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28eb7f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ec.png)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
当测定药物半衰期时,药物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可在不同时间取血检测药物浓度,至少取6~7个点,以判断曲线类型。
若以药物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得一直线,由直线上任意两点算出斜率。
斜率(b)=(logc1-logc2)/(t1-t2)
式中c1和c2为直线上任意两点浓度,t1和t2分别为该浓度相应的时间。
当符合一室模型药物静脉注射后,可准确地测知两个不用时间(t1,t2)的血药浓度(c1,c2)后,即可代入b= -K/2.303,求出消除率常数b。
k= - 2.303 *b
而t1/2与k的关系如下: t1/2 = 0.693/k
按该公式,可以计算上述半衰期。
吸收半衰期公式
![吸收半衰期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a40a96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5.png)
吸收半衰期公式
吸收半衰期(Half-Life)是衡量物质从身体体内吸收和排泄程
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一定剂量的物质吸收后,在一个偶数时间长度内,物质的吸收量会缩减到原有吸收量的一半,公式表示如下:H(半衰期)=0.693/λ(吸收率),其中λ为每毫秒减少的物质量。
计算物质半衰期最重要的是要获取物质的吸收率,可以通过药品的剂量、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对物质的吸收情况进行实验,来获取准确的数据。
一般来说,如果吸收率比较大,则物质的半衰期也比较短,反之,吸收率小,则物质的半衰期也较长。
通过比较不同物质的半衰期,可以评估物质的稳定性,从而指导毒性评价及其安全使用。
物质半衰期公式在药学、食品学、环保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在药学领域中,它可以帮助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在食品学领域中,可以判断食品的保存特性,在环保学领域中,可以评估污染物体内的危险性。
此外,物质吸收半衰期的测定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计划剂量的曲线和预测药物血药浓度。
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计算出适当的药物剂量,并确定药物在体内吸收和排泄的周期,以便及时调节治疗方案,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
总之,物质吸收半衰期公式具有重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它为有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了相关产品的开发,帮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为医学治疗带来了良好的疗效。
半衰期计算公式全部
![半衰期计算公式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0e12438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f.png)
半衰期计算公式全部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的概念。
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衰变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放射性核素衰变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核物理和核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医学影像学、放射治疗和核工业等领域,半衰期的计算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一个指数衰减函数,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一般来说,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与其剩余数量成正比,即:N(t) = N0 (1/2)^(t/T)。
其中,N(t)表示时间t时剩余的放射性核素数量,N0表示初始的放射性核素数量,T表示半衰期。
在这个公式中,指数部分的基数为1/2,表示每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就会减少一半。
指数部分的指数t/T表示时间t与半衰期T的比值,用来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半衰期的应用。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影像学中,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被用来确定影像的持续时间和成像质量。
在放射治疗中,半衰期被用来确定治疗剂量和疗效。
在核工业中,半衰期被用来确定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方式。
此外,半衰期的计算公式还被广泛应用于核物理和核化学的研究中。
通过对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进行测量和计算,可以了解其衰变规律和性质,为核反应和核能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半衰期的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某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为5天,初始数量为1000个,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不同时间点的剩余数量。
当时间t=0时,放射性核素的剩余数量为N(0) = 1000个;当时间t=5天时,放射性核素的剩余数量为N(5) = 1000 (1/2)^(5/5) = 500个;当时间t=10天时,放射性核素的剩余数量为N(10) = 1000 (1/2)^(10/5) = 250个;当时间t=15天时,放射性核素的剩余数量为N(15) = 1000 (1/2)^(15/5) = 125个;当时间t=20天时,放射性核素的剩余数量为N(20) = 1000 (1/2)^(20/5) = 62.5个。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1f94fe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5.png)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是物理上描述不稳定核素衰变的时间,即从一个物质的激
