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农业经济学-农业的地位与及作用

农业经济学-农业的地位与及作用

农业经济学一、农业的概念、分类与特性;农业的地位与及作用(一)农业的概念农业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下定义。

一个是可以从农业理论研究的角度下定义;另一个是可以从农业的自然和经济形态下定义。

从农业理论研究的角度下定义,也可以称之为“农业的分类”,实际上是从分类学的角度对农业进行的研究。

从农业的自然形态和经济形态对农业下定义,认为: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劳动去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获得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二)分类与特性1、分类(1)狭义农业:通常指种植业,种植业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

(2)广义农业:在我国,广义的农业,通常指“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

(3)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主要表现为:手工劳动,自给自足。

(4)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武装的市场经济状态下的农业。

(5)其他农业类型:阳光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精细农业、精准农业、精品农业、适应农业、三维农业、“绿三角”农业、生态农业、白色农业、创汇农业、旅游农业、海洋农业等。

2、特性(1)经济学特性: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农业的经济再生产;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2)管理学特性:动植物的生产时间遵循自然规律;要遵循经济规律和技术再造规律。

(3)农学(根本)特性: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生态的平衡性;农产品的多样性。

(三)农业的地位与作用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产生和独立的基础(3)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4)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在于农业的性质和作用(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规律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基地(3)农业为工业和其他部门提供日益广阔的市场(4)农业是积累国民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3、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农业的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农业经济的意义

农业经济的意义

农业经济的意义农业经济是指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农业活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不仅提供了人们的食物和衣物,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经济对于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保障粮食供应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的质量和品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提高国家的粮食自给率,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

农业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经济的支撑。

通过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经济的繁荣可以带动农村的工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农业经济的繁荣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供应量,降低物价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国家经济的增长。

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农业经济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

绿色农业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地理 第二章 中国农业地理

中国经济地理 第二章 中国农业地理

二、我国的种植业
(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1、小麦: 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春小麦: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者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 差的地区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 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比较长、 地区差异也比较大。我国以冬小麦为主,主要分布在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长江以南的地区也有分布。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 沿江平原
南疆绿洲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2、油料作物的分布
油菜
花生 大豆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 年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 势。
黑龙江
辽宁
黄淮海平原
南迁北移
四川盆地、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花生的重要性居首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 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黑龙江 吉林 新 疆 内蒙古自治区
南蔗北甜
四川 福 建
甜菜 甘蔗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全国商品粮基地及建立条件、意义
(1)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意义 粮食生产专门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 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了 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 (2)建立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商品率 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 (3)全国商品粮基地(如图)
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及其他各部门发展的基础 农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资金和劳
动力
二、农业生产特点
综合性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国民经济中农业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承载着食品供应、农产品出口、城乡居民生活保障等重要职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农业是一国的粮食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位置,提供就业机会,助力农村改革发展。

最后,农产品的出口也是国家外汇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农业的供给作用1. 粮食供应:农业是粮食生产的主要来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饮食需求。

2. 农产品供应:农业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畜牧产品等,满足人民生活的各种需求。

3. 农田草原保护: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草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1. 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繁荣,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2. 增加就业机会: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为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减轻了城市就业压力。

3.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作为农产品的供应源头,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农业与农村发展1. 构建农村经济新体系: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五、农业对国家外汇收入的贡献1. 农产品出口:农业是我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大国,农产品的出口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2. 农业合作项目:我国积极参与农业合作与援助项目,在国际农业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 城市化进程:农业发展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冲击,土地资源减少,农民转移就业。

2.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农业发展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标准管理。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一、概况: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4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1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2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3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4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5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5.问题:(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1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2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3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134B.125C.235 D.145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1、农业的概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被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2、农业的特性1)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2)经济再生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动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改造环境条件所反复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

3)根本特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

3、农业的地位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以工哺农)阶段。

(补充:以工哺农的经济特征:工业化程度较高;就业结构优化;城市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较高)4、农业的作用1)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贡献:产品贡献: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

(包括食品和轻工业原料)。

要素贡献: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

(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市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业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另一方面,农业为市场提供各种农产品。

外汇贡献:是指通过出口农产品,农业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贡献,即通过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出口,直接创汇;二是间接贡献,即扩大农产品进口替代品的生产,减少外汇支出。

2)农业的多功能性:环境功能:农业不仅能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条件,还能为社会不断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社会功能:是指农业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还为他们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具有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农业的地位,附重要性

农业的地位,附重要性

农业的地位,附重要性1、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农业既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障,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和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在国内与国外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乎到我国国民的利益、社会的安定以及国民经济能否稳定的发展,同时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也和农业有一定的关系。

