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与指标
在企业网络环境下,以太网测试主要包括吞吐量、延迟、丢包率、抖动等指标。测试时 需要模拟企业实际业务流量,如ERP、CRM、邮件系统等,以评估以太网在真实场景
下的性能表现。
云服务提供商的以太网测试案例
总结词
详细描述
云服务提供商的以太网测试案例主要关注高 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
测试方法与指标的重要性
重要性
以太网测试方法和指标是评估网 络性能和诊断问题的关键工具, 有助于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测试方法
常见的以太网测试方法包括吞吐 量测试、延迟测试、丢包率测试 等,这些方法可用于评估网络连 接的性能。
指标
以太网测试的指标包括吞吐量、 延迟、丢包率、抖动等,这些指 标可帮助我们了解网络连接的质 量和可靠性。
05
以太网测试实践
测试环境搭建
01
02
03
确定测试需求
明确测试目的、测试范围 和测试标准,以便选择合 适的测试设备和工具。
配置网络设备
根据测试需求,配置以太 网交换机、路由器、终端 设备等网络设备,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
搭建测试环境
根据测试需求和网络设备 配置,搭建测试环境,包 括网络拓扑、IP地址分配、 设备连接等。
协议分析仪
协议解析与诊断
协议分析仪可以对以太网中的数 据包进行深度解析,帮助用户了 解网络中各个协议的运行状况,
发现潜在问题。
流量监控与审计
协议分析仪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 对流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流量 报告和审计功能。
支持多种协议
协议分析仪不仅支持以太网协议, 还可以测试其他协议,如FTP、 SMTP等。
以太网测试方法与指
• 引言 • 以太网测试方法 • 以太网性能指标 • 以太网测试工具 • 以太网测试实践 • 案例分析
以太网专线测方法
7
A、Z段测试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的数据检查。
A端测试方:在前往用户机房之前,由本地网管查看线路数据 是否完成、是否存在告警。本地线路测试通过之后再进行全 程测试。 Z端配合方:在前往用户机房之前,由本地网管查看线路数据 是否完成、是否存在告警,一切正常后,工程师前往用户端。
测试工具准备
A端测试方:笔记本电脑、以太测试仪表、平行及交叉的五类 线缆、SC、FC、LC等接口的光纤、通信工具及各测试方联系 方式。 Z端配合方:笔记本电脑、平行及交叉的五类线缆、以太端口 的硬环回端子、通信工具及各测试方联系方式。
8
A、Z段测试的准备工作
测试具体操作
A 端测试仪表以太端口设置为 100Mbps ,全双工的工作模 式,若 A 端为汇聚端口,需要在测试中设置 VLAN 标记。按 照 RFC2544 的测试流程,以线路的额定带宽进行线路吞吐 量和丢帧率的测试。测试应符合测试指标要求。若进行ping 测试需要配置好笔记本电脑的IP地址。 Z 端需要在被测端口做以太口硬环回,确认环回后被测端口 处于 up 激活状态,若进行 ping 测试需要需要配置好笔记本 电脑的IP地址。
22
SDH以太网专线测试方法
23
SDH以太网专线测试方法
长途SDH以太网专线采用硬环回测试和 ping测试两种测试方 法:
硬环回测试 A端工程师在传输设备的以太端口挂测试仪表, Z端工程师 在相应传输设备的以太端口打硬环的环回测试方法。
MSTP以太网单板带宽及测试说明
MSTP以太网单板带宽及测试说明对于MSTP产品提供的以太网特性,业界的标准做法是采用数据分析仪(如Smartbits、IXIA仪表)进行专项测试,测试项目通常包括吞吐量、时延、丢包率和背靠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长期稳定性测试。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基于软件和三层及以上协议的测试方法都不能完全准确的反映出MSTP产品的以太网性能,其只能在特定条件下、一定程度的反映出以太网通道的部分性能指标。
1 以太网测试方法说明以下从几个方面来阐述MSTP产品的以太网特性的正确测试方法。
1.1 MSTP产品的以太网特性功能定位理解产品的功能、特点,是进行正确测试的基础。
EFS单板提供的以太网专线业务,其主要功能是利用SDH网络将以太网传输距离拉长,以太网帧在进入和离开MSTP网络时是完全一样的,对用户端设备而言,可以简单的认为EFS是一根长距离的网线。
从网络整体而言,MSTP产品对以太网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吞吐量、时延。
1、时延:由于MSTP产品需要对以太网帧进行必要的封装、传输、重组等操作,必然引入一定的时延,时延的大小跟通道绑定的带宽、传输的距离有直接关系。
2、吞吐量:对具体的以太网特性单板,通道绑定的虚通道的数量和级别决定了通道的吞吐量(封装技术的不同对吞吐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表示MSTP网络给某个以太网业务提供的最大传送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带宽”。
因此,业界对MSTP以太网特性的测试主要针对以上两点,这也是通常对数据业务影响最大的两个网络因素。
1.2 MSTP产品的以太网特性所在的网络层次以太网是一个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技术,对于MSTP产品的以太网特性来讲,同样也仅仅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并不处理三层及以上协议。
因此,任何对于MSTP产品的以太网特性的测试都只能是仅仅基于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如果引入了三层及以上协议,那么测试结果必然受到高层协议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出以太网特性的性能指标。
《以太网专线测方法》课件