活到剩余激活的1/2的时间。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以使用半衰期计
算公式来估算半衰期的时长。
半衰期计算公式,通常采用τ=ln(2)/λ 的形式,它的含义表明,自然衰变的速率到1/2的衰变时间就是指数
衰变速度的倒数。
其中,τ表示所求半衰期,λ表示衰变系数,它表
示实际衰变时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多长时间消耗1/2能量。
半衰期计算公式也就是简单的半衰期,半衰期是核电学家和化学
家研究不稳定核组合衰变的广泛应用。
突变和衰变过程都可以用半衰
期来描述,从而检测所求核素的实际衰变。
半衰期的计算可以用来测
速不同的碳同位素衰变,可以测量核反应烧结的年龄,可以预测有放
射性的污染量,还可以用来测量放射性材料的衰变,测量细胞核核子
反应中促进剂释放等。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半衰期计算公式把某种放射性物质释放成了
另一种剩余物质的衰变衰变时间进行计算。
例如,碳14的半衰期是5730年,钠22的半衰期是2.6年,铯137的半衰期是30年。
根据这
些半衰期,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规律,例如: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越长,它的能量损失就越低,则新的放射性核素的产生就越少;放射性核素
的半衰期越短,它的能量损失就越高,则新的放射性核素的产生就会
越多。
通过掌握这一规律,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控制放射性污染,为人
类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什么是半衰期
![什么是半衰期](https://img.taocdn.com/s3/m/81bd3d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3.png)
什么是半衰期半衰期(Half-life)是指某种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其数量减少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药物代谢、化学反应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半衰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半衰期的定义半衰期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物质数量减少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经过的时间。
它是放射性元素衰变速率常数(或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倒数,并且与物质分子的性质、温度、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半衰期的计算通常涉及到放射性衰变或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对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半衰期:T1/2 = 0.693 / λ其中,T1/2代表半衰期,λ代表衰变常数。
衰变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对于一级反应的化学反应,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半衰期:T1/2 = 0.693 / k其中,T1/2代表半衰期,k代表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三、半衰期在放射性元素衰变中的应用半衰期在核能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研究不同元素的半衰期,可以确定他们的放射性衰变速率,进而用于核反应堆的设计和放射性物质的储存与处理。
四、半衰期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药物的半衰期是指在体内代谢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研究药物的半衰期,可以确定用药频率和剂量,从而保证药效的持续和安全。
五、半衰期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半衰期可以用来描述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研究反应物的半衰期,可以确定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物消失的趋势,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
六、总结半衰期是指某种物质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其数量减少到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的计算方法涉及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
半衰期在放射性元素衰变、药物代谢和化学反应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研究半衰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b5948e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c.png)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药物半衰期的测定目的:学习测定药物血浓度半衰期的基本方法原理:半衰期为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大多数药物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符合恒比规律即㏒C/C0= —kt/2.303公式中的C0、C的含义分别为t=0 的血药浓度及经过时间 t 后的血药浓度,因为C0很难准确测定,又因药物消除的全过程皆符合公式(1),因此,从t1时刻,血药浓度为C1,经过t 时间后的t2时刻,血药浓度C2,符合公式(1),即得:㏒C2/C1= — kt/2.303 (2)又根据半衰期的定义,从(2)式又可得:㏒1/2= —kt1/2 /2.303 (3)(3)÷(2)式得:—㏒2 t1/2=㏒C2/C1t该公式中为时刻血药浓度,为时刻血药浓度,为从时刻至时刻的时间间隔,所采用的单位即的单位,如等。
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要测出时刻血浆中磺胺嘧啶的光密度,即可求得之值(一)磺胺嘧啶的测定方法现以磺胺嘧啶为例,学习药浓半衰期的测定方法。
