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_《红船女子》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社 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西 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查。一阵混乱后,没找到任何证据,只好悻悻地撤 的建议被采纳;湖面
退了。
上突然驶来一条大船
那个穿灰色长衫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密探,
→王会悟示警,了解 情况后解除警报,会
正是因为王会悟的警惕,代表们才得以及时疏散。 议继续进行。
事后,马林称赞王会悟说:“这个女孩子很机警,要好
好培养。”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嘉兴南湖的一艘红 船上
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放哨。这个秘密
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人物:王会悟、李达
及与会代表、巡捕房
密探、巡捕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30日晚,进行第六场会议时,王会悟看到一个
身穿灰色长衫的陌生人,从厢房虚掩着的后门闯入 【理情节】
径直往楼上走,便立即叫住他,问他是谁。这人支 吾了一句,说声对不起,神色慌张地下楼走了。这
复习任务群二 小说阅读:《红船女子》
午后,雨打湖面,游人渐渐散去,南湖少有的清 【悟主题】
静。代表们字斟句酌地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本文通过叙述王会悟
纲领,异口同声地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雨停 协助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代表大会参会人员
了,一抹红彤彤的霞光穿过云层涂在红船上,依在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叙事说理群文阅读课件()

4. 文章采用什么结构写作?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文章的结构特点。(5分) _文__章__采__用__了__“__总__—__分__—__总__”__的__结__构__写__作__,__环__绕__着__“__齐__白__石__的__人__格__ _魅__力__”__这__一__中__心__内__容__,__分__别__运__用__三__个__排__比__句__“__齐__白__石__傲__,__傲__如__古__ _松__”__“__齐__白__石__痴__,__痴__如__顽__石__”__“__齐__白__石__谦__,__谦__如__空__谷__”__,__把__这__三__ _个__排__比__句__作__为__每__部__分__的__中__心__句__并__引__出__下__文__,__再__用__具__体__事__例__诠__释__了__ _齐__白__石__的__人__格__魅__力__,__使__得__文__章__思__路__清__楚__,__中__心__突__出__,__结__构__紧__凑__,__ _起__到__了__很__好__的__艺__术__效__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岁那年做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善于治印,先生求他 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 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 蝶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 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
篇名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厘清作者思路
抓住议论句,厘清议论思路:本文夹叙夹议,叙写 《齐白石的人格》 典型事例,从多角度表现齐白石痴迷艺术、谦逊宽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_

方法指导
(3)关键问题回答法。
①写人的文章。要抓住:文章写的是谁?在什么地 方?做了什么事? ②叙事的文章。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 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
①谁干了什么(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②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
优选课件
考点2 文意理解(选择题)(11年12考)
优选课件
方法指导 (2)按思想情感的变化。
一般而言,要勾勒出文章感情的变化过程,最 好去寻找文章中表示情感的词语,把这些词语从文 章中抽离出来,就组成了答案。有时候文章中没有 直接出现表示情感的词语,那么,则需要分析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景物等描写内容,加以判断、 概括即可。
优选课件
考向2:情节概括(11年8考) 考情搜索:16A、15A、14B、13A、12、09、 08、07 (2)(原创)文章第③段记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4分) 【重整】 【答案】“我”因想念奶奶回到老屋(2分),回忆奶奶教 “我”磨面做饼的往事(2分)。(4分,从原因和具体事情 两个角度作答,各2分,意合即可)
如何区别回答:
例1:直接概括人物形象要点。 例2:先概括出人物性格形象,再结合文章具体的词句 段落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优选课件
方法指导
描写人物形象的词语有: 人物 常用词语
爷爷/外公 和蔼可亲、勤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执着坚强、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等 奶奶/外婆 勤劳、慈爱、能干、富有生活智慧等 父亲 母亲
宽厚、严厉、无私、伟大、沉着、冷静、稳重、幽默
人为差一点看到好望角的激动心情和想到老伴去世、儿子遭绑的痛苦心
情。 (2)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的形象是一致的,则把一致的性格特点合并。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附录:训练重点一览表