检查网络连接:确保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物理连接正常
检查网络流量: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流量是否正
常
检查网络延迟: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延迟是否正
常
检查网络丢包:检查以太网 专线两端的网络丢包率是否
正常
维护和保养建议
定期检查线路连接,确保 线路畅通
测试标准和依据
RFC 2544标准:定义了以 太网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指标
测试工具:如以太网测试仪、 网络分析仪等
测试环境:包括网络拓扑、 设备配置、流量模型等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 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 层标准
测试指标:包括吞吐量、时 延、丢包率、抖动等
测试方法和流程
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专线的性能和稳定性 测试工具:以太网测试仪、网络分析仪等 测试内容:数据包丢失率、延迟、吞吐量等 测试步骤:连接设备、配置参数、执行测试、分析结果、优化网络
05
以太网专线协议一致性测试
协议符合性检查
协议类型:以太网专线协议 协议版本:检查协议版本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参数:检查协议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功能:检查协议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性能:检查协议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安全性:检查协议安全性是否符合要求
协议功能性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以太网专线协议是否符合标准 测试内容:包括数据传输、网络管理、安全性等方面 测试方法:使用专用测试工具或软件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协议是否符合标准,并给出改进建议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 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 丢失
定期更新软件和固件,确 保系统安全稳定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通过Ping的命令测试以太网
<怎么通过Ping的命令测试以太网物理通讯是否正常>第一解1、什么是Ping命令?网际网络封包摸索器(Ping命令)是种内建于Linux、Unix、及微软Windows中的故障排除功能命令。
由于ping命令发送的数据包非常小,所以在网上传递的速度很快,可以快速地检测你要去的站点是否可以到达。
2、如何使用Ping命令?(1)、首先,点击“开始”菜单,找到并单击“运行”,键入“cmd”。
(2)、单击“确定”后,会出现如下DOS命令。
(3)、在光标后键入“ping"空格后,键入要查询的网络程序的代码(可以是IP地址,网络地址),这里以""为例,键入”“。
单击”Enter(回车)”。
如何来判断网络故障?常见的网络故障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两种:软件设置的问题、再就是硬件的问题Ping是WINDOWS下的一个很好的命令。
有了它我们就能一眼看出来故障的源头。
我将用PING来查网络故障大体分为4个:1、Ping本机的IP地址用ipconfig命令可查看本机的IP地址,Ping本机IP地址,要是能Ping通,则说明网络适配器、网卡或MODEM工作正常。
否则就不正常。
需要更换,一个典型的硬件问题。
2、Ping127.0.0.1127.0.0.1就是本地的循环地址,用Ping命令,如果Ping通说明TCP/IP协议工作正常,否则TCP/IP就不正常。
需要重新设置TCP/IP协议。
3、Ping在同网段的IP地址要是Ping不通则说明网络线路出现故障,如网线、水晶头接触不良。
要是网络中还有路由器,则先Ping路由器在本网段端口的IP地址,要是不通则此段线路有问题,通以后再Ping路由器在目标计算机所在网段的端口IP地址,不通则路由出现故障,通再Ping目的机的IP地址。
4、Ping网址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检测一下DNS,检测一下一个带DNS服务的网络服务,在第3步Ping 通了同网段目标计算机的IP后,但仍无法连接到该机,则可以Ping机的网络名,通常情况下会出现该网址所指向的IP地址,这表明本机的DNS设置正确而且DNS服务器工作正常,反之就可能是其中之一出现了故障。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标准文案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1)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4)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5)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4)4.1、吞吐量 (44)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9)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50)4.5.9、发送眼图 (51)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5)7.1、温循试验 (55)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6)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网络测试以太网测试