血浆中游离磺胺的测定,是根据显色原理设计的。
游离磺胺在酸性溶液中可与亚硝酸纳()起重氮反应,产生重氮化合物,后者在碱性溶液中再与显色剂麝香草酚反应,生成橙红色偶氮染料。
反应过程如下:重氮化反应:显色反应:重氮+麝香草酚偶氮偶氮颜料的深浅与磺胺的浓度有关,可用光电比色法测出其光密度。
通过与标准品光密度的比较及运算,可推算出磺胺药的血药浓度。
计算公式如下:器材:兔手术台,手术器械,72-2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及试管,吸管,滴管药品:4%磺胺嘧啶钠,5%三氯醋酸,0.5%,0.5%麝香草酚(用20%新鲜配制),肝素动物:家兔方法:1、取家兔一只,由耳缘静脉注射4%磺胺嘧啶钠2.5,记录给药时间。
2、静脉注射肝素750抗凝,于给药磺胺嘧啶钠后30分钟及1小时,从对侧耳缘静脉各抽血5(分别称为侧1、侧2)分别置于烧杯中,抽血前用肝素湿润针管抗凝。
3、用1注射器抽取上述血液各,立即置于预先盛有5%三氯醋酸(提供酸性条件并可使血液中蛋白质沉淀)5的试管中,充分摇匀,5后经1500离心5,然后取上清液1.5标记待用。
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067030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a.png)
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药物半衰期一般可称作生物半效期或者是生物半衰期,那么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药物半衰期(t1/2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t1/2=0.693/k,其中k为消除速度常数。
只要求得某一药的K值,即可按上式计算出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
例如某药服用2小时后的血药浓度为25ug%,5小时后血药浓度为19ug%,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Inco-Inc)/t=(In25-In19)/(5-2)=0.091h。
该药物的半衰期t1/2=0.693/k=7.6小时。
知道药物半衰期后,就可以适当参考半衰期的长短指导临床用药。
如庆大霉素在正常人的半衰期为1.798±0.419小时。
通过计算合理药用剂量方案,对于肾功基本正常的人,应为每日三次,每次肌注1.5mg/kg,这样句使药物在血中保持有效治疗浓度,也不会发生严重副反应,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药物半衰期的作用药物半衰期能够指导合理配伍在临床上可以利用药物半衰期对药物间配伍进行合理指导,比如说三磺合剂(小儿用)因为共包含三种半衰期不同的磺胺,如果儿童多次服药,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毒副反应,由于副作用大现已淘汰;又比如说TMP药物半衰期一般在10h左右,半衰期时间近似于磺胺甲恶唑(SMZ),再加上TMP与SMZ药物血药浓度、吸收以及排泄高峰到达时间和药物半衰期时间保持一致[3-4] ,所以可将这二者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半衰期能够确定给药间隔现在临床医学一般会使用多次给药方式来提高药物疗效、维持血液中药物有效浓度,而药物给药次数以及间隔时间一般会通过药物半衰期来判断。
根据临床经验大多数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一般是药物半衰期,但也有例外,像洋地黄类以及地高辛类药物由于治疗剂量以及中毒剂量间隔非常狭窄,给药间隔时间需略小于t1/2。
如果药物半衰期比较短,而且治疗指数小,像去甲肾上腺素给药方法一定要选择静脉滴注方法,又比如青霉素G类药物由于半衰期一般为30min~1h,没有毒性,所以能够大剂量给药或者是给药间隔可以稍微超过半衰期间隔,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疗效。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计算公式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计算公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c96e0047f1922791788e86e.png)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计算公式汇总01、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t1/2小;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t1/2大。
●公式t1/2=0.693/k举例:某药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度常数K=0.095h-1,则该药半衰期t1/2为A.8.0hB.7.3hC.5.5hD.4.0hE.3.7h答案:B解析:t1/2=0.693/k,直接带入数值计算,t1/2=0.693/0.095h-1=7.3h。
02、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表示。
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公式V=X/C公式中,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
举例: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是:A.0.25LB.2.5LC.4LD.15LE.40L答案:C解析:V=X/C,直接带入数值计算,V=60/15=4L。
03、稳态血药浓度静滴时,血药浓度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用Css表示。
●公式Css=k0/kV04、负荷剂量在静脉滴注之初,血药浓度距稳态浓度的差距很大,药物的半衰期如大于0.5小时,刚达稳态的95%,就需要2.16小时以上。
为此,在滴注开始时,需要静注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Css,继之以静脉滴注来维持该浓度。
负荷剂量亦称为首剂量。
●公式X0=CssV举例: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规格1.25(美洛西林1.0g,舒巴坦0.25g)。
成人静脉符合单室模型。
美洛西林表观分布容积V=0.5L/Kg。
体重60Kg患者用此药进行呼吸系统感染治疗,希望美洛西林/舒巴坦可达到0.1g/L,需给美洛西林/舒巴坦的负荷剂量为A.1.25g(1瓶)B.2.5g(2瓶)C.3.75g(3瓶)D.5.0g(4瓶)E.6.25g(5瓶)答案:C解析:负荷剂量X0=CssV=0.1g/L×0.5L/Kg×60Kg=3.0g3×1.25=3.75g05、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药学计算!药学人必会!
