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背景与意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要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该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使我国成为若干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

1.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全职引进、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一流的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为我国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外知名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培养人才:以项目为载体,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提升学科水平: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实施策略2.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与国外知名学术机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3.加强项目管理: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和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取得实质性成果。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兰州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41)

兰州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41)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编制“十二五”规划,应当准确把握和正确对待学校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眼于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制定明确的定量指标,又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定性目标;既要有预期性指标,又要有约束性指标。要增强规划的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或片面强调,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兰州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为了充分发挥规划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做好《兰州大学“十二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照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主要依据,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依照学校提出的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科学制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校“十二五”规划。
(三)统筹兼顾,加强规划的协调性和关联性
1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定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
编制“十二五”规划,必须科学分析学校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科学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确定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时,整体考虑,精心设计,做到既立足现实又富有远见,既体现进取精神又切合学校实际,使“十二五”规划既具有显示度、前瞻性,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人文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情况报告

人文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情况报告

人文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情况报告“十二五”期间,人文学院根据《铜仁学院2011-2015年事业发展规划》,结合铜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已有专业实际,以教研室为单位制订了各学科发展规划。

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我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民族文化遗产学),1个校级特色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1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1个校级重点支持学科(文艺学),1个校级特色专业(秘书学专业),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语言学与实验语言学教学团队)。

下面,我们分学科介绍人文学院十二五期间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不足:一、学科建设成绩(一)历史学学科1. 师资队伍通过多次整合,也由于专业发展需要,2015年止,历史学专业教师(包含兼职)人数达到了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8人,助教3人。

硕博比55%,高职比62.06%,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均比较合理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完成了“十二五”建设规划任务。

师生比为 1 :18.35 。

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又相互渗透的学术团队。

2.学科建设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历史学专业现已经建设起《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四个优势学科;《历史文选》、《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院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省级精品课程;《民族文化遗产学》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一级学科。

5个省级教学项目工程。

3.科研成果到2016年,历史学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7项左右,地厅级12项,主持完成校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3项。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8篇;学术论文43篇,其中C刊14篇,D刊23篇,普刊6篇。

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部。

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其中2项为教学成果奖),地厅级表彰3项。

4. 人才培养在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历史学专业学生于第十三届、第十四届2次荣获贵州省一等奖,1次国家级三等奖。

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人次数达149人次。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更好的推动我系在第二战略发展期的发展,加强我系学科建设,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系实际,特制订2011-2015年第二战略发展期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我系成立于2010年7月,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9人,初级职称2人,下设艺术设计本科(陈设与装饰方向、会展艺术设计方向)与室内设计技术专科两个专业,2010年成功申报会展艺术与技术本科专业。

本系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现有的专业设置较为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结构和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教育以及文艺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专业构成、学科建设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师资来源相对单一,学缘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低,从教师学历结构看,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0%,教学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项目突破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科层次,明确学科方向,突出学科重点,强化学科特色,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体,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系将立足于社会与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提升本系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强化科研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主要任务1、学科专业建设“十二五”期间,本系将稳步发展现有的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下的两个专业方向,努力建设好会展艺术与技术本科专业,创造条件,积极申报新专业,发展新方向,同时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和整合。

美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稿)

美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稿)

美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修订稿)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美术学院办学水平,依据《商丘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商丘师范学院重点专项规划》和《商丘师范学院专项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结合美术学院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认真总结、深入分析、科学谋划,特编制美术学院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一)、现状1.美术学院的基本状况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办学条件经过十年的发展,美术学院现有10000多平方米教学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80余万元,资料室藏书4000余册,音像资料资料200余种;设有微格教学实验室、版画实验室、雕塑实验室、电脑美术实验室、电窑实验室、书画临摹实验室、书画装裱工作室等。

另外还建有教育实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写生实习基地二十个,已经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人数57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副教授8人,讲师18人,助教1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4%;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2人,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4.8%;另外,在读硕士10人。