2.1 以太网技术家族
名称 带宽
拓扑
组网方式
标准 适用范围
标准以太网 10M 总线/星型 共享/交换 IEEE802.3 局域网
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2.7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交换机将数据从一个端口转发至到另一个 端口的处理方式称为交换模式。
类型:
直接交换(cut-through)和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直接交换模式又分成快速转发(fast-forward)与无碎片 (Fragment-free)交换。
交换机的体系结构--共享总线型
交换端口通过ASIC芯片同高速总线相连,数据由 端口传输至ASIC芯片,ASIC芯片根据目的地址 通过高速总线将数据传至目的端口。 为了解决多个端口并发访问共享数据总线所产生 的竞争或冲突,还引入了仲裁机制。
交换机的体系结构--共享总线型
两种数据交换实现方式 集中式交换方式 分布式交换方式
快速转发 具有最小的延时 不提供帧的错误检测
快速转发交换方式
快速转发有两个问题:
(1)它会转发小于64字节的破碎帧和错误帧; (2)该方法要求交换机的所有端口要以同样的速率工作。
也就是说,如果交换机的大部分端口是10Mbps的, 那么这台交换机上就不能有快速以太网的端口。
原因在于快速转发法在转发帧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间 隙,而任何时候从低速率转换到高速率时都会有一个间隙, 除非使用某种类型的缓冲。
二层测试的必要性
以太网自愈环测试方法讲解
第 1 页共 6 页给出对于Ring 在冗余环应用中能达到性能的测试方法,作为Ring 性能验证和市场推广的依据。
测试方法对于Ring 的冗余功能,可以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来判定其性能,下面介绍两种比较精确的方法:1.1. 使用PC+软件的方法本测试方法适用于常规定性测试,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结果较准确,测试工具需求较少。
1.1.1. 测试工具:PC 计算机:2台Sniffer 软件: 2套网线:若干1.1.2. 测试组网可以将大于3台的待测设备连接成不同大小的环网,下面以5台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将5台设备的光口依次连接,形成环网。
并将第一台测试计算机PC-A 连接到1#设备的任意电口(测试中为电口2),另一台测试计算机PC-B 连接到5#设备任意电口(测试中为电口2)。
将1#设备设置为局端,将其余设备设置为远端。
第 2 页共 6 页PC-B测试原理在PC-A 上用Sniffer 软件以1ms 间隔发送60bytes 到PC-B 的单播报文(由于Sinffer 软件和PC 的延迟,实际大约为2ms 左右发送1个报文,详细计算方法见附件一),以5000个报文为一组,在PC-B 上使用Sniffer 软件接收此单播报文数量。
动作:在报文发送的过程中将环网连接断开,测试环由连接到断开的倒换时间。
以此方法测试断开不同端口的时间,并取平均值,从而获得冗余环从闭合到断开的倒换时间;在冗余环断开的时候发送数据报文,并在发送过程中将环闭合,测试冗余环从断开到闭合的倒换时间。
性能计算方法:(应收报文数量 - 实收报文数量)*2ms=环倒换时间即:倒换时间 = (应收报文数量 - 实收报文数量)*2ms= ( 5000 –实收报文数量) * 2 ms1.1.3. Sniffer 的配置方法在PC-A 上运行Sniffer 发送报文,在PC-B 上运行Sniffer 接收报文。
PC-A 的IP 地址为“192.168.1.45”,PC-B 的IP 地址为“192.168.1.119”,MAC 地址为“00-15-f2-da-2a-67”。
车载以太网测试(3)以太网如何测
聊聊车载以太网测试:(3)以太网如何测以太网是远比CAN总线历史更为悠久的通信技术,其行业体系更为完善。
所以在该领域专业的解决方案早已存在,只是对于车载以太网测试而言,其复杂度导致无人可在工具链层面一统江湖。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太网如何测?如何选择方案?在保证测试结果专业正确性的前提下,测试方案应尽可能地做到自动化,具有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下图所示信息的整体工具链组成以及交付给不同OEM,覆盖以太网部件及系统级测试的典型系统实物图,即是基于上述原则而全面考虑的。
按照与测试规范体系的对应关系,从行业通用测试实现、OEM定制需求测试实现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测试实现方案。
行业通用测试实现TC8-L1-PMA使用罗德施瓦茨的示波器、网络分析仪、夹具,时钟同步模块、专用以太网测试包,覆盖PMA 的测试。
以太网的物理层测试和传统CAN 测试差别很大,测试分析方法已从传统时域扩展到频域,难啃难懂,尤其对于我等学机械电子/自动化出身的放牛娃而言。
专业装备是基础,除此外,还需要留意哪些:● 被测节点PHY 必须可设置Test Mode ,这是测试前提条件之一●除了示波器自带的Test Fixture ,其它转接口也是必须的,例如对于模式转换相关的测试 ● 尽可能减少线束、连接器的中转环节●1000Base-T1将呼啸而至,专用设备的硬件特性上需考虑预留下图为对100Base-T1以太网节点功率谱密度、回损及定时抖动和时钟频率测试的实际场景及测试报告样本示意图。
TC8-L1-IOPTC8-L1-IOP需要Golden Device“理想设备(黄金的)”。
此设备的“特质”是绝对要比被测对象更为可靠,性能更高的以太网节点,不让DUT做小白鼠。
举几个例子:●设备需要通过继电器实现故障仿真,对继电器的接触阻抗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通信回路的Layout所用的连接器同样是高标准需要统计计算Link-up时间,对IOP设备的MCU处理能力要求更高,实时性更强北汇信息使用Technica的IOP设备,自带软件可实现手动测试,也可由北汇信息定制,通过CANoe CAPL编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测试。