![药学计算!药学人必会!](https://img.taocdn.com/s3/m/69298a1e03d8ce2f006623b8.png)
药学计算!药学人必会!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执业药师考试,医学教育网整理了药学计算公式,现在分享给大家。
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 t1/2小;代谢慢、排泄慢的药物,其 t1/2大。
公式t1/2=0.693/k某药按一级速率过程消除,消除速度常数K=0.095h-1,则该药半衰期t1/2为A.8.0hB.7.3hC.5.5hD.4.0hE.3.7h答案:B解析:t1/2=0.693/k,直接带入数值计算,t1/2=0.693/0.095h-1=7.3h。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用“V” 表示。
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
公式V=X/C式中,X 为体内药物量,V 是表观分布容积,C 是血药浓度。
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是:A.0.25LB.2.5LC.4LD.15LE.40L答案:C解析:V=X/C,直接带入数值计算,V=60/15=4L。
稳态血药浓度静滴时,血药浓度趋近于一个恒定水平,体内药物的消除速度等于药物的输入速度。
用 C ss表示。
公式C ss=k0/kV负荷剂量在静脉滴注之初,血药浓度距稳态浓度的差距很大,药物的半衰期如大于0.5小时,刚达稳态的95%,就需要2.16小时以上。
为此,在滴注开始时,需要静注一个负荷剂量,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或接近C ss,继之以静脉滴注来维持该浓度。
负荷剂量亦称为首剂量。
X0=C ss V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规格1.25(美洛西林1.0g,舒巴坦0.25g)。
成人静脉符合单室模型。
美洛西林表观分布容积V=0.5L/Kg。
体重60Kg患者用此药进行呼吸系统感染治疗,希望美洛西林/舒巴坦可达到0.1g/L,需给美洛西林/舒巴坦的负荷剂量为A.1.25g(1瓶)B.2.5g(2瓶)C.3.75g(3瓶)D.5.0g(4瓶)E.6.25g(5瓶)答案:C解析:负荷剂量X0=C ss V=0.1g/L×0.5L/Kg×60Kg=3.0g。
什么是药物半衰期,药物半衰期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药物半衰期,药物半衰期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11a58bd8762caaedd33d4cb.png)
什么是药物半衰期,药物半衰期的注意事项篇一: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10002)蔡明虹谈恒山李金恒药物半衰期(t1/2)有称生物半衰期与生物半效期,指血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消除相半衰期是指药物进入末端相的药物半衰期,通常用t1/2(一房室模型)、t1/2(二房室模型)t1/2(三房室模型)来表示。
由于药物消除相半衰期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接纳、重视。
1通过消除相半衰期可预知体内药物的变化轨迹1.1一次性用药或长期用药停药后5个t1/2(指消除相半衰期以下同),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已消除95% ,也就是说此时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已基本消除,没有特殊病理,生理等因素造成t1/2的明显改变的话,就没有监测血药浓度的必要,如氨茶碱停药3d[t1/2(8±12h)],地高辛停药10d[t1/2(36~51)h]。
若患者停药时间小于5个半衰期突然发病,此时加用静脉负荷用药需注意用量,用药速度不易过快,否则非常容易引起药物的中毒。
1.2连续用药达7个消除相t1/2,血药浓度可达99%稳态。
也就是说此时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已基本达到一个稳定状态。
这时监测血药浓度,对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最具有价值。
医、药工作者可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给患者调整一个比较理想的用药方案。
如某患者服氨茶碱0.1g,1次/ 8h,共3d 后测得茶碱血浓度为6ug/ml,患者肝、肾功能稳定,无增减用药的话,即可改用药方案为氨茶碱0.2g,1次8h。
若患者病情严重,多脏器衰竭,药物品种用的较多,其中不乏有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最好在用药2~3个t1/2时即监测血药浓度,如此时血药浓度已达治疗范围,说明患者t1/2较长,用药量偏大,需立即减量应用,否则稳态时会造成药物中毒。
等到药物达稳态时再复测一次血药浓度,同时,测肝、肾功能,这样可使医药工作者心中有数。
如患者病情不稳定,特别是肝、肾、心脏等功能变化较大,此时患者药物半衰期往往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需随时监测血药浓度,方可保证用药方案的准确性。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剂学部分分类真题(十六)含答案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剂学部分分类真题(十六)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8063c027284b73f3425063.png)
