为合同法下的合同包括物权合同。
因此,信托法律关系虽然可以因合同形式设立,但其法律关系的内容不能适用合同法规则进行调整,信托法律关系应适用信托法的调整。
(三)违反信托义务承担的民事责任方式。
根据当事人违反义务的性质,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不履行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又称合同责任。
侵权的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侵害社会公共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权,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合同责任保护的是合同当事人以合同所设定的权利,即债权;侵权责任保护的是当事人在债的关系外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是物权和人身权等绝对权。
承担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民事责任的方式不同,例如,违反合同的,不能以消除影响、排除妨碍等方式承担民事责任;对于侵权行为,不能适用支付违约金的责任承担方式。
信托法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三条对违反信托义务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主要是:排除妨碍、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要求赔偿等,因此,信托法规定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也符合侵权责任保护的法律内容。
笔者倾向的观点是:信托所反映的财产关系内容体现的是我国民法体系中所有权法律规范下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法律关系是特殊的民事财产法律关系,信托的设立、违反信托义务的实体法司法救助适用信托法调整。
(本文已由信托法律网重新编辑)注释:参见王利明、郭明瑞、吴汉东撰写的《民法新论》;参见王利明主编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及说明》;参见李永祥主编的《委托理财纠纷案件审判要旨》;参见李国光副院长任主编的、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编著的《合同法释解与适用》;参见王利明、郭明瑞、吴汉东撰写的《民法新论》,信托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咨询网的帮助。
来源:(信托与信托法律关系/w/xt/439620.html)精彩推荐:台湾《信托业法》/w/xt/519161.html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w/xt/519156.html11月PE投资略回暖退出依然艰难/w/xt/519152.html地产信托又火了吗/w/xt/519146.html央行发布信托公司债券市场信托专用债券账户公告/w/xt/519140.html博时联手上海信托推企业年金计划/w/xt/519135.html信托业商业同业公会组织章则/w/xt/519131.html《香港海关人员子女教育信托基金条例》/w/xt/519126.html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守则/w/xt/519122.html鼓励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业务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w/xt/519118.html 银监会决心整肃银信合作:‘表外’融资风险预警红灯高悬/w/xt/519115.html 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w/xt/519110.html我国台湾《信托业会计处理原则》/w/xt/519104.html经营性信托业行业公约/w/xt/519101.html1.6亿资金遭偷梁换柱监管介入调查中泰信托/w/xt/519097.html修改《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9091.html 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信托法律/w/xt/519085.html我国台湾《信托投资公司管理规则》/w/xt/519079.html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w/xt/519075.html对多挤压信托推陈出新求胜/w/xt/519070.html金融危机下海南航空放弃参股渤海信托/w/xt/519065.html信托理财预期收益节节高/w/xt/519061.html香港《信托承认条例》/w/xt/519057.html银信合作业务面临紧急整肃和规范化监管/w/xt/519052.html开发商缺资金年利30%求民间资本/w/xt/519048.html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信托法律/w/xt/519043.html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信托法律/w/xt/519039.html我国台湾《共同信托基金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9035.html《信托从业人员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9031.html房地产企业‘很差钱’:海外融资和信托融资成为救急方式/w/xt/519026.html ‘金港信托·2017浙商财富快车’进宁波/w/xt/519019.html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w/xt/519015.html信托公司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9008.html239只私募信托证券基金排行榜/w/xt/519004.html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7〕第22号:信托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信托专用/w/xt/518999.html昆仑信托跻身银行间债券市场/w/xt/518993.html商业银行代理信托产品资金收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w/xt/518988.html著作权人授权集体管理作品后的权利/w/xt/518983.html《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w/xt/518980.html福耀玻璃曹德旺捐赠还未完成:不选信托而欲成立慈善基金/w/xt/518975.html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专用证券账户有关事项风险提示的通知/w/xt/518970.html 媒体股和房地产信托受看好/w/xt/518966.html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961.html券商侵蚀着信托公司的生存空间/w/xt/518957.html社保基金对产业和信托投资收益不征税/w/xt/518952.html平安信托设立华南首家货币经纪公司/w/xt/518947.html青岛海协信托重组悬疑/w/xt/518942.html青岛某高校两教师打侵权官司/w/xt/518936.html《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w/xt/518931.html网络侵犯著作权/w/xt/518927.html七项借款全部偿清北方信托借壳ST四环清障/w/xt/518921.html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w/xt/518918.html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w/xt/518913.html张裕借信托曲线MBO严防控制权落入外资/w/xt/518906.html净资本管理为信托公司设定‘资本充足率’指标/w/xt/518901.html嘉德商用产业以信托方式IPO上市:将在马设零售房地产基金/w/xt/518895.html信托产品登记公示与信托信息披露试行方案/w/xt/518890.html信托产品投资证券账户清理高压难掩吸引力/w/xt/518886.html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883.html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w/xt/518880.html信托公司代人理财追讨债权条件受限/w/xt/518874.html信托公司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869.html房地产信托推介数递增/w/xt/518864.html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860.html广州国际信托公司经理挪用公款600万/w/xt/518855.html海航追回转让款及利息/w/xt/518851.html欧洲老牌基金借道PE来华抄底/w/xt/518847.html项目运营方利用信托资金融资过程中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公告/w/xt/518840.html侵犯著作权的具体行为/w/xt/518835.htmlREITs呼之欲出控制风险仍为主导/w/xt/518831.html深交所酝酿推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w/xt/518824.html富滇银行‘云南新工业信托’理财计划产品公告/w/xt/518819.html英文版>欧洲信托法原则/w/xt/518815.html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45号)/w/xt/518811.html我国台湾《信托业内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实施办法》/w/xt/518807.html 赣州召开会议动员做好信托融资发行/w/xt/518801.html‘信托PE+有限合伙’开拓股权投资基金新模式/w/xt/518797.htmlREITs呼之欲出控制风险仍为主导/w/xt/518792.html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w/xt/518787.html如何用信托避免遗产纠纷/w/xt/518781.html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信托法律/w/xt/518777.html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拟引入信托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w/xt/518774.html 香港《更改信托条例》/w/xt/518771.html西部首家金融审判庭在重庆成立/w/xt/518766.html信托业负责人应具备资格条件暨经营与管理人员应具备信托专门学识或经验准则/w/xt/518762.html欧洲老牌基金借道PE来华抄底/w/xt/518757.html赢了网法律咨询民生银行入股待批陕国投逆境扩张/w/xt/518752.html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746.html《信托公司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740.html券商正不断侵蚀着信托公司的生存空间/w/xt/518734.html平安信托新增资本金或注入许继集团/w/xt/518727.html房产公司筹资转向信托或非长久之计/w/xt/518723.html新形势下的银信合作之道/w/xt/518718.html没必要重启欧宝竞标程序/w/xt/518712.html房地产信托产品年收益率竟逼近10%/w/xt/518707.html信托纠纷不影响安信信托中报业绩下滑/w/xt/518700.html张裕借信托曲线MBO 严防控制权落入外资/w/xt/518697.html修改《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2017最新)/w/xt/518694.html 亚当斯版权信托基金起诉底片‘骗局’/w/xt/518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