RFC以太网性能测试规程
1RFC2544 概述IP网络设备是IP网络的核心,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IP网网络规模、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可扩展性。
由于IETF没有对特定设备性能测试作专门规定,一般来说只能按照RFC2544(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Network Interconnect Devices)作测试。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标准则参照RFC2889(Benchmarking Methodology for LAN Sw itching Devices)。
但是由于网络互联设备除了通用性能测试以外通常还有一些特定的性能指标。
例如路由器区别于一般简单的网络互连设备,在性能测试时还应该加上路由器特有的性能测试。
例如路有表容量、路由协议收敛时间等指标。
网络互联设备例如路由器性能测试应当包括下列指标:吞吐量(Throughput):测试路由器包转发的能力。
通常指路由器在不丢包条件下每秒转发包的极限。
一般可以采用二分发查找该极限点。
时延(Latency):测试路由器在吞吐量范围内从收到包到转发出该包的时间间隔。
时延测试应当重复20次然后去其平均值。
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测试路由器在不同负荷下丢弃包占收到包的比例。
不同负荷通常指从吞吐量测试到线速(线路上传输包的最高速率),步长一般使用线速的10%。
背靠背帧数(Back-to-back frame):测试路由器在接收到以最小包间隔传输时不丢包条件下所能处理的最大包数。
该测试实际考验路由器缓存能力。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吞吐量=接口媒体线速),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恢复时间(System recovery):测试路由器在过载后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
测试方法可以采用向路由器端口发送吞吐量110%和线速间的较小值持续60秒后将速率下降到50%的时刻到最后一个丢包的时间间隔。
如果路由器具备线速能力,则该测试没有意义。
系统复位(Reset):测试路由器从软件复位或关电重启到正常工作的时间间隔。
RFC2544以太网性能测试说明
RFC 2544性能测试说明RFC2544测试吞吐量吞吐量是衡量一款设备转发数据包能力的测试。
这个数据是衡量一款防火墙或者路由交换设备的最重要的指标。
测试吞吐量首先根据标称性能确定被测试设备的可能吞吐量大小,这样来决定我们测试一款设备所需要的测试仪端口数量。
如果一块设备标称性能达到8Gbps,那么通常我们需要8个1000Mbps的测试仪端口来测试。
吞吐量的测试通常会选用测试仪所对应的RFC测试套件进行测试。
测试的数据包长包括64Bytes,128Bytes,256Bytes,512Bytes,1024Bytes,1240Bytes,1518Bytes。
或者使用特定包长或者混合包长(IMIX)进行测试。
IMIX流量通常是指用几种数据包混合流量来测试防火墙的吞吐量。
我们测试用的比例为64Bytes*58%+570Bytes*34%+1518Bytes*8%,也就是7:4:1。
如果需要测试VPN的吞吐量,不能使用1518Bytes,因为会分片,一般改用1400字节测试。
吞吐量一般采用UDP数据包进行测试。
测试通常采用双向各一条流或者多条流的方式测试。
测试流量通常是A<->B,C<->D双向对打的流量。
使用单向流量测试的情况比较少见。
测试仪通常都会采用二分迭代法进行测试。
比如测试仪会首先使用100%的流量发包(1st trial),如果发现丢包,则会采用50%((100%+0)/2)的流量进行测试(2nd trial),如果发现没有丢包,会采用75%((50%+100%)/2)的流量进行测试(3rd trial)。
通过这种二分迭代的测试最终测试出设备的最大吞吐量数据。
我们内部测试的时候每一个trial的时间设置为30秒,每个包长通常会进行8个trial的测试(取决于测试仪设置的精确度)。
由于测试仪会严格判断是否有丢包,即使有一个包没有收到,都会用二分法往下降。
但是这个丢包可能不是设备(网线质量,中间的交换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 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 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 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 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 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 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 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 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 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 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 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以太网测试方法(详细)
