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中国地理(解析)

合集下载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单选题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的流域内在1952-2009年期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

下图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108m3),输沙量(104t)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A.坡地改梯田B.种植苹果树C.种植夏玉米D.上游修水库2.图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 )A.腾库容为了防灾B.涵养水源为主C.水库拦截粗沙为主D.建设的规模较小【答案】1. A 2. C【解析】1.根据图中的累积输沙量拆线,拆线斜率越大,输沙量越大。

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坡地改梯田,图中坡地改梯田、修建拦河闸坝后,折线斜度明显减小,说明影响较大,A对。

种植苹果树、种植夏玉米的拆线斜度较小,影响较小,B、C错。

上游修水库后,拆线基本没变化,说明影响小,D错。

2.根据拆线形态,图中水库修建这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原因可能是水库拦截粗沙为主,细沙悬浮于水中,粗沙没有水库拦截,也会沉积,C对。

为了防灾腾库容,径流量、输沙量会增大,A错。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径流为主,B错。

水库建设的规模不是对输沙量影响小的因素,D错。

划艇运动因水域性质不同而分为平水运动、白水运动和开放水域运动三大类。

白水即激流之水,白水运动是指在江河中有波浪的激流中行舟,是划艇运动中最具技术挑战性、最有乐趣与刺激的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白水资源核心区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 163.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白水核心区的主导因素是A.地理纬度B.河流水量C.河网密度D.地形地势4.我国最好的、最合适的白水资源往往用来A.旅游开发B.水产养殖C.农业灌溉D.蓄水发电【答案】3. D 4. D【解析】3.白水运动是指在江河中有波浪的激流中行舟,图示区域成为我国白水核心区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落差大,激流多,D对。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同步检测鲁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同步检测鲁教版

第一节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4 •北京文综,3)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

下图示意中国 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

读图,回答第 1题。

1.甲、乙、丙分别是() A. 贵阳、西安、长春C.兰州、上海、沈阳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城市一年中气候舒适时间长,因为昆明四季如春,故甲城市可能为 昆明;乙城市冬季气候舒适,夏季气候不舒适,故乙城市可能为海口;丙城市秋末、冬季 和初春气候不舒适,说明低温持续时间长,可能为哈尔滨。

答案 B(2017 •学易第一次联考)农产品虚拟水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农产 品中看不见的水。

读中国区际主要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图,回答 2〜4题。

B.昆明、海口、哈尔滨 D.南宁、武汉、石家庄2.根据图中信息,指出我国农产品一直大量输出的地区有( ) A.西北华南C.东南华北3.华南、西北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 )A.西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激增B. 东北黄淮海 D.长江中下游 西南 1999年与2010年发生明显变化,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B. 西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减卄二]舒适E3较扑适 目牡不舒适 幽不計适1999年蛙拟水 流动格局网络索统 20104虛3就水 渝动格扇网络索統C.华南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减少D.交通条件制约了两地间的农产品流动4.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是( )A. 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B. 巩固虚拟水输出区的地位C. 减小虚拟水净输入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储备能力D.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虚拟水流动的效率解析第 2 题,首先理解题干中“农产品虚拟水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中看不见的水”,虚拟水的流动,也就是农产品的流动。

根据虚拟水流动格局网络系统图,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一直大量输出的地区是东北和黄淮海地区。

第 3 题,随着华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的种植面积减少,使得华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粮食流动格局变化明显,导致两地之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发生变化。