一、农业的地位1、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属于第一产业,不仅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是经济发展的保障(1)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中,农业可以为其提供一个保障。

(2)同时农业也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与存在的必要条件。

3、在国内与国外的影响(1)在国内,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安定与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是否能够稳定的发展。

(2)而在国外,农业地位是否牢固,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能够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农业的重要性1、保证生计(1)农业是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它可以给人们提供食物,供人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

(2)农业除了可以保证国内人民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之外,若有多余的农产品,也能够销售至国外,给国家增加进账,然后便可以利用这笔进账来建设一些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同时因为多数人的生计也来源于农业,因此农业对于多数国家来说都很重要。

2、增加就业机会(1)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并不再是单纯的种植作物或者养殖牲畜,而是在想办法如何能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又能够省水、省地,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正因为有这方面的考虑,便从中延伸出了很多的技术,例如节水灌溉技术。

(2)而实施这些技术的时候,又需要经验丰富的人进行实操,因此也就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此来缓解因为人口快速增长而造成的高失业率的问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初中地理知识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初中地理知识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知识点的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
理解此问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分析: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解答: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而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故答案为:农业;工业.
点评:根据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答.
【解题思路点拔】
熟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而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1/ 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主要表现为: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农业的发展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需求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的改造和现代化的实现必须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剩余向非农产业持续转移,而且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还是工业品的消费市场。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

而农业自身的上述特性使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因此,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实现社会公平,国家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

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在于农业的性质和作用一个国家在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过程中,农业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是其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其作用会更加重要,农业的支撑力度应更坚实、更可靠。

美国、日本、欧盟等许多发达国家和组织的农业GDP比例只占2%左右,但农业在这些国家的基础地位并没有动摇。

美国、荷兰作为全世界排名前列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在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的轨迹也和发达国家相似,农业占GD 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28%,下降到2017年的8%左右。

但全社会重视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

同时,农业也为全社会提供了更丰富的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是人们利用动植物体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质。

2-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02398 95933 89404 82054 57733 7780
14883 14610 14553 14212 11365 3575
14.50% 15.20% 16.30% 17.30% 19.70% 46.00%
8.00% 7.30% 8.00% 7.10% 10.20% 12.50%
2.90% 2.80% 2.40% 2.80% 4.50% 13.00%

思考:如何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人们对这个问题的 看法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马尔萨斯、李嘉图认为农业是阻碍经 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资源供给有限,以及使用在 土地上的劳动力和资本边际报酬的递 减,人类福利的改进必将受到限制, 即使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也 无济于事
工业化初期,资本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 门,往往需要政府的强制力量。 工业化中后期,资本由农业转移到工业是必 然的

资本贡献几种形式:剪刀差、 赋税、农民的非农投资活动、储蓄
剪刀差:剪刀状价格差的简称。是对工农产 品交换比率变动趋势的形象概括。 从价格上考察,反映为工业品价格指数除 以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商呈上升趋势,而农 产品价格指数除以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商呈 下降趋势时。 这两种相反趋势在统计图上按时间序列绘 制的两条曲线似剪刀状张开。 一定数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 少,而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


穆勒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与农业发展并 行不悖,共同阻止粮食实际价格的上 升。他指出,农业知识、技能的进步 和科学发明,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出, 或者降低单位产出消耗的劳动

马歇尔认为即使农业耕作存在边际报 酬递减,人口的增长也有可能带来生 活水平更快的提高。而且农业报酬递 减和递增的倾向交错发生,很难说哪 个起主导作用,有时递增的倾向强一 些,有时递减的倾向强一些。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5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计算时间 计算内容 计算范围 表现形式
国民生产 总值 (GNP)
一定时期 (通常为
一年)
生产的最 终产品和 提供的劳
务总量
以国民为 计算范围
用货币表 现
国内生产 总值
(GDP)
一定时期 (通常为
一年)
生产的最 终产品和 提供的劳
务总量
以国土为 计算范围
用货币表 现
21
2)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a、乡镇企业肩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b、乡镇企业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任。 C、乡镇企业肩负着实现农民小康水平的重任。
3)发展乡镇企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a、一方面需要乡镇企业承担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绝大部 分资金,另一方面又需要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发展乡镇企业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 必由之路,乡镇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要大力扶持乡镇企 业, 认真研究解决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带动第一、第二产 业的进步
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 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 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 的现代化
9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的基本含义 :
10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
----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 的重要作用,看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第一、农业是我国人民的衣食之源 和生存之本