. .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4)1.1、上电测试 (4)1.2、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5)1.3、混插测试 (5)1.4、满框测试 (6)1.5、时钟盘切换测试 (6)1.6、交叉盘切换测试 (7)1.7、SDH保护倒换测试 (8)1.8、盘保护倒换测试 (9)二、网管测试 (10)2.1、告警功能测试 (10)2.2、性能统计测试 (10)2.3、配置参数测试 (11)2.4、状态上报测试 (11)2.5、控制命令测试 (12)2.6、交叉功能测试 (12)三、功能测试 (13)3.1、最小帧长度 (13)3.2、最大帧长度 (13)3.3、异常包检测 (14)3.4、特殊包传输特性 (14)3.5、端口自适应功能 (15)3.6、自动协商功能 (15)3.7、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16)3.8、单播帧测试 (17)3.9 组播帧测试 (18)3.10、广播帧测试 (18)3.11、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19)3.12、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20)3.13、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20)3.14、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21)3.15、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22)3.16、VLAN功能测试 (23)3.16.1、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23)3.16.2、VLAN Trunk功能 (23)3.16.3、设备VLAN条目数量 (24)3.16.4、VLAN支持的ID标识 (25)3.16.5、VLAN优先级测试 (25)3.16.6、PVID功能 (26)3.16.7、VMAN功能 (27)3.17、水平分割测试 (27)3.18、GFP封装测试 (29)3.18.1、GFP封装帧格式 (29)3.18.2、GFP告警检测和产生 (29)3.18.3、GFP误码监测和处理 (30)3.19、LCAS功能测试 (30)3.19.1、多径传输及最大时延差测试 (30)3.19.2、多径保护 (31)3.19.3、LCAS标准性测试 (31)3.19.4、LCAS保护时间 (32)3.19.5、时隙告警保护功能 (33)3.20、流量控制(仪表到设备) (33)3.21、流量控制(设备到仪表) (34)3.22、流量控制(拥塞形成流控) (34)3.23、端口聚合 (35)3.24、端口镜像功能 (36)3.25、生成树测试 (37)3.26、快速生成树测试 (38)3.27、基于端口优先级测试 (39)3.28、二层流功能 (39)3.29、端口接收包类型配置 (40)3.30、PING功能测试 (41)3.31、端口环回检测测试 (41)3.32、LPT功能 (42)四、指标性能测试 (43)4.1、吞吐量 (43)4.2、时延 (44)4.3、过载丢包率 (45)4.4、背靠背 (45)4.5、GE光口指标 (45)4.5.1、平均发送光功率 (46)4.5.2、接收灵敏度 (46)4.5.3、中心波长测试 (47)4.5.4、光谱宽测试 (47)4.5.5、消光比测试 (48)4.5.6、上升时间测试 (48)4.5.7、下降时间测试 (49)4.5.8、数据相关抖动测试 (49)4.5.9、发送眼图 (50)五、稳定性测试 (51)六、对通组网测试 (52)6.1、常规组网测试 (52)6.2、数据文件传送 (54)6.3、多媒体应用 (54)七、环境测试 (54)7.1、温循试验 (54)7.2、高低温性能测试 (55)7.3、电源拉偏试验 (55)7.4、单盘功耗 (56)7.5、单盘重量 (56)八、一致性测试 (56)一、系统适应性测试系统适应性测试主要针对单盘与能够使用的系统和各单盘是否进行良好的配合,单盘是否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和环境变化。
以太网测试仪使用方法
以太网测试仪使用方法以太网测试仪(Ethernet tester)是一种专门用于测试以太网网络连接的仪器设备。
它可以帮助用户检测网络连接的质量、稳定性和速度,并提供有关网络故障的诊断信息。
下面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以太网测试仪。
步骤一:设置测试仪1.将以太网测试仪的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并确保仪器已开启。
2.连接测试仪的网线接口与要测试的以太网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或电脑)之间。
步骤二:选择测试模式1.在以太网测试仪上选择相应的测试模式。
常见的测试模式有连接测试、链路测试和速度测试等。
2. 根据需要选择测试的参数,如全双工或半双工、速率(10/100/1000 Mbps)等。
步骤三:进行测试1.进行连接测试:连接测试主要用于判断网络线缆的连通性。
在测试仪上选择连接测试模式,然后按下开始按钮。
测试仪会发送测试信号,如果连接是正常的,测试仪会显示连接成功。
2.进行链路测试:链路测试用于判断网络链路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测试仪上选择链路测试模式,然后按下开始按钮。
测试仪会发送测试信号,并检测链路中的错误、延迟和丢包等情况。
测试结束后,测试仪会显示详细的测试结果。
3.进行速度测试:速度测试用于测试网络传输速度。
在测试仪上选择速度测试模式,然后按下开始按钮。
测试仪会模拟网络传输,测量实际传输速度并显示在仪器屏幕上。
步骤四:分析测试结果1.根据测试仪显示的结果,分析网络连接的质量、稳定性和速度,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2.如果测试结果显示错误、延迟或丢包等问题,可以尝试重新测试或检查网络设备和线缆是否连接正常。
3.如果测试结果显示传输速度低于预期,可能是网络带宽受限或其他因素导致。
可以进一步分析网络拓扑和设备配置,确定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