2019年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2节 中国地理分区

2019年鲁教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2节 中国地理分区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考向 2 南方地区区域特征 (2017· 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 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 5~7 题。
2019版高三一轮
(3)河流 图中的 F 松花江,G 汾河,H 渭河。 (4)资源 图中的 I 大庆油田,J 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 中原油田。 (5)城市 图中的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2.南方地区 读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D 错: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 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第 7 题,D 对:越剧主要流行于 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A 错:川剧流行于四川全 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B 错: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C 错:粤剧主 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
4.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 C.西南季风强弱 B.地形起伏 D.土壤厚度
返回导航
2019版高三一轮
3.C 4.B [第 3 题,依据图中经纬度及该省轮廓,可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 北地区。第 4 题,由题干文字材料可知,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 或冰晶,是由水汽凝结形成的,因此对雾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大气中水汽的 含量、大气运动状况及凝结核的多少等,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 多,是因为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 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 吉林省不受西南季风影响,故选 B。]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课后限时集训12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一轮复习练习课后限时集训12Word版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73页)一、选择题(2018·南昌调研)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地表植被按序号①~②~⑤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海拔差异D.坡向差异2.撒哈拉沙漠与塔克拉玛干荒漠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下垫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1.A 2.B[第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序号①~②~⑤依次代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变化,所以更替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A对。

海陆位置差异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变化,B错。

海拔差异影响的是水、热因素,C错。

坡向是非地带性因素,D 错。

第2题,撒哈拉沙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是大气环流因素。

塔克拉玛干荒漠位于温带大陆气候区,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形成,是受海陆位置影响。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

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导学号:98510087】3.①地所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A.年降水量变化小B.气温年际变化小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3.C 4.D 5.B[第3题,①地地处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气温高,降水多,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第4题,②地地处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几乎没有变化,树木的生长也没有季节的变化,因而大多没有年轮。

第5题,①地热带雨林的形成受到了地形、洋流的影响;③地温带荒漠的形成主要与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有关。

2019版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三单元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含答案

2019版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检测:第十三单元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含答案

专题01 论述类阅读之概念筛选(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班级学号得分1、【广东省2018届中山市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2分)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对异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它对“内”与“外”的理解,与对“华夏”和“蛮夷”概念的理解一样,是动态和辩证的,所以能够把接触到的异文化转化为与中华文明彼此相容和互补的东西。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现象,但是在与中原文化近距离相处和共存一个时期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中原文化。

在这种历史情境下,恐怕我们讨论中国的“内”与“外”,就不能以中原王朝皇帝的血缘来判断是否“外人”掌权,否则就会否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的朝代,把它们看作是“外来政权”。

而且纵观各个朝代的皇室血缘,许多都有异族的成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族际通婚始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华各民族之间早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坚持血统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以政府实际收税和派遣官吏的行政管辖边界来加以界定“内”与“外”。

中华文明从中原地区向周边的边缘地区、甚至边远的异邦进行文化辐射,现在周边的许多邻国,在历史上都可以被划入“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比如像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过去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它们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都是汉字。

在谈到“内”和“外”之间的关系时,可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需要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当政者和主流学者的心态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宋朝在各方面的心态比较保守,无法代表中华文明主脉中“中国”的一个常态。

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后,会带来了基因上新鲜的血魄,也冲击了中原地区相对停滞的社会。

如果一个文明群体被其他文明群体所打败,它自身肯定出现某些保守和停滞的特点,失去了活力,外来的冲击可以使其重新焕发青春。

所以,我觉得从历史演变的态势上来看,在许多方面,“内”和“外”之间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而且彼此的边界是动态和发展的。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36 中国地理分区(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作业(三十六) 中国地理分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安徽A10联盟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耕地天然状态下作物需水量和亏水量的平衡状态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亏水量7~8月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的融化B.降水量的增大C.冰川融水增多D.湖水补给河水2.该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平原B.河西走廊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1.B 2.C[第1题,图示该地在4~6月(春季及夏初)作物亏水量大,说明此时水分补给少;若有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因气温高而补给量应较大,与图示信息不符,则可能是该地以降水补给为主,而此时降水少。

而7~8月亏水量减少,必然是降水补充所致;故B 正确。

第2题,根据4~6月亏水量大,7~8月为雨季,可判断为华北地区。

] (2019·河北唐山一模)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a)。

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图a图b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4.此路段冷季(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5.该铁路线可能是(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3.B 4.C 5.A[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

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

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

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则D错误。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选修3 旅游地理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选修3 旅游地理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选修旅游地理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对应学生用书第227页)[理解—要点突破]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种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分类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形成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规模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一般比较迅速分布野外较多居民地较多功能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等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示例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结合下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根据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如下表所示: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进步,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分布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运用—考向对练]1.(2014·全国卷Ⅰ)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