在教师队伍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人;省级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15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骨干1人,校级教学新秀4人,校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者4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教学团队1个。

--学科专业。

1)、学科建设情况美术学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了一定成绩。

根据教育部新的学科调整目录艺术学变成门类后,经过2011年我校进行院系调整,美术学院现有专业主要涵盖美术学、艺术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在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雕塑和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中国民间美术等学科有重要进展和积淀,尤其是在版画、漆画、美术教育、中国民间美术、中国画、油画、外国美术史、书法等学科形成较强实力,积累较多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一定影响,中国画学科曾申报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对象。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十二五”(2011-2015)时期发展规划。

一、学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学院发展现状(1)专业建设及办学规模目前机电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机械工程、仪器仪表、电气信息三大学科门类。

截至2010年,学院全日制本科生招生规模稳定在360人/年,在校本科生1460人;民办二级学院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现已达到660人;硕士研究生94人,博士研究生14人。

(2)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了江苏省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设工作,并顺利通过了验收,该专业2009年又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三个新专业顺利通过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组织了多媒体教学公开课,以研讨教学手段的改革;组织了青年教师教学示范课和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以研讨教学方法,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机械设计基础》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遴选一等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获国家多媒体课件竞赛高教理科组三等奖;《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课程群建设》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邹红艳获校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孙青云获学校“上好一堂课”竞赛一等奖,单玉霞获学校多媒体课件竞赛一等奖。

我院学生在全国暨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先进制造技术竞赛中多次荣获各等奖项。

(3)学科建设学院在“十一五”期间,于 2006年1月成功申报了农业机械化工程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个硕士学科点;在2010年9月国家第十二批学科点申报中,我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获得通过。

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黄山学院“十二五"规划校发(2011)4号“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深化、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统一办学思想,理清思路,明确努力方向,把握机遇,促进学校又好又快,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安徽省国民经济和“十二五”规划》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在全面总结学校“十一五”期间建设成就,认真分析现状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制定我校“十二五”规划.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创新,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声誉与日俱增,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切实思想治工作成功第一次党代会,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班子,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方向。

集中开展了以“坚持科学,依托地域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题的学习科学观活动,有效解决了影响学校和的突出问题。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建设,加大了预防工作力度,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

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新途径。

切实对思想治理论课的指导,成立了科学部,不断推进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不断文化阵地建设,精心组织了纪念三和庆祝新成立60周年等系列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二)学科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深入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科学观大讨论等活动。

扎实推进评建工作,完成了院系本科教学校内自评工作。

先后了两次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和应用型本科建设专题研讨会,提出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修订和完善了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一步强化教学环节.办学特色更加凸显,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围绕区域经济的需要,重点以、生态、徽文化等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打造徽文化科研品牌,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

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

上海理工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立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一、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对接,抢占学科制高点紧密结合上海区域发展需求,依照“扶需、扶持、扶强”原则,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完善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学科群机制,抢占学科制高点。

学校在提高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培育特色入手,紧密依靠地方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重点扶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积极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完善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学院学科建设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学科建设学术责任和行政责任。

在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方向和项目领域、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梯队建设、研究室、实验室建设等具体规划方面,充分发挥学科群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建立适合学科高效、科学、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学校依托创新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通过管理与机制创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网上共享与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学校主要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为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适应内涵建设要求,构建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加大投入,以项目形式,加强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重点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科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加强对新增学科点学科条件建设,尤其是新增博士点和硕士点人才培养与引进、学科基础条件建设;大力发展和扶持现有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良好,有较大社会需求的学科。

学校逐步建立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构成学科建设有机整体,发挥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和校级重点项目的基础作用,争取学科建设保持继承性、长期性和生态性,实现学科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大连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大连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大连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3月23日大连外国语学院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第一部分“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一五”期间,学校围绕建设“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以外语为主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和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国际交流合作为平台,以新校区建设为保障,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办学规模2005年,学校本专科在校生为8871人,研究生在校人数为451人。