步骤五:记录和报告1.记录测试仪显示的测试结果,包括测试日期、测试模式、参数设置和测试数据等。
2.如果需要,可以将测试结果生成报告,并保存供以后参考和分析。
总结:使用以太网测试仪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地测试和诊断以太网网络连接的问题。
ethercat测试方法
ethercat测试方法以太网现场总线(EtherCAT)测试方法介绍以太网现场总线(EtherCAT)是一种高速实时以太网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系统中。
为了确保 EtherCAT 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进行全面的测试至关重要。
测试阶段EtherCAT 测试通常分为以下阶段:1. 物理层测试此阶段验证以太网电缆、连接器和其他物理组件是否符合EtherCAT 规范。
测试包括:电缆认证测试链接层诊断物理层诊断(PHY)2. 数据链路层测试此阶段验证 EtherCAT 帧的正确传输和接收。
测试包括:以太网控制帧 (EOF) 测试以太网数据帧 (EDF) 测试过程数据帧 (PDO) 测试3. 应用层测试此阶段验证 EtherCAT 设备的应用层功能。
测试包括:对象字典访问服务数据对象 (SDO) 传输过程数据交换4. 实时性测试此阶段评估 EtherCAT 系统的实时性能。
测试包括:周期时间测量抖动分析数据传输延迟测量5. 稳定性测试此阶段评估 EtherCAT 系统在极端条件和负载下的稳定性。
测试包括:温度循环测试振动测试电磁兼容性 (EMC) 测试测试设备EtherCAT 测试通常需要以下设备: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以太网网络分析仪EtherCAT 从站模拟器EtherCAT 主站软件测试过程EtherCAT 测试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 规划测试用例:根据 EtherCAT 规范和其他相关标准定义测试用例。
2. 建立测试环境:设置 EtherCAT 网络,包括从站、主站和测试设备。
3. 执行测试:根据测试用例运行测试并记录结果。
4. 分析结果:评估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 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发现任何不符项,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自动化测试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人工错误,可以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EtherCAT 测试。
这些工具可以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执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持续测试定期进行 EtherCAT 测试对于确保系统的持续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Ethernet信号测试方法
Ethernet信号测试方法一、Ethernet物理层测试1、简介在PC和数据通信等领域中,以太网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太网的技术从1990年10Base-T标准推出以来,发展非常迅速,目前普及的是基于双绞线介质的10兆/百兆/千兆以太网,同时10G以太网的技术也逐渐开始应用。
为了保证不同以太网设备间的互通性,就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响应得一致性测试。
测试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IEEE802.3和ANSI X3.263- 1995中的相应章节。
根据不同的信号速率和上升时间,要求的示波器和探头的带宽也不一样。
对于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的测试需要1GHz带宽。
对于10G以太网的测试,由于其标准非常多,如10GBase-CX、10GBase-T、10GBase-S等,有的是电接口,有的是光接口,不同接口的信号速率也不一样。
10GBase-CX、XAUI、10GBase-T的测试至少需要8G带宽的实时示波器,10GBase-S等光接口的测试,根据不同速率则需要相应带宽的采样示波器。
要进行一致性测试,首先要保证的是测量的重复性,由于以太网信号的摆幅不大,如1000Base-T的信号幅度只有670~820mv,XAUI信号最小摆幅只有200mv,如果测量仪器噪声比较大,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测量误差。
2、10M/100M/1000M以太网测试方法对于10M/100M/1000M以太网的信号测试,可以选择Agilent 9000系列示波器,也可以选择90000系列示波器。
要进行Ethernet信号的测试,只有示波器是不够的,为了方便地进行以太网信号的分析,还需要有测试夹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夹具的目的是把以太网信号引出,提供一个标准的测试接口以方便测试,测试夹具的型号是N5395B。
下图是夹具的图示。
在N5395B测试夹具上划分了不同的区域,可以分别进行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的测量。
以太网测试仪使用方法及图解
目录
contents
一 设备说明 二 功能及应用范围 三 使用步骤 四 测试案例
二、以太网测试仪的功能及应用范围:
以太网测试仪,又叫网络分析仪,常用于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的日常维护中, 以太网测试仪可以迅速解决网络不通、网速慢、丢包、IP地址冲突、恶意攻击等网 络常见故障并确保网络的通畅。同时,以太网测试仪也用于测试网络的实际带宽 ,丢包率,时延,抖动等性能指标,以此来判断网络性能的优劣的仪器。