第五单元 叙事抒情群文阅读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技法训练12 借助标题和文章核心词句,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技法训练13 技法训练14
品读文章的描写,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借助议论段,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
写作提升训练重点——卒章显志式的作文结尾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传记和写人散文阅读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感情
技法训练6 在描写中感悟作者的感情偏向,体会间接抒情的抒情方式。
技法训练7 从文章主题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写作提升训练重点——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
第三单元 叙事写人散文阅读之二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根据详略,把握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技法训练8
运用特写法详写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
写作提升训练重点——语言表达在写作中的运用
第四单元 议论文阅读之四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辨析论证方法,分析事例与论点的关系
技法训练3
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
技法训练4
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道理论证。
技法训练5
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对照论证。
技法训练6
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比喻论证。
技法训练1
新闻消息阅读——概述报道,结构清楚。
技法训练2
新闻特写阅读——典型瞬间,细致描写。
技法训练3
新闻通讯阅读——叙事完整,感情鲜明。
技法训练4
新闻评论阅读——就事论理,叙议结合。
写作提升训练重点——拟写新闻标题
第二单元 写人抒情散文阅读之二 阅读能力训练重点——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技法训练5
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叙事抒情群文阅读课件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第一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的善 心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 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 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了,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 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 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 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慢慢变得“混浊”,泥沙 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
4. 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 件事带给作者的寻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__示__例__:__我__们__要__关__爱__弱__小__的__生__命__,__爱__惜__生__存__环__境__,__与__大__自__然__和__谐___ __相__处__;__在__与__他__人__相__处__的__过__程__中__,__多__一__点__关__爱__,__少__一__点__淡__漠__;__多___ __一__点__善__良__,__少__一__点__算__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4分) ___运__用__了__议__论__的__表__达__方__式__,__赞__美__了__小__男__孩__和__小__女__孩__的__善__良__与__纯____ ___真__,__揭__露__了__美__好__的__人__性__日__益__流__失__的__社__会__现__状__,__升__华__了__文__章__的____ ___主__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三 叙事散文_《儿子的一幅画》

【理情节】本文选取生活中的两件小事,表现了“我”对儿子深深的愧疚,表达了“一定努力把爹做好”的决心。
【明线索】以“我பைடு நூலகம்对儿子的歉疚之情为线索。
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
②儿子的画上只写了妈妈,思绪万千,妻子宽慰,让“我”决心当好父亲。
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
【悟主题】孩子的成长是短暂的,不能因为忙碌而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否则,可能会导致在孩子心中的缺位。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小说阅读_《中国地图》

_【赏标题】“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
第二步:找设错点,回读分析。A项,“皱着眉头”出现在文章第⑪段,根据文章第⑮~⑯段内容可知,“皱着眉头”是小兵想带爷爷去榆林看一看,给他一个惊喜而故意为之,并不是“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B项,“禹迹图”出现在第⑫段,根据后句爷爷的话语“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可知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C项,“爷爷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出现在第②段,“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出现在⑭段,前后形成呼应,表现祖国山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D项,需联系全文进行分析:爷爷提问—小兵回答—爷爷疑惑—邀请爷爷实地察看—爷爷感叹变化之大。第三步:判定。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判定选项正误。
第二层(④~⑬段):孙子小兵为爷爷解答关于新《中国地图》中的疑问,并要开车带爷爷到榆林实地走访。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6 句段赏析

(4)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如衬托、对比、象征等。 (5)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6)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如: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 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7)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 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考点探源
考向2 任选赏析角度 (统编八上《背影》“思考探究”)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 【解题思路】结合题干中的“描写”可知主要结合描写方法进行分析。 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句“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 袍”“走”“探”“穿”“爬”等,并结合“我”的情感态度对父亲背 影的烘托作用来分析。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起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014河南8题: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 句进行赏析。 2012河南10题: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体现细节的词语,结合具体内容 进行分析。 2019海南14题:品读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进 行赏析。
教材设问学考点
目
录
考点针对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限定赏析角度 (统编九下《海燕》“积累拓展”)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它们使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3.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 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4.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3. 这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抱”“甩”“摔”几个动词 的连用,以及“恶狠狠”的神态刻画,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格,写出了 风猖狂的气焰。把巨浪比作“大块的翡翠”,突出海浪中蕴蓄的力量, 也烘托出风的猖狂和凶狠。 4. 这一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化了海燕作为预言家的极度兴奋欢 快之情,号召人民起来迎接暴风雨。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考点4 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点5 拓展探究