2010年,学校本专科生人数已达13505人,研究生人数已达816人。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接收来自56个国家和地区的9320人次留学生前来学习、进修,其中:长期生5594人次,短期生2436人次,学历生1290人。

学校共培训继续教育学生57322人次,其中:自考学生20068人次、外语培训学生35538人次、成人教育学生1716人。

二、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为了彻底改变办学空间狭小、制约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学校在旅顺建设新校区。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经过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一座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34万多平方米的新校园于2007年3月落成并投入使用。

为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新建了一批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新建了同声传译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和现代化的网络设备等,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

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十一五”之前,学校只有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

到2010年,学校在2个学科门类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获得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十一五”期间,学校新增省级重点学科2个,现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其中:辽宁省一流学科计划立项学科1个,辽宁省优势特色突出计划立项学科3个。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共22页PPT课件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共22页PPT课件
所有统计数据均为2019-2009年
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层次的学科人才缺乏,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动力不足 2. 科研项目竞争力不强,科研成果显示度不高 3. 具备国家水平的重点学科不多 4. 学科研究基地支撑力度薄弱, 重点学科对其它学科的辐射效应不强 5. 医学院丰富的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整合,多学科参与的大团队不多,
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 仁济医院 瑞金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 第六人民医院 仁济医院
国家杰出青年
朱军 刘廷析 房静远 宁光 李青峰 殷善开 沈南
分析和把握人才储备的信息, 对杰青后备人才给予个体化 培育的政策,促进人才的脱 颖而出
协同相关部门做好人才引进 工作,为我校的科研队伍增 添活力
促进重点学科建设
科技指标
争取重大课题能力不强,产出高质量论文与重大科研成果底气不足 6. 学科交叉不够,未能形成更多的新型学科增长点 7. 产学研效率不高, 横向合作有待加强
十二五科技创新指导思想
瞄准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战略,对接上海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重 大需求,以科技创新为宗旨,以国际医学前沿和影响我国国民健 康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为目标,以国 家科技平台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强化转化医学理念,进 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完善科技竞争和激励机制,改进科技工作环 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 参与国家重大科学规划和研究的能力,提高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 的质量,力争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2019年
1000
5-7(新增3-5篇)
优化SCI论文奖励措施,由单纯追 求数量增长向数量与质量并重方 向转变
推进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 大学合作
促进国家级重大奖项突破的举措
科技指标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设计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设计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湖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机遇和挑战1.发展现状学校“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实行“质量立校,改革兴校,人才强校,特色铸校,勤俭办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道路,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2010年6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调研反映良好,标志着我院从专科向本科过渡阶段已经结束,全面进入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新阶段。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现有校园面积1703亩,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500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共有44个本科专业,分属9个学科门类。

其中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湖南省重点专业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8个。

逐步形成以工学为主体、文学和管理学为两翼,文、理、工、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师资队伍水平提升。

现有教职员工1087人,专任教师688人;有教授等正高职称8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212人,博士、硕士390人。

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 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5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7人、在外校兼职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11人。

聘请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等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

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通过科研队伍整合、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开发、科研政策激励,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体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 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 山东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推进体育学院科学发展,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在总结体育学院“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建设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团结和带领全院师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发展之路,教育教学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学科和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学院已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力量比较雄厚、办学条件基本完善、融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与高水平运动训练为一体的办学实体,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山东省高校体育院系前列,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院设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00余人。

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9人;博士3人,硕士32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5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

学院设有体育系、七个教研室,建有社会体育研究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和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同类专业16.8个百分点。

学校代表队在近三届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中成绩优异,三次获得“校长杯”。

“十一五”以来,获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自编教材《网球教程》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1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7篇,其中SCI文章3篇,新华文摘转载1篇;获省----------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部级奖励2项,其中山东省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1项;完成科研经费12万元。

学校获得山东省人民政府“振兴山东体育突出贡献奖”,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节选)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节选)