三、使用步骤-配置测试参数
三、使用步骤-配置测试参数
如图3.4所示进入数据生成栏的“MAC”选项勾选解析“MAC”选项,如状 态显示解析成功,则进行下一步,进入数据生成栏的“图案” 子栏进行修改,不做修改跳过此步骤,特别注意在一个设备两端口间 成环测试时一定要设置圈选处。
三、使用步骤-配置测试参数
以太网测试仪分为千兆和万兆两 种,又分为手持式以太网测试仪和 大型多端口以太网测试仪,本次我 们就以手持式千兆以太网测试仪 OTP-6100为例进行讲解。
显示屏 功能键 数字键
LED指示灯 快捷键
开关按钮
一、设备说明-前面板及按钮
一、设备说明-右侧面板
一、设备说明-顶部面板及LED指示灯
一、设备说明-底部面板
三、使用步骤-测试报告
三、使用步骤-文件导出操作
目录
contents
一 设备说明 二 功能及应用范围 三 使用步骤 四 测试案例
四、测试案例-带宽测试
本案例是单设备光口通道自协商成环测试相关步骤如下图所示:常用功能主要在端口设置、RFC2544两 个选项内操作,圈红部分根据测试环境不同进行调整。
端
到
端 帧 丢 失
端 到 端 延
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太网业务测试方法目录一、系统适应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电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槽位适应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混插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满框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钟盘切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叉盘切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SDH保护倒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盘保护倒换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网管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告警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统计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配置参数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状态上报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命令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叉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小帧长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大帧长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异常包检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特殊包传输特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端口自适应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自动协商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以太网帧格式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播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播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播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静态MAC地址配置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AC地址动态学习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AC地址老化时间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AC地址表容量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MAC地址学习速度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LAN功能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安全隔离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LAN Trunk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VLAN条目数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LAN支持的ID标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LAN优先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PVID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MAN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平分割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