西药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剂学部分分类真题(十六)一、最佳选择题1. 单室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75%,所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A.1个半衰期B.2个半衰期C.3个半衰期D.4个半衰期E.5个半衰期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单室模型药物半衰期的计算。
设n为半衰期个数,计算公式如下:n=-3.323log(1-fss)其中fss=75%,计算得n=2。
故本题选B。
2. 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A.8B.6.64C.5D.3.32E.1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半衰期的相关知识。
静脉滴注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比值等于99%所需半衰期的个数为6.64。
故本题选B。
3. 下列哪项符合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A.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多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多剂量静脉注射后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定义为:达稳态后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血药浓度曲线下的面积除以间隔时间,而得的商,其公式表示为:。
用数学方法证明单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等于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血药浓度下面积。
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达稳态后的累积因子所以从上式可知R与K和τ有关,和剂量无关。
故本题选B。
4. 单式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是A.1.12个半衰期B.2.24个半衰期C.3.32个半衰期D.4.46个半衰期E.6.64个半衰期答案:C[解答] 本题考查半衰期的相关知识。
单式模型药物恒速静脉滴注给药,达稳态药物浓度90%需要的滴注给药时间是3.32个半衰期。
故本题选C。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af9cf00e80eb6294dc886c69.png)
力学消除,当血药浓度降低至机体具有消除能力时,转为按
一级动力学消除。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 吸收(absorption)、分布 (disribution)、代谢(metablism)和 排泄(excretion):ADME
• 药物处置(disposition): A+D+M • 消除(elimination):D+M • 药物的体内过程直接影响到药物在其作用
零级消除动力学 dC kC0 数学表达公式 dt
dC k dt
t C0 Ct k
Ct C0 kt
零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t1 / 2 C0 0.5C0 2k k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属定量消除 •无固定半衰期 • 血药浓度用真数表示时量曲线呈直线 •当体内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多以零级动
剂量
尿液
给药
年龄
PH
途径
t1/2与零级动力学过程
t1/2=0.5C0/K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无关,t1/2 与体内药量或浓度有关,此时t1/2不是一个 恒定的数值,不是常数,随血药浓度而改 变。血药浓度越高,t1/2越长。
t1/2与一级动力学过程
t1/2=0.693/K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体内药量成正比关 系(即线性关系),此时药物的t1/2与体内药 量无关。为一恒定值,是一个常数,不随 血药浓度高低和给药途径的变化而改变。
部位的浓度和有效浓度维持的时间,从而 决定药物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 • 药物的体内过程是药物发挥药理作用、产 生治疗效果的基础,是临床制定给药方案 的依据。
药物的体内过程
D
体循环
分布
A 吸收
游离型药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
![药物半衰期与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9c634c6925c52cc58bd6be1a.png)
用 蓄积 比作 为药物 蓄积程 度的指标 , 可通过 下列 并