教材设问学考点
录
考点针对练
考点4 说明方法及作用(13年5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上《中国石拱桥》“思考探究”)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 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 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不同说明方法的作用 与效果。判断说明方法可从句子的标志性词语来判断。分析作用要联系具 体的语境,并结合说明方法的一般效果来说明。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点4 说明方法及作用(2017·12,2016·13,2012·15,2009·13, 2008·14) 【中考常见设问】 2017河南12题: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 作用?(2016、2009、2008设问方式均同此) 2012河南15题: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2019青海省卷25题:选文第③段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 么作用?
(2)从说明内容(特征)角度比较:材料与第×段说明的……内容相一致。 (3)从说明方法角度比较:材料可以作为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事物的……特 点,或与第×段说明内容一致。 (4)从衔接角度比较:材料与上下文衔接紧密或与文段中某句话内容相关。
【解题思路】审题,明确答案要点构成“可以+理由”或“不可以+理由” 的形式。然后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所说的内容。看全文每一段的说明内容。 最后将材料与各段落所说内容进行比较,作出判断。
【参考答案】“可以”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 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 是一致的。 “不可以”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 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第3讲 现代文阅读——词句赏析

字词句赏析【精准突破】一、字词赏析※常考的词语类型:1.动词:(1)人物动作:分析动作特点+人物的xx心理(2)景物动词:用景物的动态体现了景物的xx特点2.形容词:分析作者用这一个形容词的原因(体现人物或景物特点)3.副词:分析动作状态以及人物心理二、句子赏析※1.答题思路:找到赏析的角度+结合句子分析+效果2.常考的效果类型:(1)写人:突出人物xx心理/xx性格特点,表达xx情感。
(2)写景、写物:形象生动地写出某物xx特点,表达了xx情感。
【精讲精练】一、阅读文章,完成以下练习。
我的妈妈是老虎郑海丹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
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
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
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
”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
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
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
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第三部分考点攻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课件

好像在享受甘霖。春风细雨,浇灌着干渴的大地,浇灌着村庄的根 系。根系滋润,才会枝繁叶茂,蓬勃生长出一个丰盈的村庄。
⑪傍晚的村庄安详静谧。春风向晚,袭来暖暖春意。远处西山 落日,霞光万道,近处炊烟袅袅,白云悠悠。小街整洁一新,小院 氤氲着浓郁的烟火气息。晚饭后,乡邻们打开微信,聊会儿天,再 看 一看天南海北的信息。鸟归巢,鸡上宿,牛羊归圈。
4. 细读全文,分析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4分) _运__用__了__借__景__抒__情__的__写__作__手__法__。__本__文__描__写__了__春__风__来__到__时__的__鸟__儿__、____ _植__物__、__小__河__等__景__物__和__孩__子__们__吹__柳__笛__、__放__风__筝__,__大__人__们__割__韭__菜__、____ _用__香__椿__做__菜__的__活__动__情__景__以__及__乡__村__雨__后__、__傍__晚__的__生__活__场__景__,__表__达____ _了__对__春__天__、__春__风__、__乡__村__的__爱__好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柳笛一声天下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折柳、做柳哨,然后吹着柳 笛、喇叭比赛。笛声嘹亮,或细腻婉转,或粗犷高亢,春天就这样被吹 得绿意盎然。
⑧草长莺飞三月天,正是纸鸢翩飞的好时候。找一片空旷的场院, 逐渐放开牵线,“蝴蝶”“蜈蚣”迎风展翅,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天上的 风筝飞着,地上的大人和孩子们站在春天里,纵情地享受着十里春风、 万里春光。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记叙文阅读——线索(共28张PPT)