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首先,通过图中经纬度和湖面的高程(3 196米)确定旅游地为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其次,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旅游者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环境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

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

请对治理雾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

【答案】(1)自然原因: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冬季冷锋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人为原因: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加重PM2.5含量;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2)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加大技术投入,发展清洁煤、液化煤等技术,排放时过滤回收粉尘;植树造林等。

【解析】(1)从自然条件看,可吸入颗粒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

我国冬半年空气干燥,西北风强劲,我国北方地区离内蒙古等沙源地较近,大气中水汽凝结核充足。

雾霾形成需要静风、逆温的环境,冬季冷锋活动易形成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导致锋面逆温,雾霾不易扩散。

从人为因素看,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冬季取暖燃煤、交通工具使用等,会加重PM2.5含量。

城市高楼林立,阻碍空气水平运动,雾霾扩散受阻。

所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2)治理雾霾主要从减少可吸入颗粒的排放、增加吸烟滞尘能力方面考虑。

减排措施是加大环保立法、执法力度。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核能和水能等。

【鲁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14.1-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

【鲁教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课件:14.1-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

沼泽地;煤、铁、石油等
矿产资源丰富
38
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海拔多在 50 米以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 华北平原 下,地势平坦,又称 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
黄淮海平原
发达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
长江中下 东西狭长,海拔低,地,“鱼米之乡”,长江
游平原 河湖密布
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
成部分
39
3.四大盆地
33
核心考点 分层突破
34
考点一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1.四大高原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在 4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 青藏
000 米以上;多高大山脉;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 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35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海拔一般在 1 000 米左
2
主干知识 自主排查
3
[基础梳理] 一、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优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北温带 ,小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 太平洋 ,背靠 亚欧大陆 。
4
2.辽阔的疆域 (1)填图:在下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5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B 黄海,C 东海 ,D 南海。 3.众多的邻国——陆上 14 个、隔海 6 个
南北走向
h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喜马拉雅山
3.四大高原 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青藏 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 高原、
云贵高原。
4.三大平原 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1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易错排查练(第2单元)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练习:易错排查练(第2单元)含答案

易错排查练(第二单元)(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71页)易错点1主要地质构造的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对各种地质构造中岩层的分布状况把握不准。

一句箴言判断地质构造时,主要把握住岩层的弯曲、连续延伸状况,在地层分布图示或描述中,岩层的弯曲方向,可判断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断裂错位可判断断层构造;在地表景观分布图中,可依据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断层成裂谷、陡崖等地貌类型判断。

某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尽管当地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给探测带来了不便,但该小组还是得到了下表中的简单数据,其中的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1~2题。

【:98510082】地点 A B C海拔(米) 500 250 600某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米)421 3 4121.该区域可能属于()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1.B 2.D[第1题,根据三地海拔判断,B地所在区域为谷地;根据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和地面海拔判断,沉积岩层在B地的海拔约为247米,而A、C两地沉积岩层的海拔分别约为79米和188米,说明沉积岩层在B地向上凸出,故地质构造为背斜。

第2题,题中显示该地潮湿,有红壤分布,说明位于我国南方。

] 易错点2大气热力作用及其影响分析错误原因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理解不透。

一句箴言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的削弱作用主要是依靠大气成分及空中云量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温度低;而大气的保温作用则是指通过大气的逆辐射将地面散失的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018·济宁检测)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3~4题。

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B.③④。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

鲁教版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解析)一、单选题下列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

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表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A.降水量B.地形C.人口密度D.行政区划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A.气候大陆性较强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D.调水工程减少了河流径流量3.20世纪中叶以来,流域内出现众多水库,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有()①保障城乡用水②有利于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⑤大坝拦截泥沙,防治水土流失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答案】1. B 2. A 3. A【解析】1.流域是河流的集水范围,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所以流域范围的划分依据是地形,B对。

我国降水量受夏季风影响,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不是划分依据,A错。

人口密度、行政区划不是流域范围的划分依据,C、D错。

1 / 17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少,A对。

河流长短,流域面积大小不是径流量大小的决定因素,B错。

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对径流量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