公式 计 算 蓄 积 比 : 1 1 Rc / 一e 式 中 Re为浓 度 蓄 积 比 , 0 6 3t/。例 如 安 K一 . 9 /1 2 定 的半衰期 为 4 8小 时 , 果 每 8小 时 给 药 一 次 , 如 计 算 蓄 积 比≈ 9 也 就 是 说 连 续 服 用 该 药 8天 以后 即基 , 本 上 达 到 稳 定 坪 浓 度 , 血 药 浓 度 将 是 一 次 服 药 浓 其
1 3 用 半 衰 期 推 算 体 内蓄 积 量 . 对 于 多 数 药 物 来 说 , 按 该 药 的 半 衰 期 间 隔 多 如 次 给 药 , 4 5个 剂 量 后 , 物 在 体 内 的 累 积 量 约 经 ~ 药 达 9 左 右 , 本 达 到 了 稳 定 的 坪 浓 度 。故 l 常 5 基 临床
相反 , 如苯 巴比妥 是酶诱 导剂 , 苯 巴 比妥 治疗 1 用 0
霉素 的半衰期 由 4 分钟延长 到 1 4 o 0 分钟 , 血药浓度
提高 2 ~4倍 。华 法 令 与保 泰 松 合 用 时 , 两药 血 浆 蛋
白分子发 生置换现象 , 血浆 中华法 令浓度下 降 3 ~ 5
6 , 半 衰 期 显 著 缩 短 , 说 明药 物 间 竞 争转 运 系 0 其 都
用 药 方 法 即 是 这 样 。 对 于半 衰 期 大 大 超 过 2 而 4小 时 的 药 物 , 次 剂 量 确 定 后 , 维 持 量 用 下 列 公 式 求 首 其
得:
维 持 量 一D ・ ・0 6 3 t T . 9 /
D 为 首 次 剂量 , 为 两 次 给 药 间 隔 时 间 。 如 洋 T 例 地 黄 的半 衰 期 为 9天 , 次 剂 量 为 1O 1 5 首 . ~ . mg, 规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c7e584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0.png)
药物半衰期的测定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药物半衰期,但却不知道药物半衰期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药物半衰期的意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药物半衰期的意义药物半衰期一般可称作生物半效期或者是生物半衰期,也可以简写为“t1/2”,指的是血液中药物浓度或者是体内药物量减低到二分之一所花费的时间。
在某种特定剂量范围中大部分药物消除速度为一级,所以能够利用K(消除速率常数)来计算t1/2,也就是t1/2=0.693/K。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药物半衰期差别很大,比如说洋地黄毒甙的药物半衰期是9d、青霉素的药物半衰期是30min;结构相似药物以及同一种族药物,也会出现差别较大的药物半衰期。
药物半衰期的应用用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为了维持药物疗效,通常采用多次给药以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而药物半衰期是决定给药次数和间隔的重要参数。
从临床经验看,通常习惯于以药物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但也有例外。
如对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间隔很窄的地高辛、洋地黄类药物,则宜选择较小于药物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
如果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半衰期又短,如去甲肾上腺素就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法,而青霉素G类药物半衰期不大(30-60分钟),毒性也不大,可取较大于半衰期间隔时间或大剂量给药,这样方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用半衰期确定给药剂量依据药物半衰期确定首次剂量和维持剂量。
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为了不失时机,及早达到所需要治疗浓度,可先给予负荷量。
当确定维持量是有效剂量后,根据半衰期不难算出首次剂量加倍,每次维持量的间隔时间为该药的半衰期较为合理,如SMZ(t1/2为11小时)、强力霉素(t1/2为12-20小时)等的用药方法即是这样。
而对于半衰期大大超过24小时的药物,首次剂量确定后,其维持量用下列公式求得:维持量=D·T·0.693/t1/2D为首次剂量,T为两次给药间隔时间。
例如洋地黄的半衰期为9天,首次剂量为1.0-1.5smg,规定每天给药一次,则:每天维持量=1.0*0.693*1/9*1=0.077mg或=1.5*0.693*1/9*1=0.12mg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强心昔如地高辛(半衰期为36小时)不用传统的“洋地黄化”量,经4-5个半衰期(约6-8天)血药浓度也能达到稳定的治疗水平,并能减少中毒反应。
半衰期的公式
![半衰期的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1b4990f01f69e3142329437.png)
1 )n,其中n= t 32
2
T8
=4,为衰变的次数,解得m余= 16
半衰期的公式
创新微课
【练习】完成核反应方程:29304 Th
→
234 Pa + 91
0 1
e
。
23940Th 衰变为
234 91
Pa
的半衰期是1.2分钟,则64克 23940Th
经
1
过6分钟还有 2 克尚未衰变。
同学,下节再见
1 2
n
N0
1 2
t
T
N0
半衰期的公式
二、半衰期公式的应用
【例题1】某放射性元素原为 8 g,经 6 天时间已有 6 g 发生了衰变,此后它再衰变 1 g,还需要几天?