“ 二五” 展 指导思想 、 十 发 办 学 定 位 和 发 展 目标
( ) 导 思 想 一 指
显, 力争 实现 学 院整 体 实 力 和 办学 水 平 居 于 全 省独
立 学 院 上 游 , 全 国 民 办 高 等 学 校 中 具 有 较 强 竞 在 争力 。
坚 持 以邓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为 三 重 指导, 深入贯 彻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进 依 法 治 院 , 推 抢 抓 国家教 育 现代 化建 设 等重 大 战 略 机 遇 , 新 教 育 更
第 2卷 第 1期
21 0 1年 4 月
江汉 大学 文 理 学 院 学 报
J un l f ol eo t S i c so a g a nv ri o ra o l g f s& ce e f in h n U ies y C e Ar n J t
VO . No. 12 1 Ap . 2 1 t , 01
江 汉 大 学 文理 学 院 “ 二 五 ” 展 规 划 纲 要 十 发
( 选) 节
中 图分 类 号 : 4 2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6 WH( 0 1 O .0 -5 G 7 . Z 2 7/ 2 1 ) 1 30 0
为全 面贯 彻落 实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 改革 和 发展
( 达标 为 生均 1 4平 方 米 ) 学 生 宿 舍 、 堂 、 堂 等 , 食 澡
生活 用房 满 足 10 0名 学 生 的 需 求 , 书 馆 、 验 50 图 实 室 、 生活 动 中心 面 积 达 3万 平方 米 。仪 器设 备 总 学 值达 40 5 0万元 。纸 质 图书 文献 达 8 0万 册 以 上 , 电 子 文献 5 0万册 以上 , 数据 库 5个 以上 。加 强校 园 信 息 化建 设 。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Microsoft Word 文档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Microsoft Word 文档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检验科不同于临床其他科室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多学科组成的桥梁学科,包括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等专业。

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巨大区别,在专业建设上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向。

因此,我们应建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广阔的发展空间、宏伟的发展目标,激励人才建设,创立专业特色,使之成为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检验科,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增色添彩。

在未来“十二五”建设中,我们将以发展科室特色为手段,坚持医、教、研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大力凝聚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市内具有一定品牌和特色的检验科。

在“十二五”期间,以ISO15189质量认可为目标,构建出程序清晰、操作规范、质量第一的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检验水平。

大力进行人才建设,狠抓特色,增强优势,提高各专业学术水平,保证至少2-3个专业成为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

以发表SCI论文为目标,加强科研积累,夯实研究基础,完善研究平台,全面推进各专业的科研建设,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开放型实验室,增进国内外交流,力争取得省临床化学和微生物两个参比实验室资格。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业务收入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发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论文40-50篇,其中SCI2-3篇,中华级5-8篇。

每年获得市级科研成果1-2项,争取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1-2次。

引进本科生6-8名、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生1名。

对我科现有的硕士生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和已立项课题的完成工作。

争取购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各1台,使之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益。

其他要添置的设备力争及时到位。

在“十二五”期间,检验科继续高质量完成卫生部和省临床检验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室间质量控制。

各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按时合格完成,失控有原因分析,并且认真记录。

认真执行我院制定的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和ISO15189质量体系的各项指标。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2011-2015)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我校加强建设、稳步发展、迎接评估、再上水平的关键阶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以及湖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一)“十一五”建设与发展回顾1、“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加强各项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校生人数由2006年的10549人增加到现在的13120人,增长24.4%。

二是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校园面积由2006年的585亩扩大到现在的1050亩,校舍建筑面积由22万平方米增加到35.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3500万元增加到6619万元,馆藏图书从60万册增加到97万册。

三是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

从2006年到2010年,学校教学系(部)从13个增加到16个,本科专业从13个增加到36个,5年间,学校增加了研究所1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湖南省“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立项建设的省级示范实验室及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