⑭我在他们的作文评语中斩钉截铁地写:“跟你们的约定是认 真的。”
⑮有一天,课代表也忐忑不安地问我:“老师,这是真的 吗?”“当然是真的!”我爽然答道,“没见人家美国总统还引咎 辞职嘛!”“可总得有倒数第一啊!万一……”课代表无奈地欲言又 止。我却笑着不睬。
“石榴”在文中有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相约石榴红 秦湄毳
①石榴花开了,一册书讲授完了。赏析过附录的十首古诗,望着学生们石榴 花一样热切的眼睛,我有些意犹未尽,拈起白白的粉笔,在黑板上写道:“附录 的十首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哪一句,哪个词,哪个字?请以此为题目或 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②孩子们开始喳喳,又新奇又惊讶的样子,有张小脸仰着:“老师,不会定 题目怎么办?”我于是举例:“比如‘云从窗里出’‘云’‘窗’‘落花时 节’‘落花’,‘花’……这分别是吴均的《山中杂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中的字句。”然后,我又说:“也可以学学赵师秀,以他的‘约客’为题目,写 一篇现代少年版的‘约客’……”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的理解与赏析【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专题13:记叙文阅读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句子的赏析”题型与特点。 2.了解相关知识,掌握记叙文阅读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 3.学以致用,能熟练运用答题技巧,解答中考语文现代文 阅读 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解读
记叙文是指摄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断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 以表达作者情感倾向或人生思考的一种文学作品样式。
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这段话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 情,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 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方法技巧
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四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
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方法技巧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答题五步:(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
现了人物什么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出了文章什 么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 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 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第三部分七下第二单元课件

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 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 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时,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 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 忍。翌晨山东大学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 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 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2)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 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从表现 手法的角度赏析) __①__运__用__了__呼__告__、__反__问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表__达__了__“__我__”__对__黄__河__的___ __感__受__。__②__以__第__二__人__称__直__接__抒__写__黄__河__见__证__了__整__个__中__华__民__族__历___ __史__上__的__所__有__的__沧__桑__和__苦__难__,__表__达__了__“__我__”__对__黄__河__的__敬__畏__。___
2. 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抒情。概括“我”触摸 河水后所想之事。(4分)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 (1)__在__山__东__大__学__与__听__众__共__诵__《__民__歌__》___________→ (2)__华__夏__子__孙__对__黄__河__的__感__情__是__胎__里__带__来__的________。 3.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表__达__了__作__者__对___黄__河__的__热__爱__和__对__祖__国__的__眷__恋__之__情__。__________
2. 阅读方法: (1)感知形象特点,理解散文的内容。 (2)抓住行文文眼,把握散文的情感。 (3)勾画修辞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 (4)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散文的写法。 3. 阅读指引: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顺序(共30张PPT)

③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 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 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 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 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 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
花好假几如年你观想察了:解看谁看是他真的正行品为行是出制否众无造的私悬人;,念动恐机怕是得否
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 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
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大约四十年前,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
的的普,罗 一旺 棵斯 树高 也原 没。有当。时这时个间高原回一溯片黄土,光秃秃
……
倒 叙
倒叙看开头
《A散DD步YO》UR部TITL分E :
我们在田野散步:插我入,母我亲的起母初亲不,我的妻子
和儿子。
愿出来的插曲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
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
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
④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 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 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抒情散文_《扁担的一生》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方法突破 此类题目,通常题干会给出提示信息,主要以填空、填表的形式出现。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题干信息,推测答题区域。若题干明确给出答题区域,就根据所给区域解答;若没有明确答题区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划分相应的区域,最终确定答题区域。 (2)回归语段,寻找答案。在语段锁定范围中寻找关键信息,对有效信息适当圈画。
【理思路】总:与家人关系密切。分:扁担挑起了“我”的家;扁担经历的变化。总: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敬意。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干,明要点。考查点→梳理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考查范围→文章④~⑥段。第二步:回读文章,找依据。第④段中“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第⑤段中“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第⑥段中“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第三步:整合信息,写答案。
第三部分专题一议论性文章阅读课件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
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
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
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
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文章结尾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敲黑板:中心论点有时是由分论点相加而来,如《纪念白求恩》。有的论点不明确, 需要根据全篇内容进行归纳。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和支撑论点的材料。
分类
特征
教材示例
包括典型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 《敬业和乐业》中作者所列百丈禅师的
事实论据 字等。
例子为事实论据。
④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
仅为 1%,反复尝试 100 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 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
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 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 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 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包括精辟理论、名言警句、古诗文
《敬业和乐业》中引用《庄子》记佝偻 丈人承蜩的故事时说道:“虽天地之大,
道理论据 句子、民间谚语;文中引用的文献;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论证了
科学原理、定理和公式等定义内容。“忠实”便是“敬业”,此为道理论据。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论证方式
河南省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记叙文阅读PPT课件