1 【解析】
t
由半衰期公式
m
1 2
T
m0
t
得
8
6
8
1 2
T
创新微课 现在开始
半衰期的公式
半衰期的公式
创新微课
一、半衰期公式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某一种放射性元素经过n个 半衰期(T)其剩余的质量为:
1
m
1 2
n
m0
t
m
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m0
半衰期的公式
创新微课
质量与原子个数相对应,故经过n个半衰期 后剩余的粒子数为:
1
N
t 2 T
因为 t= 6 天,所以 T = 3 天,即半衰期是 3 天,而余下的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5a62b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2.png)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1. 解释:药物的半衰期(即有效药物的衰减期)是指一种药物从体内开始进行衰减,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衰减到原来浓度的一半的概念。
一般来说,药物中具有稳定的特性,不容易蒸发,可以吸收、斩分和代谢,其半衰期可通过某种特定公式进行计算。
2. 公式:半衰期(t1/2)= ln(2)/K其中:(1)ln (2) 为自然对数,即以e为底数的对数,是一种数学运算;(2)K 为药物在人体内排泄速率常数,其计算公式为:K = CL/V =0.693/t1/2;(3)CL 为药物的清除率,表示每小时体内药物由一单位量减少的速率;(4)V 为药物的分布容积,表示药物发生对称性给药后,药物在体内最终分布到各处的容积;(5)t1/2 为药物的半衰期,即药物从体内开始进行衰减,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衰减到原来浓度的一半3. 作用:计算半衰期有助于确定药物在体内的动态生物反应,快速测定及控制药物的推荐服药剂量,降低药物剂量的诱导毒性,监测药物的代谢情况,评价药物治疗的疗效状况及持续时间等。
通过使用半衰期计算公式,可以缩短药物的筛选时间,以使药物在临床上获得最大效果。
4. 用法:首先,应确定药物的排泄速率常数K,即根据公式K = CL/V =0.693/t1/2进行计算;其次,利用公式半衰期(t1/2)= ln(2)/K计算出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最后,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比对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期,给出不同药物临床使用的推荐剂量,以期获得最大效果。
5. 优势:(1)它可以节约检测时间,缩短药物新陈代谢的时间;(2)它可以更准确地推断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并用它来确定服药时间;(3)可以更精确地控制药物的剂量,降低可能由药物的过量剂量带来的毒性;(4)用于研究单一药物和混合药物的动态服药模式。
半衰期总结
![半衰期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b344c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4.png)
半衰期总结1. 什么是半衰期?半衰期是指在放射性衰变中,原有的放射性物质的数量减少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在核物理和放射性测量中,半衰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的稳定性和放射性活度的变化。
2. 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如下:N(t) = N(0) * (1/2)^(t / T1/2)其中,N(t)是时间为t时物质的剩余数量,N(0)是初始物质的数量,T1/2是半衰期。
3. 半衰期在医学中的应用半衰期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放射性同位素在核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是最重要的。
通过控制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使其在患者体内迅速衰变并释放出放射线,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另外,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还可以用于衡量药物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研究药物的半衰期,可以确定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帮助医生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用药频率,从而保证药物的疗效。
4. 半衰期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半衰期在环境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比如,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确定地下水的年龄,从而更好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
半衰期还可以用于研究环境中的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
一些毒性物质具有放射性,通过测量其半衰期,可以评估不同的净化方法对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半衰期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半衰期作为一种衡量放射性物质稳定性的指标,在核科学、医学和环境科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衰减规律,并在各个领域中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半衰期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比如,在核能领域,研究如何延长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6. 总结半衰期是放射性物质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和应用有着广泛的领域。
在医学中,半衰期被用于核医学诊断和治疗;在环境科学中,半衰期被用于地下水研究和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评估。
药物衰变规律
![药物衰变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acf59c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d.png)
药物衰变规律药物的半衰期一般指药物在血浆中最高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
例如一个药物的半衰期(一般用t1/2表示)为6小时,那么过了6小时血药物浓度为最高值的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再过6小时又减去一半,血中浓度仅为最高浓度的1/8。
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半衰期长的药物说明它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长;反之亦然。
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血药浓度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
消除慢的药物,如用药过于频敏,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
每一种药物的半衰期各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个体其半衰期也不完全一样;成人与儿童、老人、孕妇,健康人与病人,药物半衰期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所指的药物半衰期是一个平均数。
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药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便会相对延长。
如仍按原规定给药,有引起中毒的危险,这点必须特别注意。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给药,可以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最适宜的治疗浓度而又不致引起毒性反应。
常用的适宜方案是首次给以全负荷剂量,然后根据药物半衰期间隔一定时间,再给以首次剂量的一半。
例如磺胺嘧啶1克能在血中产生有效浓度,其半衰期为17小时,因此适宜方案是每日服两次,首剂2克,以后1克一次。
但对一些半衰期过短或过长的药物,如仍按半衰期给药,前者可能给药次数太频;而后者血药浓度波动较大,甚或由于间隔时间太长,易于遗忘给药。
鉴于上述情况,对于毒性不大的药物,如半衰期过短,可以加大首次剂量,使其在间隔时间末段仍保持有效剂量。
倘若药物的治疗指数小,半衰期又短,如去甲肾上腺素,一次注射仅维持几分钟,就必须采用静脉滴注法给药。
倘若某药物的半衰期大大超过24小时,则可采用首次剂量和每天服用维持量的方案。
维持量的大小可以根据该药首次剂量、每天给药量和该药的半衰期运用公式计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