农业属于第几产业,农业的作用

农业属于第几产业,农业的作用

农业属于第几产业,农业的作用农业是第一产业,广义上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上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

一、农业属于第几产业1、农业是第一产业。

在广义上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上是指种植业,比如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分布范围非常广阔,在地球上除两极和沙漠外,几乎都可用于农业生产。

2、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源,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上。

全国13亿人口的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和纺织用纤维等,除了少数物质需要进口外,其他的都来自本国农业。

3、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也不能发展,国家会失去自立的基础。

同时,农村和农业生产部门都是中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

二、农业的作用1、农业是指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部门,它主要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它可以利用动植物体的生活机能,把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需要的产品。

2、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它主要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

农业的发展是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等积极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3、农业是一切生产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为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而且还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将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次,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作为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市场供求关系、保持物价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业发展还对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农民增加的收入也将带动农村消费的增长,进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繁荣。

最后,农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增加。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和组织的优化,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农业现代化还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了农村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的互补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还提高了农业对环境的保护,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之,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重大而多方面的。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稳定了市场供求关系,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业现代化更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的互补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改善了环境保护。

因此,继续推动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农民的全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支撑。

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的口粮问题,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1. 农业提供粮食和原材料:农业生产不仅满足国家居民的粮食需求,还为国家提供大量原材料,如棉花、煤炭和木材等,以支撑国家各个产业的发展。

2. 农业创造就业机会: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耕种、养殖到收割等环节都需要人力参与,因此农业为农村地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 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升级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4. 农业对国内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

如果农业产量不稳定,可能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稳定。

三、农业面临的挑战1. 生产效率低下:相比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力密集型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较高,也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2. 资源环境压力: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较大,过度的耕地开发和农药化肥的使用,可能导致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

3.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农业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1. 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业发展的智能化程度。

4.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推动农村市场化发展、农旅融合等措施,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农村综合效益。

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发展不仅能够提供稳定的农产品供给,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和水果等生活必需品,还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一、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发展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收益也随之增加。

农民通过提高种植和养殖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此外,农业发展也催生了农村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从而促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

二、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农业产值不断增加,农村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

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如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道路和交通网络的建设等,这些都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农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农业发展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农业产业化的进展使得城市人口回流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加工业的工作。

此外,农业发展也带动了农村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农业发展带来的收入增加和就业机会增加,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民的收入增加,可以使他们购买更多的生活物资,改善饮食、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条件。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也带动了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农村旅游业的兴起等。

五、农业发展提高食品供给能力农业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提高食品供给能力上。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农产品供给充足,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农产品的质量提高也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

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

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农业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的基础。

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

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头等大事,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

“手中有粮,
心中不慌”;“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一个国家如果吃饭问题要依靠别的国家来解决,那么这个国家的自立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基础,在国际竞争中就会受制于人,听人摆布。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性的经济规律。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条规律都是普遍适用的。

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由其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不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下降而改变。

直到有一天,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能在工业生产中把石头、泥沙、水加工成面包、牛奶等食物,农业基础地位才会动摇。

(3)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1998年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及华北的旱灾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4)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快;反之,农业生产出现倒退,就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害。

(5)总之,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地位。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
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农学是农业科学领域的传统学科,以解决人类的“吃饭穿衣”为首要己任。

随着农业科技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与农作物生产相关领域的科学,包括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领域。

农学(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
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种科学而具有综合性。

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括在广义的农业科学范畴之内。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
济的基础”.如何理解这个“基础”呢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轻工业中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皮革工业、烟酒业等所用的
原料也来自农业.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农村既是重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以上缴农业税的方式直接国家积累资金,还通过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间接地为国宾积累了相当多的资金.农业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这些剩余劳动力被充实到了国民经济的其他劳动部门.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农业在商品
出口创汇方面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事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如果农业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第三,从政治角度看,
农业是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的自立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如果农、副产品不能保持自给,过多依赖进口,必将受制于人.一旦国际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第四,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看,20世纪后半叶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
农业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兴,无从谈百业之兴,农民不富,难保国泰民安.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农业发展上不去,恐怕谁也不敢打保票,中国人不会饿肚子.面对国际竞争,中国民族工业的底牌,是背靠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没有农民增收作支撑,扩大内需战略便如同沙中建塔、纸上谈兵,中国经济迟早会有逆水行舟,不进反退的风险.我们同样也难以想像,未来中国能够在城乡二元化、工商业发达农业羸弱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强国之梦.“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
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如果让农业拖了后腿,最终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加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也快.农业生产倒退,发展速度减慢,就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损害.农业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我国必须将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