调水工程实施前,海河径流量也比珠江小,D错。

3.水库建设,调节径流季节变化,保障城乡用水,①对。

有利于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减少洪水灾害,②对。

海河平均径流量相对较小且流量不稳定、区域地势落差小,水库可能只是防洪,灌溉等,不一定有发电功能,③错。

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④对。

修水库大坝目的不是拦截泥沙,防治水土流失,⑤错。

北方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航运不是主要功能,⑥错。

据此选A。

下图是北美洲某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中国地理一、单选题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

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

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

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A.五道梁B.冷湖C.贵德D.格尔木2.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距海远近D.大气环流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C.雪季延长D.积雪厚度增加【答案】1. A 2. A 3. B【解析】1.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

根据图中数值,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五道粱,A对。

其它地点初始日期数值大,终止日期数值大,雪季较短,B、C、D错。

2.图中冷湖雪季短,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A对。

冷湖纬度较高,距海远,雪季应较长,纬度位置、距海远近不是主要因素,B、C错。

该地区大气环流相同,D错。

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推后,A错。

降雪终止日期提前,B对。

雪季变短,积雪厚度减小,C、D错。

下图为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及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关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太阳能、地热、水能资源丰富B.河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C.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D.藏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5.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灌溉农业、河流B.河谷农业、热量C.绿洲农业、水源D.河谷农业、地形6.林芝地区纺织工业发达的优势条件是A.畜牧业较发达B.长绒棉生产基地C.地热资源丰富D.水力资源较丰富【答案】4. B 5. B 6. A【解析】4.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大气降水较少,河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冰雪融水,B符合题意;青藏地区海拔高,光照强,青藏地区南部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地热资源丰富,高原边缘由于地势大,植被垂直分异明显,ACD 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5.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而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形成河谷农业,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6.本题考查林芝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

林芝地区畜牧业较发达,有利于发展毛纺织工业,A正确;林芝地区并没有棉花种植,地热、水能资源不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条件,BCD错误。

下图所示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盆地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mm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但年内差异较大。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该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植物生长所需水源直接来自于A.地表径流B.大气降水C.地下水D.高山冰雪融水9.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的是A.补给春季河川径流B.为生物避免严寒C.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D.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虫害【答案】7. A 8. B 9. C【解析】7.根据材料,该沙漠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春季时积雪融化,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春季,A对。

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只是河道沿岸土壤水分含量较高,B错。

秋季水源补给少,土壤水分少,C错。

冬季气温低,降雪不能融化,土壤水分含量少,D错。

8.根据材料,该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该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大150毫米,所以植被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大气降水,B对。

降水少,蒸发旺盛、下渗强烈,无地表径流,A错。

沙漠地区的地下水位较深,很难被植被利用,C错。

高山冰川融水主要在盆地四周的山麓地带,水量较小,增发、下渗较大,不能流到沙漠腹地地区,D错。

9.与东北平原地区相比,该地区是沙漠,植被少,稳定的积雪覆盖对该地区意义更大是避免地表裸露,抑制风沙活动和减少扬尘,C对。

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无地表径流,不存在补给春季河川径流,A错。

沙漠区生物少,东北地区积雪覆盖为生物避免严寒、不利于害虫越冬进而减少农业虫害的意义更大,B、D错。

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

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

下面左图为河套灌区地形图,右图为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示意图(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关于左图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山顶终年积雪B.山地北侧河流最终可入北冰洋,南侧河流最终可入太平洋C.北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南坡受流水侵蚀作用强D.山地北麓为温带草原带,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1.根据图文资料,关于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可能是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②泥沙淤积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10. C 11. B【解析】10.据左图可知,阴山以北为沙漠,风力作用强,以南为河套平原,流水作用强。

故选C;阴山山顶夏季温度较高,不会终年积雪,A错误;阴山所在区域河流以内流河为主,B错误;阴山南北侧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D错误。

11.据材料可知,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

据右图可知,湖泊面积在增加,湖泊明水面积在减少,说明湖泊泥沙淤积严重,湖泊水位升高,面积增加,但明水面积减少,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减少,说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②③正确。