28、 29段写“我”对他的帮助改变了他。35 段“本来我 的车是不到马山的”说明“他”是专程送“我”的。 第三步,整理答案。从“去年夏天”“几个月前”可 知“我”帮助他的事件发生在“他”送“我”回马山 之前,将前面的分析按照此先后顺序概括出来即可。 第四步,结合原文和题干进行验证。
【答案及评分】几个月前,他流落到马山,“我”给 他买水买糕,劝他回家。(1分)“我”在步行返回 的山路上,恰好拦到他的车。他没认出“我”,给 “我”讲了几个月前在马山发生的事,认为那次受到 的帮助改变了他。到马山后“我”才知道他是专程送 “我”的。(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变式提问】1. 请概括故事情节。2. 请简要概括 本文的主要内容。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 的事件。
方法指导
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着手 1. 结构:(1)开头: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照应标 题;③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④与下文形成鲜明对 比;⑤设置伏笔,照应后文;⑥渲染气氛,奠定全文基调; ⑦开篇点明主旨;⑧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
兴趣。(2)中间:注重分析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埋 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 2. 内容:概括段意,联系主旨情感。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发展等。比如: ①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②为下文做铺垫;③丰富文章内 涵;④照应前文;⑤具体展示、深化主题。(3)结尾: ①照应题目与前文;②升华或深化主题;③再次点明主题; ④强化作者感情。(结尾作用分析详见考点四)
第二步: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①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 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 是主要内容。 ②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 对照四要素补充增添,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③段意合并法。对于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用段意合并法, 即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
2020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考点5 句段含义及作用