四是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专任教师从2006年的431人增加到现在的687人,教授从42人增加到79人,副教授从199人增加到226人,博士学位教师从5人增加到37人,硕士学位教师从176人增加到372人。

五是人才培养质量上了新台阶。

通过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学生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参加国际国内各项竞赛获得佳绩。

铜仁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

铜仁学院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

铜仁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前言我校是2006年2月新升的本科院校,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定位及指导思想的明确,学科建设成为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

学科建设的任务、内容、目标均被赋予新的内涵。

教师的科研成了一项与教学并重的工作。

因此,制订好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关系到学院的整体发展,是一项需全体教师、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该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对学院办学定位、指导思想及决策层办学理念的深入理解,从宏观上勾勒出今后五年学科建设蓝图,并在收集各系、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对系、部的各具体学科发展规划的论证,对该稿再作修订。

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在征求意见阶段,可与各学科发展规划互为照应。

一旦认证通过后,将指导各学科发展规划的修订。

一、指导思想学科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既追求一定的学科发展规模和速度,又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并结合自身客观条件,注重学科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以课题(项目)研究为载体,提高科研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以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学术氛围为保障,催生更多、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1.注重学科内涵的发展,着力凝练学科方向,构建科学、先进的学科体系;2.加速建设重点学科及优势特色学科;3.大力扶持人文社会学科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潜力较大的应用型学科;4.鼓励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5.通过学科建设,逐步实现从单科型师范类院校向多科型的综合性学校转变。

三、具体建设目标1.拓宽科研立项渠道,争取更多的院级以外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科研成果可丰富学科的内涵。

学校升本以来,尤其是院级领导班子确立以后,科研工作受到空前重视,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由于起点低,立项的科研项目在数量上仍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项目来源渠道单一,除了获得了一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项目,实现了国家级项目立项的零突破外,其它的均为省长资金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

湖南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第二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讨论稿: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学院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结论,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院校,学校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一)主要成绩1.办学思路清晰,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符合国家、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师生员工的高度认同,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达到18846人,比2005年增长61%,其中应用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806人,是2005年的2.8倍;国际教育学院在校学生510人,是2005年的1.2倍;成人教育在籍学生5111人。

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日益改善,完成了主校区二期工程11.2万平方米建设任务,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5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2005年的6841万元增至1.04亿元,增长52%;纸质图书由91.3万册增至116万多册,增长27%,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达到一定规模。

2.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学校紧紧抓住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机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一五”期间,本科专业由26个增加到41个,28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初步形成了由电气、机械、化工、纺织、管理类专业组成的优势专业群。

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研室,11门省级精品课程。

03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03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但总体而言,我院仍面临着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办出特色的艰巨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院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办好符合我省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我院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增强我院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建设回顾“十一五”是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

在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努力拼搏,我院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性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并且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湖南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或调整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趋于优化。

截止2010年底,共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专业13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专业25个,非师范专业3个。

实施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

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推行学分制,开展精品课程、十佳教师等评选活动,建立“三点四线五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投入等等。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

荆楚理工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5 建议稿)荆楚理工学院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秉持“丰富其知识,文明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的人才培养理念,力争把我校打造成荆门的、湖北的、中国的有特色高校。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规划的精神,结合荆门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具体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一)学科现状与发展优势荆楚理工学院是由原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7.3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求稳定、强规范、入主流、谋发展”的思路;坚持“三个面向”,“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人才办学”;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19个本科专业,58个专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6个学科门类,分属12个一级学科,设立有13个教学学院(部),在校本科生人数1600余人,专科生人数18000余人。

学校学科发展迅速,结构改善,特色鲜明,基本覆盖了荆门区域性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呈现以下明显的发展优势:学科布局的结构优势。

合并前的两所学校都属于专科学校,只有专业结构,学科结构相对弱化,整体实力偏弱。

经过合校以来的大发展,学校学科结构布局和实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逐步完成从专业建设向学科建设转变。