故选C。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称为转场。

生活在新疆广大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高度的草场进行放牧。

下图示意天山山地转场路线,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表示四季牧场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市场13.天山天然草场面积广、牧草种类全,其形成原因不包括A.天山有终年积雪,冰雪融水多B.山地垂直高差大,水热条件差别大C.天山光热充足,降水丰富D.山地面积大,草场分布区域广【答案】12. A 13. C【解析】12.牧民们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高度的草场进行放牧,是因为不同高度牧草生长时间长短不同。

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对。

气候、水源、市场不是影响牧场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

13.天山天然草场面积广、牧草种类全,其形成原因有天山有终年积雪,冰雪融水多,A包括。

山地垂直高差大,水热条件差别大,B包括。

天山光热充足,降水少,C不包括,选C。

山地面积大,草场分布区域广,D包括。

淖毛湖镇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具有冬季寒冷、春季多大风,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

该地哈密瓜推迟到5月份种植,是全疆最大的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淖毛湖镇周边地形,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与哈密比,淖毛湖大风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率低B.受峡谷地形影响C.气温变化更大D.距冬季风源地近15.造成淖毛湖哈密瓜种植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地温不足,成活率低B.春季气温回升慢,热量不足C.冬春风力太强,不利栽培D.冬春冰雪融化少,水源不足16.淖毛湖成为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夏季蒸发大,昼夜温差大B.冬季寒冷,病虫害少C.冰川融水多,地下水充足D.晴天较多,光照丰富【答案】14. B 15. C 16. B【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大小和风较多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温差大小、摩擦力的大小地表形态等方面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哈密位于盆地边缘,北部为山脉,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而淖毛湖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因此受峡谷地形的影响,形成”狭管效应”,风力较大,故答案选B项,其余选项不能称之为主要原因。

15.淖毛湖具有丰富的热量条件,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降水,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优质晚熟哈密瓜,但是每年5、6月多大风天气,对瓜田地膜、幼苗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往往为了避开大风的威胁,将会推迟哈密瓜的种植时间,故答案选C项。

16.淖毛湖区域是哈密地区最大的晚熟哈密瓜产区。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度高,蒸发大,容易导致土壤缺水,A错误;该地温差大,冬季温度低,不利于病虫害的越冬,因此病虫害较少,B正确;该地由于位于来自大西洋西风的迎风坡,地形雨较多,但是地下水并不丰富,C错误;晴天较多,光照丰富是西北地区共同的区位,并不是淖毛湖区域最大的优势,D错误。

故选B。

读某地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7.等温线与当地等高线的契合程度是指两者的平行程度,平行程度越高则契合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相对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与当地等高线契合程度较低。

对图中L1契合度较低影响最小的因素是()A.冬季风B.太阳辐射C.海陆位置D.地形18.相对于a、b、c山体的南坡而言,d山体的南坡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

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d山体()A.纬度更低B.距离海洋更近C.光照更充足D.受夏季风影响更显著【答案】17. C 18. D【解析】17.结合图例,相对于闭合等温线L2而言,L1为1月份平均气温等值线,1月份为冬季,图示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剧烈,气温与等高线分布的契合度低,A错。

1月份,纬度高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小,昼长短,太阳辐射对气温影响大,B错。

海陆位置没有季节变化,不是契合度季节变化的原因,C对。

地形导致山地阴坡、阳坡差异对气温的影响大,D错。

18.读图,根据图示纬度,图中4座山体的纬度差异不大,不是垂直自然带差异的原因,A错。

各山体与海洋距离相似,B错。

光照不是自然带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C错。

d 山体位于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的垂直变化大,所以垂直自然带谱更丰富,D对。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关于四地降水变率的正确说法是A.四地降水绝对变率相等B.降水越多相对变率越大C.绝对变率由南向北递减D.c城市相对变率大于a城市20.该年A.我国北方旱,南方涝B.副热带高压势力弱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D.东部雨季开始晚,结束早【答案】19. D 20. C【解析】19.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