【方法总结】 在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能够结合
句子的位置来把握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常用的结构术语有对比、衬托、 铺垫、悬念、伏笔、照应、呼应、抑扬、波澜、过渡、线索等。二是要 分析句子的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答题要点:①句子的具体内容;②抒发了什么情感;③与上下文有何 关系;④表达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方法总结】 第一步:弄清楚题干要求分析的段落写的是什么,有什么含义,有的
可能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步:考虑这些内容与全文、标题、其他段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关联点。 第三步:确定答题重点。如“×段能否删去?为什么”“×段的妙
处”“×段的作用”,均可从情节发展、叙事技巧、结构安排、塑造人物、 情感表达、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来分析。
【参考答案】不矛盾。“普通”即“平凡”,“不平凡”即“伟大”, 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包含着辩证法,即平凡中蕴含着伟大。说 “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在西北高原极常见,也极易生长;说“不平 凡”,是因为白杨树独特的外形,特别是内在的品格和精神风貌,也 就是作者赋予它的正直、质朴、坚强不屈等。作者用这看似矛盾的表 述,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题思路】结合“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 远回忆的”一句,从内容角度所体现的作者情感、母亲形象特点,和结构角 度所体现的与题目、下文的关系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第1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 一生。“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 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 地引出下文。
开头、中间、结尾段的作用“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之“段落作用”。 答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作用,不仅要答出承上启下,还要具体写出承接 了上文……内容,引起了下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 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 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 沉重的感受。 2. 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 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 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繁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 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 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 能存在的单调感。
【统编教材其他设问】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 者的用意是什么?(对比)
考向2 表达方式 (统编八上《回忆我的母亲》“思考探究”)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 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 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夹叙夹议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在叙述的 同时夹杂议论,一般情况下这种表达方式能深化读者对所叙事物的认识, 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再结合文章具体语段进行分析即可。
3.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 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4.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 便往往触他之怒。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赏析语言特点。可从以下 几个角度赏析:用词、修辞、句式、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和风格等。
考点10 写作技巧
考点11 叙述视角
目
考点12 记叙顺序
考点13 语言特点
录
考点14 分析典型细 线 索
考点10 写作技巧(2014、2013)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考向1 直接考查表现手法 (统编七下《驿路梨花》“思考探究”)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 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 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设置悬念和误会这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答此题,首先应明确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一般是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其次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探源 (统编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思考探究”)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回忆 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不同叙事角度的作用。首先应明确文章用 了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其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采用这种叙事角度 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小说以“我”回忆往事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既有利于拉开 适当的距离,为小说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安排情节 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点10 写法技巧(2014·9,2013·8) 考向1 直接考查表现手法(2013·8:铺垫) 【中考常见设问】 2013河南8题:第①~③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 铺垫? 2019山东济宁18题: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2019重庆B卷16题:误会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找出文中设 置的误会,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⑥第15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只有这种知识,这 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 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 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⑦第16段“母亲是 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 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劳一生,任劳任怨,反抗 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
【参考答案】补叙。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 对父亲的理解与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因并再次定格“背影”,很好 地收束了文章。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点12 记叙顺序 【中考常见设问】 2016河南备用题10题:本文在记叙的顺序方面有什么特点?从全文看有什 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019江苏扬州19题:从全文看,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上下 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019湖南岳阳24题:瓜脸女子在鱼头汤里放中药粉末的情节,被移至小说 快要结尾才补叙,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有什么作用?
(3)提取标志性词语。按事情发展顺序行文的文章,在文中都会出 现些标志性的词语,抓住这些关键词,就可以判断出文章采用的记叙 顺序。补叙一般出现在文章结尾,补充说明故事情节。
第三步:结合文章内容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一般作用 具体分析记叙顺序在本文中的作用。
第四步:整合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分点简要作答。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相关知识见学生用书P119。 (3)其他刻画形象的手法:如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或先颂扬再大力贬 抑所描写的对象,以突出人物形象特征;运用反讽手法,使陈述的实 际内涵与它的表面意义相互矛盾,以突出人物形象特征。 答题要点:①明手法;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③分析作用。
考点11 叙述视角(13年未考) 教材设问学考点
【参考答案】本文叙述了“我”和老余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围绕 “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巧设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次误会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不是。第二次误 会是: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那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是主人,她 又不是。悬念一是: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是:到底谁是房 子的主人呢?悬念三是: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两次误会、三个 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表达效果:作者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 排和展开,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考点13 语言特点(13年未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上《背影》“积累拓展”)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 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 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考点12 记叙顺序(13年未考) 教材设问学考点
考点探源 (统编八上教参《背影》“问题探究”改编)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记叙 顺序?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及作用。解答此题, 首先应辨明记叙顺序;其次根据文章的关键词语分析这种记叙顺序的作 用。补叙的一般作用是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 跌宕起伏,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考向3 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统编七上教参《植树的牧羊人》“问题探究”)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牧 羊人这个人物形象的?
【解题思路】该设问意在把握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解答此题,可从两 个方面去考虑。第一是从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直接表现人物形象; 第二是通过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①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 做的事。”作者观察了牧羊人数十年;“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 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这里直接点明 了题旨,概括地说明了人物形象。②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例 如从牧羊人拣选橡子时,一颗一颗选择,并且拒绝“我”的帮忙,独自完成的 细节描写,可以看出他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又例如作者询问土 地的归属时,牧羊人不知道,更不关心,这样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他一心种树, 毫无私心。再如他从山下的农场中独自一人搬到这荒凉冷僻的高原来,说明他 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③直抒胸臆:“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 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 民,感到无限的敬佩。”直接歌颂牧羊人,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中考链接及方法总结 考点11 叙述视角 【中考常见设问】 2018河南备用题10题: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019四川内江14题:选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 察和感受来写。试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018陕西13题: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 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2019湖南岳阳25题:这篇小说是以隐身的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 叙事视角有什么效果?
【方法总结】 第一步:审清题干,找准关键词,明确答题区域。明确题干的设问内容,
即回答某段或某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或分析文章运用某种表达方式有 什么作用。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首先掌握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 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及其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抓住关键词 具体分析运用一种或者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方法总结】 第一步:审读题干,找准关键词,明确答题区域。明确题干的设问
内容。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内容具体分析使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1)辨析开篇段落法。一般情况下,倒叙出现在文章开头。有“记
得”“那年”“忆起”等表示过去的标志词。 (2)抓住关键段落法。插叙或补叙一般会独立成段,内容与其他段落
有较大差别。
第三步:整合内容,根据题干要求分点简要作答。 注: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
考向3 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2019高考课标Ⅱ卷、2019郑州一模) 【方法总结】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①运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 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 ③心理描写。 ④细节描写。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人物心 情、心理活动。
【方法总结】 分析表现手法,可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即明确题干要求分析哪种表现手法。 第二步: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常见的有对比、象征、铺垫、
伏笔、衬托、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等。 第三步: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注意:按照“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的顺序组织答案,即运用