通过改造、整合,积极孵化优势学科,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经、管、法、医、教育等多学科共同发展的结构布局,具有学科多样化优势,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及学科进一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特色鲜明的行业优势。

学校形成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体现出较强的行业针对性。

学校现有学科结构与荆门区域性“十二五”规划中确定重点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新兴产业;“石油、化工、磷化、建材、机电、纺织、食品、医药”等八大传统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基本具备了为荆门区域性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实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发展规划
1
2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 ) XX学院是一因此职业教育为导向, 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

在”十一五”期间, 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
出的成效。

在”十二五”期间, 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 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结合学院发展实际, 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 — ) 。

一、当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 一) 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 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 以专业为导向, 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

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 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 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 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 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其中,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 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
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

当前, 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
3
左右, 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 学科带头人3名, 学术带头人2中, 学术骨干6名, 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 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 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 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 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 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

当前, 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 藏书上万册的专用文献资料室、电子信息室; 应用技术论坛和职业论坛两大学术交流平台, 是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XX市导游技能大赛、XX旅游管理职业技能大赛、NIITXX市赛区软件程序设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等多项职业技能大赛的协作单位和固定参赛单位, 并与XX小天鹅公司、苏宁百货公司、XX啤酒有限公司、登康牙膏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批了”产学研”合作基地。

3、科学研究跨上新台阶, 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院以人均科研分合格与学院总体科研分合格的”双合格”的科研目标为基础要求, 依托院内外学术力量, 以”学科、科研、专业”相结合为出发点, 在科研论文、学术专著、校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全面开展的立体科研态势。

至今, 学院共申
4
报成功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CSSCI以上20余篇; 出版专著近5部; 出版教材7部。

李定清教授主持的”构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XX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时, 本学科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先后聘请市内外专家10余人开展高水平讲座, 并多次承办全市性学术会议; 10月, 学院将举办中英职业教育论坛, 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进行交流。

XX学院 - 科研成果一览表
4、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

五年来, 学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育人效果良好, 学生评价颇高。

级应用本科学生毕业率达到95.4%, 学位率达到87.8%, 分别较上升11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近两年来, 学院毕业生考研取得”零”的突破, 并呈
5
逐年递增的趋势, 仅一年就有16人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

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 成绩显著, 共获得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XX市导游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 XX旅游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 二等奖1项, 三等奖2项; NIITXX市赛区软件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 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2项, 二等奖4项, 三等奖9项。

( 二)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由于普通高校办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加之XX学院成立时间较短, 学院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特色仍不够鲜明, 学科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与全国其它高校的职业教育学院一样, 由于普通高校职业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全日制普通高校和中、高级职业教育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严重重叠, XX学院也存在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学科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 学院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上存在劣势; 与其它中、高级职业教育学院相比, 学院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又不存在明显优势。

因此, XX学院在XX市高等教育中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2、专业方向不够明确, 优势不够凸显。

在专业设置严重重叠的情况下, 学院尚未在专业方向建设上取得突破, 没能形成一到两个具有自己鲜明特色, 甚至为我院所独有
6
的专业方向, 从而在专业方向上和其它院校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

3、师资力量仍显单薄, 没有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

近年来, 虽然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但与学校其它学院相比, 师资力量仍显单薄。

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数量不足。

, 我院在校学生达2994人( 数字) , 但只有教职工53人, 其中专任教师只有26人。

教职工数量仍显不足。

( 2) 结构不合理。

教职工主要以40岁以下、职称为讲师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 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 3) 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 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 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 4) 缺乏懂职业教育和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师。

( 5) 研究领域分散, 未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 一) 指导思想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 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 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水平和特色。

基于本学院学科发展现状, 结合未来发展目标, XX学院学术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突显应用技术办学特色的中心任务, 提出了”一个导向、两个整合、三位一体、提升水平”的建设思路。

即”以专业为导向”, ”整合院内院外学科研究力量, 整合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力
量与各专业科研力量”, 全面开展”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总体建设,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